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埃德加赖特电影中黑色幽默因素的运用-以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为例
2021黑色幽默在电影上的美学特征和表达方式范文3

2021黑色幽默在电影上的美学特征和表达方式范文 黑色幽默具有独特的美学功能和典型的美学特征,其脱离喜剧和悲剧的范畴独立存在.黑色幽默在文学上的美学特征和表达方式也被充分地运用到电影中,体现在语境、情境、人物性格刻画、叙事模式、镜头语言的表现等方面.黑色幽默下展现的影像故事,用"笑"表现 "悲",以荒诞加以宣泄,强调用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中的各种病态现象.黑色幽默电影之所以独具魅力,与其丰富的美学内涵密不可分. 一、营造虚幻与戏谑的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任何语言的使用都离不开语境,有语篇必有语境,电影艺术亦然,黑色幽默电影运用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手段来营造深富意蕴的语境. (一) 声画的逆向糅合 2007年在爱尔兰上映的《热血警探》,Nicholas Angel作为一个优秀的警察,由于受排挤被调到了一个偏远宁静的小镇 "桑德福".那是一个从未有过恶性案件的小镇,人们友好关爱,然而在温婉动听的乡村音乐衬托中,一起前所未有的谋杀开始了,惨案不断发生,将人们带入迷雾笼罩的死亡谜题.库布里克的电影《发条橙子》更是把声画的逆向糅合运用到极致,挑战观众的观影底线.下流邪恶的主人公亚历克斯在把贝多芬的音乐作为他施虐的动力来源,贝多芬的交响乐对他来说意味着暴力和色情.电影中有一段剧情是他侮辱耶稣的意象: 亚历克斯在房内意淫的场景中,有四个跳舞耶稣雕像,还出现贝多芬的肖像和色情图片,随着《欢乐颂》快速切换; 这种场景往往是主人公淫乱或暴力出现之前的暗示.还有一段场景亚历克斯在唯美的音乐伴奏下跳着舞,动情地唱着《雨中曲》对作家的妻子施暴.这些声音与画面在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突中糅合,给观众带来黑色幽默独有的笑与悲杂糅的快感.还有国产影片《疯狂的石头》,其中大杂烩的音乐与影片独特的视角和节奏的完美结合恰如其分表现了影片的主旨,声画在对立与糅合中呈现一种独特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二) 异化的人性和荒诞的剧情 黑色幽默往往旨在表现人性的冷酷、荒唐、反传统及对传统审美价值的颠覆,表现人性的沦落和情感的异化,突出边缘人物的生存状况.影片《鬼子来了》用黑色幽默展现小人物内心深处的劣根性和在鬼子残酷压制下表现出的无所畏惧.影片主要角色性格塑造大多是迂腐、自私、胆怯,对比嗜血成性的日本人,他们滑稽可笑、甚至可悲窝囊,但影片巧妙地用黑色幽默中特有的结构方式,不确定性、零散性与无我性、卑琐性,利用残酷战争激发这些小人物潜藏的人性,影片中马大山被砍下的头颅在镜头前诡异地笑了,其中包含着顿悟与解脱,无奈和苦涩; 还有被日本人蒙蔽的唱曲的大妈,瞬间从懦弱变得毫无惧色,最后被残杀.在影片中,从过去的猥琐瞬间过渡为无所畏惧的精神,构成了黑色幽默影片异化的完整的人性,这种复杂的人性情感转换用黑色幽默的形式来表现出来,更加具有冲击力和震撼感,让观众看完后久久不能忘怀. 黑色幽默电影往往使用冷嘲热讽的态度表现环境、放大扭曲人物之间的不协调性、展现一种畸形的人与人、物与人的关系,用荒诞性描写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在以抗日背景为题材的电影《斗牛》讲述了一个愚昧狡诈的男人 "牛二"和一头荷兰奶牛的故事.在全村人惨遭日本鬼子杀害后,奶牛成了牛二惟一的亲人,他千方百计的保护这头被神化的不断给他带来灾难的奶牛,这个曾经胆怯猥琐的男人在被战争扭曲人性的村民、土匪的逼迫下,表现出人性深处的善良.经历过重重磨难的牛二将给爱人的手镯戴在了奶牛的鼻子上,同奶牛过上了小日子.影片中还有很多荒诞的情节,这些超现实的情节体现着黑色幽默的本质,影片借以黑色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命运对小人物的捉弄,引发观者对人性对战争的反思.黑色幽默影片的美体现在于高度艺术化的表现方法,其营造的虚幻与戏谑的语境包含了特定社会环境下自然物的不和谐、人性的悖论、痛苦和残酷、异化和荒诞,是对社会现实的另类写照. 二、独特叙事模式和镜头语言营造的美学意蕴 (一) 消解式叙事 黑色幽默电影的叙事打破了传统电影常用的模式,采用逆向的消解式叙事,用"荒诞"消解 "合理" "戏谑"消解 "悲苦"、用 "解构"消解 "理性",它使用极富戏剧性的艺术表现手法,超越时空、道德、理念、语言习惯,打破传统、摈弃习俗、把相悖的元素用黑色的内核合理的结合起来. 传统电影作品中,主人公往往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正面人物,而在黑色幽默影片中英雄往往被猥琐的边缘人物替代,而这样的行为古怪、心理病态的人物又被戏讽为"英雄",彭浩翔的电影《买凶拍人》展现一个蹩脚杀手的荒唐经历,原本严肃的杀人活动似乎更像一种娱乐,英雄主义消解于荒诞中.在陆川的影片《寻枪》中,小镇警察马山丢失了配枪,丢枪意味着失去做男人的尊严以及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他歇斯底里地发狂,寻枪导致人性的异化,最终为了一把枪赔上了性命,影片通过戏谑的手法处理剧情,消解了主人公性格分裂后的遭遇带来的悲剧,最终,从主人公身体里荡出的灵魂含着泪水,微笑着消失在地平线上,巧妙地用黑色的幽默嘲讽生命的无常.在一切规则都消解后的剧情里,可笑和荒诞使得生存状态成了游戏,理性和经典被一再否定,观者从一个独特的美学角度审视我们生存的世界和人类隐匿的本性. (二) 镜头语言 在黑色幽默电影中,镜头的巧妙运用更好的展现了影片的节奏、矛盾冲突、使得"悲"与 "喜"融为一体相互衬托,甚至把唯美的镜头和残酷、暴虐的场景完美结合. 为了表现影片的黑色主题,导演往往注重特写镜头的表现力、运动镜头的运用、影片节奏的表现,通过"调侃模仿""拼贴"等艺术表现手法对镜头进行组接,以独特的视角表现反常理、反逻辑、不可理喻和悖谬的剧情. 库布里克的电影《发条橙子》是典型的用喜剧表现悲剧的例子,影片中亚历克斯在对作家夫人施暴时还幽雅地跳着舞,唱着代表浪漫的《雨中曲》,在电影镜头组接中,观众看到了亚历克斯协调的动作、优雅的举止、富有节奏感的肢体动作,由这些镜头元素组成了与事实情景相悖的唯美画面,这种镜头语言颠覆了镜头叙事的逻辑性,用优美来表现暴力和无耻,给观众带来了即好笑又愤怒的视觉、心灵冲击.好莱坞导演科恩兄弟的 2009 年的影片《严肃的男人》讲述了一个性格内向沉闷的物理学教授经历的一系列倒霉事件,离婚,兄弟反目,将被一封匿名信毁掉前程. 在塞的葬礼上,导演用特写镜头表现其失声痛哭的妻子、拉里那张猜不透变幻莫测的脸、来自院方对塞绝不小气的夸奖悼词,还有朱迪斯失去情夫的悲哭声,组成一幅带有无穷讥讽色彩的画面. 1994年昆汀·塔伦蒂诺执导拍摄的《低俗小说》,运用 "片段拼合"的镜头语言把社会中的暴力、血腥和艰难生存的小人物结合起来,故事没有固定的叙事模式,时间和画面的也打破时空关系混合排列,整个故事发展充斥着悬念,观众在笑与痛的感受中体味黑色幽默的魅力.陆川导演的影片《寻枪》用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从全新的角度剖析了小人物的心理和生存状态,其中不乏悬疑、惊悚、隐喻、反讽等元素,颇有超现实主义作品的风采,影片中使用大量动感十足的镜头,使得观众跟随摄像机头晕目眩,还有适时出现的背景音乐,揭示了主人公因为丢枪的魂不守舍也把观众带入镜头语言所营造的焦虑紧张的氛围中去. 