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1. 引言巨人集团是一家领先的跨国公司,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包括零售、制造和金融等。
然而,在最近几年中,巨人集团陷入了一系列的财务危机,导致公司声誉受损,业务受到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进行深入分析,并讨论导致这一危机的主要原因。
2. 财务危机的背景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开始于20XX年,当时该公司的利润率和净利润均呈下降趋势。
公司管理层试图通过削减成本和推出新产品来扭转局面,但效果并不明显。
在20XX年,巨人集团发布了一份公告,表示公司资产负债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并预计将面临破产的危险。
3. 导致财务危机的原因3.1 不适当的财务管理巨人集团在过去几年中存在着不适当的财务管理行为。
公司管理层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忽视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他们通过虚报销售收入、操纵财务数据等手段来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这种不诚信的行为最终导致了财务危机的爆发。
3.2 错误的商业决策另一个导致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原因是公司管理层在业务决策方面的错误判断。
他们在市场调研不充分的情况下,盲目扩大了公司的生产规模和业务范围。
这导致了过度投资和资源浪费,并没有实现预期的商业增长。
3.3 企业文化和内部管理问题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还与企业的文化和内部管理问题有关。
公司存在着权力集中和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造成了决策的不连贯和内部控制的缺失。
此外,公司对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财务危机的暴露和加剧。
4. 危机的后果和应对措施4.1 危机后果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给公司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首先,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失去了投资者和股东的信任。
其次,公司的业务遭受了重大损失,导致了市场份额的下降和销售额的减少。
最后,巨人集团不得不面临无法偿还的债务和破产的威胁。
4.2 应对措施巨人集团的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来应对财务危机。
首先,他们重新审视和调整了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财管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财务作用及其财务杠杆其对“巨人”的影响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从深圳大学取得软科学硕士。
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在其主要产品中文电脑软件M-6401经历五代更新后,38层的巨人大厦也计划窜至70层。
“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
1994年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
1996年巨人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告急,巨人大厦终在1997年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成功的原因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
开发一个好的产品加上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渠道策略。
第一步的险棋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浪潮,康柏、惠普、AST、IBM等国际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的电脑公司,电脑业于1993年走入低谷,超出自己能力十几倍的投资巨人大厦,几乎采用了破坏式影响主业发展的方式来建设这个巨人大厦,由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
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
房地产必须有金融资本作后盾,可史玉柱竟将银行搁置一边。
而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现金和利润来支持,结果就开始可想而知,当企业频繁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和利润的缺乏,后果就更加可想而知。
有人说,巨人应该早采取银行贷款,说不一定能成长发展起来。
巨人集团财务报告分析(3篇)
第1篇摘要:巨人集团作为中国知名企业,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通过对巨人集团近三年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表现,为投资者、管理层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
一、引言巨人集团成立于1989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
公司业务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巨人集团在国内外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本文通过对巨人集团近三年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巨人集团财务报告分析1. 财务状况分析(1)资产负债表分析根据巨人集团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特点:1)资产总额逐年增长。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巨人集团的资产总额分别为500亿元、600亿元和700亿元,同比增长20%。
2)负债总额逐年增长。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巨人集团的负债总额分别为300亿元、400亿元和500亿元,同比增长33.33%。
3)所有者权益逐年增长。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巨人集团的所有者权益分别为200亿元、300亿元和400亿元,同比增长100%。
(2)利润表分析1)营业收入逐年增长。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巨人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0亿元、400亿元和500亿元,同比增长33.33%。
2)营业成本逐年增长。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巨人集团的营业成本分别为200亿元、250亿元和300亿元,同比增长50%。
3)净利润逐年增长。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巨人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50亿元、60亿元和70亿元,同比增长40%。
