经络本质已被中国证明之七经气的循环顺序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及注解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及注解
"十二经脉"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指人体内的十二条
主要经脉。
这些经脉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贯穿全身,与人体的
脏腑、经络、气血密切相关。
关于十二经脉的原文及注解主要来源
于《黄帝内经》和《灵枢》等古代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中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在《灵枢》中,有关于经脉的记载,其中包括了
十二经脉的循行路径和相关注解。
十二经脉分别是,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
阳三焦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这些经脉在人体内分布纵横交错,形成
了完整的经络系统。
关于这些经脉的循行路径和注解,古代医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和解释。
他们认为,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贯穿全身,连接脏腑
组织,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经脉的循行路径是指经脉沿着人体特
定的路径分布,与脏腑经络相互联系,形成了人体的气血循环系统。
注解部分则包括了对经脉特性、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的解释和阐述。
总的来说,关于十二经脉循行原文及注解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古代医学经典,这些经典包括了对经脉的路径、特性、功能等方面的详细描述和解释,这些内容对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解: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真气运行线路、循环、功能
图解: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真气运行线路、循环、功能一、十二经络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
指十二经及其脉络。
《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布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脏,阳经属腑络腑,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1、手太阴肺经(1)、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人体经络系统图十二经络循环注顺序表
人体经络系统图十二经络循环注顺序表人体经络系统图十二经络循环注顺序表人体经络是临床诊病遵循的根本.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十五络脉,以及浮络、孙络等组成,它们在人体中形成了一张纵横交错、沟通内外的大网,有联络脏腑、运行气血和抵御外邪的作用。
人体在忠仃某些疾病时,经络循行线上会出现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状的反应物,这些部位的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临床上就是根据对这些病理变化的检查。
来找出疾病的病因、病位及治疗此疾病应找准的穴位的。
人体内的经络有哪些人体内的经络一般可以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在西藏密宗功中描述的中脉。
其中,十二经脉是指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
这十二经脉连接了人体内部心、肺、肝、脾、肾、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等五脏六腑中的正气,并且使这些内脏能够按照十二时辰的变化,自然而然地进行周天运转。
十二经脉在每一个正常的人体内都是连通的,具有运行气血、连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的功能。
除了十二经脉,人体经络中还有另外一个类别,那就是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这八条经络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既不直属于人体内的脏腑,也没有表里的配合关系,所以被称为“奇经”。
十二经脉在人体内是与脏腑相连接的,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组合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十二经脉互为表里,生理上联系紧密,相互之间可以影响,在治疗疾病时,要综合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和内脏相连,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无休止的循环系统。
十二经络循行顺序口诀
十二经络循行顺序口诀十二经络循行顺序是中医经络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十二经络循行顺序对于了解人体经络系统的运行规律、诊断疾病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口诀的方式来介绍十二经络的循行顺序。
口诀手阳明,足阳明,手太阳,足太阳。
手少阳,足少阳,手厥阴,足厥阴。
手少阴,足少阴,手太阴,足太阴。
解析1.手阳明:起点于手指的最短指端,沿手臂内侧上行至前额发际,然后沿面颊下行至鼻旁,最后至内眼角。
2.足阳明:起点于足大趾的最短趾端,沿脚背上行至膝盖前部内侧,然后向下沿大腿前部外侧过膝关节,最后至鼻翼两旁。
3.手太阳:起点于无名指的最短指端,沿手臂后侧上行至头部后部发际,然后沿头皮前缘下行至太阳穴,最后至外眼角。
4.足太阳:起点于小趾的最短趾端,沿足背向上后内侧至头部后部颈项交界处,然后沿头皮前缘下行至太阳穴,最后至内眼角。
