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发展规划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战略目标研究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战略目标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农业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智慧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和绿色化。
本文将对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趋势。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智慧农业相关政策,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扶持力度。
例如,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
技术进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突破,智慧农业技术体系逐渐完善。
例如,无人机、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市场规模: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全球智慧农业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140亿美元。
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也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200亿元。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升农产品质量:通过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等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绿色发展。
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通过智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对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保障农民收益。
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未来智慧农业的发展将继续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创新,拓展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数据价值挖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完善,农业数据的价值将被充分挖掘。
通过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据分析,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精准农业。
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智慧农业将与互联网、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进行跨界融合,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
例如,互联网企业将通过搭建农业服务平台,提供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指导等一站式服务,推动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智慧农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保和绿色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
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1.生态农业的基本介绍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2.生态农业的特点a.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b.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c.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d.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4. 我国生态农业的几种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摘要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但是由于中国从1950年以来制定的农产品统购统销等政策一直没有变,农民用低价出售农产品,而用高价购买工业产品,形成工农产品“剪刀差”。
在这一框架下,中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失衡,工业和城市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一天天增加,而农业和农村发展却掉队了。
与此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我国在农业方面的基础地位日渐薄弱。
然而,在强劲的GDP增速背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却提高不够。
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家庭式的农业生产普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投入产出不协调,总而造成了农村大量劳动力的浪费。
于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提上日程,被人们所关注。
本文试图从农业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新中国成立之后农业的发展和改革对国民的影响,从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特点,引出我国发展可持续农业的背景和必要性。
关键字:农业经济失衡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第一章农业概述1.1 农业概念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通常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
1.2 农业的生产结构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
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
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
生态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生态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一、介绍生态农业是指在有机原则和生态平衡基础上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模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从高产量、高化学性的传统农业向生态、有机农业转型的过程,这也引起了人们对生态农业发展的关注。
二、生态农业现状目前,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广生态农业。
据统计,欧洲在2020年有30%的农业土地采用了有机农业技术,而美国也有超过5%的农业土地处于有机农业状态。
在中国,生态农业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出许多种类的生态农业形式,如节水农业、种植园林、畜牧业和渔业等。
三、生态农业的优势与挑战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提高土地质量:生态农业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调控,使土地更加肥沃和有机。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保持效果。
2.促进生态平衡: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系统基础上促进生态平衡。
3.可持续性:生态农业可以帮助农业实现可持续性,保护环境并产生经济效益。
通过使用更少的化学物质、节约用水、多样化种植和扩大休闲农业等,该农业生产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对环境的破坏,使土地养分得到更好的保护,能够提高农田持续利用价值,有效降低环境损失。
4.产品安全:生态农业采用天然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对农业投资风险进行了控制。
由于其不需要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质量更高,更健康,且对人体更加安全。
但是,推广生态农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粮食供应量,同时保持生态平衡和土地质量。
