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剧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桂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浅析桂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作者:周孟林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10期【摘要】桂林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资源及其丰富,差异性及特色化非常鲜明。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桂林文化旅游资源在桂林旅游发展中凸显的作用,得出当前开发桂林文化旅游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同时也简单阐述在如何发展好桂林文化旅游方面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桂林;文化旅游资源;利用文化旅游作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既对发展我国先进文化起着促进作用,也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活力。
桂林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资源及其丰富,差异性及特色化非常鲜明,但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不合理,极大地阻碍着桂林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千年灵渠、明王城、桂海碑林等历史文化资源及桂林山水、象鼻山等自然山水文化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桂林如果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努力发掘自身的文化旅游资源潜力,发挥本地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特色鲜明的优势,找到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让桂林旅游向纵深发展。
[1]一、桂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及其作用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桂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山水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及红色文化等多类文化旅游资源。
多年来,由于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对桂林各类文化资源缺乏权威的统计,这里引用《桂林旅游资源类型实体初步统计报告》,到1999年底,桂林拥有历史遗产类旅游资源364 处,占旅游资源总数的33.1%,现代人文与抽象人文景观类164处,占旅游资源总数的15%。
[1]这两类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已占了桂林旅游资源的48.1%。
但在近几年,诸如《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及龙胜梯田文化节等大型高端的文化旅游精品力作也在不断地涌现。
其中,《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还入选全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支持名录。
[2]这些文化资源和文化旅游新品牌都充分证明了桂林文化旅游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是巨大的。
“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研究
“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研究戏曲品牌文化旅游是一种将传统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
桂林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桂林三戏”即桂剧、竹沙纸扇舞、豫剧是桂林地区著名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推动桂林旅游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路径进行研究,以期为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要加大对桂林三戏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桂林三戏作为地方特色戏曲,更是桂林文化的瑰宝。
在开发戏曲品牌文化旅游时,要注重对桂林三戏的保护和传承。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教育培训、设立专业演出团队等方式,提高桂林三戏的艺术水平和表演质量,同时加大对传统演员的培养力度,确保桂林三戏艺术形式的延续和发展。
要注重戏曲文化的创新和融合。
传统戏曲艺术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如观众结构老化、演出形式单一等问题。
在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中,要注重对传统戏曲艺术形式的创新和融合。
可以通过将桂林三戏与其他文化元素相融合,创作新的戏曲作品,提升戏曲艺术的时尚感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可以通过将桂林三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互动体验项目,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观众更好地参与进来,增强观赏体验。
要加强戏曲文化旅游的推广和宣传。
戏曲品牌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宣传,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片、举办演出展览、建设戏曲文化主题公园等方式,全面展示桂林三戏的魅力和特色。
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旅游推广渠道,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途径,将桂林三戏的信息传播到更广大的观众群体中,提高戏曲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要加强戏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整合。
