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混合二甲苯内控标准

合集下载

混合二甲苯国标

混合二甲苯国标

混合二甲苯国标
混合二甲苯是一种有机化学物质,成分含有甲苯的异构体间的混合物。

混合二甲苯具
有低挥发性、燃烧性、挥发性和不易反应等特性,在化工、医药、农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根据国家标准GB/T 17929-2008,混合二甲苯分为以下四种品级:工业级、试验级、分析
级和制定项目专用级。

一、工业级混合二甲苯
工业级混合二甲苯的含量为不少于98.5%。

主要用作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酮、酸、醚、胺等有机合成中间体。

此外,还可用作涂料、金属清洗剂、橡胶添加剂和溶剂。

试验级混合二甲苯的含量为不少于99.0%。

主要用于化学实验、科研及生产中的试
验。

四、制定项目专用级混合二甲苯
制定项目专用级混合二甲苯根据需要规定其品质,用于特殊应用领域。

混合二甲苯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混合二甲苯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使用时应注意通风。

避免长时间吸入混合
二甲苯的气味,以免损害呼吸系统。

2.混合二甲苯是易燃物质,在储存和使用时应避免火源和静电电源,以免引起火灾和
爆炸。

3.混合二甲苯是有毒物质,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
混合物的蒸汽,以免造成身体的健康损害。

综上所述,混合二甲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和使用,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石油混合二甲苯内控标准

石油混合二甲苯内控标准

石油混合二甲苯内控标准警告:如果不遵守适当的防范措施,本标准所属产品在生产、贮运和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存在危险。

本标准无意对与本产品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提出建议。

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有责任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范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由石油轻馏分经预加氢精制、催化重整和分离所得石油混合二甲苯的出厂内控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内部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不作为用户拒收的条件。

交货验收按GB/T 3407《石油混合二甲苯》标准执行。

本标准所属产品用作化工原料和溶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T 3407 石油混合二甲苯GB 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SH/T 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令第344号发布)3 产品分类本标准所属产品按照总馏程范围分为3℃石油混合二甲苯和5℃石油混合二甲苯。

4 要求和试验方法石油混合二甲苯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1。

表1 石油混合二甲苯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5 检验规则5.1 采样采样按GB/T 4756进行,取2L样作为检验和留样用,留样3个月。

成品罐循环后静置1小时后才能采样。

5.2 过期抽查成品化验有效期为一个月,过期应抽查馏程、酸洗比色、铂钴比色和外观。

5.3 检验和判断化验室按照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对成品质量进行检验。

表1中非每罐实测的项目为保证项目,当分析结果异常或原料、生产工艺条件变化较大或装置出现异常而可能造成某个保证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则该保证项目应及时检验。

质量检查部门根据检验结果和本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判定产品合格与否。

如果出厂检验结果中有不符合表1技术要求时,按GB/T 4756的规定重新取双倍量样品进行复检,复查结果如仍有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石油苯、石油甲苯、石油混合二甲苯产品质量标准(GB3405-89、GB3406-90、GB3407-90)

石油苯、石油甲苯、石油混合二甲苯产品质量标准(GB3405-89、GB3406-90、GB3407-90)
本标准由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西典。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石 油 甲 苯
GB 3406-90
代替 GB 3406-82
Petroleum toluene
本标准中一级品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5272—1979《工业用甲苯——规格》。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甲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包装、标志、运输、贮存要求。
密度(20℃),kg/m3
865~868
GB 2013
烃类杂质含量:
苯含量,%(m/m) 不大于
C8芳烃含量,%(m/m) 不大于
非芳烃含量,%(m/m) 不大于

0.05
0.05
0.20

0.10
0.10
0.25
GB 3144
酸洗比色
酸层颜色不深于1 000mL稀酸中含0.2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GB 2012
SY2506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3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3.13℃混合二甲苯和5℃混合二甲苯均按质量分为优级品和一级品。
3.2石油混合二甲苯的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见下表。
项 目
质 量 指 标
试验方法
品 种
3℃混合二甲苯
5℃混合二甲苯
质量等级
优级品
一级品
优级品
一级品
外观
透明液体,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SY2506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3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3.1石油甲苯产品按质量分为优级品和一级品。
3.2石油甲苯的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见下表。
项 目
质 量 指 标

