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5---春秋战国韩国各代国君
手绘历代帝王世系表,战国七雄篇,齐楚燕韩赵魏秦
手绘历代帝王世系表,战国七雄篇,齐楚燕韩赵魏秦
齐国,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在春秋战国诸侯中属于特例。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田齐取代姜姓吕氏为齐国诸侯。
楚国,周朝诸侯国之一,国君为芈姓熊氏。
公元前223年,延续800年的楚国被秦军所灭。
燕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第一个诸侯是西周召公奭。
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三家分晋。
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
赵国,战国七雄之一。
国君嬴姓赵氏,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之后,原为赵侯。
魏国,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
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建立者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
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及年号表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及年号表如下:1. 三皇五帝: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禹。
2. 夏朝:约公元前2146-1675年,都城安邑,位于山西夏县。
开国皇帝为禹。
3. 商朝:约公元前1675-1029年,都城亳,位于河南商丘。
开国皇帝为汤。
4. 周朝:* 西周:约公元前1029-771年,都城镐京,位于陕西西安。
开国皇帝为周文王姬昌。
* 东周:前770-476年,都城洛邑,位于河南洛阳。
开国皇帝为周平王姬宜臼。
5. 战国:前475-221年。
6. 秦朝:前221-207年,都城咸阳,位于陕西咸阳。
开国皇帝为始皇帝嬴政。
7. 汉朝:* 西汉:前206-公元8年,都城长安,位于陕西西安。
开国皇帝为高祖刘邦。
* 新朝:9-23年,都城常安,位于陕西西安。
开国皇帝为王莽。
* 东汉:25-220年,都城洛阳。
8. 三国:* 魏国: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曹操。
* 蜀国: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刘备。
* 吴国: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孙权。
9. 晋朝:* 西晋: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司马炎。
* 东晋: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司马睿。
10. 南北朝:* 宋: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刘裕。
* 齐: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萧道成。
* 梁: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萧衍。
* 陈: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陈霸先。
11. 隋朝: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杨坚。
12. 唐朝: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李渊。
13. 五代十国:无统一年号,各小国各自使用自己的年号。
14. 北宋: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赵匡胤。
15. 南宋: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赵构。
16. 辽、西夏、金:三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年号,但这里未列出具体内容。
17. 元朝: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忽必烈。
18. 明朝: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朱元璋。
19. 清朝: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皇太极。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以及各朝皇帝的顺序
朝代
起讫时间
传世
国都
建国之君
亡国之君
姓氏
夏
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十四世,十七王
安 (今山西雯县)
宗神夏禹
履癸(夏桀)
妣姓
商
公元前1600--1046 共555年
十七世,三十一王
初为安阳,后多次迁都
天乙(汤)
商王帝辛(纣)
周
西周
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
十二帝
镐京(今西安)
武王发
幽王宫湼
姬姓
东周
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
二十六帝
洛阳
本王宜臼
东周君杰
姬姓
-春秋
公元前77O--475
大小国家约一百二十多个
-战国
公元前475--22l
“战国七雄”
秦(统一后)
公元前22l--2Ol 共15年
三帝
咸阳
始皇帝政
子婴
嬴姓
汉
西汉
公元前206--公元8年 共214年
西夏
公元1038--1227 共190年
九帝
兴庆府(今为宁夏银川市)
武宗李继迁
李睍
李姓
金
公元1115--1234 共120年
十帝
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太祖完颜旻
末帝完颜承麟
完颜部
元
公元l279--l368 共90年
十一帝
燕京(北京)
世祖忽必烈
顺帝托权铁木耳
建业
大帝 权
乌程候皓
孙姓
西晋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皇帝顺序表大全!(收藏)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皇帝顺序表大全!(收藏)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
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
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下面,小编整理了上下五千年,中国历朝历代皇帝顺序表!。
最全版!中国各朝代帝王世系图(皇帝及皇子图谱,帝位传承)
最全版!中国各朝代帝王世系图(皇帝及皇子图谱,帝位传承)大家应该都见过不少中国各朝代帝王世系图的版本,现在本号综合了两个版本(历史导图头条号、马自侠说史公众号),形成此版。
把秦朝嬴政的祖上几十辈人都翻出来了,把各皇帝的年龄(皇帝名字下面的数字)、在位时长(以年计)都列出来了,把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帝王更迭也都列出来了,把容易被忽略的如秦三世子婴、吕雉当政时的两位少帝刘恭刘弘、海昏侯刘贺、唐朝李重茂等也都列出来了,最后连复辟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也列入了。
值得一阅,值得收藏做工具文,更值得转发分享!秦朝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14年。
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区分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
汉朝关联阅读:汉王朝皇族世系注:刘秀前还有个淮阳王刘玄,更始,3年三国· 晋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
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后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
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东晋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
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蜀(公元221—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昭烈帝(刘备),章武,3年后主(刘禅),建兴,41年吴(公元222—280共59年,孙姓,历四帝)前有孙坚、孙策,大帝(孙权),黄武31年会稽王(孙亮),建兴,7年景帝(孙休),永安,7年乌程侯(孙皓),元兴,17年十六国十六国时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中国古代的历代朝代和部分皇帝(君主)