三、黑色幽默电影独特的艺术情感表现 黑色幽默电影对艺术情感的表现也具有独创性.它一般把心理极端角的边缘人物作为主要表现角色,重点刻画其特殊的心理及一定社会形态下人物的荒诞行为,利用艺术化的色彩、配以与场景氛围相悖的音乐等来展现画面中故事的场景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烘托影片氛围,使观者感受荒谬中的真理、喜不自禁中的悲伤、愤恨与无奈,用滑稽的喜剧形式消解了真正悲剧的严肃性. (一) 色彩的情感寓意 影片《斗牛》中的扑面而来令人窒息的 "黑色"总是猝不及防的让观众心里一颤.在漆黑的夜色笼罩下,保护奶牛的牛二看到偷袭奶牛的同胞一个个被日本鬼子的地雷炸死,没有色彩的血肉模糊反而让牛二松了口气,也让紧绷着神经的观众为奶牛的得救庆幸.在该片中 "红色"是带给牛二慰藉的色彩,是九儿的颜色,影片中反复以闪回的方式出现在牛二回忆中的九儿,如同她凄厉的号叫一样,是对牛二绝望爱情的写照."灰色",在影片中被大篇幅的用来表现牛二的生存环境,灰色的毫无生气的天空、裹着灰色破袄的肮脏的村民,让观众体会到这个灰色小人物生存的艰辛.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用焦墨大写意"红" 来表现焦虑,在红色基础上又使用惨淡夸张的"白",整部影片使用颜色的冷暖对比来映衬剧情的矛盾和冲突,再加上歌舞升平的气氛和流畅节奏的足球赛,影片充斥着激情与不真实的感觉. (二) "和谐"的配乐 黑色幽默电影的配乐是影片的点睛之笔,滑稽而巧妙的配乐使其艺术表现力大大增强.盖·里奇导演的《两杆大烟枪》作品风格细腻,视觉效果强烈而直接,其中运用到MTV 拍摄手法,为了配合其渲染的紧张气氛和快节奏大量的画外音被用来介绍人物或讲述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紧张刺激的剧情相配合,影片混合了爵士、朋克、摇滚、重金属等狂欢式音乐,迷幻的音乐与影片节奏配合,影片开始时节奏缓慢,观众适应这样的节奏时,突然一个个人物接二连三地活跃起来,地点、环境、人物、剧情,变化的节奏让观者体味到好奇与紧张,开放式的结尾也让观者忍俊不禁,又意犹未尽. 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在配乐方面充分展示了个性,它的配乐风格多元化由古典音乐、流行串烧、摇滚、京剧、先锋音乐、温情的弦乐、西班牙音乐改变融合,用实验性质的电子音乐作为基础铺垫,利用民族音乐化的灵性,构成了与电影黑色幽默同质的、兼顾实验派与传统派的配乐.当然还有和电影场景相悖的配乐,如库布里克的影片《奇爱博士》结尾核爆炸时的配乐, 《全金属外壳》中的摇滚歌曲《冲浪的鸟》的配乐,《发条橙子》的配乐,这些作品中的配乐出现显得非常的不合时宜,与上下文的情绪皆不能匹配,但库布里克就是这样让它出现了,令观众产生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体验: 惨烈、悲痛、古怪、滑稽,由此构成黑色幽默. 四、结语 黑色幽默电影以"黑色"为内核,以消解性叙事模式和个性化的镜头语言为手段,给观者带来独特的艺术情感体验,叙写了现代人对人性、社会现实的另类批判.黑色幽默电影的发展代表了电影美学精神和观者审美意识的超越与进步,使得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
还你一片晴空——浅谈电影《美丽人生》中的黑色幽默

的那样,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不容易说清楚。 义一直贯穿着整个故事。基多经常用自己所谓搞笑的
乐和希望的影片。 故事发生在 1939 年, 二战爆发时期, 的主要表现方式。影片的前后两部分在内容、情绪、 欢笑戏谑中不断提醒观众,如时常出现的“野蛮人”、 厄运、喜剧与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人物设定上,
牡 丹
还你一片晴空
——浅谈电影《美丽人生》中的黑色幽默
姚 欢
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 式演绎了一场二战中爱的传奇,至今仍是一部堪称经 典的作品。它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描述了主人公基多一 家在战争中的悲欢离合,展示了基多对美好人生的憧 憬和在残酷环境中特有的乐观。本文从黑色幽默角度 阐述影片中爱与泪的演绎及对人性的关怀。 《美丽人生》是意大利导演罗伯特·贝尼尼自 编自导自演的经典佳作,该片曾获得嘎纳电影节评委 会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项大奖。《美丽人 生》讲述的是二战中一个平凡家庭的经历,然而在这 平凡中却现出不平凡的“爱”,正如影片开头所自述 像寓言,有悲有喜;也像寓言,教人不可思议”,在 象征绝望和死亡的集中营里谱写出了一曲爱的旋律。 就像寓言,简单而又耐人寻味。 要说这是一个悲剧,却让人放肆大笑;要说这 是一个喜剧, 却无处不见不悲伤的悲伤。 因而有人说: “这是一部让人嘴上想笑,鼻子却很酸的影片”。也 许导演并不打算单纯地把它处理成一部简单的喜剧或 是悲剧。这部影片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让观众在浅 浅的微笑中感受淡淡的悲哀,却被深深地感动。 一、黑色幽默中荒诞与滑稽 战争总是和枪林弹雨、血腥联系在一起,让人 感到悲伤和绝望,但《美丽人生》却是一部带给人欢 但导演并没有刻意强调这一恐怖时期的背景,但也在 随处可见的“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等细节来 突显当时紧张的局势。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美好的 东西毁灭给人看。《美丽人生》无疑是一部悲剧,但 它同时也的确是一部喜剧, 这种 “喜” 来自于罗伯特 · 贝 尼尼给我们营造的黑色幽默氛围。 幽默很难用语言来界定,因为幽默并不存在于 语言本身,而是蕴藏在语言所营造的某种不期而遇或 超出常规的情境中。《大英百科全书》对“黑色幽默” 做了解释,它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将周围的世界 和自我的滑稽、丑恶、畸形、阴暗等放大、扭曲,以 荒诞不经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 反抗。冯内格特称之为一种 Gallow Humor(“绞架下 的幽默”),它使人发笑,但却未能给人带来愉悦, 因为在滑稽背后隐藏着的是痛苦和不幸。可以说,荒 诞与滑稽相互融合、渗透,是黑色幽默的本质。 这原本就是一个荒诞无奇的故事,一场“魔法” 的浪漫爱情,一个“游戏”的童年回忆,导演用最滑 稽的方式演绎着这场荒诞的悲剧。叔本华的唯意志主 “魔法”试图去影响、改变周围的事物,他认为只要 他可以,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基多对睡着的朋友施 加“魔法”,朋友实则是被吵醒,他却以为自己的“魔 法”有效了,还自得一番;在剧院看音乐剧的时候, 戴丽在二楼欣赏音乐剧,他却在一楼欣赏戴丽,他又 对戴丽施加“魔法”,结果戴丽真的转过头来。基多 经常用“魔法”取悦他的公主,这种“魔法”也是影 片中搞笑滑稽的成分。“魔法”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 能的,这种对叔本华哲学的调侃与解构,实质是一种 对生活的自嘲。 二、黑色幽默中的对比与反差 悲与喜的对比、痛苦与欢笑的反差是黑色幽默 基调、色彩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它将幸福与 男主人公的活泼滑稽,与女主人公的矜持端庄构成鲜 明有趣的对比;在故事内容上,前半部分和平生活的 欢乐与浪漫,映衬出后半部集中营的丑恶与残酷;童 真与邪恶的对比,无疑是对战争和对纳粹罪行最有利 的控诉。 为了突显出缓和的氛围,整部影片大多采用中 景、近景和全景,没有大量的特写镜头,因而在视觉
