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陈鹤琴说的名言
![陈鹤琴说的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32908f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2.png)
陈鹤琴说的名言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幼教之父”。
以下是一些陈鹤琴所说的名言:
1、教育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单靠学校里的教师是不够的,还需要父母、保姆、孩子本人和周围环境的密切配合。
2、幼稚园教育是要把儿童培养成为“有活泼的精神、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及有助人的常识,且更有用的一副身心健全的身体”的人。
3、凡是儿童能够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该教他。
凡是儿童能够做的而又应当做的,我们都应该让他做。
凡是儿童所能够了解的,我们都应该用浅显的言语向他说明。
4、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5、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6、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7、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
8、做人处事一定要诚实、虚心、刚强、有恒心、有毅力、负责任、爱护弱小、有牺牲精神,对己对人都要诚实。
9、困难不能使人贫乏,贫乏的是没有志向和理想。
10、教育不是教人,而是教人做事。
陈鹤琴教学实践情况(3篇)
![陈鹤琴教学实践情况(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5e686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c.png)
第1篇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儿童教育之父”。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陈鹤琴的教学实践情况出发,分析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成果等方面。
一、陈鹤琴的教育理念1. 儿童为中心陈鹤琴认为,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兴趣和需要。
他主张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激发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儿童在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2. 生活即教育陈鹤琴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认为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实践来培养儿童的品德、知识和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生活体验,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
3. 整体发展陈鹤琴强调儿童的整体发展,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身心、智力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他主张教育要全面培养儿童的素质,使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陈鹤琴的教学方法1. 活动教学法陈鹤琴主张通过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他认为,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他在教学中注重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探索、实践。
2. 体验式教学陈鹤琴强调体验式教学,认为儿童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化经验。
他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儿童参与实践活动,使儿童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3. 个性化教学陈鹤琴主张根据儿童的个性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因材施教。
三、陈鹤琴的课程设置1. 生活课程陈鹤琴认为,生活是儿童学习的源泉。
因此,他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生活课程,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
2. 社会课程陈鹤琴强调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儿童应该了解社会、热爱社会。
因此,他在课程设置中设置了社会课程,让儿童了解社会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
3. 美术课程陈鹤琴认为,美术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理论常考人物——陈鹤琴
![幼儿教育理论常考人物——陈鹤琴](https://img.taocdn.com/s3/m/49d28b9489eb172dec63b749.png)
幼儿教育理论常考人物——陈鹤琴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
他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学前教育问题,探索和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思想体系。
20世纪20年代初,基于对自己长子陈一鸣连续808天的跟踪、观察和系统研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教科书——《儿童心理之研究》和第一本结合亲身育儿经验的教科书——《家庭教育》等著作。
他于1923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于1940年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提倡“活教育”理论,主要从“目的论”、“课程观论”和“方法论”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是“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肩负时代意义和历史使命的,陈先生认为,这是中国教育惟一的特点,也是符合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情的,不苟同于其他各国的教育目的。
然后是“课程观论”,他反对脱离实际的、死的课程,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除此之外,他反对分科教学,提出“五指活动”和“单元教学”(又叫“整个教学法”)。
最后是“方法论”,其基本原则是“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这是基于杜威先生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认为“做”是基础,儿童在做中去学习,教师在做中去教学,最后通过不断地实践操作师生共同进步。
除此之外,还有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及教育原则等,他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为中国的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https://img.taocdn.com/s3/m/816164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c.png)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陈鹤琴先生对中国幼儿教育的贡献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
他以其卓越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陈鹤琴先生对中国幼儿教育的贡献,并分析其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
一、教育理念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而深入人心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为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张将培养幼儿的兴趣与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
他提出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鼓励幼儿通过实践探索和体验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他还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二、教育实践陈鹤琴先生在幼儿教育实践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幼儿园——春晖幼儿园,并担任其园长长达几十年。
他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他的引领下,春晖幼儿园成为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典范,为其他幼儿园树立了榜样。
陈鹤琴先生在教育实践中还注重研究和推广先进的教育方法。
他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倡导“游戏教育”。
他认为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佳途径,通过游戏,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陈鹤琴先生的游戏教育理念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中国幼儿园教育带来了革新。
三、影响力与传承陈鹤琴先生对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教育实践中,更体现在他对后代教育者的教育指导和影响上。
他培养了大量的教育专家和幼儿教师,教育思想经过他们推广传播,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在中国幼儿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被纳入中国幼儿教育的政策文件中,成为中国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
他的成就和贡献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扬。
结语陈鹤琴先生作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为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儿童教育的圣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
![儿童教育的圣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https://img.taocdn.com/s3/m/e161d22fbceb19e8b9f6ba64.png)
亮 到 深 夜
三、江西幼稚师范学校
新 文 化 运 动
战 争
要推动中国化现代儿童教育的发展,必须从培养现代化幼儿教师队伍着手。
“活教育”理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起进步”
“我爱儿童, 儿童也爱我”
为中国儿童教育事业奉献的一生,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尽瘁的一生!