中国古代的历代朝代和部分皇帝(君主)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大禹(禹)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商汤商武丁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周武王周成王周庄王周宣王周穆王周景王周悼王周敬王周元王周贞定王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鲁昭公齐桓公晋景公楚庄王魏昭王韩景侯赵武灵王魏昭王秦始皇(秦朝建立)秦朝(前221年-前206年):秦始皇汉朝(前206年-后220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衍新朝(9-23年):新朝王莽东汉朝(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三国时期(220-280年):曹操(魏)刘备(蜀)孙权(吴)西晋(265-316年):晋武帝司马炎晋愍帝司马邺东晋(317-420年):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晋成帝司马衍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陈明帝陈宝应北朝魏文成帝元宏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北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朝(581-618年):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朝(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溶唐文宗李昂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后梁太祖朱全忠后唐明宗李嗣源后晋出帝石重贵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世宗郭威北宋(960-1127年):宋太宗赵匡胤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宣宗赵炅宋英宗赵曙南宋(1127-1279年):宋高宗赵构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元朝(1271-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元英宗元贞明朝(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清朝(1644-1912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皇太极清圣祖康熙清高宗雍正清世宗乾隆清文宗嘉庆清道光帝道光清咸丰帝咸丰清同治帝同治清德宗光绪清宣宗宣统这里列举的仅为历史上的一部分朝代和皇帝,中国的历史涵盖了更广泛的时间和人物。
春秋战国各国君主表
春秋战国各国君主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君主。
本文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及其所在国家的背景和特点。
一、齐国君主表齐国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君主们对国家的发展和外交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君主一: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前643年)齐桓公是齐国的奠基人,他致力于内政和国家的治理。
在他的领导下,齐国发展壮大,国内经济繁荣,农业得到改善,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
2. 君主二:齐襄公(公元前642年-前628年)齐襄公继承了齐桓公的统治,他注重军事实力的增强。
他继续进行农业改革,鼓励人民种植粟、艾,发展冶铁业和制造业。
他也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3. 君主三:齐宣公(公元前627年-前621年)齐宣公是齐襄公的儿子,他在位时继续了齐襄公的政策。
他注重军事力量的发展,与鲁国、宋国等邻国进行战争,并在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
他也重视法制建设,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改革。
二、楚国君主表楚国是春秋时期南方的一个重要国家,它的君主对南方地区的统一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君主一:楚庄王(公元前743年-前701年)楚庄王是楚国的创始人,他在位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注重经济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改革,加强了对商业和手工业的扶持。
他也重视文化的发展,鼓励学问的兴起。
2. 君主二:楚悼王(公元前700年-前690年)楚悼王是楚庄王的儿子,他在位时继续了父亲的政策。
他注重军事力量的增强,加强了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
他也注重法制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章。
3. 君主三:楚昭王(公元前689年-前677年)楚昭王是楚悼王的儿子,他在位时加强了对周边国家的控制。
他进行了一些外交活动,与齐国、宋国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他也重视文化的发展,积极推动楚国的文化繁荣。
三、秦国君主表秦国是春秋时期北方的一个重要国家,它的君主们对北方地区的统一和控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攻东夷之战槐洛伯与河伯之战老丘河南开封市开封县陈留镇芒商上甲微灭有易氏之战老丘河南开封市开封县陈留镇泄老丘河南开封市开封县陈留镇不降攻九苑之战老丘河南开封市开封县陈留镇扃老丘河南开封市开封县陈留镇廑(胤甲) 西河河南安阳汤阴县西河孔甲西河河南安阳汤阴县西河皋西河河南安阳汤阴县西河发西河河南安阳汤阴县西河桀(履癸) 攻有施氏之战斟鄩河南偃师二里头攻有缗氏之战败于鸣条之战夏朝皇帝简介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为中国古代夏朝时期,夏朝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约471年的历史中共传14代,17个帝王,后人以“华夏”自称,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夏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他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打破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启世袭制的先河,“家天下”的制度由此传承。
由于历史久远,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故而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是否真实存在。
次序日名1(祭名) 日名2(祭名) 庙号谥号名备注1 大乙天乙高祖汤履商王,子姓大丁太丁(无) (无) 托未即位,追尊为王2 卜丙外丙哀胜3 —仲壬懿庸4 大甲太甲太宗文至5 —沃丁昭绚6 大庚太庚宣辩7 小甲小甲敬高8 雍己雍己元密9 大戊太戊中宗景伷10 中丁仲丁孝成庄11 卜壬外壬思发12 戋甲河亶甲前平整13 且乙祖乙穆滕14 且辛祖辛桓旦15 羌甲沃甲僖逾16 且丁祖丁庄新17 南庚南庚顷更18 象甲阳甲悼和19 般庚盘庚世祖文成旬20 小辛小辛章颂21 小乙小乙惠敛22 武丁武丁高宗襄昭且己(孝已) 祖己(孝已)(无) (无) 未即位,追尊为王祖戊祖戊(无) (无) 未即位,追尊为王23 (未闻其祭名也) (无) (无) 篡位,甲骨文中有记载24 且庚祖庚后平跃25 且甲祖甲世宗定载26 廪辛廪辛共先27 康丁庚丁安嚣28 武乙武乙烈瞿29 文丁太丁匡托甲骨文中亦作“文武丁”30 帝乙帝乙德羡31 帝辛帝辛纣受商朝皇帝简介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因其前期频繁迁都,最终定都殷(今河南安阳),故又称“殷”或“殷商”。
春秋战国—帝王世系表
吴国世系表(?—— -473)(姬姓)┌─吴太伯│周太王时│└─吴仲雍───吴季简───吴叔达───吴周章───吴熊遂───吴柯相┐??????│┌────────────────────────────────────────────────────┘│└─吴疆鸠夷───吴桥疑吾───吴柯卢───吴周───吴屈羽───吴夷吾┐??????│┌────────────────────────────────────────────────────┘│└─吴禽处───吴转───吴颇高───吴句卑───吴去齐───吴王寿梦┐?????~-586 -586~-561 │┌────────────────────────────────────────────────────┘│├─吴王诸樊───吴王阖庐───吴王夫差│-561~-548 -515~-496 -496~-473 越灭吴吴亡│├─吴王余祭│-548~-531│└─吴王余昧───吴王僚-531~-527 -527~-515蔡国世系表(?—— -447)蔡叔度───蔡仲胡───蔡伯荒───蔡宫侯───蔡厉侯┐武王时开国????~-864?│┌───────────────────────────────────────────┘│└─蔡武侯───蔡夷侯───蔡厘侯蔡所事───蔡共侯蔡兴───蔡戴侯┐-863~-838 -838~-810 -809~-762 -761~-760 -759~-750 │┌───────────────────────────────────────────┘│└─蔡宣侯蔡考父─┬─蔡桓侯蔡封人-749~-715 │-714~-695│└─蔡哀侯蔡献午───蔡穆侯───蔡庄公蔡甲午───蔡文公蔡申┐-694~-675 -674~-646 -645~-612 -611~-592 │┌───────────────────────────────────────────┘│└─蔡景公蔡固─┬─蔡灵侯蔡般─────□───┬─蔡悼侯蔡东国-591~-543 │-542~-531 (楚灭蔡蔡亡) │-521~-519│││└─蔡昭侯蔡申─┐│-518~-491 │││└─蔡平侯蔡庐───蔡侯蔡朱│-529~-522 (复国) -522 │┌───────────────────────────────────┘│└─蔡成侯蔡朔───蔡声侯蔡产───蔡元侯───蔡侯蔡齐-490~-472 -471~-457 -456~-451 -450~-447 楚灭蔡蔡亡齐国世系表(?—— -221)(姜姓)齐太公姜尚───齐丁公姜吕伋───齐乙公姜得─┐成王时开国??│┌─────────────────────────┘└─齐癸公慈母─┬─齐哀公姜不辰?│?