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的哲学

合集下载

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

二、哲学的主题、方法和原则
• (二)哲学的方法:调和极端
‚莱布尼茨的使命不同于古代人的使命,他面对着因基督 徒和现代思想而产生的突出的对立,即种种互不相容的情况, 如果还不是古希腊罗马人所熟知的那种程度上的矛盾的话。一 般与特殊、可能与事实、逻辑的东西与形而上学的东西、数学 上的东西与物理学上的东西、机械论与目的论、物质与精神、 经验与天赋观念、普遍联系与自发性、因果联系与人的自由、 天意与邪恶、哲学与宗教——所有这种种对立经过分析后,其 共同因素渐渐被夺去,因而相互尖锐对峙,似乎不可能使之相 互调和,似乎一种追求明确和逻辑性的思想为了选择此一方面 而不得不全然拒绝彼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莱布尼茨为自己 规定的目的是,重复亚里士多德的使命,去发现人的精神似乎 无法理解、也许不愿承认的事物之统一性与和谐。‛
三、批判各种实体观
• (一)批判洛克的‚基质说‛ 洛克:实体与其属性或偶性是截然分开的,前者是承载后者的基 质或寓所,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属性,但是实体是否存在及其本质是 什么我们都无法知道。因此,实体成了不可知的抽象的空洞存在。 莱布尼茨:洛克人为地将实体与其属性对立起来,因而他自然认 为实体是不可知的抽象基质:‚如果你要在实体中区别两种东西, 即属性及其主体,那么自然地你将不能在该主体中感知到任何东 西。‛ 实体自身就显现在其属性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后者认识前者。 在洛克那里,具有完全相同的属性的两个东西可能分属不同的 实体,但是依据不可分辨的同一律,它们就是同一个实体。 洛克:无法确定精神实体是否存在,因而人的位格同一性并不 依赖于精神实体,不过我们可以凭借人的意识,尤其是记忆确定它。 莱布尼茨:记忆并不构成人的位格统一性,相反后者保证了人的 记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记忆只是后者存在的证据。精神性的实体

莱布尼茨的不可分辨事物的同一性原则

莱布尼茨的不可分辨事物的同一性原则

莱布尼茨的不可分辨事物的同一性原则莱布尼茨的不可分辨事物的同一性原则是一种逻辑原则,它指出,如果一种事物不可分辨,那么它们必然是同一种事物。

这一原则也称为“归一法”(Principle ofIndiscernibles),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的一种概念。

这一原则也被称为“归一原则”,是一种逻辑定理,它表明如果两个或多个物体在所有可见的方面都是相同的,那么它们就是同一个物体。

莱布尼茨认为,如果两个或更多的物体具有相同的属性,那么这些物体必然是相同的,而不管它们的位置和时间是多少。

因此,这一原则也被称为“不可分辨原则”。

))Leibniz's Principle of Indiscernibility of Identicals states that if two things areindistinguishable from one another, then they are in fact the same thing. This means that if two things have the same properties and attributes, then they are the same thing. This principle is important to Leibniz's philosophy because it allows for the existence of a perfect order in the universe, in which everything is accounted for and nothing is left out. It also allows for the possibility of a pre-determined fate ordestiny, as two identical things will always have the same outcome.。

莱布尼茨的空间和时间观点

莱布尼茨的空间和时间观点

莱布尼茨的空间和时间观点是一个复杂的哲学问题,涉及到对空间和时间的本质、存在方式和相互关系的理解。

以下是关于莱布尼茨的空间和时间观点的简要概述:莱布尼茨认为,空间和时间是纯粹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产物。

他认为空间和时间不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而是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变化的感知方式。

因此,空间和时间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主观的、相对的。

莱布尼茨认为,空间和时间都是连续的,但它们不是无限连续的。

他认为空间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这些点之间没有距离,只有位置关系。

他认为时间是由无数个瞬间组成的,这些瞬间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只有先后关系。

他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所感知的世界。

此外,莱布尼茨还提出了“单子”的概念,认为单子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实体。

单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我们所感知的世界。

他认为时间和空间只是单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单子对物质运动和变化的感知方式。

因此,时间和空间不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而是单子的存在方式。

总的来说,莱布尼茨的空间和时间观点是一种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空间和时间是主观的、相对的,是由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变化的感知方式所决定的。

他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由最基本的实体单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这种观点在现代哲学中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莱布尼茨的空间和时间观点也对后来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思维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主观感受与客观实在之间的关系。

然而,莱布尼茨的空间和时间观点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例如,他的观点似乎忽略了物质的存在和作用,将物质与思维完全割裂开来。

此外,他的观点也存在着一些逻辑上的矛盾和漏洞。

因此,在理解和评价莱布尼茨的空间和时间观点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优点和缺点,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莱布尼茨语录

莱布尼茨语录

莱布尼茨语录
在我们的生活中,追求完美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最好,追求最完美的状态。

然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不要追求完美,要追求进步。

”这句话似乎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追求完美意味着我们总是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会
感到沮丧和焦虑。

因为完美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我们总是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完美。

然而,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思维方式,转而追求进步,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追求进步意味着我们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


们不再要求自己做到完美,而是要求自己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改善。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再会感到沮丧和焦虑,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所进步。

追求进步也意味着我们不再把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

每个人的能力和条件都是
不同的,如果我们一味地和别人比较,就会让自己感到不够好。

但是,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的进步,就不再需要和别人比较,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进步,都有自己的进步之路。