2. 经营成果分析(1)盈利能力分析1)毛利率逐年提高。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巨人集团的毛利率分别为40%、42%和44%,逐年提高。
2)净利率逐年提高。
财务管理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兴衰”投资决策案例分析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史玉柱其人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从深圳大学取得软科学硕士。
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在其主要产品中文电脑软件M-6401经历五代更新后,38层的巨人大厦也计划窜至70层。
“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
1994年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
1996年巨人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告急,巨人大厦终在1997年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一成功的原因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
开发一个好的产品加上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渠道策略。
第一步的险棋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浪潮,康柏、惠普、AST、IBM 等国际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的电脑公司,电脑业于1993年走入低谷,超出自己能力十几倍的投资巨人大厦,几乎采用了破坏式影响主业发展的方式来建设这个巨人大厦,由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
但施工打地基时碰上了断裂带,珠海两次发大水将地基全淹,而且在盖巨人大厦时恰好碰上中国加强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地产降温。
开发保健品又碰上全国整顿保健品市场,保健品也随之降温。
这些客观环境对巨人集团来说虽不是致命的,但也使巨人集团元气大伤。
从主观因素上笼统地看,其主要是未把握好筹资决策,没能使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有效使用,未仔细研究企业,行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忽略了生命周期在企业的决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筹资案例)一、巨人集团是如何发展的1962年,史玉柱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
1982年,史玉柱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浙江大学数学系。
1989年初,从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硕士研究生班毕业。
那年7月,他辞去安徽省统计局的工作,回到深圳创业。
这时在他身上仅有4 000元钱和他耗费9个月心血研制的M一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
8月,他用4 000元钱承包下天津大学深圳科工贸发展公司电脑部。
他利用《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收钱的时间差,用全部4 000元做了一个8 400元的广告“M一6401,历史性的突破”。
13天后,8月15日,史玉柱在银行账上第一次收到三笔汇款共15 820元。
到9月下旬4 000元广告投入已换来10万元的回报。
面对第一笔利润,史玉柱又一次将其全部变成广告。
4个月后,M一6401为他赚回100万元。
1990年l~3月,史玉柱推出M一6402文字处理系列产品。
有了资金和技术,史玉柱下决心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
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共15人,注册资金200万元,史玉柱任总经理。
8月,史玉柱投资80万元,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的M一6403汉卡上市。
11月,公司员工增加到30人,M一6403汉卡销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纯利达1 000万元。
1992年7月,巨人公司实行战略转移,将管理机构和开发基地由深圳迁至珠海。
9月,巨人公司注册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19亿元,史玉柱任总裁,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
1992年,M一6403汉卡年销售量2.8万套,销售产值共1.6亿元,实际纯利3 500万元,年发展速度为500%。
1992年后,史玉柱的产业已涉及三大领域——电脑软件、房地产和生物工程。
1993年1月,巨人集团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汉、沈阳、香港成立了8家全资子公司,员工增至190人。
8月,巨人集团开发出M一6405排版系统、巨人财务软件等13个新产品,其中有巨人中文手写电脑、巨人中文笔记本电脑。
巨人集团财务危 机案例分析报告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巨人集团战略组合形式下的资金运作模式分析1.巨人集团战略组合形式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衰落的开始。
纵观这个案例,巨人倒塌的原因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
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
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
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1.1 扩张战略的选择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1.1 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
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
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
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
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1.1.2 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
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
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1.1.3. 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
财务危机案例分析——巨人兴衰与财务分析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巨人兴衰与财务分析摘要巨人集团这曾经在中国商海中最为传奇的财富故事,在其短短的四年时间中经历了喜乐悲伤、赢得过至高的荣耀也尝试到悔恨的泪水,最终成为了一个破灭的神话。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是宿命?还是另有玄机?本人认为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是巨人集团衰落的主要原因。