~-867│├─齐胡公姜静│-866~-860│└─齐献公姜山───齐武公姜寿───齐厉公无忌───齐文公姜赤───齐成公姜说┐-859~-851 -850~-825 -824~-816 -815~-804 -803~-795 │┌───────────────────────────────────────────────────┘│└─齐庄公姜赎───齐釐公姜禄父───齐襄公姜诸儿───齐桓公姜小白─┬─齐姜无忌-794~-731 -730~-698 -697~-686 -685~-643 │-643~-642│├─齐孝公姜昭│-642~-633│├─齐昭公姜潘│-632~-613│├─齐懿公姜商人│-612~-609│└─齐惠公姜元───齐顷公姜无野┐-608~-599 -598~-582 │┌───────────────────────────────────────────────────┘│└─齐灵公姜环─┬─齐庄公姜光-581~-554 │-553~-548│└─齐景公姜杵臼─┬─齐悼公姜阳生─┬─齐简公姜壬-547~-490 │-488~-485 │-484~-481│││└─齐平公姜骜───齐宣公姜积───齐康公姜贷│-480~-456 -455~-405 -404~-379│└─齐晏孺子姜荼-489 田氏并姜齐姜齐亡齐太公田和───齐桓公田午───齐威王田因齐───齐宣王田辟疆───齐缗王田遂───齐襄王田法章───齐王田建-404~-384-375~-357-356~-320 -320~-301-300~-284-283~-265 -264~-221秦灭田齐田齐亡楚国世系表(?—— -223)(羋姓熊氏)楚熊绎┄┬─楚熊勇成王时开国│-847~-838│└─楚熊严─┬─楚熊霜-837~-828 │-827~-822│└─楚熊徇───楚熊鄂───楚若敖熊仪┐-821~-800 -799~-791 -790~-764 ││┌───────────────────────────────────────────┘└楚霄敖熊坎─┬─楚蚡冒熊昫-763~-758 │-757~-741│└─楚武王熊通───楚文王熊赀─┬─楚堵敖熊囏-740~-690 -689~-675 │-676~-672│└─楚成王熊恽───楚穆王熊商臣┐-671~-626 -625~-614 ││┌───────────────────────────────────────────┘└楚庄王熊侣───楚共王熊审─┬─楚康王熊招───楚郏敖熊员-613~-591 -590~-559 │-559~-545 -544~-541│├─楚灵王熊围│-540~-529│└─楚平王熊居───楚昭王熊轸───楚惠王熊章┐-528~-516 -515~-489 -488~-432 ││┌───────────────────────────────────────────┘└楚简王熊仲───楚声王熊当───楚悼王熊疑─┬─楚肃王熊臧-431~-408 -407~-402 -401~-381 │-380~-370│└─楚宣王熊良夫───楚威王熊商┐-369~-340 -339~-329 ││┌───────────────────────────────────────────┘└楚怀王熊槐───楚倾襄王熊横───楚考烈王熊元代─┬─楚幽王熊悼-328~-299 -298~263 -262~-238 │-237~-228│├─楚哀王熊郝│-228│└─楚王负芻-227~-223 秦灭楚楚亡秦国世系表(?—— -207)(嬴姓)中经二世秦非子┄┄┄秦仲───秦庄公───秦襄公───秦文公─────□───┐开国-844~-822 -821~-778 -777~-766 -765~-716 │┌────────────────────────────────────────────────────┘│└─秦宁公─┬─秦武公-715~-704 │-697~-678│├─秦德公─┬─秦宣公│-677~-676 │-675~-664││└─秦出公├─秦成公-703~-698 │-663~-660│└─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659~-621 -620~-609 -608~-604 -603~-577 │┌────────────────────────────────────────────────────┘│└─秦景公───秦哀公─────□──────秦惠公───秦悼公─┐-576~-537 -536~-501 -500~-491 -490~-477 │┌────────────────────────────────────────────┘│└─秦厉共公─┬─秦躁公-476~-443 │-442~-429│└─秦怀公─┬───□──────秦灵公───秦献公───秦孝公┐-428~-425 │-424~-415 -384~-362 -361~-338 │││└─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公│-414~-400 -399~-387 -386~-385 │┌────────────────────────────────────────────────────┘│└─秦惠文王─┬─秦武王-337~-311 │-310~-307│└─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赢政-306~-251 -250 -249~-247 -246~-221 秦统一全国赵国世系表(-403 —— -222)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赵献子赵浣─┬─赵烈侯赵籍───赵敬侯赵章┐│-457~-425 -423~-410 │-409~-400 -386~-373 ││││└─赵桓子赵嘉└─赵武侯│-424 -399~-387 │┌───────────────────────────────────────────┘│└─赵成侯赵种───赵肃侯赵语───赵武灵王赵雍───赵惠文王赵何───赵孝成王赵丹┐-374~-348 -349~-326 -325~-299 -298~-266 -265~-245 │┌───────────────────────────────────────────┘│└─赵悼襄王赵偃─┬─赵幽缪王赵迁-244~-236 │-235~-228│└─代王赵嘉-227~-222 秦灭赵赵亡魏国世系表(-403 —— -225)魏文侯魏斯───魏武侯魏击───魏惠王魏罃───魏襄王魏嗣───魏昭王┐-445~-396 -395~-370 -369~-319 -318~-296 -295~-277 │┌───────────────────────────────────────────┘│└─魏安釐王───魏景湣王───魏王魏假-276~-243 -242~-228 -227~-225 秦灭魏魏亡韩国世系表(-403 —— -230)韩景侯韩虔───韩烈侯韩取───韩文侯───韩哀侯───韩懿侯───韩昭侯┐-409~-400 -400~-387 -386~-377 -376~-371 -370~-359 -358~-333 │┌────────────────────────────────────────────────────┘│└─韩宣惠王───韩襄王韩仓───韩釐王韩咎───韩桓惠王───韩王韩安-332~-312 -311~-296 -295~-273 -272~-239 -238~-230 秦灭韩韩亡。
历史朝代表
一图一表一春秋,轻松了解中国历史朝代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约73万年前:北京直立人,已经会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有部分学者认为北京直立人与中国现代人类并无连续演化关系。
公元2万~1万年前:山顶洞人 约5万年~5千多年前:长滨文化新石器时代前7500年前:彭头山文化,最早出现稻谷的中国史前文化。
前7000年前:裴李岗文化 前6000年前:磁山文化前3000年前:龙山文化(黑陶文化) 7,000年前-5000年前:大坌坑文化约在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圆山文化青铜时代约1800至500年前:十三行文化 2000年前到400年前:番仔园文化夏商周夏朝约前2029年:禹建立夏朝。
约前1950年:夏王少康消灭有穷国,中兴夏朝。
约前1559年: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夏朝灭亡。
朝代顺序表顺口溜:大陆历史教材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朝代顺序表顺口溜:香港版本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商朝约前1320年:商王于盘庚时把都城自奄迁殷,甲骨文和金文得到发展。
前1264年:商王武丁分封他的叔父蔓叔于邓国。
前1147年:商王武乙继位,与巫术作斗争,实行礼制改良。
前1046年:周武王于牧野之战击败商王帝辛的军队,商朝灭亡。
春秋战国各国君主表
春秋战国各国君主表秦国秦嬴不详不详秦侯不详详公不伯不详详不秦仲不详详不秦庄公 8前2-1前76 474秦襄前777-前766 公1 2秦文公前657-7前41 1 5秦宁公前 157前7-2 031出公前70秦-前39667秦武公前69 7前67-6 2 1德秦公 67前-7前764 3宣秦前6公57-66前 213秦公成 6前3-前66603秦穆公 6前59前619-4康秦公前6 0-260前 191共秦公前60-8前02 6 6秦公桓前03-前56772 6秦公景5前67前-37 359秦哀公 536-前5前01 35秦公前惠50-0前41 99秦悼前公90-4前477 3 1共秦公前 76-4443 前33秦躁公前 424-前49 13秦怀公前428-2前25 4 3秦灵公42前4-前4159简秦公 4前41前400-14秦惠公前399-前37 182出秦子 3前8-前36851献公前3秦4-8前32 26 2秦公孝3前16前-38 33 2秦惠王文前337前-31 21秦悼武6 前3王0-前1037秦昭襄3 前306王-2前155 5秦文孝前250王1秦庄襄王前249 前24-7 2秦(王政) 嬴2前46-前22 026秦系表帝(公元前221至公元前 062年)始秦前皇221前-2101 1秦二世前20 9前20-7 3子婴前20 78个月晋国唐叔晋虞姬 0142晋燮姬侯燮晋武侯宁姬族晋成侯姬人服厉晋姬福侯859晋靖姬侯臼宜588 48 1晋厘姬侯司徒480 83 2晋献侯籍姬282 81晋穆侯 2费王姬 81 185 7殇叔晋 78 481 7晋文侯姬仇 780 764晋侯昭姬伯 7 5 744 0晋侯孝姬平 739 724晋鄂姬侯却 72 7318晋侯姬光哀 17 7170晋子侯小姬小子 07 7097晋侯泯姬泯70 6698曲沃桓叔姬成师 44 7372曲庄伯沃鱓姬 371 71 6曲武伯沃姬称 7516 7 9武晋公称 678 姬776晋公献诡诸 676姬651晋公惠夷姬吾6 5063 7文公晋重姬耳6 63 28晋6襄公姬欢 62 7261灵晋公姬夷皋620 076晋成姬黑公臀660 00 6景晋姬据公 59 581 9晋厉公姬寿 580 曼73晋5公姬周悼752 55 8晋平公彪姬557 532晋公姬昭 531 夷26 5晋顷公姬疾弃525 512晋公姬定午511475晋出公姬凿 47 452 4晋哀公姬骄 514 34 4晋幽公姬柳 43 341晋烈公姬止 416 5839孝晋姬颀公388静晋公姬酒俱 492重要件事前397,晋昭年侯曲把封沃晋给侯文的弟桓弟,晋国被分成叔个两行政区前679,曲沃武伯年一晋国统,周王封曲沃厘伯武为晋君国主并列为诸,,曲沃侯伯改名武晋为武公前61年,晋国占6领了耿国霍、国和魏国6前65年骊姬,之,世子被乱自杀,迫耳重逃走前56年,5国使用假晋伐途之虢计,占虞据和国虢国前651年晋,献公世,逝姬骊之乱束,结晋惠公即位。
