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型中提升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转型中提升发展
∙关于曲江镇园区、城镇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作为丰城市重点乡镇之一,曲江镇如何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自我扬弃,对丰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曲江镇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对曲江镇如何实现园区、城镇经济在转型过程中提升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构想进行研究和思考。
一、曲江镇加快转型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设镇以来,我镇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部署,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通过打造过亿强镇,壮大了经济综合实力;通过实施百亿投入,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通过发展园区经济,培育了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载体;通过实施统筹发展、四项民心工程等,构筑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全镇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一是综合实力日趋雄厚,为转型发展积累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全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4亿元,人均GDP从不足4000元增加到6400元;工业销售收入从1.19亿元增加到15亿元,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0.5亿元增加到每年5亿元以上;财政收入从0.1亿元增加到1.8亿元,今年将超过2亿元。综合实力的迅速增长,为我们加大后劲投入、加快转型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经济结构日趋优化,已步入工业化发展中期。当前,我镇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从三次产业看,内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镇
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从工业内部看,累计超过2亿元的工业投入产生了明显的效应,规模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
升,;从企业构成看,民营化、外向化浪潮不断涌现,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成为发展主流。
三是群众生活水平日趋提高,基本具备了向市民转型的条件。全镇城镇职工人均工资从6845元增加到10597元,增长31.4%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328元增加到5168元,增长49.4%。目前来看,群众物质消费结构个性化、超前化特征日益明显,文化精神消费超常规增长,旅游、房地产、汽车等较高级消费成为新的热点。
四是城镇框架日趋完善,为加快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剑邑大桥的拉通和总部经济区的设立为曲江镇带来了加快融入城市化的新机遇,我们科学地把握住了这次机遇,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对全镇327平方公里城镇布局进行了高标准、一体化规划,初步形成了以镇区为核心,与产业布局相呼应的城镇发展体系。经过两年来的建设,镇级架构日趋完善,小商品市场、三百套住宅小区等一批项目的相继落成,曲江南大道、北大道等四条大道的先后建成,一座开放大气的小城镇已初具规模,到去年已累计投入2亿元。城西防洪提建设、总部经济大学城等省市规划项目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皮湖-红门—城岗-莲花-四个村委会组团又将融入城镇化框架。同时,我们大力改造老镇区和新建三个重点集中区,逐步实施分散村庄、低产出企业的大搬迁,加快农村"三集中"步伐,力争全镇城市化率达到38%。
当然,从我们曲江镇发展实际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众多矛盾和制约因素,使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迫切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思路,实施转型发展。主要表现在:
传统的发展观念还客观存在。突出表现在抓农业和工业的经验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少;走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意识比较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点子比较少。结果是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产空间不足,二产比重过大,三产发展相对较慢。目前,三产占全区经济总量尚不足5%,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影响到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资源消耗型生产在经济发展中仍占较大比重。过去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铺摊子、粗放型增长,延续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生产方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生态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一是产出与投入比相对偏低。二是产出与能耗比相对偏低。三是土地资源严重紧缺。我们惠山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5亩,可供开发土地所剩无几。四是生态环境承受力相对脆弱。全区环境容量狭小,全社会排污总量较大,环保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匹配。近年来,我镇群众富裕程度尽管明显增加,但与经济增长的速度相比,还不相适应。
去年,全镇GDP比上年增长17.8%,财政收入增长41.2%,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7.1%,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仅为14.3%。此外,社会保障不够完善、广大农村群众居住分散等问题也给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很大困难。
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依然十分明显。尽管镇区在行政管理上已进入城镇范畴,但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占主导地位。同时,与现代城镇的发展要求相比,我镇的基础设施的差距还较大。
二、关于曲江镇转型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曲江镇转型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争当全省、全市"两个率先"排头兵的目标,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建设转型、体制转型,努力实现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以及农民向市民、农
