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的内容.doc

合集下载

2021年党史故事

2021年党史故事

党史故事一党的生日——7.1欧阳光明(2021.03.07)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生纪念日是7月1日。

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日。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

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

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

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

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生纪念日是7月1日。

为什么两者的时间不一致呢?为什么7月1日成了党的诞生纪念日呢?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

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

”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

他们回忆一大是7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

因为缺乏档案材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七一”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1941年6月。

当时,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日四周年纪念指示》。

《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

中班有关党史的小故事2分钟

中班有关党史的小故事2分钟

中班有关党史的小故事2分钟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珍藏着一张带有深深折痕的照片,这张照片是随一封陈毅写给父母的信一起送达的。

在抗战时期,这是殊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体现了陈毅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崇高地位。

1943年底,陈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即赶赴延安。

到达延安后,陈毅参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中央委员会委员。

是时,全党全军正在开展“整风运动”,陈毅积极投身其中,时常与毛泽东促膝谈心,书信往来,向毛泽东介绍自己在“整风运动”中的收获。

毛泽东复信称赞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

其间,陈毅因思念远在四川的父母,将自己开展劳动的照片附信寄往。

为了避免信件被日伪军拦截,陈毅将信中“延安”二字改为“西安”,并落款为“儿仲弘敬书”。

信件几经周折,顺利送达父母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父母将这张照片赠予陈毅的侄女陈德珍。

今天给大家说说手举马灯照万人的故事,长征路上,夜行军中,红军战士常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穿着普通战士的灰色军装,提着一盏明亮的马灯,站在险隘的路口,盯嘱着同志们"小心,小心!"他,就是中央苏区财政部长林伯渠同志。

一九三四年十月十一日,为了保存革命实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撤离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为了阻止红军突围,集中了大量兵力和飞机实行围追堵截。

这样,红军就只能白天隐蔽,夜晚行军。

林伯渠同志当时是红军总供给部长和总没收委主任,可以想象,他肩上的担子有多么的繁重!为了保证部队供应,他还要经常亲自带领战士去打土豪。

为了保证他的工作,也适当地照顾这位已经年近半百的老战士夜间行军,组织上从缴获的几盏马灯中给他配发了一盏。

然而,林伯渠同志从没有将这盏小马灯个人占用,一定要把光亮照给大家。

一天夜晚,部队正在翻越四川天全境内的一座名叫老虎岭的大山,突然前面传来"哎哟"一声,林伯渠急忙问询,是前面有一条溪沟,一位小战士过沟时不慎掉了下去。

党史故事100讲讲稿文字版

党史故事100讲讲稿文字版

《党史故事100讲》内容简要《党史故事100讲》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共同策划,以党的90多年发展历程为顺序,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全景式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建档篇: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要从五四运动讲起五四游行中唯一的印刷品游行路上的故事第一位牺牲的烈士中国工人阶级的第一次政治大罢工五四运动最终得到了什么结果?《共产党宣言》中文版首译者陈望道?《共产党宣言》在中国?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周恩来“伍豪”化名的由来?马克思主义在全国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自己的工会?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秘密离京?陈独秀在上海?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各地共产党组织相继建立?齐聚上海一大召开?一大会议讨论的焦点与分歧?被迫中断的最后一晚会议?党的生日的由来?一大召开后党务工作的新气象二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确定革命纲领召开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前所未有的工人运动高潮十年内战篇第1集:南昌起义八七定向第2集:秋收暴动开辟井冈第3集:广州起义群雄四起第4集:朱毛会师组建劲旅第5集:中共六大低潮奋起第6集:古田丰碑奠定军魂第7集:红色割据星火燎原第8集:以弱抗强打破“围剿”第9集:血战湘江遵义转折第10集:雄关漫道三军会师抗战篇第一集瓦窑决策联合抗日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八一宣言》的诞生瓦窑堡会议召开探访瓦窑堡会议旧址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统战张学良西北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第二集西安事变石破天惊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把兄弟扣押西安事变的起因从西安事变看各方反应各方调集力量,处理西安事变问题民族危机当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三集红军改编首战平型全面抗战的起点:“卢沟桥事变”八路军第129师改编的一幕红军改编的过程备战平型关平型关大捷雁门关战斗和奇袭阳明堡机场第四集敌进我进敌后抗战毛泽东的三封电报指导开展游击战洛川会议的历史意义为何选在离延安100多公里外召开会议聂荣臻开辟根据地的四项工作法晋察冀的成功推动全国根据地纷纷建立八路军反扫荡击毙日军中将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第五集百团大战破袭歼敌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打破囚笼,发动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最艰难战役——狮脑山之战巩固发展破袭战成果打破日军的扫荡百团大战的丰硕成果第六集抗联苦斗华南坚守东北抗联杨靖宇的故事东北抗联走上抗日第一线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敌人鼻子底下活动的抗日武装:东江纵队“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纵队第七集延安整风鼎力自强王明到延安王明和博古的故事延安整风的具体内容延安整风中的抢救运动延安整风的评价第八集生产运动渡过难关《南泥湾》的由来359旅艰难的开荒路大生产运动的起因大生产运动的丰硕成果“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第九集会聚七大确立指针九次延期的中共七大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中共七大正式召开枣园后沟的水草湾中共七大突出贡献的三大议题解放战争篇第1集:重庆谈判谈打结合第2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第3集:中原突围奋起自卫第4集:两条战线内外夹攻第5集:土地改革保家保田第6集:千里跃进全线反攻第7集:运筹帷幄战略决战第8集:两个务必进京赶考。

