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诗人高适

合集下载

高适写的诗

高适写的诗

《塞上听吹笛》唐·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 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营州歌》唐· 高适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除夜作》唐·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燕歌行》唐· 高适唐诗三百首战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塞下曲》唐· 高适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醉后赠张九旭》唐· 高适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人日寄杜二拾遗》唐· 高适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送郑侍御谪闽中》唐· 高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高适的诗词

高适的诗词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以下是一些高适的诗词作品及其简要介绍:1. 《别董大二首》●内容: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背景:这组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第一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第二首诗写老朋友相逢连买酒的钱都没有,自是穷困不堪,但诗人没有因此沮丧消沉,而是想到要奋翮高飞,其慷慨豪放之气自不可掩。

2. 《燕歌行》●内容: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背景:此诗概括一般的边塞战争,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全篇大致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

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

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

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

末段四句,前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后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

3.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内容: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背景: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

一诗同赠两人,在内容上注意到铢两悉称,实在不容易。

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别情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枯。

高适的诗词全集

高适的诗词全集

高适的诗词全集高适,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诗人。

他的很多诗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高适的生平及诗词全集。

1作者简介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

唐代着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

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1高适的诗词全集《送李侍御赴安西》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一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登陇》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醉后赠张九旭》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蓟中作》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其九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

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

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高适一生从头到尾写的诗加经历

高适一生从头到尾写的诗加经历

高适一生从头到尾写的诗加经历
摘要:
1.高适的生平简介
2.高适的诗歌创作特点
3.高适的代表作品及其内涵
4.高适的经历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5.高适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文:
高适,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一生充满坎坷,曾做过农民、士兵、官员等多种角色,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高适的诗歌创作以写实为主,善于通过自己的经历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富有激情和力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适的代表作品有《将进酒》、《庐山谣》、《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唐代诗歌的瑰宝。

高适的一生充满了波折,这些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曾做过农民,亲身体验了农民的辛苦和困苦,这使得他的诗歌中有很多关注农民生活、反映农民疾苦的作品。

他也曾是一名士兵,参加了多次战争,对战争的残酷和荒谬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中。

在我国文学史上,高适的地位和影响不可忽视。

他的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格和流派,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他的诗歌作品也以其
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总的来说,高适的一生和他的诗歌创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高适的最著名的诗

高适的最著名的诗

高适的最著名的诗
(原创版)
目录
1.高适的简介
2.高适的诗歌创作特点
3.高适的最著名的诗及其特点
4.高适诗歌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高适,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与岑参、王之涣、杜甫等人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高适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婉美、高远而著称,他的诗歌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善于抒发自己的感情,以及对生活、社会、自然的深刻理解。

高适的诗歌中,最著名的当属《登鹳雀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鹳雀楼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刻理解,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被誉为唐代最美的诗歌之一。

这首诗的开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色,诗人以此表现出自己宏大的气魄和广阔的胸怀。

除了《登鹳雀楼》外,高适的其他诗歌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了诗人对故土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将进酒》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高适的诗歌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方法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第1页共1页。

高适的最著名的诗

高适的最著名的诗

高适的最著名的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高适的简介
2.高适的诗歌创作成就
3.高适的最著名的诗及其特点
4.高适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高适,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白居易并称“初唐三杰”。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高适的诗歌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以边塞诗为主体的诗歌创作上。

他的边塞诗以其雄浑豪放、慷慨激昂的独特风格,成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之一。

而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几首诗特别著名,被誉为高适的代表作。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就是《将进酒》。

这首诗以豪放磊落的气概展示了高适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这首诗对后世影响深远,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燕歌行》。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塞的壮丽景色和士兵们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和士兵们的爱国情怀。

这首诗以其雄浑有力的笔触和悲壮激昂的情感,被誉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再者,《塞上听吹笛》也是高适的著名诗作之一。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士兵在夜晚听到笛声的感受,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总的来说,高适的诗歌创作成就显著,他的诗歌作品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人高适的个人简介

诗人高适的个人简介

诗人高适的个人简介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高适——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人物生平唐朝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高适出生。

