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陈鹤琴说的名言

陈鹤琴说的名言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幼教之父”。
以下是一些陈鹤琴所说的名言:
1、教育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单靠学校里的教师是不够的,还需要父母、保姆、孩子本人和周围环境的密切配合。
2、幼稚园教育是要把儿童培养成为“有活泼的精神、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及有助人的常识,且更有用的一副身心健全的身体”的人。
3、凡是儿童能够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该教他。
凡是儿童能够做的而又应当做的,我们都应该让他做。
凡是儿童所能够了解的,我们都应该用浅显的言语向他说明。
4、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5、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6、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7、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
8、做人处事一定要诚实、虚心、刚强、有恒心、有毅力、负责任、爱护弱小、有牺牲精神,对己对人都要诚实。
9、困难不能使人贫乏,贫乏的是没有志向和理想。
10、教育不是教人,而是教人做事。
陈鹤琴教学实践情况(3篇)

第1篇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儿童教育之父”。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陈鹤琴的教学实践情况出发,分析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成果等方面。
一、陈鹤琴的教育理念1. 儿童为中心陈鹤琴认为,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兴趣和需要。
他主张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激发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儿童在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2. 生活即教育陈鹤琴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认为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实践来培养儿童的品德、知识和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生活体验,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
3. 整体发展陈鹤琴强调儿童的整体发展,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身心、智力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他主张教育要全面培养儿童的素质,使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陈鹤琴的教学方法1. 活动教学法陈鹤琴主张通过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他认为,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他在教学中注重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探索、实践。
2. 体验式教学陈鹤琴强调体验式教学,认为儿童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化经验。
他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儿童参与实践活动,使儿童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3. 个性化教学陈鹤琴主张根据儿童的个性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因材施教。
三、陈鹤琴的课程设置1. 生活课程陈鹤琴认为,生活是儿童学习的源泉。
因此,他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生活课程,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
2. 社会课程陈鹤琴强调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儿童应该了解社会、热爱社会。
因此,他在课程设置中设置了社会课程,让儿童了解社会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
3. 美术课程陈鹤琴认为,美术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理论常考人物——陈鹤琴

幼儿教育理论常考人物——陈鹤琴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
他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学前教育问题,探索和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思想体系。
20世纪20年代初,基于对自己长子陈一鸣连续808天的跟踪、观察和系统研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教科书——《儿童心理之研究》和第一本结合亲身育儿经验的教科书——《家庭教育》等著作。
他于1923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于1940年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提倡“活教育”理论,主要从“目的论”、“课程观论”和“方法论”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是“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肩负时代意义和历史使命的,陈先生认为,这是中国教育惟一的特点,也是符合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情的,不苟同于其他各国的教育目的。
然后是“课程观论”,他反对脱离实际的、死的课程,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除此之外,他反对分科教学,提出“五指活动”和“单元教学”(又叫“整个教学法”)。
最后是“方法论”,其基本原则是“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这是基于杜威先生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认为“做”是基础,儿童在做中去学习,教师在做中去教学,最后通过不断地实践操作师生共同进步。
除此之外,还有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及教育原则等,他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为中国的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陈鹤琴先生对中国幼儿教育的贡献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
他以其卓越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陈鹤琴先生对中国幼儿教育的贡献,并分析其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
一、教育理念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而深入人心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为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张将培养幼儿的兴趣与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
他提出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鼓励幼儿通过实践探索和体验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他还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二、教育实践陈鹤琴先生在幼儿教育实践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幼儿园——春晖幼儿园,并担任其园长长达几十年。
他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他的引领下,春晖幼儿园成为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典范,为其他幼儿园树立了榜样。
陈鹤琴先生在教育实践中还注重研究和推广先进的教育方法。
他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倡导“游戏教育”。
他认为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佳途径,通过游戏,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陈鹤琴先生的游戏教育理念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中国幼儿园教育带来了革新。
三、影响力与传承陈鹤琴先生对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教育实践中,更体现在他对后代教育者的教育指导和影响上。
他培养了大量的教育专家和幼儿教师,教育思想经过他们推广传播,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在中国幼儿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被纳入中国幼儿教育的政策文件中,成为中国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
他的成就和贡献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扬。
结语陈鹤琴先生作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为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儿童教育的圣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

亮 到 深 夜
三、江西幼稚师范学校
新 文 化 运 动
战 争
要推动中国化现代儿童教育的发展,必须从培养现代化幼儿教师队伍着手。
“活教育”理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起进步”
“我爱儿童, 儿童也爱我”
为中国儿童教育事业奉献的一生,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尽瘁的一生!
