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_内能和热量讲解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总结(重点)超详细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总结(重点)超详细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如图所示是热机的能量流向图,则热机的效率等于()A.E4E2+E3+E5×100%B.E4E2+E3+E4+E5×100%C.E4E1+E2+E3+E4+E5×100%D.E4E1+E2+E3+E5×100%答案:BE1是总热量,E2、E3、E5属于损失的热量,E4为有用功,故热机的效率为η=E4E2+E3+E4+E5×100%或者为η=E4E1×100%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2、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以来,运行稳定,持续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系就服务能力步入世界一流行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卫星利用电磁波向地面传递信息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北斗卫星上的芯片采用超导材料制成D.北斗卫星长期工作不需要消耗任何能量答案:AA.太空中是真空环境,声音无法传播,北斗卫星是利用电磁波向地面传递信息,故A正确;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故B错误;C.北斗卫星上的芯片是采用硅等半导材料制成,故C错误;D.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北斗卫星长期工作需要消耗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四幅图中,能说明内燃机做功冲程的是()A.用电饭煲做红烧排骨B.反复弯折铁丝C.玻璃刚好接触水面时,测力计示数变大了D.试管中的高温水蒸气冲开了软木塞答案:D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将燃料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A.用电饭煲做红烧排骨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能说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A不符合题意;B.反复弯折铁丝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能说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B不符合题意;C.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不能说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C不符合题意;D.试管内的水温度升高时,试管内的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塞子跳起,水蒸气内能转化成软木塞的机械能,能说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D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内能 热量》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 热量》教案

课题12.2 内能热量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知道内能的概念,初步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宏观因素有关,明确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知道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知道什么是热量,明确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及发生条件;掌握计算热量的公式和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中去。

学习用观察宏观现象,逐步推理的方法,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⑴内能、温度、热量三个基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⑵有关热量的计算难点:内能概念的建立,及判断其大小的方法教具烧杯两个、冷水、热水各一杯、红墨水少量教学过程互动反馈第一课时:一、关于内能的概念1.以汽车运动的能量来自发动机中汽油的燃烧为例,说明还有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____内能。

2.说明物体具有内能是因为:⑴物体内部的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具有分子动能;⑵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具有分子势能。

3.定义物体的内能:我们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让学生根据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

让学生举例说明分子在运动和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二、关于热运动1.说明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2.运用推理的方法得出: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3.演示实验,观察扩散现象:实验:在盛有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的相同烧杯中,分别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哪杯水中墨水散开得快?结果:热水杯中墨水散开得快。

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实验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4.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推理得到: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三、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1.以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食品放入冰箱,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为例,说明物体的内能会发生变化。

2.想一想,物体的能量是如何转移的?3.分析得出热传递的特点:发生条件: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在初中阶段,热学知识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温度计的原理及其使用、物态变化、分子运动论、内能、热量、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热机、内能的转移和转化。

第一部分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温度的定义: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各种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物摄氏温度:符号、单位、0℃和100℃的确定刻度的划分知识延伸: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熔化定义、凝固定义态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熔化与凝固熔点(凝固点)的定义几种常见晶体的熔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汽化和液化定义定义:物现象的描述:变沸腾沸点定义及应用:态沸腾特征及图象绘制:汽化的两种方式定义: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其应用变汽化和液化蒸发吸热致冷的原理及应用化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化定义:液化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的方法论压缩体积降低温度的同时压缩体积升华定义:升华现象举例及解释:升华与凝华凝华定义:凝华现象举例及解释:二、态转化图:三、章节知识细化<一>、温度计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叫做温度计。

3、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有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表:5、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①观察量程②观察分度值;使用方法:浸、稳、留、平浸:.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稳:.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平: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铜片和铁片膨胀系数不同,在受热相同的情况下,铜片膨胀较快而向铁片方向弯曲。

内能和热量

内能和热量

∙内能1.大量分子无规律的运动,叫做热运动。

2.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习惯上也称为热能。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热。

4.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来看,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多,物体的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热量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量度物体内能变化的物理量。

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或高温部分)向低温物体(或低温部分)传递,直到温度相同.2.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3.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4.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5.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6.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