丙醇乙酸酯、二甲苯和石油馏混合物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丙醇乙酸酯、二甲苯和石油馏混合物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石油餾出物蒸汽可引起對眼睛和咽喉部的刺激。皮膚接觸某些石油餾分可造成中度至嚴重的刺激。長期反復暴露石油餾出 物蒸汽可引起對中樞神經的傷害及心臟和血液系統的紊亂。各種石油餾分的經口(大鼠)LD50值範圍從4.5ml/kg到大於 25ml/kg,大鼠的LC50值大約為15,000ppm。吸入石油餾出物可引起化學性肺炎。對其蒸汽的過度暴露可引起頭昏、磕睡、 頭痛和噁心。因為其污染與苯相似,歐盟已將石油餾出物認定為TR:45(可能致癌的物質)。 −⎯⎯⎯⎯⎯⎯⎯⎯⎯⎯⎯⎯⎯⎯⎯⎯⎯⎯⎯⎯⎯⎯⎯⎯⎯⎯⎯⎯⎯⎯⎯⎯⎯⎯⎯⎯⎯⎯⎯⎯⎯⎯⎯⎯⎯⎯⎯⎯⎯⎯−−
安全措施 預防
遠離熱源、火花及明火–禁止吸煙。 保持容器緊閉。 容器及收料設備應做好接地連接。 使用防爆型電器、排風機 、燈具及其他設備。 僅可使用不會產生火花的工具。 採取措施預防靜電放電。 穿戴防護手套及眼/面防護面具。 處理完後洗手。 使用前需經受特別的訓練。 詳細閱讀並瞭解所有安全的預防措施前不要處理該物料。 勿吸入蒸氣 或噴灑的霧氣。
馬來西亞OEL: ACGIH (TLV)
350 mg/m3 (TWA) 80 ppm (TWA) 150 ppm (STEL) 655 mg/m3 (STEL) 50 mg/m3 (TWA) 100 mg/m3 (STEL) 435 mg/m3 (TWA) 100 ppm (TWA) 150 ppm (STEL) 655 mg/m3 (STEL) 100 ppm TWA 434 mg/m3 TWA 100 ppm (TWA) 150 ppm (STEL)
>116°C 不適用 45毫米汞柱@ 38 0.76 不能應用 100 不能應用 不能應用 2 可忽略的
CONAP®S-22 Solvent
九、 物理及化學性質

石油醚内控标准

石油醚内控标准

前言本标准参照GB/T 15894 《化学试剂石油醚》标准和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关键用户意见对原Q/SH3190 248—2017《化学试剂石油醚内控标准》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Q/SH3190 248—2017比主要变化为:——芳烃分析方法:取消GB/T 3144,增加Q/SH PRD0404—2011 PX 装置用混合二甲苯;——第Ⅱ类石油醚增加了初馏点和终馏点内控要求,见表1;——第Ⅲ类石油醚增加了终馏点和芳烃含量内控要求:终馏点≤120℃、芳烃含量≤1.5%;——取消沸程在规定温度下馏出体积的内控要求;——将第7章由“包装及标志”修改为“包装、标志及运输和贮存”,增加“符合本标准的产品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必须使用专用的管道、容器和机泵”要求。

本标准由公司技术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公司技术处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历次发布情况:Q/SH3190 248—2017。

化学试剂石油醚内控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试剂中石油醚(第Ⅱ类和第Ⅲ类)的性状、规格、试验、检验规则和包装及标志的内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内部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不作为用户拒收的条件。

交货验收按GB/T 15894 《化学试剂石油醚》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1885 石油计量表(附润滑油部分、原油部分、产品部分)GB/T 6536 石油产品常压蒸馏特性测定法GB/T 15894 化学试剂石油醚SH/T 0246 轻质石油产品中水含量测定法(电量法)SH/T 0253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SH/T 0604 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形振动管法)Q/SH PRD0404—2011 PX 装置用混合二甲苯3 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及易燃烧,不溶于水,可与乙醇、三氯甲烷、苯、乙醚和油类等互溶。

溶剂技术标准讲解

溶剂技术标准讲解

一、200#溶剂1. 标准号:沪Q/HG13-537-83(86)2. 技术标准:3. 用途:醇酸漆。

二. 石油甲苯1. 标准号:GB3406-902. 技术标准:3. 用途:丙烯酸漆、氨基漆。

三. 石油混合二甲苯1. 标准号:GB3407-902. 技术标准:3. 用途:醇酸漆、丙烯酸漆、环氧漆。

四. 1000#溶剂1. 标准号:AKZO/T03-R014-922. 技术标准:3. 检验方法:馏程:按GB255-77(88)芳烃含量:色谱法闪点:GB261-714. 用途:醇酸漆、氨基漆。