红色经典故事(通用12篇)

红色经典故事(通用12篇)

红色经典故事(通用12篇)红色经典故事1 革命故事1、少年游击队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

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

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

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

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

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

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

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

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革命故事2、两个小八路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

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

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

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

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

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

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

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革命故事3、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

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

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

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

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

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

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

10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

10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

10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党史小故事一:1959年,王树声在军事科学院上班时,他天天拿着饭盒到公共食堂排队买饭。

接待外宾和出国访问时,外宾送他一些大小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国库。

一次,新来的勤务员几次将小礼品拿到车上说:王部长,人家说了,这礼品是送给首长您个人的。

王树声却严肃地说:我这个国防部副部长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外宾打交道的,礼品怎么会是赠送我个人的呢?公私分明,是我们革命战士的一个起码准则,今后务必牢记啊。

党史小故事二: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一天,红四方军总指军徐向前在雪山上来回巡视正在爬雪山的部队。

突然发现一位红军战士背着一只大锅,一步一喘,艰难地行进着。

这位战士没有穿棉衣,身上只披条草袋。

他立即发话:快去把连长找来!不一会儿,九连连长跑步来到徐总指挥跟前。

徐向前严厉批评道:这个同志还披着草袋子,冻成这样儿啦?你们是怎么搞的,去把司务长找来!连长胆怯地报告道:徐总指挥,他就是司务长,叫肖永正,他的棉衣临出发时脱给房东老乡穿了。

什么,他就是肖永正!徐总指挥走到这位叫肖永正的红军战士面前,从他背上接过锅,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肖永正裹在身上……部队下山后,徐总指挥在方面军全体干部会上,提起肖永正仍然是激动不已:有个连队司务长,棉衣发下去了,战士们都穿上了,他却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没有衣裳穿的房东,自己披个草袋子过雪山,背上还背着一口锅!他就是三十九团九连的司务长,叫肖永正!肖永正是个正派的粮草官。

我们有这样的粮草官,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党史小故事三:“半条被子”的故事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经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看到徐家简陋的床铺上只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破棉絮,她们便拿出仅有的一条行军被,和徐解秀以及她一岁的儿子合盖。

几天后,部队临行前,3名女红军执意要将行军被送给一贫如洗的徐解秀,但徐解秀说啥也不肯接受。

你推我让之际,一位女红军用剪刀将被子剪成两半,将半条被子交给了徐解秀。

党史故事的内容

党史故事的内容
作为党政军负责人的毛泽东,不仅是大生产运动的倡导者,而且也是实践者。
大生产运动一开始,毛泽东就向大家发出了“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一面生产”的号召。他在窑洞门前选了一块空地,自己动手开荒种地。众所周知,自长征以来,毛泽东喜欢在夜间办公,一直到次日凌晨。因此,一大早,延安城和周围的窑洞还在沉睡中,劳儿后,他才回窑洞休息。办公一阵,又出去挖地。
1978年,黄克诚复出担任中央军委顾问、中纪委常务书记。不久,中国围棋协会要举行“陈毅杯老同志围棋赛”,早已成长为有为青年、正协助活动组织工作的张小弟对协会主席陈祖德说,黄老的围棋下得很好,极有资格参赛。陈祖德立即说“快请黄老”。为此张小弟去拜见正在301医院住院的黄克诚。张小弟没想到,此时的黄克诚,只剩一只眼睛还有微弱的视力,自然不能参赛。但谈到围棋,黄克诚甚为兴奋,他关心地问“现在国家谁的围棋下得最好”。当听说下得最好的聂卫平还在黑龙江农场养猪时,他的脸上显出愤慨的神情,立即说:“要调回来,调回来,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难道还缺一个围棋冠军去养猪?!”
黄克诚匆匆奔赴庐山开会。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那盘棋,成了一盘永远未下完的棋!忙里偷闲的围棋生活竟就此结束了,之后的围棋则成了伴随他渡过劫难时光的精神工具!
1959年被罢官以后,黄克诚赋闲候审,一位新来的“管理员”丛树品搬进了他的住处。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亲近他、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丛树品服从组织安排,学会了下围棋,以图在“满足”他的业余爱好的同时,观察到或套出黄克诚一些“有用”的思想材料。但黄克诚从不言及自身处境,也从不发牢骚、不讲怪话,生活依然俭朴、严谨,心中想着的也是人民群众,还时不时地去到郊外察看农田庄稼。久而久之,丛树品不仅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反而渐渐地被黄克诚的胸襟与品德所感动、折服,觉得他可敬可亲,和他相处得越来越融洽,学下棋的劲头也更足了。

