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故事
关于王羲之的几个故事
关于王羲之的几个故事一、窃读《笔法》王羲之七岁时字就写得十分出众。
十二岁时,他在父亲王旷的枕头下发现了前代人写的书法著作《笔法》这本书,就偷偷拿出来读。
父亲发现了问他:“为什么偷看我私藏的东西?”王羲之笑而不语。
母亲告诉他说:“你看看怎样用笔法。
”父亲觉得他年幼,怕不能保密家传,告诉他说:“等你长大了,我再教给你。
”王羲之跪下请求父亲说:“让我现在就学吧,要等到我长大成人,恐怕对书法的兴趣和聪明才智不会像现在这么大。
”父亲高兴极了,终于把书给了他。
不到一个月,王羲之的书法就大有长进。
不久,当时的书法大家卫夫人看见了王羲之写的字,对太常王策说:“这孩子准是看了用笔的要诀,我发现近来他的书法已经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
”又高兴得流着泪说:“这孩子有出息,一定会超过我,淹没我的名声。
”二、天下第一行书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太原人孙承公及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过修禊日。
他们曲水边流觞(觞,酒杯;流觞,把酒杯放在水中漂流),饮酒赋诗,各抒胸怀。
又把这些诗收为一集,名为《兰亭集》。
王羲之为此集撰写了序文,记下宴集的盛况,写出与会诸人的观感,他还亲自书写下这篇序文。
就是《兰亭集序》。
这篇序文他用蚕茧纸、鼠须笔写成,字字遒劲妩媚,压倒了同代的一切书法。
总计三百二十四个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写得各不相同,其中“之”字有二十几个,变化迥异,没有两个相同的,好像有神助似的。
等他酒醒之后,过了几天又重新写了好多本,终究没有兰亭集会时写的那篇好。
《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居三大行书作品之首,其余两篇作品是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宋代苏轼的《寒食帖》,因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三、自家体王羲之写的字起初并不算最好,没有超过当时的书法家。
到五十三岁了,他还认真临摹古人碑帖,不怕自己年老,没日没夜地刻苦练习。
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子上,还揣摩着名家书帖的架势,手也不停地在身上划着字形。
时间一久,连自己的衣襟都划破了。
王羲之书法小故事
王羲之书法小故事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至今仍被世人推崇和模仿。
以下是几个关于王羲之的书法小故事:1. 墨池典故:王羲之从小就特别喜爱书法,勤奋练习。
在没有纸笔的情况下,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2. 鹅池蘸笔:王羲之酷爱书法,吃饭、走路都不放过,常在鹅池边练习书法。
有一次,他看到池中的鹅悠然游动,便灵感突现,用蘸满墨的笔在空中划动,仿佛在与鹅嬉戏。
从此,他的书法更加灵动优美。
3. 兰亭集序: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
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
在兰亭修禊活动中,王羲之乘兴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 天台山拜师: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遇到一位鹤发银髯的老人,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并传授给他一个笔诀。
王羲之感激不已,从此刻苦练习,书法技艺更上一层楼。
5. 洗笔洗砚:王羲之练习书法非常刻苦,每天都要洗笔洗砚。
有一天,他看到一位老婆婆在河边洗衣服,便上前请教:“老婆婆,你洗衣服这么辛苦,是怎么保持双手的?”老婆婆笑着说:“我每天都用这个池水洗衣服,这水有神奇的功效,能使人双手灵活。
”王羲之听后,便在池边洗笔洗砚,从此他的书法更加精湛。
这些小故事展示了王羲之在书法道路上勤奋刻苦的精神,也体现了他在艺术追求中的谦逊和博学。
正是这种精神,使他成为了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简短7篇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简短7篇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1】据说有一次,王羲之看见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扇子,一直卖不出去,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2】东晋大贵族郗鉴在京口,打发门生送信给宰相王导,想请王导帮忙给找个女婿。
王导对送信人说:“你来得正适时,王家的几个年轻人现都在东厢房,你去看看,你可以随便挑。
”门生回去,报告郗鉴说:“王家的几郎君都不错,他们听说来选女婿,几乎个个都表现得很矜持。
唯有一位君在榻上露着肚皮躺着,好像没这回事似的。
”郗鉴说:“好,就这位郎君了”一打听,这位就是王羲之。
郗鉴就这样把女儿嫁给了这位露着肚皮的未的大书法家。
遇到这种好事,一点不装,依然如故,真可谓够有雅量,够洒脱自的了。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3】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4】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
王羲之的故事简单概括
王羲之的故事简单概括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王羲之的故事可以简单概括如下: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勤学苦练,曾跟随多位书法大师学习。
他擅长各种字体,尤其擅长行书和草书,其书法作品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得益于他的才华和努力,更得益于他的创新精神。