追求进步还意味着我们不再害怕失败。

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会害怕失败,因为失败意味着我们不能做到完美。

但是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失败只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只要我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够不断地进步。

总的来说,莱布尼茨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追求完美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
是追求进步。

只要我们不断地进步,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所以,让我们放下追求完美的心态,转而追求进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思想

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思想

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思想莱布尼茨是17世纪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到了启蒙运动和现代科学文化,他被誉为“德国哲学之父”和“欧洲启蒙之母”。

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思想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它是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思想强调世界的和谐性和完美性,并且强调了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莱布尼茨把真理看作是必须通过理性思考来得到的。

他主张通过对内在规律的探寻来寻找真相。

他强调认识的根本问题是如何从感性经验中提取普遍的概念和规律,并建立知识体系。

他认为,普遍的规律或原理是存在于世界的本质中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人类通过不断深入这些原理,才能够掌握事物的实质。

在莱布尼茨看来,宇宙是由无数的单子构成的,每个单子都是无限小的、不可分割的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统一体。

他把单子看作是宇宙最基本的元素,而单子之间是通过内在的触觉联系在一起的。

莱布尼茨这个构造论思想模型,将整个世界导向了一个既完美而又和谐的境界。

莱布尼茨也认为,世界是按照最大的原则来运行的。

这一原则是神的完美性和救赎计划,神通过最好的方式创造并管理宇宙,以此最大程度地实现他的完美性和救赎计划。

这意味着,每个人的灵魂是独立的,并遵循同样的最好的方式来实现神的计划,从而形成了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

莱布尼茨强调人在宇宙中的作用和意义。

他主张人类应当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世界的规律,进一步认识上帝的计划和他的神迹,以此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本质。

他认为,人类的目的是通过认识真理来提高自己的灵魂,这是一条通向神的道路。

总之,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思想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入研究了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质。

莱布尼茨通过构造论思想模型,强调了世界的和谐性和完美性,并通过认识世界内在规律,找寻真理,提高自身灵魂,朝向更高层次的目标。

论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

论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

论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一、引言在哲学史上,天赋观念说是一个长期争议的话题。

这个学说主张人类的某些知识是与生俱来的,而非通过经验或学习获得。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是天赋观念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观点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概述莱布尼茨认为,人类的理性是天生具有的,而不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或经验积累形成的。

他进一步提出,人类的思考基于一系列不可言喻的、基本的、普遍的观念,这些观念构成了人类理性的基础。

天赋观念说是莱布尼茨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理解他的其他观点,如单子论和形而上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的背景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是在欧洲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背景下提出的。

当时,随着科学知识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对传统宗教和哲学观念产生怀疑。

为了回应这种怀疑主义,一些哲学家开始强调人类理性的天生性质,认为人类的认知具有内在的真理性和确定性。

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尔等前人的影响。

四、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的内容1.人类的理性天生具有:莱布尼茨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理性,这种理性是天赋的,而非通过经验或学习获得。

他认为,理性是人类的本质属性,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理性。

2.基本的、普遍的观念:莱布尼茨认为,人类理性基于一系列基本的、普遍的观念。

这些观念是天赋的,因为它们是普遍存在于所有人类之中的。

他认为,这些基本的、普遍的观念是不可言喻的,只能通过理性去把握。

3.天赋观念与后天经验的关系:虽然莱布尼茨认为人类的理性是天赋的,但他也承认后天经验在人类认知中的作用。

他认为,天赋观念是后天经验的框架和基础,后天经验则可以修正和补充天赋观念。

4.天赋观念说的形而上学基础:在莱布尼茨看来,天赋观念的存在和作用是由形而上学原理所决定的。

他认为,形而上学原理是最高的、最普遍的理性原则,它决定了天赋观念的存在和作用方式。

莱布尼茨自然哲学

莱布尼茨自然哲学

莱布尼茨自然哲学
莱布尼茨自然哲学是指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关于自然界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

莱布尼
茨的自然哲学包含了他对宇宙的构成、事物的本质和运行规律等方面的思考。

莱布尼茨认为宇宙是由无数个单元的物质元素组成的,这些物质元素被他称为“单子”。

每个单子都是一个自身完整、不可分割、独立存在的实体。

莱布尼茨主张这些单子是通过他所称为“预定的和谐”(pre-established harmony)的方式相互作用,实
现整个世界的有序运行。

莱布尼茨还提出了“连续与离散”的哲学观念,他认为宇宙既包含连续的无限细小的物质单元,也包含离散的实体。

在他看来,连续是一种理性的概念,而离散是一种经验的概念。

莱布尼茨的自然哲学还涉及到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他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感知事物之间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莱布尼茨主张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他也认为它们是由人类的感知能力所决定的。

总的来说,莱布尼茨的自然哲学是一种综合了他的形而上学和哲学思想的关于宇宙本质和运行规律的理论。

这些思想对后来的科学、哲学和数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

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

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Leibniz-Wolffian system)是德国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莱布尼茨和他的追随者克里斯蒂安·沃尔夫合作发展的一种哲学体系。

该体系主要关注认识论和形而上学,旨在建立一个完整的哲学系统来解释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知识的来源。

莱布尼茨是十七世纪后期和十八世纪早期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致力于发展一种包含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综合体系。

他相信世界是由各种单子(monad)组成的,每个单子都是一个独立、不可分割的实体,具有独特的意识和目的。

这些单子通过因果关系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序的宇宙。

沃尔夫是莱布尼茨的学生和支持者,他试图进一步完善莱布尼茨的哲学体系,并加以系统化。

沃尔夫认为,人类知识的来源可以通过理性推理和经验观察来获得,这与莱布尼茨对理性和经验的重要性相一致。

他还提出了一种形而上学理论,认为世界是由无限的个别物质和无数的原因所构成的。

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的合作使他们的哲学体系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