党史小故事——精选推荐

党史小故事——精选推荐

党史小故事(一)一次,敬爱的总司令朱爷爷给大家来讲课。

课堂上有同学想听听国际形势以及我党和国民党的最新关系。

朱爷爷一讲到这个就停不下了,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下课时间快到了,可党的建设还没有开讲呢。

朱爷爷为了节约时间,就念起了讲稿。

只见康奶奶气呼呼地向朱爷爷嚷了起来:“讲课不能念讲稿。

念讲稿,谁不会?我也会念。

”当时同学们就制止了康奶奶:“让朱总司令讲下去。

”过了几天,党支部会上,同学们都严厉的批评了康克清奶奶。

康克清奶奶虚心诚恳地接受了大家批评,表示以后一定注意。

我们都要学习康奶奶这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怀若谷的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和伟大的无产阶级品德。

党史小故事(二)一次,彭德怀穿便衣到北海公园游园。

但公园的园门却挂了一块“休息”的大牌子。

正在他感到疑惑的时候,他被迎进了门。

原来是警卫部门为安全故作铺排。

彭德怀知情后勃然大怒,厉声质问道:“为什么要这样?你们就是叫我们脱离群众!这种规矩,以后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绝对不能有!”随即,他扭过头边走边说:“我以后再也不去公园了!”地位显赫如彭德怀照理说安保铺排理所应当,可是彭老总以民和党的荣誉为第一要务,不铺排不摆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彭老总就是通过这样一件小事,教育了所有人要树立怎样的群众观。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党史故事300字

党史故事300字

党史故事300字
1. 红旗渠:在中国革命腹地陕北,为解决灌溉问题,毛泽东提出修建渠道,而一众志愿者坚定不移地投身到了这项任务中,挥汗如雨、工程浩大,最终建成了长达1314公里的红旗渠。

2. 延安整风:1942年,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毛泽东提出
了整风运动,力图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大风暴。

这一运动深入到了广大基层,促进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

3. 遵义会议:在长征中,红军遇到了严重困难和危机,毛泽东和周恩来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会议,实行了军事战略上的改组,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地位,也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4. 海峡两岸:“八一”建军节之际,一场多方波折的历史性会晤在海峡两岸宣告重启,达成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性共识,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海峡两岸交流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5. 加入WTO: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对外合作越来越全
面深入,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事件极大
地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和自身经济体制的改革进展,也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挑战。

1~3分钟感动的党史小故事16篇

1~3分钟感动的党史小故事16篇

1~3分钟感动的党史小故事16篇1. 《大海啊,向我们笑吧》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东海舰队英雄黄旭华奋勇参加了解放台湾战争。

在一次任务中,黄旭华舰载机被击中并坠入了大海中。

黄旭华艰难地游到救生筏上,但是救生筏却漂向了敌人的海域。

黄旭华在漫长的16天里,艰难地在海上漂流,最终被捕。

在被俘期间,黄旭华不仅坚定地维护了中国的尊严,还成功地逃脱了敌人的押送。

他的英勇事迹激励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成为当时民间传颂的佳话,也是后来《大海啊,向我们笑吧》歌曲主题的创作灵感来源。

2. 《黄继光,一生只为三块饼干》长沙市雨花区的小学生黄继光是一名优秀的班长和共产主义少年团员。

1950年底,他参军入伍,成为一名炮兵战士。

1952年春,黄继光站岗保卫战位时,被突然袭击的敌人击中头部身亡。

在他身上,只发现了三块饼干,这是他最后的一餐。

黄继光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在他牺牲后,广泛流传的“三块饼干”故事也成为了一种社会精神。

3. 《八路军最小美术兵》八路军美术兵范光照,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廊坊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13岁时,范光照就参加了八路军,成为了一名美术兵。

他利用业余时间,毅然参加了正规的美术学习。

在战地,范光照通过一幅幅的画面,把党的指示和战斗精神传达给人民战士,鼓舞士气。

他的事迹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精神。

4. 《信仰支撑人的一生》黄文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支农村妇女自卫队的队员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她一心投入抗日、抗美援朝战斗中,并一直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革命理想。

在朝鲜战场上,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谋求胜利、树立形象立下汗马功劳。

在她的身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女性在革命中的非凡表现和奋斗精神。

5. 《草地成为了舞台》乌鲁木齐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讲师谢侃侃于1956年毕业后,回到了祖国内地,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台工作。