在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中,要构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并与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可以开发出以桂林三戏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和景点,将桂林三戏作为旅游产品的亮点和特色,为游客提供深度戏曲文化体验。
【推荐下载】概述桂剧发展的改革策略
概述桂剧发展的改革策略概述桂剧发展的改革策略以下为为您编辑的桂剧发展的改革策略,敬请关注!!一、以地方特色为内涵桂剧是中国十大传统剧种之一,2006 年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从桂剧内容中处处可见广西的人文风貌以及背景,可以说是研究广西发展史的宝贵资料。
由于桂剧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儒家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宗教文化的影响,它也较为深刻的折射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和美学思想。
首先它的唱腔别具地方特色,用桂林方言演唱,唱腔细腻婉转,吸取了诸多剧种的声腔比如祁剧、京剧、昆曲等,以弹腔为主,兼有高腔、昆腔、吹腔以及杂腔小调。
弹腔又可分为南北两路即二黄、西皮。
器乐伴奏也有一些固定的曲牌版式,分为文场和武场。
文场使用二弦(似京胡)、月琴、三弦、胡琴以及曲笛、梆笛、唢呐、唧呐(即海笛)等,兼配部分中、低器;武场使用脆鼓(板鼓)、战鼓、大堂鼓、小堂鼓、板(扎板、摇子)、大锣、大钹、小锣、小钹、云锣、星子、碰铃等等。
显然,桂剧唱腔和伴奏中的这些程式不仅使其具有了强烈的舞台节奏与鲜明的艺术表现力,又赋予了桂剧与其他剧种不一样的形式美。
其次是它的舞台表现技巧在继承了程式化特点的同时,讲究生动传神的演绎。
完美的体现了我国古典美学写意性的特点,虚实相生,以形写神。
一方面通过运用人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势来传递情感,极富有生活气息。
另一方面它通过唱、念、做、打这样综合的艺术手段虚实结合来塑造角色传递情感。
表演过程中,动作姿态都极具韵律性和节奏美。
可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演出氛围中,获得丰富隽永的审美享受。
第三、桂剧剧目相当丰富,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
从目前所遗留的资料来看,桂剧第一批独有剧目可以追溯到1896 年唐景崧为桂剧春班撰写《看棋亭杂剧》40 出; 再到30 年代末40 年代初,欧阳予倩为桂剧创作、改编和加工整理一大批新剧目《梁红玉》、《打金枝》、《断桥》等,桂剧由此进入了中国十大戏剧剧种行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也为桂剧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了大量的工作;1976 年以后,桂剧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不仅制作出一批反响很好的古装戏如《十五贯》、《西厢记》、《小刀会》还创作了一批历史剧目《太平军》、《永安城》、《闯王司法》还有现代剧目《儿女亲事》、《一朵鲜花》等等。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 促进桂林旅游发展新跨越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桂林旅游发展新跨越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民盟桂林市委会悠远的历史文化是旅游业的优势资源。
为了贯彻中共桂林市委提出的“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实现旅游发展的新跨越,我们组织盟员中的部分市政协委员对桂林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地位(一)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桂林是我国南方历史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从分别距今3万年和1.2~0.7万年前的的宝积岩、甑皮岩,到秦代开凿的灵渠,南朝颜延之的读书岩,唐宋的摩崖石刻,明代的靖江王府,清代的贡院、康有为的讲学遗址,民国时期孙中山的誓师北伐,李宗仁、白崇禧的崛起,抗战时期名流聚集的文化城等等,构成了桂林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魅力。
1982年桂林市获得了国务院首批公布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殊荣,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桂林自身鲜明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特色:1.历史文化极具独特性,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为一体桂林山水自古以来就作为人类直接的生活环境,是中华民族历史在南方的重要演绎场,具有特定的人文与自然凝结为一体的文化特色,是张家界,九寨沟等风景城市无法比拟的。
清代广西巡抚陈元龙就曾发出“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的感叹。
2.具有多元性、兼容性,是珍贵的混合型历史文化桂林古为“百越”之地,是个多民族聚居地,《通典?风俗》中记载:“五岭之南,人多夷僚,不知孝义”。
秦汉以后,逐渐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唐宋时期,众多名人的迁徙融入更多先进的文化,奠定汉文化的主流地位,同时,由于桂林处于湘桂走廊的特殊地理位置,不仅具备了湘楚文化的特质也包含有岭南文化的气息。
因此,可以说桂林历史文化是融合了南北文化的多元历史文化,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3.历史文化悠久、密集度大、资源价值高桂林历史文化景观包含秦、汉、唐、宋、元、明、清、民国和解放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完整的历史文化系统,密集的历史文化分布,在广西居第一,在全国也是少见。
解析广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解析广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作者:邓霄莺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3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与此同时,也更加重视民俗文化旅游方面的发展。
广西因其独有的特色,在民俗文化旅游行业中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广西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及其特征、广西民俗文化环境保护与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三、促进广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促进我国广西民俗旅游文化方面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前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攀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较高的提。