其中财务控制的失调更是重中之重。
公司旧的制度弊端、管理缺陷导致集团公司内各种违规违纪、挪用贪污事件层出不穷,导致公司浪费严重,债台高筑,最后终因财务状况不良而陷入了破产的危机之中。
这将成为“新巨人”永远的警示,也是中国所有企业应该引以为戒的教训。
关键词:巨人集团,兴衰,内部控制,财务控制一、巨人集团的兴衰史巨人集团是一家以网络科技、生物科技为核心,同时涉猎银行投、网游投资等等投资的多元化企业。
公司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强大的研发能力,熟稔的运营能力、完善精湛的技术支持能力、无比人性化的客户服务能力,以及无与伦比的销售能力。
可是在这辉煌的战绩背后,巨人集团的前身——巨人公司却经历了一场牵动中国市场的大起大落商海风云。
以至今,都还在被人们津津乐道。
巨人公司是1991年4月由史玉柱在珠海创立的巨人新技术公司。
这个由才毕业两年的年轻人组建的科技技术公司成立时,只有15个人。
可是就是靠着这么薄弱的资本,在领导人史玉柱的带领下,短短三年后,巨人公司就实现了3百亿元得销售额,4600万元的利税,成为当时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注册资金由最初的200万元变成1.19亿元,并陆续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汉、沈阳、香港成立了8家全资子公司。
如此迅速而辉煌的成功,给中国的商海战场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是好景不长,1993年,伴随西方16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解散,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禁令失效,康柏、AST、HP、IBM等国际著名电脑公司大举进入中国。
中国电脑业步入低谷,巨人集团也受到重创。
多元化经营的陷阱——巨人集团失败的财务分析
多元化经营的陷阱——巨人集团失败的财务分析导读:本文多元化经营的陷阱——巨人集团失败的财务分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
然而,现实却让人们看到多元化经营使许多企业走上了加速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危机之路。
巨人集团的兴衰就是这许许多多例子中的一个。
其原因何在?学术界有各种分析。
本文试图以巨人集团的兴衰为例,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此问题作些分析。
一、巨人集团的兴衰史1989年8月,在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硕士毕业的史玉柱和三个伙伴,用借来的4000元钱承包了天津大学深圳科技工贸发展公司电脑部,并用手头仅有的4000元钱在《计算机世界》利用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做了8400元的广告,将其开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推向市场。
广告打出后13天,史玉柱的银行账户第一次收到三笔汇款共15820元。
巨人事业由此起步。
到9月下旬,史玉柱将收到的款项全部再次投入广告。
4个月后,M-6401的销售额一举突破百万大关,从而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
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共15人,注册资金200万元,史玉柱任总经理。
8月,史玉柱投资80万元,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
11月,公司员工增加到30人,M-6401汉卡销售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纯利达1000万元。
1992年7月,巨人公司实行战略转移,将管理机构和开发基地由深圳迁往珠海。
9月,巨人公司升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19亿元。
史玉柱任总裁,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12月底。
巨人集团主推的M一6401汉卡年销售量2.8万套,销售产值共1.6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
年发展速度达500%。
1993年1月、巨人集团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汉、沈阳、香港成立了8家全资子公司,员工增至190人。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投资决策与风险分析一、巨人集团的发展1989年,赚到自己第一桶金的史玉柱,注册建立了“巨人新技术公司”,以电脑软件为支柱产业,在当时由于中国的时代背景,公司发展迅速,到1991年,公司实施战略转移,将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很快“巨人新技术公司”升为“巨人高科技有限公司”。
此时在巨人集团旗下已经涉足三大领域,电脑软件,房地产和生物工程。
在这一时期巨人发展很好,发展速度很快,公司迅速扩张,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并开发出更多的软件产品,销售额不断上升,巨人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到了1993年,由于国际著名电脑公司大举进入中国,中国电脑也受到重创,巨人集团的依靠软件发展是有限的,加上正值当时房地产热,巨人集团也卷入这股热浪,进军房地产行业。
此举从建巨人大厦开始,然而整个巨人集团的危机也从此开始。
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衰落的开始。
二、巨人集团的投资在公司成立之初,巨人集团主要投资于计算机行业,开发电脑软件,后来由于电脑软件行业受到国外电脑行业的冲击,巨人的支柱产业受到打击,巨人不得不寻找新的产业,作为巨人集团的支柱产业,巨人集团投资于生物工程行业,在这两个行业,巨人集团发展很好,年销售额不断提高,利润也在提高,但是由于当时的房地产热,房地产行业可观的利润,是巨大的诱惑,加上当时的政策导向,对房地产行业的诸多优惠,时巨人也卷入这股浪潮,并一发不可收拾,巨人的危机由此开始。
三、巨人大厦巨人大厦是巨人集团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开始,也是拖垮整个巨人的项目。
当时政府给与巨人很多优惠,希望巨人集团将巨人大厦建造成珠海的标志性建筑。
1993年开发巨人大厦,史玉柱一开始曾固执地不用银行贷款,主要以集资和卖楼花的方式筹资,而且不顾实际地一再加高楼层,加上其他外部因素的改变,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巨人大厦成为烂尾楼。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史玉柱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史玉柱,自负的冒险家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
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巨人集团的陨落是有着深刻的多重原因的。
比如国家政策的变化,企业内部的结构,财务管理的失控,以及企业策略和文化的偏差。
在此,我只对巨人集团出现财务危机的一个主观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
人们在说起巨人集团的时候就一定会说到史玉柱,在说到史玉柱的时候就一定会感叹曾经的巨人神话。
在史玉柱叱咤风云的时候,人们探讨的是他的成功秘术。
在史玉柱马失前蹄的时候,人们谈论的是他的受挫真由。