7.水的比热最大。

因此,对于同等质量的物质,在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最小。

沿海地区不象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显著,就是这个道理。

8.热量的计算:物体吸收的热量:Q=cm(t-t)物体放出的热量:Q=cm(t-t)9.热平衡方程:如果在热传递过程中没有热量的散失,则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等于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即:Q吸=Q放。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1.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立。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的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规律叫做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2.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运动,物质的每种形式的运动对应于一种形式的能。

机械运动对应机械能、分子的热运动对应内能、化学变化对应化学能等.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在一条件下转化。

并且转化中,能是守恒的。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专题讲义-专题13 热和能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专题讲义-专题13 热和能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专题讲座13专题十三热和能【重点知识解读】1.分子动理论三个论点:一切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状态有关。

同一个物体状态不变时,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内能增加;同一物体,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3.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热量总是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热传递的过程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其它形式的能量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5.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反映了物质吸热放热本领的强弱。

比热容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无关。

6.燃料的热值q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质量为m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Q=qm。

7.能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

【竞赛知识拓展】热量的计算:Q=cm△t。

式中△t是物体温度的变化量。

热平衡方程:Q吸=Q放。

【经典竞赛题分析】例1. (上海物理竞赛)一厚度为d的薄金属盘悬吊在空中,其上表面受太阳直射,空气的温度保持300K不变,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盘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温度分别保持为325Κ和320K。

假设单位时间内金属盘每个表面散失到空气中的能量与此表面和空气的温度差以及此表面的面积成正比;单位时间内金属盘上、下表面之间传递的热量与金属盘的厚度成反比,与两表面之间的温度差和表面面积成正比。

忽略金属盘侧面与空气之间的热传递。

那么,在金属盘的厚度变为2d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金属盘上、下表面温度稳定之后,金属盘上表面的温度将变为A.323K B.324K C.326K D.327K【参考答案】D例2.(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

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8篇

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8篇

内能教案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内能教案,作者整理分享了8篇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物理内能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讲述另一类热力学过程——热传递过程以及热传递与改变内能的关系。

首先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进而分析系统在单纯的热传递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自然引出热量与系统内能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较后研究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异同。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

3.能区分热量与内能的概念。

4.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有区别的过程与方法能举例说明热传递能够改变系统内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感受能量的转移,增强我们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

难点:热量与内能的区别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稍简单,易于学生接受。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讲解六、课前准备铁丝、布、酒精灯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基础知识提问:1、焦耳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2、什么是内能?内能于什么有关?(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想一想,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回答:将铁丝来回多次弯折,用布摩擦,将铁丝放在火上烧,与高温物体接触……教师:可以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今天我们来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热传递。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传递?(2)热传递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3)热传递过程的实质是什么?1.热传递(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①热传导:不借助于物质的宏观移动,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热运动,使能量由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内能》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内能》精品课件
第十三章 内能
13.2 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放出热量,温度 降低,内能发生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实例。
重点 1.内能概念。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与热传递。 难点 对分子势能和内能的理解。
3.下例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 的是( ) A、地球外的石块,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 流星。 B、凉鸡蛋泡在热水中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 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
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具有的内能就越多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 C、运动的物体有动能但没有内能 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具有 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水蒸气液化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答:瓶内气体对塞子做功,塞子从瓶口跳出。瓶 口的白雾说明瓶内气体对塞子做功时,温度降低, 空气内能减小。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实质: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传递
金属勺子放在 热汤中,温度升 高,内能增加
食品放入电冰箱, 食物的温度降低, 内能减小
D、物体的内能越大,含有的热量越多。
8.下列说法正确吗?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 X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 X
物体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一定升
高( )
X
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X
9.物体的内能是指( D ).

物理中温度、内能和热量关系探讨

物理中温度、内能和热量关系探讨

物理中温度、内能和热量关系探讨概要: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

其中,内能和温度是状态量;而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具有”“含有”“增加”等词来描述,常用“吸收”或“放出”来搭配。

要解决有关这三者的中考题,还要掌握热传递的概念、内能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所以这里题得分率不高。

解决这类题,明确三个物理量的概念是关键,还要辨析其物理意义才能突破。

热量,是指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从概念可以看出,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是转移的那部分内能。

内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高温物体减少的内能叫放出的热量,低温物体增加的内能叫吸收的热量。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所以不能说“具有”或者“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够说“增加”或者“减少”多少热量,通常表达为“吸收”或者“放出”多少热量。

一、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辨析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辨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其含义。