在广播电台工作期间,谢侃侃深感草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决心推广民族音乐。

党史故事《遵义会议》

党史故事《遵义会议》

党史故事《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5)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

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

首先,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极力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辩护。

接着,周恩来作了副报告,主要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战略战术及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作了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

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以及博古在总结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辩护的错误观点。

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多数同志在会上发言,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

10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

10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

10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党史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其中充满着许多精彩的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或许不是很长,但却能够深刻地反映出党的光辉历程。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十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党的诞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秘密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一群年轻人对国家命运的责任与使命。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长征。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踏上了艰难的长征之路。

他们历经艰险,跋涉万里,最终胜利完成了这段伟大的历史壮举。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抗日战争。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在敌人的铁蹄下,他们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四个故事,是关于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五个故事,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六个故事,是关于改革开放。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发起了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迈上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七个故事,是关于对抗自然灾害。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展现了党的担当和责任。

第八个故事,是关于脱贫攻坚。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成功实现了全面脱贫,让数以亿计的人民走上了幸福生活。

第九个故事,是关于疫情防控。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起抗击,最终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胜利。

第十个故事,是关于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十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光辉历程,彰显了党的伟大力量和人民的伟大精神。

比较经典的党史故事3篇

比较经典的党史故事3篇

比较经典的党史故事3篇1. 长征中的四渡赤水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敌军围攻下开始了遵义会议后的长征。

到了四川省南部,红军面对着起伏的崇山峻岭,而最为艰难的是要通过赤水江。

当时,江面水流湍急,两岸陡峭,而商家船只又早已被抢占殆尽。

在此情况下,红军决定进行渡水。

然而,江面宽五百余米,水深二十多米,情况十分危险。

红军军委议决,在夜间发起连续四次的渡江攻势,经过惊心动魄的战斗和一次次面对死亡的挑战,终于与全体战士成功渡过赤水江,而这场壮丽的战斗就被后人记为“四渡赤水”。

2. 延安时期的抗洪救灾1941年,中华民族面临着三年救国时期的最严峻时刻,同时陕甘宁边区也在遭受着洪涝灾害的严重打击。

而当时的中共中央却并没有被战争与灾害击垮,而是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洪救灾行动。

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亲自带领中共中央委员会对灾区展开了急救行动,并带领全体干部和工人志愿者投入到抗洪救灾的战斗中。

为此,中共中央还成立了抗洪救灾总部,并号召全国各界募捐竭力支援灾区。

这一系列的救灾行动在当时的中国也引起了一股令人感动的抗水气氛。

3. “两弹一星”科技攻坚20世纪50、60年代是中国发展核武器和导弹技术的关键时期,这趟科技之路被称为“两弹一星”工程。

中国进行了长达15年的科技攻关,历经数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辛勤努力,终于在1964年首次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两年后,中国又成功研制出了氢弹,将中国的核武器技术水平大大提升,从此走上了全球核大国的道路。

而在1970年代,中国又首次实现了苍龙一号卫星的发射,将中国推向了太空探索的前沿。

同时,“两弹一星”工程也成为了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激励人的党史经典故事【4篇】

激励人的党史经典故事【4篇】

激励人的党史经典故事【4篇】篇一:九泉之下,英雄依旧在我国革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英勇奋斗,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其中最令人敬佩的莫过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之一,为党的成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政治观点上的分歧,他最终被错划为右倾机会主义,被迫离开了党的核心领导层。

在遭到党内外的批判和冷遇后,陈独秀的身体状况急速恶化,他病倒在床。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陈独秀毫无怨言地凝视着身边他早已淡出政治舞台的妻子,轻声道:“记住,咱们为人民牺牲,就是前进;不牺牲,就是倒退。

你要为我活下去,为我弥补我失去的青春。

”陈独秀的妻子痛哭失声,她深深地意识到,无论是生活中的坎坷,还是政治上的变故,都不应阻挡自己对这个伟大事业的坚持。

陈独秀离开了人世,但他的话语却成为了妻子一生的动力。

她独自一人抚养子女,默默地奉献在党和人民事业中。

她是一名普通的妇女,没有争强好胜的性格,但她心中却充满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炽热信念。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

妻子的子女们也都成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他们铭记了父母的遗训,将陈独秀精神传承至今。

陈独秀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革命者的理想和信念是如此重要。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放弃对事业的追求。

正如陈独秀所说,“咱们为人民牺牲,就是前进。

”只有继续向前,不断奋斗,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实现我们的理想。

篇二:党史经典,开创未来回首党的历史,我们不禁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而感动。

我们看到了无数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身影,他们扛起了救国救民的大旗,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不断努力奋斗。

其中,张太雷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曾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但他对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追求,使他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的战士。