其次,缺乏相关的科学技术和技能也会阻碍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关注度的增加,生态农业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生态农业将向纵深发展,加强技术研究与开发,并发展出更多新的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还将与互联网技术和新型能源技术结合起来,构建出全新的生态农业生态圈,带动农村经济的创新和升级。
“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
“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摘要:我国的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指标测度、发展现状和产品系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碳”战略框架下,我国的农业发展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外延上,还是在制度创新上,都是比较欠缺的。
在“双碳”战略下,今后的农业发展应该着重于对新的概念进行科学定义,对“双碳”和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估指标;以此为依据,从整个农产品产业链角度分析了我国的农业发展问题,并对“双碳”战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多维的发展趋势,将数字赋能、主体培育和市场导向相结合;在四个系统层面上加快探索“双碳”发展中的绿色发展体制改革,为我国的农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要求,从而为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双碳”目标;农业绿色发展;全产业链;体系创新1农业绿色发展理论分析1.1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从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等方面,国内外的学者首先对农业绿色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是“生态农业”的概念被提出后,更是从生态化、绿色化的发展路径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绿色发展”是指在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大环境下,通过规划、标准、技术和制度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的生态系统,使人类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而绿色发展则是以提升资源、环境容量、加速发展、加速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2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理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率先提出了发展的绿色思想。
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思想已经孕育萌芽、探索和发展;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包括系统协调、关系耦合、生态阈值、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在农业生态协调的研究中,农业的绿色发展强调了农业生产与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与协调发展。
王火根和胡霜认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各个系统相互联系,是农业的绿色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优质农产品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吉林省农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针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吉林省农业的现状、问题和展望,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现状分析1.农业总体发展趋势向好。
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粮食、油茶、蔬菜、水果等优质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
吉林省实施了粮食增产、科技助农、品牌培育等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优质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3.农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粮食生产压力仍然较大;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要进一步改善,电商等新型经营模式落地仍有难度;农业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问题。
二、问题分析1.缺乏全局性的农业战略规划。
当前,吉林省农业发展规划分散、缺乏协同,缺乏整体、系统性的农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导致资金投入不足、政策配套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2.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
目前,吉林省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部分地区存在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缺失,农村金融等农业公共服务不够完善,导致农产品运输、销售、贮藏等环节效率低下,限制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步伐。
3.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尽管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但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有待提升,制约了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展望与建议1.加强农业电商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吉林省应当加大对农业电商平台和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率和出口能力,支持农民增收。
2.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和绿色发展等问题,促进改革与发展的协同。
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学院:生化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091612姓名:so-so学号:016109014指导老师:侯凯中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对于我国来说至关重要,当下我国农业存在着生产力低下,基础设施落后,务农人口科技素质低等问题,我国应加大农业的投入,扩大先进农业机械的普及,改善农业结构等。
关键字:农业问题农业技术产业结构科技素质一、我国农业当下存在的问题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社会安定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业技术相对落后近年来,我国农村对农业科技的投资有了明显改善,但相比于发达国家,仍然很落后。
由于先进的农业技术耗资大,农民负担不起,政府财政补贴杯水车薪。
我国每年培养上百万农业技术人才,但是支援农村建设的所占比例甚小。
先进的技术储备和高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农业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二)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对农业的投资严重不足,农业投资在全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比重较小。
农业投入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既有各级财政信贷的投入,也有乡镇企业以工补农和农民义务工的投入,既有国家、集体的投入,也有农民个人的投入。
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个规范的投入机制,各级各部门对农业的投入还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使农业投入利用率低。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另一方面,宏观层面的问题依然严重,存在许多大家认可需要改进的现实问题。
1、设施薄弱,不符合经济现代化发展要求2、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3、投资供给缺位,增长缓慢,总量不足4、投资渠道分散,投资效率低下(三)我国农民科技素质低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提高人口的科技素质又是实现三大前提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城市贫富差距大,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入城市务工经商,在家务农者多为老史和妇女,导致土地抛荒,广种薄收。