他们的理论在十八世纪欧洲各国的大学和哲学界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讨论,成为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之一。

他们的思想也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当代哲学家仍在对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

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并非没有争议。

有些学者批评他们的哲学体系过于理性主义和冷漠,忽视了人类的感性和情感。

他们的形而上学理论也遭到了质疑,有些人认为他们的观点过于复杂和偏离现实。

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是十八世纪哲学界的一场重要思想运动,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他们的理论在某些方面存在争议,但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的贡献仍然被普遍认为是哲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第二篇示例: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又称为康德式哲学,是由康德在十八世纪提出的一个哲学体系。

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是十八世纪欧洲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莱布尼茨语录

莱布尼茨语录

莱布尼茨语录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理性是人类最高的天赋。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
了人类作为理性动物的本质和价值。

理性是人类与其他生物最大的区别,它赋予了人类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力。

正是因为理性,人类才能够思考、创造、探索,从而不断进步和发展。

理性是人类最高的天赋,意味着人类拥有独特的思维能力和智慧。

通过理性,
人类能够理解世界、认识自我,从而不断改善自身和社会。

理性使人类能够超越本能,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决定,而不是被动地受外部环境和情绪的影响。

正是因为理性,人类才能够创造出伟大的文明和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理性也需要被正确地运用和发展。

理性不仅仅是思维能力,更是一种价
值观和行为准则。

理性需要与道德相结合,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只有在理性的指导下,人类才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避免盲目的行为和冲动的决定。

同时,理性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通过学习和思考,使自己的理性能力更加强大和敏锐。

因此,莱布尼茨的这句语录提醒我们,理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应
该努力发展和培养的品质。

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行动,人类才能够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珍惜自己的理性,正确地运用它,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生平简介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生平简介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生平简介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Wilhelm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莱布尼茨简介莱布尼茨简介是这样介绍他的:莱布尼茨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他是公开微积分方法的第一人,并且符号被流行运用。

而比莱布尼茨先使用微积分的是牛顿。

莱布尼茨生于1646年,在他79岁的时候逝世。

莱布尼茨在中年阶段身体素质急剧下降,智力严重衰退,而健康出现危机的最严重的一次是莱布尼茨去了意大利以后。

莱布尼茨在五十岁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古代中国。

在莱布尼茨幼小的时候,他就展露自己的聪明才智了。

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像其他小朋友读小说一样轻轻松松地就能读懂艰涩难懂的论文了。

他提出了无穷小的微积分计算的方法,并且发表了比伊萨克·牛顿爵士手稿早三年的研究成果,但是伊萨克·牛顿爵士却说自己是第一个发现这些研究成果的。

莱布尼茨懂得取悦宫廷的人并且从中得到知名人士的帮助。

斯宾诺莎的哲学给了莱布尼茨很多启发,也教会他很多,虽然他不赞同斯宾诺莎的观念。

他曾经服务于汉诺威宫廷,也许是与牛顿有矛盾,所以在乔治一世成为英格兰国王时没有被邀请。

随后他的影响力渐渐的下降了,直到后来没有人再关注他,他就是在这种被人忽视的情况下逝世的。

在莱布尼茨死后,他的好友也就是他生平最为敬重的人伯.方特纳尔为他撰写生平事迹。

莱布尼茨一生都未曾结婚,本来在他50岁的时候想要结婚的,但是女方却说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他们一直没有成婚,以上便是莱布尼茨简介。

莱布尼茨哲学思想莱布尼茨非常熟悉古罗马古希腊哲学,并且熟悉他所处的时代的哲学学说以及一些科技成就。

在那个充满哲学气息的时代,莱布尼茨也孕育了属于自己的莱布尼茨哲学思想。

他有一套单子论,他认为没有人解决“一”与“多”的哲学问题,不管是古希腊罗马的学者也好,还是笛卡尔、洛克、培根等人都没有完全阐释清楚这个问题。

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

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

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
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是指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和德国数学家沃尔夫(Christian Wolff)合作建立的一种哲学体系。

这个体系融合了莱布尼茨的思想和沃尔夫的理性主义,形成了一种基于理性和系统化的哲学观点。

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的主要特点包括:
1. 理性主义: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强调理性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可以获得真知,并且理性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方法。

2. 单子论:莱布尼茨提出了“单子”(monad)的概念,认为它们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具有内在的活力和目的。

每个单子都是唯一的,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但又独立存在。

3. 最佳世界观:莱布尼茨认为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并且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世界。

虽然存在着苦难和不完美,但这些都是出于上帝的智慧和善意。

4. 形而上学: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还包括了一种形而上学观点,探讨了存在、本体论、自由意志等问题,试图通过理性思考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5. 法律哲学:沃尔夫在莱布尼茨的基础上发展了法律哲学,提出了一种法律体系,试图建立一个基于理性和正义的社会秩序。

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对现代哲学和数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和欧洲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然而,它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例如康德(Immanuel Kant)批评了莱布尼茨的单
子论,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观点。

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留下的历史困惑

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留下的历史困惑

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留下的历史困惑【摘要】莱布尼茨是一位着名的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他对可能世界的探讨引起了历史困惑。

在他的可能世界理论中,莱布尼茨认为存在无数个可能的世界,并且每个可能的世界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

