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重点分析人为因素)
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 概念: • 本质: • 原因: • 表现为: • 形式有: • 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风沙 侵蚀
水土 流失
土
土壤 地
中的 生
水分 产
和养 力
分流 下
失
降
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 云贵高原石漠化、华北平原盐渍化
西北 地 区
云贵高原
华北平原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 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 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 有较大面积分布
五、荒漠化的危害
• 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 • 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 • 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 • 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 • 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1.荒漠化防治的“三项内容”
红漠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 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 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地球的癌症”
全球及我国荒漠化的分布
二、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西北地区的范围 a. 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b.行政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c.气候区: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D.内蒙古高原西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 我国 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
三、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气候 ——潜在因素
干旱 的气候
基本条件
动力条件
物质基础
大风日数 多,且集中在
冬、春两季
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 沉积物(物质疏松)
物理风化和风力强
戈壁与沙漠
三、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2.气候异常
A 1、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的是( )
A.土壤有机质增加 B.沙尘暴频率增加 C.生物生产力下降 D.牲畜数量或者品质下降
2、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疆高原面积坦荡
B.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C.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 “塞外江南”
• 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 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 本质:土地退化 • 原因:它是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异)与人为因
素(如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 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 形式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
化
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荒漠景观
地面裸露 植被遭破坏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 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 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 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 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 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 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 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 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浏览思考
满城尽披黄金甲
摧毁易 再造难
昔日美景今何在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工业三废(废水、 废气、废渣) 光、噪声、电磁波、 辐射等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森林面积减少 生物多样性锐减
不同区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不同的(区域性)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具体主要 环节和程序如下图:
b.地形 贺兰山为界,东部为高原,西部为高大的
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
两 新疆“三山夹两盆”
盆
三 山
返回
c.气候: 干旱
位置 地形
深居内陆 山地、高原阻隔
水汽难以到达 干 旱
(回顾)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划分依据: 800mm以上
——湿润区
400~800mm ——半湿润区
200~400mm ——半干旱区
1、区域特征
区域自 然特征
存在 问题
产生 原因
解决 措施
思考讨论:请大家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来
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注意每一方面的总体特征及
东西方向上的差异?原因?与其它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a.位置:大来自百度文库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
一线以北(相对位置)亚欧大陆内部(海陆位置 )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雨年
降水变率大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小结: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 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荒漠般景观 分散的土地退化
四、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自然条件 人类活动
加剧加 速发展
最终连接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一线以北(相对位置)
旱
亚欧大陆内部(海陆位置)
为 地形:东部: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
主
西部:山脉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的 自
气候:深居内陆
山岭阻隔 干旱
然
植被:草原、 东部:草原 荒漠为主 西部:沙漠、戈壁
特
征
生态环 地表水缺乏,河流少
境:
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荒漠化的 潜在威胁
脆弱
大风天多,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
200mm以下 ——干旱区
秦岭—淮河
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降水递减;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d.植被类型
贺兰山以西
贺兰山以东
降水少
以下200mm以上
多
载畜量 自然景观 干湿状况
小 沙漠、戈壁 干旱
大 荒漠草原、草原
半干旱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山地降水、冰雪融水)
草原畜牧业、 灌溉农业
干
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主要危害
植被遭到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草原牧 区,干旱绿洲 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 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农恳区周围及荒 漠绿洲
使土壤风蚀沙化及 次生盐渍化
阅读(课本P19)
半干旱草原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呼伦贝尔、锡林郭勒 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斑点状土地荒漠化
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重点分析人为因素)
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 概念: • 本质: • 原因: • 表现为: • 形式有: • 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风沙 侵蚀
水土 流失
土
土壤 地
中的 生
水分 产
和养 力
分流 下
失
降
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 云贵高原石漠化、华北平原盐渍化
西北 地 区
云贵高原
华北平原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 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 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 有较大面积分布
五、荒漠化的危害
• 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 • 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 • 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 • 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 • 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1.荒漠化防治的“三项内容”
红漠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 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 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地球的癌症”
全球及我国荒漠化的分布
二、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西北地区的范围 a. 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b.行政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c.气候区: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D.内蒙古高原西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 我国 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
三、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气候 ——潜在因素
干旱 的气候
基本条件
动力条件
物质基础
大风日数 多,且集中在
冬、春两季
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 沉积物(物质疏松)
物理风化和风力强
戈壁与沙漠
三、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2.气候异常
A 1、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的是( )
A.土壤有机质增加 B.沙尘暴频率增加 C.生物生产力下降 D.牲畜数量或者品质下降
2、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疆高原面积坦荡
B.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C.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 “塞外江南”
• 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 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 本质:土地退化 • 原因:它是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异)与人为因
素(如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 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 形式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
化
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荒漠景观
地面裸露 植被遭破坏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 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 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 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 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 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 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 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 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浏览思考
满城尽披黄金甲
摧毁易 再造难
昔日美景今何在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工业三废(废水、 废气、废渣) 光、噪声、电磁波、 辐射等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森林面积减少 生物多样性锐减
不同区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不同的(区域性)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具体主要 环节和程序如下图:
b.地形 贺兰山为界,东部为高原,西部为高大的
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
两 新疆“三山夹两盆”
盆
三 山
返回
c.气候: 干旱
位置 地形
深居内陆 山地、高原阻隔
水汽难以到达 干 旱
(回顾)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划分依据: 800mm以上
——湿润区
400~800mm ——半湿润区
200~400mm ——半干旱区
1、区域特征
区域自 然特征
存在 问题
产生 原因
解决 措施
思考讨论:请大家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来
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注意每一方面的总体特征及
东西方向上的差异?原因?与其它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a.位置:大来自百度文库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
一线以北(相对位置)亚欧大陆内部(海陆位置 )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雨年
降水变率大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小结: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 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荒漠般景观 分散的土地退化
四、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自然条件 人类活动
加剧加 速发展
最终连接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一线以北(相对位置)
旱
亚欧大陆内部(海陆位置)
为 地形:东部: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
主
西部:山脉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的 自
气候:深居内陆
山岭阻隔 干旱
然
植被:草原、 东部:草原 荒漠为主 西部:沙漠、戈壁
特
征
生态环 地表水缺乏,河流少
境:
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荒漠化的 潜在威胁
脆弱
大风天多,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
200mm以下 ——干旱区
秦岭—淮河
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降水递减;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d.植被类型
贺兰山以西
贺兰山以东
降水少
以下200mm以上
多
载畜量 自然景观 干湿状况
小 沙漠、戈壁 干旱
大 荒漠草原、草原
半干旱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山地降水、冰雪融水)
草原畜牧业、 灌溉农业
干
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主要危害
植被遭到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草原牧 区,干旱绿洲 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 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农恳区周围及荒 漠绿洲
使土壤风蚀沙化及 次生盐渍化
阅读(课本P19)
半干旱草原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呼伦贝尔、锡林郭勒 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斑点状土地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