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统计报告

合集下载

会展业年度总结(3篇)

会展业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2023年,我国会展业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会展业逐步恢复常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行业创新成果丰硕。

本报告将全面总结2023年度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二、2023年度会展业发展概况(一)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3年,我国会展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有所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展览面积达到1.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参展企业数量达到10万家,同比增长6%。

(二)行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1. 专业化服务能力增强:展会策划、组织、运营等环节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展会品质和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2. 数字化转型加速:越来越多的会展企业开始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展会效率和服务水平。

3. 国际化水平提高:我国会展业积极参与国际会展合作,推动我国会展品牌走向世界。

(三)创新成果丰硕1. 会展新模式涌现:如线上线下结合的“云展会”、无人零售、智能导览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

2. 新技术应用广泛:5G、VR、AR等新技术在会展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会展企业关注环保、节能等方面,推动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2023年度会展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一)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一些地方会展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外企业的挑战,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人才短缺我国会展业人才短缺问题依然突出,专业人才匮乏、复合型人才稀缺等问题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

(三)数字化转型面临挑战虽然我国会展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一定成果,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部分企业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支持。

四、2024年度会展业发展趋势(一)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会展业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二)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成为趋势会展企业将更加注重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提升展会品质和客户满意度。

北京会展行业报告

北京会展行业报告

北京会展行业报告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会展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国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会展中心之一。

本报告将对北京会展行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发展现状。

1. 会展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北京会展规模持续扩大,各类展会、会议层出不穷,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

特别是政府主导的大型国际会展,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参展商和观众,成为北京会展业的重要亮点。

2. 会展设施不断完善。

北京会展业在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会议中心、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等一大批现代化、专业化的会展场馆相继建成,为举办各类会展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和设施保障。

3. 会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北京会展业在服务质量上不断提升,从展前策划到展后跟踪,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保障,大大提升了会展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

二、特点分析。

1.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北京会展业在政府主导下,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各类专业机构和企业参与会展活动的举办和组织,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良好格局。

2. 国际化程度高。

北京会展业国际化程度较高,各类国际会展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国际品牌和跨国公司的参与,促进了北京会展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和互动。

3. 专业化、多元化发展。

北京会展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专业化、多元化发展,各类专业展会、主题会议涌现出来,满足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需求,为北京会展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发展趋势。

1. 会展规模进一步扩大。

随着北京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未来北京会展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各类大型国际会展将在北京举办,吸引更多国际品牌和参展商参与。

2. 会展设施不断升级。

未来,北京会展设施将不断升级,新建一批现代化、专业化的会展场馆,提升北京会展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3. 会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未来,北京会展服务将不断提升,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将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专业的服务保障,提升北京会展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北京会展业分析共22页文档

北京会展业分析共22页文档
1)地点优美
雁栖湖位于北京郊区怀柔城北,燕山脚下,北临长城,南靠华 北平原,是一处风光旖旎的水上乐园。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2)便捷的居住和出行条件
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核心区21平方公里中12套总统别墅、 国际会议中心和一个精品酒店的主体结构。
在陆路交通方面,岛上通过一座新建的上下两车道公路桥与外 界相连。
•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 以承办接待国际、国内会议展览、大型活动和出租写字间为主要经 营项目。自1990年投入运营以来,每年都要承接近千个不同规模档次的 国内外会展活动。
2019年APEC峰会
2019年APEC会议是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发起的会议,是继
11
2019年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再一次在中国举办,包含领导人非
§1.2 结构不合理 北京展览场馆单体规模太小,缺少设施现代化的综合性大型场馆。
§1.3 设施陈旧 全市会展场馆设施普遍陈旧单一,缺乏现代化综合服务功能。由于
对场馆条件和服务质量的制约,在北京审批,到外地举办的会展日渐增多, 北展南移造成北京会展资源的流 失。
北京——会展劣势分析
2. 管理体制不顺,扶持政策不到位
除了陆路交通,上岛还可走水路或空中走廊。这里规划建设的 小型港口可与雁栖岛上的酒店港口实现近距离通航;而岛上规 划的直升机停机坪,将打开一条会议中心与外界直通的空中走 廊。
2019年APEC峰会
11
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等系列会议。
主办时间:2019年11月10日至11日 峰会地点:北京怀柔雁栖湖 主题: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主题下的三个重要的议题
: 1)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2)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
3)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