历代皇帝
历代皇帝1上古【三皇五帝】帝予17 年帝槐 26年帝芒 18年帝泄 16年不降 59年帝扃 21年廑甲21年帝孔甲 31年帝皋11 年帝发19 年履癸53年3 商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到殷河南安阳(商朝也称殷朝)后迁朝歌河南淇县商汤商纣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辛4 周4.1 西周西周约前1046-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姬宫湦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 7年周成王姬诵 37年周康王姬钊 26年周昭王姬瑕 51年周穆王姬满 55年周共王姬繄扈 12年周懿王姬囏 25年周孝王姬辟方 15年周夷王姬燮 16年周厉王姬胡 37年周宣王姬静 46年周幽王姬宫湦 11年4.2 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东周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周平王姬宜臼 51年周桓王姬林 23年4.2.1 春秋春秋前770-476年周庄王姬佗 15年周厘王姬胡齐5年周惠王姬阆 25年周襄王姬郑 33年周顷王姬壬臣 6年周匡王姬班 6年周定王姬瑜 21年周简王姬夷 14年周灵王姬泄心 27年周景王姬贵 25年周悼王姬猛 1年周敬王姬匈 44年周元王姬仁 7年周贞定王姬介 28年周哀王姬去疾 1年周思王姬叔 1年周考王姬嵬 15年周威烈王姬午 44年4.2.2 战国战国战国前475-221年周安王姬骄 26年周烈王姬喜 7年周显王姬扁 48年周慎靓王姬定 6年周赧王姬延 59年周惠王东周君杰 7年秦庄襄王嬴楚秦始皇嬴政 12年秦二世胡亥 3年秦三世子婴 1年6 汉6.1 西汉西汉前202-公元9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刘婴汉高帝刘邦 12年汉惠帝刘盈 7年汉高后吕稚(太后称制) 8年汉少帝刘恭吕后专政汉少帝刘弘吕后专政汉文帝刘恒 23年汉景帝刘启 16年汉武帝刘彻 54年汉昭帝刘弗陵 13年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刘询 25年汉元帝刘奭 16年汉成帝刘骜 26年汉哀帝刘欣 6年汉平帝刘衍 5年孺子刘婴 3年6.2 新朝新朝公元9-25年常安陕西西安王莽新朝王莽始建国15年帝淮阳王刘玄更始 3年武帝刘秀汉光武帝建武33年汉明帝刘庄永平18年汉章帝刘炟建初13年汉和帝刘肇永元17年汉殇帝刘隆延平1年汉安帝刘佑永初19年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永建19年汉冲帝刘炳永加1年汉质帝刘缵本初1年汉桓帝刘志建和21你2汉灵帝刘宏建宁22年汉后少帝刘辩光熹1年献帝刘协初平32年7 三国三国分为魏蜀吴7.1 魏魏魏220-266年洛阳河南洛阳魏高祖文皇帝曹丕曹奂魏武帝曹操 (为追谥,生前未即位)魏文帝曹丕黄初7年魏明帝曹睿太和13年魏少帝曹芳(邵陵厉公)正始14年高贵乡公曹髦正元7年魏元帝曹奂景元6年7.2 蜀汉蜀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刘禅汉昭烈帝刘备章武3年汉后主刘禅建兴41年7.3 吴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孙皓吴长沙桓王孙策吴大帝孙权黄武31年吴废帝孙亮建兴7年吴景帝孙休永安7年吴末帝孙皓元兴17年8 晋朝8.1 西晋西晋 266-316 洛阳 51年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司马衷宣帝司马懿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武帝司马炎泰始25年惠帝司马衷永熙17年怀帝司马炽永加5年愍帝司马邺建兴4年8.2 东晋东晋 318-420 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司马德宗元帝司马睿建武6年明帝司马绍太宁3年成帝司马衍咸和17年康帝司马岳建元2年穆帝司马聃永和17年哀帝司马丕隆和4年海西公司马奕太和6年简文帝司马昱咸安2年孝武帝司马曜宁康24年安帝司马德宗隆安22年恭帝司马德文元熙2年8.2.1 十六国十六国304-439 :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另有西燕、冉魏等不入十六国的国家8.2.1.1 成汉蜀 303-347 建都:成都(成)景帝李特 2年李流 1年(成)武帝李雄 30年(成)哀帝李班 1年(成)幽公李期 3年(汉)昭文帝李寿 5年(汉)末主李势 5年8.2.1.2 汉(前赵) 304-329 凶奴平阳山西临汾历五帝(汉)光文帝刘渊 6年刘和 1年(汉)昭武帝刘聪 8年(汉)隐帝刘粲 1年(前赵)刘曜 13年8.2.1.3 后赵 319-352 襄国河北邢台明帝石勒 15年海阳王石弘 1年武帝石虎 15年义阳王石世 1年新兴王石尊 1年石鉴石祗?冉闵 3年8.2.1.4 前凉 313-376 姑威武公(明王)张轨元公张实成王张茂 5年忠成公(文王)张骏 22年敬烈公(桓王)张重华 9年哀公张耀灵 1年威王张祚 3年敬悼公(冲王)张玄靓 9年悼公张天锡 12年8.2.1.5 后凉 386-403 姑臧懿武帝吕光 13年隐王吕绍 1年灵帝吕纂 1年建康公吕隆 1年8.2.1.6 西凉 400-420 敦煌武昭王李暠 17年李歆 4年李恂8.2.1.7 南凉 397-414 乐都武王秃发乌孤 3年康王秃发利鹿孤 3年景王秃发傉檀 13年8.2.1.8 北凉 397-439 张掖建康公段业 4年武宣王沮渠蒙逊 33年哀王沮渠牧犍 7年8.2.1.9 前燕 357-370 邺河北临漳襄公慕容廆文明帝慕容皝 15年景昭帝慕容儁 11年幽帝慕容暐 11年8.2.1.10 后燕 384-409成武帝慕容垂 13年惠愍帝慕容宝 3年昭武帝慕容盛 3年惠文帝慕容熙 7年高云 3年8.2.1.11 西燕慕容泓威帝慕容冲段随慕容觊慕容望慕容忠慕容永8.2.1.12 北燕 409-436 昌黎惠懿帝高云文成帝冯跋 22年昭成帝冯弘 6年8.2.1.13 南燕 398-410 广固山东益都献武帝慕容德 7年末主慕容超 6年8.2.1.14 夏 407-431 统葛陕西横山武烈帝赫连勃勃 19年平原王赫连昌 4年昌定王赫连定 4年8.2.1.15 前秦 351-394 长安苻洪景明帝苻健 4年厉王苻生 3年宣昭帝苻坚 27年苻宏哀平帝苻丕 2年高帝苻登 9年末主苻崇 1年8.2.1.16 后秦 384-417 长安武昭帝姚苌 8年文桓帝姚兴 22年末主姚泓 2年8.2.1.17 西秦 385-431 金城皋兰宣烈王乞伏国仁 3年武元王乞伏乾归 24年文昭王乞伏炽盘 16年末主乞伏慕末 4年8.2.1.18 冉魏武悼天王冉闵8.2.1.19 代国拓跋猗卢拓跋普根拓跋始生平文帝拓跋郁律惠帝拓跋贺傉炀帝拓跋纥那烈帝拓跋翳槐昭成帝拓跋什翼犍8.2.1.20 吐谷浑吐谷浑参见吐谷浑首领列表9 南北朝9.1 南朝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健康南京9.1.1 宋 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刘准武帝刘裕永初 3年少帝刘义符景平 2年文帝刘义隆元加 30年太子刘劭孝武帝刘骏孝建 11年前废帝刘予业永元 1年明帝刘彧秦始 8年后废帝刘昱元徵 5年顺帝刘淮升明 3年9.1.2 齐齐 479-502 23年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萧宝融高帝萧道成建元 4年武帝萧赜永明 11年郁林王萧昭业隆昌 1年海陵王萧昭文延兴 1年明帝萧鸾建武 5年东昏侯萧宝卷永元 13年和帝萧宝融中兴 1年9.1.3 梁梁 502-557 56年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萧方智武帝萧衍天监 48年临贺王萧正德简文帝萧纲大宝 2年豫章王萧栋武陵王萧纪元帝萧绎承圣 4年闵帝萧渊明敬帝萧方智绍泰 3年宣帝萧言明帝萧岿后主萧琮9.1.4 陈陈 557-589 33年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陈叔宝武帝陈霸先永定 3年文帝陈蒨天加 7年废帝陈伯宗光大 2年宣帝陈顼太建 14年后主陈叔宝至德 7年9.2 北朝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明元帝拓跋嗣 15年太武帝拓跋焘 28年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浚睿 14年献文帝拓跋弘 6年孝文帝元宏 29年宣武帝元恪 16年孝明帝元诩 12年幼主元钊孝庄帝元子攸 3年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 1年安定王元朗 1年9.2.2 东魏东魏 534-550 17年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孝静帝元善见 17年9.2.3 西魏西魏 535-556 23年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孝武帝元攸 2年文帝元宝炬 17年废帝元钦 2年恭帝拓跋廓 3年文宣帝高洋 10年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 1年武成帝高湛 4年后主高纬 11年安德王高延宗幼主高恒 1年范阳王高绍义9.2.5 北周北周 557-581 25年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文帝宇文泰孝闵帝宇文觉 1年明帝宇文毓 4年武帝宇文邕 18年宣帝宇文赟 1年静帝宇文衍阐 2年10 隋隋朝581-618 37年长安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开皇581-600 仁寿601-604 24年隋炀帝杨广大业 12年隋恭帝杨侑义宁 1年隋秦王杨浩隋越王杨侗11 唐唐朝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高祖李渊共二十二位皇帝统治29O年。
【初中历史】战国七雄ppt11 川教版
铁刀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
燕国
