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农村发展发展经济学马春文、张东辉编著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10

发展经济学10
7
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是相对于现代农业而言的, 传统农业是相对于现代农业而言的, 它是指工业化之前的农业发展形态。 它是指工业化之前的农业发展形态。 传统农业在世界上持续了几千年, 传统农业在世界上持续了几千年,现 在除了少数极端贫穷国家外, 在除了少数极端贫穷国家外,其余国家的 农业,或者处于现代农业阶段, 农业,或者处于现代农业阶段,或者处于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
8
传统农业的含义
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 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 “传统农业是一种完全以农民世代 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 业”
9
二、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的特征 (1)技术长期停滞,生产率低下; 技术长期停滞,生产率低下; (2)以小型的家庭农场为生产单位, 以小型的家庭农场为生产单位, 市场化程度很低 (3)以劳动和土地为主要生产要素; 以劳动和土地为主要生产要素; (4)农民有很强的回避风险的倾向
机械使用、降低分摊成本、抗风险能力强、 机械使用、降低分摊成本、抗风险能力强、现代化 技术、科学管理等) 技术、科学管理等) (2)土地制度变革对生产者刺激的影响
21
(二) 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技术进步:指一个固定数量的农 业资源能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 业资源能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或者是一 个既定数量的农产品只需要比以前更少的 农业投入。 农业投入。
19
土地制度变革的目标和意义
目标:刺激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发展,建 目标:刺激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发展,
立一个有激励性的土地制度。 立一个有激励性的土地制度。
意义: 意义:
①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励农民采用新技术;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励农民采用新技术; 土地改革在增加就业; ②土地改革在增加就业; ③公平收入分配 ④消除贫困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马春文、张东辉编著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马春文、张东辉编著

可编辑ppt
8
三、富国与穷国的划分
● 富国与穷国的划分是从来就有的。甚至早
在14世纪之前,这种分野就已经存在。
● 1450年前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加之海
外扩张,欧洲赶上并开始超越亚洲社会的发 展水平。
可编辑ppt
9
三、富国与穷国的划分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西方世界进入 了现代经济增长阶段,但由于种种原因,第 三世界国家并未能及时实现工业化。随着现 代经济增长过程的逐步展开,富国与穷国之 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可编辑ppt
18
二、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特征
4. 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利用不充分有两种
表现形式。一种是公开失业,指有劳动力和 劳动意愿的人们得不到工作机会;另一种是 低度就业或不充分就业,指劳动者形式上虽 然就业,但得到的工作时间比他们能够工作 的时间少,或指劳动者虽然在形式上得到充 分就业的工作时间,但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却 很低 。
可编辑ppt
6
二、现代经济增长
●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
(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于人口增长迅速增加 ; (2)生产率快速增长; (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
可编辑ppt
7
二、现代经济增长
●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 (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 (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发展经济学
第二版
马春文 张东辉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可U编C辑ApTptION PRESS
1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全球分裂:富国与穷国 第二节 第三世界的现状 第三节 经济发展
可编辑ppt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马春文、张东辉编著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马春文、张东辉编著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波动、
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2020/5/9
第一节 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一、什么是经济增长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三、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
2020/5/9
一、什么是经济增长
● 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 扩大。可以用GNP和GDP的增长来计算。经 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2020/5/9
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 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2020/5/9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1.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 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
● 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用 两个指标衡量
2020/5/9
资本 自然资源 劳动力 部分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三、新增长理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新增长理论,其主 要代表人物是罗默和卢卡斯,此外还有巴 罗、斯克特等人。他们在对新古典增长模 型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探讨了长期增长的 可能前景。以“内生经济增长”为特征的“新 增长理论”诞生了。
2020/5/9
三、新增长理论
1. 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 ● 干中学和知识外溢(阿罗) ● 人力资本(卢卡斯) ● 研究与开发(R&D)——技术变迁 (罗默)
二、索洛模型
4. 技术进步
●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进人稳态以后,人均产出量以λ 的速度增长,总产量以n+λ的速度增长。 人均产量的增长率只决定于技术进步的速 度。
如果各国经济都采用相同的技术,各 国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将趋于一致。它是索 洛模型的一个重要推断。