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的转化,力争到2010年,在全市、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按照这个总体要求,曲江镇园区和城镇经济的发展思路主要是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产业结构由以二产为主向以二、三产业并重发展转变。
二产偏重,三产偏轻,是曲江镇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积累性矛盾。加快经济转型,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二产、三产的并重发展。
二产重点突出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积极实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一是全力加快是生物医药和汽车及其零配件两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全镇产业水平的提升;第二是大力实施对煤炭建材传统行业的整合,凝聚规模效益,形成技术创新合力,提升我镇支柱产业的发展水平;第三是加快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加强科经对接和校企合作,加快企业产品更新升级。到2012年,全镇形成特种冶金业、机电一体化和汽车及零部件业、高档纺织及服装业和生物医药业四大产业集群,其工业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的比重达65%。形成营业收入超10亿元或利税总额超1亿元企业1~2家,营业收入2~5亿元企业4~5家。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工业的比重达25%以上。
三产服务业发展,以发展工业的胆识和魄力,全面提升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目标是到2012年左右,第三产业占全镇经济总量达到30%左右,对地方财税贡献超过35%,投入累计不少于15亿元。主要措施是抓好"三个两":第一是抓好10万吨自来水、供电大楼和集镇亮化等10个大项目的工程建设。力争通过2年努力,把府前路、莲湖路建成曲江镇休闲商贸物流的新亮点,建成带动曲江城镇经济发展的联结点。第二是加快完善商贸服务功能建设。重点加快交通广场、农产品交易市场及天虹超市等高档商业板块建设。加快3.6
平方公里的综合生活服务区的启动建设,重点建设集综合商贸、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加快构建服务业集约化发展的新格局,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并带动其他三产项目的发展。第三是突出房地产业和老镇区改造两大重点。力争到2012年前全镇规划建设房地产项目120-150万平方米,同时积极搞好规划设计,加大对老集镇的改造力度,抓紧规划建设综合型商贸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和水平提升。
二是社会形态实现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市化的转变。
目标是到2010年,争取与丰城市城区实现无差别融合。重点是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实现路网的融合,在丰城市路网的总体规划下,加快与市区各主要干道的对接,进一步改善市、区之间的交通连接,同时启动实施曲江镇内路网贯通计划,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全镇内部交通网络进一步便捷、畅通。另一方面是实现城市总体框架的融合。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思路,加快推进全镇城镇化发展。到2012年,通过总部经济区和城西防洪区的辐射和带动,促使曲江镇沿江村组团加快城市化步伐;通过曲江码头工业小区和曲江公司的辐射带动,进一步壮大中心镇区城市格局。
三是增长方式实现由外延扩张向集约集聚发展的转变。
当前,宏观调控和资源制约进一步趋紧,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集聚发展。其中,土地紧缺无论从当前看还是从长远看,都将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今后曲江镇的发展,首先是建立在实施大拆迁、推进"三集中"基础上,通过拆迁来赢得发展空间。目标到2015年,工业园区的产出占全镇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0%,1/4以上的自然村居民并入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通过每年建设20万平方米左右的安居房,加快小型自然村整体拆迁,引导农民向城镇和社区集中。通过每年建设不少于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为工业向园区集中创造条件,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用地与自身供给之间的动态平衡。通过大力发展农业园区,促使全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例到2015年达到60%以上。通过大力实施"三集中",强化土地的集约利用,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空间。
四是生活方式实现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的转变。
农民向市民转变,既是一个历史进程,又是一个历史必然,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快转变进程。目标是到2012年,使广大群众无论在生活观念还是生活方式上都转变为现代新市民,充分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带来的成果。重点是建设新型社区、提高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事业配套。建设新型社区。在实施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基本到位基础上,逐步推进撤村建居工程,按照新型城市社区的要求推进居民集中居住,引导居民转变生活方式,增强市民意识。拟计划建设5个新型社区。提高生活水平。通过鼓励创业和扩大就业,更加突出地贯彻以民为本、富民优先的方针,促使群众生活水平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力争农民收入每年增长15%以上。完善社会保障。建立体系更加完备、制度更加健全、覆盖面更加宽广、运行更加安全的社会保险体系,在实现企业职工社保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做到所有农民全覆盖,特别对失地农民实施倾斜政策,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基本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保障问题。完善社会事业配套。特别是加快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匹配的医疗、教育、文化体系建设。
五是发展动力实现由政府外在推动向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转变。
经济转型发展,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行政推动,但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发挥政府的行政推动,就是要强化行政效能建设,主要是推动我镇各部门牢固坚持以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己任,简政放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工作中突出创新和灵活变通。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主要是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