在史玉柱东山再起的时候,人们赞叹的是他的不屈精神。
性格决定命运。
史玉柱的个人因素在巨人集团的崛起和陨落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研究史玉柱个人,分析史玉柱在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他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来探究和剖析巨人集团出现财务危机的主观原因。
一、成功的冒险家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从小就敢想敢做,外号“史大胆”。
他聪明而执着,对于诸如《十万个为什么》的书籍很着迷,曾经照着书上所说的“一硝二硫三木炭”的方法,自己配置土炸药,并且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检验了“自造炸药”的威力,完全不顾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上大学的时候,为了和同学打赌,史玉柱竟然把一瓶湖南产的辣椒酱全都灌进了自己的肚子里。
当他赢得胜利的时候。
已经被辣得连庆祝的话都说不出来。
这就是史玉柱,一个胆大而执着的人,一旦确定自己的目标就一定会勇往直前。
这样大胆的他,自然是很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
1984年,史玉柱从浙江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安徽省的统计局。
由于工作突出,他被保送到深圳大学读研究生。
当他学成回到单位后,却立即向领导递交了自己的辞职报告。
在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和惊叹下,他带着4000元的创业资本,来到深圳开始寻找他的梦想。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适用的文章 2008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适用的文章2008-04-23 18:12:43 阅读156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财务杠杆·经营杠杆·生命周期一、高速发展中出现危机巨人集团从1991年4月建立,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将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实现销售总产值共1.6亿元,,实际纯利3500万,年发展速度为500%,到1993年1月,巨人集团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汉、沈阳、香港成立发展了8家全子公司,员工增加到190人,同年12月底,员工发展到290人,在各地成立了38家全子公司,有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又发展到如此大规模的公司,何以在1996年资金枯竭,财务危机出现呢?导致巨人集团衰落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但主观上的诸多因素是导致巨人集团衰落的主要原因。
在客观因素方面,1993年,随着西方16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解散,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禁令失效,康柏、惠普、AST、IBM等国际著名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
伴随着中国电脑业走入低谷,史玉柱赖以发家的本行也受到重创。
巨人集团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支柱产业,史玉柱看上了房地产市场,他决定盖一座七十层高的巨人大厦。
但施工打地基时碰上了断裂带,珠海两次发大水将地基全淹,而且在盖巨人大厦时恰好碰上中国加强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地产降温。
开发保健品又碰上全国整顿保健品市场,保健品也随之降温。
这些客观环境对巨人集团来说虽不是致命的,但也使巨人集团元气大伤。
从主观因素上笼统地看,其主要是未把握好筹资决策,没能使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有效使用,未仔细研究企业,行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忽略了生命周期在企业的决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非理性筹资埋祸根企业筹资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需求量的要求,通过资金机构和金融市场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得所需要资金的一种行为,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最原始的职能,巨人集团就是未能很好的利用筹资从而使企业在建立的中途就埋下了隐患。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M eiWeL81重点借鉴文档】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巨人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摘要:关键字:资本运营, 巨人集团,战略,风险,成本,决策正文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 亿元,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二千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4年就如同泡沫似的破裂了。
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中,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经历了大起一一大落一一乂大起这样一个“完整”过程的成功案例,这是中国企业活的标本。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成本水平、资本周转速度和卓有成效的财务决策。
资本运营是企业实现财务战略普遍使用的有效手段之一,是一种专门的财务策略,更是一种复杂的公司经营活动。
今天我们就巨人集团的兴衰沉浮,从资本运营的角度,结合所学相关的财务管理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教训,根据企业存在的问题,制定有关策略。
一、资本运营乂称资本运作、资本经营,是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说到底,资本运作就是一种以小变大、以无生有的诀窍和手段。
它的主要实现方式有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配股、增发新股、转让股权、派送红股、转增股本、股权回购(减少注册资本),企业的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以及风险投资等。
通过调整和改变现有资产形态、结构及功能以达到与外部环境的平衡与协调,预期资产规模增大和增值。
资产是所有者投入经营的“所有物”,以机器设备、建筑物等形式存在。
资本是所有者对投入经营的“所有物”的“所有权”,它以股权形式存在。
二、巨人集团的兴衰史巨人集团成立于1989年8月,至1993年12月就已经发展到290人,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实现年销售额300亿元,年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
6、遇到挫折不气馁。
史玉柱在遇到这么大的挫折还能再次创业成功, 值得我们学习。
(5)当地政府的两大诱惑:错误的诱导及 优惠政策的诱惑