1.内能和温度的辨析物体温度变化,内能一定会变化。

上述可知,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大(或减小),分子平均动能增加(或减少),因此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

所以,物体温度变化时,分子的动能就会发生变化,物体的内能就会变化。

物体的内能变化,温度不一定变化。

根据内能的概念可知,内能受质量、温度和体积以及状态因素影响,所以物体的内能变化,其他影响因素变化引起的,而温度并没有变化。

例如,晶体的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于要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内能不断增加;晶体的凝固过程,由于不断向外界放出热量,所以内能减小,而温度保持不变。

2.内能和热量的辨析首先,内能是一个状态量,而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其次,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那部分内能,热传递过程中改变物体内能,即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内能》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内能》课件
2、在下列做功过程中,加有红色的物体,内能逐渐减小
的是( B )
A. 砂轮磨刀具时,砂轮的温度越来越高 B. 暖水瓶中的热空气将瓶塞冲出 C. 在紧缩冲程中,气缸内的气体温度升高 D. 电炉通电后,电阻丝逐渐变红
3、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D )
A.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 B.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C.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 D.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
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0℃的水内能为零 B.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为零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就一定大 D.物体的温度升高,该物体的内能就增大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 B.物体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C.温度为-40℃的冰块没有内能 D. 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
1、关于内能,下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取了热量 B、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 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2、下例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的是( )
A、地球外的石块,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流星 B、凉鸡蛋泡在热水中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 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
A 4、如图所示的做法中,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本课小结
一、内能
1、定义 2、相关因素:温度、质量、状态、体积等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 2、做功
人教版 物理 九年级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练一练
1、【雅安中考】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 内能的是( C )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 内能与热量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 内能与热量教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第一节分子动理论教学目标a.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b.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d.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分子动理论”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

按照分子运动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法建议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慢慢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初中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

初中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

初中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说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少同学都觉得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确实如此,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因而不少同学对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总是感到模糊不清,不易掌握.1.三者的概念区别(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的是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说“升高”、“不变”或“降低”,但温度不能传递,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2)热量: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它总是伴随着热传递而出现,是一个过程量,因而热量是与热传递过程相联系的物理量,若没有热传递的发生,就谈不上热量,故也就不能说一个物体“有多少”或“含有多少”热量,而只能说“吸收了”或“放出了”多少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J).(3)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从宏观看,物体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从微观看,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总的来说,当同一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2.三者的辨证关系要揭示三者的辨证关系,可用两个“一定”和四个“不一定”来对它们进行总结.(1)两个“一定”①物体的温度变化,其内能一定变化.因为物体的温度改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也随之改变,故内能也会改变.所以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加(减少).②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改变.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就是发生了热传递.而热传递则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在不考虑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少.(2)四个“不一定”①物体内能改变,其温度不一定改变.晶体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必须吸收(或放出)热量,晶体由于吸收(或放出)了热量,其内能增加(或减少),但晶体物质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温度却是不变的.但非晶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物体内能改变,其温度不一定改变.②物体内能改变,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物体内能的改变除了吸收或放出热量(即热传递)这种途径之外,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③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不一定引起温度变化.晶体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的,但其温度却是不变的.④物体的温度改变,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热量.做功也是改变物体的温度(内能)途径之一,因而物体的温度改变不一定是由吸收或放出热量所致.3.三者的联系热量、温度和内能三者都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热”有关,日常生活中的“热”不但可表示温度,还可表示热量和内能.例如:“今天气很热”中的“热”是表示温度;“蒸发吸热”中的“热”是表示热量;而“摩擦会生热”中的“热”则是表示内能.在这三个量中,温度与内能是状态量,而热量则是一个过程量.例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在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解析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晶体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D正确.答案 D例2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物体内能减少,一定对外做功解析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A选项说法不正确;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也越大,B选项说法正确;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大,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才能说“吸收了“或”放出了”多少热量,热量不能说“含有”、“具有”.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少,可能是对外做了功,也可能是放出了热量,D选项说法不正确.答案 B。

初中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初中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内能与热机知1 物体的内能(1)类比机械能与内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内能,物体由于被居高或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势能。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具有分子动能;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且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具有分子势能。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统称为内能。

注意:①内能是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更不能说是个别或少数分子的内能。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②内能具有普遍性,即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内能。