浅析吕克·贝松黑色幽默电影——以《别惹我》和《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

三部 曲之后 ,最 受期待 的黑帮 电影 ”。本文试通 过对 吕克 ·贝松 两部
(三 )物 件细 节
黑 色幽默 电影 《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我 》 《这个杀手不太冷 》中电影元素的分析 ,探
“物 件 ”是 影视 艺 术 的专 业术 语 , 当物件 与人 和 事件 联 系在
讨 其 电影 艺术 性 与 商业 性 的双 重 关照 。
面 ,他 创 作 了许 多带 有浓 厚 艺术 气 息 的影片 ,如 《地下 铁 》 《碧 细节 ”,如 《泰坦 尼 克号 》 中的 “海 洋之 心 ” , 《海 上钢 琴 师 》
海 蓝天 》 等 ,关注 着 边缘 青 年 ;另 一方 面 ,作 为 “法 国 的斯皮 尔 中 的 “唱片 ” , 《罗拉 快 跑》 中的 “红色 塑 料袋 ”等 。
用 的枪 支 ,进 行射 杀 。连续 的三 个场 景
全 部都 使 用 了 “最 后一 分钟 营救 ”的手
摘要 :2014年3月7日,中国大陆地 区上映 了 吕克 贝松 全新 力作 法 ,一个场 景接着 一个场 景 ,不 断营造 紧张氛 围,有着 密切 的因果
《别惹我 》,这是一部好 莱坞 黑帮电影 ,戏被 外媒喻 为 “继 《教父 》 关 系,让观 众身 临其境 ,仿佛也 参与到这场 营救 中来 。
在 国外 , “吕克 ·贝松 ” 的名 字 已 成 为一 种 品 牌效 应 , 就像
松 的影 片 《别 惹我 》和 《这个 杀手 不太 冷 》直 指这 个社会 现 象 。 中国 电影 界 的 张 艺谋 、冯 小 刚一 般 ,总 会 有 一 批 稳 定 的 忠 实 影
在 影片 《这 个 杀 手 不 太 冷 》 中 ,马 婷 达 是 一 个 12岁 的小 女 迷 ,冲 着导 演 的名 字 去看 电影 。这些 影 片虽 然在 票房 上 得到 了一
黑色幽默中的非线性魅惑

黑色幽默中的非线性魅惑一非线性简介在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中,和谐的概念是建立在有机整体的概念上的:各部分的安排见出大小比例和秩序,并形成融贯的整体,才能见出和谐。
有序是美的基本概念,贯彻于哲学、艺术、教育等各个方面。
但对于无序的研究和认识却无任何发展。
人们甚至认为无序是我们的认识还没有达到的深度。
非线性是指系统与它外在的和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既不能是叠加也不能是分解的关系,它是既具有信息增殖,又有信息耗散的折叠、断裂等,表现为貌似随机的、不确定、不可重复、不可预测的不规则运动。
研究小说结构,甚至是整个语言系统的非线性发展特点,在语言的研究中建立动力学概念和数理模型,用理科的知识来解释语言系统,预测语言的未来演化趋势,将是语言发展所面临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二篇章结构的无序《第二十二条军规》(下称《军规》)作为“黑色幽默”的奠基作,突出描写了世界的荒谬,人与环境的失衡、放大、扭曲等种种无序的现象,使之显得更为荒唐可笑,同时又令人心情沉重。
“catch”的另一层含义是陷阱、圈套,“catch-22”则含有种种超乎常理的因素,操纵着书中人物的思想和活动,使他们非人化。
《军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混乱的结构来表现混沌的世界。
小说出版之初,人们对其褒贬不一,喜欢或不喜欢原因都是因为其篇章结构混乱。
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可归结为反英雄式的人物和反传统小说的叙事法。
后者指偏离业已确立起来的传统的有序的篇章结构。
Doug Gaukroge认为,《军规》“混乱的结构是作者精心建构的结果,对传统小说结构的偏离正是作者为了反映当时混乱的社会状况而摸索出来的一种以乱对乱的文体形式”。
而海勒本人也坚持说:“我试图避开小说的传统结构;我试图使它的结构映射作品的内容本身。
这本书的内容实际上来源于我们目前的生活环境:混乱、无序……《军规》在我看来不是一部没有形式的小说。
然而,我在建构这部小说的结构时,力求使它看起来毫无结构可言。
”在《军规》中,海勒有意采取外观散乱、打破时序、通篇没有首尾相接的情节结构,让事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互相交织、渗透。
试论埃德加·赖特电影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试论埃德加赖特电影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杨露
【期刊名称】《声屏世界》
【年(卷),期】2022()15
【摘要】埃德加·赖特是近年崛起的独具艺术个性的英国新锐电影导演,他的代表作品“鲜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之《僵尸肖恩》《热血警探》和《世界尽头》以英式幽默席卷全球,赢得无数粉丝。
作为一名电影导演,埃德加·赖特并不高产,但是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其独特的个人风格更是吸引了万千影迷,其中后现代主义就是他影片中的一个重要特质。
文章从反英雄式的人物设置、多元类型的杂糅和艺术元素跨界形成互文效果三大部分详细分析埃德加·赖特影片中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研究埃德加·赖特影片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并不只是对后现代主义的简单解读,也不是单纯地对其个人风格的探析,而是希望在此基础上寻找当前我国商业喜剧电影创作的新思路与实践方法。
【总页数】3页(P114-116)
【作者】杨露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
【相关文献】
1.以美国电影《大象》为例谈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特征
2.从《僵尸肖恩》看埃德加·赖特的电影语言
3.埃德加·赖特电影的叙事策略
4.埃德加·赖特电影的视觉语言与幽默元素
5.试论航拍在后现代主义电影中的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色幽默电影的美学意蕴与价值

电影理论Film Theory黑色幽默电影的美学意蕴与价值黑色幽默脱离悲剧和喜剧的范畴,独立存在,具有其典型的美学特征和独特的美学功能。
它在文学上的表达方式和美学特征在电影中的叙事模式、情境、人物性格刻画以及语境、镜头语言表现等方面均有体现。
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影像故事,是用“笑”表现“悲”,用荒诞加以宣泄,幽默地揭示时代弊病和社会问题。