朝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高适二十岁。

于是年前后到长安,后客游梁宋,遂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取给。

自此时起至开元十九年(731年),一直居宋中。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高适二十八岁。

是年起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北游燕赵,先后欲投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

作有《信安王幕府》、《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别》、《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赠别王十七管记》及《塞上》、《蓟门五首》等诗。

唐朝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高适三十二岁。

应征赶赴长安,落第。

唐朝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高适三十三岁。

有《淇上别业》、《酬陆少府》、《自淇涉黄途中作》等诗。

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高适三十五岁。

返宋中。

作《燕歌行》。

自此时至天宝七载(748年),一直居于宋中。

其间曾游魏郡、楚地等,又曾旅居东平等地。

唐朝玄宗天宝八年(749年),高适四十六岁。

为睢阳太守张九皋所荐举,应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

唐朝天宝九年(750年),高适四十七岁。

是年秋,北使青夷军(属范阳节度使)送兵。

唐朝玄宗天宝十年(751年)春事毕,南归。

有《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送兵到蓟北》、《自蓟北归》等诗。

唐朝天宝十一年(752年),高适四十九岁。

辞封丘尉,客游长安。

秋冬之际,担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高适五十二岁。

十二月,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

佐哥舒翰守潼关。

唐朝天宝十五年(756年),高适五十三岁。

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

高适随玄宗至成都;八月,擢谏议大夫。

十一月,永王璘谋反。

十二月,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璘。

唐高适《除夜作》古诗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解释及赏析

唐高适《除夜作》古诗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解释及赏析

唐高适《除夜作》古诗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解释及赏析《除夜作》古诗由唐代诗人高适所著,以下精心整理了《除夜作》古诗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翻译译文】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

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注释解释】1.除夜:除夕之夜。

2.客心:自己的心事。

3.转:变得。

4.凄然:凄凉悲伤。

5.霜鬓:白色的鬓发。

6.明朝(zhāo):明天。

【作者简介】高适(700-765),渤海蓨(今河北衡水市景县)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创作背景】周勋初将此诗系于公元750年(天宝九载),根据是:“高适游踪虽广,然离梁宋而至远地,亦不过闽中、幽州、陇右、河西、剑南数地而已。

高适至闽中时,年岁尚轻;次至幽州时,未及‘霜鬓’之年;至陇右、河西、剑南时,已甚得意,与此诗内容不合,故知此诗定作于第二次北上。

”【赏析】高适素以边塞诗人著称,诗风浑厚雄放,这首《除夜作》却诗风平易自然,全诗没有一句生僻字句和华丽词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浅近的口语,表达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却将他乡游子真实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旅馆寒灯独不眠”,诗的首句所包涵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启人联想,点明作者在除夕仍羁旅天涯,可以想见,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自己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

两相对照,不觉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散发光和热的灯,竟也变得“寒”气逼人了。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自然难于入眠,而“独不眠”自然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的景象,那更是让人心情悲凉。

高适最有名的十首诗

高适最有名的十首诗

高适最有名的十首诗高适(723年-785年),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孺,号厚生。

他出身贫寒,早年遭遇不幸,但他乐观向上的性格和才华出众的诗才使得他成为唐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

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歌,以下是高适最有名的十首诗。

1.《别董大》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这首诗描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高适通过描绘月亮从天山升起,长风吹过万里,突出了边疆地区的若隐若现的美景,同时抒发了对战争所带来的痛苦的感慨。

2.《别房太尉墓》独立岩下石,空围萧史墓。

辛勤终以报,君子容与俱。

墓上生精怪,当门入金鱼。

贞魂带环佩,汉主遗书舆。

洛阳秋雁度,石壁江流初。

放栖望北邻,轩盖对中衢。

这首诗是高适寄托对过世爱人的思念之情。

他描述了墓地的环境,表达了他与已故爱人的情感联系,并赞美了爱人的品德和才华。

3.《别孟十八洞》岐路天涯近,云山尽使君。

孤臣贱抚事,交友多勉勋。

朝发陵阳岸,暮宿洞庭云。

铁马百花里,花间八百坟。

独戴嵇康冠,骅骝万里群。

山川粗探处,发蹄亿万军这首诗写的是高适离开陵阳去洞庭山岛的旅途,他通过描绘旅途中的风景和自己的心情来表达他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