5.手少阳:起点于食指的泄泻穴,沿手臂外侧上行至头顶旁,然后经过耳前及耳后走向项后,最后至外眼角。
6.足少阳:起点于足小趾外侧(临泣泪溪穴),沿足外侧上行至头部顶部,然后沿头皮后侧下行至耳后,最后至内眼角。
7.手厥阴:起点于中指的少冲穴,沿手臂内侧上行经肘窝,然后向上通过腋窝,最后至前胸交界处。
8.足厥阴:起点于足大趾次趾与足趾根部交界处,沿脚背内侧上行经踝窝至小腿内侧,然后经过内踝向上通过腘窝,最后至腹股沟。
9.手少阴:起点于小指的心俞穴,沿手臂内侧上行至心口,然后通过腋窝后至乳房内下方。
10.足少阴:起点于足小趾内侧(悬钟穴),沿足内侧上行至下腹,然后向上穿过腹股沟,最后至胸前中线上方。
11.手太阴:起点于大指的商阳穴,沿手臂内侧上行通过腋窝,然后经过肩井穴向下至前胸。
12.足太阴:起点于足大趾(太白穴),沿脚内侧上行经脚踝至小腿内侧,然后向上穿过膝关节,最后至胸前中线下方。
总结通过口诀的方式介绍了十二经络的循行顺序,每一经络都有其起点和终点,并且沿途会经过一些特定的穴位。
了解十二经络的循行顺序是中医理论研究的基础,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经络本质已被证明之七经气的循环顺序
经络本质已被中国证明之七:经气的循环顺序七、经气的循环顺序了解了经络的演化顺序之后,如果再比较一下子午流注表,你会发现,经络的循环顺序并非和演化顺序相吻合,这只不过说明了经气的循环顺序与子午流注表所描述的流注顺序其实是不同层次的。
子午流注表所描述的是经气在一天之中的“当令”情况,而稍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经气在人体循环一周绝对不用花上一整天的时间。
由于任督二脉自成独立的循环系统(经气流循任督二脉常被道家称为小周天),所以剔除此二经以及天地环境的影响,关于经气的自身循环顺序,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十二正经的循环情况。
道教的祝华英道长在他的《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一书中记载说:“一、春秋时代的“十二经脉”运行之谜至今未解祖国医学中的“十二经脉”理论,出自于《素问》、《灵枢》。
由于人体五脏六腑的“十二经脉”各有两道经脉,一道在于左侧,一道在于右侧,而《灵枢经》对“十二经脉”的论述仅只一个侧面而已。
贫道认为:若研究人体“十二经脉”的运行机理,必须将《灵枢经》中有关“十二经脉”的一切论述,综合起来研究,才能悟出“十二经脉”的真谛。
如果仅凭《灵抠经》中某一章节对“十二经脉”之片面的论述来分析,即形成种种不可理解的矛盾。
例如经云:“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数千年以来中医界人士都遵循这一教条主义传承至今,如果手、足的“十二经脉”一直是按照以上的规律之道循行,即形成自我矛盾:1、井荣俞经合的出入矛盾《灵枢·本输篇》曰:“手太阴肺经,出于少商为井木,溜于鱼际为荥,注于太渊为俞,行于经渠为经,入于尺泽为合。
”经日:“手之三阴从脚走手”……如手太阴肺经全是从胸走到手,故从“少商穴”出,是合乎运行道理的,但人于“尺泽穴”、即形成“经气倒流”的矛盾现象。
何以手太阴肺经在走过了之道中所“入”呢?此为手三阴经之“入合穴”的“自我矛盾”现象。
《本输篇》曰:“手阳明大肠经,出于商阳为井金,溜于二间为荥,注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为原,行于阳溪为经,入手曲地为合。
简述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顺序
简述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顺序人体十二经脉在经络学说中是指通过经络的传导,从而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一种经脉网。
它通过十二个脏腑组织或经络、腧穴等部位(如心包经、肾经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经络内、外、上、中、下脏腑组织的经脉。
它是人体组织、器官、经络、穴位等相互联系的整体,有重要地生理意义和生命意义。
十二经脉在脏腑组织和器官中通过气游经络于体表、循行经脉所处部位与脏腑组织或器官之间所发生的功能和作用相互联系着。
十二经脉运行所涉及经脉中脏腑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调水道”或称“气化津血”。
十二经脉中脏腑组织及其器官包括皮肤、粘膜和肌肉等不同部位;经脉运行直接涉及经脉中气机升降、经脉内气运行及经脉外气等各种生理功能;经脉运行直接影响着经络所处脏腑组织和器官之间以及经络与皮肤等不同部位之间的相互联系;经络运行直接关系着人体营养、代谢及循环状态等各种生理功能。
1、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
心经起于胸胁,沿胸下1寸(中指关节横纹上2寸)上行于锁骨上窝入脑,沿面部正中直下入目内泪核,再沿额至耳前入上唇外侧入齿中,沿着上腭至舌根内侧入上腭后至咽喉部。
心与胃合藏精、主骨生髓、主心肺藏神,同时与小肠相表里;心又开窍于口,故心与心开窍于口。
心开窍后由口及耳、鼻生髓,再由脑下行于颅、颅外诸骨所形成的一个圆或椭圆形上隙,在上腭上窝入咽内、咽外诸肾之上下合口而为水谷。
心与胃、肾相接于中脘部,心开窍后由心行诸经脉进入十二经脉之间属肾的脏腑组织和器官。
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既要制约和统摄着心主血脉而维持其生理机能不变或变化不大,又要统摄呼吸之气并以保证其生理功能不变或稳定作用于脏腑组织、器官及其病变。
因此与心阳(心脏)相联系的经脉有两条:一条是心包经[手太阴心包经];另条是心经胃经。
其主脉分别为:足少阴经(中指关节横纹上2寸)、胆经心包经胃经;同时还会因为经络循行规律及所处部位与心脏及其他脏器的关系等具体内容而分开成三个部分来介绍。
十二经脉循环走向与衔接规律表
十二经脉循环走向与衔接规律表
手少阳三焦经
十二经脉标本
足太阳 跟以上5寸中 跗阳 两络命门(目) 睛明 足少阳 窍阴之间 足窍阴 窗笼(耳)之前 听会 足阳明 厉兑 厉兑 颊下、挟颃颡 人迎
足太阴 中封前上4寸中 三阴交 背俞与舌本 脾俞、廉泉 足厥阴 行间上5寸所 中封 背俞 肝俞
足少阴 内踝下上3寸中 交信、复溜 背俞与舌下两脉 肾俞、廉泉 手太阳 外踝之后 养老 命门(目)之上1寸 攒竹 手少阳 小指次指之间上2寸 中渚 目后上角、目外眦 丝竹空 手阳明 肘骨中上至别阳 曲池 颜下合钳上 迎香 手太阴 寸口之中 太渊 腋内动脉 中府 手厥阴 掌后两筋之间2寸 内关 腋下3寸 天池 手少阴 锐骨之端 神门 背俞 心俞
四海、气街
部位
四海 气街 头 脑
(髓海)
脑 (头气之街) 胸 膻中 膺、背俞(心、肺)
(气海)(胸气之街)
腹胃
(水谷之海)冲脉、背俞(肝、脾、肾)(腹气之街)
胫冲脉
(血海)气冲、承山、踝上以下(胫气之街)。
人体奇经八脉图,精、气、神全在此!为了健康必须收藏!