这种观点导致了一些历史困惑的表现,例如为什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而不是其他可能的世界。

莱布尼茨认为可能世界对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对此看法引发了争议。

一些人对莱布尼茨可能世界理论提出了批评,认为这种理论过于抽象和无法证实。

莱布尼茨留给我们的启示是,思考可能世界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对于莱布尼茨的理论,我们应当保持开放的思维,以探索更广阔的思想空间。

【关键词】莱布尼茨、可能世界、历史困惑、理论、影响、争议、批评、思考、启示1. 引言1.1 莱布尼茨对可能世界的探讨莱布尼茨是一位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他在17世纪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观点:可能世界理论。

莱布尼茨认为,除了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外,还存在着无限多个可能世界,每个可能世界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世界,具有不同的历史和发展轨迹。

他认为,这些可能世界并非单纯的幻想,而是在逻辑上是可能实现的。

他认为每个可能世界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内在秩序,虽然与我们所知的现实世界不同,但同样合乎逻辑。

莱布尼茨对可能世界的探讨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拓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理论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和争议。

一些学者对他的观点表示怀疑,认为可能世界只是纯粹的想象,缺乏实际意义。

也有许多人认为这种观点是有启发性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理论,以及可能世界留下的历史困惑。

1.2 历史困惑的由来莱布尼茨对可能世界的探讨,历史困惑的由来:莱布尼茨是一位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提出了可能世界的概念,这个概念在当时的哲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莱布尼茨认为,除了我们所处的这个现实世界外,还存在着无数个可能世界,每个可能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命运。

莱布尼茨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的理论阐释

莱布尼茨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的理论阐释

莱布尼茨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的理论阐释【摘要】莱布尼茨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的理论阐释探讨了他对上帝、存在论、道德、和谐论以及心灵的理解。

莱布尼茨认为上帝是绝对完美的存在,万物都是按照他预定的和谐体系运行的。

他强调存在的合理性和秩序,认为一切都是按照上帝的智慧和目的发展的。

在道德方面,莱布尼茨强调自由意志和善的选择,认为人应该通过追求道德完善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他的心灵哲学强调心灵和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唯心主义的立场。

莱布尼茨的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体现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类道德行为的指导。

【关键词】莱布尼茨、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上帝、存在论、道德、和谐论、心灵、理论阐释1. 引言1.1 莱布尼茨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的理论阐释莱布尼茨的道德哲学是其整个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对宇宙的理解和上帝的存在进行思考的关键。

在莱布尼茨看来,上帝是一个完全善良、完全智慧的存在,他创造了这个世界并且根据他的智慧和善意的计划使它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莱布尼茨认为,上帝根据他的完美性原则,在创造世界的同时也预先规定了一切事物的发展和发展方向,这就是著名的"预定"理论。

莱布尼茨的道德思想也深受他的预定理论影响。

他认为,上帝在创造世界时就已经设定了人类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并通过他的预定使人们在遵循这些规范和准则的情况下实现最终的和谐与幸福。

莱布尼茨的道德哲学强调道德的普遍性和不可抗拒性,认为道德是宇宙发展的内在法则,只有遵循道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莱布尼茨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的理论阐释是对他对于上帝、存在论、道德、和谐和心灵等问题综合思考的结果,是他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部分。

在这一体系中,莱布尼茨展现了他对人类命运和宇宙意义的独特见解,并试图探索人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和价值。

2. 正文2.1 莱布尼茨对于上帝的理解莱布尼茨对于上帝的理解可以从他的哲学体系中得到深入的阐释。

在莱布尼茨看来,上帝是一切存在的最高原因,是整个世界的根源和支配者。

莱布尼茨:人心是有纹路的大理石

莱布尼茨:人心是有纹路的大理石

莱布尼兹:人心是有纹路的大理石人们对莱布尼茨的熟知可能大多基于其在微积分、代数和几何上的重要地位,其实莱布尼茨的成就不只是在数学领域,在哲学、逻辑学、法学、语言和技术发明等领域同样有独特贡献,在此笔者主要介绍莱布尼茨哲学思想。

一、前定和谐理论既然世界的本质是单子,而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不过是单子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莱布尼兹就消解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问题。

因为世界上压根不存在精神和物质这两个实体,所谓的物质,不过就是精神的现象而已。

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就从实体与实体之间的矛盾,变成了实体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问题。

身心二元论问题固然不存在了,但无数多的单子,彼此不同,互相独立的单子,是如何呈现出一种和谐状态,而非无政府主义式的一团浆糊呢?在这里,莱布尼兹吸收了斯宾诺莎的观点,提出了前定和谐理论。

因为世间一切单子,都是由上帝创造的,因此,它们之所以呈现出一片和谐的状态,全是上帝先天就设定好的。

每一个单子都彼此不同,你可以把整个世界看成一个巨大的合奏乐团,虽然乐器之间彼此不同,但它们都依循着同样的乐谱演奏,所以尽管每一个乐器音色不同,音符不同,但整体来看,整个乐团所发出的声音却是无比和谐的。

而这一切的源头,就在于它们都演奏同一个乐谱。

这个乐谱,是上帝先天就设定好的。

至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问题,其实就变成了单子与单子之间的协调问题。

因为物质说白了只不过是单子复合呈现出来的现象而已,本质上身心和谐问题不过是单子与单子之间的和谐问题。

而这种和谐,其实是上帝先天设定好的。

但问题在于,既然上帝本身也是单子的话,根据单子封闭的特点,上帝这个单子是如何影响其他单子的?其次,你既然说每一个单子都是自因是,是自由的,但又说上帝先天安排好了每一个单子的和谐问题,这两者之间岂不是矛盾?莱布尼兹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只是提出了一个上帝,然后把所有的矛盾都塞了进去。