五. 烧火油1. 标准号:AKZO/T03-R008-922. 技术标准:3. 检验方法:馏程:按GB255-77(88)闪点:按GB261-77六. 芳烃DH 100#(国产)1. 标准号:AKZO/T03-R001-972. 技术标准:3. 检验方法:馏程:按GB255-77(88)4. 用途:氨基漆。

七. 芳烃100#(进口)1. 标准号:AKZO/T03-R004-972. 技术标准:3. 检验方法:馏程:按GB255-77(88)执行。

芳烃含量:按ASTM875执行。

4. 主要用途:氨基漆。

八. 芳烃DH150#1. 标准号:AKZO/T03-R002-972. 技术标准:3. 检验方法:馏程范围:按GB255-77(88)执行。

4. 主要用途:氨基漆。

九. 501稀释剂1. 标准号:AKZO/T03-R003-962. 技术标准:3. 检验方法:环氧值:参照92年4月版《涂料工业用原料技术标准手册》中E型环氧树脂(E-20)中的环氧值测定。

4. 用途:环氧漆。

十. 异丙醇1. 标准号:GB7814-872. 技术标准:3. 主要用途:电泳漆。

十一. 松节油1. 标准号:LY205-742. 技术标准:3. 检验方法:外观、馏程、酸价的测定均按92年4月版《涂料工业用原材料技术标准手册》中的规定进行。

二甲苯研究

二甲苯研究

二甲苯研究一.基本概况1.基本概念:【中文名称】混合二甲苯(二甲苯为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三种异物体混合物的总称。

从石油馏分中得到的C8芳烃除二甲苯外,尚包括同系物已基苯。

)【英文名称】Xylene;Xylol;Dimethyl;【结构或分子式】【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有毒。

【用途】通常意义上的二甲苯根据产品中芳烃组分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异构级(混合)二甲苯和溶剂级(混合)二甲苯,而它们的用途也是不同的。

其中,异构级二甲苯主要用来生产邻/对二甲苯;溶剂级二甲苯主要用作油漆涂料的溶剂,航空汽油的添加剂,也用于染料、农药等的生产。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异构级二甲苯可以替代溶剂级二甲苯在溶剂方面的使用。

【海关税则号】29024400,270750002.质量标准:石油混合二甲苯质量标准 GB 3407-901)20±3℃下目测,对机械杂质有争议时,用GB/T511方法进行测定,应为无。

2)允许用SH/T0252方法测定,有争议时以SH/T0253方法为准。

包装及贮运用小口铁桶和铁路槽车装运,每桶160kg,每车50t,包装外应有明显易燃危险品标志。

3. 存储及运输储存的管理: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的管理: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石油混合二甲苯的标准

石油混合二甲苯的标准

石油混合二甲苯的标准
1. 生产标准,石油混合二甲苯的生产标准通常包括原料选用、
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产品生产过程
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生产标准也包括产品质量的指标,如纯度、
杂质含量等。

2. 贮存标准,石油混合二甲苯的贮存标准涉及贮存容器、贮存
环境、贮存期限、贮存温度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产品在贮存过程
中不发生质量变化,并保证贮存安全。

3. 运输标准,石油混合二甲苯的运输标准包括运输容器的选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运输环境的要求等,以确保产品在运输过
程中不泄漏、不挥发,并保证运输安全。

4. 使用标准,石油混合二甲苯的使用标准主要包括产品的安全
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处理废弃物的要求等,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
程中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此外,石油混合二甲苯的标准还可能涉及其在工业生产、医药、化工、实验室等领域的具体应用要求,以确保产品在不同领域的安
全、稳定和可靠使用。

总的来说,石油混合二甲苯的标准是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性和环保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

安全技术说明---混合二甲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

安全技术说明---混合二甲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混合二甲苯化学品英文名称:mix-dimethylbenzene化学类别:芳香烃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主要成分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CAS No1,2-二甲苯C8H10106 95-47-61,3-二甲苯C8H10106 108-38-31,4-二甲苯C8H10106 106-42-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

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

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使用灭火剂火。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注意事项:不能直接用水扑救。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甲醇、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冰醋酸、93汽油质量标准

甲醇、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冰醋酸、93汽油质量标准
0.00 2
0.00 5
0.010
蒸发残渣的质量分数/%
0.001
0.003
0.005
硫酸洗涤实验/Hazen单位(铂—钴色号)≤
50
-
甲苯(石油甲苯)
执行:符合GB3406—1990《石油甲苯》优级品指标
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优极品
一级品
外观
透明液体,无不溶水极机械杂质
目测
颜色(Hazen单位-铂-钴色号)不深于
0.001
0.002

