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药学学习笔记之麻黄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

2010年8月16日星期一

【来源】始载于本经,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采制】立秋至霜降之间采收,阴干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宣通经脉

⒈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

⒉宣肺平喘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证

⒊利水消肿水肿兼有表证

⒋宣通经脉风湿痹痛;阴疽证

【配伍应用】

1.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功擅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证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常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力量,方如麻黄汤。类方(葛根汤)。若风寒在表,致表阳怫郁不伸,证见寒热阵作,身痒,瘾疹等症,可减少其量,小发其汗,方如桂麻各半汤,类方(桂二麻一汤)。若少阴病,反发热,脉沉不浮者,可伍细辛,附子,以温经助阳而解表。方如麻黄细辛附子汤。类方(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2.本品味辛微苦,功擅开宣肺气,外散风寒以平喘。尤宜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证。常与杏仁,甘草相伍。方如三拗汤。若兼内有寒饮者,常伍干姜,细辛,以化饮而止喘咳。方如小青龙汤。类方(射干麻黄汤)。若肺热壅盛所致烦燥而喘常伍以石膏,杏仁,甘草。方如麻杏石甘汤。类方(大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3.本品入肺与膀胱经,上开肺气,下输膀胱,为宣肺利尿之要药。常用于兼有表证之水肿或黄疸。可与甘草相伍用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而兼见表证的风水证。方如甘草麻黄汤。若偏寒而脉沉者,可与附子同用,如麻黄附子汤。若伴见汗出而内有蕴热者,可伍石膏同用,方如越婢汤或越婢加术汤。也可伍连翘,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品,用于阳黄而兼表证无汗者,以上开表气,下利水湿,中清湿热,方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4.本品味辛而性温,兼有散寒通滞之功。常配桂枝,白术以治疗寒湿在表之痹痛。方如麻黄加术汤。伍杏仁,薏仁,甘草治风湿在表之一身尽痛,方如麻杏薏甘汤。伍附子,芍药,甘草治寒湿历节,证见关节疼痛,无汗,脉沉,方如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类方(麻黄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伍黄芪主治关节疼痛,汗出身重而肿者。方如乌头汤。类方(防已黄芪汤加麻黄)。伍熟地,鹿角胶,肉桂,白芥子等,治疗外科阴疽证。方如阳和汤。

【用量用法】内服:1.5-10G。发汗解表宜生用,平喘止咳多炙用。内服煎汤宜先煎去上沫。以减少其捍烈之性。

【使用注意】本品生用发汗开表之力较强,故用量不宜过大。对素体虚弱,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伤食及喘咳由于肾不纳气者,均应忌服。

【按语】麻黄味辛而微苦,功擅外开而内肃。功用虽繁,实不出发汗,平喘,利水三条。为发汗开表之第一要药,常伍以桂枝,用于风寒闭表之表实证。其味苦而降,尤适用于表闭而

兼咳喘或水肿之症。若表闭不甚而兼有内热或汗出之证,常用伍以生石膏以防其辛温助热或开表太过而伤津。其性温而兼温通之性。又可伍白术或熟地等药用于风寒湿痹及阴疽等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