其实近代很多哲学家都这样,一旦在自己的哲学理论中碰到了困难,马上就把上帝搬了出来,然后问题就解决了。

论莱布尼茨的语言哲学思想

论莱布尼茨的语言哲学思想

论莱布尼茨的语言哲学思想莱布尼茨是一位逻辑哲学家、思想家、数学家和科学家,他的思想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

在其中之一,即语言哲学领域,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以及哲学理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莱布尼茨的语言哲学思想,并通过5个例子来说明他的理论在语言哲学方面的实际应用。

莱布尼茨在语言哲学方面的思想主要围绕着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展开。

他的核心观点是,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可以用逻辑符号来揭示。

他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它既可以反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可以塑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些关于语言的结构和语言的用途的理论。

第一个例子是莱布尼茨关于语言结构的观点。

他认为,语言是由一系列单词和符号组成的系统,这些单词和符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通过规则和语法来定义的。

他认为,语言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反映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模式。

这些结构可以用来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和逻辑联系。

例如,在逻辑学中,我们可以使用逻辑符号来描述思维中的联系和推理过程,这些符号可以用于不同语言中,因为它们遵循相同的规则和语法。

第二个例子是莱布尼茨的“概念的清晰度和明确性”的观点。

他认为,语言的目的之一是使我们的概念更加清晰和明确。

在我们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清晰和具体。

通过语言,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并与他人沟通。

例如,当我们听到一个新的概念或单词时,我们可以使用语言来询问和学习它,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它,并将它与我们现有的概念联系起来,提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第三个例子是莱布尼茨关于语言的创造性的观点。

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新的想法和概念。

我们可以使用语言来创造新的词汇、新的语法和新的结构。

这种创造性的过程在科学、文学和艺术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科学家们可以使用语言来表达新的概念和理论,艺术家们可以使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作家们可以用语言来创造新的故事和情节。

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德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级哲学家、百科全书式哲学家)一、哲学目的(两个迷宫)一.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恶的来源问题)【所有人都会遇到】二.连续性和那些元素的不可再分的点的关系问题(引发关于无限的问题)【自笛卡尔以来的哲学家的难题(本体论的问题)】莱布尼茨的哲学有两个原则性问题:1. 个体性 2. 连续性个体性:(斯宾诺莎强调自然的同一性,不强调个体性)个别性、独立性(恶与其有关)【精神的问题、质的问题】连续性:各自不同而独立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秩序性、量的关系)【量的问题】机械论力的概念二、单子论(实体论)一.实体是不可分的“一”笛卡尔意义上的物体完全是机械性的实体是物体背后的基本的统一性的使得物体成为物体的本源性的东西(探讨物理事物背后的本源)——单子(La Monade)单子:简单实体,无部分无广延不可分无形状真正的“一”(数学的点):情状的变体和空间有关形而上学的点:单一的有生命的实在生命是物体统一性的原则第一隐德莱希(事物自身内部的统一性)力二.单子(实体)具有自发性和能动性单子是一台永远具有自发性和能动性的永动机三.每个单子(实体)都是一种灵魂每个单子(实体)都有知觉和欲望知觉:每个实体都包含着体现着(觉察着)其自身所有变化的状态欲望:四.每个单子(实体)都是独立的个别的唯一的每个单子(实体)都是独立封闭的,同时也意味着其对于宇宙间万物的产生发展拥有知觉和认识每个无生命的单子(实体)具有外在的连接无外在统一原则每个有生命的单子(实体)不同身心的内在统一(粗大可见的有形的物体的毁坏)三、预定和谐的新系统一.最低清晰程度的知觉(完全不自觉的知觉)【单子】二.较高清晰程度的知觉(记忆、归纳)【动物的灵魂】三.更高清晰程度的知觉(人及其人以上的事物)【理性】1.认识(必然性)2. 反省(自我意识)**身心预定和谐理论如何解决钟摆趋于一致问题:互相影响偶因预定和谐四、天赋论一.天赋作为一种潜在的禀赋存在于心灵之中二.承认两种天赋的逻辑原则:1.矛盾律:同一性矛盾性排中性2.充足理由律Eg: 物理事件中必然存在唯一的必然的原因,不一定为人所知。

莱布尼茨的空间和时间观点

莱布尼茨的空间和时间观点

莱布尼茨的空间和时间观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莱布尼茨是一位十七世纪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他对空间和时间的观点有着独特的见解,对后世的哲学和物理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莱布尼茨看来,空间和时间并不是绝对的存在,而是相对于物体和事物而存在的。

他认为,空间和时间是理性的概念,是在我们的思维中构建出来的,而非客观存在的独立实体。

莱布尼茨对空间的理解是基于关系的。

他认为,空间是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关系,是由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构成的。

不同的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空间。

他认为,空间并不是无限连续的,而是由无数个最小的点和区域构成的。

这种对空间的理解与牛顿的绝对空间观念形成鲜明对比,也为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下了基础。

第二篇示例:莱布尼兹是一位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影响。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莱布尼兹对空间与时间的观点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莱布尼兹认为空间和时间不是外在于物质的实体,而是由物质的关系决定的。

他认为空间和时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由物质的位置和运动决定的。

莱布尼兹认为空间和时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们只存在于我们思维的范畴中,而并非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他认为空间和时间只是我们用来描述物质运动和位置的工具,它们本身并不存在于物质之外。