他不满足于传统的书法技巧,勇于探索新的表现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涵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除了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王羲之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王羲之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书法家的成长历程,更是一个人的成长与自我超越的过程。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此外,王羲之的故事还告诉我们,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追求。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同时,成功也需要创新精神,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够走在时代的前沿。
总之,王羲之的故事是一个充满启示和鼓舞人心的故事。
通过了解他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更深刻地理解成功的真谛。
王羲之的传说故事
王羲之的传说故事
王羲之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传说故事有很多,其中一些包括:
1. 寻访神仙:王羲之家在琅琊,他曾在家中苦练毛笔字,但始终不满意自己的书法。
于是他决定离家出走,寻找神仙以获得书法秘籍。
他听说名山中有神仙,于是便开始了漫长的寻访之旅。
在沂蒙山,他遇到了一位老猎人,从其身上学到了打猎和射箭的技巧。
据说,老猎人其实是神仙的化身,他给了王羲之一只神笔,帮助他成为了书法大师。
2. 兰亭集序:王羲之在浙江绍兴的兰亭,邀请了众多名士,其中包括谢安、孙绰等人,一起在山间游玩。
他们将酒杯放在溪水中,随着水流而下,谁的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需要作一首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篇整理成《兰亭集》,并亲自为其作序。
这篇序文被誉为书法史上的杰作,被后世广为传颂。
3. 戒珠寺与题扇桥:王羲之在浙江绍兴的蕺山脚下有一所宅邸,他在这里养病并终老。
后来,他的住宅被改为戒珠寺。
在戒珠寺附近有一条小溪,溪上有座小桥叫做题扇桥。
这里曾是王羲之经常散步的地方,据说他曾在这里为路人题写扇面。
4. 鹅池:在兰亭附近有一座鹅池,池中的鹅都是王羲之所养。
据说他从鹅的形态中领悟到了书法的奥秘。
在池畔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鹅”字,这是王羲之亲笔所写,“池”字则是他的儿子王献之所写。
5. 墨池:在浙江嵊州市金庭镇的瀑布山有一处墨池,据说王羲之曾在这里练习书法。
他每天在这里洗笔,使得池水变得漆黑如墨,因此得名墨池。
以上是关于王羲之的传说故事中的一部分,这些故事反映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他的人格魅力。
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小故事五则
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小故事五则第一则:竹扇题字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
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第二则:书成换鹅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
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第三则:巧补春联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
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
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联一贴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
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
想偷对联的人一看此八个字太不吉利,便扫兴而归。
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第四则:不避之字斐松之、刘牢之、寇谦之、司马孚之、司马亮之、司马景之、司马昙之……王羲之的儿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孙子桢之、静之。
上述人为什么不避家讳?这里藏着个大秘密,与西汉张良有关的秘密。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小故事五则
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羲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部分。
王羲之小故事五则:1. 入木三分王羲之小时候,曾在家里的庭院里看到一棵老树,树干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他用刀在树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用水墨涂在上面。
几天后,他再次来到这棵树前,发现他的名字已经被水墨印在了树干上,而且字迹非常清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王羲之的书法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2. 洗砚成池王羲之曾经在洗砚时,不小心将一块墨砚掉进了池塘里。
他觉得这块墨砚非常珍贵,于是决定将它捞回来。
可是,池塘里的水非常浑浊,墨砚已经看不清楚了。
王羲之决定将整块池塘的水都换掉,以便找到那块墨砚。
最后,他在池塘边找到了那块墨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王羲之对于书法的热爱和执着。
3. 与鹅论道有一次,王羲之在家中养了一群鹅。
他发现这些鹅在吃东西时,总是排成一列,整齐划一。
于是,他开始尝试让鹅按照自己的方式排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让鹅按照自己的方式排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王羲之具有观察事物的能力,并且善于总结经验。
4. 金戈铁马王羲之曾经在一次宴会上,看到一位客人的坐骑非常雄壮。
他对这位客人说:“你的马真是金戈铁马啊!”那位客人回答说:“这匹马其实并不出色,只是我骑得好而已。
”王羲之深以为然,从此更加注重书法的内涵和气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书法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美。
5. 临池学书王羲之年轻时,曾经在一家书店里看到了一本关于书法的书籍。