发展经济学第四版(马春文张东辉) 第13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发展经济学第四版(马春文张东辉)  第13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3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f . 伊 曼 纽 尔 据 此 提 出 了 不 平 等 交 换 理 论 , 试 图 从 理 论 上 证 明 发 达 国 家 与 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以价值转移为特征的不平等交换。他认为,在 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各国的工资和商品价格趋向均等化,比 较成本将不再存在。那么如何解释现代资本在国际间高度流动情况下, 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在产品价格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伊曼纽尔认为, 这是由一般工资率的差异决定的。工资率不但可以改变不同领域的产 品价格,而且也可以改变这些领域的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 不同是形成不平等交换的原因。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4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此外,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交换价值不是按照价值,而是按照投入 生产的总资本及其应得报酬确定的,因此,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和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而造成的剩余价值转移,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 交换的共有现象,而不是国际交换所特有的现象。真正的国际不平等 交换只能是由国家间工资差异引起的。因此,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 恶化不应和出口产品的类别相联系,而应该是和国家类别相联系。因 此,无论发达国家无论生产什么商品,都能用较少的国内劳动换取较 多的国外劳动,而发展中国家则与此相反。原因就在于发展中国家的 工资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9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c.刘易斯提出了生产要素的贸易条件(其中生产要素特指劳动力), 即劳动输出与输入的价格之比。他认为,生产要素的贸易条件决定了 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条件(例如两个国际移民潮)。生产要素的贸 易条件是由粮食生产率和劳动力供给弹性决定的。广而言之,在生产 要素贸易条件存在差别的情况下,北方国家比南方国家处于更有利的 地位。

最新内蒙古农业大学农村发展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最新内蒙古农业大学农村发展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是一项小火慢炖的工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得是一步一个脚印,像走长征那样走下来。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几乎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睡去过。

也从来也没有过睡到自然醒的惬意生活,我总是想着可能就因为这一时的懒惰,一切都不同了。

所以,我非常谨小慎微,以至于有时会陷入自我纠结中,像是强迫症那样。

如今想来,这些都是不应该的,首先在心态上尽量保持一个轻松的状态,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

虽然考研是如此的重要,但它并不能给我们的人生下一个定论。

所以在看待这个问题上不可过于极端,把自己逼到一个退无可退的地步。

而在备考复习方面呢,好多学弟学妹们都在问我备考需要准备什么,在我看来考研大工程,里面的内容实在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

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

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最近我花费了一些时间,整理了我的一些考研经验供大家参考。

篇幅比较长,希望大家能够有耐心读完,文章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大学农村发展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3)日语或(204)英语二(342)农业知识综合四(814)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参考书目为:1、《发展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马春文关于英语复习。

我提一个建议,考研单词主要是用于阅读,所以知道意思即可,建议背单词书的同学不要死啃单词书,以“过单词”的方式背单词,每个单词记忆时间不要太长,不然很容易走神,效率也会很低,背诵单词应利用好零碎的时间,如吃饭之前半个小时,饭后半个小时,也可以穿插在复习专业课期间学累了的时候。

我大概早上会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背单词,考研单词大多数是不要求掌握拼写的,在阅读中见到能认出即可,所以速度可以快一点,多重复几遍。

农业知识综合四342-发展经济学

农业知识综合四342-发展经济学
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2)经济增长理论;(3)资源、技术与经济发展;(4)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5)工业化与城市化;(6)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考察上述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并考察考生的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早期Leabharlann 济发展思想2、发展理论的演变
(二)经济增长理论
1、哈罗德-多马模型
2、索洛模型
3、新增长理论
4、罗斯托起飞理论
(三)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1、资本与经济发展
2、资本形成的来源
(四)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1、人口转变理论
2、教育与人力资本
3、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
(五)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1、可持续发展
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农业知识综合四》发展经济学科目
考试大纲
学院名称(盖章):经济管理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2011 年 9 月 20 日
《农业知识综合四》发展经济学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类型
课程类别
专业型
科目代码
342
科目三