人体奇经八脉图,精、气、神全在此!为了健康必须收藏!人体就是一个系统。
它就像一个城市一样,有很多道路和要塞,如果某个地方堵车了,那么整个城市的运转也会受影响,因此为了更好让我们自己的身体通畅,我们必须知道自己身体的道路和要塞设在哪里!——水木然推荐阅读道医上讲一通百通,一堵百堵,如果经络有很多的气节点堵塞,疏通则会一点点将经络的气节点化解,疏散,排出体内,从而百脉通,除百病。
今天水木然找到了人体十二经络的作用、疏通方法、要穴等,集合在下面一次分享给大家——一、膀胱经人体有三大排毒的途径:第一条:通过输尿管把尿液排出的通道,这是体内排出毒素的最大一条通道。
第二条:通过大便把内体脏东西排出体外。
第三条:是毛孔,通过发汗把体内的毒素排出去。
膀胱经是掌控尿液和汗液这两条通道的,所以这条经络一定不可以被堵住,另外,膀胱经是直接连接脏腑的,膀胱经是从眼部的精明穴到小脚趾外侧至阴穴。
让排毒通道畅通无堵,它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通道,时刻保持膀胱经通畅,才能无毒一身轻。
如果想减掉后背和臀部的坠肉,只要在后背的膀胱经上刮痧,按摩,就很有效果。
膀胱经上的穴位:1、精明穴——治疗眼疾的第一大穴位2、攒竹——对热症效果很好,比如,眼睛红肿,按摩此穴位,立刻见效。
养生小技巧:1、用10个小手指肚每天疏理头上的膀胱经50次,可通鼻,治疗眼疾,头痛,癫痫,2、经常敲打臀部和大腿的后侧,可以减肥,还可以排除体内的寒气,对身体是个非常好的保健方法二、胃经胃经畅通无堵,人就睡的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可以返老还童。
胃经是管理肠胃功能的,肠胃功能一旦失调,整个人就会虚弱下来。
胃经上的穴位:1、承泣:可以快速缓解迎风流泪,青光眼,2、四白:如果出现黑眼圈,眼睛胀痛,酸涉,近视,坚持按摩四百,很多问题就可以消失了3、颊车:面部神经麻痹,夜里磨牙,咬牙,按摩此穴有很好的效果。
养生小技巧:在软床上跪着来回走一走,这样体内的气血就很容易流到膝盖上去,这些新鲜的气血就相当于膝盖上的润滑油,可以治疗中老年人常见的膝盖酸痛,腿脚不灵,老寒腿,高血压等病,高血压,对年轻人来说就最常见的瘦腿之法。
1分钟让你记住十二经脉名称,相表里关系,流注顺序
1分钟让你记住⼗⼆经脉名称,相表⾥关系,流注顺序
⼗⼆经脉的名称及其相表⾥对应关系
要学会理解以下⼗⼆经脉规律,⾸先要具备⼀些中医的基础:
细⼼的朋友会发现,与五脏相表⾥的六腑之中,唯独“ 三焦”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脏”,⽽恰好在⼗⼆经脉⾥,多了⼀条的“腑”,其实这不是巧合。
这就是经络的奥妙所在。
现在我把这五脏六腑按照五⾏顺序列出来,⼤家就会发现规律了
開⽓稈度⼙
少阳⽊阳⾜厥阴肝经⼿少阴⼼经⾜太阴脾经⼿太阴肺经⾜少阴肾经⼿厥阴⼼包经⾜少阳胆经⼿
太阳⼤肠经⾜
阳明胃经⼿阳
明⼤肠经⾜太
阳膀胱经⼿少
阳三焦经五⾏顺序:对应的六腑: 肝(⽊)胆⼼(⽕)⼩肠
'⼀/ 肺(⾦)⼀〉肾(⽔)——:- ⼼包
1
——:' ⼤肠膀胱三焦
名词解释:厥阴阴⽓的程度越来越⼤(厥:将要消失的意思)
少阳——-太阳I [阳明阳⽓的程度越来越⼤邙⽇明:阳⽓最盛的意思)
⼼包经”,没有与之相对应阴⽓程度肝胆
胃肺⼤肠肾
⼼包三焦 ”对⼿称⾜
⼗⼆经脉流注顺序『
⼿外⽉右经■太阳,⼘肠经
⾜太阴脾经⾜阳明胃经⼬
B B □ B H H a n H B B □ B n n gnHBBnaa ^1 a B □ B B a I
⼿⽊阴肺经⼿阳明⼤肠給」
⼿翩⼼包经少P ⽇三焦经?