二、南京鼓楼幼稚园
南 京 鼓 楼 幼 稚 园
幼稚园的前身都是清朝末期延续下来的蒙养 院模式,着重教授幼儿行仪、识字、数学、 手技、乐歌和游戏,采用的是旧的教育方法, 儿童的生活几乎都在室内度过,与环境和社 会没有接触。加上是团体教授法,通常一个 老师对着二三十个孩子讲故事、做游戏、学 知识,并不去管孩子爱不爱听。陈鹤琴把这
著名儿童教育家 ——陈
鹤琴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学
陈鹤琴 (1892年-1982)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 儿童心理学家、教授,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有“四位圣人”
乡村教育 的 圣人
陶行知
平民教育 的 圣人
晏阳初
职业教育 的 圣人
黄炎培
儿童教育 的 圣人
陈鹤琴
孩 子 是 家 长 的 “ 附 属
家 长 严 格 看 管 孩 子
品
”
中国儿童“活教育”
心理学
家庭教育
开创者
开创者
倡导解放 儿童
现代幼儿园
为 开创者 幼 教 事 业 奉 献 了 一 生
一、儿童教育研究
陈鹤琴长子——陈一鸣
《儿童心理之研究》
《家庭教育》
奠定了中国儿童心理学和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育学的理论基石
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 主要贡 献和实践 】
陈鹤 琴 一 生致 力 于 幼 儿 教 育 研 究 与 教 学 , 我 国现 代 幼 儿 教 育 事 业 的 开拓 是 者 , 名 的 儿 童教 育 家 。他 是 我 国 第 一 个 运 用 近代 科 学 方 法研 究儿 童 心 理 、进 著 行 教 育 实 验 的教 育 家 。他 建 立 并 完 善 了中 国 化 、科 学化 的 儿 童教 育 理 论 体 系 , 构 建 了现 代 中 国儿 童 教 育 新 结 构 ,被 誉 为 “ 国 幼 教 之 父 ” 陈 鹤 琴 在 幼 儿 教 中 。 育 方 面 总 结 出丰 富 的经 验 和 观 点 ,而 其 中影 响最 大 的 是他 的 “ 教 育 思 想 ” 活 ,
: 响很大。 影
【 教育思想 】
陈鹤 琴 活 教 育理 论
文/ 苏
陈 鹤 琴 是 中 国 近代 著 名 的儿 童 教 育 家 。他 是 我 国第 一 个 运 用 近 代 科 学 方 法研 究 儿 童 心理 、进 行 教 育 实 验 的 教 育 家 ,于 2 0世 纪 4 O年 代 初 期 提 出
和 归宿 点 。陈鹤 琴 说:“ 教 育 的 目的 活
与 生活 , 控制 自然 , 改进 社 会 , 求 个 追
就 是 做 人 ,做 中 国 人 ,做 现 代 中 国 人 及 人 类 的幸 福便 是 一 个做人 的 问题。 人。 ”他 从 “ 人 ”开 始 ,把 教 育 目的 所 以 活 教育 提 倡 学 习如 何 做 人 ,如 何 做 求 社会 进 步 、人 类发 展 。 为 此他 提 出
处 长 ,创 办 多所 小 学 、 幼稚 园 和 中 学 。 1 4 9 O年 创 办 江 西 省 立 实 验 幼 稚 师范 学 校 ,并 任 校 长 。抗 战 开 始 ,在 中 国 共 产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鼓 楼 幼 儿 园 。 走 进 鼓 楼 幼 儿 园 ,首 先 映 人 眼 帘 的 是 一 座 汉 白玉
践活动 , 他 到 处 演 讲 宣 传 中 国文 化 。他 还 参 加 了 教 授 教
、
陈鹤 琴教 育 思 想 的起 源
陈鹤琴 为什 么要创办鼓楼 幼儿 园 , 要从陈鹤琴 的教
育经 历 及 思 想 起 源 说 起 。 1 . 从 民 间私 塾到 美 国 大 学。
陈鹤琴 出生于浙江上虞 , 7岁在 家乡上 了私塾 。私
惜、 感慨 、 痛恨 ” 表 达 自己 对读 死 书 的 质 疑 。正 是 因为 有 读死 书、 死 读 书 的切 身 感 受 . 陈 鹤 琴 后 来 大 力 倡 导 教 活
鼓 楼 高 岗之 上 ,坐落
着 中 国幼 儿 教育研 究
的 发 源 地 — — 南 京 市
书、 活教书 的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术 团体 的活动 , 对幼儿 园教师 、 小学教 师和教育研 究者
进行辅 导。
一
各种思想 , 来解决 疑问 , 来解释难题 。 所以他所 用的教法 是独 出心裁而能刺激思想 的方法 。” ② 从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士到哥伦 比亚 大学教 育硕士 . 陈鹤 琴深受进 步主义 现代教育思 想浸濡 ,切 身感受 到 “ 科学” 与“ 民主” 的精神 。 他担任童子军队长参与社会实
现代儿 童教育之父 、
著名教育家 、 儿 童 心 理 学 家 陈 鹤琴 先 生 。
试论陈鹤琴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古代律令法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律令法的实 施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其次,律令法奠定了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基础,为 后世法律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古代律令法在近代法制史上的地 位