③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能准确知道一个物体的内能的具体数值。

(2)温度与内能的关系①同一物体在状态不变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②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小时,温度可能不变。

(3)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4)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a.温度--同一物体在状态不变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b.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状态的同种物体,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c.材料(种类)--即温度、状态、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内能不同。

d.状态—即温度、质量、材料相同的物体,状态不同,内能不同。

例:质量相同的水蒸气比水的内能大,因为水蒸气液化成水时放热。

知2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同时内能一定减小。

例:①“钻木取火”;②下压打气筒内的硝化棉,硝化棉燃烧;③夏天刚打开可乐瓶盖时,瓶口出现“白气”,是因为瓶内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的时候,对空气做功,使瓶口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④冬天双手相互摩擦取暖,这是双手通过客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注意:①对物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都是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内能;物体对外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都是内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

②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如:向上举物体,对物体做了功,但物体的内能却没有增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三章内能(含辩误,详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三章内能(含辩误,详解)

13.2内能1.内能(1)分子动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同理,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分子由于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

(2)分子势能: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由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而使分子所具有的能叫分子势能。

(3)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①“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含义,是指所研究物体内部的全部分子,而不是该物体内部的一部分分子。

②“总和”的含义,这里的总和指的是该物体内部全部分子所具有的动能和全部分子具有的势能之和。

(4)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5)内能与温度的关系①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有内能................。

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物体的内能不能为零。

②同一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谈重点内能的大小同一个物体,在相同物态下它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因此分子的动能变大,导致物体内部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增加。

例如,一个铁块在烧红时的内能比它冷却时的内能大。

对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不能错误地理解为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内能的大小除了与温度有关,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内能的概念较难理解,我们得出物体具有内能时使用了什么方法?类比法!我们可以将运动的分子和具有动能、势能的物体进行类比,得出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自由下落的物体和地球相互吸引,物体具有势能,相互吸引的分子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相互排斥,弹簧具有势能,相互排斥的分子具有势能。

【例1-1】物理学中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小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解析: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小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答案:C【例1-2】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C.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 ℃的水没有内能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解析:错解:A、C、D正解:B错解分析:误以为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容易错选A;误以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容易错选C;误以为温度是决定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容易错选D。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内能和热量(基础) 知识讲解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内能和热量(基础) 知识讲解

内能和热量(基础):【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热运动、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要点梳理】要点一、内能(《分子热运动、内能》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要点诠释:(1)单位:焦耳,符号:J。

(2)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微观表现;物体的机械能则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及相对位置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宏观表现。

物体的内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为零(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总有动能),而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相对为零。

所以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要点二、改变内能的方式通过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要点诠释:(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

内能增加(或减少)。

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2)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少,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3)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单位为焦耳,符号是J。

(4)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或者说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温度高的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但势能不一定大。

不能由温度的高低判定内能的大小,也不能由内能的增减判断温度的高低。

例如,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地从外界吸引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

但物体的温度不变,所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加物体内分子的势能。

(5)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效果是相同的,所以说它们是等效的。

要点三、热值我们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沪科版):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沪科版):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2.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与其他物质相比,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条件下,升高或降 低相同温度时,水吸取或放出的热量多,如冬季取暖用水来循 环、汽车发动机冷却用水做冷却剂等。 与其他物质相比,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条件下,吸取或放 出相等热量时,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少(即温度变化小)。利用 这一特点能解释水域大的地方气温变化小、寒流来之前向里浇 水可防止麦苗被冻死等现象。
2.联系:
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热,内能 一定减少,温度不一定降低。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可能吸热,也可能外界对物体 做功。 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可能放热,也可能物体对外界 做功。
【易错警示】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的能量情势。内能是物 体内部微观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机械能是宏观物体动 能和势能的总和,一个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机械能可以为零, 但它的内能不可能为零。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会”是一种可能,并不一 定增加,如提高物体时,对物体做了功,增加的是物体的机械 能,而不是内能。
_J_/_m_3
Q=_V_q_
2.热机效率:
定义:热机运转中,对外做的____有__用_与功燃料完全燃烧所 释放的_____的比值。
能量 提高的主要途径:_____各种能量损失。
减少
汽车发动机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 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_____的特性。 发动机的内能主要是通过______而减 小的;在发动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 产生的内能转化为______,高温燃气的内 能减少,这是通过______改变内能的。 完全燃烧0.1 kg的高能汽油,放出的热量为______J;如果这 些热量被质量为100 kg、初温为20 ℃的水完全吸取,可以使 水的温度升高______℃。[q油=4.62×107 J/kg,c水=4.2× 103 J/(kg·℃)]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全)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全)