钢剑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春秋晚期到 战国时代,铁兵器开始应用。
战国时期铁兜鍪(秦始皇 陵出土)
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战国战车(复原模型)
战国武士复原图
著名战役:
围魏救赵;
即墨之战;
著名战役
内容
战争 时间 交战双方 主要人物 结果
围魏救赵
公元前 354年
公元前 279年
齐、魏
田忌、孙 膑、庞涓
齐国胜
即墨之战
燕、齐
田单
齐国胜
围魏救赵
齐
即墨之战:田单大摆火牛阵
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比较
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 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 后期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
辩一辩:
辩题:战国争雄的利弊 正方观点:战国争雄利大于弊 反方观点:战国争雄弊大于利 你赞成哪一方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1.长期的争霸兼并战争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 的灾难。这是消极的一面。 2.通过争霸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目减少了,为中国的 统一奠定基础。这是积极的一面。
B
5.中国几千年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 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围魏救赵”发生 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C ) A.西周 B.春秋 C . 战国 D.秦汉 6.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牛千余头,角上缚刀,尾上缚苇 浇油,夜间燃牛尾使牛负痛,猛冲燕阵,五千勇士随后 掩杀,打败燕军。这段文-字记载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 的“火牛阵”。它在下列哪次战役中被使用( D ) A.围魏救赵 B.长平之战 C.城濮之战 D.即墨之战 A ) 7.战国后期,主张“合纵”的诸侯国不可能有( A.秦国 B.赵国 C.楚国 D.燕国 8.下列一些研究纵横之术的读书人中,最突出的有( )。 C ①孙膑 ②白起 ③苏秦 ④张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战国时期韩国的十三位君主
战国时期韩国的十三位君主晋国韩氏的第一位为韩万,本为晋君之后,姬姓,生卒年不详,生活在公元前679年前后。
韩万是曲沃桓叔的庶子,曲沃武公夺得晋君之位后,将韩原(今陕西韩城)封给韩万作为采邑,因而以韩为氏。
韩万生韩赇伯,韩赇伯生韩简,韩简生韩舆,韩舆生韩厥,韩厥生韩起,韩起生韩须,韩须生韩不信,韩不信生韩庚。
以上为春秋时历代韩氏家主。
战国时期的开始年代,本文采用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475年的韩氏家主为谁,由于史书记载的缺失,已不可考。
公元前514年,韩宣子(韩起)去世,之后至公元前455年之前,韩氏家主有:韩贞子(韩须)、韩简子(韩不信)、韩庄子(韩庚)。
韩须在公元前541年之时已为成熟的政治家,公元前514年继其父为韩氏家主,在位时间当不长。
韩庄子在位时间已不可考,本文以韩庄子之子韩康子为战国时期韩氏第一位家主。
第一位:韩康子(?-前425年),韩虎。
韩康子之时,韩氏都城在平阳(山西临汾)。
公元前455年,知瑶代表晋君向韩氏索取土地,韩康子献一万户之邑给晋君。
知瑶又向魏氏索要土地,魏氏也将万户之邑献出。
知瑶又索地于赵,指名要蔡和臬狼两城。
赵襄子没有答应,知瑶大怒,胁迫韩、魏与之一起征伐赵。
这就是著名的晋阳之战。
知瑶率三家军队围困晋阳三年,并引汾河水灌晋阳城。
赵氏危在旦夕,韩、魏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韩、魏遂与赵联合反攻知氏,大败知氏军队,将知瑶杀掉,知氏之地为赵、韩、魏瓜分。
三家灭知氏以后,只给晋幽公留下两城,韩氏领地更大了,实力已相当于一方诸侯。
韩康子去世后,其子韩武子继位。
第二位:韩武子(前424年─前409年在位),韩启章。
韩武子时期,韩国领地继续扩大,公元前423年,韩氏攻打郑国,杀死郑幽公,可见韩氏之强大。
当时的晋国正卿是魏文侯,韩、赵、魏是联合对外作战,内部团结。
史书记载:赵氏曾向魏文侯借兵要攻打韩氏,魏文侯没有借给;韩氏曾向魏文侯借兵要攻打赵氏,魏文侯也没有借给。
魏文侯说韩、赵、魏是兄弟,两家知道魏文侯没有借兵给对方之后,非常感动,所以三晋能够团结。
中国封建帝王
中国历代皇帝年表大夏王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共19王立国440年大商王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共31王立国662年大周王朝之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首都镐京(陕西西安)大周王朝之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 首都洛邑(河南洛阳)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大秦王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首都咸阳(陕西西安)始皇帝嬴政(前246—前209)秦二世嬴胡亥(前209—前207)秦三世秦王嬴子婴前207年(大秦王朝共2帝3传立国15年)西楚王朝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首都彭城(江苏铜山)西楚霸王项羽(前206—前202)年(西楚王朝共1王立国5年)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公元前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前202—前194) 在位9年汉惠帝刘盈(前194—前187) 在位7年废帝刘恭前187年(高后吕雉摄政)废帝刘弘前187年(高后吕雉摄政前187—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6) 在位23年汉景帝刘启(前156—前140) 在位16年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6) 在位54年汉昭帝刘弗陵(前86—前73) 在位14年汉少帝刘贺前73年汉宣帝刘询(前73—前48) 在位26年汉元帝刘奭(前48—前32) 在位16年汉成帝刘骜(前32—前6) 在位26年汉哀帝刘欣(前6—1) 在位6年汉平帝刘箕子(1—6) 在位5年孺子刘婴(6—9) 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5年)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新皇帝王莽(9—23) 在位15年(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更始帝刘玄(23—25) 在位3年(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东汉王朝25—220年首都洛阳汉光武帝刘秀(25—58) 在位34年汉明帝刘庄(58—76) 在位18年汉章帝刘炟(76—89) 在位14年汉和帝刘肇(89—106) 在位18年汉殇帝刘隆106年汉安帝刘祜(107—125) 在位19年汉婴帝刘懿126年汉顺帝刘保(126—145) 在位20年汉冲帝刘炳145年汉质帝刘缵146年汉桓帝刘志(147—168) 在位22年汉灵帝刘宏(168—190) 在位23年汉少帝刘辩190年汉献帝刘协(190—220) 在位31年(东汉王朝共14帝立国196年)(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三国时代(魏蜀吴)220—280年历时61年曹魏帝国220—265年首都许昌迁回洛阳魏文帝曹丕(220—227) 在位8年魏明帝曹睿(227—240) 在位14年齐王曹芳(240—254) 在位15年高贵乡公曹髦(254—260) 在位7年魏元帝曹奂(260—265) 在位6年(曹魏帝国共5帝立国46年)蜀汉帝国221—263年首都成都昭烈帝刘备(221—223) 在位3年后主刘禅(223—263) 在位41年(蜀汉帝国共2帝立国43年)东吴帝国222—280年首都建业(江苏南京)大帝孙权(222—252) 在位31年会稽王孙亮(252—258) 在位7年景帝孙休(258—264) 在位7年乌程侯孙皓(264—280) 在位17年(东吴帝国共4帝立国59年)西晋王朝265—317年首都洛阳晋武帝司马炎(265—290) 在位26年晋惠帝司马衷(290—307) 在位18年公元291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八王之一汝南王司马亮八王之二楚王司马玮八王之三赵王司马伦八王之四齐王司马冏八王之五长沙王司马乂八王之六成都王司马颍八王之七河间王司马颙八王之八东海王司马越晋自五马(司马)渡江天下遂分为二,又有五胡乱华十九国并立赵王司马伦301年在位四个月大分裂时代公元304—589年共286年其中五胡乱华十九国时代304—439年共136年晋惠帝司马衷(290—307)晋怀帝司马炽(307—313)年在位7年晋愍帝司马邺(313—317) 在位5年(西晋王朝共6帝立国53年)东晋王朝317—420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317—322) 在位6年晋明帝司马绍(322—325) 在位4年晋成帝司马衍(325—343) 在位19年晋康帝司马岳(343—345) 在位2年晋穆帝司马聃(345—362) 在位18年晋哀帝司马丕(362—366) 在位5年废帝司马奕(366—371) 在位6年(海西公)晋简文帝司马昱(371—373) 在位3年晋孝武帝司马曜(373—397) 在位25年晋安帝司马德宗(397—419) 在位23年晋恭帝司马德文(419—420) 在位2年(东晋王朝共11帝立国104年)(两晋共17帝立国156年)五胡乱华十九国五胡指:匈奴〈羯〉鲜卑羌〈氐〉实为三胡,依古老的说法,他们都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首都亡国年年数亡于开国年国别开国君主民族304 成汉李雄氐成都347 44 晋304 汉赵刘渊匈平阳329 26 后赵奴319 后赵石勒羯襄国351 