他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决定下定决心学习书法。
于是,他每天都会在池塘边练习书法,直到天黑才回家。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的书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关于王羲之生平的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王羲之生平的小故事有哪些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创作出来的书法无人可以逾越。
他的字体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与魅力。
在我国,王羲之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生平故事,你听说过吗?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小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小故事五则竹扇题字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
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书成换鹅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
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巧补春联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
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
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联一贴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
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
想偷对联的人一看此八个字太不吉利,便扫兴而归。
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王羲之书法的故事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其行书和草书风格自成一派,被誉为“书圣”。
以下是有关王羲之书法的一些故事:1. 换鹅王羲之喜欢养鹅,并且从鹅的形态和动作中领悟书法之道。
山阴(今浙江绍兴)城外一座道观里的住持老道明白后,特意养了一群可爱的白鹅,每日赶着白鹅在王羲之与友人郊游处放养。
有一天王羲之终于“偶然”碰见了这群白鹅,被吸引后买下了它们。
此后老道不断地向王羲之请教书法,以换取更多的鹅。
2. 临池学书王羲之家后有一口池塘,他常在池塘边练字。
练完字后,他就在池塘里洗笔和砚台。
久而久之,池塘的水被墨染黑了,人们称之为“墨池”。
3. 坦腹东床王羲之被朝廷征召为太尉时,他推辞不掉,只好前去赴任。
在太尉府中,他保持廉洁,生活简朴。
他喜欢穿着家常衣服,躺在露天的庭院里。
他虽然做了高官,但仍未改变以前的生活习惯。
他特别善于画扇,其扇面常常是“竹岩水石”、“人或鸟兽”等。
据说,朝廷中的大臣们常常来向他求字,他都欣然应允,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傲慢。
4. 入木三分王羲之的字写得非常好。
据说,在他写字的时候,笔力强劲,字迹入木三分。
有一次他把字写在一根大木板上,让人把它抬到一座寺庙里去。
不料在半路上,字迹竟然被人刮去了一大半。
当人问起这事时,他说:“那些字是写在木板上的,所以被刮去了。
”人们听了后都惊叹他的书法功力。
5. 写经换鹅据说王羲之写经时非常用心,每一笔都经过深思熟虑。
他写经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换取白鹅。
当时有一位僧人想要得到一幅王羲之的字,便把几只白鹅送到王羲之家门口。
王羲之非常高兴,马上给那位僧人写了一篇经文,并在其中注入了自己的心意和情感。
后来这位僧人拿着这篇经文去见皇帝,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和艺术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他的个性特点和人生哲学。
关于王羲之生平的小故事有哪些(通用9篇)
关于王羲之生平的小故事有哪些(通用9篇)称病弃官篇一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
“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
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
”[8] 他和许询、支遁等人,开始遍游剡地山水。
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
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
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
名人故事之王羲之篇二王羲之简介王羲之(303-361),中国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王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现在住址存于革命老区山东临沂兰山区,受其影响命名了洗砚池街,且王羲之故居就在洗砚池街上。
王羲之对联故事有一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
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
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
这副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
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
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
来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讲王羲之的故事有哪些
讲王羲之的故事有哪些
王羲之,字子昂,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著名的书法家。
在中国书法史上,王
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成就堪称一代宗师,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来讲讲王羲