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

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会展是会议和展览的总称。

作为一种带有文化性质的经济服务型产业,会展业被称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播的驱动者。

“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以及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不断加快,使北京会展业迎来诸多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

本报告深入研究会展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为北京会展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提出政策建议。

一会展业发展概述(一)发展阶段会展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从产业发展周期来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拉丁美洲及非洲的大多数地区还处于会展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只有少部分国家的会展业发展势头良好;亚太地区会展业作为国际会展业的新生力量,市场前景广阔,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该地区的会展城市大多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较高的国际开放度,如北京、上海、香港、东京、新加坡等;欧美会展业发展较早,会展活动数量多、规模庞大,已经处于成熟发展阶段,该地区有许多世界级的会展产业大国,如德国、意大利、法国和美国等(见表1)。

表1 会展业发展阶段(二)产业链结构会展产业链结构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并形成了前向推进效应、后向拉动效应和旁向溢出效应,以此实现会展业相关资源的整合,达到整体效应的最大化。

1.会展产业链模式会展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是会展活动的筹划阶段,这一环节处于会展产业链的启动阶段,是价值增值的起始环节,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会展的创意、策划、调研、市场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参展商和观众的确定、合作单位的选择、会展名称的确定及立项报批等。

会展产业链的中游环节是会展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控制阶段,主要工作是提供场地、组织接待、现场管理、展务协调、提供相关设施设备及服务、组织各种配套活动等。

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统计报告

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统计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统计报告内容提要:会展业是指提供会议和展览综合服务的产业,这些产业包括接待会议及展览的场所和举办会议及展览的单位。

2003年1月,北京市统计局联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五家单位共同开展首都会展业调查,旨在反映该行业发展现状,为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促进会展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依据。

会展业作为都市型的朝阳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一业带百业的效应。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

为摸清全市会展业家底、了解和掌握北京市会展业的发展情况,市统计局会同市贸促会、市计委、市旅游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等单位于近期在全市开展了会展业统计调查。

调查数据将为市委、市政府制定会展业发展规划,使北京会展经济尽快成为首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培育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决策依据。

一、会展业发展特点北京会展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壮大的,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主要指标见下表:北京会展业情况调查资料显示了我市会展业发展的六大特点:1.会展设施数量名列全国前茅,会展规模继续扩大。

这次被调查的13个场馆,基本涵盖了北京市目前拥有的大型的会议和展览场馆。

这些展馆的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会议室面积2.3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6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

最大的展馆是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拥有5.3万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8000平方米的室外展区。

展览三分之一是国际展览,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型展览占半数以上。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是最大的会议场所,拥有44个会议室,面积达5000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会议室能容纳2500人,还拥有4400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3000平方米的室外展区,可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展会。

北京会展业概况网上调查1

北京会展业概况网上调查1

北京会展业概况网上调查一、北京的会展设施情况北京共有33家主要展馆详细信息展馆名称地理位置建成年代展览面积会展配套设施北京展览馆北京西直门繁华商业区,西邻动物园交通枢纽,东侧为西直门地铁站、城铁总站和北京火车站北站,北靠中关村科技园区,南临金融街与各大部委1952 –1954初2.2万平方米水、电、空调、通讯设施、24小时安全监控和消防喷淋系统、大型报告厅、会议多功能厅、快餐厅、广告服务、主场与特装、标准展位搭建服务、租赁服务、开幕式礼仪服务、花卉服务、现场服务中心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市东三环北路农展桥东侧2005年5月13000平方米各种档次的接待室、会议室、打印、复印、传真和国际国内直拔电话等服务项目、配有高档的灯光和音响、有招待所、海关监管仓库、专业技术队伍提供“一条龙”服务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庄1985年10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一期工程竣工。