此种情况也加快了旅游行业的崛起。
在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民俗文化旅游占据着重要地位,广西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极具特点,然而目前来看现有的旅游资源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加强该方面的开发力度可谓已经是势在必行。
为了能够使此方面建设得以保证,我国在民俗文化旅游方面不断加大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且已经小有成就,但依然存在很多待优化之处。
一、广西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及其特征(一)发展历史悠久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在70万年前,我国广西地区已经有了原始人类在当地生息,而在距今1万6000年左右,广西人们已经逐渐开始农业、制陶业、畜牧业方面的发展,经过不断的发展,在3000年前,广西地区正式步入文明社会。
在我国历史中,先秦时期、战国时期时代,广西均为重要的领地,而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广西即被划分至桂林郡,广西简称“桂”也是由此而来。
壮族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之一,其所继承的文化即是来源于此,如较受关注的龙母文化、青铜文化以及大石铲文化等,这其中青铜文化也发生了转变,分支出铜鼓文化以及花山文化。
广西人们也为后代留下了很多赏心悦目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文化资源品位高广西文物遗产众多且极具意义。
“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研究
“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研究桂林三戏是指桂林地区的三种传统戏曲表演形式,分别是桂剧、山歌剧和灯艺剧。
三戏具有历史悠久、独特风格、富有桂林地方特色的特点,具备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对于桂林来说,以三戏为核心的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既可以保护和传承戏曲文化,又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三方面进行研究,分别是戏曲品牌的打造、文化旅游的开发和路径选择。
打造戏曲品牌是桂林戏曲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关键。
对于戏曲品牌的打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整合资源,挖掘和保护优秀的戏曲资源。
桂林地区有着丰富的戏曲资源,应该针对桂剧、山歌剧和灯艺剧这三大戏曲形式,收集整理优秀的曲目和演员,并且加以保护和传承。
二是加强宣传,提高戏曲知名度和形象。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大对桂林三戏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桂林的戏曲文化。
三是加强演出管理,提高演出品质。
通过举办各种戏曲比赛、演出及培训活动,推动戏曲表演水平的提高,打造高水平的演出团队。
文化旅游是发展戏曲品牌的重要途径。
文化旅游可以将戏曲品牌与旅游景点相结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对于具体的文化旅游开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建立戏曲演出基地,提供戏曲演出服务。
在游客较多的景区建立戏曲演出基地,可以定期举办戏曲表演,为游客提供观赏戏曲表演的机会。
二是推出主题旅游线路,整合戏曲资源。
把桂林的戏曲文化与其它旅游资源相结合,设计推出以戏曲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来桂林旅游。
三是加强文化体验项目,提供丰富的戏曲体验。
除了观赏戏曲表演,还可以设置一些互动性强的文化体验项目,如戏曲表演教学、舞台表演体验等,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桂林戏曲文化。
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是关键。
在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的路径选择上,应该注重与当地特色和需求相结合。
一是与当地文化相结合。
桂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应该注重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保持原有的文化风貌和特色。
“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研究
“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研究蒋金桦广西师范大学摘要:“桂林三戏”是桂林三大地方戏的总称,主要包括广西戏曲、彩调和文昌戏,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o 它承载了 200多年的传统戏曲文化,丰富了桂林的风土人情,戏曲欣赏和文学研究价值高。
本文以“桂林三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桂林戏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o 首先,戏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单一,缺乏品牌形象°其次,戏曲表演与游客的互动程度低,游客对三戏不了解°再次,剧团经营困难,缺乏专业的戏剧 人才,传统剧目的严重流失,地方戏曲旅游吸引力低o 最后,宣传力度不强,戏曲文化推广渠道有限o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探索了“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一是整合戏曲文化资源和区域旅游资源o 二是 创新戏剧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利用艺术馆、主题公园、戏曲体验馆、节庆活动等打造“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 旅游,丰富桂林地方戏曲文化旅游模式结构o 三是塑造“桂林三戏”的品牌形象,形成特色戏曲文化旅游项目o 四是完善“桂林三戏”传承和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戏曲演员与游客的互动o 五是拓宽“桂林三戏”文化的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o关键词:“桂林三戏” 戏曲品牌 文化旅游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 (2020)06-0178-03随着国家文旅部的创建,文化旅游将是旅游业发 展的新趋势,地方戏曲文化旅游更是其中的一大特色。