二、南京鼓楼幼稚园
南 京 鼓 楼 幼 稚 园
幼稚园的前身都是清朝末期延续下来的蒙养 院模式,着重教授幼儿行仪、识字、数学、 手技、乐歌和游戏,采用的是旧的教育方法, 儿童的生活几乎都在室内度过,与环境和社 会没有接触。加上是团体教授法,通常一个 老师对着二三十个孩子讲故事、做游戏、学 知识,并不去管孩子爱不爱听。陈鹤琴把这
著名儿童教育家 ——陈
鹤琴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学
陈鹤琴 (1892年-1982)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 儿童心理学家、教授,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有“四位圣人”
乡村教育 的 圣人
陶行知
平民教育 的 圣人
晏阳初
职业教育 的 圣人
黄炎培
儿童教育 的 圣人
陈鹤琴
孩 子 是 家 长 的 “ 附 属
家 长 严 格 看 管 孩 子
品
”
中国儿童“活教育”
心理学
家庭教育
开创者
开创者
倡导解放 儿童
现代幼儿园
为 开创者 幼 教 事 业 奉 献 了 一 生
一、儿童教育研究
陈鹤琴长子——陈一鸣
《儿童心理之研究》
《家庭教育》
奠定了中国儿童心理学和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育学的理论基石
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活教育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c4ab73b3968011ca3009180.png)
【 主要贡 献和实践 】
陈鹤 琴 一 生致 力 于 幼 儿 教 育 研 究 与 教 学 , 我 国现 代 幼 儿 教 育 事 业 的 开拓 是 者 , 名 的 儿 童教 育 家 。他 是 我 国 第 一 个 运 用 近代 科 学 方 法研 究儿 童 心 理 、进 著 行 教 育 实 验 的教 育 家 。他 建 立 并 完 善 了中 国 化 、科 学化 的 儿 童教 育 理 论 体 系 , 构 建 了现 代 中 国儿 童 教 育 新 结 构 ,被 誉 为 “ 国 幼 教 之 父 ” 陈 鹤 琴 在 幼 儿 教 中 。 育 方 面 总 结 出丰 富 的经 验 和 观 点 ,而 其 中影 响最 大 的 是他 的 “ 教 育 思 想 ” 活 ,
: 响很大。 影
【 教育思想 】
陈鹤 琴 活 教 育理 论
文/ 苏
陈 鹤 琴 是 中 国 近代 著 名 的儿 童 教 育 家 。他 是 我 国第 一 个 运 用 近 代 科 学 方 法研 究 儿 童 心理 、进 行 教 育 实 验 的 教 育 家 ,于 2 0世 纪 4 O年 代 初 期 提 出
和 归宿 点 。陈鹤 琴 说:“ 教 育 的 目的 活
与 生活 , 控制 自然 , 改进 社 会 , 求 个 追
就 是 做 人 ,做 中 国 人 ,做 现 代 中 国 人 及 人 类 的幸 福便 是 一 个做人 的 问题。 人。 ”他 从 “ 人 ”开 始 ,把 教 育 目的 所 以 活 教育 提 倡 学 习如 何 做 人 ,如 何 做 求 社会 进 步 、人 类发 展 。 为 此他 提 出
处 长 ,创 办 多所 小 学 、 幼稚 园 和 中 学 。 1 4 9 O年 创 办 江 西 省 立 实 验 幼 稚 师范 学 校 ,并 任 校 长 。抗 战 开 始 ,在 中 国 共 产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https://img.taocdn.com/s3/m/520fb7fc4afe04a1b071de51.png)
鼓 楼 幼 儿 园 。 走 进 鼓 楼 幼 儿 园 ,首 先 映 人 眼 帘 的 是 一 座 汉 白玉
践活动 , 他 到 处 演 讲 宣 传 中 国文 化 。他 还 参 加 了 教 授 教
、
陈鹤 琴教 育 思 想 的起 源
陈鹤琴 为什 么要创办鼓楼 幼儿 园 , 要从陈鹤琴 的教
育经 历 及 思 想 起 源 说 起 。 1 . 从 民 间私 塾到 美 国 大 学。
陈鹤琴 出生于浙江上虞 , 7岁在 家乡上 了私塾 。私
惜、 感慨 、 痛恨 ” 表 达 自己 对读 死 书 的 质 疑 。正 是 因为 有 读死 书、 死 读 书 的切 身 感 受 . 陈 鹤 琴 后 来 大 力 倡 导 教 活
鼓 楼 高 岗之 上 ,坐落
着 中 国幼 儿 教育研 究
的 发 源 地 — — 南 京 市
书、 活教书 的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术 团体 的活动 , 对幼儿 园教师 、 小学教 师和教育研 究者
进行辅 导。
一
各种思想 , 来解决 疑问 , 来解释难题 。 所以他所 用的教法 是独 出心裁而能刺激思想 的方法 。” ② 从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士到哥伦 比亚 大学教 育硕士 . 陈鹤 琴深受进 步主义 现代教育思 想浸濡 ,切 身感受 到 “ 科学” 与“ 民主” 的精神 。 他担任童子军队长参与社会实
现代儿 童教育之父 、
著名教育家 、 儿 童 心 理 学 家 陈 鹤琴 先 生 。
试论陈鹤琴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试论陈鹤琴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a8cd597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d.png)
古代律令法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律令法的实 施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其次,律令法奠定了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基础,为 后世法律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古代律令法在近代法制史上的地 位