莱布尼兹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空间和时间是连续的,不存在任何间断或断裂。

他认为时间是由一系列的瞬间构成的,这些瞬间是逐渐连接在一起的,形成了连续的时间流。

同样,他认为空间是由无数的点构成的,这些点无缝连接在一起,形成了连续的空间。

莱布尼兹还提出了关于绝对空间和相对空间的观点。

他认为空间并不是绝对存在的,而是相对于物质的位置和运动而言的。

他认为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空间,空间是由这些物体的位置和运动关系决定的。

他认为空间是相对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空间。

莱布尼茨的生机论

莱布尼茨的生机论

莱布尼茨的生机论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的生机论是他对万物存
在的哲学理论,他认为世界是由无数个单子组成的。

这些单子是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基本单位,每个单子都是一个活动的单位,具有内在的能力。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有一个内在的目标,即实现最大程度的活动。

单子之间相互作用,并通过相互之间的联系来实现自身的活动。

他将单子的活动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主动是单子自身的能动性,而被动是来自其他单子的影响。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一个预定的、最优的世界计划来实现的。

他认为这个世界计划是上帝所制定的,通过它,每个单子都在按照其内在的目标去实现活动,同时也与其他单子相互作用。

生机论的核心观点是单子的活动是有目的性和有计划性的。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的活动是朝着实现最大程度的活动和完美性发展的,而这个完美性是由上帝所确定的。

莱布尼茨的生机论对于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提出了一种有机的解释。

他认为生命是由无数个单子组成的,而这些单子通过相互作用来实现自身的目标和活动。

同时,莱布尼茨的生机论也为人类行动的目的性和有计划性提供了解释。

然而,莱布尼茨的生机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他的理论过于理想化和抽象,无法给出实证的证据。

同时,有人也
质疑他的理论与现代科学的认识是否相符。

总的来说,莱布尼茨的生机论是他对世界万物存在的哲学解释,认为世界是由无数个单子组成的,它们通过相互作用来实现自身的目标和活动。

这一理论对于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行动的目的性和有计划性提供了一种解释。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英]罗素著读后感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英]罗素著读后感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英]罗素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罗素著读后感《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的一部重要著作,通过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深入剖析,展示了莱布尼茨哲学的核心观点及其内在矛盾。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罗素在书中对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他指出莱布尼茨的哲学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莱布尼茨认为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每一个事物都与其他事物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其次,莱布尼茨提出了“预定和谐”的观点,认为上帝在创造世界时就已经决定了世界中的一切,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些预定的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最后,莱布尼茨强调了“世界是最好的可能世界”,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上帝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的,因此一切事物都是合理的,都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合理性。

然而,罗素同时也指出了莱布尼茨哲学的内在矛盾和不足之处。

首先,莱布尼茨的“预定和谐”观点导致了宿命论的产生,即一切事物都是上帝预先决定的,人类的行为和命运都无法改变。

这与莱布尼茨强调的自由意志相矛盾。

其次,莱布尼茨的世界观过于理想化,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完美的,然而现实世界中的种种不公和苦难却与他的观点相悖。

最后,罗素认为莱布尼茨的哲学体系缺乏实证依据,过于依赖于直观和信仰。

在书中,罗素还引用了大量的原文资料,对莱布尼茨的哲学观点进行了严谨的论证。

这使得我对莱布尼茨哲学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让我对罗素的哲学素养和批判精神感到敬佩。

第二篇范文:《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罗素著读后感——从比较哲学的角度审视在《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一书中,罗素以其独特的比较哲学视角,对莱布尼茨的哲学体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诠释。

通过这一视角,我们不仅能够看到莱布尼茨哲学的内核,还能从中体会到罗素哲学思想的光辉。

罗素首先从东西方哲学的背景出发,对莱布尼茨的哲学进行了全面的比较。

关于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哲学背景

关于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哲学背景

关于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哲学背景微积分作为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哲学背景,以及它对现代哲学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讨论:引言、哲学背景、莱布尼茨的贡献和现代哲学的反思。

微积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才提出了完整的微积分理论。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理论对哲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了解其哲学背景对于理解微积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哲学背景,并分析它对现代哲学的影响。

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和实体学说对数学和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亚里士多德认为,数学是研究抽象概念的学科,而哲学则是研究存在的本质。

这种观点为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提供了理论依据,他试图将数学和哲学结合起来,用数学方法研究自然界。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希腊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推动了科学和哲学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数学开始与神学和哲学分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同时,笛卡尔等哲学家开始强调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为微积分的出现提供了思想基础。

莱布尼茨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

他将无穷小量定义为零,同时引入了微分和积分的概念。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理论强调了无穷小量在计算过程中的重要性,这符合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关于极限和无穷小的思想。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理论突破了传统哲学的思维模式,将数学和哲学结合起来,推动了数学哲学的发展。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思想启发了后来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包括康德、黑格尔等人,他们试图将微积分纳入形而上学的范畴,探讨其哲学意义。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思想符合现代哲学的趋势。

现代哲学注重数学和科学的结合,认为科学可以提供对世界的深刻认识。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作为一个数学工具,为哲学家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的手段。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也体现了现代哲学中的整体论思想,即通过无穷小量来研究整体性质。

然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也给现代哲学带来了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莱布尼茨通晓古希腊罗马哲学、经院哲学,熟悉他所处时代的哲学学说和科学成就。