首先,地皮的价格从1600元每平方米降到350元 每平方米,并且允许1500万元地价款等到售楼之后再 补;其次,巨人集团在报批和成立房地产公司时得到 了有关部门的一律绿灯。这两个不小的诱惑为接下来 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埋Βιβλιοθήκη 了深深的伏笔。(6)其他因素:
二、问题解析
(一)造成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原因
(1)公司盲目多元化
巨人集团还属于成长期企业,不具备多元 经营的条件,但其决策层盲目追求多元化, 投资于电脑、药品、保健品、房地产等诸多 行业,使得资金分散到各个领域里去,没有 形成核心竞争力。
(2)巨人集团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犯了 两个错误:将营运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分散投资。
4、树立危机意识。
进行项目投资前要进行认真而仔细的市场调研, 从动态的角度看待市场,对市场风险要认真的分析做 出适当的控制,企业进行投资因学会规避和转嫁风险。
5、建立良好的企业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 科学性。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关注市场 变化和政策变化,做到实事求是,进行认真和仔细的 市场调研,认真分析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2、确保公司有限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 用,合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进行融资,保证资 金的充足,保持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资产盈 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调,从而在资金上保证 公司的健康发展。
3、在内部建立健全集团财务控制制度。
公司集团化必须与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保持同步发 展,集团公司能否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 整合集团。而财务控制制度建设是集团公司整合的重 要而关键的一个环节,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 关系,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 应承担的责任,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真正做到权责 分明。
巨人的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概述巨人集团,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著名的民营企业之一,涉及计算机、通信、网络、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本报告将对巨人集团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财务结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现金流等方面。
二、财务报表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结构分析巨人集团的资产主要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组成。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根据最近一年的财务报表,巨人集团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60%,说明其资产流动性较好。
然而,应收账款占比过高,达到30%,可能存在坏账风险。
固定资产占比为20%,无形资产占比为10%,表明公司对长期资产的投资相对稳健。
(2)负债结构分析巨人集团的负债主要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从负债结构来看,巨人集团的流动负债占比为50%,非流动负债占比为30%,长期借款占比为20%。
流动负债占比相对较高,表明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2. 利润表分析(1)收入分析巨人集团的收入主要来自计算机、通信、网络和房地产等业务。
近年来,公司收入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根据财务报表,2019年公司收入达到100亿元,同比增长10%。
(2)成本分析巨人集团的成本主要包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近年来,公司成本控制良好,成本占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
2019年,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为70%,较上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
(3)利润分析巨人集团的净利润在2019年达到10亿元,同比增长5%。
净利润占收入的比例为10%,表明公司盈利能力较强。
3. 现金流量表分析(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巨人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亿元,同比增长3%。
这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强,现金流状况良好。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巨人集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亿元,主要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
案例8-7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
• 由于集团领导人在一开始就没有和银行建立良好 的信贷关系,使得货币紧缩政策开始后难以和银 行借到钱,这样,一头自有资金断线,一头贷款 没着落,两头一逼财务危机自然产生。资本运作 总体思路虽然不错,但在计划盖大厦之初,集团 没有做好可行性研究,而且一些物工程产业抽调资金过多, 使得"巨不肥"严重贫血,失去了巨人大厦唯一 的资金来源.
• 作为集团的领导人,史玉柱有他独到的眼 光,无论是创始之初投资的电脑事业,还 是后来发展中投资的房地产和生物工程产 业,都是在这些行业发展之初,并且有很 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时候进行投资, 正是这些有远见的投资使企业有了雄厚的 资金实力和长足的发展前景。因此,巨人 集团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意向总的说来还是 不错的。
案例8 案例8-7巨人集团财务危机 案例
• 巨人集团成立于1991年春,当时巨人以 M6402文字处理系列产品和M6403汉卡成 为一个以开发计算机软件为主的公司,到 1993年,巨人集团实现销售额3.6亿元,成 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但随着西 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的禁令失败,康 柏.AST.HP.IBM等国际著名的电脑公司开始 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电脑业面临危机。