4.《别籍山》残日散苍黄,乡园鬓已霜。

寂寥虽有路,留滞忽何忙。

苔岸谢荇菜,落叶给先锋。

古来遗邑见,坛宗岂忍忘。

庙主云鸟至,山人月露茫。

行时恋庙貌,犹倚竹为长。

这首诗描绘了高适离开籍山的情景,他以现实的寂寥与留滞来表达离别的痛苦和对故乡的思念。

5.《送嬴守儿他亡父》南行湖上渡,乡节在方邨。

宅舍一沟西,杨花如雾昏。

系桡棹青木,扣楫急江翻。

河发道岸深,江驾截云门。

岩巅轻雁没,山泽白鱼村。

虽欢犹见泪,聊以离居存。

这首诗是高适送别嬴守儿回乡的作品。

他描绘了船行江上的情景,并表达了他对朋友离别的感伤之情。

6.《过湘江》湘江十里余,草树生浮萍。

高适比较出名的诗

高适比较出名的诗

高适比较出名的诗高适,字子昂,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04年,卒于765年。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既有长期的仕途经历,又有丰富的边塞生活体验。

高适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激情、真挚著称,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适的诗歌中,较为出名的作品有以下几首:1.《别董大》:这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作,通过描绘飘雪的冬天和千里黄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

诗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名句,鼓励了友人勇敢地踏上前程,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2.《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一腔抱负。

诗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句子,抒发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具有鲜明的边塞诗特点,展现了高适豪放、激情的诗风。

3.《塞上听吹笛》: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戍楼吹笛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句子,巧妙地将边塞风光与诗人情感相融合,展现了高适诗歌写景抒情的特点。

4.《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以牛渚古战场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敬仰。

诗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句子,展现了高适豪放奔放的个性,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渴望。

高适的诗歌具有以下艺术特点:1.豪放奔放的个性:高适的诗歌风格豪放,善于抒发内心的激情。

他的诗作中,无论是描绘边塞风光,还是表达对国家的忧虑,都洋溢着豪放的气息。

2.爱国主义主题:高适的诗歌作品贯穿着爱国主义这条主线。

他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族兴衰,用自己的笔触呼唤民族觉醒。

3.写景抒情的交融:高适的诗歌善于将写景与抒情相结合,使诗中的景物与人物情感相互映衬,展现出丰富的艺术魅力。

高适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激发了后世诗人的创作灵感,成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的诗歌风格也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使他的名字永载史册。

总之,高适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通过欣赏他的诗作,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还能体会到他对国家、民族的关爱之情。

唐朝诗人高适的生平经历

唐朝诗人高适的生平经历
唐朝诗人高适的生平经历
高适
● 高适(704年 [38]—765年,详见人物争议目录),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
● 高适早年家贫潦倒,壮年时期多寓居梁宋一带,曾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游。近50岁时经张九皋推荐中有道科 进入仕途,任封丘县尉,不久辞去。后得哥舒翰赏识,入河西幕府为掌书记。安史之乱后拜左拾遗,转监察 御史 ,潼关陷落后曾请缨守长安,未果,在玄宗西逃后间道追之,升侍御史。至德元载,玄宗封诸王分镇天 下,高适切谏不可,升谏议大夫,后被肃宗召见,分析江东局势,肃宗奇之,任为御史大夫兼淮南节度使、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平永王之乱。高适为官“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权宦李辅国忌其才,数加诋毁,遂被贬 为太子少詹事,后历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渤海侯。 谥号“忠”。
● 天宝十二载(753年)四月,仍在长安,旋即返河西,随哥舒翰进击吐蕃,五月,拔洪济、大漠门等城,悉收黄河九曲部 落(按:九曲之地是金城公主和亲吐蕃的陪嫁,四十余年间一直是吐蕃侵扰大唐的跳板,故哥舒翰出兵收复 )。战事结束 后,回积石军。秋,回河西,与窦侍御同游。同年,作有《李云南征蛮诗》《金城北楼》《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 作》《塞下曲》《无题》《同吕员外酬田著作幕门军西宿盘山秋夜作》《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 级浮图》《河西送李十七》《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九曲词三首》等诗。
● 天宝七载(748年),居睢阳,穷困潦倒。同年,作有《宋中遇陈二》《宴郭校书因之有别》 《酬裴秀才》《咏史》等诗。
任封丘尉
● 天宝八载(749年)春,与刘眘虚、畅璀往来。睢阳太守张九皋对高适的才华感到惊奇,荐举他 参加有道科的考试,高适考中,被授职为封丘县尉。初秋,至封丘上任。同年,作有《别刘大校 书》《睢阳酬别畅大判官》《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留上李右相》《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 诸公》 《初至封丘作》《答侯少府》等诗,此外还作有《谢封丘县尉表》。