它既是文化旅游开发的核心构建,也是传承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新方式。
桂剧、彩调、广西文场作为我国重要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200多年,浓缩了桂林地区的风 土人情,是桂林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符号,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桂林三戏”是桂剧、彩调、广西文场的总称,是指 产生于桂林境内产生深远影响的三种不同的地方戏曲。
桂剧起源于桂林,形成于明末清初,旧称“桂林戏” “桂班戏”,是我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广西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路径研究
广西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路径研究作者:古须强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14期【摘要】“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是十四五期间文旅部重点推进的工作任务,本文从旅游景区、传承人、游客等主体分析广西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针对旅游开发协调机制有待完善,传统戏剧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创新有待突破,现阶段“非遗”+“旅游”开发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创新型非遗旅游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戏剧类非遗传承和创新机制,进一步丰富“非遗旅游”的开发模式等对策。
【关键词】传统戏剧类非遗;旅游开发路径【中图分类号】J825;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4—047—03引言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备受关注。
有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已遇到瓶颈,具体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性较强,受众面窄,造成部分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传承人正面临断层断代的情况,非遗傳承的脆弱性日益凸显[1]。
有专家指出,与旅游融合是促进非遗传承的有效途径。
旅游发展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市场,形成良性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更好的传承空间,带来更多元的受众群体。
国家和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尤为重视,2021年,文化与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2022年1月,《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旅游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同时提出要加强“广西民族戏曲传承振兴”。
因此,如何引导广西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让广西传统戏剧类非物质遗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从价值共创的角度出发,以广西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内容,为提高广西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广西“非遗”+“旅游”模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研究
“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研究桂林是中国优秀的戏曲传统文化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戏曲资源。
“桂林三戏”即指桂剧、柳剧和象山戏,是桂林市的戏曲品牌文化。
如何开发利用这一品牌文化,发展文化旅游,成为学者和管理者关注的课题。
为了有效推动“桂林三戏”的品牌文化旅游开发,需要建立一个包括政府、文化单位、旅游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各方的合作机制。
政府要制订相关政策措施,提供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文化单位负责挖掘和保护戏曲资源,组织演出和展览活动;旅游企业则需加强戏曲文化的宣传推广和开发相关旅游产品;社会公众可以通过观赏演出、学习研究等方式参与其中。
需要进一步挖掘“桂林三戏”的文化内涵,提升其艺术价值。
要加强对戏曲剧目、演员、乐器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演出的质量和水平。
要加强对戏曲的传承和培养,培养更多的优秀演员和传统文化艺术人才,使“桂林三戏”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要将“桂林三戏”与桂林丰富的山水文化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
可以在著名的景点和特色文化街区推出戏曲演出,将戏曲与自然风光相融合,为游客呈现一场视听盛宴。
可以开设戏曲培训班和工作坊,让游客亲自参与体验戏曲文化的魅力。
要加强品牌推广和宣传工作。
可以通过举办戏曲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媒体和游客的关注。
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开展宣传推广,提高“桂林三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与其他地方的戏曲文化进行交流合作,扩大影响范围,增加吸引力。
要加强戏曲相关产业的发展。
除了演出和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可以发展相关的衍生产业,如文化创意产品、纪念品和戏曲艺术品等。
这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要推动“桂林三戏”的品牌文化旅游开发,需要建立合作机制,挖掘文化内涵,与山水文化相结合,加强推广宣传,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只有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实现“桂林三戏”品牌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桂剧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产品与包装设计572019.08非遗成为近年来新的热门话题,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多达一千多项,这些非遗都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艺术审美价值及历史价值。