科目四
考查目标
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以反映考生对发展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相关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六)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1、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2、技术引进
(七)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1、刘易斯模型
2、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八)工业化与城市化
1、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2、城市化
(九)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第三版)重点总结课任老师:马文斌总结:袁凯题型有单选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主观题较多,客观背诵题目较少马文斌的考法肯定会问一些具体应用的题,比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比较考验知识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换句话说考你的硬功夫!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资源垄断化、经济沙漠化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转型的原理和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库兹涅茨):(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迅速增加;(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1、从GDP看,中低收入国家。

2、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

3、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4、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不会考)观点一:增长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由于增加投资而增加的产量,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品的增加,此外经济发展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

观点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指出,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总量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经济结构、国际关系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他将经济增长的概念扩大了,这与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

卢卡斯、罗默、巴罗等经济学家也都用经济增长泛指经济发展。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熊彼特创新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获取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第十六章市场与政府(发展经济学马春文、张东辉编著).pptx

第十六章市场与政府(发展经济学马春文、张东辉编著).pptx
(2) 不同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市场需求曲线。 (3) 不同商品的边际成本决定市场的供给曲线。 (4) 企业计算产品的边际成本和生产要素的边
际收益产品,选择投入和产出,实现利润 最大化。
一、市场及其效能
1. 市场过程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市场过程是 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的。
(5) 各企业边际收益产品的总和构成对生产要素 的引致需求。
一、市场失效
2. 市场与社会目标
自由放任的市场可能产生严重的收入不均。即 便是竞争市场也不能保证收入和消费一定归属于那 些最需要或最应得的人。相反,市场经济中的收入 和消费反映着与歧视、努力、健康和运气等诸多因 素一起被继承下来的才能和财富的初始禀赋。在收 入分配和其他社会问题上,市场并不承认平等这一 伦理标准。公平与效率这一对矛盾,是许多政府致 力于解决的难题之一。
一、市场失效
2. 市场与社会目标
市场可能遇到的问题有:
(1) 对平等的评价可以有两种标准。 (2) 公益品和公害品。 (3) 各种政治和社会目标。
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限度不 仅仅在于市场失效,市场成长不足是更重 要的问题。市场失效是一切市场经济的共 性,而市场不足则是发展中国家特有的现 象。
一、市场及其效能
3. 市场的其他优点
对市场优点的论证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强调竞争性市场的效率,另一种 方式则强调市场制度是分权决策的有效调 节手段。不论市场是否是完全竞争的,市
场的后一功能都是存在的。
一、市场及其效能
3. 市场的其他优点
具体地说,市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 调节的灵活性和自动性。 (2) 激励创新,促进增长。 (3) 相对价格反映相对成本。 (4) 对非均衡的自我纠正。 (5) 分散权力。