在近代法制史上,中国古代律令法的影响依然显著。一方面,古代律令法对 近代法律制度的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古代律令法也对近代法学思 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陈鹤琴还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 课堂,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他提出了“家庭教育指导” 的概念,帮助家长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成长。
陈鹤琴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教育实践上,还体现在他的学术研究上。他一生致 力于儿童心理、教育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 作。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教育改革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他主张家庭与 学校应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父母要与教师保持密切的,了解孩子 在学校的情况,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家长的教 育权利,给予家长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在这样的合作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 够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 内容
1、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是孩子 的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因此,家庭教育的影响最为深 远。他强调,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发挥自己 的作用。
2、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总的来说,清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完整 的政治体系和军事制度。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也有着不俗的成就。然而,其残暴的 统治、专制的政策以及对外封闭的态度也阻碍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最新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
![最新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3f3a38631b765ce040814e4.png)
【其它】陈鹤琴(1892~1982),中国新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和幼儿园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他所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科学化、大众化的现代幼教学说体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直到现在,他的思想、学说仍闪耀着光芒。
一、“以儿童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与“五四”时代新教育运动的教育家以“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相一致,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心是“儿童”,他曾这样写道:“旧式的教育是以社会为中心的,新式的教育是以儿童为中心的。
以社会为中心的教育偏重社会而忽略儿童的,以(引自《旧式教育与新式教育的分别》,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注重社会而兼顾社会的。
”载《陈鹤琴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042页)毫无疑问,中国传统教育观念是以社会为中心的,如《三字经》、《弟子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启蒙读物,无一不是以遵守社会规范和禁止行为为前提,很少顾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为儿童创造包括“好动”、“模仿”、“好奇”、“游戏”等特性的成长环境与条件。
在“民主”与“科学”的世界性新教育潮流中,尊重儿童的权利与价值,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本能、兴趣和习惯,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学习和创造能力日益受到教育家们的认同。
美国教育家罗格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总之,新教育尊重儿童的个性,以儿童生活的需要为转移。
旧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不问儿童能否接受,总要强迫儿童学习。
”(引自《新教育的精神》,载《陈鹤琴全集》第六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74页)在陈鹤琴看来,儿童作为独立个体,不仅是成人的预备,也具有自身的价值和人格,爱护儿童的天性,如“好动”、“好玩”、“饶舌”、“多嘴”等经常被成人视为“顽劣”现象而经常被禁止的行为实际上正是培养儿童个性的途径。
他将学校教育的要素归纳为儿童、教材和教师,其中“三者的关系,儿童是主体,教师度量儿童的能力与个性,用种种最适宜的方法,把教材介绍给儿童。
陈鹤琴
![陈鹤琴](https://img.taocdn.com/s3/m/752be5d984254b35eefd3428.png)
陈鹤琴大师是这么做的:他首先想无 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很容易,受