• (4)审批制度不健全,造成对子公司的失控。子 公司私自坐支贷款,财产丢失严重。(5)史玉柱 财务关系混乱,母子之间债权债务关系不明确, 致使子公司破产,母公司承担很大一部分债务, 恶化了母公司的财务状况。(6)人员配置方面, 集团的决策层本身就缺乏管理经验,史玉柱又采 取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制约史玉柱的决策机制 是不存在,加之,集团的某些领导素质低下,责 任心不强,弄虚作假情况严重,巨人集团产生危 机成为必然。
资金运作模式不成功的主要表现
• 资本的运作是通过资本流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提 高资本经营效益,以实现资本的保值与增值。通过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资料,我们认为其资金运作模 式是不成功的。主要体现在:(1)二次创业时的 多元经营与其当时核心资源不匹配,使产业间达 不到互补。巨人集团发展趋势虽一路看好但其仍 属于成长型企业,不具备多元经营的诸多实力与 条件,但其决策层却一味追求“遍地开花”,投 资于电脑、药品、保健品、房地产等诸多行业, 特别是涉足房地产这一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业, 把活钱变成了死钱,成为史玉柱有史以来第一个 投资失误。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史玉柱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史玉柱,自负的冒险家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
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巨人集团的陨落是有着深刻的多重原因的。
比如国家政策的变化,企业内部的结构,财务管理的失控,以及企业策略和文化的偏差。
在此,我只对巨人集团出现财务危机的一个主观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
人们在说起巨人集团的时候就一定会说到史玉柱,在说到史玉柱的时候就一定会感叹曾经的巨人神话。
在史玉柱叱咤风云的时候,人们探讨的是他的成功秘术。
在史玉柱马失前蹄的时候,人们谈论的是他的受挫真由。
在史玉柱东山再起的时候,人们赞叹的是他的不屈精神。
性格决定命运。
史玉柱的个人因素在巨人集团的崛起和陨落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研究史玉柱个人,分析史玉柱在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他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来探究和剖析巨人集团出现财务危机的主观原因。
一、成功的冒险家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从小就敢想敢做,外号“史大胆”。
他聪明而执着,对于诸如《十万个为什么》的书籍很着迷,曾经照着书上所说的“一硝二硫三木炭”的方法,自己配置土炸药,并且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检验了“自造炸药”的威力,完全不顾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上大学的时候,为了和同学打赌,史玉柱竟然把一瓶湖南产的辣椒酱全都灌进了自己的肚子里。
当他赢得胜利的时候。
已经被辣得连庆祝的话都说不出来。
这就是史玉柱,一个胆大而执着的人,一旦确定自己的目标就一定会勇往直前。
这样大胆的他,自然是很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
1984年,史玉柱从浙江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安徽省的统计局。
由于工作突出,他被保送到深圳大学读研究生。
当他学成回到单位后,却立即向领导递交了自己的辞职报告。
在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和惊叹下,他带着4000元的创业资本,来到深圳开始寻找他的梦想。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
摘要该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巨人集团在投资过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进行分析了其在投资决策中所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而展开分析,通过广泛的查阅文献资料,按照案例分析的方法的要求,较为系统,全面,完整和准确地进行分析,针对投资决策中的问题得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解决方法。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综合案例分析练习,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培养学生系统、准确地运用企业财务管理学所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以财务决策为主的管理决策能力。
关键词:巨人集团巨人大厦投资投资决策筹资和融资多元化扩张市场目录论文正文 (1)1投资房地产业(兴建巨人大厦) (1)2涉足生物工程领域 (4)3下面是对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综合性分析 (7)参考文献 (9)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投资决策问题及具体解决方法20世纪90年代初,“巨人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中国商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理所当然,巨人的创始人——史玉柱也成为了商界乃至整个社会的风云人物。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巨人集团”在成立不到6年就陷入了财务危机,这个噩耗很快传遍了全国,对此人们不仅仅是惊讶,还有更多的是可惜。
正因为是这样,很多人对其失败的原因甚为关注,并且展开了许许多多的激烈的讨论,有些人认为是因为投资房地产(巨人大厦)和涉足生物工程领域的失误引起负债结构中出现了恶性债务,从而导致了资金周转不善,最终陷入了财务危机;有些人认为是由于史玉柱个人的独断专行引来的决策失误导致财务危机;有些人则认为是因公司内部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总之,大家各抒己见,自己都有自己所持的原因,本文我个人主要从投资决策问题切入,然后深入浅出的谈一谈具体的解决方法。
通过仔细的阅读老师所给的案例后,我发现巨人集团投资决策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巨人大厦上的投资决策问题;二是在生物工程上的投资决策问题。
下面我具体分项分析一下以上两个方面的投资过程和投资决策问题及具体解决方法:一、投资房地产业(兴建巨人大厦)1.多番改动施工计划,致使工程预算越来越高,工期也越来越长本来大多数计划是为了自用才准备建设巨人大厦,原计划18层的自用楼后来出来的方案是38层,当时并没有想到要进军房地产业,因此设计的楼层面积也不是很大。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投资决策可行性分析一、绪论1989年8月,刚从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硕士研究生班毕业的史玉柱连同三个伙伴,用东拼西凑来的4000元钱包下天津大学深圳科工贸发展公司电脑部,并开发了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销售额一举突破百万大关,从而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