如何在非遗中进行文化传承创新与活态化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思考与关注的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为非遗与文创产品的跨界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非遗为文创产品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桂剧属于非遗之一,有着自己独特的方言曲调、人物形象、表演道具、服饰妆容等文化特色,将其文化元素转化为视觉表现形式,通过多种现代设计手法与文创产品相结合,设计出满足现代人需求的文创产品,让人们对桂剧产生新的认识与关注,也为桂剧文化的活态化发展与传承提供新思路。
一、桂剧非遗文化概述桂剧属于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种有名的广西地方剧种,也是广西人民生活方式的缩影。
桂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湖南祁剧流入到桂林,经过与当地人文生活艺术及桂林方言的结合,经过漫长过程与演变,形成了桂剧。
桂剧的服饰做工精细,花纹图案多样具有文化含义,面部妆容及人物角色塑造独特,表演形式栩栩如生,通过充分的脸部表情和精彩的表演来传递人物情感,表演剧情注重还原生活的真实性,剧本题材源于生活并融入了广西桂林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逐渐形成具有地方文化内涵、折射生活面貌及具有生动有趣表演形式的地方戏剧,并且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图1)。
桂剧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在现今生活中却面临着市场衰退、技艺流失、场所缺乏、人才匮乏、资料散失等问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提升,科学技术促使新媒体兴起,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使得人们的审美价值与需求发生了变化,桂剧的表演形式及题材内容等各种方面缺少创新,未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因此,桂剧在当今环境中的传播受到了阻碍,以至于桂剧当前的传承与发展不容乐观。
二、桂剧非遗的文创产品现状与问题分析(一)桂剧文创产品现状通过阅读了解文献资料,走访桂林桂剧团,深入桂林文创产品市场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大部分关于桂剧文化资源的运用还停留在日常演出、海报宣传、书籍资料及影像资料的形式,以传统的宣传方式为主,虽也有结合公众号、网站等当前比较先进的媒体平台宣传,但桂剧的衍生产品或文创产品较少。
文化生态壁龛视域下广西桂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文化生态壁龛视域下广西桂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李欣高尚学[摘要]目前关于广西桂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之间存在着两难之境,即缺乏一个合理有效的“度”。
文化生态壁龛概念的提出,即建立健全广西桂剧“人”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建设广西桂剧文化生态保护园区,坚定广西桂剧创新发展的可持续性等,至少在理论上有效解决以上广西桂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二者之间的困境。
[关键词]广西桂剧;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文化生态壁龛一、引言桂剧作为广西最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三百年来历经浮沉,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意味着广西桂剧进入了保护与开发的历史新阶段,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文化工作者与政府、社会各界一直都在为广西桂剧的传承与发展而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在广西桂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之间找到一个能够合理且有效实施的“度”,将桂剧理论研究推向可操作应用层面,从而使广西桂剧获得可持续发展。
目前,关于广西桂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角度,研究广西桂剧的文化价值;二是基于文化产业化的角度,研究广西桂剧的商业价值。
(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角度研究广西桂剧的文化价值第一,对当前广西桂剧传承情况的研究。
如邹颖对广西桂剧传承的现状研究,研究了桂剧演员的培养情况,以及桂剧传承的困境:社会环境、文化生态变迁对桂剧的冲击,桂剧创作题材缺乏特色,桂剧发展后续人才匮乏等问题。
第二,关于城市化发展与广西桂剧生存空间的研究。
如朱江勇和周其厚以桂林市的桂剧等非遗项目为例,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桂剧是体现城市精神认同感和凝聚力的主要标志,是城市的“根与魂”,在城市化发展中要给桂剧预留一定的生存空间,桂剧要与桂林山水同在,成为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名片。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广西桂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如邹颖认为广西要充分利用国家对戏曲艺术发展重视的契机,加大保护力度,培养桂剧人才,繁荣桂剧文化生态。
“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研究
“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研究“桂林三戏”包括桂剧、黄花戏和秧歌。
这些戏曲是桂林本地的特色文化,也是桂林乃至广西的民间艺术瑰宝。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将“桂林三戏”作为文化旅游品牌进行开发,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路径进行研究。
一、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文化旅游开发的关键环节。
对于“桂林三戏”来说,其品牌定位应该是“传统文化艺术品味之旅”。
这是因为“桂林三戏”作为传统艺术的代表,可以激发游客的文化兴趣和艺术品味,让游客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