他认为,不论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家,还是笛卡尔、斯宾诺莎、培根、洛克等人都没有解决“一”与“多”这一哲学家们始终面临的问题。

莱布尼茨倾向于原子理论,但他不接受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构成万物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实体。

而在莱布尼茨看来,作为物质实体的原子无论多小,都是空间的一部分,而占有空间一部分的东西是不可能不可分的,而可分的东西必定由部分组成,所以不可能是终极的实在。

因此莱布尼茨认为,万物由原子构成,但不是德谟克利特的物质的原子,而是精神原子,莱布尼茨称之为“单子”。

他说:“我们在这里所要讲的单子,不是别的东西,只是一种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在没有部分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广袤、形状、可分性的。

”他认为,单子才是万事万物真正的原子,因为单子没有部分,不占有空间,是绝对不可分的,这样的原子才是终极的实在。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由于单子没有部分,是不可分的,因此,它不能以自然的方式,通过各个部分的结合而产生,或通过分解而消灭。

他认为,单子的开始和终结只能一下子发生,它只能通过被创造而获得开始,只能通过被消灭而告之终结。

他说,单子只能“突然产生,突然消灭,这就是说,它们只能凭借创造而产生,凭借毁灭而消灭”。

2.单子是非物质的精神性的东西。

他认为,精神实体不具有形体,因而是单纯的、不可分的。

3.单子的数目是无限的,单子有质的区别。

他认为,只承认惟一无限的实体,是无法解释其与杂多的样式之间的联系,因此,必须承认实体的杂多性。

单子在性质上还具有多样性。

他说:“每个单子必须与任何一个别的单子不同。

因为在自然中决没有两个东西完全相似,在其中不可能找出一种内在的差别或基于一种固有特质的差别。

”在莱布尼茨看来,样式的差别来自单子的差别。

4.单子有知觉。

他说:“一切单纯的实体和被创造出来的单子都可以称为灵魂。

”他之所以把单子称为灵魂,就在于单子具有知觉(或表象)和欲望。

单子的变化,就是在欲望的推动下,从一种知觉向另一种知觉的变化。

单子不仅有知觉,而且单子的知觉存在着等级差别,这样就构成了单子等级系统。

最低一级的单子只有微知觉,这类单子根本没有清楚明晰的表象,无生命的东西就是由这类单子构成的;较高级的单子具有较清晰的知觉和记忆,有感性灵魂,一般的动物就是由这些单子构成的;更高一级的单子,不仅具有清晰的知觉和记忆,而且有理性灵魂,能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人就是由这类单子构成的;最高级的单子是上帝,它具有最完满的智慧。

在莱布尼茨看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依据其单子的高低之分,形成一个不间断的系列,宇宙中没有也不可能有飞跃。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没有可供事物出人的窗子”。

这也就是说,单子与现实的世界没有实际的联系,同样,单子之间也没有物理的相互作用。

既然这样,那么单子怎么能反映宇宙呢?整个世界的和谐一致性是如何形成的?他在指出单子没有“窗户”时,却承认了一个例外,即上帝,一切的单子共同起源于最高的单子——上帝。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与现实世界、与别的单子没有物理的相互作用,但却有着理念上的联系,它是由上帝确定的。

他说,上帝在创造单子的时候,也规定了它们存在于一定的秩序之中,这个一定的秩序就在于使一切单子身上具有关于同一个宇宙的知觉。

单子之间的理念上的联系是这样规定的:上帝在规定某一单子后来发展的内容和历程时,还同时考虑到了周围其他单子的发展的内容和历程,使其发展变化相互和谐一致地进行。

上帝在创世之初,就规定了各单子之间这种理念上的联系,莱布尼茨把这种理念上的联系称为“前定和谐”。

莱布尼茨借助于“前定和谐”,使单子之间获得了联系。

他说:“这种一切事物对每一个事物的联系或适应,以及每一事物对一切事物的联系或适应,使每一个单纯实体具有表现其他一切事物的关系,并且使它因而成为宇宙的一面永恒的活的镜子。

”他认为,每一个单子像镜子那样按自己的观点反映着世界。

他说:“正如一座城市如果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便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似乎在透视上被增多了一样;同样如此,由于单纯实体的无限多,也好像有无限多的不同的世界,但它们不过是同一个世界依据每一个单子的不同观点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的透视图。

”莱布尼茨这一思想是针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实体与具体事物相割裂,把一般与个别相对立的错误观点的。

这里,他通过神秘的形式,的确猜测到了有限与无限、个别与一般、部分与整体的辩证统一,有限中包含着无限,一般寓于个别之中。

莱布尼茨认为,他的这一思想已经解决了哲学家所面临的一与多、个别与一般的问题。

每个单子是一,是个体,但同时又是包含着无限现实事物的宇宙的映像。

列宁在谈到莱布尼茨这一思想时指出:“这里是特种的辩证法,而且是非常深刻的辩证法,尽管有唯心主义和僧侣主义。

”莱布尼茨还将“前定和谐”说运用于社会政治生活,直接为当时德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辩护。

他认为,整个宇宙都是由上帝根据“充足的理由”合目的地创造和安排的。

他说:“既然在上帝的观念中有无穷个可能的宇宙,而只能有一个宇宙存在,这就必定有一个上帝进行选择的充足理由,使上帝选择这一个而不选择另一个。

”既然上帝在无数可能的宇宙中选择这个世界而不选择别的,这个世界也就是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

而当时德国的君主专制国家就是“最完善的君主统治之下的尽可能最完善的国家”。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从实质上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他说的单子是有知觉、有欲求的精神实体。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单子=特种的灵魂。