1994年06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主体馆工程竣工6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0.7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水、电、暖、冷、电信等配套设备、大型报告厅、会议室、技术交流室、贸易谈判间和餐厅海关、运输、施工、旅游、饭店、物品租赁、餐饮等办公场所或配套设施、新国展北京顺义区天竺空港开发区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2008年03展馆及其附属设施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展厅地上使用面积10万平方米商务服务、办公、物流运输、广告宣传、技术交流、会议、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功能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北京东长安街延长线与东三环路交界处,毗邻使馆区,与天安门广场近在咫尺,距首都机场只有25分钟车程。

90年8月30日1万平方米写字楼、宾馆、公寓、商场、展览厅、会议厅、停车场的出租、服务;餐饮、幼儿园、文体服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酒吧,烟草专卖零售,销售预包装食品,美容美发,洗浴(桑拿按摩、水疗),健身房,游泳池,零售商品部,图书、期刊、报纸的零售,商务中心民族文化宫北京西长安街北侧,东临西单繁华商业区,北靠北京金融街1959年10月3780平方米水、电、冷、暖等配套设备、安全消防、自动监控、公共广播、楼宇自控等系统、提供展览场地、展览设备租赁九华国际会展中心东临首都国际机场,南靠温榆河生态走廊,周边与京承、京昌、六环、立汤等高速路、城市快速路相邻相接,主馆占地面积96000平方米,临时展馆占地63000平米,室外展场120000平米集住宿、餐饮、娱乐、温泉、保健、会议、医疗、体检、购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五星级超大型度假酒店北京海淀展览馆北京市海淀新建宫门路2号,颐和园附近2006年建成展厅面积为8000平方米、室外展览场地为13000平方米配有会议室,贵宾室,报告厅等、防火与消防设施、展厅照明、电子售检票系统、LED高清晰超大屏幕、展馆周边拥有1000个停车位北京大红门会展中心木樨桥向南的温泉酒店,与大红门服装商贸城隔街相望约10000㎡备有会议厅,高级套房,大型演出必要设施新闻发布用,配备先进的声光设备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北四环繁华的亚运村地区,北四环路与京城中轴线交汇处,紧邻国家体育馆鸟巢和水立方。

北京会展

北京会展

Page 10
专业展览有待加强 展厅使用率亟需提升
目前,许多省市为吸引会展,进一步强化了 服务工作,出台了优惠政策;相比之下,北 京市会展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办展成本较高,会展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恶 性竞争、重复办展问题较多。
Page 11
展览业务下滑
尽管北京的会展场馆在逐年增加,展览面积大幅增加,但接待展览的 数量并没有同步增长。除2005年和2006年小幅增长外,2007年出现 负增长,2008年由于受到举办奥运的影响,降幅加大,2009年,虽 然受到经济危机等影响,展览数量小于正常年份,但由于2008年基数 较低,导致2009年增幅较大。总体来看,2006年以后,由于办展环 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北京原有的许多展览外流,专业展览数量呈现逐 年下降趋势。 2008年,北京专业展览场馆接待的展览数量为282个,展览面积 558.9万平方米,2009年,其接待的展览数量为314个,展览面积 586.2万平方米;而2008年,上海展览场馆接待的展览项目共544个, 展览面积707万平方米。因此,在专业展览方面,北京已经落后于上海。
Page 8
大企业龙头作用明显
2009年,北京会展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事业单位有 16家,涉及会展单位的各个类别,其会展收入占 全市会展业的24.8%,比上年增长0.4个百分点。 在全部会展单位中,20%的单位的会展收入占全 市会展收入的82.8%,比上年增长了4.2个百分点, 龙头企业作用进一步增强。
Page 9
经济危机应对措施多样 2009年,随着经济危机的全球蔓延,北京会展收入同比 下降3.4%;接待会议数量增长6.8%,平均每个会议的收 入下降5.9%,平均每个会议参会人数增长0.8%,平均每 个国际会议参会人数增长9.1%。会议举办单位采用压缩 人均经费、减少国际会议数量,增加国内会议数量,扩大 会议规模等多种方式减少开支,应对经济危机。 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许多企业取消了大量自办的小型展 览,有些企业转为参加他人举办的中大型展览,2009年, 北京接待展览数量下降7.2%,但1—5万平方米的中型展 览数量增加了6.5%,接待场所平均每个展览收入下降 1.4%,国际展览数量下降43.5%,但平均每个国际展览的 收入增长53.2%,许多国外参展企业更加看重中国市场。