发展经济学第四版(马春文张东辉) 第12章 平衡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发展经济学第四版(马春文张东辉)  第12章 平衡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第十二章 平衡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10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一、平衡增长战略 (三)纳克斯的平衡增长理论 同 时 扩 张 的 工 厂 之 间 在 生 产 上 可 以 互 相 协 作 , 形 成 生 产 、 运 输 、 中 间 投 入 、 技 术 、 信息等方面的便利,获得外部经济效益,产生递增的收益; 而 且 , 在 需 求 方 面 能 得 到 产 品 销 售 市 场 的 相 互 补 充 ; 大 规 模 同 时 对 各 部 门 进 行 投 资 , 可 以 加 强 各 类 产 业 之 间 的 横 向 和 纵 向 联 系 , 进 一 步 推动分工协作,提高社会固定资本的利用效率。 所 以 , 摆 脱 “ 贫 困 的 恶 性 循 环 ” 的 途 径 就 是 在 国 民 经 济 各 部 门 进 行 全 面 大 规 模 的 投 资,实现平衡增长战略。
第十二章 平衡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8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一、平衡增长战略 (三)纳克斯的平衡增长理论 “ 贫 困 恶 性 循 环 ” — — 1 9 5 3 年 纳 克 斯 提 出 了 ” 贫 困 的 恶 性 循 环 “ 理 论 。 该 理 论 指 出:单靠个人数量有限的投资是不可能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只有把数量上足够打 破这种循环的资本同时投入到各种行业中去,才能打破资本形成不足导致生产率难 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的不良循坏。
第十二章 平衡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17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三、不平衡增长战略 (一)不平衡增长理论 不平衡增长的概念:指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首先发展一部分产业,以此为动力逐 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大发展。 不平衡增长理论,更加强调经济发展过程的非均衡性质。辛格认为,如果过去的增 长是非均衡的,那么要恢复均衡只能继续采取不平衡增长战略。这一点与赫希曼的 观点吻合,他们两人强调的都是供给的不平衡。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编码:04000114制定单位:经济学教研室执笔者:吕家麟审定时间:2011年3月9 日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它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考察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概括经济发展的经验,找出经济发展的难题,提出经济发展的对策。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本课程力图将国外已经建立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发展经济学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熟知主要发展经济学说,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前沿成果,并能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剖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为报效国家做好思想和知识准备。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等。

发展经济学以西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相关的政治、文化、法律和数学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前提。

以发展经济学为基础的课程是相关的专业课程。

4.教学时数分配:教学内容授课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2 2第二章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3 √ 3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 4 4 第四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4 √ 4 第五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3 3 第六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4 4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4 4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3 √ 3 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3 3 第十章农村发展 4 4第十一章工业化与城市化 4 √ 4第十二章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3 3第十三章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4 4 第十四章增长与分配战略 3 3第十五章制度与经济发展 3 3 第十六章市场与政府 3 √ 3 合计56 565.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马春文、张东辉《发展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主要参考书目:1.陶文达.发展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4.于同申. 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5.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杰拉尔德·迈耶、达德利·西尔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7.〔美〕M·托达罗.第3世界的经济发展(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8.〔美〕威廉·刘易斯.发展计划:经济政策的本质.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9.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10.〔美〕吉利斯、波金斯、罗默等著. 发展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11.〔瑞〕马茨·伦达尔等著. 发展经济学新方向.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12.〔智〕亚历克斯.E.费尔南德斯希尔贝尔托发展中国家的自由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版13.〔巴〕阿赫塔尔霍赛恩等著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与金融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14.〔荷〕尼尔斯·赫米斯等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15.〔美〕W.W.罗斯托著经济增长的阶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6.考核方式:必修课,考试方式为闭卷;选修课,考试方式为开卷。

教学大纲-发展经济学

教学大纲-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发展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偏重于理论和政策措施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观点带有探讨的性质。

一些理论及经济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采用案例教学对本课程具有可行性,着重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发展经济学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农业问题、工业问题、人口问题、资本问题及人力资源和技术进步等问题。

学会运用理论及经济模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习能分析发展中国家政策措施出台的意义,并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能运用经济学中的图形分析方法分析经济问题。

3. 能运用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分析工具。

4. 能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经济学理论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讨论课、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其它说明: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经济学专业,因而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但主要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线。