高适的诗词十首名诗

高适的诗词十首名诗

高适的诗词十首名诗摘要:一、引言二、高适简介三、高适的十首名诗概述1.《别董大》2.《塞上闻笛》3.《登幽州台歌》4.《塞下曲》5.《夜泊牛渚怀古》6.《送杜曾游江南》7.《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8.《登柳州城楼》9.《赋得古原草送别》10.《凉州词》四、每首诗的详细解读与欣赏五、高适诗词的艺术特点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高适,字子真,唐代著名诗人。

其诗词作品以豪放、奔放、豪迈著称,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

本文将挑选高适的十首名诗进行简要概述,分析其艺术特点,带大家一起领略高适诗词的魅力。

二、高适简介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唐代诗人,原籍渤海(今河北景县),后迁居宋州(今河南商丘)。

他与岑参、王之涣并称“边塞三诗人”,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高适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主张“诗言志”,强调诗歌的社会责任感。

三、高适的十首名诗概述1.《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朋友的劝勉和鼓励,激励朋友勿愁前途,自信地面对人生。

2.《塞上闻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雪后明月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通过幽州台的登高远望,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惋惜。

4.《塞下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描绘了塞下战士豪迈饮酒的场景,展现了英勇无畏的斗志。

5.《夜泊牛渚怀古》渚宫耀耀牛渚秋,荆楚风烟故国愁。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诗人通过对古战场牛渚的怀古,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感慨和钦佩。

6.《送杜曾游江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朋友的祝福,以及对江南美景的向往。

7.《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楼头初度阴山雁,楼下水流呜咽。

高适一生从头到尾写的诗加经历

高适一生从头到尾写的诗加经历

高适(724年-788年),唐代著名诗人,号崇雅,曾任太子詹事。

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歌作品,深受后人喜爱。

本文将围绕高适一生的诗歌创作和经历展开,探讨他的诗歌风格、创作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高适的诗歌创作高适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广泛而丰富。

他的诗歌创作以七言古诗为主,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清新的文学风格著称。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民的关怀以及对国家的忧虑。

在他的诗歌中,往往能够感受到他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二、高适的诗歌风格高适的诗歌风格清新俊逸,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他笔下的风景和人物形象,常常充满生动性和真实感。

在他的诗歌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对自然美的追求,还能够感受到对人性的抒发和对道义的体验。

高适的诗歌风格,无疑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唐代诗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三、高适的诗歌创作特点高适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口吻,他的诗作常常融汇了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的现实,兼具了艺术性和思想性。

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常常能够感受到对人民的爱、对社会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期望。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四、高适的影响高适一生写的诗加经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被后人传颂,更被后世诗人所借鉴和模仿。

在唐代诗歌史上,高适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更是一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文学巨匠。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时代特色,更具有时代超越性,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

高适一生从头到尾写的诗加经历,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杰出才华和深厚功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更具有时代特色和超越性,成为了我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宝藏。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高适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后人喜爱,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创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影响力更是延续至今。