农林牧渔研究报告
农林牧渔研究报告农林牧渔研究报告农林牧渔是农业生产的四大支柱产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农林牧渔产业的研究,对其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农业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
一、农业的现状1. 农业生产总体情况:我国农业生产总体表现良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然而,农业生产仍面临严峻挑战,包括土地资源减少、自然灾害频发、农民收入不稳定等问题。
2. 农业结构调整: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结构调整已成为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林业的现状1. 林业资源状况:我国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
但是,现阶段仍存在乱砍滥伐、林地荒漠化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需要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2. 林产品加工与利用:林产品加工与利用是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政府需要鼓励企业加大林产品加工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林业企业转型升级。
三、畜牧业的现状1. 畜禽养殖: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庞大,但环境污染严重。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制度,推动养殖业环境友好型转型。
2. 畜牧业供给:畜牧业供给不足是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
政府需要加大对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畜牧业养殖效益,增加供给。
四、渔业的现状1. 渔业资源状况:我国渔业资源丰富,渔业产值逐年增长。
然而,现阶段渔业资源过度开发、渔业业务繁杂等问题亟待解决。
2. 渔业管理:渔业管理水平不高是制约渔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政府需要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
五、农林牧渔产业发展趋势1. 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
2. 林业工业化:林产品加工与利用推动林业向工业化方向发展,增加林业产业附加值。
3. 畜牧业绿色发展:推动畜牧业向绿色发展方向转变,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畜牧业养殖效益。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前景研究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前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境和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我国生态农业也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广。
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一些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较为滞后,尤其是在人口密集、资源枯竭的地区,生态农业建设进展缓慢,无法满足当地居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是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
一些地方存在着过度开发耕地、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现象,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
对于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前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生态农业发展现状、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生态农业发展前景以及生态农业政策与措施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为解决当前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发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化肥农药污染、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加快生态农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还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探究生态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前景,可以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政策建议,有助于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2. 正文2.1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2017年末己经达到58.52%,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2017年末己降到10%以下,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还相对较低,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党在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更是进一步指明了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走好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一、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纵观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产业融合。
凡是产业融合比较好的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比较高;凡是产业比较单一,尤其是单纯依靠农业的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相对落后。
日本和韩国在乡村振兴中以“六次产业”为重点,发挥产业的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推动产业融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荷兰兴起创意农业,形成创意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农村三产融合在我国总体上处于自发阶段,在覆盖领域、融合深度、惠及面等方面都很有限。
1、农村产业融合的深刻内涵产业融合始于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随着实践的发展,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逐步从技术视角拓展到产品、产业、市场视角。
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提出了“第六产业”的理念,他强调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基于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农村产业融合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内核”已基本形成共识。