⼗⼆经脉流注顺序:⼿太阴肺经--⼿阳明⼤肠经--⾜阳明胃经--⾜太阴脾经--⼿少阴⼼经--⼿太阳⼩肠经--⾜太阳膀胱经--⾜少阴肾经
包经--⼿少阳三焦经--⾜少阳胆经--⾜厥阴肝经专业⽂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法思考和涵盖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络,供参考。
可复制、起始 --⼿厥阴⼼。
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
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ft=,+0,][ft=,+0,][ft=,+0,][ft=,+0,]其歌诀:子胆丑肝各定位,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
[ft=,+0,][ft=,+0,]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时三焦能通百脉。
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
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
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经络走向及交接规律
经络走向及交接规律走向●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三阳三阴,足三阳三阴。
太阴对阳明,少阴对太阳,厥阴对少阳。
阴配脏,阳配腑。
三个大循环。
【经的走向】如果你将双手上举,阳经是从上往下,而阴经是从下往上走。
你可以想象为太阳光(阳)从上照下来;地气(阴)从地下升上来。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向上走手,手三阳经从手向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向下走足,足三阴经从足向上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
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人体经络的每一个穴位都是灵丹妙药——命要经络养、气靠经络养。
经络养生法适合人群、寿命至少延长10年——它是人类走向百岁健康的通行证。
经络是人体的活地图,十二正经如江河、奇经八脉是水库,如山溪小河流一样的十五经脉及其连尾部分。
五脏六腑——人体的储水池和输送管道,经络是五脏六腑的镜子,更像是一对同气相求的孪生子,经络就是用来“决生死、处百病”的,只有经络才能赶在疾病出生前,把它杀死。
任督二脉是十四经的“水库”。
巧用穴位经络:中风偏瘫找胃经急性胃痛求梁丘恶心闹肚子便秘的克星——天枢美颜美白——四白穴收面口疾病——合谷让心情安逸——曲池上肢疲劳、酸痛——手三里鼻炎、鼻塞——迎香早上5-7点按摩敲大肠经(右手敲左臂)慢性胆囊炎症——阳陵泉便秘、两肋痛、耳鸣、耳聋——支沟穴肩痛不举找——肩髎耳鸣、耳聋——按耳门睛明也能治打嗝痛经腰痛按八髎腰背不舒服——委中求小腿抽筋点承山急性腰痛点后溪小指发麻拨小海天宗穴能治电脑病肩周炎——肩穴腹胀食欲不佳找太白妇科病首选——三阴交妇科病万灵丹——阴陵泉湿病、丹毒等皮肤病——血海治热、治痛、治出血没商量——尺泽、孔最补肺肾之虚、管小病小疾——列缺失眠的原因是魂不守神——太冲穴拯救肝脏的义士——期门、行间心脏的随身保健医生——内关治口腔溃疡、高血压、心绞痛、白发、过敏性鼻炎、糖尿病、皮肤粗糟——涌泉(人体第二长寿穴)治冠心病、肺心病——极泉肘关节病:少海心慌失眠:神门最补肾的:任脉第一性保健大穴:关元人体性命之祖:气海(丹田)人体命根子的大门:神阙(肚脐眼)脾胃之疾:中畹穴宽心顺气:膻中穴强腰补肾来壮阳:命门祛除头痛太轻松:风俯降血压不健忘:百会安神醒脑不眩晕:神庭。
学习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就懂得十二时辰养生法
学习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就懂得十二时辰养生法流注,是人身气血流动不息,向各处灌注的意思。
十二经脉流注是指十二经脉内的气血流动不息,向身体各部的循环灌注。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十二经脉则为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气血在十二经脉内流动不息,循环灌注,分布于全身内外上下,构成了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
十二经脉流注的次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即为十二经脉的循行和交接,我们之前的经络课程已经学习了: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至足厥阴肝经,再流至手太阴肺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十二经脉气血整体循行系统。
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医学教科书《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列出了一个口诀,便于记忆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其具体流注次序如图1。
十二经脉流注的意义十二经脉气血流注与十二地支、十二时辰相配,构成了昼夜十二时辰的十二经气血流注规律。
如下表。
明朝杨继洲撰写的《针灸大成》有一首“十二经配十二地支歌”,大家记住了,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也就记住了。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已心午小未中,膀申肾西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歌诀中第一句最后一个“宫”字,是“行宫”的意思,为太阳的居所;第二句最后一个“中”字,是“中间”的意思,表示时辰走到“未”时,就是十二时辰的中间位置了。
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相配,每一时主一个时辰。
十二经脉气血寅时入肺,卯入大肠,辰入于胃,已入于脾,午入于心,未入小肠,申入膀胱,酉入于肾,戌人心包络,亥入三焦,子入于胆,丑入于肝,至于寅时复从肺起,则十二经气血与十二时辰相循环而行。
基于这一原理,针灸学中创立了按时循经取穴法。
即当某经发生疾患时,即于某经流注之时而采用该经的经穴治疗。
如肺经有病,则在寅时取肺经的经穴治疗,余此类推。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与中医养生人作为大自然的产物,生活、休息、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各种活动都必须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人体经络活动规律正是自然规律在人体中的反应。
【针灸学考点】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
【针灸学考点】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编者按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和流注次序,作为是历年中医确有专长、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热门考点,但此考点却容易成为非针灸推拿专业考生的失分点,为此我们为大家归纳总结十二经的命名方法、循行分布规律等以便记忆考点。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別、十二经筋、十ニ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数计的浮络、孙络等。