责骂而改过却比较难。小孩子尤其喜 欢听好话,听鼓励的话,而不鼓励听
恶言。还是用积极的暗示去指导为好。
于是他就对一鸣说:“这是很脏的东
西,我想你一定不会喜欢的,你是要 一块干净的,对吧?你应当跑到房里去 向妈妈要一块干净的,好吗?”一鸣听
•活教育课程
儿童健康,儿童社会,儿童科学、 儿童艺术和儿童文学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 材;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分组学 习,共同研究等
(二)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 家庭教育目的观——实现国家富强
近期目标:儿童的幸福与健康发展 远期目标:国家的富强
• 家庭教育内容观——健全的人格教育
• 新生婴儿期(出生到一个月左右)
陈鹤琴认为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已开始学习。 这个时候的教育内容有(1)环境教育(2)饮 食教育(3)睡眠教育 乳儿期(新生到1岁左右) 这一时期乳儿的情绪和动作发展较为突出,因 此这个时期的教育不仅要注意生理的调护,还 应对动作进行良好教育以及良好情绪的培养
•
• 步儿期(1岁到3岁半左右)
• 好游戏
①做父母的应有良好的设备使孩子能够充分 的运动 ②做父母的应有适宜的伴侣使孩子受到优美的 影响
•
好模仿
①应正确了解模仿动作的差异性 ②注意儿童在模仿中的感受性 ③懂得模仿的阶段性 ④知晓模仿的无善恶性
• • • • •
好奇心强 喜欢成功 喜欢野外生活 喜欢合群 喜欢被称赞
儿童发展的阶段与教育
陈鹤琴指出,这一时期要遵循孩子行走的规律与 习惯,恰当处理成熟与练习的关系,适时予以帮 助指导。言语的学习一般分为言语模仿、将字结 合、应用代名词与复数四个阶段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https://img.taocdn.com/s3/m/8090253c5727a5e9856a61da.png)
(二)儿童心理特点与教育原则
1.儿童的模仿心与父母的以身作则 1.儿童的模仿心与父母的以身作则 2.游戏心与游戏性的教育 2.游戏心与游戏性的教育 3.好奇心与鼓励儿童好问 3.好奇心与鼓励儿童好问 4.暗示性教育原则 4.暗示性教育原则
4.重视创设良好的环境 1.儿童卫生习惯的培养 重视创设良好的环境 2.教会儿童待物接人 3.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3应当利用儿童的好问心 应当利用儿童的好问心 (三)把教育功能渗透于家庭生活各个方面
LOGO
(四)对父母的要求
1.父母要以身作则 2.父母要尊重儿童的人格 3.父母步调要一致 4.父母要给儿童真正的爱
LOGO 家庭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撰写的
《家庭教育》一书,是根据对自己的儿子几年的观察研究,同是吸取 别人教育子女的经验写成的。他认为儿童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 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中把儿童心理特点归纳 为七个方面:好游戏的、好奇的、好群的、好模仿的、喜欢野外生活 好游戏的、 好游戏的 好奇的、好群的、好模仿的、 喜欢成功的、喜欢别人赞许的、 的、喜欢成功的、喜欢别人赞许的、以此作为家庭教育的基础。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陈鹤琴
第五组
陈鹤琴(1892~1982)
LOGO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 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 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我国近代 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 幼儿教育事业奠基人。 幼儿教育事业奠基人。 1917年毕业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 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硕 士学位。1920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东南大学教授。陈鹤琴回国任教,自此 开始了积极探索适合中国情、符合儿童 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 道路。主要著作有:《儿童心理之研 究》、《家庭教育》等。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https://img.taocdn.com/s3/m/c16c09d4cc22bcd126ff0ce4.png)
1925年,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
5
人物事迹
1927年3月,受邀担任晓庄师范第 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兼指导员;
10月,与张宗麟等一道创 办中国最早乡村幼稚园—— 燕子矶幼稚园。
6
人物事迹
1952年院系调整,任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 学前身)的首任院长,他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幼教 系为基础,整合全国多个高校的儿童教育和福利专 业,建立中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系。
16
陈鹤琴经过长期实验观察、科学验证而 形成的幼儿教育理论通俗易懂,具体细致但 又不乏科学严谨,是我国学前教育科学中的 一份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在当前的幼儿教育 中认真地学习。
17
18
7
人物事迹