高适著名十首诗

高适著名十首诗

高适著名十首诗隋唐时期,有一位名叫高适的文学家,他是诗人中的佼佼者。

他的诗作广泛传播,至今仍令人叹为触动。

以下是高适的十首著名诗作。

1. 《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2.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 《咏怀古迹五首之一》射者中坠镜,伤者碎白铅。

湖南弹射岸,青山横坟畔。

不如得致词,几度驱云蛮。

只共画船人,同流书も评。

5. 《咏史诗》东平被城死,老骥东林多。

燕谷春桥老,洛桥后京阿。

在胡飘火云,骨肉恋飀沙。

野猿啼子夜,青眼尽破家。

原来匣中劒,又守断烧花。

数篷军寂寞,几出水长葩。

血旗偏撒地,阴雨又昏霞。

想子来台盛,高鸟逐天涯。

双鬟警夜树,殿漏折寒霞。

岭头真汉骨,江外帝王家。

儿童争把锦筵赏,工女只穿锦风沙。

6. 《林中行》大钧邦有女,芙蓉如面柳如眉。

行不知所之,何似在人庐?将冯从军未去尽,日暮辞君蕊金泥。

新儿劝我子规啼,夜夜不忍穿鸡衣。

平明送客来飞轲,西辞黄鴈查太常。

早知万里经微雨,莫使江山依旧在。

7. 《赠从二十二丈二到家,先买屋一栋》多欠欢喜富贵人,似乞亲依旧住尘。

万事几时如便馆,石狮朝望屋苍憨。

今朝十分禧特恳,买得宅来与尔亲。

恩及雅岁不生灾,官如相及俗何亲。

高适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高适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高适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高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写了很多关于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代表作有《燕歌行》、《塞上听吹笛》、《营州歌》、《塞下曲》、《自蓟北归》、《蓟中作》、《塞上》、《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蓟门行五首》、《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等等。

下面一起欣赏高适最著名的10首边塞诗: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有文集二十卷。

1、《蓟门行五首》【其一】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赏析:“蓟门逢古老”这一首诗描写了老卒的凄凉境遇,令人同情。

全诗言辞沉痛、悲哀、失望而无奈,似用边塞的血泪和成。

不难想象,像这样的老卒不知有多少,长年戍边的艰辛可见一斑。

【其二】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赏析:“汉家能用武”这一首诗反映了戍卒食用匮乏,投降的胡人却丰衣足食的情况,批判了唐朝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举措。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戍卒们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对边境潜在危机的深深忧虑,言辞悲怆,感人肺腑。

【其三】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赏析:在“边城十一月”这一首诗中,诗人坦言敌人的强大,颇具军事家的胸怀和才干,进而叹息,边境何日得宁,战士何日得归。

在古代,中原地区统治者常以天朝上国自居,轻视周边少数民族,而诗中,诗人极有远见卓识地看到胡人的力量其实十分强大,有时甚至明显优于汉族军队。

后来的元灭宋、清灭明,即印证了诗人的观点。

诗人当时只是看到胡兵强于守军,因此边境堪忧,并未能见识到胡兵竟能践踏整个中原。

但诗人不囿于成见,而能面对实际,正视问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提出问题,从这一点上,这是诗的价值可以说远远超出其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在文艺上的价值。

【其四】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精选高适著名经典的古诗词

精选高适著名经典的古诗词

精选高适著名经典的古诗词高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早年仕途失意,长期在梁、宋一带漫游,后又北上燕、赵,最后客居淇上。

代宗时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唐诗三百首》中高适很经典的四首诗,成为了千古绝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高适著名经典的古诗词,欢迎大家阅读!一、《塞上》高适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开元二十四年(736),幽州长史张守珪命安禄山讨奚和契丹,结果大败。

这年冬天,高适从封丘送兵到幽州,这首诗就是在幽州时所作。

在诗中,诗人陈述了自己对安定边境的看法,认为对奚和契丹的叛乱,不能消极防御,也不能老是用和亲的办法求得暂时安宁,应该象李祎那样坚决反击,以绝后患,方为上策。

诗的情调是激昂中有忧郁,表现了诗人要为国效力而又不能施展抱负的郁闷情绪。

二、《营州歌》高适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这首描写东北地区兄弟民族民情风俗的诗,语言流畅,色彩鲜明。