之的故事。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
王羲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便是《兰亭集序》。
相传,东晋时,王羲之受邀为文
学家王羲之兴书于兰亭,后来创作了这篇《兰亭集序》。
这篇字迹流畅,神采飘逸,被誉为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个故事也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王羲之的人生轨迹
王羲之生平丰富多彩,除了在书法上有非凡的成就外,他还曾先后担任过官职,频繁地辗转于政治斗争中。
但王羲之更倾心于文学艺术,坚持追求艺术的卓越境界。
据传,王羲之平时淡泊名利,钟爱以书法为乐,其兴致所在,尽致书技,坚持“笔如流水,墨若云烟”的创作理念,深受后人推崇。
王羲之的传世之宝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世世代代传颂。
后人为了纪念
王羲之的卓越艺术成就,建立了王羲之博物馆,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书法作品,并且每年都有众多书法爱好者前往朝拜。
在当今社会,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
要符号之一,体现了千年书法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力。
以上就是关于王羲之的故事,这位书法大师不仅留下了众多卓越作品,更以其
坚持追求艺术境界的态度,影响了后世数百年的书法艺术风格。
王羲之的故事8篇
王羲之的故事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王羲之的故事8篇王羲之故事。
关于王羲之生平的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王羲之生平的小故事有哪些1、竹扇题字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在街头闲逛,看到一个老婆婆在卖竹扇,但是生意冷清,无人问津。
王羲之心生怜悯,便上前对老婆婆说:“我给您的扇子题几个字,您就能卖出去了。
”老婆婆起初半信半疑,但看到王羲之的真诚,便答应了。
王羲之拿起笔,在每把扇子上龙飞凤舞地写了几个字。
老婆婆看到扇子被弄脏了,心里有些埋怨。
王羲之却告诉她:“您就说这扇子上的字是王右军写的,要卖一百钱。
”老婆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叫卖,果然,人们因为王羲之的书法慕名而来,扇子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2、巧补春联每年春节,王羲之都会亲自书写春联贴在自家门上。
但是,每次刚贴上不久,春联就会被人偷偷揭走。
因为他的书法太受欢迎了。
这一年,王羲之又写了一副春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为了防止春联被偷,他想了一个办法,先将春联剪去下半截,只贴出“春风春雨”“新年新岁”。
偷春联的人一看,觉得这半截春联没啥意思,就没有偷走。
到了除夕之夜,王羲之将下半截春联贴出,变成了一副完整而精彩的春联,众人看后无不称赞。
3、以书换鹅山阴有一道士,养了一群漂亮的大白鹅。
王羲之听说后,前去观看,看到那些鹅在水中嬉戏,姿态优美,非常喜爱。
道士看出了王羲之的心思,便说:“如果您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这群鹅就都送给您。
”王羲之欣然答应,很快就完成了抄经,用自己的书法换走了道士的鹅。
这件事成为了一段佳话,也反映了王羲之对书法艺术的执着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4、墨池遗迹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为了练习书法,他常常废寝忘食。
他在家附近的一个池塘边练字,每次写完字就在池塘里洗笔。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池塘里的水都被染黑了,留下了“墨池”的遗迹。
这也充分体现了王羲之刻苦勤奋、持之以恒的精神。
5、入木三分有一次,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
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从此,“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字子昂,晋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书法情有独钟。
王羲之的父亲王褒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他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书法的基本技巧。
但王羲之并不满足于此,他勤奋好学,不断钻研书法艺术,最终成为了一代宗师。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草最为著名,他的行草书法气势磅礴,刚劲有力,飘逸俊逸,被誉为“王草”。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独特,他擅长用笔,运笔自如,行云流水,笔走龙蛇,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空间。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一生追求书法艺术的完美,他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对世界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后世学习书法的楷模。
除了在书法艺术上有着非凡的成就外,王羲之在人格修养上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典范。
他谦虚谨慎,待人和蔼可亲,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书法艺术的完美,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他的一生就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诠释。