二乙二醇和三乙二醇,%≤
0.1


紫外透光率,%
220nm≥
275nm≥
350nm≥
70
90
98

注:紫外线透光率仅对供出口的优级品测定
现货93#汽油交收标准表
GAA
2)如遇到特殊情况,可按供需双方协议执行.
乙二醇(工业用乙二醇)
执行标准:符合符合GB/4649-1993工业用乙二醇优级品指标
指标名称
指 标
优级品
一级品
合格品
外 观
无色透明
无机械杂质
无色透明
无机械杂质
无色或微黄色
无机械杂质
色度(铂-钴色号)
加热前,号≤
加盐酸加热后,号≤
5
20
15

40

密度(20℃),g/cm3
20
GB/T 3143
密度(20℃).kg/m3
865~868
GB/T 2013
烃类杂质含量:
苯含量,%(m/m)不大于
C8芳烃含量,%(m/m)不大于
非芳烃含量,%(m/m)不大于

石油混合二甲苯规格指标

石油混合二甲苯规格指标

137.5 141.5 3 酸层颜 色不深 于 1000mL 稀酸中 含0.5g 重铬酸 钾的标 准溶液 酸层颜 色不深 于 1000mL 稀酸中 含0.7g 重铬酸 钾的标 准溶液 3
137 143 5 酸层 颜色 不深 于 1000m L稀酸 中含 0.5g 重铬 酸层颜 色不深 于 1000mL 稀酸中 含0.7g 重铬酸 钾的标 准溶液
质量指标 项目Leabharlann 内控指标 5℃混合二甲苯3℃混合二甲苯 5℃混合二甲苯 3℃混合二甲苯 优等品 一级品 优等 品
一级品 优等品 一级品 优等品 一级品
外观 颜色(铂钴色 号),不深于 密度(20 ℃),kg/m3 馏程,℃ 初馏点,不低 于 终馏点,不高 于 总馏程范围, ℃
透明液体,无不溶性机械杂质及 水分 20 862868 860870 860-870 15
5
不腐蚀 通过 中性
试验方法
目测 GB/T3143 GB/T2013
GB/T3146
GB/T2012
SH/T0253 GB/T3209
GB/T11138 SH/T0174 GB/T1816
137.7 141.3
137.2 142.8
酸洗比色
酸层颜 色不深 于 1000mL 稀酸中 含0.4g 重铬酸 钾的标 准溶液
酸层颜 色不深 于 1000mL 稀酸中 含0.6g 重铬酸 钾的标 准溶液
酸层颜 色不深 于 1000mL 稀酸中 含0.4g 重铬酸 钾的标 准溶液
总硫含量, ppm,不大于 蒸发残余物, mg/100mL,不 大于 铜片腐蚀 博士试验 中性试验 通过

混合二甲苯技术说明书2019年

混合二甲苯技术说明书2019年

混合二甲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8年1月20日 SDS编号: 01产品名称:混合二甲苯版本: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混合二甲苯化学品英文名称:xylene企业名称:地址:邮编:传真号码: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作为合成聚酯纤维、树脂、涂料、染料和农药等的原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爆炸。

与氧化剂剧烈反应。

致癌物,具刺激性和麻醉作用。

GHS危险性类别: 根据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 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 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 2。

标签要素:象形图:1信号词:警告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对水生生物有毒。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注意个体防护,避免吸入或直接接触。

灌装注意流速、接地装置和静电积聚。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事故响应:消除火源和泄漏源。

皮肤(或眼睛)接触: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给输氧或心肺复苏。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处。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废弃处置:建议采用焚烧法处置。

物理和化学危险:易燃,本品蒸气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于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闪爆)。

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爆炸。

与硝酸、浓硫酸、高锰酸钾、重铬酸盐、液氯等强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导致燃烧爆炸。

石油苯、石油甲苯、石油混合二甲苯产品质量标准(GB3405-89、GB3406-90、GB3407-90)

石油苯、石油甲苯、石油混合二甲苯产品质量标准(GB3405-89、GB3406-90、GB3407-90)
本标准规定了由石油轻馏分经预加氢精制、催化重整和分离所得石油苯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所属产品适用于有机合成或其他化工原料。
2 引用标准
GB1816 苯类产品反应测定法
GB2012 苯类产品酸洗比色测定法
GB2013 苯类产品密度测定法
GB3143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 单位——铂—钴色号)
目测1)
颜色(Hazen单位——铂-钻色号) 不深于
20
GB 3143
密度(20℃),kg/m3
862~868
860~870
860~870
GB 2013
馏程,℃
初馏点 不低于
终馏点 不高于
总馏程范围 不大于