此外,品牌的定位应该突出桂林地域特色,强调“桂林三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渊源,增强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品牌开发的核心环节。
对于“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和游览时间设计不同的产品方案。
其中,主要包括短途游、长途游、文化考察游等不同类型。
具体方案如下:1.短途游:适合于游览时间较短的游客,一般为半日游,参观主要景点包括桂林市区内的戏曲馆和演出场所。
游客可以观看“桂林三戏”的演出,了解桂林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形式。
2.长途游:适合于游览时间较长的游客,一般为一天或两天的行程。
游客可以前往桂林市区以外的黄花古镇、苗族风情园等地,体验“桂林三戏”传统文化的深度内涵和历史渊源。
3.文化考察游:适合于对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有较高要求的游客。
游客可以前往一些历史悠久的戏曲学院、传统戏曲剧团等地,深入了解“桂林三戏”的发展历程和传承现状。
三、推广营销推广营销是品牌开发的重要环节。
对于“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推广:1.媒介宣传:可以借助网络、电视等工具,宣传“桂林三戏”戏曲品牌的文化价值和开发成果,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3.营销推广:可以通过与旅游机构合作,打造“桂林三戏”戏曲专题旅游产品,广泛推广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
四、服务保障服务保障是品牌开发的关键环节。
对于“桂林三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应该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保障,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
旅游演艺视野下平乐桂剧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
旅游演艺视野下平乐桂剧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摘要:本文以旅游演艺为视角,提出桂剧与旅游演艺事业的结合,并对桂剧旅游演艺产品开发进行SWOT分析,给出相应的平乐桂剧旅游演艺开发建议,希望对传统戏曲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旅游演艺;传统戏曲;桂剧;平乐一、旅游演艺的界定旅游演艺是指在旅游目的地进行的且能够充分突显地域文化特色或民俗风情的,以旅游者为主要观赏和参与对象的文艺表演节目和演出活动。
其特征包括:一是演艺项目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的,是针对旅游市场所开展的,不同于文艺表演;二是演艺项目体现了该地域的文化,突出文化在旅游中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演艺项目强调了旅游者观赏和参与体验的结合;四是演艺项目强调主题的鲜明;五是演艺项目的商业性质,演艺项目的开展能吸引旅游者,延长其逗留时间,从而产生溢出效益,从而带来极大的商业利益。
二、平乐县桂剧文化概况平乐桂剧传入有据可考是清光绪中叶平乐始有“玩字馆”坐唱桂剧,紧接着光绪末,沙子街人创办桂剧科班“兰斌小社”和榕津街人创办“芙蓉词馆”始为桂剧正式传入。
桂剧自传入平乐后,可谓兴盛,子弟层出不穷,在不足百年的历史上,兴办过七届职业桂剧科班,五届业余桂剧科班,十三个职业桂剧戏班团社,数以百计的业余桂剧团。
平乐素有“桂剧窝”之称,自清末以来,不仅外地剧团到平乐境内演出十分频繁,而且本县所办的职业科班也冠桂林地区各县之首。
科班的名角,以及平乐在外地习艺出名的弟子,如杨兰祯、熊兰芳、黎兰芬、李冠蓉、曾艾蓉、邓巧蓉、千秋鉴、冲霄凤、玉芙蓉、月中仙、庆顶珠、邓瑞祯、玉峰侠等等。
他们在桂剧艺坛和观众中,均享有盛名。
平乐桂剧在抗战前后,曾风靡一时,几乎所有的桂剧名流都到平乐演出过。
而到了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平乐桂剧事业的发展都处于停滞或倒退的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桂剧的生存一直存在困境,如剧团资金缺乏、演员行当不全,艺人青黄不接、观众老龄化,缺乏市场等。
桂林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桂林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作者:————————————————————————————————日期:桂林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旅游管理桂林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桂林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目前,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当前桂林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实践,论述桂林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对桂林市发展文化遗产旅游提供理论与经验借鉴。
一、引言文化遗产旅游一直以来是我国文化旅游的主体,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于今人而言,文化遗产是文化象征和人文景观,是帮助人们确定自己、社群和民族及人类在历史与未来、心理与情感认同等方面的坐标。
其概念在1972 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正式提出的,涵盖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
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突出价值的古文物、古建筑群和古遗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和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二、桂林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一)旅游开发对文化遗产具有保护和传承的作用“尽管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事实证明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可以互为裨益的”。
当前旅游活动已逐步向高层次发展,向休闲旅游、文化旅游升级,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为此提供了条件,也丰富了旅游资源的内涵,满足了旅游者更高层次的需求。
同时,旅游开发不失为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是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最终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的有效渠道。