该课程涉及的经济理论模型和数学模型较多,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包括国际贸易学知识以及金融学有关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学等专业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案例分析课,以使学生更好的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2.课后作业的内容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 张东辉编著 )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 张东辉编著 )
发展中国家主要经济部门是传统农业, 这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别之 一。因此,工业化被认为是实现经济发展 的必由之路。
53
二、发展理论的演变
1.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阶段
● 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苏联的示范效应与凯恩斯理论的影响 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产生直接影响的是英 国战时资源动员的经验以及战后复兴欧洲 的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四、千年发展目标 首先,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其次,普及初等教育。 第三,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利。 第四,降低儿童死亡率。
四、千年发展目标 第五,改善母亲健康。 第六,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第七,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 第八,建立全球性的发展伙伴关系。
第二章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最常用的是GNP与GDP,二者有 密切的关系,联合国推荐使用GDP这 一指标,世界银行常用人均GDP作为 衡量指标。
三、衡量发展的指标
● 发展指标体系
常用发展指标体系主要有联合国 提出的16项综合发展指标、世界银行 使用的世界发展指标以及莫里斯提出 的生活质量指数。
三、衡量发展的指标
目前最常见的指标体系是世界银行使用 的指标体系,即世界发展指标。世界银行 每年出版《世界发展指标》。《2003年世 界发展指标》包括800多个指标,主要分 为5个部分,分别是人力资本开发、环境 可持续性、宏观经济绩效、私营部门发展 以及全球性联系。
二、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特征
1. 低下的生活水平 首先,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很低。
其次,在发展中国家,作为人口大多数的穷人 与少数富人生活水平的鸿沟也较发达国家大。
第三,大范围的贫困。
二、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特征
2. 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力资源素质、资本存量、 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生产率水平比较 低下。2002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发 达国家的1/23。

发展经济学_马春文

发展经济学_马春文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

人均,贫富差距,大范围(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

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但仅有增长也不一定有发展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

(但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影响因素直接间接)GDP和GNP来衡量发展水平存在以下缺点:这个指标没有包括非市场或非货币化的经济活动。

它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和经济福利水平。

在进行国际比较时,这一指标往往会因汇率的折算、各国相对价格结构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等问题出现较大的统计失真。

不能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社会代价。

衡量发展的指标:人力资本开发、环境可持续性、宏观经济绩效、私营部门发展以及全球性联系。

千年发展目标?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普及初等教育。

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利。

降低儿童死亡率。

改善母亲健康。

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

建立全球性的发展伙伴关系。

山东理工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山东理工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科目代码:342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领域考生适用)考试范围说明:考试内容分为综合必答题和专业选答题两部分,总共150分。

综合必答部分考核“管理学”内容,占40分;农村发展专业考核“发展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两部分内容。

农业经济学70分;发展经济学40分。

农业管理专业考核“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两部分内容。

农村社会学70分;农村政策学40分。

考试范围说明:第一部分:管理学原理(必答部分)三、管理学原理(一)管理总论1、管理(1)管理的涵义(2)管理的应用范围、管理的特性2、管理的主体(1)管理主体、管理者角色的涵义(2)管理主体与客体的范畴、管理者角色的分类3、管理与环境(1)管理环境的涵义(2)管理的环境构成与特点、管理(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作用4、道德与社会责任(1)道德与社会责任的涵义(2)道德观与社会责任观(二) 管理理论的演进1、早期管理思想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用人思想、经济管理思想;国外古代的行政管理思想、生产管理思想2、近代管理理论的产生亚当、斯密、小瓦特和博乐顿等人对管理理论的贡献3、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4、一般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5、管理组织理论管理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6、行为科学理论(1)行为科学的涵义(2)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和X-Y理论等理论的主要内容(三) 决策1、决策概述决策的涵义;决策的原则;决策的特征;决策的划分标准与决策类型2、决策程序(1)决策的程序(2)决策每一步骤的基本要求3、决策的方法(1)各种决策方法的涵义(2)运用决策树法和量本利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决策(四) 计划1、计划及其性质(1)计划的概念;计划的性质(2)计划与决策的关系2、计划种类(1)计划种类的划分标准及各种计划的涵义(2)每种分类中各种计划的相互关系3、计划编制过程(1)制定计划的程序(2)每一步骤的基本要求4、目标管理(1)目标管理的涵义(2)目标制定的原则和步骤,目标管理的评价(五) 组织结构与设计1、组织结构的定义:讨论传统的和现代的关于工作专门化的观点;描述部门化的五种方式;解释交叉职能团队;区分指挥链、职权、职责和统一指挥;讨论传统的和现代的关于指挥链的观点;讨论传统的和现代的关于管理跨度的观点;说明影响组织的集权化和分权化程度的因素;解释正规化在组织设计中是如何运用的。