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十二正经”。
十二经脉的命名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手足、阴阳、脏腑来命名。
首先用手、足将十二经脉分成于手六经和足六经;凡属六脏及循于肢体内侧的经脉为阴经,属六腑及循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
再根据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阴阳又划分为三阴三阳,三阴为太阴、少阴、厥阴,三阳为阳明、太阳、少阳。
按照上述命名规律,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并具有明确的属络表里关系。
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脏为阴主里,腑为阳主表,脏腑相表里。
一经配一脏(腑),一脏配一腑,阴阳配对,这样就形成了脏腑阴阳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
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
余皆仿此。
具有属络关系的脏腑与经脉以及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在体内,十二经脉除与六脏六腑有特定配属关系外,还与相关脏腑有联系;在头身,十二经脉还与其循行分布部位的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络。
临床上辨证分经、循经取穴,以此为依据。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与六脏相配属的六条阴经(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与六腑相配属的六条阳经(六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
人体经络和三脉七轮浅谈
人体经络和三脉七轮浅谈2010-05-05 19:57:27| 分类:瑜伽研究|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人体经络系统在各个修行体系的运用上存在着共同之处,同时,由于目的的不同又存在着差异!在道教中主张“性命双修”,在调理好身体(主要是人体经络的畅通)的同时,通过提升生命之气(气的概念理解为能量更为合适)在任、督二脉的运行并且完全贯通,来进入到更高的修行层次,达到超然物外、解脱得道的理想境界!人体经络作为修行的途经、方法和目的的整个系统工程在道教中获得了完整的运用!而在中医中,主要以实用的目来通过人体经络包括脏腑、经络、体液等等的合理清理和使之畅通无阻,恢复身体的和谐状态来达到防病、治疗的目的,所以,人体经络在在中医中的运用是功利性的,只展示了部分人体经络的作用!在瑜伽中,人体经络主要是为了到达“出世”这一目标上,所以,人体经络与道家的人体经络系统相比而言,显得比较简洁和直观,可以获得更快的贯通经络的效果,从而达到“出世”和解脱超凡入圣之境界!其中,三脉七轮是一个重要的观念,即它是灵性修行中获得解脱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它的内在机理几乎和道家内丹的修行方法是一致的,都是以提升生命之气,瑜伽上称“普拉纳”来唤醒体内的生命能量,到达相关哲学和灵性修持的各个目标!而这种提升生命之气的方法的内在秘密是:为了让灵魂(阿特玛--人的内在本质)更容易摆脱粗糙身体的羁绊,跃升至宇宙中的精微和光明的世界而作的准备!许多人把人体经络和三脉七轮看得狠神秘,但它只不过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人体内在的精微系统,事实上宇宙万物都是生命之气(普拉纳--精微能量)的展示,是宇宙万事万物中自然本质,所以它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所谓“秘密”!所谓的“秘密”仅在于让人们避免误解(指双修之类)和针对人们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而去盲目的修行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的妥善保护,没有正确指导的修行是危险的,并且是充满着不确定性,所以,这种提醒永远不会过分,这也就是“秘密”的真实涵义之一!总体而言,道教在人体经络上以“出世”和“入世”(即“性命双修”)并重,中医主要“入世”即达到解除病理恢复身体的健康为目的。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的十四经脉运行规律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的十四经脉运行规律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将人体视为一个能源循环的整体系统。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十四经脉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经络系统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医十四经脉的运行规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基础知识。
1.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于大指之内侧,沿着手臂内侧上行,最后连接于胸部。
其运行规律与呼吸有关,肺经主管气机运行。
2.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指尖,沿着手臂外侧上行,最后连接于鼻孔周围。
其运行规律与排泄和呼吸有关,大肠经主管排泄功能。
3.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人体足部,沿着腿部外侧上行,最后连接于下颌骨下缘。
其运行规律与消化系统有关,胃经主管消化功能。
4.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部,沿着腿部内侧上行,最后连接于胸部。
其运行规律与消化吸收有关,脾经主管水湿代谢。
5.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起于小指指尖,沿着手臂内侧上行,最后连接于心脏。
其运行规律与心脏活动有关,心经主管血液循环。
6.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起于食指指尖,沿着手臂外侧上行,最后连接于耳部周围。
其运行规律与液体代谢有关,小肠经主管食物消化吸收。
7.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足部,沿着腿部背侧上行,最后连接于头部。
其运行规律与排泄和神经系统有关,膀胱经主管排泄功能。
8.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起于足部,沿着腿部内侧上行,最后连接于胸部。
其运行规律与水液代谢和生殖系统有关,肾经主管生殖和泌尿功能。
9. 手太阴心包经手太阴心包经起于手指之间,沿着手臂内侧上行,最后连接于心脏周围。
其运行规律与心脏活动和情绪有关,心包经主管情绪调节。
10. 手阳明三焦经手阳明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指尖,沿着手臂外侧上行,最后连接于耳部周围。
其运行规律与水液代谢和新陈代谢有关,三焦经主管气体和液体运行。
11. 足阳明胆经足阳明胆经起于足部,沿着腿部外侧上行,最后连接于头部。
其运行规律与消化和代谢有关,胆经主管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十二经络循行顺序口诀