北京 会展行业报告

北京 会展行业报告

北京会展行业报告北京会展行业报告。

近年来,北京会展行业发展迅速,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会展业的重要中心之一。

本报告将对北京会展行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发展现状。

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北京会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参展商参与其中。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北京会展市场规模达到了3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

其中,国际会展项目占比逐年提升,成为市场发展的新亮点。

2. 会展设施不断完善。

北京会展设施不断完善,新建了一批现代化的会展中心和展览馆,如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等。

这些设施不仅提升了北京会展的举办能力,也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了更好的展示和参观环境。

3. 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北京会展行业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展览内容和展示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各类专业展会如汽车展、家居展、科技展等层出不穷,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和观众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二、特点分析。

1. 国际化程度高。

北京会展市场国际化程度高,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展会和参展商参与。

同时,北京会展也积极参与国际会展合作,与国际会展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会展中心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北京会展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2. 专业化程度深。

北京会展市场的专业化程度深,各类专业展会层出不穷,涵盖了各行各业的领域。

这些专业展会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展示产品和技术的平台,也为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3. 创新意识强。

北京会展市场的创新意识强,不断推出新的展览主题和展示方式。

同时,会展组织者也积极引进先进的展览技术和设备,提升了展览的观赏性和互动性,吸引了更多的参展商和观众。

三、未来趋势展望。

1. 产业融合将成为发展主题。

未来,北京会展市场将更加注重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和交叉,推动各行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

同时,会展内容也将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2. 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成为发展方向。

北京市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北京市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北京市會展業的發展現狀撮要(一) 、會展業總體發展情況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和國際交流中心,擁有眾多跨國企業、駐華使館、國家機關,是國內最主要的信息和技術集散地,具備會展業發展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近些年來,北京接待國際會展的數量、規模、質量和水平以及城市綜合功能與城市影響力等在全國都處於領先地位。

各類展覽在展類、展期等方面分佈較為齊全,國際會議增長了5倍。

在大型國際專業展中,汽車、機床、通訊、紡機、印刷、冶金、製冷、計算機和服裝服飾展覽已經比較成熟。

2002年較2000年舉辦會議個數增長了125%,展覽個數增長了57%。

2003年在受非典影響的情況下,舉辦會議的總量仍然保持了30%的增速。

北京市1996年——2003年會議及展覽場館接待會展情況資料來源:北京市會展業發展統計報告(i) 奧運會將推動會展業硬件的升級奧運會後大量的場館可以用於會議展覽。

同時在奧林匹克公園內還將建設會議中心等設施,它將成為集商務、展覽、旅遊、休閒等服務功能為一體的新城市功能區。

借助奧運會,北京還將建設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的新中國國際展覽中心。

這些設施的建設將大大提高裝備先進的多功能會展設施的供應量,大大改善目前會展設施供不應求、裝備落後的局面。

北京還將投入大量資金改善交通、通訊、能源、城市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治理環境污染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力度也將進一步加大,到奧運會舉辦前北京將成為一個環境優美、交通通訊便利、旅遊接待設施充足的現代化城市,為會展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硬體條件。

(ii) 奧運會為北京提供了寶貴的資源,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注意力資源和城市知名度是會展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北京申辦奧運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北京與國際進行交流的機會將大幅度增加。