黑色幽默电影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一、 黑色幽默的概念(一)黑色幽默1937年,艾吕雅和布勒东两位法国超现实主义者的作品《黑色幽默》的出现,使得“黑色幽默”一词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
20世纪60年代美国作家布鲁斯将当时很多作家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汇编成一本书,并起名为《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一词自此传播开来,更多的是被作为美术术语讨论。
如今的“黑色幽默”,泛指荒诞的、病态的、具有喜剧意义的一种艺术类别,“滑稽”与“恐怖”相结合,受者在残忍中感受柔情,在痛苦中享受欢乐,在绝望中大笑,借以发泄内心的恐惧与压抑。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其具有的“荒谬性”可类同于喜剧的“双重悖性”。
恰当地运用滑稽、夸张变形,以戏剧形式演绎人生悲剧,将人类理性的缺失、信仰的泯灭、自我救赎的无力、精神世界的崩塌是其艺术展现的主要部分,集中体现人类可怜的尊严保护心理和消极情绪。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了黑色幽默在美国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二战结束后,战争留下的阴影震撼着人们心灵,加之麦卡锡主义横行和越南战争爆发所引起的国内局势混乱、种族歧视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美国民众的精神世界,出现的内心浮躁又毫无追求的颓废心理,为“黑色幽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土壤。
(二)浅谈黑色幽默电影在电影领域,通过人物、故事对“黑色幽默”的特性进行展现,通过银幕媒介对“黑色幽默”进行表达的一种文化传播形式,即为黑色幽默电影。
它极端地表达了奇特、逆反和荒诞的解构主义,违背了电影领域传播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人们所认为的崇高进行批评和嘲讽,对人们的绝望心理进行爆发式发泄,进而从中挖掘出对希望的追求。
埃德加·赖特与周星驰幽默美学比较

352020东西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基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东西方生产出了不同风格与特色的喜剧电影。
纵观中国喜剧电影发展史,周星驰出演或者导演的电影具有独特的喜剧风格,他通过表面毫无逻辑关联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无厘头的风格。
在西方诸多国家中,英国以独有的英式幽默形成了其独特的喜剧电影风格,埃德加•赖特即是代表人物之一。
在“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僵尸肖恩》(2004)、《热血警探》(2007)、《世界尽头》(2013)]中,他的喜剧天赋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埃德加•赖特善于在电影中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法,结合类型与反类型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喜剧体系。
本文将从边缘人物与反叛、透明错觉与夸张、叙事消解与荒诞三个角度对周星驰与埃德加•赖特的幽默美学特色进行比较研究。
一、边缘人物与反叛在周星驰与埃德加•赖特的电影中,主人公往往是平凡的身边人,或者是底层的小人物。
通过对小人物错位的刻画,体现出一种对于规则的反叛精神,制造出十足的喜剧效果。
这种反叛往往是一种对现实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批判,或是对一种固有体制与观念的挑战。
这样的边缘人物往往充当了二者电影的主角,但却有所不同。
《僵尸肖恩》的主角肖恩是一个年近三十的普通人,他的工作从来没有得到过别人的认可,他也只能与自己的朋友一同住在一栋肮脏破旧的房子里。
因为他和朋友酷爱打游戏,肖恩的女朋友也离他而去。
肖恩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常见的毫无特点的小人物。
《热血警探》中的主角尼古拉斯•安琪儿是一名能力出众的伦敦刑警,按一般的人物创作规律,这类优秀的主角一般都是以伟岸的形象出现。
但在这部剧中,他因遭受单位同事的嫉妒,被调职到沙福德这个小镇。
能力出众使他成为原单位的异类,而被发配到小镇之后又因为认真的性格,显得与他人格格不入。
这种格格不入使其特别突出,成为他所处社会环境中的边缘人物。
《世界尽头》中的男主角年近不惑,他想要实现年轻时未完成的喝满十二家酒吧的心愿,在他召集幼时朋友见面时,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庸碌和潦倒。
《2024年关联理论框架下电影中的幽默生成机制研究——以电影《憨豆特工》为例》范文

《关联理论框架下电影中的幽默生成机制研究——以电影《憨豆特工》为例》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其幽默元素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解释电影中幽默的生成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以电影《憨豆特工》为例,探讨关联理论框架下电影中幽默的生成机制。
二、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由法国语言学家D·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Wilson提出的认知理论。
它认为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会根据语境、语调、语义等因素,结合自身的认知背景来理解话语,从而推导出话语的真正含义。
在幽默的生成和解读过程中,关联理论强调的是听话者与说话者之间的认知环境和心理预期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幽默的产生和解读。
三、《憨豆特工》中的幽默生成机制1. 角色设定与行为反差在《憨豆特工》中,主角憨豆的形象设定和行为表现构成了鲜明的反差。
他是一个行动笨拙、言行荒诞的特工,这种设定本身就构成了幽默的基础。
憨豆在执行任务时的各种意外、错误,与普通人的日常行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使观众在欣赏其荒诞行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幽默的乐趣。
2. 语境与预期的冲突电影中经常通过改变语境和打破观众的预期来制造幽默。
例如,憨豆在执行任务时,经常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场景和情节,这些场景和情节与观众对特工形象的预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了幽默效果。