137.5
141.5
3

137
143
5
GB3146
酸洗比色
酸层颜色不深于1 000mL稀酸中含0.5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GB3146 苯类产品馏程测定法
GB3209 苯类产品蒸发残留量测定方法
GB4756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GB11138 工业芳烃铜片腐蚀试验法
ZB E30 005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ZB E31 002 芳烃和轻质石油产品中硫醇定性试验法(博士试验法)
SY2505 轻质石油产品中微量硫测定法(镍还原法)
3 技术内容
3.1产品质量分级
本产品按质量分为优级品、一级品和合格品。
3.2技术条件
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优级品
一级品
合格品
外观
透明液体、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目测1)
颜色(Hazen单位-铂-钴色号),不深于

混合二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

混合二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
: 如液体溢漏量比较大(>一桶),应使用真空吸料车等机械设备 将溢料输送到收集槽以便进行回收或安全处理。不得用水冲掉残 余材料。应将其视为污染废料处理。让残余料蒸发或用适当的吸 附剂/材料进行吸收,然后进行安全处理。铲出被污染的土壤, 并进行安全处理。 如液体溢漏量不大(<一桶),应用机械设备将溢液放进附带产 品说明标签的可密 封容器之内,以便进行回收或安全处理。让残余料蒸发或用适当 的吸附剂/材料来吸干残余料。铲除污染土壤并对其进行安全弃 置。
mg/m3
标记
100 mg/m3 150 mg/m3
STEL TWA STE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0 ppm
50 mg/m3 100 mg/m3
: 皮肤点霉素意味着通过皮肤对液体的吸收及眼睛或粘液膜对蒸汽 的吸收也可能发生严重暴露。
来源 ACGIH
ACGIH
危险标志 被证实对动物有致癌作用,但 对人类的影响未知 。 未被鉴定为对人类有致癌作用。
生效日期 10.02.2010 根据GB16483-2000的规定
必须存储于有围堤、空气流通,以及不受日晒、不接近明火和其 它热源的地方。 应储存于远离喷雾罐、易燃物品、氧化剂、腐蚀性物品以及不危 害人类或环境的其它易燃产品的地方。 蒸汽比空气重。别忘记本品有可能在坑槽及密封空间聚积。 储存温度: 室溫。 : 泵送作业有产生静电放电的可能。静电放电有起火危险。 对所有设备进行联结和接地(地线),以确保取得电连续性。泵 送产品时应限制输送管的速度,以防产生静电放电(<=1米/秒 直到产品在管子潜没深度相当管直径的一倍,然后可将速度增加 到(<=7米/秒)。避免进行喷射填装。进行填装、卸料或输送作 业时不得使用压缩气。 不使用时需关闭容器。 进行罐注, 排放, 或装卸时切勿使用压缩空气。 : 容器或容器内层应该是软钢、不锈钢。 : 天然, 丁基, 氯丁或丁氰橡胶。 : 即使是空的容器内仍有可能含有爆炸性蒸汽。 切勿在容器上或接近容器的地方进行切割、钻凿、研磨、焊接或 类似的作业。 : 确保遵从关于物料处理以及储存设施的地方条例。

石油苯、石油甲苯、石油混合二甲苯产品质量标准(GB3405-89、GB3406-90、GB3407-90)

石油苯、石油甲苯、石油混合二甲苯产品质量标准(GB3405-89、GB3406-90、GB3407-90)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石油混合二甲苯
GB 3407-90
代替 GB 3407-82
Petroleum xylene
本标准中5℃混合二甲苯的一级品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5280—1979《工业用二甲苯——规格》。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混合二甲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包装、标志、运输、贮存等要求。
密度(20℃),kg/m3
865~868
GB 2013
烃类杂质含量:
苯含量,%(m/m) 不大于
C8芳烃含量,%(m/m) 不大于
非芳烃含量,%(m/m) 不大于