由於市場機會的增加,一些國內甚至國外的會展公司和機構將紛紛在京舉辦的各類展會將愈來愈多。

(iii) 奧運會為北京會展業發展提供新的拓展空間和品牌空間“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是北京2008奧運的主題。

北京市会展业研究报告

北京市会展业研究报告

北京市会展业研究报告
根据北京市会展业的研究报告,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发现和数据:
1. 市场规模:北京市会展业是中国最重要的会展市场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会展基础设施。

根据报告,北京市的会展市场规模在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了XX亿元。

2. 会展场馆:北京市拥有多个大型会展场馆,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简称国展)和中国国际会展中心(简称国会)。

这些场馆提供了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能够满足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会展活动需求。

3. 会展类型:北京市举办了大量种类丰富的会展活动,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其中,文化、科技、汽车、医疗、房地产等领域的会展活动最为活跃。

4. 会展影响力:北京市的会展活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会展活动不仅带动了旅游、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提升了京城的国际影响力。

5. 会展组织和管理:北京市会展业的组织和管理由北京市会展业协会和相关政府部门共同负责。

他们致力于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促进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市场竞争:由于北京市会展市场的潜力和吸引力,各大城市和会展公司都对这个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各家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以保持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北京市会展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政府和企业应推动会展业的创新发展,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提升北京市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

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模板

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模板

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模板引言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发展、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当前会展业的发展现状,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意见和决策支持。

一、行业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会展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会展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的重要平台,既可以吸引外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又可以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目前,会展业已经成为国际性会议、展览和庆典活动的重要举办地。

二、市场规模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会展业市场规模已经稳步增长。

2019年,全球会展业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8.5%。

其中,中国会展市场规模居全球前列,占据了全球会展市场的12%份额。

三、市场竞争当前,会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各大城市都纷纷布局建设会展中心,并且加大会展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除了传统的国内竞争,国际会展市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各国纷纷打造自己的特色会展品牌,争夺国际会展项目。

四、挑战与机遇会展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虚拟会展渐渐兴起,对传统会展方式和形式提出了挑战。

其次,国内会展市场发展不平衡,一线城市发展迅速,二三线城市面临市场饱和的问题。

然而,会展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发展趋势未来的会展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首先,会展行业将进一步国际化,吸引全球范围内的展商和参展商。

其次,会展内容将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满足参展商和观展者的不同需求。

另外,会展融合科技的发展也将成为一种趋势,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提升展示效果和参观体验。

六、建议与展望为了促进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大会展业的投资力度,提升场馆设施和服务质量。

第二,加强行业监管,优化会展市场环境,减少不良竞争现象。

第三,鼓励创新,推动会展业与科技、文化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市会展业发展统计报告

市会展业发展统计报告

市会展业发展统计报告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统计报告内容提要:会展业是指提供会议和展览综合服务的产业,这些产业包括接待会议及展览的场所和举办会议及展览的单位。

2003年1月,北京市统计局联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五家单位共同开展首都会展业调查,旨在反映该行业发展现状,为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促进会展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依据。

会展业作为都市型的朝阳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一业带百业的效应。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

为摸清全市会展业家底、了解和掌握北京市会展业的发展情况,市统计局会同市贸促会、市计委、市旅游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等单位于近期在全市开展了会展业统计调查。

调查数据将为市委、市政府制定会展业发展规划,使北京会展经济尽快成为首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培育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决策依据。

一、会展业发展特点北京会展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壮大的,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主要指标见下表:北京会展业情况调查资料显示了我市会展业发展的六大特点:1.会展设施数量名列全国前茅,会展规模继续扩大。

这次被调查的13个场馆,基本涵盖了北京市目前拥有的大型的会议和展览场馆。

这些展馆的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会议室面积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6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

最大的展馆是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拥有万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8000平方米的室外展区。

展览三分之一是国际展览,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型展览占半数以上。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是最大的会议场所,拥有44个会议室,面积达5000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会议室能容纳2500人,还拥有4400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3000平方米的室外展区,可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展会。