3. 语言与动作的关联性在电影中,憨豆的语言和动作往往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他的言语和行为往往同时发生,这种语言和动作的同步性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行为和言语背后的含义,从而产生共鸣和幽默感。
四、关联理论在《憨豆特工》中的应用1. 观众与角色的心理预期差异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会根据角色的形象和行为形成一定的心理预期。
当憨豆的行为或言语打破了这种预期时,观众会感到惊讶或惊喜,从而产生幽默感。
这种心理预期的差异正是关联理论所强调的。
2. 语境与文化背景的关联性电影中的幽默往往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境有关。
《2024年关联理论框架下电影中的幽默生成机制研究——以电影《憨豆特工》为例》范文

《关联理论框架下电影中的幽默生成机制研究——以电影《憨豆特工》为例》篇一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关联理论框架下电影中的幽默生成机制,特别以电影《憨豆特工》为实例进行分析。
本文从语言和逻辑两大角度,对幽默元素的生成原理、表达方式及受众接受心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幽默研究的相关理论,也对电影艺术的创新与观众心理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引言电影作为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所蕴含的幽默元素对提升观众观影体验起着重要作用。
在众多的幽默生成理论中,关联理论为分析电影幽默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以《憨豆特工》为例,探讨关联理论如何作用于电影中的幽默生成机制。
二、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交际过程中的话语理解取决于听者与说者之间的认知环境和语境关系。
在幽默的产生过程中,关联理论强调语境假设和推理的重要性,即幽默效果的产生依赖于听者或观众根据语境做出合理推断。
三、电影《憨豆特工》中的幽默元素分析《憨豆特工》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故事情节,为观众带来了大量的笑点。
影片中的幽默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角色设定:憨豆的傻气与天真形成了鲜明的角色特征,他的言行举止与周围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产生了幽默效果。
2. 情节设计:影片中各种意外情节的设定和巧妙反转,使观众在出乎意料中感受到幽默。
3. 语言运用:通过夸张的对话和言语失误等手法,增加了影片的幽默感。
四、关联理论在《憨豆特工》中的应用1. 语境假设与幽默生成:在电影中,憨豆的言行往往基于特定的语境假设。
当这些假设与观众的预期产生偏差时,便产生了幽默效果。
例如,憨豆对任务的误解和错误的行动往往基于某种简单的逻辑或常识假设,而当这些假设被打破时,观众便能感受到幽默。
2. 推理过程与笑点产生:电影中的笑点往往需要观众进行一定的推理过程才能理解。
这种推理过程涉及对角色行为、情节发展和语言含义的理解。
当观众通过推理找到了笑点所在,便会产生笑意。
烙上黑色的印——成就黑色幽默电影的要素

维普资讯
…
…
‘…
/
既然称 慌 册 # 言 ±构特&必不 且 而电骷 2 说则 n 1 要g处理^物的 对白 狂的再头 是 角 让 色操着一日 不走地道自 々 重庆方自,{ 杆太悄枪 是吉板辞都有些 真实 的伦敦腔. 怔储小 e 说I 中运用的 碚大量难麈_ _} 国 语.《 ^ 》 主南说 高 々 美 话 曲谱建删快得々你喘 过气 .《 器g叫 旺选的鱼 里的每一十^ 的 说 话部仿僻幼} | 可 笑 . 案 烈盼抻 诬惜 蛙质 却 偏 犏干起抢 的 劫 活来情 准狠辣
维普资讯
匦
毫: r
— . _|
维普资讯
■目 % ■日目 ■ ■ ■■ ●
…
一
☆《 赡 _ E
0●■ ■ ■■ ■ ‘ ■。:一 .
。
_L
§
一
站 露餐
,
■l
_ 口■ ■ll
m
—… ! … ’ 鱼 ▲
使 碎 1
锦化
J: 『
雍
所 m糠的 符鼎{ 《1毒8簋 别 壤D ¥ 有 々 j 澄
的威* 唯有鞋故事背景和^枷
们 。 2 妊 的妊牌 的
成郡* 皋你B
% 事蛙 厦 自 % I e 盘 { 々 m 一 { J #
黯
嚣 : 嚣譬 筹
[
互 ・
在世界 电影的差型中 并 . 没有 黑 幽 独到 许出一个 片种 而 是持箍要多 地归为 喜
剧类型融 塘 为 . 便 景色自 肚电群提供7 太 更 的发挥空 既 可 £现出— 种典型的 喜剧 风樯. 疯Ⅱ的 头 月 如《 、 杆 l 棺 《 夺 堋 { . 美 认 生 也可 是 《 . —种相当个性 化
解密“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与宅男文化的流行秘密

解密“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与宅男文化的流行秘密分别出现在三部曲中的重要武器符号对西蒙-佩吉来说,尼克-弗罗斯特是这个世界上他觉得最有趣的人(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来历“血与冰淇淋”可能是影坛最别出心裁的三部曲名字,它们包括:《僵尸肖恩》、《热血警探》和《世界尽头》三部影片,每部影片中分别出现了不同颜色的血浆、不同口味的可爱多冰淇淋。
《僵尸肖恩》是草莓味、红色的包装代表僵尸电影;《热血警探》是香草味、蓝色的包装代表警匪电影;《世界尽头》是薄荷巧克力味、绿色的包装代表科幻电影。
据说,这个创意与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有关,是导演埃德加-赖特对著名的“红白蓝”三部曲的戏仿。
对于这个恶趣味,埃德加-赖特自high其中,他甚至打趣宣称,发行三部曲套装DVD时,会附送影迷三部曲的“图腾”——可爱多冰淇淋。
“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成功有赖于西蒙-佩吉、尼克-弗罗斯特和埃德加-赖特三位铁杆基友组合。
三人从1999年开始合作,佩吉和赖特是三部曲的编剧,赖特是导演,佩吉和弗罗斯特是主演,而他们仨亦是生活中的密友。
“铁三角”拍电影图的就是一乐,三部曲正是玩玩闹闹的偶然产物。
《僵尸肖恩》之后,赖特和佩吉并不喜欢续集的点子,多次拒绝了投资人对翻拍和续集的要求。
《热血警探》在情节上原本并不是《僵尸肖恩》的续集,可两人灵机一动,决定把前作的几个细节以彩蛋形式放进后作,让影迷找点儿乐子,没想到这个想法大获成功。
人人都赞他们续集的想法巧妙有趣,于是老哥俩将计就计,大大方方地推出三部曲的概念。
三部电影都设定在摄影机很少对准的小镇,佩吉扮演的角色总被女友甩掉,混酒吧和翻篱笆墙的搞笑桥段更是一再出现。
当然,佩吉和弗罗斯特在银幕上永远是好基友。
——“铁三角”的那些年——1.睡在我身旁的兄弟“铁三角”组合的来历也与他们的电影一样,妙趣横生,基情四射,充满了无数戏剧性的巧合与有爱。
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是西蒙-佩吉和尼克-弗罗斯特这对好基友的“月老”。
另类英国黑色幽默电影“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你看过吗?