在近代法制史上,中国古代律令法的影响依然显著。一方面,古代律令法对 近代法律制度的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古代律令法也对近代法学思 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陈鹤琴还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 课堂,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他提出了“家庭教育指导” 的概念,帮助家长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成长。
陈鹤琴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教育实践上,还体现在他的学术研究上。他一生致 力于儿童心理、教育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 作。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教育改革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他主张家庭与 学校应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父母要与教师保持密切的,了解孩子 在学校的情况,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家长的教 育权利,给予家长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在这样的合作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 够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 内容
1、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是孩子 的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因此,家庭教育的影响最为深 远。他强调,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发挥自己 的作用。
2、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总的来说,清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完整 的政治体系和军事制度。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也有着不俗的成就。然而,其残暴的 统治、专制的政策以及对外封闭的态度也阻碍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在六朝古都南京,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鼓楼。
鼓楼高岗之上,坐落着中国幼儿教育研究的发源地——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走进鼓楼幼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汉白玉雕像,他就是鼓楼幼儿园的创始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
陈鹤琴19岁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高等科,22岁考取庚款留学美国,就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深受进步主义现代教育思想浸濡。
为了研究儿童心理,探寻适合国情的科学化、大众化的幼稚教育道路,1923年,陈鹤琴在自己的住宅里办起幼稚园,取名南京市私立鼓楼幼稚园,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幼儿教育的实验研究中心。
陈鹤琴试图在鼓楼幼稚园的试验田里,将西方的教育学说同中国的具体条件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
1927年,他在国立东南大学任教期间,在南京建立教育实验区,为推广小学教育做实验。
为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他与陶行知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辅导。
一、陈鹤琴教育思想的起源
陈鹤琴为什么要创办鼓楼幼儿园,要从陈鹤琴的教育经历及思想
起源说起。
1.从民间私塾到美国大学。
陈鹤琴出生于浙江上虞,7岁在家乡上了私塾。
私塾给他留下了“六年最宝贵的光阴,除了认识三四千字以外,可说几乎完全付之东流”的坏印象,陈鹤琴用“惋惜、感慨、痛恨”表达自己对读死书的质疑。
正是因为有读死书、死读书的切身感受,陈鹤琴后来大力倡导教活书、活教书的理念。
1914年,踌躇满志的陈鹤琴与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起,踏上庚款留美的邮船。
与陈鹤琴同船去美国的,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陶行知。
从赴美开始,两人便结下不解之缘,同时任职东南大学教育科,相互支持创办幼稚园、学校、师范院校,合作成立各类社团。
志同道合的理想,让他们成为一生的挚友。