1981年六一儿童节时,他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不 忘儿童,并为儿童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 一切为四化。”
1982年年底,陈鹤琴病重。友人来探视时,用颤抖 的手写下:“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
1982年12月30日,与世长辞,享年91岁。
8
儿童心理
1920年,陈鹤琴的儿子陈一鸣出生,通过 对儿子三年的观察、记录进行总结后,于1924 年,写成《儿童研究纲要》。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2
目录
一
二
三
四
3
人物事迹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县 人,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1911年秋,考入北京清华学堂。 1914年夏,清华毕业,留学美国。 1919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 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 教务主任。
4
人物事迹
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https://img.taocdn.com/s3/m/78cd80c9ad51f01dc281f1b9.png)
1.圆周法:幼稚园每个年龄班预定的教育单元内 容相同,研究的事物也相同,但所选教材的难度 和分量应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各班 要求由浅入深。 2.直进法:就是将儿童生 活中接触的事物,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内容的深浅 而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年龄班中,如小班研究猫和 狗,中班研究羊和牛,大班研究马和虎。即是说, 不同班的课题和要求都不相同。 3.混合法: 就是在编制课程的时候,以上两种方法均可采用, 即课题和要求有相同或不同。混合法是编制课程 时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3、步儿心理的发展与教育(1岁至3岁半)
在这一时期,儿童心理上最大的表现,便是 步行。他学习步行、开始步行、乐于步行、对跑、 跳特别的感兴趣,进步特别迅速,同时,这个阶 段,儿童的语言、智力也表现出显著的进步。关 于儿童行走的发展,要遵循孩子行走的规律与习 惯,恰当处理成熟与练习的关系,适时予以帮助 指导。关于儿童言语在这一时期的发展,陈鹤琴 指出,儿童学习语言是行一个过程的,一般分四 个阶段:言语模仿,将字结合,应用代名词与复 数,应用叙,数字。
1923年春,中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诞生了。对幼稚园的目标、课程、管理、教学法、玩具设备、 幼稚生的习惯技能、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实验研究。 逐渐形成了其中国化幼稚园教育的一整套办学思路。
1927年,陈鹤琴正式提出中国化幼稚园教育的宣言书——《我 们的主张》。提出15条主张以纲领性的文字总结了自己的试验 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基本主张,标志着历经20多年“外国化”幼 稚园的终结和中国化幼稚园的真正崛起。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 究会,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体 现了陈鹤琴中国化幼教理论的独特魅力。 1927年3月,陶行知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陈鹤琴应邀担 任该校第二院(幼稚示范院)院长兼指导员。并于同年10月与 张宗麟合力支持陶行知创办燕子矶幼儿园,开辟了我国第一所 乡村幼稚教育实验场地。
陈鹤琴: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陈鹤琴: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https://img.taocdn.com/s3/m/3f8dfc0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2.png)
翻开中国儿童教育的历史篇章,陈鹤琴先生他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中国儿童教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的但他凭借对知识孜孜不倦的为中国儿童教育坚定回国办教育的决心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陈鹤琴开始进从蕙兰中学毕业后,大学和清华学堂进行学习。
鹤琴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文学、历史、在之前很少接触,了更为丰富的精神滋养。
按照规定,美学习。
在留学期间,百事物都要知道一些,道”的规矩。
猎各种课程,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潜心办学,孕育“活教育”思想1919年留学归来后,陈鹤琴便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教授,研究当时中国的儿童教育。
他发现“中国的幼稚园大抵是抄袭外人的,而外人的幼稚园已时有改进,但我们还是墨守成规,不知改良,以致陈旧腐败不堪闻问了”。
当时中国的幼稚园多被外国教会控制,几乎没有属于中国自己的幼稚园,陈鹤琴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我们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不一样,所以他们视为好的东西,我们用起来未必都是优良的”。
为此,他决心创办适合中国儿童的幼稚园。
但怎样的幼稚园才是适合中国儿童的?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陈鹤琴主动办园,进行实验。