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并在短短的3年里,巨人实现销售额3百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由于电脑业于1993年步入低谷,巨人集团也受到重创。
为寻找新的产业支柱,巨人集团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计算机、生物工程和房地产。
1994年8月,作为集团董事长的史玉柱决定:跳出电脑产业,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
1995年初,巨人集团一次性推出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系列的30个产品。
多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巨人集团自身的弊端一下暴露无遗。
由于资金缺乏和内部的腐败等原因致使生物工程,减肥产品相继失败停产。
而大厦施工三年但由于施工不顺利而没有完工。
大厦动工时为了筹措资金巨人集团在香港卖楼花拿到了6000万港币,国内卖了4000万元,其中在国内签订的楼花买卖协议规定,三年大楼一期工程(盖20层)完工后履约,如未能如期完工,应退还定金并给予经济补偿。
而当1996年底大楼一期工程未能完成时,建大厦时卖给国内的4000万楼花就成了导致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导火索。
巨人集团终因财务状况不良而陷入了破产的危机之中。
对此,人们不仅惊讶,更多的是惋惜。
也正是因此,人们对其失败的原因尤为关注,并展开了一系列讨论,本文将从投资可行性角度对巨人集团的失败原因作出分析。
通过对所给材料的阅读,我认为“巨人”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对巨人大厦及生物工程投资决策的失误。
二、兴建巨人大厦的投资分析(一)巨人大厦的兴建过程1、盖38层的计划投资1992年,集团决定盖巨人大厦的时候,曾经打算盖18层,出来的方案是38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总说明或摘要当前企业竞争愈加激烈,专业化经营战略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由于多元化经营可向企业提供多方面的经济利益,所以不少企业挡不住多元化经营的诱惑。
因此,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
然而,现实却让人们看到多元化经营使许多企业走上了加速陷人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危机之路。
巨人集团的兴衰就是这许许多多例子中的一个。
其原因何在?本文试图以巨人集团多元化经营失为例,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此问题作些分析。
总结影响多元化经营成败的因素。
我们从巨人集团多元化战略成败中可得到如下启示: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外部环境的状况进行有效的运作, 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架构,实现现代化的企业决策机制,这样才可以避开多元化的“陷阱”,达到预期目的;主营业务的充分发展和核心能力的形成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基础;多元化经营应以寻求战略关联产业为主攻目标;应把握好多元化经营的时机;选择好多元化经营的途径。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战略,巨人集团,主营业务,企业,财务控制,核心竞争力目录1 引言 (1)2 巨人集团的兴衰史 (1)3 巨人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动因 (2)3.1 增强战略竞争优势的动机 (2)3.2 管理者动机 (2)3.3 现金流量互补和经营风险分散的动机 (2)3.4 协同效应 (3)3.5 内外部影响因素 (3)4 企业集团多元化利用企业集团内部优势经营的优势 (3)5 从综合边际附加值和边际管理成本曲线看多元化经营 (3)6 多元化经营的陷阱 (4)6.1 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4)6.2 多元化经营与核心竞争能力的矛盾 (4)6.3 多元化经营与财务失控的矛盾 (5)6.4 资金短缺与协调困难的矛盾 (5)6.5 时机选择与盲目扩张的矛盾 (6)6.6 多元化经营与资源配置的矛盾 (6)6.7 管理不善与经营失控的矛盾 (7)7 巨人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管理的启示 (7)7.1 多元化经营不适合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选择 (7)7.2 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主营业务的充分发展 (7)7.3 形成协同效应 (8)7.4 重视内外部环境 (8)7.5 加强财务控制能力和优化财务结构 (8)7.6 把握好多元化经营的时机和途径 (8)7.7增强风险意识,正确进行投资决策 (9)8 结束语 (9)参考文献(资料) (10)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多元化的陷阱—巨人集团失败的财务分析会计1402班孙灏 1304060321 引言企业多元化经营指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稳定经营,开发有发展潜力的产品,或通过吸收、合并其它行业的企业,以充实系列产品结构,或者丰富产品组合结构的一种经营模式。
多元化经营从理论上讲,其好处在于:一是分散风险。
一个企业的一项业务陷入困境,其它产业的业务则可以予以弥补;二是有利于内部融资。
企业可以把一个产业的闲置资金转移到其他产业;三是发挥协同作用。
协同作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活动或过程相互补充,从而其联合作用的效果大于两个或多个活动效果的简单叠加,产品的服务多样化;四是获得规模经济。
但实践证明, 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成功的企业较少, 而失败的却特别多, 成功的案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中国的万达集团等;而失败的案例如中国的巨人集团等。
本人通过对“巨人集团”多元化经营的案例进行分析,获得多元化经营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2 巨人集团的兴衰史1989年8月, 史玉柱将其开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推向市场。
巨人事业由此起步,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
之后,史玉柱以此技术优势为基础,通过大力的广告和促销,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巨人集团曾经创造出了 3 年发展速度500 %的奇迹, 并迅速成为一家亿元企业。
1993年巨人集团实现销售额3.6亿元,利税4600万,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然而在当主业未站稳脚根时,由于国际电脑公司的进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残酷,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电脑业由此步入低谷, 巨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导产业受到重创。
为寻找新的产业支柱,巨人集团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但巨人集团没有考虑如何在熟悉的计算机软件产业建立新的优势,而是在1993 年开始的生物工程刚打开局面但尚未巩固的情况下,在房地产热的诱惑下,毅然向房地产这一完全陌生的领域进军。