作为书法家,他不断探索书法艺术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成为了一代宗师。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只有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王羲之的一生,就是一部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创新的奋斗史。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他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他的人格魅力也一直影响着后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书圣王羲之的故事精选七篇
书圣王羲之的故事精选七篇书圣王羲之的故事篇1公元三百五十三年的一天,兰亭这儿十分热闹,原来是王羲之邀了几位朋友在这儿聚会,饮酒作诗。
这个盛会是很有趣的,朋友们不是坐在酒席桌前,而是在清清的溪水边,浓浓的树荫下。
这儿真是美极啦。
曲水绕亭,鸟语花香,春风拂面,使人神清气爽。
当清澈的泉永载着盛满美酒的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端起来喝一口,可惬意了。
几杯酒下肚,人们就陶醉在酒香美景之中,接着就饱蘸墨笔,吟诗作文,互相传看,朋友们免不了评点一番,边吟边唱。
真是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王羲之觉得从来没有这么高兴。
乘着酒兴,他挥笔运气,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记载当时盛况的*,题目就叫《兰亭集序》。
朋友们看后,一致认为无论从*的角度,还是从书法的角度看,都是一篇绝妙的艺术品。
对于大家的称赞,王羲之并不觉得怎么样,到了第二天,王羲之酒醒之后,再把手书的《兰亭集序》拿来仔细一看,果然比以前的书法要精彩得多,心中十分得意。
他顺手抽出笔来,照样又写了几幅,可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第一幅写得那么好了,只得把它们都撕掉。
书圣王羲之的故事篇2王羲之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
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叔父王导为司徒,伯父王敦为扬州刺史,叔祖父王澄为荆州刺史。
他父亲这一辈人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所以他有很好的学习条件。
王羲之小时候少言寡语,谁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但他热爱学习,喜欢钻研,遇事机智有心计。
他7岁开始临池学书,到10岁时,字写得已很有水平,他的叔叔伯伯都十分喜欢他。
王羲之到了11岁,很想学一点关于书法方面的理论著作,用来指导自己。
有一天,他在父亲王旷的枕头里发现了一本叫做《笔谈》的书,讲的都是有关写字的方法。
他高兴得如获至宝,便如醉如痴地学起来。
正当他兴趣正浓时,被父亲发现了,问他:“为什么偷读我枕中秘本?”王羲之只是望着父亲傻笑。
母亲从旁__话道:“他恐怕是在揣摩用笔的方法吧!”父亲说:“你现在年龄太小,等长大了,我自然会教给你读。
王羲之的经典故事
王羲之的经典故事王羲之的经典故事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王羲之的经典故事,快来看看吧。
王羲之的经典故事篇1有一次王羲之看到一位老婆婆在卖扇子,但是生意惨淡而且很多竹扇子都已经发霉,卖家更加看不上了。
就决定帮这位老婆婆一个忙。
他问,老奶奶,你这扇子生意如何啊?老奶奶也不客气,客观你真幽默,我这些扇子在这卖了那么多天一把都没卖出去,在这样下去我们一家人就要断粮了。
王羲之说,老婆婆您莫要怨天尤人,我教您一个好办法,保证可以让这批扇子买个好价钱,还能让你大赚一把。
然后他就在老太太买的扇子上题字,老婆婆哪知道是大书法家,忙夺过王羲之手中的笔,我说这位客官,您是来捣乱的吧,我这干净的扇子都没卖出去,您来给我这乱涂乱画一通,我卖给谁?王羲之说,您不要着急,我写完以后您在卖的时候只要大声吆喝王羲之体扇,我保证每一把能卖到一百钱。
老婆婆一听这么神奇,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让王羲之写了几把。
人们一听到是王羲之的书法,都来买了,一时间原来屯着的扇子被一抢而空,老太太纳闷了,难道真是神人要帮我。
第二天老太太又等着王羲之给自己写字了,王羲之不是很开心了,想昨天我是想帮助你,才出此下策,现在你求我就是为了赚钱,但是没办法,王羲之还是为老太太写了几把,结果又卖的很好。
之后王羲之路过桥的时候,要是看到有婆婆还在那边卖扇子他就绕路躲避。
王羲之的经典故事篇2有一次王羲之在认真的练习写字,连丫头给他端来的馒头和蒜汁放在身边都没有发现,丫头嘱咐先生快快吃完,免得让自己饿着,结果王羲之还是专心致志的.练习书法,丫鬟看到了就跑到王羲之夫人那边去,帮这个情况告诉夫人。
夫人听了非常担心,她怕自己的丈夫因为练书法走火入魔变得茶饭不思,随后伤了身子,就带着丫头前去劝说,谁知道王羲之正拿馒头蘸着墨水吃的津津有味。
夫人和丫头大笑,丫头说先生您有没有觉得今天的馒头和往日不同,王羲之放下手中的笔,若有所思的说,这酱汁似乎是美味了不少,原来潜心写字的王羲之竟然拿墨水当成蒜汁,而王羲之本人似乎根本没有察觉。
书法家王羲之的名人故事(精选5则)
书法家王羲之的名人故事(精选5则)书法家王羲之的名人故事 1鼎鼎有名的王羲之书法家被后人所称赞楷模!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小时候博览群书,长大以后就能成为一名好的作家。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
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
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
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王羲之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
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
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
王羲之文言文小故事
王羲之文言文小故事一、《王羲之书六角扇》原文: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译文:王羲之曾经到他的一个门生家,看到棐木做的几案平滑干净,就在上面写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
后来这些字被门生的父亲误刮去了,门生懊恼了好几天。
王羲之又曾经在蕺山见到一个老妇人,拿着六角形的竹扇在卖。
王羲之就在她的扇子上写字,每把扇子上各写了五个字。
老妇人开始有些生气。
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写的,就可以卖一百钱了。