本文基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相辅相成的关系上,对旅游开发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用进行论述。
广西红色桂剧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研究——以桂剧《破阵曲》为例
广西红色桂剧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研究——以桂剧《破阵曲》为例发布时间:2021-11-08T02:38:36.39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2期作者:杨艳菲[导读] 桂剧是广西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之一,经过抗战时期的戏剧改革运动后,红色主题桂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当时起到了鼓舞人民积极抗战、促进桂剧改革创新、推动桂林文化城形成发展的历史作用,在当代具有推动“文化强国”主动构建、促进广西红色旅游健康发展,以及振兴桂林文化城历史底蕴等重要价值。
因此,以新时期的红色桂剧《破阵曲》为例,对广西红色桂剧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可以丰富学界对广西红色桂剧的研究内容,帮助桂剧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杨艳菲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摘要:桂剧是广西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之一,经过抗战时期的戏剧改革运动后,红色主题桂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当时起到了鼓舞人民积极抗战、促进桂剧改革创新、推动桂林文化城形成发展的历史作用,在当代具有推动“文化强国”主动构建、促进广西红色旅游健康发展,以及振兴桂林文化城历史底蕴等重要价值。
因此,以新时期的红色桂剧《破阵曲》为例,对广西红色桂剧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可以丰富学界对广西红色桂剧的研究内容,帮助桂剧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广西红色桂剧;《破阵曲》;历史意义;当代价值;桂林文化城一、引言桂剧又称“桂戏”、“桂班戏”,它“诞生于清代的乾隆、嘉庆时期,至今已有长达三百年的悠久历史”。
[1]桂剧以桂林方言作为语言载体进行吟唱,结合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和人文情怀,富含广西乡土气息的同时又贴近广西百姓的日常生活。
“桂剧的唱腔时而温婉含蓄、灵秀生动,时而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兼具了刚柔并济、质朴细腻之美感。
”[2]20世纪30年代,戏剧名家欧阳予倩应马君武之邀前往广西桂林参与桂剧改革运动,由此产生了一大批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红色桂剧曲目。
当时的桂剧正面临着发展停滞、缺乏创新、陷入低俗等困境,而欧阳予倩正是借助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一边借着改革桂剧的契机宣传抗日思想,一边借着抗日救亡的任务对桂剧的创作和改编进行跨时代的变革。
地方戏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地方戏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作者:侯克娜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06期摘要:戏曲旅游是戏曲与旅游的智慧结合,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文化性很强,休闲性很强,参与性也很强。
地域特色文化旅游是当今旅游行业发展的新焦点,湖南衡阳拥有丰富深厚的地方戏曲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对弘扬地方文化,拉动区域经济建设,树立地方形象品牌意义重大。
关键词:文化生态戏曲旅游旅游开发近年来,以保护生态为宗旨而开发的生态旅游特别是以具有地方特色为基点的民俗、艺术文化生态旅游必将受到世界各地旅游爱好者的青睐。
文化生态旅游,是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开展文化生态旅游,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在大尺度、多维度上互动、持续、和谐发展。
戏曲旅游是以戏曲艺术、戏曲文化为旅游凭借物,通过营造戏曲氛围和创建戏曲人文景观来吸引旅游者的一种文化旅游活动称为戏曲旅游。
戏曲旅游是戏曲与旅游的智慧结合,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开发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高层次的文化内涵丰富、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形式,被许多地区的旅游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受到旅游者的广泛好评。
因此,探讨戏曲旅游的开发模式,对衡阳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数字化博物馆模式所谓数字化博物馆,是指以文物所负载和蕴含的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信息为收藏、展示的主体,借助网络或其他信息传播途径对观众进行传播、发布和推广、宣传的一个不具有实体意义的博物馆。
通过建立衡阳地方数字化戏曲博物馆,将衡阳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如:花鼓戏、祁剧、衡阳湘剧等剧种的戏曲文物及宝贵资料以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数字化形式得以保存,将戏曲与现代科技融合,游客在三维立体影像及虚拟模型中感受衡阳地方戏曲的艺术特征、文化脉络、发展轨迹和历史演变,以动态或静态的形式将珍贵的音乐组合并集中展示在博物馆内,具有集中性、展览性、教育性等特点,使游客了解衡阳风土人情的同时还能够参观、学习、欣赏衡阳当地的戏曲文化,寓教于乐,使游客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关于桂剧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桂剧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思考桂剧,这个大家或许并不那么熟悉的地方戏,真是有点“藏着掖着”的意思。
它有点像桂林山水里的那片云,偶尔浮现,瞬间又消失在层峦叠嶂之间。
大家都知道,桂剧是广西的传统戏剧,起源于古老的南方,融汇了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也传承了无数老百姓的智慧和情感。
只不过,时至今日,它似乎有点“冷清”了。
很多年轻人可能都没怎么听过桂剧,不知道台上那些穿着五光十色戏服的演员们,背后有多少值得深思的文化故事。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担心——桂剧会不会在未来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我们不去重视,或者不去保护它,或许它就真会悄悄从我们的生活中溜走。