莱布尼茨=唯心主义者。

而物质是灵魂的异在或是一种用世俗的、肉体的联系把单子粘在一起的浆糊。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直接导致了神的存在。

他认为神是单子中的单子,一切单子都是神创造的,单子之间的和谐也是神安排的。

不过,莱布尼茨的哲学在其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形式中,却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第一,他把单子看做能动的。

单子是有欲求的,而不是惰性的、无活力的。

在他看来,既然是实体,就应该是自身能动的,而笛卡尔、斯宾诺莎的那种惰性的、被动的物质,是不能作为最后的实体的。

第二,单子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莱布尼茨认为,作为单纯实体的单子是各自孤立、互不依存,但是凭借上帝这一中介,单子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他的单子论,还反映了个别与一般、部分与整体的联系。

第四,他认为,单子有质的区别。

机械唯物主义把广延看做是物质的惟一特性,这种只从量上看问题是无法把不同的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

在他看来,要说明客观事物存在的质的差异性,就必须寻求在各种事物间存在着的“一种内在的差别或基于一种固有特质的差别”。

这种内在的差别就在于构成各种物体的单子本身具有高低不等的知觉能力。

第五,他还表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法。

因为他既肯定单子是不可分的,又肯定单子的变化是连续的。

莱布尼茨单子论中虽然包含着比较丰富的辩证法因素,但辩证法是与唯心主义和僧侣主义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总的来说,他的思想体系仍然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

这主要表现在:1.把世界的运动归之于单子的运动,精神的运动,物质则是僵死的、静止的存在物,从而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内在联系;2.提出了“前定和谐”说,认为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上帝在创世之初就已经预先安排好了的,是单子中的潜在秩序和过程的展开,这种思想也是违反辩证法的;3.片面夸大连续性,宣称“自然从来不飞跃”。

莱布尼茨的认识论: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是同他的单子论一脉相承的。

他从单子的等级出发,贬低感性,抬高理性,把感性认识看做纯粹动物的认识。

正因如此,他反对经验论,尤其是洛克的经验论。

他的《人类理智新论》一书,就是专门为了反对洛克的《人类理智论》而写的。

他认为经验论只抓住了个别事物,不能把握普遍的、必然性的东西。

若仅凭经验,这是动物行为。

他说:“禽兽纯粹凭经验,只是靠例子来指导自己。

”“禽兽的联想纯粹和单纯的经验主义者的联想一样,他们以为凡是以前发生过的事情以后在一种使他们觉得相似的场合下也还会发生,而不能判断同样的理由是否依然有效。

人之所以如此容易捕获禽兽,单纯的经验主义者之所以如此容易犯错误,便是这个缘故。

”莱布尼茨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与个别偶然的感觉经验的区分的角度对经验论作了批判,这一批判是深刻的。

作为一个唯理论者,莱布尼茨企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企图找出一条介于笛卡尔与洛克理论之间的中间道路。

他在详细分析了洛克的经验论后写道:“我一向是并且现在仍然是赞成由笛卡尔先生所曾主张的对于上帝的天赋观念,并且因此也认为有其他一些不能来自感觉的天赋观念的。

现在我按着这个新的体系走得更远了;我甚至认为我们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来自它自己内部,而不能是由感觉给与它的。

”莱布尼茨继承了笛卡尔的唯理论,主张“天赋观念”论。

在他看来,单子没有可供外界事物出入的“窗户”,不能接受任何外来事物的影响,因此,认识也就不可能有任何客观来源,而只能是天赋的。

不过,莱布尼茨并不赞成笛卡尔所主张的人的心灵生来就有清楚明白的天赋观念。

他说:“我们不能想象,在灵魂中,我们可以像读一本打开的书那样读到理性的永恒法则,就像在布告牌上读到审判官的法令那样毫无困难,毫不用探求。

”在他看来,天赋观念并非总是从一开始就是清楚明白的(除了在上帝那里),而是从比较模糊的天赋知觉逐渐发展。

“观念与真理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在能力而天赋在我们心中,并不是作为现实作用而天赋在我们心中的。

”可见,莱布尼茨在宣传天赋观念论时,强调天赋的观念的“潜在”性。

他在叙述如何使潜在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时,强调了感觉经验的作用。

他说:“只要凭感觉所提供的机缘,集中注意力,就足可以在我们心中发现这些法则。

”可见莱布尼茨并不否认感觉在认识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然而,莱布尼茨认为,对个别事物的感性经验虽然必要,但是它们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特殊的个别的例子,不可能提供普遍性的真理。

这里他在暗示:既然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不是来自感觉经验,那就只能为心灵先天所具有。

洛克奉行“凡在理智中的,无一不是在感觉中”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他断言,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以经验为基础,我们的心灵是类似一块白板的东西,经验可在这上面写上自己的符号。

莱布尼茨则证明心灵本质上是活动的,因此,他在《人类理智新论》中对洛克的这一原则作了一个补充,即“心灵中所有的,无一不是先已存在于感觉中,只有理性本身除外”。

他认为,心灵既然是能动的,就不会是白板。

他把人的心灵比作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

大理石上的纹路虽不是现成的形象,但大理石已有的纹路决定了它适合于雕琢成什么样的形象。

“如果在这块石头上本来有些纹路,表明刻赫尔库勒的像比刻别的像更好,这块石头就会更加被决定用来刻这个像,而赫尔库勒的像就可以说是以某种方式天赋在这块石头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