发展经济学 (马春文 张东辉) 10

发展经济学 (马春文 张东辉) 10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1. 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有这样几层含义: 农民问题有这样几层含义: 与前两种含义密切相关却又别具一格 的第三种含义是:在特定的工业化过程中, 的第三种含义是:在特定的工业化过程中, 农业与全部社会形态的各方面发展的关系。 农业与全部社会形态的各方面发展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讨论中, 在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讨论中,在普列奥 布拉伦斯基和布哈林等人的争论中, 布拉伦斯基和布哈林等人的争论中,农业 为原始积累提供剩余的作用是一个理论焦 同时, 点。同时,这场争论也强调了农业作为工 业品国内市场的重要性。 业品国,在典型的农民之外,还有许多“边缘群体”。 此外,在典型的农民之外,还有许多“边缘群体” (1) 农业劳动者和农民工一身二任的农民。 农业劳动者和农民工一身二任的农民。 (2) 从事不同于土地耕作活动的家庭,如半 从事不同于土地耕作活动的家庭, 游牧人口、渔民和猎户等等。 游牧人口、渔民和猎户等等。 (3) 不在村落中居住的农民。 不在村落中居住的农民。 (4) 未被触动的农民。 未被触动的农民。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 土地占有制度的改革可以采取多种不 同的形式。例如, 同的形式。例如,租佃合同的改革保障了 佃农的使用权, 佃农的使用权,依法签订限制地主驱逐佃 农的权利的长期合同,会使佃农更愿意投 农的权利的长期合同, 资于土地, 资于土地,而且也会给佃农的家庭生活带 来一定的稳定性。再如减租, 来一定的稳定性。再如减租,包括规定地 主吸取的地租占农作物份额的上限, 主吸取的地租占农作物份额的上限,佃农 家庭可因此拥有更多剩余进行消费和投资。 家庭可因此拥有更多剩余进行消费和投资。 还有, 还有,以有偿转让的方式使土地归于耕作 者。
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农村发展
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第二节 农业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一、小农经济的特点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1. 农民的定义 2. 小农与社会变迁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1. 农民的定义
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在简单的工具 和家庭劳动力的帮助下,为满足他们自身 消费的需要和完成政治经济力量拥有者所 规定的任务而生产。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2. 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一般来说,在地多人少的国家和地少 人多的国家,技术发展的道路有明显不同。 前者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有限的劳动力 生产出最大的产量,后者虽然也要提高劳 动生产率,但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是更重要 的因素。
与农民问题的政治性含义相联系的第 二重含义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农业中的阶级 形态或农民的分化问题。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1. 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有这样几层含义:
与前两种含义密切相关却又别具一格 的第三种含义是:在特定的工业化过程中, 农业与全部社会形态的各方面发展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讨论中,在普列奥 布拉伦斯基和布哈林等人的争论中,农业 为原始积累提供剩余的作用是一个理论焦 点。同时,这场争论也强调了农业作为工 业品国内市场的重要性。
(1) 经济分化 (3) 从农民到农业者 (5) 小农化
(2) 贫困化 (4) 集体化或国有化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1. 农民问题 2. 改造小农经济的基本思路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1. 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有这样几层含义:
起初,农民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主 要是关于农民对待现存社会形态变革的态 度及其在这种变革过程中的作用的问题。
第二节 农业与经济发展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 三、传统农业的改造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产品贡献 3. 要素贡献
2. 市场贡献 4. 外汇贡献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产品贡献