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研究

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研究

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研究近年来,伴随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以及国际化大都市进程的加快,北京会展业快速发展,凸显出国际化特色浓厚、主题鲜明、品牌效应显现的特色,对首都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国内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背景,以及北京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新形势,如何发挥首都独特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首都会展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首都会展业,成为当务之急。

一北京会展业发展的特点近年来,北京会展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会展业水平和综合效益得到稳步增长。

(一)会展设施不断完善经过改扩建和新建,北京市会展场馆面积逐年增长,场馆周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总体上看,会议场所的增幅要快于展览场馆。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2004年北京市共有会议场所3433个,2007年增加到4425个,增长28.9%,每年新增会议场所超过200个,其中座位数超过500座的大型会议场所从2004年的80个增加至2007年的129个,增长了61.3%。

[1]从2004年开始,针对展览场馆紧张的局面,北京加快了改扩建和新建工作。

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于2005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展厅面积13000平方米,大大提升了农展馆承接大型展览的能力。

2007年开始,北京市对国家博物馆实施改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由6.5万平方米扩大到19.2万平方米。

2008年3月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在顺义区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期占地116公顷,建筑面积43.1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0万平方米。

新国展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完善、设施最先进的展馆,从根本上缓解了北京举办大型国际会展场馆受限的局面。

从3月28日开幕的第16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开始,2008年共有17个大型国际展会在此举办,其中包括北京国际汽车展、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等。

今后,北京超过5万平方米的大型展会的70%以上都将在新国展举办。

北京地区会展业经济分析报告

北京地区会展业经济分析报告

五里镇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礼仪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的这句名言道出了礼仪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礼作为人们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通过人们的言谈举止,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与涵养,直接影响人们事业的成败。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

学校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有所欠缺,工作力度不够,从而导致现在校园中形成了许多不和谐的画面,诸如乱丢果皮纸屑、课间活动秩序紊乱、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差、破坏公物现象时有发生等。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既是长期的战略目标,又是当前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迫在眉捷的问题,在全校掀起一股“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伴我行”的风气,经研究,我校决定在本月起至本学期末,花大力气开展以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的主题活动,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和德育工作现状,拟订本方案。

二、实施途径:1、成立五里镇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

加强领导,健全制度,科学规划,真正把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每一项要求落到实处。

组长:副组长:成员:小组人员分工:负责活动开展的指导工作;负责活动开展的督查、协调及总结工作;负责五六年级;负责三四年级;负责二年级;负责一年级。

2、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每周班会课、每节课前三分钟时间,专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训、巩固和加强。

三、教育内容着眼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学生在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强化“读好书、说好话、写好字、排好队、做好操、扫好地、吃好饭、唱好歌”等系列教育,以使全校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四、总体目标从即日起至本学期期末,分别进行以常规、卫生、文明礼仪、安全、爱护公物、保护树木苗圃、学会节约、学习习惯等几方面为主的养成教育。

中国会展行业行业报告

中国会展行业行业报告

中国会展行业行业报告中国会展行业是指在特定的场地和时间内,为了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合作、展示产品和技术而举办的各类展览会、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的总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本报告将对中国会展行业的发展现状、特点、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发展现状。

中国会展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展市场之一。

据中国展览馆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会展业的展览面积达到了1880万平方米,展览数量达到了1633个,观众数量更是高达1.5亿人次,成为全球会展市场的重要一员。

从规模上来看,中国会展行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会展市场,仅次于美国。

二、特点。

中国会展行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区域分布广泛,中国会展行业的发展不仅集中在一线城市,而且逐渐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传统会展中心外,像成都、重庆、武汉、西安等城市也崛起为新的会展热点。

2. 行业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会展行业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除了传统的工业制造业展会外,金融、科技、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展会也在不断增加。

3. 国际化程度提升,中国会展行业已经成为全球会展市场的重要一员,越来越多的国际展会选择在中国举办。

同时,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国际会展,提升了国际化水平。

三、趋势。

中国会展行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信息化和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展行业也将迎来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会展服务将更加智能化,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2. 融合发展,未来,会展行业将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条。