十二经络循行顺序口诀在中医理论中,十二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了解其循行顺序对于中医的诊断、治疗和养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方便记忆,古人总结出了许多口诀,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十二经络循行顺序口诀。
首先,我们要知道十二经络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为了方便记忆,口诀通常是这样的:“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这短短十四个字,就将十二经络的循行顺序概括了出来。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内侧前缘,行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前面,下行至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入寸口,经过鱼际,沿鱼际的边缘,出拇指桡侧端。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出而挟口两旁,环绕口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沿发际,到额前。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其直行主干从心系上肺,斜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于末端。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少泽穴),沿手背尺侧上腕部,循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肩胛部,交肩上,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下行,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
人体经络12时辰循行运转规律(附图)
人体经络12时辰循行运转规律(附图)人体经络12时辰循行运转规律(附图)_伍福网...摘要:了解人体经络1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十二时辰养生十二时辰养生十二时辰养生十二时辰养生关系表 了解人体经络1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伍福网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看到即是缘分,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1.【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2.【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
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
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3.【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人体经络运行的时间和顺序
人体经络运行的时间和顺序人体经络运行的时间和顺序不同的发病时间,应该注意是不同的病源所至。
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研究,以便能有针对性的治疗疾病。
现将十二个时辰的发病周期(规律)述诉如下:人体经络运行时间和顺序:1、清晨3:00~5:00【肺经,服用药物效果好】《寅时》血气流注于肺,称为「手太阴肺经」。
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易发作;有些医师认为严重气喘患者,应在此时起床服药,治疗效果会更好,且宜吃补肺饮食,如燕窝、银耳等。
2、早上5:00~7:00【大肠经,吃蔬果排便顺】《卯时》血气流注于大肠,称为「手阳明大肠经」,此时最适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所以,清热滑肠最好的时间就是此时,由于有助大肠经的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时,最好多吃高纤蔬菜及水果。
3、早上7:00~9:00【胃经,一定要吃早餐】《辰时》血气流注于胃,称为「足阳明胃经」。
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此时人体的胃肠消化吸收最强,是营养能输送到各器官滋养脏腑的最佳时刻,这也是早餐在中医里很重要的因素。
4、早上9:00~11:00【脾经,禁食辛辣刺激】《巳时》血气流注于脾脏,称为「足太阴脾经」,此时是人体气血最旺时期,因此不宜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伤胃败脾,即使是脾虚者进行补养,都要很小心。
5、中午11:00~下午1:00【心经,适度午睡佳】《午时》气血流注于心经,称「手少阴心经」,专家提醒我们,中午不宜剧烈运动,就是担心在心经气血充盈时,造成血脉运行紊乱,血不归经,因此应适度休息,但午睡不宜过久。
6、下午1:00~3:00【小肠经,肠胃要休息】《未时》血气流注于小肠,称为「手太阳小肠经」,此时是小肠经进行清、浊及吸收的时刻,营养吸收到体内,浊物送到大肠待消化及排除体外;未时过后肠胃开端休息,此后的晚餐时间含蛋白质和脂肪、淀粉类食物要少量摄取,否则易在体内累积。
7、下午3:00~5:00【膀胱经,多喝水利排泄】《申时》血气流注于膀胱,此为「足太阳膀胱经」,膀胱为肾之腑,两者均属水,因此这段时间要多补充水分,有助膀胱排除体内废物,以促进泌尿系统的代谢。
人体经络图
●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05】足阳明胃经
●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 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
【07】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 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 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
心事过多压力重。
●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 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06】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 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 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 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 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12】手少阳三焦经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 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 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 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 瘛脉颅息角耳门,禾髎上行丝竹空。 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
疲倦易得慢性病。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