为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陈鹤琴认为必须要了解儿童、研究儿童。
为此他对自己的长子陈一鸣进行了808天的跟踪观察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感觉、情绪、思想、言语等各个方面,总结出不同时期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编成《儿童研究纲要》。
1923年,陈鹤琴在自己家中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并担任园长,他亲手布置幼稚园环境,进行了四年的课程试验。
说到办幼稚园,东南大学教育科给予了很大支持。
当时财政紧缺,东南大学的戏教学法。
游戏的教具也是陈鹤琴自己设计的,括木刻字、滚珠盘等。
课程暂行标准》的根据。
办学期间,他还陆续发表了研究的文章。
陈鹤琴将这些研究成果整理成童心理之研究》,系统性地介绍国外心理学的发展情况和我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现状,陈一鸣的个案研究,的方法进行的团体研究,爱程度的试验、儿童绘画的群体研究等。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2762f2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8.png)
文化教育·53·一、陈鹤琴“活教育”思想陈鹤琴认为,我们只有观察儿童,了解儿童,才能认识儿童,进而再来进行儿童教育。
我们的教育中,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这是“活教育”。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陈鹤琴明确地指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首先,要学会“做人”,这是从品德修养角度进行的定义。
幼儿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大多会伴随其一生,只有在这一阶段对其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才会使其成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所以“做人”是基础。
其次,是“做中国人”,一个品行高尚的、积极向上的人,在国家、社会需要之时,会义不容辞挺身而出贡献个人力量,这就是“做中国人”。
最后,是“做现代中国人”,既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做一个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头脑的“现代中国人”。
“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幼儿,使幼儿具有服务意识,知道在何种情况之下要去帮助别人。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陈鹤琴认为,在大自然和大社会中获取的经验和知识是直接的、活的,这远比教师讲述、书本描绘生动形象得多,也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增强幼儿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
此外,“活教育”的课程论还包括“五指活动”的课程组织形式,形成整体的、连贯的、有组织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分科教育教学模式。
(三)“活教育”的方法论以“做”为中心,是陈鹤琴“活教育”方法论的要求。
“新的制度着重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我们的座右铭。
旧的教法集中于听,老师讲,学生听。
”陈鹤琴认为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和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在认识事物时是以具体思维为主,所以围绕在幼儿四周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成了很好的教材——“活教材”。
二、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小学化”倾向严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越来越多的家长的态度,不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心理开始实行“小学化”课程,算术、拼音以及识字成了幼儿园教授的必要内容,幼儿掌握得好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陈鹤琴对我的启发
![陈鹤琴对我的启发](https://img.taocdn.com/s3/m/d432144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1.png)
陈鹤琴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是“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他不仅在学术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在人格方面,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陈鹤琴先生用“不失赤子之心”来形容,他说自己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一个很纯朴的人,一个热情洋溢的人。
只有这样一个“富有赤子之心”的人,才能全心全意扑在孩子身上,才能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如此大的贡献。
陈鹤琴先生在病危时,已不能说话,但他用笔写下这样几个字:“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和奉献。
