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在六朝古都南京,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鼓楼。鼓楼高岗之上,坐落着中国幼儿教育研究的发源地——南京市鼓楼幼儿园。走进鼓楼幼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汉白玉雕像,他就是鼓楼幼儿园的创始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
陈鹤琴19岁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高等科,22岁考取庚款留学美国,就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深受进步主义现代教育思想浸濡。为了研究儿童心理,探寻适合国情的科学化、大众化的幼稚教育道路,1923年,陈鹤琴在自己的住宅里办起幼稚园,取名南京市私立鼓楼幼稚园,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幼儿教育的实验研究中心。陈鹤琴试图在鼓楼幼稚园的试验田里,将西方的教育学说同中国的具体条件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1927年,他在国立东南大学任教期间,在南京建立教育实验区,为推广小学教育做实验。为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他与陶行知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辅导。
一、陈鹤琴教育思想的起源
陈鹤琴为什么要创办鼓楼幼儿园,要从陈鹤琴的教育经历及思想
起源说起。
1.从民间私塾到美国大学。
陈鹤琴出生于浙江上虞,7岁在家乡上了私塾。私塾给他留下了“六年最宝贵的光阴,除了认识三四千字以外,可说几乎完全付之东流”的坏印象,陈鹤琴用“惋惜、感慨、痛恨”表达自己对读死书的质疑。正是因为有读死书、死读书的切身感受,陈鹤琴后来大力倡导教活书、活教书的理念。
1914年,踌躇满志的陈鹤琴与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起,踏上庚款留美的邮船。与陈鹤琴同船去美国的,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陶行知。从赴美开始,两人便结下不解之缘,同时任职东南大学教育科,相互支持创办幼稚园、学校、师范院校,合作成立各类社团。志同道合的理想,让他们成为一生的挚友。
在美国,陈鹤琴先后就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精神给年轻的陈鹤琴留下难忘的印象,“霍普金斯的研究精神真是好极了。教授、学生一天到晚,都浸润在研究精神之中做研究工作,而没有一点傲慢的神气、自满的心理,总是虚怀若谷、诚恳万分。……方法是秘诀,方法是钥匙,得到了秘诀,得到了钥匙,你就可以任意去开知识的宝库了”。①
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陈鹤琴聆听了孟禄的教育史、桑戴克(Thorndke)的心理学,被这些赫赫有名的教育家的渊博学识打动。让陈鹤琴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教授教育哲学的克尔帕屈克(Kilpatrick),他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位教授,陈鹤琴认为
他之所以受学生欢迎,因为他有思想的魔力与教法的魔力。“他是主张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他不肯抹杀别人的思想,也不肯放弃自己的思想。他要集中各种见解,各种思想,来解决疑问,来解释难题。所以他所用的教法是独出心裁而能刺激思想的方法。”②
从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士到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陈鹤琴深受进步主义现代教育思想浸濡,切身感受到“科学”与“民主”的精神。他担任童子军队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他到处演讲宣传中国文化。他还参加了教授教育史的孟禄博士组织的黑人教育考察团,领悟到孟禄博士希望实现“学生会用脑也会用手”教育目标的良苦用心。在美期间广泛的学习与丰富的教育实践,为陈鹤琴归国后投身教育及教育思想的萌发奠定了基础。
2.从理论到实践。
1919年,陈鹤琴从美国学成归国,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担任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教授。此阶段,适逢美国新教育运动的领袖、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来华讲学。杜威的足迹遍及14个省市,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把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直接播种到中国,在全国掀起了平民教育、生活教育的新教育思潮。1921年,美国又一位新教育运动领袖、教育“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孟禄来华,他与教育界人士关于学制改革的讨论以及“旧教育与新教育之差异”“平民主义在教育上的应用”的演讲,再一次在中国掀起新教育革新运动的热潮。
身处于新教育运动中,陈鹤琴认为,要实现“民主”与“科学”,必须改造旧教育,开创新教育,必须向民众普及教育。“民主”“科学”成为其以后“大众化、科学化”思想的萌发剂。
初入南高师的陈鹤琴,看到“当时南高师一般学生都穿长衫的,很文绉绉的样子,运动是要强迫的。这些学生因为勉强参加运动,多半还穿长衫上运动场。那个时候这般学生只知道读书,别的都不晓得”。“学校没有课外活动,只有上讲堂,多读书。这种死一般的教育真叫人怄气。我想至少我应该把带回来的生气活力全部搬出来,让中国的教育迎头赶上”。③为了刺激学生冲破重重暮气,陈鹤琴提倡课外活动,组织表演、讲座、辩论、联谊会等,学校渐渐形成了有生气、有活力的校风。
教授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课程的陈鹤琴,首先从自己的儿子一鸣开始观察实验,时间长达808天。他将观察、记录、分析的资料整理,据此写就出版的《儿童心理之研究》,成为以中国儿童为对象、系统观察、实验研究的典范,也成为中国第一部采用“婴儿传记”的方法研究并记载儿童早期心理发展历程的科学专著,开启了中国学者以中国儿童为对象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大门。
积累了大量观察素材以及教育策略之后,陈鹤琴又推出另一部力作《家庭教育》。陈鹤琴的好友陶行知写了书评,以“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为标题,向家长介绍:“这本书出来之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些烦恼了。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著者既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
随着陈鹤琴一部部著作的问世,新教育运动中“民主”“科学”的思想也移植进幼儿教育,幼儿教育至此被人们真正重视并研究。陈鹤琴,也被人们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中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中国儿童心理研究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