早年间,张太雷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到了他17岁时,全家人因为贫困被迫外务工。

先进典型党史故事五篇

先进典型党史故事五篇

先进典型党史故事五篇树立先进典型,启发引导党员学先进、找差距;利用反面典型使党员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这也是党的组织生活会的一种有效形式。

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先进典型党史故事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先进典型党史故事1今日给咱们说说手举马灯照万人的故事,长征路上,夜行军中,赤军兵士常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过半百的白叟,穿戴一般兵士的灰色戎衣,拎着一盏亮堂的马灯,站在险隘的路口,盯嘱着同志们“当心,当心!”他,便是中心苏区财政部长林伯渠同志。

一九三四年十月十一日,为了保存革新实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赤军撤离苏区,实施战略大搬运,开端了誉满天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为了阻挠赤军围住,会集了许多军力和飞机实施围追堵截。

这样,赤军就只能白日荫蔽,夜晚行军。

林伯渠同志其时是赤军总供给部长和总没收委主任,可以幻想,他肩上的担子有多么的深重!为了确保部队供给,他还要常常亲身带领兵士去打土豪。

为了确保他的作业,也适当地照料这位现已年近半百的老兵士夜间行军,安排上从缉获的几盏马灯中给他配发了一盏。

可是,林伯渠同志从没有将这盏小马灯个人占用,必定要把亮光照给咱们。

一天夜晚,部队正在翻越四川天全境内的一座名叫山君岭的大山,忽然前面传来“哎哟”一声,林伯渠匆促问询,是前面有一条溪沟,一位小兵士过沟时不小心掉了下去。

林伯渠三步并作两步赶了上去,举着马灯一照,只见山谷足有一丈宽,沟上面仅搭着一根树,朝下看,黑咕隆咚不见底,隐约传来流水声。

这时,只听见从下面传来了小兵士的声响:“我还活着,我看见小马灯了!我看见小马灯了!”听到那像是从悠远的当地传来的喊声,林伯渠一边安排搭人梯,一边找来绳子吊马灯。

只见马灯顺着人梯走,人梯跟着马灯行,总算把小兵士拉了上来,挽回了一条生命。

这时,只见林部长手持木棍举马灯,照着独木桥大声决断地下指令:“快,敏捷过桥!”这可急坏了警卫员小邓,搓着双手心急如焚。

“林部长,您这要举多长时啊?”“不论时刻多长,都要确保兵士们过桥无险情。

10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

10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

10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故事一:红船初航1919年,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在中国浙江省湖州一带被点燃。

一群共产主义青年,在这片土地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中国共产主义小组。

他们聚集在红船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中国革命的道路。

红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也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航程。

故事二:长征逆袭1934年,红军面对国民党的围剿,被迫踏上了艰辛的长征之路。

纵横8000多里的长征,是一次生死考验。

红军经历了艰苦的山川峡谷、险峻的雪山草地,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一段壮丽的历史。

在长征中,红军战士面对困境从不言弃,坚持着无产阶级革命理想,最终取得了巨大胜利。

故事三:小岗村的火种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

而在安徽省六安市的小岗村,一场小小的农村改革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村里的一些农民秘密召开了会议,决定取消集体化经营,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一决策引爆了农民对于自主发展的渴望,也为中国农村改革开了一个大门。

故事四:东方红的背后1964年,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科技的道路。

然而,在这一背后,有着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辛勤努力。

他们克服了无数困难和挑战,夜以继日地进行科研实验和设计,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事五:解放军的誓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时的北平城墙上,解放军战士郑成功起誓: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誓死捍卫中国人民的利益。

这个誓言如同一块磐石,载满了解放军英勇争斗、献身国家的精神。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忠诚而坚定地履行着自己的誓言。

故事六:伟大领导者的智慧中国共产党有着伟大的领导者,其中毛泽东主席是其中的代表。

毛泽东主席在思想理论和军事战略上具有独特的见解和智慧。

他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南。

他也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先瞻性的措施和政策,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分钟党史人物的故事

五分钟党史人物的故事

五分钟党史人物的故事故事是着重于事件过程的说明,强调故事起伏的文学体裁。

为大家整理的5分钟党史人物的故事五分钟党史人物的故事,供参考。

五分钟党史人物的故事你好!大家好!今天举起马灯照万人的故事,在长征路上,在夜行军中,红军士兵经常看到年过半百的老人,穿着普通士兵的灰色军服,提着明亮的马灯,站在危险的十字路口,盯着同志们说:小心,小心!他是中央苏区财政部长林伯渠同志。

1934年10月11日,为保存革命实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撤离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2.5万里长征。