在美国,陈鹤琴先后就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精神给年轻的陈鹤琴留下难忘的印象,“霍普金斯的研究精神真是好极了。
教授、学生一天到晚,都浸润在研究精神之中做研究工作,而没有一点傲慢的神气、自满的心理,总是虚怀若谷、诚恳万分。
……方法是秘诀,方法是钥匙,得到了秘诀,得到了钥匙,你就可以任意去开知识的宝库了”。
①
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陈鹤琴聆听了孟禄的教育史、桑戴克(Thorndke)的心理学,被这些赫赫有名的教育家的渊博学识打动。
让陈鹤琴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教授教育哲学的克尔帕屈克(Kilpatrick),他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位教授,陈鹤琴认为
他之所以受学生欢迎,因为他有思想的魔力与教法的魔力。
“他是主张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
他不肯抹杀别人的思想,也不肯放弃自己的思想。
他要集中各种见解,各种思想,来解决疑问,来解释难题。
所以他所用的教法是独出心裁而能刺激思想的方法。
”②
从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士到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陈鹤琴深受进步主义现代教育思想浸濡,切身感受到“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他担任童子军队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他到处演讲宣传中国文化。
他还参加了教授教育史的孟禄博士组织的黑人教育考察团,领悟到孟禄博士希望实现“学生会用脑也会用手”教育目标的良苦用心。
在美期间广泛的学习与丰富的教育实践,为陈鹤琴归国后投身教育及教育思想的萌发奠定了基础。
2.从理论到实践。
1919年,陈鹤琴从美国学成归国,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担任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教授。
此阶段,适逢美国新教育运动的领袖、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来华讲学。
杜威的足迹遍及14个省市,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把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直接播种到中国,在全国掀起了平民教育、生活教育的新教育思潮。
1921年,美国又一位新教育运动领袖、教育“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孟禄来华,他与教育界人士关于学制改革的讨论以及“旧教育与新教育之差异”“平民主义在教育上的应用”的演讲,再一次在中国掀起新教育革新运动的热潮。
身处于新教育运动中,陈鹤琴认为,要实现“民主”与“科学”,必须改造旧教育,开创新教育,必须向民众普及教育。
“民主”“科学”成为其以后“大众化、科学化”思想的萌发剂。
初入南高师的陈鹤琴,看到“当时南高师一般学生都穿长衫的,很文绉绉的样子,运动是要强迫的。
这些学生因为勉强参加运动,多半还穿长衫上运动场。
那个时候这般学生只知道读书,别的都不晓得”。
“学校没有课外活动,只有上讲堂,多读书。
这种死一般的教育真叫人怄气。
我想至少我应该把带回来的生气活力全部搬出来,让中国的教育迎头赶上”。
③为了刺激学生冲破重重暮气,陈鹤琴提倡课外活动,组织表演、讲座、辩论、联谊会等,学校渐渐形成了有生气、有活力的校风。
教授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课程的陈鹤琴,首先从自己的儿子一鸣开始观察实验,时间长达808天。
他将观察、记录、分析的资料整理,据此写就出版的《儿童心理之研究》,成为以中国儿童为对象、系统观察、实验研究的典范,也成为中国第一部采用“婴儿传记”的方法研究并记载儿童早期心理发展历程的科学专著,开启了中国学者以中国儿童为对象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大门。
积累了大量观察素材以及教育策略之后,陈鹤琴又推出另一部力作《家庭教育》。
陈鹤琴的好友陶行知写了书评,以“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为标题,向家长介绍:“这本书出来之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些烦恼了。
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著者既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
随着陈鹤琴一部部著作的问世,新教育运动中“民主”“科学”的思想也移植进幼儿教育,幼儿教育至此被人们真正重视并研究。
陈鹤琴,也被人们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中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中国儿童心理研究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