物体的内能一、内能的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的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本质)a)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b)分子动能就是指时刻无规则的运动,产生的能量---也叫分子热运动;分子势能是指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斥力的关系,形成的分子势能;c)内能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例如质量)其由于分子时刻丢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分子之间固然存在势能;d)与自身的质量有关,相同条件下,质量越大,内能越高;e)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f)相同条件在,在晶体熔化过程中,相同温度,吸收能量,内能增大;二、类比机械能;三、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方法)a)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i.做功的实质就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ii.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iii.注意:对物体做功,并不一定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加,也可能提高物体的机械能,从而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i.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的转移;ii.热传递分三种形式:1.热传导:物体内部各个部分的物质不发生移动,彼此需要相互接触,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进行能量的转移2.对流:物体间的各部分物质会流动,需要介质进行对流交换热量,对流只发生在气体和液体当中;3.热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介质,通过辐射能量的方式进行,例如太阳,电灯等;c)改变内能的形式,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具有相同的效力;四、热量,a)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多少。

b)实质:热量其实物体内能变化量的一种表示,并不表示物体能能的多少;c)符号及单位:热量通常用Q表示,单位为焦耳;d)规律,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越多,内能改变的越大;e)判断对错:物体本身具有热量x;高温物体具有的热量多x;低温物体具有热量少x;从定义出发就可以解决了这个问题;f)热量是反映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因此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中考物理常见题型—温度、内能和热量

中考物理常见题型—温度、内能和热量

初中物理中考常见题型温度、热量与内能【知识积累】1、温度(1)是一个状态量,在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中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2)表述方式:“降低”“升高”“降低到”“升高到”“是”来表述。

(3)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

2、热量(1)是一个过程量,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2)表述方式:“放出”“吸收”来表述,而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热量。

(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大;但内能增大时,也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4)热传递中,热量传递的方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3、内能(1)是一个状态量,表示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影响因素:跟物体的温度、质量、体积、状态及物质种类有关。

(3)表述方式:“有”“具有”“改变”“增加”“减少”来表述。

(4)物体温度升高时,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而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也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