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是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与交叉重组,融合的表征是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融合的结果是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更多的是从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出发的。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第1章引言 (2)1.1 农业科技发展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第2章农业科技发展概况 (3)2.1 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3)2.2 我国农业科技政策及支持措施 (3)2.3 农业科技发展主要成就与问题 (4)第3章农业生物技术 (4)3.1 分子育种技术 (4)3.1.1 分子标记技术 (5)3.1.2 基因定位与克隆 (5)3.1.3 转基因技术 (5)3.2 转基因技术 (5)3.2.1 转基因作物研发 (5)3.2.2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 (5)3.3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 (5)3.3.1 生物农药 (5)3.3.2 生物肥料 (6)3.3.3 生物防治技术 (6)第4章农业信息技术 (6)4.1 农业大数据 (6)4.2 智能农业 (6)4.3 农业遥感与无人机技术 (7)第五章农业机械技术 (7)5.1 精准农业机械 (7)5.2 智能化农业机械 (8)5.3 农业机械装备发展趋势 (8)第6章农田水利技术 (8)6.1 农田灌溉技术 (8)6.1.1 灌溉技术的发展概况 (8)6.1.2 灌溉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8)6.1.3 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9)6.2 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利用 (9)6.2.1 水土保持技术发展现状 (9)6.2.2 水资源利用技术创新 (9)6.2.3 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利用的协同发展 (9)6.3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改造 (9)6.3.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状 (9)6.3.2 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升级 (9)6.3.3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改造的对策建议 (9)第7章农业生态环境技术 (10)7.1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10)7.1.1 农业减排技术 (10)7.1.2 农田氮磷拦截技术 (10)7.1.3 农业生态补偿技术 (10)7.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0)7.2.1 秸秆还田技术 (10)7.2.2 秸秆生物质能源技术 (10)7.2.3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 (10)7.3 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创新 (11)7.3.1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11)7.3.2 低碳农业模式 (11)7.3.3 生态景观农业模式 (11)第8章农产品加工技术 (11)8.1 传统农产品加工技术改进 (11)8.2 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 (11)8.3 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趋势 (12)第9章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 (12)9.1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12)9.1.1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概述 (12)9.1.2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组织架构 (12)9.1.3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13)9.2 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创新 (13)9.2.1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应用 (13)9.2.2 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作用 (13)9.2.3 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 (13)9.3 农业科技推广政策与措施 (13)9.3.1 农业科技推广政策体系 (13)9.3.2 农业科技推广主要措施 (13)9.3.3 农业科技推广政策与措施的实施效果 (13)第10章农业科技发展前景与趋势 (14)10.1 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14)10.2 农业科技发展挑战与机遇 (14)10.3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策略建议 (14)第1章引言1.1 农业科技发展背景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农村稳定及农民增收。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的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的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的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的农业、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突破传统农业远离城市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资源优势互补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突破了传统农业弱质产业、效率低下、农民贫困的局限性,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其必要性(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现状。
国际上一般采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农业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产品商品率、农业集约化程度等指标体系,综合衡量一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我国农业的内在基础逐渐强化。
目前,农业科技进步率已达到48%,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质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但是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还有较大差距。
1、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来看,一方面,200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1.9%;美国只有1.3%,日本为1.7%,韩国为3.2%,巴西为5.1%,印度为17.5%,全世界平均只有3.4%2、从农业劳动生产率来看,2005年中国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耕种的耕地面积为0.3公顷;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耕种的耕地面积为63.7公顷,是中国的200多倍。
从农业土地生产率来看,以主要粮食作物为例,除小麦外,中国的水稻、玉米、大豆等单位面积产量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3、从农业资源利用率看,2005年中国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化肥施用量为341吨,墨西哥只有69t,印度129吨,巴西137吨,日本270吨,美国110吨,澳大利亚仅44.8吨。
上述分析充分说明,无论是与现代农业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还是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都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必须急起直追,加快发展步伐。
毕业论文: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广播电视大学农业经济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农业经济年级 ****学校 ****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目录摘要 (2)引言 (3)一、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二)中央全面重视“三农”问题 (3)(三)农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4)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4)(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4)(二)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相对落后 (5)(三)农村劳动力过剩 (5)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一)政府失灵 (6)(二)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起直接影响作用 (6)(三)城乡企业发展遇挑战 (6)(四)农村基础设施成为投入盲点 (6)四、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措施 (7)(一)加强调整现行政策制度 (7)(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 (7)(三)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8)(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 (8)参考文献 (9)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背景下,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意识的改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仍有待提高。