另类英国黑色幽默电影“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你看过吗?英国黑色幽默电影“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各自独立成不同的故事,只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恶搞的英式幽默,“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告诉我们,虽然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与其感慨万千,不如戏谑而过,生活很多时候都需要捧腹大笑一下,影片中分别出现了不同颜色的血浆、不同口味的可爱多冰淇淋。
最吸引人的一点,便是那浓浓的Cult味,极尽黑色幽默的剧情,无厘头的式表演,凌厉精巧的剪辑,伏线千里不着痕迹的细节,恰到好处的配音,对经典电影的模仿,怪怪的英式英语口音,离奇、讽刺、基情、另类超现实主义写实风格,并保持了一如既往荒诞的英式幽默,让人看过引人发笑后又会引发思考。
一、《僵尸肖恩 Shaun of the Dead》 (2004)又名: 杠上活死人 / 笑死人凶间(港) / 活人甡吃(台) / 活死人情缘导演: 埃德加·赖特编剧: 西蒙·佩吉 / 埃德加·赖特主演: 西蒙·佩吉 / 尼克·弗罗斯特 / 凯特·阿什菲尔德 / 露茜·戴维斯/ 迪兰·莫兰 / 更多...类型: 喜剧 / 恐怖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法国语言: 英语剧情介绍:肖恩事业不如意,爱情也不怎么顺心。
认识了一帮同样游手好闲的朋友,整天和他们厮混,包括皮特,和只会打机和讨人厌的艾德。
难得肖恩为了女朋友振作一次,却遭到同事嘲笑,女友也不能会意,肖恩只有继续和朋友醉酒纵乐。
但这天整个城市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僵尸入侵了,只要是被他们咬到的人,都会随之变成僵尸。
而肖恩正和艾德在酒吧里豪饮,却发现陷入僵尸的重重包围中。
现在肖恩必须拿出英雄气概,去捍卫家人朋友。
二、《热血警探 Hot Fuzz》 (2007)又名: 爆辣刑警(港) / 终棘警探(台) / 终棘警探 / 热血条子/ 硬派雷子 / 硬派条子导演: 埃德加·赖特编剧: 埃德加·赖特 / 西蒙·佩吉主演: 西蒙·佩吉 / 尼克·弗罗斯特 / 马丁·弗瑞曼 / 比尔·奈伊 / 提摩西·道尔顿 / 更多...类型: 喜剧 / 悬疑 / 犯罪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法国语言: 英语剧情介绍:尼古拉斯·安奇尔在伦敦担任高级巡警,抓贼破案似乎是他最大的乐趣。
黑帮、凶杀、传染病——冰淇淋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VICE

黑帮、凶杀、传染病——冰淇淋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VICE塔比·杰克森·吉▼1984年4月16日,绰号“胖子” 的安德鲁·道尔(Andrew Doyle)正开着自己的冰淇淋车在格拉斯哥的街头穿行。
一声枪响,道尔的挡风玻璃被打破,这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当场死亡。
而就在同一天,包括道尔的三个家人在内的另外六个人,也在格拉斯哥的一起蓄意纵火案中葬身火海。
发生这一切,都是因为道尔不惧黑帮恐吓,拒绝在自己卖冰淇淋的路线上贩卖毒品。
而发生在格拉斯哥冰淇淋战争期间的这起血腥事件,只是冰淇淋黑历史的其中一章。
凡事都有光明与黑暗的两面,作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冷饮,冰淇淋也不例外。
冰淇淋早已风靡全球,没有冰淇淋的假日根本算不上假日。
就算说冰淇淋是现代旅游业的奠基石也毫不为过:每年冰淇淋都要为英国经济贡献超过10亿英镑的收入,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吃掉超过10公斤的冰淇淋,相当于一年总共要消耗58.3亿公升(15.4亿加仑)冰淇淋。
《SCOOP》展览。
摄影:马库斯·皮尔(Marcus Peel)伦敦创意组合 Bompas & Parr 想要讲述关于冰淇淋的故事。
他们的最新展览《SCOOP》于今年七月在伦敦的英国食物博物馆正式开展。
Bompas & Parr 向来以制作充满童趣的美食而闻名,此次由他们策划的冰淇淋展览为我们献上了各种荧光甜点,展区还有一家名为“甜筒”(Conehenge)的咖啡馆,展出罗宾·威尔(Robin Weir)和卡洛琳·威尔(Caroline Weir)收藏的14000件冰淇淋用具中的部分藏品,展览还包括一支名叫《冰淇淋的黑暗面》(The Dark Side of Vanilla)的纪录短片,讲述的正是格拉斯哥冰淇淋战争的故事。
谋杀、奴役和疾病贯穿了长达数个世纪的冰淇淋历史。
冰淇淋带来了危险,也带来了一些可怕的人。
“《冰淇淋的黑暗面》聚焦讲述了格拉斯哥的冰淇淋战争,但是在我的研究中,我还发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头条新闻,比如‘冰淇淋车老板争抢生意,用铁锹攻击对方后被捕入狱。
反英雄_黑色幽默与悖论

Oct . , 2004 V ol. 33 Sup.