营州,在今辽宁省辽西地区,唐设营州都护府。

三、《听张立本女吟》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这首诗赞美一个女子的歌唱,写出来的大都是诗人的视觉形象,但读者读后就好象听到歌声一样。

四、《封丘作》高适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这首诗是高适任封丘尉时所作。

县尉是主管一县治安“缉捕盗贼”的官吏,是直接执行统治阶级压迫人民政策的爪牙,高适对这一微官及其职守是很不满意的。

诗中既表达了作者对官场事务的厌恶和对闲适生活的留恋,也较强烈地反映了诗人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

盛唐诗人高适的代表作

盛唐诗人高适的代表作

盛唐诗人高适的代表作高适,字达夫或仲武,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

高适的诗一向是以边塞风光而闻名于世,曾经和岑参、王昌龄和王之涣并称为边塞四诗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盛唐诗人高适的代表作,欢迎大家阅读!高适代表作高适写的最多的是就是和边塞有关的景物和场景,成就最大的也是边塞诗。

比如《燕歌行》,这首诗是高适看到一个从塞外归来的人写的《燕歌行》,一时有感,想起自己在边塞守城的情况,于是就写了一首《燕歌行》来应和。

诗歌很短,却浓缩了战争的全过程,最开始写的是战况,后来写战败的原因,最后写将士被敌方包围,双方战斗的结局。

这不仅代表高适创造的最高峰,也是整个唐朝边塞诗的最高峰。

高适偏爱边塞诗,其他类型的诗歌也很有代表性。

比如《别董大》,这首诗是中学时代必学的诗歌,前两句采用白描手法描写眼前之景,大雪纷纷,黄云漫天,景色很悲凉。

任谁在那样的景色面前,心里都会很落寞,是高适却话锋一转,告慰友人,前去的路上一定会遇到知己,你的大名谁人不知啊,肯定有欣赏你的人,不要觉得孤单。

高适还有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为国家效力,能为百姓做实事,对百姓的困苦生活表示深深的同情,如《东平路中遇大水》;高适想为国家做事,但是不愿受官场的潜规则所束缚,痛恨统治者和为官者的不为百姓着想,如《古歌行》等;还有为数不多的咏怀诗,如《别韦参军》等,表达心中的理想难以实现,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总的说来,高适的题材很广,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是一个很有思想和很有抱负的诗人。

除夜高适除夜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除夕,除夕是每年一家人团圆的日子,那天家里会做很多好吃的东西,一起吃着晚餐,聊着天,辞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

高适写除夜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但是他却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而是独自离家在外,没有亲人在身边,想到往年这一天和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心里不免感慨万千。

《除夜》这首诗写的是高适一个人在外,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小旅馆,旅馆的条件很简陋,连亮着的灯光都冒着寒气,晚上的时光很漫长,他很早就躺在床上睡觉,可是睡了很久都没有睡着,这里不是他的家乡,他只是客居在此,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是怎样的呢?家人都团聚,唯独少我一人,家人应该都在思念我吧。

高适著名的20首诗

高适著名的20首诗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作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而著称。

以下是被认为是高适最著名的20首诗,这些诗作体现了他的文学成就和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
1. 《燕歌行》
2. 《塞上听吹笛》
3. 《营州歌》
4. 《塞上闻笛》
5. 《塞下曲》
6. 《自蓟北归》
7. 《蓟中作》
8. 《效古赠崔二》
9.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10. 《除夜作》
11. 《别董大》
12.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3. 《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14.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15.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16.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17.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18.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19.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20.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高适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感和对边塞将士生活的同情。

通过这些诗,我们可以窥见唐代边塞生活的真实面貌以及高适本人的心境与态度。

高适写的所有诗

高适写的所有诗

高适写的所有诗摘要:1.高适诗歌创作背景2.高适诗歌的主要内容3.高适诗歌的艺术特点4.高适诗歌的影响和价值正文:高适,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白居易等并称“初唐四杰”,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涉猎,既有山水田园,又有抒发壮志豪情,成为了后世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一、高适诗歌创作背景高适生活在唐朝盛世,这个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诗歌作为唐代的主要文学形式,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适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