我国很多地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因此,本文主要对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概括后,再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性对策。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二、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 (6)2.1 农户家庭经营 (7)2.2 农民合作社 (9)2.3 农业企业 (10)2.4 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2)三、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 (13)3.1 农户家庭经营存在的问题 (14)3.2 农民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5)3.3 农业企业存在的问题 (16)3.4 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 (17)四、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对策 (18)4.1 加强政策支持 (20)4.2 提高农民素质 (21)4.3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2)4.4 创新金融制度 (24)五、结论与展望 (25)5.1 研究结论 (26)5.2 研究展望 (27)一、内容简述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特征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
本文档将对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对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包括各类主体的数量、分布、经营规模等方面的数据统计。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主要涉及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市场准入等方面。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可以找出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瓶颈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拓宽市场渠道等方面。
农业生态系统现状及研究展望
农业生态系统的现状及研究展望摘要: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在人工调节和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产体系。
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农业生态系统也是由农业环境因素、绿色植物、各种动物和各种微生物四大基本要素构成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系统,具备生产力、稳定性和持续性三大特性。
然而,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现在面临土地资源不足且质量下降水资源总体不足、污染严重、利用率较低等问题。
因此,必须从肥料利用率、水分利用率等方面开展相关问题研究,保护我国农业生态系统。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现状保护建议研究建议0.引言农业是一种对环境有高度依赖性的产业, 它是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合体。
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农田生态系统农、森林生态系统林、草地生态系统牧、水域生态系统渔, 再加上人类的经济、技术因素和人类创造或受人类左右的自然因素, 形成的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安全是指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处于健康、平衡的状态,衡量指标是农业资源的质和量,质的约束条件是环境容量,量的约束条件是资源的保有量和利用率,两者均决定于人口、资源、环境结构尤其是人的活动。
1.农业生态系统定义及内涵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在人工调节和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产体系。
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农业生态系统也是由农业环境因素、绿色植物、各种动物和各种微生物四大基本要素构成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系统,具备生产力、稳定性和持续性三大特性。
1.1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生物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大系统,它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生物物质生产过程所谓“自然”再生产过程,是指种植业、养殖业与海洋渔业等,实质上都是生物体的自身再生产过程,不仅受自身固有的遗传规律支配,还受光、热、水、土、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即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摘要:设施农业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化新农业,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型农业转变的有效方式。
近年来,中国设施农业虽然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温室栽培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需求拉动和政策带动下,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较快发展,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的设施农业。
1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1.1发展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设施农业上的投入和补贴较多,使设施农业产业迅猛发展。
目前,全世界的设施农业面积已达400万hm2。
设施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荷兰、以色列、美国和日本。
另外,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和韩国的设施农业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上述国家的设施标准化程度、种苗技术及规范化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及采后加工商品化技术、新型覆盖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设施环境综合调控及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较高,居世界领先地位。
1.2发展趋势及重点目前,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温室建筑面积扩大化。
扩大每栋温室的面积,有利于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提高采光率和栽培效益。
国外农业技术先进国家的单个温室面积大多在0.5hm2以上,室高一般在4.5m以上。
2)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
设施内部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度、一氧化碳浓度等)的调控由过去单因子控制向利用环境计算机多因子动态控制发展。
发达国家的温室作物栽培(播种、育苗、定植、管理、收获、包装、运输等)基本实现了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
3)向无土栽培发展。
无土栽培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土壤污染小、防止连作障碍、减轻土壤传播病虫害等诸多优点。
目前,荷兰的无土栽培面积超过70%,加拿大超过50%,比利时达50%。
4)覆盖材料多样化。
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FRP)、聚乙烯(PE)薄膜、聚氯乙烯薄膜(PVC)等常用材料外,现已开发多种覆盖材料,例如聚碳酸酯塑料板、双层或多层聚碳酸中空板。