” 老妇人按照他说的做,人们竞相购买。
有一天,老妇人又拿着扇子来了,王羲之只是笑而不答。
二、《入木三分》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 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笔说》,能知其要,可以少至长,言成名家。
” 父恐其不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
”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名人录》,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译文:晋朝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
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
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 王羲之笑而不答。
母亲说:“你看《笔说》,能掌握方法的话,可以让你的书法从小到老,成为有名的书法家。
” 父亲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
” 王羲之诚恳地请求:“现在就给我用吧,如果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
” 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吃墨的故事(1)
照现在的说法,王羲之应该进大学的少年班,也就是属于神童,多少年才出一位的人物。
在他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
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
这个笔说,在他父亲藏在头枕里面的,本打算到他成年后再讲给他听,没有想到王羲之却无师自通,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
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的父亲也认为这个孩子不寻常,更加刻意培养他的书法修养。
其实,王羲之确实有做习书法的天份,但更多的是勤奋,和牛顿的自我感觉是一样的。
列宁似乎也吃过“六个墨水瓶”,呵呵,这个故事说的是王羲之小时候,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王羲之苦学的故事直接影响了他的儿子王献之,并且了“我儿写尽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吃牛心的故事
这个故事留传不是很广,但说明那个年代,人们不以年龄和官职看待人,呵呵,似乎从现代人强多了。
王羲之的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晋朝有位名人,是后来做了尚书仆射的周顗(yǐ)。
王羲之十几岁的时候,有一天到周顗家拜访,碰巧遇到周顗在家中宴客,王羲之年幼,当然敬陪末座了。
晋朝的名贵食品,是炙牛心,炙烤到芳香扑鼻时,便用刀割下一块块来吃。
而当周顗首先割下一块牛心时,大家都看着他先赏给谁。
他们都想不到,周顗切下的第一块牛心,是给年少的王羲之。
呵呵,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周先生为了巴结如日中天的王氏权贵而爱屋及乌的一种小把戏,当然我这是小人之心度君子这腹。
其实上,那个朝代的人,以清高为最高准则,是不会这玩这种小儿科的。
后来王羲之也是看不起他的老丈人的,老丈派人来考察夫婿了,王羲之反而把肚皮露出来吃着东西,这样的反而被绣球打中了脑袋。
王羲之的故事(3)
王羲之吃水饺的故事
江南的小吃美着呢,王羲之自举家搬到江南后,练习书法之余,经常到街头闲逛,看看景色,尝尝小吃。
这天他在街头正走着,忽然香气扑鼻,快走几步后,发现是一个小吃店。
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抬头一看,楼匾写着“鸭儿饼子铺”,饼子,即是如今的水饺了。
鸭儿饼,应该是像鸭子的水饺了。
而门的左右分别写着“经此过不去”和“知味且常来”。
王羲之酷爱鹅,如今见了鸭儿,自然也要欣赏欣赏了。
王羲之吃完水饺之后,倒是觉得水饺极之美味,而且一个个饼儿像鸭子般浮在汤水上,果然不愧了“鸭儿饼子铺”的名号。
只是觉得店号“鸭儿饼子铺”虽然好听,书法却是极差。
至少比自己的差多了。
吃完水饺之后,他经过厨房绕过一道墙壁,看见店主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只见她一边擀水饼皮皮,一边包馅,包完一个便往墙上丢,厉害之处就是,她并不看,也不用瞄准,仅是随手一扔,饼子就都不偏不倚落入大锅之中。
王羲之大惊,忙问老婆婆有什么绝招。
老婆婆的回答和我们熟知的卖油翁的回答差不多,意思是说没有什么诀窍,只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一件事,自然就成功了,并且知道了婆婆包水饺包了五十年,任何一招一式都烂熟于胸。
王羲之是聪明人,他觉得这老婆婆一定是神仙,是下凡在点化他,他忙给老婆婆的店写上新的对联,回家苦练他的书法去了。
终于成为绝代宗师
王羲之的故事(4)
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我们都打小学起就学习执笔姿势,以前可不是这样,大家都是个性十足,例如王羲之握笔就是把食指压在毛笔的笔管的最上端,食指高高挑起,如同高傲的鹅头。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想起了王羲之爱鹅的故事,是的,他确实爱鹅,爱鹅的体态,鹅影响了他的书法,也影响了他的操守。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所以他的老家(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有鹅池。
话说王羲之的书法已经大成,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
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
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
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
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其实,这个道士是有意而为之,道士很想得到一本王羲之手书的黄庭经,但当时王羲之一是权贵家族,而是书法早已名声在外,要想直接索取那是万万不能的,于是道士就根据王羲之爱鹅的故事想出了这么一个捷径,真是是得来全不费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