反英雄: 黑色幽默与悖论师来自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外语系 , 陕西 西安 710055)
摘
要:
反英雄 、 黑色幽默 、 悖论 如同孪生姊妹 , 如影相 随。在各种体裁 的诗歌、 散文和小 说中 , 黑色幽
默用于描写反英雄人物 , 反英雄人物透露着黑色幽默 ; 悖论隐藏于黑色幽默中 , 黑色 幽默借助 悖论来表达。 在对于 反英雄人物的描写中 , 黑色幽默和悖论的手法往往是点睛之笔 , 入木三分。 关键词 : 反英雄 ; 黑色幽默 ; 悖论 中图分类号 : I277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4283( 2004) Sup. - 0090- 02 收稿日期 : 2004- 04- 23 作者简介 : 师琳 ( 1972 ) , 女 , 陕西临潼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外语 系讲师 , 西安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班学员。
不是嘭的一响, 而是嘘的一声 世界的终结是 一种像膨胀的 气球泄气时的 情 形, 没有壮烈, 没有崇高, 没有英雄, 甚至没有悲哀 , 有的只是滑稽可笑, 于是作家们的应对态度也必然 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姿态。 反英雄, 黑色幽默加悖论的经典之作应该首推 美国著名作家海勒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第二十二条 军规 。作家从社会生活和切身体验中发现, 无论战 时战后 , 美国人都处在一种不可捉摸又无所不在的 异己力量胁迫之下, 岌岌惶惶而无可奈何, 就虚构了 cat ch- 22 这一寓言形象。定名 军规 , 既使它更 具令人 畏惧的 强制性 , 又 使它跟 世界 荒诞 的极 端 战争紧相关联。冠之以 第二十二条 则使它成 为不 存在的存 在。而 cat ch 的愿意 就是陷 阱、 圈 套。小说把全部人物事件置于它的裹挟之中。由于 cat ch- 22 含有上述种种超乎常情常理的因素 , 所 以作品在问世之初 , 一度使人大感莫名其妙。但随 之发生的越南战争所带来的混乱和疯狂, 使读者们 立即认同了小说中所揭示的那个非理性、 无秩序、 梦 魇式的荒诞世界 , 从而破译了 cat ch- 22 的内涵 , 引起了灵魂的震动。人们长期纠结心头而不可名状 的一种感觉从中获得了顿悟 : 军规 就像灭绝人性 的官僚体制, 也像统治世界的专制势力 , 更像主宰普 通人命运的荒诞力量。因此 , 第二十二条军规 一 词很快进入英语词典 , 作为 难以逾越的障碍 或 无 法摆脱的困境 的代名词 , 在西方人日常生活中被普 遍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埃德加赖特电影中黑色幽默因素的运用——以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为例摘要:埃德加·赖特是近年崛起的极具艺术个性的英国新锐影视导演,他的影片“鲜血与冰淇淋三部曲”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对作品所展现出的黑色幽默因素展开分析,主要通过黑色幽默与体现出英式幽默的特征、主流社会生存状态的审视、后现代主义的互动、他种电影元素的有机结合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埃德加·赖特;电影;黑色幽默;血与冰淇淋三部曲On the Use of Black Humor in Edgar Wright's Films——Take Blood and Ice Cream Trilogy as an ExampleAbsrtact:Edgar Wright is a newly emerged British film and television director with artistic personality in recent years. His film "Blood and Ice Cream Trilogy" has achieved great succes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actors of black humor in his works, mainly through the features of black humor and British humor, the survey of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mainstream society, the interaction of post-modernism and other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film elements is studied in four aspects.Key words: Edgar Wright; Film; Black Humor; Blood and Ice Cream Trilogy目录前言 (1)一、黑色幽默在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中的表现 (1)(一)体现出英式幽默的特征 (2)(二)黑色幽默对主流社会生存状态的审视 (2)(三)黑色幽默与后现代主义的互动 (4)(四)黑色幽默与他种电影元素的有机结合 (4)结束语 (5)参考文献 (5)前言作为一名新生代的英国导演,埃德加·赖特有着独特的影视创作手法和鲜明的个人风格特征。
这其中最为突出也是最为显著的便是其合理运用“黑色幽默”这一艺术表现手法。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埃德加·赖特手中的“黑色幽默”有着与传统意义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征,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理论意义。
研究埃德加·赖特影片中的黑色幽默元素,并不仅仅是对黑色幽默这一喜剧元素的解读,也不是单纯的对导演个人风格的分析,而是希望在研究中寻找一些商业喜剧创作的新思路与实践方法。
广义上的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
其中的“幽默”是有意志的个体对这种现实的嘲讽态度,而则“黑色”代表死亡,是可怕滑稽的现实。
幽默加上黑色,就成了绝望中的自我解嘲的幽默。
而狭义上的黑色幽默,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致力于将人性中与周围环境的丑陋、滑稽、阴暗等等元素逐个扭曲,直到将其放大到令人捧腹而又笑中带泪的黑色幽默,这样荒诞不经而又脚踏实地的幽默形式。
一、黑色幽默在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中的表现很多不具备高深艺术理论素养的剧作者都知道黑色幽默,也都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表现手法,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鉴赏力和基本训练,外行人手中的黑色幽默有些不伦不类,很多的时候要么是自己看得懂观众却无法接受,要么就是自己也一知半解,观众更是如堕五里雾中。
这本身就是黑色幽默固有的问题。
如果没有相应知识准备,难于对黑色幽默中的本源问题进行深刻理解。
简而言之,许多人看见了小丑的笑容,却没有看见厚厚油彩下演员的泪水。