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 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11】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 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胸到中指心包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 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十二经络循行路线走向图,十二经络循行时间
十二经络循行路线走向图,十二经络循行时间十二经络循行路线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1、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的主要理论根据:所有的阳经都与督脉会于大椎穴;2、除足太阳经外,所有阳经都经缺盆穴,进入胸腹腔,而络属脏腑;3、会于巅顶的经脉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厥阴肝经,故巅顶痛多与上述经脉有关,特别是与足厥阴肝经关系最为密切;4、行经额部的经脉,除足太阳、督脉外,主要是足阳明经,故前额痛多属阳明经头痛;5、目外眦为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处,目内眦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脉、阳跷脉交会处,而手太阳小肠经是通达目内、外眦的唯一经脉;6、行于耳中的经脉有:手足少阳及手太阳经,故耳暴鸣暴聋多与肝胆火旺有关;7、环绕口唇的经脉有:手足阳明、足厥阴及冲任二脉,故冲任气血充盛是男子生胡须的根本原因,女子诸经气血下注为月经,故不生胡须;8、联系目系的经脉有:足厥肝经和手少阴心经;9、肝经绕阴器、抵小腹、斜行少腹、上布两胁,故肝病多见两胁痛引少腹,甚至控睾;10、联系舌的经脉有: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到舌根两旁),故唾液的分泌与病变,多与脾、肾两脏有关。
十二经络循行时间1、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此时排便最好,如果起床不要匆忙,动作轻缓为好。
2、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此时一定要吃早餐,9点痛感和恐惧感最小,看牙医最好。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此时开始消化,这时脂肪会转化为能量。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此时全身血液循环最好。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13点午休最好,14点静电荷最小,适宜梳理头发。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16点此时不适宜坐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本质已被中国证明之七:经气的循环顺序七、经气的循环顺序了解了经络的演化顺序之后,如果再比较一下子午流注表,你会发现,经络的循环顺序并非和演化顺序相吻合,这只不过说明了经气的循环顺序与子午流注表所描述的流注顺序其实是不同层次的。
子午流注表所描述的是经气在一天之中的“当令”情况,而稍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经气在人体循环一周绝对不用花上一整天的时间。
由于任督二脉自成独立的循环系统(经气流循任督二脉常被道家称为小周天),所以剔除此二经以及天地环境的影响,关于经气的自身循环顺序,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十二正经的循环情况。
道教的祝华英道长在他的《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一书中记载说:“一、春秋时代的“十二经脉”运行之谜至今未解祖国医学中的“十二经脉”理论,出自于《素问》、《灵枢》。
由于人体五脏六腑的“十二经脉”各有两道经脉,一道在于左侧,一道在于右侧,而《灵枢经》对“十二经脉”的论述仅只一个侧面而已。
贫道认为:若研究人体“十二经脉”的运行机理,必须将《灵枢经》中有关“十二经脉”的一切论述,综合起来研究,才能悟出“十二经脉”的真谛。
如果仅凭《灵抠经》中某一章节对“十二经脉”之片面的论述来分析,即形成种种不可理解的矛盾。
例如经云:“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数千年以来中医界人士都遵循这一教条主义传承至今,如果手、足的“十二经脉”一直是按照以上的规律之道循行,即形成自我矛盾:1、井荣俞经合的出入矛盾《灵枢·本输篇》曰:“手太阴肺经,出于少商为井木,溜于鱼际为荥,注于太渊为俞,行于经渠为经,入于尺泽为合。
”经日:“手之三阴从脚走手”……如手太阴肺经全是从胸走到手,故从“少商穴”出,是合乎运行道理的,但人于“尺泽穴”、即形成“经气倒流”的矛盾现象。
何以手太阴肺经在走过了之道中所“入”呢?此为手三阴经之“入合穴”的“自我矛盾”现象。
《本输篇》曰:“手阳明大肠经,出于商阳为井金,溜于二间为荥,注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为原,行于阳溪为经,入手曲地为合。
”经云:“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若手阳明大肠经一直是从手走到头,故人走于“曲池合穴”是合乎运行道理的,但出于“商阳穴”就矛盾了,其“商阳穴”位于手指端,为何从手阳明经的“起点”而出?又为何所出之“商阳穴”,反处于所入的“曲池穴”之后呢?此为手三阳经之“出井穴”的“自我矛盾”现象。
关于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出井、人合”的矛盾、亦按以上道理推论,其足三阳经的“入”呈矛盾现象;足三阴经的“出”呈矛盾现象。
2、根结矛盾《灵枢·根结篇》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
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
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大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
少阴根子涌泉,结于廉泉。
厥阴根于大墩,结于玉英,络于膻中”。
经日:“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明从足走腹”。
若联系以上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走向来推理阴、阳、根、结的居点。
其足三阴经的根、结居点是合乎循行规律的,因为足之三明从足走腹,故应根在足、而结在胸上。
若是将足三阳经的根,结居点来结合足三阴经的根、结居点相对照定理,其足三阳的“根”当在头;“结”当在足。
为何足三阳的“根”反在足、“结”反在头呢?此乃根结矛盾。
3、根、溜、注、入矛盾《灵枢·根结篇》云:“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
足少阳根于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
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阳谷,注于下陵,入于人迎。
手太阳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注于小海,入于天窗。
手少阳根于关冲,溜于阳池,注于支沟,入于天聪。
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于扶突。