说起文化遗产,大家往往会想到古老的建筑、名贵的字画,或者那些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桂剧,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保护桂剧不仅仅是修修补补,像修复一座古老的庙宇那样简单。
这其实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换句话说,保护桂剧的过程中,我们得花上不少功夫,可能还要受点“冷眼”——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它的价值。
比如说,现代的年轻人对桂剧并不热衷,这让一些人感到遗憾甚至焦虑。
不过,想想也是,毕竟如今的娱乐方式多了去了,哪还有人闲得没事跑去剧院看几位老演员唱着那几句唱腔曲调相对复杂的戏曲呢?桂剧的“老古董”气质,显然和现在流行的“快餐文化”格格不入。
但如果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桂剧真的是有一股独特的魅力。
它不像现代电影或电视剧那样直白、刺激,反而有种慢慢渗透到你心里去的味道。
桂剧的唱腔,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柔情似水,和广西的山水一样,带着一种特别的韵味。
如果你曾经听过一场地道的桂剧,或者看过一出完整的剧目,你一定会被它的氛围所感染,感受到那种从古老岁月中流淌出来的情感与力量。
桂剧的故事也并非空洞无物,它常常讲述着普通百姓的生活,或者是一些历史上被忽略的角落。
它虽然不复杂,却能直击人心,那种纯粹的艺术感染力,是任何现代文化形式都无法替代的。
然而,桂剧的“低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为 单 纯 的戏 曲演 出, 另一 半为 戏 曲与 其他 艺 术 形式 相 结 合 入 第一 批 国家 级非 物 质文化 遗 产 名录 。
的旅游演 出。 尽管份额不大 , 但戏 曲在旅游 市场仍 占有一席之
桂 剧的艺术特 色。 一是桂剧 的唱腔特色 。 剧融合了祁 桂
地 。 着 地 域 文 化 的 发 掘 成 为 世 界 旅 游 热 点的 趋 势 , 方 戏 剧 、 随 地 京剧 、昆曲等剧 种 的声 腔和 表 演 艺 术 , 唱做 念 舞 并重 , 以 尤 曲以 其 独 特 的 民 俗风 情 魅 力 成 为 地 域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唱工精细、 工逼真传神见长。 做 桂剧 的声腔基本上属于皮黄系
因此 , 通过挖掘传统戏曲的文化 内涵 , 展示传统戏曲的文化魅 统 的 板 腔体 , 以弹腔 为 主体 , 素 并兼 有高 腔 、 昆腔 、 吹腔 及 杂 腔 力, 一方面可 以使传统戏 曲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另一方面可 小调等 。 弹腔, 分南路和北路两大系 , 其反调形式——“ 阴皮”
桂剧 。 道光年间, 林的 “ 清 桂 三合 班 ”和 “ 庆班 ” 为 桂 剧 最 为 主 , 三 成 只有 旦、 、 中的个 别 人物 用 脸 谱 , 旦 净 丑仅 用~ 般 净 丑 生 早 的 职 业班 社 。 光 绪 年 间 的 “ 络小 社 ” 福 华 群 英 ” 为 的化妆 。 至 缨 、“ 成 其中, 角的脸 谱种类较 多, 净 包括 :“ 整脸 ”、“ 巴巴 桂 剧 史 上 最 早 的科 班 , 创 了专业 的桂 剧 艺 人 培训 机 构 , 92 脸 ” 歪脸 ” 四块玉脸”、“ 开 1 1 、“ 、“ 烂脸 ”、“ 神佛妖脸 ” ; 等 丑角 年 始 出现 女子 科班 。 后来 , 剧 又 从 京剧 中吸 收了养分 , 富 了 桂 丰
桂剧文化旅 游资源的内涵
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 表演时侧重做工 , 讲究文戏 武 做, 还有许 多的绝技。 其表演非常讲 究武打 工架 , 要求动作健
桂 剧 的历 史沿 革 。  ̄ I时 称 “ 林戏 ” 桂 班 戏 ”, 桂 lt J F 桂 、“ 是 美 、 雅 。 式 动 作 要 求 严 谨 、 确 、 美 、 腻 、 真 , 体 优 程 准 优 细 逼 形 广 西 的主 要 地 方剧 种 之一 。 剧 流行 于我 国广 西 、 南 等 地 , 桂 湖
取 新 的观 众 , 不失 为一 个传 统 戏 曲保 护与 传承 的好 办法。
【 关键词 】 化旅游 桂剧 开发利用 文
近 几 年 , 国各 地 有 多 家 戏 曲 团 体进 行旅 游 演 艺 市场 探 化 , 全 桂剧面临市场萧条的局面 。 另外, 尹羲、 刘万春等一些有造 索。 21年 《 从 00 国家 文化 旅 游 重 点项 目名录 》 游 演 出类 参 评 诣的桂剧表演艺术家相继谢世, 旅 桂剧传承面临困境。 0 6 2 0 年5 的 1 3 项 目可 以 发现 , 7个 涉及 戏 曲类 的 旅 游 演 出有 1个 , 中 月2 日, 8 其 0 为保护 国家传统戏 剧, 国务院批准 , 经 广西桂剧被列
以丰 富旅 游 项 目, 实 旅 游 内容 , 进 当地 旅 游 业 的可 持 续 发 和 “ 弓” 充 促 背 又都 自成 体系 , 路 高 亢雄 劲 , 路 委 婉 深 沉 ; 北 南 阴皮 展 。 根 于 民 间 的 桂 剧 融 汇 了广 西 特 有 的 民 族 特 色 和 民俗 风 略带凄怆悱恻 , 扎 背弓则见长于表现悲壮凄凉的情绪; 高腔, 源 情 , 步 形 成 了细 腻含 蓄、 象 灵秀 、 柔 相 济 、 有乡土 气 息 于弋 阳腔 , 一种 由曲牌 缀 合 组成 的曲牌 体 , 逐 形 刚 富 是 曲调高 昂 、 凉 , 悲
的风格特色和贴近生活的淳朴简约之美。目前, 桂剧 已陷入频 其 演唱特点是仅 用锣鼓伴奏 和人 声帮腔, 不用管弦 乐器 ; 昆 临绝唱的境地, 桂剧原有的艺术特色在日渐淡化 , 需要及时保 腔 , 即昆 曲, 曲调 婉 转 低 回, 律 比较 严谨 ; 格 吹腔 , 即安春 调 或 护和抢救 , 才能使这一濒临消亡的剧种重新焕发生命力。 安庆调, 男女不同腔 , 男腔稳健、 潇洒, 女腔利索、 活泼。 二是桂剧的表演特 色。 剧的表演特色是 以细腻而富于 桂
与 文化
桂 剧 文化旅 游 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
李广 宏 龙湘 玲
【 摘要 】 近年来, 古老的戏曲艺术受到来自 快捷方便的电子信息的强烈冲击, 发展空间受到了 挤压, 戏曲事业发展遇
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已成一个全国性难题 。 戏曲走向旅 游市场, 重新探索市场, 争
眼神 讲究 “ 手脚柔软、 眼睛传神、 步伐轻”, 表演讲究 “ 一念二
以桂 林 和柳 州 一 带 西 南 官话 地 区为 中心 。 明末 清 初 时 , 林 地 唱 三哭 四笑 五愤 恨” 桂 。
区的昆山腔、 弋阳腔、 乱弹 、 徽班 戏互相融合吸收, 逐渐形成了
三 是 桂 剧 的脸 谱 特 色 。 剧 的脸 谱 化 妆 以红、 、白三色 桂 黑
自身。 战时期 , 抗 在桂 剧大 师欧阳予倩等人 的带领 下, 桂剧进 叶; 旦角仅有钟无艳、 孙二娘和陶三春三个 ^ 物用脸谱, 一般 为
行 了 面 的改 革 与 提 高 并成 立 了 “ 剧 实 验 剧 团 ” 14 年 西 左金钱右桃花, 全 桂 , 94 或左金钱右梅花。 南剧 展 展 演 后桂 剧 成 为 中 国十大 戏 曲剧 种 之一 , 剧 发 展也 进 桂 桂 剧 的社 会 功 能 。 是 教 育 功 能 。 剧 演 出 形式 活 泼 生 一 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