二、高适诗歌的主要内容高适的诗歌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山水田园:高适以自然景物为主题创作了许多山水田园诗,如《秋兰香》、《竹里馆》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抒发壮志豪情:高适生活在盛世唐朝,他胸怀壮志,希望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如《从军行》、《塞下曲》等作品,均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3.反映社会现实:高适的诗歌中还有一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贫居》揭示了贫富差距的问题,《宿建德江》则表达了对民生凋敝的忧虑。

三、高适诗歌的艺术特点高适的诗歌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1.意境优美:高适的诗歌作品以优美的意境著称,他善于捕捉自然景色中最美的瞬间,将之融入诗歌,给人以美的享受。

2.语言简练:高适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抒情真挚:高适的诗歌抒发了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挚感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四、高适诗歌的影响和价值高适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点对唐代及后世的诗人产生了重要启示。

同时,他的诗歌作品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为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总之,高适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高适简介

高适简介

高适简介篇一:《别董大》高适《别董大》高适《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作品名称:别董大创作年代:盛唐文学体裁:七言绝句作者:高适作品风格:胸襟开阔、雄壮豪迈作品原文别董大第一首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第二首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注释译文【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4)莫愁:请不要忧愁。

(5)知己:知心的朋友。

(6)谁人:哪个人。

(7)识:认识.(8)君:你,这里指董大。

(9)翮:羽毛。

【译文】第一首: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

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第二首: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2]作品鉴赏[3]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唐诗人高适
01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公元747年。

一首《别董大》传遍了大唐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此时——
李太白已经化身诗仙,《将进酒》、《蜀道难》、《清平调》……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王摩诘业已然成佛,写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辋川别墅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昌龄号称“七绝圣手”,凭借一曲“一片冰心在玉壶”,成为“大唐流行音乐榜”上的常客。

而这首《别董大》的作者高适,大V加身的时候,已经43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虽然早就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大叔,但是这个大叔有点帅:
45岁之前,他穷困潦倒,一度乞讨为生;45岁之后,他平步青云,开挂似的奔向人生巅峰。

高适用一场华丽的人生逆袭告诉世人:
一个人最高层次的成熟,是人到中年,仍然锐气不减。

02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

不满二十岁的高适,满怀着闻达于天下的野心来到长安。

高适是“苦孩子”出身,家里穷得一塌糊涂,靠着亲戚朋友的接济和几亩微薄的田产,得以完成学业。

但他天生就是一个乐天派,史书评价其“胸怀大志,有游侠之风”。

别人问他,家里都穷的快揭不开锅了,读书有什么用?
他的回答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有人笑话他,一个寒门子弟整天做白日梦。

他反诘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说的大概就是高适这样的人吧。

可惜,他最终还是落第了。

苏缨在《大唐诗人往事》中写道:“唐朝是科举的天下,科举是人脉的天下。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别说“屈指取公卿”了,高适连一个稍微有身份的人都没能见到。

眼瞅着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李白、王维,都已经功成名就,就连同样出身寒微的王昌龄,也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人到中年,高适依然一身布衣。

这样的境遇若是放在一般人身上,恐怕早就要考虑改行了。

但他高适,决不改“闻达天下”的初衷。

“渔樵十二年,种瓜漆园里,凿井卢门边。


有时候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必须向邻居“乞讨”才能过活。

就算这样,他仍旧坚持躬耕苦读。

科举的失利,生活的苦难,不仅没有磨灭他的意气,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人到中年,他告诉世人:我要奋斗!
很喜欢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眼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

不羡慕谁,不嘲笑谁,也不依赖谁,只是默默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真正的成熟,是经历了世态炎凉之后的通透洗练,而不是遭受挫折之后的得过且过。

这就是高适。

人到中年,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03
公元749年(天宝八年),高适已经45岁。