从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内容探索成长途径,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发:
1. 学习的能力:陈鹤琴先生在提出活教育之前,对杜威、蒙台梭利等等的教育思想有过深入的研究,并且在美国留学进行了解学习。
这启示我们,要保持学习的态度接受新的知识,以新的思想培养新时代的孩子。
2. 研究的能力: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重要途径,作为研究需要观察、推理、归纳、推测、总结等综合能力。
这需要我们学会研究儿童,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
陈鹤琴先生提出研究的很多方法,小组研究,综合研究等等,相信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专业素质都能得到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陈鹤琴先生的精神、学术和教育思想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以身作则、倾其所有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陈鹤琴: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阅读答案
![《陈鹤琴: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34b14c79563c1ec5da71d0.png)
陈鹤琴: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作者:柯小卫)1920年12月26日凌晨,29岁的年轻教授陈鹤琴初为人父,他的儿子出生后2秒就开始大哭,延续了10分钟,以后就是间接地哭,45分钟后哭声停止,儿子连续打了6次呵欠,渐渐睡着了……望着自己的“杰作”,初为人父的陈鹤琴来不及兴奋,他拿着照相机,镜头对着襁褓中已经熟睡的婴儿连连拍照,然后用钢笔在本子上记录下婴儿从出生时一刻起的每一个反应……尽管时值严冬,窗外一片凋零,而陈鹤琴的心中却是春光一片,幸福无比。
他知道,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在中国尚无先例,他与新生儿子一道正在完成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实验。
他为儿子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一鸣,不仅对于儿子寄予期望,同时预示着他的这项实验将被载入史册。
作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心理学教授,陈鹤琴对自己儿子成长发育过程作了长达808天的连续观察,并用文字和拍照详细记录下来。
他天天亲自给儿子洗澡。
他的实验室就是他的家;他的妻子和母亲是他的两位最得力助手;他的儿子则是他的工作“对象”、“成果”与实验中心。
他将观察、实验结果分类记载,文字和照片积累了十余本。
他的观察与实验工作,进行得既专心致志,又情趣盎然。
他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与研究心得编成讲义,在课堂上开设儿童心理学课程。
有时,他还会将活泼可爱的儿子抱来课堂作示范,使单调的心理学课程生动有趣。
在中国,陈鹤琴是最早将观察实验方法运用于研究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之中的教育家。
他所做文字、摄影记录并阐明幼儿的动作、好奇心、模仿力、游戏、言语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知识、能力、思维发展的特征及其意义,作为第一手资料,成为他日后对儿童心理、儿童教育、儿童游戏和玩具、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研究、论述的重要佐证。
1925年,他的专著《儿童心理之研究》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著。
陈鹤琴的另一本传世名作《家庭教育》是《儿童心理学研究》姊妹书,书中记载了陈鹤琴对于自己儿子一鸣和女儿秀霞进行教育的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在六朝古都南京,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鼓楼。
鼓楼高岗之上,坐落着中国幼儿教育研究的发源地——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走进鼓楼幼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汉白玉雕像,他就是鼓楼幼儿园的创始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
陈鹤琴19岁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高等科,22岁考取庚款留学美国,就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深受进步主义现代教育思想浸濡。
为了研究儿童心理,探寻适合国情的科学化、大众化的幼稚教育道路,1923年,陈鹤琴在自己的住宅里办起幼稚园,取名南京市私立鼓楼幼稚园,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幼儿教育的实验研究中心。
陈鹤琴试图在鼓楼幼稚园的试验田里,将西方的教育学说同中国的具体条件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
1927年,他在国立东南大学任教期间,在南京建立教育实验区,为推广小学教育做实验。
为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他与陶行知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辅导。
一、陈鹤琴教育思想的起源
陈鹤琴为什么要创办鼓楼幼儿园,要从陈鹤琴的教育经历及思想