想要打破这一局限,除了明确自身定位,争取到更多能够理解剧作家意图的观众之外,难度更低的方法则是主动放下身段,抛弃艰深的思辨和执拗的自我意识,转过身来,将眼泪放在和笑容等同的层面上。
在这一点中埃德加·赖特做的格外出色,比如在《僵尸肖恩》中最后的人尸和平相处,就是直观而具体的将幽默的引体表现出来,而这样的例子在他的电影中无处不在,但却难以找到十分具体的代表因素,原因也很简单:埃德加手中的黑色幽默已经被拆解混搭,成为了自己作品的一部分,而并非是招摇在剧作表面用于吸引观众的大旗,这一点难能可贵。
(一)体现出英式幽默的特征一般认为英式幽默的特征是“通过情景的错位和机智的语言应用,在演员并不夸张的表演之下又不失绅士风度,令人会心一笑,更重要的是还能隐喻的传达出或严肃或庄重的主题。
”有趣的是,这种给人“板着脸说笑话”的英式幽默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将要讨论的黑色幽默不谋而合。
而埃德加·赖特则多次尝试着将二者揉合在一起,试图建立一种严肃而诙谐、冷酷又狡黠、一板一眼却荒诞不经的个人风格并成功的将这种风格带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他带有强烈特色的影片叙事形式与创作思路。
另一方面,埃德加·赖特手中的黑色幽默是将黑色幽默嫁接在英式幽默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其更倾向于将黑色幽默和英式幽默加以融合形成了“英式黑色幽默”,而埃德加·赖特手中的两种幽默更加径渭分明,黑色幽默的笑中带泪并没有干涉到英式幽默的绅士风度,彬彬有礼的同时又不失辛辣苦涩的讽刺和对残酷现实的挖苦。
到了埃德加·赖特近期的作品《世界尽头》中尤为突出。
影片中的主角是一个四十出头的老醉汉,正为酒精上瘾而苦恼,为了坚定信念,打算召回当年的老朋友们,尝试再次挑战一下年少时的壮举一一在一夜之间喝遍小镇上总共十三个酒馆,但是到了最后,却引发了宇宙级别的危机。
而我们的主人公,却最终靠着他的狂妄和胡言乱语赶跑了外星人,却也把整个世界拖回了石器时代。
“当《世界尽头》爆发成彻底的荒诞,它其实还缺少一个定义明确的威胁,在最后几块揭晓谜底的拼图到来时,可以看出所有的连锁高潮都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
然而,最终的启示与滑稽的漫画式结尾围绕技术在人类思想和社交沟通上的影响拆生了共鸣。
”而直到影片中的癫狂归于平静,世界回到了黑暗时代,所有人一一不管是人类还是机器人一一都找到了自己的新生活,而主人公却走入了下一个轮回。
在否定着被发达技术麻醉的现代人的同时,也在否定着自己的过去与现在。
(二)黑色幽默对主流社会生存状态的审视埃德加·赖特被讨论最多也是最成功的作品当是他的“鲜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僵尸肖恩》《热血警探》以及《世界尽头》。
我们需要思索的是这三部电影中,以及后续的埃德加影片中都会出现代表主流社会生存状态的两个显著的意象:代表着狂乱的鲜血与代表着怪诞的冰淇淋。
这样两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究竟是如何在埃德加的手下逐渐融合,最终趋向协调,支撑起了对于主流社会生存状态的解构与审视?酒吧作为大部分埃德加·赖特电影的故事发生地或是高潮展开处,自然而然地便包含了这上面这两者的绝大部分的核心元素。
不论是酒吧中的调笑欢闹还是乍起乍平的酒吧斗殴,抑或是萍水相逢的浪漫艳遇,这一切都是在酒吧这一西式但俗文化的集散地孕育的。
不论是铁路酒吧还是水边酒吧等等都是“……人们交往活动的中心,旧友相聚,结识新交……”正是这样一个大的富有包容性的环境,才能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元素7K合在一起,有人喜欢血淋淋的场景,有人喜欢热闹狂欢的冰淇淋,这都没问题,在埃德加的酒馆中都可以找到。
然后便是喜剧这一艺术形式独有的较大的自由体验,可以将较大范围内的意象包含在内,加以消化利用。
沉郁顿挫的悲剧,需要一个相对闭锁的时空解构,以便于展开讨论剧中人多并的命运和心灵的挣扎,一板一眼的正剧则需要奇正相辅的戏剧结构和相对合理的故事情节来秤花整体的世界观,以便于自圆其说。
而喜剧,这一本身就脱胎于醉酒后的狂欢放歌与对酒神这一不羁的神祗的崇拜,自诞生之口起,就以他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和丰富多变的表现力,与人类精神的自由结伴而行。
这也是埃德加·赖特得以在喜剧这一大前提之下将代表狂乱的鲜血与代表怪诞的冰淇淋统一在一起的原因之一。
“自由的审美体验也是对追求自由行为的一种启示或催化。
……或者以游戏的态度打破习以为常的规约启示人们可以换一种方式看待世界,换一种方式存在于世界。
”最后一点,便是埃德加·赖特在本已经被喜剧扭曲事物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扭曲而进行的美学加工。
丑被扭曲便成了滑稽,美被扭曲便成了幽默,而传统意义上的喜剧一般都是为审美而产生的,那么如果是最开始对丑进行扭曲产生的滑稽喜剧显然是没美的,而这样再一次被扭曲的美的喜剧又在滑稽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得到了幽默的升华,而这种“再扭曲”对于一般的观众而言,产生的审美效果并非十分突出。
“人类在在艺术方面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对已写未受艺术感染的人来说非常奇怪,这些人受到了仿造的艺术和毫无价值的艺术的影响并将其误认为是真正的艺术”而这部分被“再扭曲”的元素,便成了混搭的桥梁一一狂乱与怪诞之间格格不入的矛盾感,同样的被最初开始的丑的素材一并扭曲,成为滑稽之后再次扭曲,便得到了同影片中一样协调出色而又不可分割的情节亮点。
(三)黑色幽默与后现代主义的互动值得一提的是黑色幽默与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共同点在埃德加·赖特的影片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这就是对理性主义的抗击与颠覆。
在《僵尸肖恩》《热血警探》《世界尽头》中,对于理性思维的颠覆,是彻头彻尾毫不留情的。
而与理性的斗争是后现代审美体验的核心问题,其具体的抗争行为又体现在不同的层面内。
同时黑色幽默也是对残酷现实的无情嘲弄,在嘲弄的同时也采用非理性的手段进行反抗与斗争。
后现代主义与黑色幽默在对于理性思维的颠覆这一点上,在埃德加·赖特的作品中得到了空前的统一。
从《僵尸肖恩》影片结束时人尸共存的荒诞情形,到《热血警探》中警匪双方隔着食品柜台互扔西红柿的夸张表现,再到《世界尽头》里靠一名醉汉的胡言乱语赶跑了外星生命的无厘头场景。
可以肯定地讲,埃德加·赖特影片中之所以能够将黑色幽默与后现代主义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使二者互相协作,共同促进从而产生相互作用,进而发酵出强烈的个人主义和空前的艺术魅力,靠的就是对于理性思维的无情嘲讽。
除了对于理性主义的抗击以外,埃德加·赖特的影片中黑色幽默与后现代主义“联姻”的证据还比比皆是,例如:人性化与自由化、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表达矛盾性复杂性以及多元性。
但是不管是哪一点,都不能掩盖对于理性主义的抗争这一最基础的出发点与立足点。
(四)黑色幽默与他种电影元素的有机结合在埃德加·赖特影视作品中的末世情怀也是诸多邪典电影的常用的桥段,具体的情节我在之前“个人与群体意识的尖锐对立”一段中有过阐述,但是在邪典电影语境下,末世情怀并非是单纯的以一敌百末口无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