此时他已经从那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熬成了名满天下的大诗人。

睢阳太守张九皋终于发现,在他眼皮子底下呆了很多年的这个农夫,居然是一颗沧海遗珠。

于是,在他的推荐下,高适参加了大唐帝国的一次“自主招生”,获得了平生第一场功名。

然后被分配到河南封丘做县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高适以为这一次他终于可以梦想成真,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梦碎的声音。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日复一日的程序化工作,与他的宏图大志相差实在太远。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拍马屁”不是他的特长,更别说让他鱼肉乡里了。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应如此。


当他回家向家人说起自己的痛苦时,竟然连家人也劝他随波逐流。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这是正直善良的诗人最不能忍受的,于是高适转身离去,没有半点犹豫。

放弃好不容易过上的安稳生活,扔掉人人羡慕的公务员的铁饭碗。

这样的抉择,对于一个在苦难中好不容易爬上岸的人来说,到底需要怎样的勇气和底气才能做到啊。

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中写道: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

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

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很多貌似成熟的人,就像没有成熟就落到地上的果子,看似成熟了,实际上是被虫子咬了,烂了。

人到中年,需要成熟,但成熟并非毫无原则的妥协与退让。

真正的成熟,是内心的澄澈通明,有说“要”的勇气,也有能说“不要”的底气。

即使是个中年人,也是一个有锋芒的中年人。

04
有人说,“写字楼里如青楼,不许楼里到白头”。

年龄是挂在每一个职场中年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别说人均寿命更短的古代。

一个人生上半场都快走完的中年人,辞职以后还有什么作为?
高适的回答是:当兵。

从官场退下,高适刚巧赶上安史之乱。

唐朝的诗人,除了写得一手好诗,很多都练得一手好剑。

李白算一个,高适也不差。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那些年,高适读的书里面可不仅仅是经史子集,还有兵法修列。

在大军溃败、主将投降的情况下,高适独自杀出重围。

当着皇帝的面陈其要害,展现出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华。

此后十多年,他在大大小小的平叛战争中屡立战功,从一个诗人终成一代名将。

三代皇帝对其恩宠备至。

玄宗任命他为侍御史,肃宗让他出任蜀州刺史,代宗更是让他执掌剑南,加封渤海县侯。

《旧唐书·高适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当高适意气风发地在中年之路上大踏步前进的时候,李白被赐金还乡;
王昌龄客死他乡;
就连小他十几岁的杜甫,也守着一间破茅屋,迎来凄苦的晚年生涯……
张爱玲说过:“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使用恰当的话,一块普通的石头可以被仔细地、缓慢地、一寸一寸地刻成一个奇妙的雕像。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命运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等待一场厚积薄发。

没有数十年的苦读,高适无法成为一名名传千古的大诗人;
没有冲破重重艰险对理想的坚持,他也不可能完成封侯拜将的传奇。

人生最坏的结局不过是大器晚成。

中年人真正的成熟,并非一味地隐忍,而是心有所向,心有所持。

05
高适,字达夫。

“适”的意思是“往”,“到”。

名与字相互映照,就是“到而能达”的意思。

以吾之名,冠吾之志。

他就是这样一个一往无前的模样,纵使人到中年,依然锐气不减。

人到中年,锐气不减,不减的是迎难而上的自信和勇敢。

当我们遭遇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可以学学高适,与其自暴自弃,不如寻找原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你才能在山重水复以后看到柳暗花明。

人到中年,锐气不减,不减的是不忘初心的原则和底线。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当我们的原则和底线遭遇到挑战时,你可以看看高适,不为功名利禄遮望眼,只有守得住底线的人,才有可能超越人生上限。

人到中年,锐气不减,不减的是矢志不移的追求和坚守。

不惧努力太晚,不畏成功太迟。

所谓的失败,不过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

年近半百的高适选择投笔从戎,最终在沙场上成就了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无非就是“坚持不懈”四个字。

一个人最高层次的成熟,就是人到中年锐气不减。

人到中年,你敢不敢再沸腾一下血液?
纵使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