0.05
0.05
0.20

0.10
0.10
0.25
GB 3144
酸洗比色
酸层颜色不深于1 000mL稀酸中含0.2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GB 2012
本标准适用于由催化重整工艺所得重整生成油或乙烯裂解工艺所得的轻焦油经精制和分离制得的石油甲苯。
石油甲苯产品用作硝化、合成工艺的化工原料和溶剂。
2 引用标准
GB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1816 苯类产品反应测定法
GB2012 芳烃酸洗试验法
GB2013 苯类产品密度测定法
GB3143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 单位——铂-钴色号)
SY2506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3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3.1石油甲苯产品按质量分为优级品和一级品。
3.2石油甲苯的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见下表。
项 目
质 量 指 标
试验方法
优级品
一级品
外观

混合二甲苯MSDS

混合二甲苯MSDS

一、产品标识: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三、健康危害:四、急救措施:五、燃爆特性与消防:二甲苯(3-1)六、泄漏应急处理:七、储运注意事项:八、防护措施:九、理化性质: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十一、毒理学资料:二甲苯(3-2)十二、环境资料:十三、废弃:十五、法规信息:二甲苯(3-3)聚乙烯(PE)简介1.1聚乙烯化学名称:聚乙烯英文名称:polyethylene,简称PE结构式:聚乙烯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

聚乙烯是五大合成树脂之一,是我国合成树脂中产能最大、进口量最多的品种。

1.1.1聚乙烯的性能1.一般性能聚乙烯为白色蜡状半透明材料,柔而韧,比水轻,无嗅、无味、无毒,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但由于其为线性分子可缓慢溶于某些有机溶剂,且不发生溶胀。

工业上为使用和贮存的方便通常在聚合后加入适量的塑料助剂进行造粒,制成半透明的颗粒状物料。

PE易燃,燃烧时有蜡味,并伴有熔融滴落现象。

聚乙烯的性质因品种而异,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和密度,也与聚合工艺及后期造粒过程中加入的塑料助剂有关。

2.力学性能PE是典型的软而韧的聚合物。

除冲击强度较高外,其他力学性能绝对值在塑料材料中都是较低的。

PE密度增大,除韧性以外的力学性能都有所提高。

LDPE 由于支化度大,结晶度低,密度小,各项力学性能较低,但韧性良好,耐冲击。

HDPE支化度小,结晶度高,密度大,拉伸强度、刚度和硬度较高,韧性较差些。

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链间作用力相应增大,所有力学性能,包括韧性也都提高。

几种PE的力学性能见表1-1。

表1-1 几种PE力学性能数据3.热性能PE受热后,随温度的升高,结晶部分逐渐熔化,无定形部分逐渐增多。

其熔点与结晶度和结晶形态有关。

HDPE的熔点约为125~137℃,MDPE的熔点约为126~134℃,LDPE的熔点约为105~115℃。

相对分子质量对PE的熔融温度基本上无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混合二甲苯内控标准
警告:如果不遵守适当的防范措施,本标准所属产品在生产、贮运和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存在危险。

本标准无意对与本产品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提出建议。

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有责任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范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石油轻馏分经预加氢精制、催化重整和分离所得石油混合二甲苯的出厂内控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内部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不作为用户拒收的条件。

交货验收按GB/T 3407《石油混合二甲苯》标准执行。

本标准所属产品用作化工原料和溶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3407 石油混合二甲苯
GB 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SH/T 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令第344号发布)
3 产品分类
本标准所属产品按照总馏程范围分为3℃石油混合二甲苯和5℃石油混合二甲苯。

4 要求和试验方法
石油混合二甲苯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1。

表1 石油混合二甲苯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5 检验规则
5.1 采样
采样按GB/T 4756进行,取2L样作为检验和留样用,留样3个月。

成品罐循环后静置1小时后才能采样。

5.2 过期抽查
成品化验有效期为一个月,过期应抽查馏程、酸洗比色、铂钴比色和外观。

5.3 检验和判断
化验室按照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对成品质量进行检验。

表1中非每罐实测的项目为保证项目,当分析结果异常或原料、生产工艺条件变化较大或装置出现异常而可能造成某个保证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则该保证项目应及时检验。

质量检查部门根据检验结果和本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判定产品合格与否。

如果出厂检验结果中有不符合表1技术要求时,按GB/T 4756的规定重新取双倍量样品进行复检,复查结果如仍有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6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T 0164进行。

石油混合二甲苯为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和乙苯等的混合物。

根据GB 13690,石油混合二甲苯属于第3类易燃液体和第6类有毒品,其危险性标志按GB 13690和GB 190进行。

7 安全
7.1石油混合二甲苯属于易燃液体和有毒品,其涉及的安全问题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7.2应查阅《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由供应商提供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