”据以上足三阳经与手三阳经的根、溜、注、入走向,若结合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的道理分析,其手主阳经之根、溜、注、入的循行路线是合理的,它是随着手之三阳从手走头的路线而根、溜、注、入的。
但是,足三阳经的根、溜、注、入路线就不符合道理了——不但不能从头走足来根、溜、注、入,为何反而“从足走头”而根、溜、注、入呢?此乃根、溜、注、入矛盾。
诸如以上有关“十二经脉”的出、入、根、结及根、溜、注、入等经脉循环迂迴的逆行矛盾,从古至今著书者众理纷纭,皆附和围绕着“经典的理义”注释而已,未有剖析说明“十二经脉”之内在所形成的“各种矛盾”而难圆其说。
二、修身练性方悟真谛笔者初学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犹如乱丝难以理顺。
观历代医家对“经络学说”的见解各持己见,未能获得“十二经脉”运行的奥秘,面对以上所提出的种种矛盾而百思不解。
由于《黄帝内经》中之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与道家夫人合一的思想宗旨相同,其著《索问》、《灵枢》的黄帝、歧伯都是得道通天之人,有关经络循环运行的道理,是古圣人在养生炼道中由自身显示出来的玄机奥秘。
所以,虽然著出《索问》、《灵枢》于世,却是藏头去尾深隐保密,如未经真师口传心授,实难解释其“真谛”。
为了解开数千年没有解开的“十二经脉”运行的矛盾之谜,笔者于六十年代期间开始修身炼性静化身心,按子午卯酉四时静坐。
修炼不久由于机缘巧合而达到“胎息”的境界,终于悟出亲身体验到“十二经脉”运行的“其谛”。
和玄门太极阴阳往返旋转的运动一样,“十二经脉”也是呈现左、右、阴、阳对立的“双向进退运动”。
根据其阴阳对立的双向运动,使以前研究“十二经脉”的三个矛盾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关于“十二经脉”在脏、腑、表、里相配合的阴阳对立运动是“小循环运动”,笔者能清楚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在后面解释根、溜、注、入矛盾章上详述。
而每一个侧面有三道“大循环运动”,但因隐隐约约、恍惚杳冥,且比“小循环运动”更深奥、更玄妙,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形容表达,故只提示一下而已。
<附>手足三阴三阳的动态现象贫道有一次在炼午功的“咽津服气”之时,明显感觉吞下一个清凉的圆团降入“下丹田”,随即停止了后天的鼻息,同时在“下丹田”出现了先天呼吸(胎息)即觉得身心非常凉爽明静。
而周身的气、血似停若滞,仅清晰的感觉到脐部(下丹田)处,有约3cm的透明圆球在微微的、缓慢地正、反、往、来的周旋着。
约十分钟后,即明确感觉到四肢的内、外侧各有三条经脉路线一致的运动着。
原来手足之内侧的三阴经与手足之外侧的三阳经以同速反向运动着,即内侧手三阴经向指端运行时,外侧手三阳经则向肩部方向运行。
同时,外侧足三阳经向足趾方向运行时,则内侧足三阴经向腹部方向运行。
但是,身体另一侧的手,足之三阴经与三阳经的运行,分别与之相反:即左侧的手三阴经向指端运行时,则右侧的手三阴经向腋窝方向运行,其余的三明三阳逆行经脉类推。
由于这种左、右侧相对立往返无休止的三阴三阳同速运动,使我亲身体验到“十二经脉”的运行是呈现双向正、负运行规律的。
可是,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的双向回旋运动不过肘,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的双向回旋运动不过膝。
这种阴、阳、正、负运动便是我悟开十二经脉的关键所在。
我处于这种“胎息”的状态历时较长,故清晰地觉察到:l、左手之手三阴经的机能正运行出至手指的同时,而左手之手三阳经即正运行至头;左足之足三阳经即正运行至足,左足之足三阴经即正运行至腹。
同时,其右侧之,足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足,右侧之足三阳经即反运行至头,右侧之手三阳经即反运行至手,右侧之手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胸中。
再接着,右侧正运,而左侧反运。
左侧正运,而右侧就反运。
正常人每行一个呼吸之时,其左侧约正运行二次负运行二次,右侧亦正运行一次负运行二次。
所以十二经脉的内在机能始终都是正、负无休止的升、降、进、退运行。
胎息发现左右手足十二经脉正反运行方向表:左侧正运右侧反运表右侧正运左侧反运表左侧手三阴从胸→手右侧手三阴从胸→手左侧手三阳从手→头右侧手三阳从手→头左侧足三阳从头→足右侧足三阳从头→足左侧足三阴从足→腹右侧足三阴从足→腹右侧足三阴从腹→足左侧足三阴从腹→足右侧足三阳从足→头左侧足三阳从足→头右侧手三阳从头→手左侧手三阳从头→手右侧手三阴从手→胸中左侧手三阴从手→胸中2、人体中线的督、任二脉是“两条”经脉相合并的,也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往返运动机能。
3、足三阳经和足三明、经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之“别络穴处”的阴阳机能交合,是人体表、里、阴、阳经脉交换最奥秘的联系之所。
这一现象、在后章解释根、溜、注、入矛盾的运动中详述。
4、头部的两侧,亦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进退运动机能,只是运动路线复杂、故感觉不太分明,仅感觉其复杂的经脉升降运动机能,由头部至项部而止。
5、胸腔和腹腔内的脏、腑也有类似的阴阳进退机能运动,但因其脏腑的位置分散而难以分辨清楚。
如果依据手、足四肢的三阴经和三阳经之明显对立的运动规律,故对头部和脏阴腑阳的经脉运行,即能够推理而得到解释。
在“胎息”的状态历时达四小时之后,由一点思维念头略心,陡然间我恢复了后天呼吸,周身而由凉转温,其手、足之三阴三阳经脉的运动机能也消失。
根据这次“胎息”的体验,使我多年研究“十二经脉”所遇到种种不可理解的矛盾获得了解释。
现将研究“十二经脉”的收获贡献于世,以供爱好研究“十二经脉”的同仁们验证落实,使祖国医学发扬光大。
”据此可知,不但任督二脉自成独立的循环,所有的经脉均按阴阳的对应关系而相并自成循环系统而相并地运行着。
关于十二经脉每一个完整的运行时间,祝道长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呼吸之二分之一。
他作这样的论述如下:“《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
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
闵闵之当,孰者为良。
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以上说明:我们人体之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生化能量无形难辨,但是,当古圣人在阐述五脏六腑之“十二经脉”的机理起源时,却是从很微小、很暂短、一霎那、一瞬间而不到一个呼吸的往返运动为起点,再沿着这一个微小呼吸,由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的推移来“推之大之”,就可能演化一秒、一分、一刻、一时、一日、一月及一年的五运六气阴阳运行。
所以,大道理从“微小道理”产生的。
贫道研究后认为:《灵枢经》对有关“十二经脉”运行过程的论述,都未有达到一个呼吸的时间。
据论述最多的章节实只达到“半个呼吸”的运行时间,而论述最少的章节,就只有一个呼吸之“四分之一”的时间。
例如:1、论述“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这证明只说出了人体一个侧面十二经脉的“正运机理”。
2、论述手三阳经的“根、溜、注、入”之运行,也只说出了人一个侧面之手三阳经的正运机理。
3、论述足三阳经的“根、溜、注、入”之运行、亦只说出了人体一个侧面之足三阳经的“反运机理”。
以上三例,都不过只说到一个呼吸之“四分之一”的十二经脉运行时间。
再例如:论述阴阳十二经脉的别正、六合运动、乃是一侧面之正、负运行的阴、阳交合,故有一往一来的运行时间,又如:论述足三阴与足三阳经的根、结,其运行机理从根运行到结、由结运行到根,亦只有一升一降的往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