*为了阻止红军突破,集中了大量的兵力和飞机实施了包围。

这样,红军只能在白天隐藏,晚上行军。

林伯渠同志当年是红军总供应部长和总没收委员会主任,可以想象他肩上的负担有多重!为了保证部队的供应,他总是带领士兵去打土豪。

为了保证他的工作,也适当照顾了近半年的老士兵夜间行军,组织从被捕的几盏马灯中分发了一盏。

但是,林伯渠的同志没有个人占有这个小马灯,所以必须给大家照亮。

一天晚上,部队越过了四川天全国名为虎岭的山,突然从前面传来了啊啊的声音,林伯渠急忙询问,前面有溪沟,小士兵过沟时不小心掉下来了。

林伯渠三步走两步赶上,举着马灯拍照,看到沟里有度,沟上只有一棵树,朝下看,黑咕咚没有底,隐隐地传来了流水声。

这时,只听到小士兵的声音:我还活着,我看到了小马灯!我看见了小马灯!听到远处传来的叫声,林伯渠一边安排人梯,一边找绳子吊灯。

看到马灯沿着人梯走,人梯随着马灯走,终于拉起了小士兵,恢复了生命。

这时,林部长拿着棍子举着马灯,根据独木桥大声下定决心命令说:快,快过桥!这突然破坏了警卫邓小平,摩擦着双手的心(转载于: : 五分钟党史人物的故事)。

林部长,你要举多久?不管时间有多长,都要保证士兵们过桥没有危险。

来吧,我们俩轮流举行,20分钟就是一轮。

看到马灯下士兵匆匆过桥,四个小时过去了,部队全部过去了,已经是午夜了。

林部长这才带着警卫最后一次旅行。

党史故事1000字左右

党史故事1000字左右

1921年5月在上海成立的。

它的前身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中国工人联盟。

中国工人联盟是在1919年成立的,是中国第一个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其前身是1913年成立的中国工人协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指挥部。

中国共产党秉持党章宗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的方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统一战线,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的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纪律建设,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党的思想建设,坚持党的组织建设,坚持党的工作建设和党的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推进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领导方式——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武装,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武装,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纲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根本指导原则,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统一战线组织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斗争能力和执行力,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政治方式。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并重的方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史故事的内容党史故事的内容:黄克诚的围棋人生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人物中,大将黄克诚经历独特,大起大落,几度沉浮。

但他屡受挫折而初衷不改,每临逆境而信念更坚,显示出坦荡的襟怀和高尚的品格,堪称共产党人的楷模。

他以直言敢言著称于世,而有一件事却不为太多人所知,那就是,他特别喜爱下围棋。

和他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人生一样,他与围棋的故事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谁承想,黄克诚初识围棋,竟是在危机四伏的找党途中。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进入黑暗的低潮时期。

时年25岁、入党才一年、身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的一名政治指导员的黄克诚,和他单线联系的党组织关系中断了。

他陷入迷茫之中,心情十分沉重,思来想去,找了一个借口,请假去武汉找党。

几经周折后回老家永兴边开展工作,边伺机寻找组织。

其间他得知,自己因参加领导了永兴农民暴动,已经上了反动当局悬赏捕杀的黑名单。

此后不久,黄克诚又开始第二次找党,从衡阳到长沙,再到武汉,再到南京,未见党的踪影,只遇一路的白色恐怖。

在南京,为避人耳目,节省开支,他和同伴住进了下关一个比较偏僻的旧式旅馆。

在这里,黄克诚遇到了曾希圣。

曾希圣是他在衡阳和广州政治讲习班的同学,早来南京几天,也是为了寻找党的关系,但至今也没有找到。

旅馆里经常有人下围棋,黄克诚和曾希圣不出门的时候,就看人下棋,偶尔也趁人歇息的时候试着走几个子。

但因为心里焦急,围棋究竟怎么下也没怎么往心里去,倒是为了避人耳目,常常故意为谁走慢了或走错了一步棋而相互责怪,给人的感觉全然是两个无所事事的外地穷客。

然而南京也到处都在通缉黄克诚,已非久留之地,他不得不离开南京到了上海。

在上海待了两个多月后,终于同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随后几经辗转,最后又回到了武汉,在国民革命军中开展工作。

在一次险遭抓捕脱险后,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黄克诚不再轻易上街,有空即待在小旅馆里看人下围棋。

慢慢地,黄克诚看出了一些门道,学到了一点围棋的基础知识,喜欢上了围棋。

小小棋盘,却蕴藏变化无穷的人生哲理。

他觉得自己现在就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不管遇到多大的艰险,都只能勇往直前。

是围棋,让他在那段危机四伏、千里找党的旅途中学会了沉着思考,并坚定了自己一心向党的初心,矢志不渝。

此后,围棋成了黄克诚一生中唯一的业余爱好。

1949年10月,黄克诚奉毛泽东亲自点将从天津书记任上南下,赴任湖南书记。

上任不久,他专程拜会国民党元老程潜,适逢刘道豫正在与程潜对弈。

刘道豫年长黄克诚十岁,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一位资深民主人士,大家都尊称他为刘老。