(5)改变方式:①做功(实质:能量的转化);②热传递(实质:能量的转移)。

(6)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物体具有内能,即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典型习题】1、关于内能、热量、温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熔化为0℃的水,内能不变B.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就一定增加C.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是因为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热量,温度也不一定升高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而内能一定增加C.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D.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物体的内能一定不变3、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②在相同温度下,1kg的水比1kg的冰含有的热量多③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④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要吸收热量⑤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A.①⑤B.②③C.②④D.③⑤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 ℃的冰没有内能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5、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D.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6、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锯木头锯条发热B.划火柴点火C.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D.烧水时水温升高7、如图所示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A.弯折铁丝发热B.给冷水加热C.下滑时臀部发热D.压缩空气温度升高8、以下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物体内能一定为零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9、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B.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D.任何两个物体间都会发生热传递10、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 锯木头锯条发热B. 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C. 阳光下路面发热D. 搓手时手掌发热11、关于热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B. 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C.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1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的过程B.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热机的效率无法达到100%C.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随着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会不断升高13、关干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C. 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多B.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C.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参考答案1、关于内能、热量、温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熔化为0℃的水,内能不变B.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就一定增加C.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是因为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答案】D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热量,温度也不一定升高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而内能一定增加C.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D.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物体的内能一定不变【答案】A3、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②在相同温度下,1kg的水比1kg的冰含有的热量多③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④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要吸收热量⑤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A.①⑤B.②③C.②④D.③⑤【答案】D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 ℃的冰没有内能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答案】B5、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D.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答案】C6、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锯木头锯条发热B.划火柴点火C.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D.烧水时水温升高【答案】D7、如图所示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A.弯折铁丝发热B.给冷水加热C.下滑时臀部发热D.压缩空气温度升高【答案】B8、以下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物体内能一定为零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答案】C9、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B.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D.任何两个物体间都会发生热传递【答案】C10、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 锯木头锯条发热B. 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C. 阳光下路面发热D. 搓手时手掌发热【答案】C11、关于热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B. 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C.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答案】B1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的过程B.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热机的效率无法达到100%C.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随着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会不断升高【答案】B13、关干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C. 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答案】C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多B.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C.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答案】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 • B气体的内能、温度不变 • C气体的内能不变,温度升高 • D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如图所示,现有一个配有活塞 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有 乙醚的棉花,然后迅速压下 活塞,筒内棉花燃烧起来, 请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从微观上来看, 篝火周围的空气
燃在烧篝火:旁放,我出热量分剧子烈热了运动变得
改变内能的方式一 做功
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叫做做功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将增加,从能的角 度说是其他形式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将减少,从能的 角度说是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
强调: 1、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 能量的转移, 2、在改变内能方面做功和热传递 是等效的
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
• B内能不为零,分子仍然处于运 动状态
• C内能为零,大部分分子处于静 止状态
• D内能为零,分子处于相对静止 状态
物体从高处落下,若考虑空气阻力 的影响,物体的能量变化情况是 (B)
• A机械能、内能都增加 • B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 • C机械能不变,内能增加 • D机械能减少,内能减少
气体在迅速膨胀做功过程中,与外 界不发生热传递,则气体的温度 和内能的变化情况是(D )
热值的 定义式
q=
Q m
变形 公式
Q= mq
Q= mq
Q的单位:J M的单位:kg
q的单位:J/kg
Q= V q
Q的单位:J V的单位:m3
q的单位:J/m3
例1:试计算50g的酒精完全 燃烧,能放出多少热量?
m=50g=0.05kg 查表可知酒精的热值 q=3.0×107J/kg Q=mq
=0.05kg×3.0×107J/kg =1.5×106J
能的是(A )
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 内能的是(B )
• A、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 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
• C、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 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 升高
在0℃时,关于物体的内能和分子 的运动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 )
• A内能为零,分子处于静止状态
由以上讨论可知: 1、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 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 大 2、内能还跟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 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 3、内能的改变会影响物体内部分子的 运动及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热膨胀 、熔化、凝固、蒸发等各种热现象。 4、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比较内能和机械能
物体运动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或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势能,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统称为 机械能
分子热运动也具有动能,分子间存 在引力和斥力也具有势能,物体 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 和叫做内能
改变内能的方式
怎么能让笔 杆热起来呢? 试一试你有 几种方法?
把这些方法 分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内能的方式一 热传递
1、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转移内能的多少叫 做热量 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3、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 减少,温度会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 能增加,温度会升高,当温度相同时,不在 发生热传递 4、在不计热损失时,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 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J/kg;
某同学帮妈妈做饭时,讨论煮食物 如何能够节约燃料,该同学认为 将谁烧开后,要继续用旺火能够 节省燃料;妈妈认为将水烧开后 ,只要能保持水沸腾,用微火煮 能节省燃料,你支持哪一种观点 ,现由是

可见,(温度)反映了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 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温度与 热运动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我们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
热运动
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 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 能。 内能是储存在物体内部的能量。
讨论交流: 1、20℃的水加热到100 ℃,内能如何 变化? 2、一杯水的内能大,还是一桶水的内 能大? 3、冰化成水,水结成冰,内能有什么 变化? 4、南极的冰山有没有内能?
学习目标
1、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能区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 传递和做功
3、区分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以及它们 之间的联系
温度与热运动
把两滴蓝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 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我们看到热水 杯中的墨水扩散的快;由此你能得到 的结论是什么?
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说明物体 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 剧烈 );
们为什么会感 到温暖
这意味着空气 内能增加了, 这些能量是从 哪里来的呢?
燃烧:放出热量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 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 内能
那么那些物质可以作为燃料呢?
根据你的经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 料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是不是 相同的?
我们把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 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例2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3.能55源×。1007.5 m 3 的天
然气完全燃烧能放出
J的热量;
(天然气的热值取7.1×107 J/ m 3)
完全燃烧0.14kg的乙醇汽油放 出热量为6.3×106 J,它的热 值为4 .5×107J/kg;酒精的热 值为3.0×107J/kg,酒精炉里 装有200g的酒精,若燃烧掉 一半,则放出热量是3.0×106J ,剩余部分酒精的热值是 3.0×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