33 冉魏320 前凉张茂汉姑藏376 57 前秦邺城370 34 前秦337 前燕慕容皝鲜卑350 冉魏冉闵汉邺城352 3 前燕351 前秦苻健氐长安394 44 西秦中山407 24 北燕384 后燕慕容垂鲜卑长子394 11 前燕384 西燕慕容泓鲜卑384 后秦姚苌羌长安417 34 晋金城431 39 胡夏385 西秦乞伏国仁鲜卑386 后凉吕光氐姑藏403 18 后秦397 南凉秃发乌孤鲜乐都414 18 西秦卑397 北凉段业汉张掖439 43 北魏398 南燕慕容德鲜广固410 13 晋卑400 西凉李暠汉酒泉421 22 北凉405 西蜀谯纵汉成都413 9 晋407 胡夏赫连勃勃匈统万431 25 吐谷浑奴合龙436 30 北魏407 北燕高云朝鲜南北朝时代439—589年共151年南朝刘宋帝国(420—479) 首都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420—422) 在位3年宋少帝刘义符(423—424) 在位2年宋文帝刘义隆(424—453) 在位30年废帝刘劭(453—454) 在位1年宋孝武帝刘骏(454—465) 在位12年前废帝刘子业465年宋明帝刘彧(465—473) 在位9年后废帝刘昱(473—477) 在位5年宋顺帝刘准(477—479) 在位3年(刘宋帝国共9帝立国60年)南朝萧齐帝国479—502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479—483) 在位5年齐武帝萧赜(483—494) 在位12年郁林王萧昭业494年海陵王萧昭文494年齐明帝萧鸾(494—499) 在位6年昏侯萧宝卷(499—501) 在位3年齐和帝萧宝融(501—502) 在位2年(萧齐帝国共7帝立国24年)南朝萧梁帝国502—557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502—550) 在位49年梁简文帝萧纲(550—551) 在位1年豫章王萧栋(551年8月—552年)武陵王萧纪(552年4—11月)梁元帝萧绎(552-—554) 在位3年贞阳侯萧渊明(555年5—10月)梁敬帝萧方智(555—557) 在位3年(萧梁帝国共4帝7传立国56年)(后梁王国萧察557 ~萧岿587立国30年共86年)南朝陈陈帝国557—589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557—560) 在位4年陈文帝陈蒨(560—567) 在位8年陈废帝陈伯宗(567—569) 在位2年陈宣帝陈顼(569—583) 在位15年陈后主陈叔宝(583—589) 在位7年(陈陈帝国共5帝立国33年)北朝北魏帝国386—534年首都平城(山西大同)迁洛阳道武帝拓拔珪(386—409) 在位24年明元帝拓拨嗣(409—424) 在位16年太武帝拓拨焘(424—452) 在位29年南安王拓拨余452年任文成帝拓拨浚(452—466) 在位15年献文帝拓拨弘(466—471) 在位6年孝文帝拓拨宏(改汉姓元宏)(471—500) 在位30年宣武帝元恪(500—516) 在位17年孝明帝元诩(516—528) 在位13年孝庄帝元子攸(528—530) 在位3年长广王元晔(530—531)节闵帝元恭531年安定王元朗531年孝武帝元修(532—534) 在位3年(北魏帝国共11帝14传立国150年)北朝东魏帝国534—550年首都邺城(河南临漳)孝静帝元善见(534—550) 在位17年(东魏帝国共1帝立国17年)北朝西魏帝国535—556年首都长安文帝元宝炬(535—551) 年在位17年废帝元钦(551—553) 年在位2年恭帝拓拨廓(554—556) 年在位3年(西魏帝国共3帝立国22年)(北魏东魏西魏合称后魏共计15帝18传立国171年)北朝北齐帝国550—577年首都邺城(河南临漳)第1任文宣帝高洋550—559年在位10年第2任废帝高殷559年10月—560年在位1年第3任孝昭帝高演560/8—561/11月在位1年第4任武成帝高湛561—564年在位3年第5任后主高纬565/4—576年在位11年第6任幼主高恒576—577年在位1年北齐帝国共6帝立国28年END北朝北周帝国557—581年首都长安第1任孝闵帝宇文觉557年第2任明帝宇文毓557—560年在位3年第3任武帝宇文邕560—578年在位18年第4任宣帝宇文(文武贝)578/6—579年第5任静帝宇文阐579/2—581/2月在位2年北周帝国共5帝立国25年END隋国公杨坚第二次统一全中国结束了长达286年之久的大分裂时代大隋王朝581—619年首都大兴(长安)(陕西西安)高祖文皇帝杨坚(581—604) 在位24年(有著名的开皇之治)炀帝杨广(604—618) 在位15年(当2年太上皇)恭帝杨侑(617—618) 在位2年秦王帝杨浩618年皇泰帝杨侗(618—619) 在位2年(大隋王朝共5帝立国39年)大唐王朝618—907年首都长安高祖李渊618—626年在位9年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23年高宗李治649—683年在位35年中宗李显683年12月在位数月睿宗李旦684年2月在位数月唐朝立国73年武后武曌武则天临朝执政7年公元690年至705年建立武周王朝中宗李显(705—709) 在位5年少帝李重茂710年在位几日睿宗李旦(710年—712) 在位3年玄宗李隆基(712—756) 在位45年肃宗李亨(756—762) 年在位6年代宗李豫(762—779) 在位17年德宗李适(779—804) 在位25年顺宗李诵(805/1—8月)宪宗李纯(805—820) 在位15年穆宗李恒(820—824) 在位4年敬宗李湛(824—826) 在位2年文宗李昂(826—840) 在位14年武宗李炎(840—846) 在位6年宣宗李忱(846—859) 在位14年懿宗李漼(859—873) 在位15年僖宗李儇(873—888) 在位16年昭宗李晔(888—900) 在位13年废帝李裕(900—901)昭宗李晔(901—904) 在位4年哀帝李柷(904—907) 在位4年(唐王朝共25帝立国276年)小分裂时代公元907—979年共73年五代十一国时代907—979年共73年国别开国皇帝民族首都兴亡年数亡于后梁朱温汉大梁907—17 后唐923后唐李存勖沙陀洛阳923—14 后晋936后晋石敬瑭沙陀大梁936—11 辽国94633 大宋后汉刘知远沙陀大梁947—97910 大宋后周郭威汉大梁951—960民族首都兴亡年数亡于国别开国皇帝岐李茂贞汉凤翔907—18 后唐92445 南唐南楚马殷汉潭州907—951吴越钱镠汉钱塘907—72 大宋97819 后唐前蜀王建汉成都907—92528 南唐南吴杨渭汉扬州910—937桀燕刘守光汉幽州911—3 后唐91355 大宋南汉刘岩汉广州917—97140 大宋南平高季昌汉江陵924—96313 南唐闽王延钧汉福州933—94532 大宋后蜀孟知祥汉成都934—96539 大宋南唐徐知诰沙陀金陵937—975北宋王朝960—1127首都开封太祖赵匡胤(960—976) 在位17年太宗赵匡义(976—997) 在位22年真宗赵恒(997—1022) 在位25年仁宗赵祯(1022—1063) 在位41年英宗赵曙(1063—1067) 在位4年神宗赵顼(1067—1085) 在位18年哲宗赵煦(1085—1100) 在位15年徽宗赵佶(1100—1125) 在位25年钦宗赵桓(1125—1127) 在位2年(北宋王朝共9帝立国168年)南宋王朝1127—1279首都杭州高宗赵构(1127—1162) 在位36年孝宗赵昚(1162—1189) 在位27年光宗赵敦(1189—1194) 在位5年宁宗赵扩(1194—1224) 在位30年理宗赵昀(1224—1264) 在位40年度宗赵禥(1264—1274) 在位10年恭帝赵显(1274—1276) 在位1年端宗赵昰(1276—1278) 在位2年末帝赵昺(1278—1279) 在位2年(南宋王朝共9帝立国153年)(两宋共18帝立国320年)蒙古帝国(大元王朝)1206—1368年首都大都(北京)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1206—1227) 在位22年监国孛儿只斤拖雷(1228—1229) 在位1年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1229—1241) 在位13年乃马真后(1242—1246) 在位5年定宗孛儿只斤贵由(1246—1249) 在位3年海迷失后(1249—1251) 在位3年宪宗孛儿只蒙哥(1251—1259) 在位9年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59—1271) 1294改国号元在位36年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1294—1307) 在位13年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307—1311) 在位4年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311—1320) 在位9年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1320—1323) 在位3年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1323—1328) 在位5年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1328年9月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耳(1328—1329) 在位1年明宗孛儿只斤和世1329年1月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耳(1329—1332)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1332年10月在位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1333—1368) 在位36年(蒙古帝国共15帝19传立国136年大元王朝1271—1368年北迁共立国98年)大明王朝1368—1644年首都北京太祖朱元璋(1368—1398) 在位31年惠帝朱允炆(1398—1402) 在位4年成祖朱棣(1402—1424) 在位22年仁宗朱高炽(1424—1425) 在位1年宣宗朱瞻基(1425—1435) 在位10年英宗朱祁镇(1435—1449) 在位14年代宗朱祁钰(1449—1456) 在位7年英宗朱祁镇(1457—1464) 在位8年宪宗朱见深(1464—1487) 在位23年孝宗朱佑樘(1487—1505) 在位18年武宗朱厚照(1505—1521) 在位16年世宗朱厚充(1521—1566) 在位45年穆宗朱载垕(1566—1572) 在位6年神宗朱翊钧(1572—1619) 在位48年光宗朱常洛1620年在位1年熹宗朱由校(1620—1627) 在位7年思宗朱由检(1627—1644) 