黄克诚已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下棋了,一见围棋,立即兴奋得手痒痒起来,遂与刘老以棋会友,引为知己,以后每当有点空闲,两人就要切磋一盘。

但黄克诚不只是为下棋而下棋,他把下棋当作团结民主人士的一种方式。

黄克诚南下前,毛泽东在香山召见他,一再叮嘱,要团结好民主人士,充分发挥他们参政议政的作用,让他们为建设新湖南、新中国献计献策。

黄克诚的诚挚与大义情怀令一向清高孤傲的刘老深深折服,并为湖南的文史事业出过不少好点子。

1952年10月,黄克诚又奉毛泽东亲令北上京城,出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总后勤。

为了便于工作,半年后他把家从万寿路搬到了北海后边的恭俭胡同。

没想到,有一天,他下班穿过北海公园时竟遇到了刘老。

刘老先于黄克诚调到北京,在北海公园文史馆当馆长。

他苦于下棋没有对手,有时棋瘾来了,便只好在公园的树下与人下下野棋。

这天,黄克诚经过树下,一时兴起观看了一会儿,发现下棋的一方竟是刘老。

久别重逢,自然格外惊喜,两人对弈一番,相约以后再续棋缘。

这以后,黄克诚偶尔也忙里偷闲,下班穿过北海公园时会顺道去和刘老下上一盘棋。

对黄克诚来说,和这位老友对弈,乃是人生一大快事。

黄克诚虽说酷爱下棋,但由于工作繁重,真正与刘老下棋的时间算下来也不多。

他有一个原则,下棋归下棋,但绝不能影响工作,更不能贻误事情。

下棋也只能在周日,以两到三个小时为宜,绝不恋战。

若是有事情,则半分钟也不能耽搁。

他谨守这一原则,在有限的下棋时间里放大着自己的快乐。

1959年7月的一天,黄克诚审定了两个要呈报中央的文件后,心情轻松,又正好到了下班时间,便来到北海公园文史馆找刘老,要和他好好杀将一盘。

刘老自然乐不可支,因为他们之间有一年没下过棋了。

按老规矩,黄克诚执黑子,刘老执白子,愉快地对弈起来。

然而这盘棋还未到终局,警卫员就气喘吁吁地跑来向黄克诚报告,中央让他即赴庐山开会。

黄克诚闪电般地站起身,交代刘老,等他开会回来再接着下这盘棋。

黄克诚匆匆奔赴庐山开会。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那盘棋,成了一盘永远未下完的棋!忙里偷闲的围棋生活竟就此结束了,之后的围棋则成了伴随他渡过劫难时光的精神工具!1959年被罢官以后,黄克诚赋闲候审,一位新来的管理员丛树品搬进了他的住处。

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亲近他、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丛树品服从组织安排,学会了下围棋,以图在满足他的业余爱好的同时,观察到或套出黄克诚一些有用的思想材料。

但黄克诚从不言及自身处境,也从不发牢骚、不讲怪话,生活依然俭朴、严谨,心中想着的也是人民群众,还时不时地去到郊外察看农田庄稼。

久而久之,丛树品不仅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反而渐渐地被黄克诚的胸襟与品德所感动、折服,觉得他可敬可亲,和他相处得越来越融洽,学下棋的劲头也更足了。

黄克诚有了许多闲暇,天天可以下棋,乐此不疲。

他一向严谨克制,然而下起棋来,有时也高兴得几乎失去自制。

他就像个争强好胜的小孩子,每次下棋如不胜一局就不得罢手,有时还以视力不好为由悔棋。

一次,他和并不太会下棋的警卫员下棋,有步棋看错了,他就笑着说:你等一下,我悔一着。

警卫员觉得这时候的黄克诚很可爱,也故意赌气,站起身不与他下了,他却上前拉着他又坐下来,笑嘻嘻地说:那你也悔一着吧。

他难得一见的孩子气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虽然黄克诚偶尔悔棋的事成为开心的谈资,但事后他总是一本正经地强调说,消遣式下棋时,棋盘上悔悔棋无伤大雅,但人生之棋、社会发展之棋、战略方针之棋,从来没有可悔之机,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