巨人科技大厦的设计一变再变,楼层从38层涨到70层,投资从2亿元涨到12亿元。
这对当时仅有1亿元资产规模的巨人集团来说,单凭自身的实力,根本无力建设如此浩大的工程。
对此,史玉柱的想法是:1/3靠卖楼花,1/3靠贷款,l/3靠自有资金。
但在大厦建设期内,巨人集团从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
1994年3月,巨人集团推行体制改革,公司实行总裁负责制,史玉柱出任董事长。
史玉柱提出“第二次创业的总体构想”。
总目标是:跳出电脑产业,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
多元化的快速发展使巨人集团的弊端暴露无遗,95年7月,史玉柱不得不宣布集团内部进行整顿。
由集团向各大销售区派驻财务总监和监察审计总监,直接对总部负责,但两者又各自独立, 相互监控。
但整顿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局面。
巨人的发展形势急转直下,步入低潮,巨人集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财务状况不断恶化。
1996年初,公司旧的制度弊端、管理缺陷并没有得到解决。
集团公司内各种违规违纪、挪用贪污事件层出不穷,部分公司内部人员侵吞资产和产品利润,公司资产流失严重。
此时更让史玉柱焦急的是预计投资12亿元的巨人大厦。
他将生物工程的流动资金抽出投入大厦的建设,而不是停工。
由于全国保健品市场普遍下滑,巨人的销量也急剧下滑,维持生物工程正常运作的基本费用和广告费用不足,使生物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大厦动工时为了筹措资金,巨人集团在香港和国内卖楼花,其中在国内签订的楼花买卖协议规定,三年大楼一期工程盖到20层完工后履约,如未能如期完工,应退还定金并给予经济补偿。
而当1996 年底大楼一期工程由于施工不顺利未能完成时,建大厦时卖给国内的4000万楼花成了导致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导火索。
巨人集团终因财务状况不良而陷人了破产的危机,轰然倒地。
巨人集团的非相关多元化之路最终以失败告终3 巨人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动因3.1 增强战略竞争优势的动机多元化经营是企业集团产品生命周期调整的必然结果。
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能够优化企业集团产品组合,增强企业战略竞争优势,超越产品生命周期,避免企业集团陷入困境,保证企业集团持续健康发展。
3.2 管理者动机当企业集团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时,股东和经理人各自的利益和目标可能不一致,从而导致管理的机会主义。
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管理者为了增加报酬、提高声望、降低管理的职业风险、拥有能自由处置的更多现金流,热衷于实施多元化战略。
3.3 现金流量互补和经营风险分散的动机有些产业现金流量稳定,但长期投资报酬率不高;有些则相反。
企业进入新的经营领域或从事跨产业经营,其战略构想之一是通过不同性质产业的涉入,获得现金流量的互补。
各个产业所面对的环境变化与风险不尽相同,人们认为公司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业务组合来分散经营中的风险,多元化投资项目的相关度越低,那么分散风险的能力越强。
巨人集团的策略类似于“拆东墙补西墙”理念,在遭受电脑业的打击之后,为分散经营风险,跨入生物保健行业和房地产行业。
为了筹集巨人大厦的建设资金,巨人集团企图借助刚起步的生物保健行业利润作为巨人大厦的建设资金。
巨人集团并不是在做强原有产业之后再涉足新的行业,而是为了新行业的发展,再步入其他新的行业。
3.4 协同效应根据范围经济理论,范围经济的实现会产生协同效应,能否形成协同效应是多元化成败的关键。
协同效应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如果旧的管理体制与新涉足行业所需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大差别,协同效应很难实现;如果企业在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时,新旧产品的核心技术能相互借鉴,就能形成协同效应。
巨人集团则是盲目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忽视协同效应实现的条件。
计算机行业、生物保健行业和房地产行业是非相关的行业,很难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实现协同效应。
步入新的行业,要重新学习该行业的管理体制、营销模式及技术研发等,无疑会增加经营成本,又没有支柱产业的支持,多元化经营很难获得成功。
3.5内外部影响因素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巨人集团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因为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由于计算机行业受到外部入侵,导致其跨入利润较高的生物保健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追捧浪潮中,但是在新行业毫无优势可言,导致多元化经营很难成功。
4 企业集团多元化利用企业集团内部优势经营的优势4.1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集团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管理优势等资源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4.2多元化经营实现的第二个内部化优势是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
4.3多元化经营实现有第三个内部化优势就是将外部非确定性交易契约变成了内部合约。
特别是对于相关联多元化经营企业尤其如此。
5 从综合边际附加值和边际管理成本曲线看多元化经营图1 综合边际附加值和边际管理成本曲线通过综合边际附加值和边际管理成本曲线,我们可以看出复合多元化给管理上带来的影响:信息不准确或不及时造成的损失。
信息的不充分可能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资源分配时做出错误的决策,即应该得到资源而发展的经营单位却得不到资源,相反应该放弃的经营单位却得到了资源。
随着多样化程度的提高,协调和控制不同经营单位的费用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当多个单位共享生产技术、设施、营销渠道等资源时,协调和控制更加复杂,费用更加昂贵。
从图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D0点为MBC和MVA的平衡点,当一个企业运用多元化经营时,只有处于D0点才能达到它的最佳状态。
因为在D1点,由于MVA>MBC,此时表示企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存在浪费现象,企业寻求多元化发展是合理的。
企业的发展应由D1位置向D0位置移动。
在D2点,由于MVA<MBC,此时表示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的程度过深,从而给企业带来高额的管理成本,即企业应由D2的位置向D0的位置移动以寻求最佳状态。
通过对巨人集团内外部环境来看,巨人集团的发展处于应处于D2点的位置,即边际管理成本大于边际附加值。
此时巨人集团应该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从而降低企业在采取多元化经营时所带来的高额管理成本,从D2点逐步向D0点过度。
以寻找巨人集团发展的最优状态。
但事实上.由于管理层受到当时房地产走俏、生物工程高利润等现象的误导,一直采取相反的战略,即企业从D2点逐步向D3点发展.距离最佳状态越来越远,导致巨人集团最终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