在位17年(大明王朝共16帝17传立国277年)大清王朝1644—1911年首都北京(包括后金1616—1644年计28年)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1627) 在位11年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627—1643) 在位17年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43—1661) 在位18年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61—1722) 在位61年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722—1735) 在位13年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35—1795) 在位60年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96—1820) 在位25年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820—1850) 在位30年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50—1861) 在位11年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61—1874) 在位13年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4—1908) 在位34年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1908—1912) 2月11日在位3年(满清帝国共12帝立国296年大清王朝立国268年)1912年2月12日清晨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时代。
春秋战国各国君主表
春秋战国各国君主表秦国秦嬴不详不详秦侯不详不详公伯不详不详秦仲不详不详秦庄公前821-前776 44秦襄公前777-前766 12秦文公前765-前714 51秦宁公前715-前702 13秦出公前703-前696 7秦武公前697-前676 21秦德公前677-前674 3秦宣公前675-前662 13秦成公前663-前660 3秦穆公前659-前619 40秦康公前620-前609 11秦共公前608-前602 6秦桓公前603-前577 26秦景公前576-前537 39秦哀公前536-前501 35秦惠公前500-前491 9秦悼公前490-前477 13秦共公前476-前443 33秦躁公前442-前429 13秦怀公前428-前425 3秦灵公前424-前415 9秦简公前414-前400 14秦惠公前399-前387 12秦出子前386-前385 1秦献公前384-前362 22秦孝公前361-前338 23秦惠文王前337-前311 26秦悼武王前310-前307 3秦昭襄王前306-前251 55秦孝文王前250 1秦庄襄王前249-前247 2秦王(嬴政) 前246-前220 26秦帝系表(公元前221 至公元前206年)秦始皇前221-前210 11秦二世前209-前207 3子婴前207 8个月晋国晋唐叔姬虞1042晋侯燮姬燮晋武侯姬宁族晋成侯姬服人晋厉侯姬福859晋靖侯姬宜臼858 841晋厘侯姬司徒840 823晋献侯姬籍822 812晋穆侯姬费王811 785晋殇叔784 781晋文侯姬仇780 746晋昭侯姬伯745 740晋孝侯姬平739 724晋鄂侯姬却723 718晋哀侯姬光717 710晋小子侯姬小子709 707晋侯泯姬泯706 689曲沃桓叔姬成师744 732曲沃庄伯姬鱓731 716曲沃武伯姬称715 679晋武公姬称678 677晋献公姬诡诸676 651晋惠公姬夷吾650 637晋文公姬重耳636 628晋襄公姬欢627 621晋灵公姬夷皋620 607晋成公姬黑臀606 600晋景公姬据599 581晋厉公姬寿曼580 573晋悼公姬周572 558晋平公姬彪557 532晋昭公姬夷531 526晋顷公姬弃疾525 512晋定公姬午511 475晋出公姬凿474 452晋哀公姬骄451 434晋幽公姬柳433 416晋烈公姬止415 389晋孝公姬颀388晋静公姬俱酒249重要事件前739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被分成两个行政区前679年,曲沃武伯统一晋国,周厘王封曲沃武伯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曲沃武伯改名为晋武公前661年,晋国占领了耿国、霍国和魏国前656年,骊姬之乱,世子被迫自杀,重耳逃走前655年,晋国使用假途伐虢之计,占据虞国和虢国前651年,晋献公逝世,骊姬之乱结束,晋惠公即位。
战国历代君主列表战国七雄各国历代君主简介
战国历代君主列表战国七雄各国历代君主简介军事上很快强大起来。
前344年,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从而使魏国达到鼎盛时期。
前354年,魏国发兵攻打赵国,齐国派救兵援赵,击败赵国。
后来,齐国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以“增兵减灶”之计在马陵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魏国,使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再无精力与其他六国交战,直至其被秦国灭亡。
赵赵国是“三家分晋”所形成的第三个国家,它都于邯郸,与齐、燕相临。
战国后期,赵国因有名相蔺相如、大将廉颇等大臣忠心为国,使赵国颇为强大。
而有关廉颇、蔺相如二人“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故事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在廉颇、蔺相如辅佐的十年中,强秦一直未敢对赵国用兵,直至前260年,秦大将白起用离间计使赵王弃用廉颇而用赵括为将,才于长平击败赵军,杀其士卒达四十万。
使秦以此为契机,逐步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燕燕国原是北方的一个小国,因其远离中原,使之得以相对安宁,并无太多战事。
所以春秋末期燕国已成为北方的大国。
至燕太子丹的时代,太子因见秦国强大,早晚会对燕国的统治不利,于是谴刺客荆轲刺杀秦王,不料,荆轲被秦王斩于殿上。
太子丹行刺未果,反而使秦王对燕深恨不已,秦王赢政于前226年功下燕都蓟(今北京),消灭了燕国。
齐齐国是六国中比较强大的国家,因其远离秦国,故而一直未与秦国有正面冲突。
前314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之际,出兵攻占了蓟城,但在燕国人民强烈的反抗下,不得不又退兵回国。
而燕昭王为报一箭之仇,任乐毅为大将,联合三晋、秦、楚等国大举伐齐,联军只用半年时间便攻占了齐国除莒和即墨两城外的大部分国土,险些亡国。
此后,齐国大将田单以此两城为基础,以少胜多,大败燕军于城下,才使齐国免遭亡国之祸。
但在这五年的战争中,齐国损失惨重,而使其强国地位一直未得到恢复。
战国时期虽连年征战,但这丝毫未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此间,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达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理论最为后人推崇。
魏国、韩国、赵国历代君主
韩哀侯,战国时期韩国国君。韩国
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是春秋 时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韩哀侯 时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 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韩 哀侯实行改革。继续推行申不害提 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 以“术”治国。申不害所讲的 “术”,主要是指国君任用、监督 和考核臣下的方法。“术者,因任 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 课君臣之能者也。”(《韩非子· 定 法》)十年,文侯卒,子韩哀侯立。 六年,韩严弑其君哀侯。而子韩懿 侯立。
韩烈侯(?─前387年)姓名韩取,
战国时期韩国君主,韩景侯之 子。韩烈侯时期,韩国政治混 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 臣吏民无所适从,遂实行改革。 韩烈侯在位初期,叔父韩侠累 任相国,大臣严遂(字仲子) 与侠累争权结怨。烈侯三年 (前397年)严遂以巨金收买 聂政刺杀之。前387年韩烈侯 去世,子韩文侯继位。
国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赵烈侯之弟。自 五原河曲筑长城,东至阴山,传说曾“卜 阴山河曲而祷焉”筑云中城。《资治通鉴》 载“周安王二年(前400年)赵烈侯薨, 国人立其弟武侯。周安王十五年(前387 年)赵武侯薨,国人复立烈侯太子章,是 为敬侯。” 由于赵烈侯子赵敬侯年纪尚小,无法 即位,在这种清况下,烈侯弟武公便掌握 了赵国实权。大约考虑到以前襄子之子赵 桓子因自立而为国人所杀的教训,掌握实 权的武公并没有真正称侯。因此原因,赵 人作《世本》时,也就无法记述武公即位 一事。魏人作《竹书纪年》时,有关赵国 纪年仍沿用己去世的烈侯年号。
赵惠文王(前308年~前266年)战国
时赵国国君,嬴姓,赵氏,名何。在 位时间公元前298~前266年。赵武灵 王之子,其母便是深得赵武灵王宠爱 的王后吴娃。赵何乃是赵武灵王次子, 并非长子。赵武灵王的长子是公子赵 章。因公子章的母亲和右效司寇田不 礼发生了苟且之事,被赵武灵王囚禁 于冷宫中,将太子章给废了,于周赧 王十六年(前299年)五月,赵武灵王 传位于赵何,自称主父。但赵武灵王 怕兄弟俩因权力而残杀,在前295年封 赵章为安阳君。(安阳君在当时仅次 于国王之下,握有赵国近乎一半的土 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5---春秋战国韩国各代国君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5---春秋战国韩国各代国君韩武子韩万叔虞的儿子名燮(xie谢),燮自唐徙居晋水旁,就改称晋侯。
燮生武侯,名宁旅,为三世。
武侯生成侯,名服人,为四世。
成侯生厉侯,名福,为五世。
厉侯生靖后,名宜臼,为六世。
靖侯生厘侯,名司徒,为七世。
厘侯生献侯,名籍,为八世。