1965年,他认识了12岁的围棋少年张小弟。

下完头几盘,黄克诚就笑了,称自己这是碰到正规军了。

得知张小弟在省体委少年班学习围棋,还经常参加全国比赛,黄克诚很是欣慰,感慨现在的孩子们学棋有好条件了,不比自己那一代人,学围棋的环境艰难。

张小弟好奇地问他是在哪里学的棋,他的脸上立即浮起一层神奇的笑容:嘿,早啦。

张小弟太小,理解不了他在千里找党途中如何学会下棋的久远故事。

1978年,黄克诚复出担任中央军委顾问、中纪委常务书记。

不久,中国围棋协会要举行陈毅杯老同志围棋赛,早已成长为有为青年、正协助活动组织工作的张小弟对协会主席陈祖德说,黄老的围棋下得很好,极有资格参赛。

陈祖德立即说快请黄老。

为此张小弟去拜见正在301医院住院的黄克诚。

张小弟没想到,此时的黄克诚,只剩一只眼睛还有微弱的视力,自然不能参赛。

但谈到围棋,黄克诚甚为兴奋,他关心地问现在国家谁的围棋下得最好。

当听说下得最好的聂卫平还在黑龙江农场养猪时,他的脸上显出愤慨的神情,立即说:要调回来,调回来,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难道还缺一个围棋冠军去养猪?!比起专业围棋手来,黄克诚的围棋水平不算高。

但他作为业余爱好者,下围棋却绝不止于围棋艺术。

把下棋当成是学习,从围棋中观军事战略、看社会风云、明政治谋略、察人生变幻,这才是黄克诚下棋的最高境界。

党史故事的内容:毛泽东与两个小八路的温情瞬间这张毛泽东和两个小八路的照片令许多人过目不忘。

原因就在于,定格在镜头中的是毛主席平易近人、与八路军小战士亲密无间的动人形象。

据著名摄影家石少华的长子石志民介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张照片都没有署上石少华的名字。

直到1962年7月24日,毛泽东请石少华到家中吃饭,在聊起延安往事的时候,主席如数家珍地说起这张照片拍摄的经过时,石少华才知道,这张照片给毛泽东留下了那么深的印象。

1939年4月24日上午,毛泽东乘车来到位于延安东关黑龙沟的抗务部,参加抗大生产运动初步总结大会。

当他快到抗务部门前时,有两个小八路从山坡上跑下来,兴冲冲地来到毛主席跟前,向毛主席问好。

毛主席亲切地问他们叫什么名字,年龄多大啦。

小个儿的刘长贵,机灵地看了看旁边的安定宝,爽声道:我14岁,他15岁。

毛主席问:你们这么小,参加八路军,为了什么?两个小八路争先恐后地回答: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

听着小八路的豪言壮语,毛泽东笑了,说: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知道,您是毛主席!毛泽东说:不对!我不叫毛主席,我叫毛泽东。

说着,毛泽东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把毛泽东几个字写了一遍,耐心地边写边教两个小八路毛字怎么写,泽字怎么写,东字怎么写。

就在毛泽东在手心比划教字的瞬间,石少华轻轻揿动了相机快门,摄下了这张珍贵的镜头。

石少华告诉儿子石志民,应邀到毛主席家中做客那天,毛主席曾问他:这张照片为什么没署名?石少华回答说,1939年9月他离开延安到晋察冀以前,把500张左右在延安拍摄的底片全部留给了延安抗大,但这些照片的底片在日本鬼子一次轰炸中丢失了。

为了避免发生误认,他没有去认领那500张照片。

毛主席说:我记得很清楚,这张照片是你拍的。

从此以后,这张照片又署上了石少华的名字。

党史故事的内容:朱德毛泽东延安种菜记1939年,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展开。

当时,边区政府成立了生产委员会,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产。

在延安,党政军学各界人士都被动员起来,数万人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掀起了人人动手的大生产热潮。

一时间,延安的沟沟岔岔都是锄头的碰击声、人畜的嘈杂声,每个机关、每个部队、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生产计划、生产任务。

到生产战线上去,我们要做劳动的先锋,我们要做劳动的英雄成为当时大家的誓言。

作为党政军负责人的毛泽东,不仅是大生产运动的倡导者,而且也是实践者。

大生产运动一开始,毛泽东就向大家发出了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一面生产的号召。

他在窑洞门前选了一块空地,自己动手开荒种地。

众所周知,自长征以来,毛泽东喜欢在夜间办公,一直到次日凌晨。

因此,一大早,延安城和周围的窑洞还在沉睡中,劳累了一夜的毛泽东在未睡觉之前,就扛着镢头出来开荒了。

干一会儿后,他才回窑洞休息。

办公一阵,又出去挖地。

警卫员、勤务员一见毛泽东下地,急忙回到窑洞里,拿起锄头跟上去,和毛泽东一起挖。

毛泽东立刻阻止说:你们有你们的生产计划,我有我的生产任务,就这点地,你们都挖了,我没有挖的了。

大家一边笑,一边挖。

毛泽东满脸淌着汗水,衬衫都被浸湿了,还是不肯放下锄头。

手握锄头,毛泽东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他六岁时就开始学着干轻微的体力活;13岁时,家里缺少劳动力,父亲让他停了学,翻田、锄草,什么活儿都干。

他锄草特别认真,别人的田只锄两遍,他的田却总要锄上三遍,有时根本不管遍数,见了草就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