三农问题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三农问题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目前,中国的三农问题进入了复杂多变的新阶段,如何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促进三农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三农问题现状1.农民收入低农民收入一直是三农问题的焦点之一。
目前,农民收入普遍偏低,贫富差距进一步加深。
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仍然比城市低是导致农民缺乏消费能力、教育、医疗能力的主要原因。
2.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经济仍然存在欠发达现象,许多农民仍然仅靠种植、养殖等传统业务维持生计。
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发展空间较为有限。
3.农民土地质量下降土地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目前农民的土地质量已经下降。
一些地区的土地被过度开垦,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产生了环境问题,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和发展。
二、三农问题解决方向1.加强农村土地保护与利用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之一。
必须加强农村土地保护,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强土地使用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贯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理念贯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理念是完善三农政策的重要方向。
要发挥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加强农产品质量和规模的提高,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促进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3.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需要推进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农村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投入,推进科技兴农,使得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成本进一步降低,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三农问题解决的难点和挑战1.经营主体单一目前,农村经营主体仍然主要是个体农民,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农村产权制度、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方面的改革,增强经营主体的活力。
2.缺乏创新人才现代化农业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但农村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这成为发展农业经济的制约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态学 为基础 的生态农业和景观农业规划研究和农业园区规划 研究 这四个方面 , 最后从农 业发展规划 的理论 、 和 方法 实践研究三个方 面展望 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
关键词 : 农业 ; 发展规划 ; 生态学 ; 园区
中图分 类号 : 33 1 F2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2— 3 2 2 1 )7— 3 6— 3 10 1 0 (02 0 08 0
念、 类型 、 发展趋势以及主要 内容和格式要求 u 周 灿芳等初 ; 步探讨 了区域农业发展规划 的理论 方法体 系, 出了区域现 提 代农业发展 的 4种模式 : 多功能型 、 精细节约型 、 资源特色型 和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周灿 芳还 分析 了区域农 业规划发展面临的新要求和发展趋 势 。在此基础 上, 区 对
1 理 论 与 方 法 研 究
域农业规划的一般性理论方法 等研究进 展进 行了综述 , 出 提
从统筹城乡和利 益协调的角度进行 区域农业规划研 究以及加
2 O世纪 8 O年代初 , 国学者 主要开展 了农业 区划 的基 我
本理论和概念研究 , 如张 仲威探讨 了农 业区划和农业 规划的
强 区域农业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 3个 重点研 究方 向 ; 文化
辩证关系… ; 晓辉探讨 了农业 区域规 划的 内容 、 郝 特点 、 理论
基础和工作程 序等 。随着数理统计方法和系统科学逐渐引 入我国农业研 究 中, 曹达还从 系统论 角度进行 了农业 系统分 析、 预测、 规划 、 运行 、 调节等农业系统工程研究 , 并总结了农业 系统工程研究方法 ; 竺开华论述 了线性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
较 为系统地 论述了农 业规划编制 的基本思路 、 程式 、 方法、 框 架 和相 应内容 , 以及编制 的组织 与步骤 , 并辅 以案例 , 较全 面 地探讨 了农业发展规划编制的相关问题 ; 李晓等借鉴 国内 外相关研究成果 , 尝试构建 区域 现代 农业规划 的理论和方法 体系 , 并提炼 区域 现代农 业规划的概念、 内涵 、 类型和理论基
以理 清思路、 突破创 新 , 将农业发展规划 的实 践和研究统一 ,
更好地 为我 国农业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服务 。我 国学者 对 农业 发展规划的研究大体可归纳 为 4个方面 : 一是理论与 方 法研 究 ; 二是现代农业发展评价研究 ; 三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 生态农业 和景观农业规划研究 ; 四是农业 园区规划研究 。
收稿 日期 :0 1—1 3 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现代农业评价是现代农业 发展研究和规划 的基 础 , 学 科
・-—
—
36. 8 - — —
雯, 衣
江苏农业科学 2 1 02年第 4 0卷第 7期
莹.我 国农业发展规划研究的现状-展 望[ ] 9 J .江苏农业科学 , 1 , ( )3 6 3 8 2 24 7 : — 8 0 0 8
刘喜波 , 张
我 国农业 发展规划研究 的现状与展望
刘喜波 ,张 雯 ,衣 莹
农业发展规划一般指在 一定时期 内, 对一定 区域 内的农 业资源 、 相关配套设施 以及与农业相关 的部 门和产业 进行合 理配置和综合部署 , 以确定农业发展定位和方 向, 合理 布局农 业产业 , 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和安 排 。我 国农业正处在快速发展和转型期 , 一方面, 农业本身正
( 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 宁沈 阳 10 6 ) 沈 辽 186
摘要: 农业 发展 规划是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和保障 , 国正处 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 , 我 农业发展规 划 研究 的意义重大 。总结我 国农业发展规划的相关研究 成果 , 以归纳为理论 与方法 研究 、 可 现代 农业发展评价 研究 、 以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 另一方面 , 农业与其他产业 的交 叉与协作不断深化 , 形成了新 的模式和需求 , 这就更彰显 了农 业发展规划在农业 发展过程 中的地位 和作用 。总结我国农业
发展规划 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 有助 于把握该领域研究 的脉络 ,
和方法 , 并尝试应用 GS进行辅助规划工作等 。 I 从2 1世纪初 开始 , 国学 者对农 业发 展规 划 的理论 和 我 方法研究更加趋 向全面和综合 , 赵跃龙论 述了农业规划 的概
探讨了线性规划在农业 系统中的应用 ; 费立凡建立了数字地
面模型( T 并研究 了其在农 业规划 中的应 用 ; D M) 王厚俊分
础, 构建 了区域现代农业规划流程及方法 , 较为全面地研 究了 区域现代农业规划 问题 ; 刘喜波 等从农业 经济理论 、 业 农
发 展 理论 和 农 业 生 态 理论 等 3个 方 面较 全 面 的论 述 了 现代 农
相关 问题 ; - 内蒙古 自治区农业工程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根 据系统工程学的观点 , 出了农业工 程规划 的 “ 提 一个 导 向三 个集合 ” 的理论 与方法论体 系 , 以及农业 工程投 资环境 评 价
的六重框架 。到 2 0世纪末 , 随着 GS技术 的成熟 , I I GS在 农 业规划 中的应用和模拟研究加强 , 张伟强等论述 了 GS软 I 件 P R /N O在三高农业规 划 中的应用 ; CA C I F 王仰麟等从 较大空间尺度范 围出发 , 究区域观光农业规 划的一般过程 研
别探讨了线性规划 、 目标规划 、 多 经济预测等计量模型在农业
规划中的应用 ; 马培荣分别用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模 型
业发展的理论体 系 ; 另外 , 唐华俊等 ” 也对农业规 划的 理论和方法 等问题作 出了一定 的探索和研究 。
2 现代 农 业 发 展 评价 研 究
解决农业系统规划 的相关问题 ; 李长林提出了一种综合指标 集合的综合评估模型 , 探讨 了农 业规划 的综合评估 与应用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