非农业部门的扩大以农业发展为前提, 农业不仅要为非农业部门的就业人员提供 食物,而且还要为某些制造业,如纺织, 提供原材料。前者可称之为农业部门的食 品贡献,后者可称为原料贡献,合称为农 业的产品贡献。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市场贡献
农民购买服装、家具、日用品及建筑 材料等消费品和化肥、农药、农机及其他 农业投入品,扩大了对工业品的需求,刺 激了工业生产的扩张。这样,农民作为工 业品的需求者,对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做出 了贡献。另一方面,农业的市场贡献还应 包括出售给非农业部门的粮食和其他农产 品。库兹涅茨称前者为“生产过程的市场化”, 后者为“农业净产品的市场化”。
4. 外汇贡献
农产品的出口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获得 十分宝贵的外汇。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阶 段,由于工业很不发达,农产品和其他初 级产品的出口可以说是许多国家获得外汇 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来源。
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的生产单位是小型的家庭农 场。作为生产单位,这些家庭农场的特征 不仅是规模小,而且还是高度自给自足的。 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和土地,很少使用购 买的投入。劳动主要由家庭成员提供。产 量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家庭成员的消费。 在纯粹生存性农业中,家庭农场只为满足 其自身消费而生产。在半生存农业中,生 产半为消费,半为市场。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1. 农民的定义
为了全面理解这一概念,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四 个相互依存的方面:
(1) 农民家庭农场是基本的、多功能的社会组织单位。 (2) 土地耕作是维持生计的主要手段。 (3) 文化形态与农村小社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4) 农民从属于“外部”的社会力量。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8)公社制 ; (9)集体化农业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
土地占有制度的改革可以采取多种不 同的形式。例如,租佃合同的改革保障了 佃农的使用权,依法签订限制地主驱逐佃 农的权利的长期合同,会使佃农更愿意投 资于土地,而且也会给佃农的家庭生活带 来一定的稳定性。再如减租,包括规定地 主吸取的地租占农作物份额的上限,佃农 家庭可因此拥有更多剩余进行消费和投资。 还有,以有偿转让的方式使土地归于耕作 者。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
这种改革本身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政府可以颁布律法规定个人能够拥有土地 数量的上限,迫使个人出售限额外的土地。 或者,法律可以规定除了耕作土地的人拥 有的土地外,其余必须全部出售。以无偿 方式实现耕者有其田,是激进程度仅次于 集体化的改革措施,除耕者拥有的土地外 一律没收。
1. 农民的定义
此外,在典型的农民之外,还有许多“边缘群体”。
(1) 农业劳动者和农民工一身二任的农民。 (2) 从事不同于土地耕作活动的家庭,如半
游牧人口、渔民和猎户等等。 (3) 不在村落中居住的农民。 (4) 未被触动的农民。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2. 小农与社会变迁
在当今世界,与农民关系密切的经济社会 变迁有这样5种类型: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2. 改造小农经济的基本思路
农村转型(agrarian transition)是指一 个贫穷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以及这一 生产方式最终在该国社会形态中取得支配 地位所必需的农村变革。农村转型的过程 也就是小农经济得以改造、农民问题得以 解决的过程。
农村转型问题上,存在着“分化说”和 “新民粹化”的小农经济理论。
技术停滞也是传统农业的特征之一。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 2. 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 土地占有方式:
(1) 大规模现代耕作或养殖;(2)种植园农业;(3)大庄园;
(4)家庭农场独立农业者; (5)租佃制; (6)分成制;
(7)不在地主;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要பைடு நூலகம்贡献
按资源的种类,农业的要素贡献又可 细分为资本贡献和劳动贡献。
资本贡献:农业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 中的主要部门,实际上是国内储蓄和投资 的主要来源。
劳动贡献:由于发展中国家中大约2/3 的人口是农业人口,所有农业人口实际上 是增加工业城市人口的唯一来源。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