献侯生穆侯,名费王,为九世。
穆侯生成师,封于曲沃,是为桓叔,为十世。
成师之子万,即韩武子,为韩氏受姓始祖。
韩赇伯是晋国韩氏家族的领袖之一,为韩氏第二任领袖,承袭父亲韩万担任韩氏家族领袖。
韩赇伯死后,儿子韩简继位,是为韩定伯韩简是晋国韩氏家族的领袖之一,为韩氏第三任领袖,承袭父亲韩赇伯担任韩氏家族领袖。
前645年秋,秦穆公出兵伐晋,交战的地方就是韩简的封地。
战前,韩简曾向晋惠公说,由于惠公对秦国失信,此战胜算不大。
惠公派韩简向秦穆公下了战书,战争中,韩简截击穆公,不料,这时惠公的战车陷入泥泞,韩简只好丢下秦穆公来救惠公。
战斗的结果是,晋惠公做了秦国俘虏,韩简随之被俘。
因为晋惠公的姐姐、秦穆公夫人伯姬的劝谏,秦穆公放了惠公君臣。
晋惠公怨天尤人,韩简再次出来进谏,直言是惠公的过错。
韩简死后,谥号定,史称韩定伯,儿子韩舆继位。
韩舆又名韩子舆,是晋国韩氏家族的领袖之一,为韩氏第四任领袖,承袭父亲韩简担任韩氏家族领袖。
韩舆死后,儿子韩厥继位。
[1]《左传》记载,前589年的鞍之战中,韩厥担任晋军司马,作战前一天,韩厥梦见父亲韩舆告诉自己,作战时不要站在战车上的左右两边。
这样在战斗韩厥免于被齐顷公射杀。
韩献子韩厥姬姓、韩氏、讳厥、谥号献,史称韩献子。
韩子舆的儿子。
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第五任的领袖。
g_U69 z 早年丧父,由赵盾抚养长大,被赵盾推荐为晋军司马。
前597年,参加泌城之战。
前589年,参加鞍之战。
前583年,帮助赵武使赵氏复兴。
前575年,参加鄢陵之战。
前573年,韩厥继栾书为正卿。
7年后,前566年,因年老让正卿位于智罃。
韩献子死后,儿子韩宣子韩起继位。
ej+!|97M韩献子,春秋时期晋国上卿。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晋灵公六年(前615年)至晋悼公七年(前566年)之间。
韩厥的祖上受封韩(旧说在今陕西韩城西南,清人考证在今山西河津与万荣之间)为食邑,故以韩为氏。
据《国语·晋语》记载,晋灵公时期,赵盾推荐韩厥任司马之职,执掌军中刑律。
秦晋河曲之役,赵盾为中军元帅,他派出办事的人驾着他的战车横冲直撞,扰乱行军序列,韩厥当即将驾车的人逮捕,依法处以死刑。
别人都为韩厥担心,对他这样不徇私情、不畏强权的做法感到不理解,以为这样只会触怒元帅,对自己不利。
反而是赵盾庆幸自己推荐了一位十分称职的官员,还向其他将领夸耀自己的荐举之功。
韩厥担任司马一职的时间很长,一直以执法无私著称。
齐晋鞍之战时,郤克为中军元帅。
韩厥在军中按律当斩人,郤克知道后即刻驱车赶去,想说情救下。
等他赶到,为时已晚,死刑已执行完毕。
郤克不但不怪罪韩厥,还下令把尸体示众。
于此可见,韩厥的执法是无可争议的,即便是他的上司也暗自折服。
以后韩厥任新中军主将,兼仆大夫;又为下军主将。
晋厉公八年(前573年),任中军元帅,执掌晋国国政。
韩厥的政治主张,是素朴的民本思想。
在晋景公谋划迁都时,韩厥献策,主要就是从人民生活方面考虑。
许多人建议,从故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迁到郇(今山西运城解池西北)、瑕(今解池南)之地,那里土地肥沃,盛产食盐,“国利君乐”。
韩厥认为,郇,瑕之地“土薄水浅”,地下水位高,太潮湿,容易生风湿病,引起人民愁怨,应该迁到新田(今山西侯马),那里“土厚水深”,利于居住,人民可以安居乐业,服从政令,是十世之利。
后来晋国迁都于新田,即是采纳了韩厥的建议。
在战争的战略问题上,韩厥也是这种人民本位的思想。
晋厉公五年(前576年),楚国侵伐郑、卫两国,当时晋国执政栾书打算出兵伐楚,韩厥不同意。
他认为,楚国如果经常驱使人民从事侵略战争,人民必然会反对。
失去人民的支持,怎么能进行战争?所以,应该先让楚军横行一时,等待它失尽民心,那时就不堪一击了。
这样的观点,在当时很有进步意义,后来成为新兴贵族争夺诸侯公室政治权力的有力思想武器。
韩厥从政期间,诸侯争霸是时代的典型特征,他自己的活动都从属于晋国称霸的目标。
但是,即便是在这个时期,晋国内部各大家族之间争权夺利的矛盾和斗争已很激烈。
而韩厥在这种内部斗争中,一直保持着超然的姿态。
晋景公十七年(前583年),栾氏、郤氏协助景公攻灭赵氏。
韩厥虽然与赵氏渊源甚深,但没有起兵发难,只是在事后保全赵氏后裔上起了作用。
晋厉公七年(前574年),栾书与中行偃迫于情势,骤起发难,杀胥童,废厉公。
他们曾请韩厥参与其事,韩厥断然拒绝。
这两次大家族之间的斗争都与国君有牵连,所以韩厥说:“弑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
”实际上是不愿意参与家族之间的争权夺利。
正是由于他这种超然的态度,使得韩氏家族得以保全壮大,成为后来“政在私门”时的六卿之一,三家分晋后的韩氏诸侯。
晋悼公七年(前566年),韩厥告老致仕,退出政坛,其子韩起(韩宣子)继位为卿。
此后韩氏在晋国的显赫地位始终没有衰落。
韩宣子韩起(?—前514年),姬姓、韩氏、讳起、谥号宣,史称韩宣子。
韩厥的庶子。
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第六任的领袖。
嫡兄韩无忌罹患不治之症,韩起代兄为继承人。
前566年,韩厥后継为韩氏领袖。
6年后,前560年,正卿?中军将智罃、下军佐士鲂相继去世,韩起任上军佐。
前541年赵武死后,韩起任正卿、中军将。
前514年,韩宣子死后,儿子韩贞子韩须继位。
《左传》子产弗与韩宣子环韩宣子有一对玉环,其中一只在郑国商人手里。
宣子向郑定公请求得到那只玉环,子产不同意给,说:“这不是国家府库中保存的器物,我们国君不知道。
”子大叔、子羽对子产说“韩宣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对晋国也不能怀有贰心,如果恰好有说坏话的人在两国之间挑拨,鬼神再帮助他,从而激起晋国、韩子的凶心怒气,后悔还来得及吗?您为什么爱惜一个玉环,这会因此招来大国的憎恨的呀,何不找来给他呢?”子产说:“侨听说君子的忧虑不是没有财物,而是身居官位却没有好的名声。
侨又听说治理国家的忧虑不是能否事奉大国,安抚小国,而是有无礼仪来安定它的地位。
那些大国的人,对小国下命令,如果他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那将用什么来供给他们,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有时供给了,有时又没有供给,所得的罪过更大。
对大国的要求,如果不依礼指责他们,他们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我们如果做了他们的边境城邑,那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地位。
如果韩宣子奉命出使来求取玉环,他的贪婪邪恶就太过分了,这独独不是罪过吗?拿出一个玉环而引起两种罪过,我们还会失去作为国家的地位,韩宣子因此而成为贪婪之人,哪里用得着这样呢?”韩宣子向商人购买玉环,已经成交了,商人说:“一定要告诉君大夫。
”韩宣子向子产请求说。
“不久前我韩起请求得到那玉环,执政认为不合道义,没有敢再求。
现在从商人那里买到了,商人说:‘一定要让你知道这件事。
’谨以此作为请求。
”子产回答说:“从前我们先君桓公,和商人都是从周地迁移出来的,共同协作来清除这块土地,砍去野草杂木,一道居住在这里,世世代代都有盟誓,以此互相信赖。
说:‘你不背叛我,我不强行买你的东西’依靠这个有信用的盟誓,所以能互相支持直到今天。
现在您带着友好来敝邑聘问,却告诉敝邑强夺商人的东西,这是教敝邑背弃盟誓,恐怕不可以吧!您得到玉环却失去诸侯,是一定不这样做的。
如果大国发布命令而要求供给的东西没极限,我们郑国虽是边远小国,也是不会答应的。
侨如果献上玉环,不知道根据是什么,谨敢私下告诉您。
”韩宣子退回玉环,说:“我韩起虽然不聪明,岂敢为求取玉环而招至两项罪过?谨请退回它。
”韩贞子韩须名须,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的领袖,韩宣子韩起之子。
承袭父亲韩宣子担任韩氏的领袖,仕晋定公,率领韩氏迁居平阳。
韩贞子死后,儿子韩简子韩不信继位。
韩简子韩不信2,+H;Ypi!名不信,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的领袖,韩贞子韩须之子。
承袭父亲韩贞子担任韩氏的领袖,仕晋出公。
韩简子死后,儿子韩庄子韩庚继位。
PF. HYtZqK韩庄子韩庚aa|xZ庚,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的领袖,韩简子之子。
承袭父亲韩简子担任韩氏的领袖,仕晋哀公。
韩庄子死后,儿子韩康子韩虎继位。
韩康子韩虎[,V D^\(原名韩虎)是中国战国时期晋国韩氏的领袖,韩庄子之子。
庄子死,康子即位。
公元前433年,韩康子和赵襄子、魏桓子一起打败了智伯瑶,瓜分了他的领地,只给晋幽公留下两城,他们三家的领地更大了,超过了诸侯。
韩康子去世后,他的儿子武子继位。
韩虎的孙子韩景侯韩虔索性与赵、魏三家分晋,自成一国,迁治于阳翟(河南禹县),公元前403年周烈王被迫承认韩虔为诸侯。
v''$qMQ)三家分晋GE|V^_|i战国初期,晋国卿大夫知(智)氏势力很强,其次还有韩、魏、赵三家卿大夫的势力也较强。
周定王十四年(公元前455年),知瑶向韩索取土地,韩康子接受臣下建议,派使将万家之邑送给知氏。
知瑶又去向魏索要土地,魏宣子也使人将万家之邑送给知氏。
知瑶看见别的家族对其俯首,便越来越骄横,就派人索地于赵,指名要赵将蔡和臬狼两地送给知氏。
赵襄子没有答应知氏的勒索,知瑶大怒,遂率韩、魏的军队征伐赵。
赵襄子大败,便逃奔到晋阳固守抵御。
知瑶遂率三家军队围困晋阳三年,并引汾河水灌晋阳城,晋阳城危在旦夕。
赵无恤夜会韩、魏之君。
赵无恤讲明知瑶把赵消灭了,就会接着消灭韩、魏两家,这就是所谓的唇亡齿寒的道理。
韩魏遂与赵联合共同对付知氏。
赵、魏、韩三家大败知氏军队,将知瑶杀掉,其地为赵、韩、魏瓜分。
三家灭知氏以后,晋国大权由三家执掌,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
韩武子韩启章(?─前409年),韩启章,是中国战国时代韩国的君主,韩康子之子。
康子死,武子即位。
武子二年,伐郑,杀死了郑幽公,十六年,武子死,子韩景侯即位。
韩景侯韩虔{;q zz9 -|(?—前400)战国时韩国国君。
名虔。
晋卿韩武子之子。
公元前408—前400年在位。
韩景侯元年(前408),攻郑,取雍丘(今河南杞县)。
次年,为郑败于负黍(今河南登封西南)。
五年,与赵、魏合兵攻齐,入齐长城,三晋声威大震。
六年,被周天子正式册命为诸侯。
v#TU7v?~ 韩烈侯韩取]V^ >aUlj(?─前387年) K|]/BjB /姓名韩取,战国时期韩国君主,韩景侯之子。
<- L}N '韩烈侯在位初期,叔父韩侠累任相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侠累争权结怨。
烈侯三年(前397年)严遂以巨金收买聂政刺杀之。
$Y,y~4I韩文侯韩烈侯之子。
韩文侯二年(前385年),进攻郑国,占领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