起源说起。
1.从民间私塾到美国大学。
陈鹤琴出生于浙江上虞,7岁在家乡上了私塾。
私塾给他留下了“六年最宝贵的光阴,除了认识三四千字以外,可说几乎完全付之东流”的坏印象,陈鹤琴用“惋惜、感慨、痛恨”表达自己对读死书的质疑。
正是因为有读死书、死读书的切身感受,陈鹤琴后来大力倡导教活书、活教书的理念。
1914年,踌躇满志的陈鹤琴与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起,踏上庚款留美的邮船。
与陈鹤琴同船去美国的,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陶行知。
从赴美开始,两人便结下不解之缘,同时任职东南大学教育科,相互支持创办幼稚园、学校、师范院校,合作成立各类社团。
志同道合的理想,让他们成为一生的挚友。
在美国,陈鹤琴先后就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精神给年轻的陈鹤琴留下难忘的印象,“霍普金斯的研究精神真是好极了。
教授、学生一天到晚,都浸润在研究精神之中做研究工作,而没有一点傲慢的神气、自满的心理,总是虚怀若谷、诚恳万分。
……方法是秘诀,方法是钥匙,得到了秘诀,得到了钥匙,你就可以任意去开知识的宝库了”。
①
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陈鹤琴聆听了孟禄的教育史、桑戴克(Thorndke)的心理学,被这些赫赫有名的教育家的渊博学识打动。
让陈鹤琴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教授教育哲学的克尔帕屈克(Kilpatrick),他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位教授,陈鹤琴认为
他之所以受学生欢迎,因为他有思想的魔力与教法的魔力。
“他是主张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
他不肯抹杀别人的思想,也不肯放弃自己的思想。
他要集中各种见解,各种思想,来解决疑问,来解释难题。
所以他所用的教法是独出心裁而能刺激思想的方法。
”②
从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士到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陈鹤琴深受进步主义现代教育思想浸濡,切身感受到“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他担任童子军队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他到处演讲宣传中国文化。
他还参加了教授教育史的孟禄博士组织的黑人教育考察团,领悟到孟禄博士希望实现“学生会用脑也会用手”教育目标的良苦用心。
在美期间广泛的学习与丰富的教育实践,为陈鹤琴归国后投身教育及教育思想的萌发奠定了基础。
2.从理论到实践。
1919年,陈鹤琴从美国学成归国,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担任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教授。
此阶段,适逢美国新教育运动的领袖、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来华讲学。
杜威的足迹遍及14个省市,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把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直接播种到中国,在全国掀起了平民教育、生活教育的新教育思潮。
1921年,美国又一位新教育运动领袖、教育“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孟禄来华,他与教育界人士关于学制改革的讨论以及“旧教育与新教育之差异”“平民主义在教育上的应用”的演讲,再一次在中国掀起新教育革新运动的热潮。
身处于新教育运动中,陈鹤琴认为,要实现“民主”与“科学”,必须改造旧教育,开创新教育,必须向民众普及教育。
“民主”“科学”成为其以后“大众化、科学化”思想的萌发剂。
初入南高师的陈鹤琴,看到“当时南高师一般学生都穿长衫的,很文绉绉的样子,运动是要强迫的。
这些学生因为勉强参加运动,多半还穿长衫上运动场。
那个时候这般学生只知道读书,别的都不晓得”。
“学校没有课外活动,只有上讲堂,多读书。
这种死一般的教育真叫人怄气。
我想至少我应该把带回来的生气活力全部搬出来,让中国的教育迎头赶上”。
③为了刺激学生冲破重重暮气,陈鹤琴提倡课外活动,组织表演、讲座、辩论、联谊会等,学校渐渐形成了有生气、有活力的校风。
教授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课程的陈鹤琴,首先从自己的儿子一鸣开始观察实验,时间长达808天。
他将观察、记录、分析的资料整理,据此写就出版的《儿童心理之研究》,成为以中国儿童为对象、系统观察、实验研究的典范,也成为中国第一部采用“婴儿传记”的方法研究并记载儿童早期心理发展历程的科学专著,开启了中国学者以中国儿童为对象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大门。
积累了大量观察素材以及教育策略之后,陈鹤琴又推出另一部力作《家庭教育》。
陈鹤琴的好友陶行知写了书评,以“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为标题,向家长介绍:“这本书出来之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些烦恼了。
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著者既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
随着陈鹤琴一部部著作的问世,新教育运动中“民主”“科学”的思想也移植进幼儿教育,幼儿教育至此被人们真正重视并研究。
陈鹤琴,也被人们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中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中国儿童心理研究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