比如会展与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将为会展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 绿色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会展行业也将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将成为未来会展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统计报告内容提要:会展业是指提供会议和展览综合服务的产业,这些产业包括接待会议及展览的场所和举办会议及展览的单位。

年1 月,北京市统计2003 局联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五家单位共同开展首都会展业调查,旨在反映该行业发展现状, 为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促进会展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依据。

会展业作为都市型的朝阳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一业带百业的效应。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

为摸清全市会展业家底、了解和掌握北京市会展业的发展情况,市统计局会同市贸促会、市计委、市旅游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等单位于近期在全市开展了会展业统计调查。

调查数据将为市委、市政府制定会展业发展规划,使北京会展经济尽快成为首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培育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决策依据。

一、会展业发展特点北京会展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壮大的,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主要指标见下表北京会展业情况调查资料显示了我市会展业发展的六大特点:1. 会展设施数量名列全国前茅,会展规模继续扩大。

这次被调查的13 个场馆,基本涵盖了北京市目前拥有的大型的会议和展览场馆。

这些展馆的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会议室面积2.3 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6 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6 万平方米。

最大的展馆是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拥有5.3 万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8000 平方米的室外展区。

展览三分之一是国际展览,面积超过1 万平方米的大型展览占半数以上。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是最大的会议场所,拥有44 个会议室,面积达5000 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会议室能容纳2500 人,还拥有4400 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3000 平方米的室外展区,可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展会。

此外北京市还有旅游定点饭店622 家,其中星级饭店572 家,客房10.3 万间,其中很多饭店的会议场所都达到了国际标准。

2002 年13 个展馆接待会议842 个,接近“九五”期间会议总和的一半。

其中国内会议占三分之二,参会人数达68万人次。

2002 年展出展览481 个,同比增长9.8%,接近“九五”期间展览总和的40%。

展览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型展览82 个,同比增长15.5%,占展览总数的17%。

观众人数达到754.4 万人次,同比增长9.1%。

业务收入4 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国际会议和国际展览收入1.4 亿元、占35.2%,同比增长31.9%。

展馆利用率从2001 年的28% 提高到2002 年的33%。

2. 国际会展增幅较大,彰显出国际化的特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一个城市召开国际会议和举办国际展览的数量和规模,已成为衡量这个城市能不能跻身于国际知名城市行列的一个重要标志。

大型国际会议、展览活动的举办对主办城市而言,不仅能够迅速提升城市功能、增加收入,更有助于利用大众传媒的宣传,增强东道主与会展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2002 年我市接待会议70918 个,同比增长20.5%,其中国际会议增长37.2%,增幅高于全市会议增幅16.7 个百分点;接待展览916 个,同比增长56.8%,其中国际展览增长57.5%。

在京召开的会议140 个,同比增长11.1%,其中国际会议增长18.6%;在京会议收入2002 年比上年略有上升,其中国际会议收入增长51.3%、国内会议收入下降4.4%。

在京会议和展览收入中外汇收入折合人民币0.4 亿元,同比增长1.2 倍,占在京会议和展览收入的9.8%。

无论是接待方还是举办方、无论是会议个数还是会议收入均呈现国际化特征。

国际会议收入增长是全市会议收入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国际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占有重要一席,得益于北京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也表明北京拥有承办国际性、高规格会议的能力。

3. 会展经济发展不平衡,朝阳、昌平、海淀区位优势突出。

会展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传递信息的枢纽,它起着上传下达、科技推广、交流信息等作用,因而会展举办地的交通条件也十分重要的。

朝阳、昌平、海淀三个区交通便利,风景宜人,会议宾馆、展览场馆及各类培训中心相对集中,且布局合理,显示了突出的区位优势,是举办会展的好去处。

2002 年我市共接待了71834 个会议和展览,会展收入14.2 亿元。

按地域分组,仅朝阳区、昌平区和海淀区就接待了45686 个,占全部接待展会总数的63.6%;三个区取得的会展收入为9.4 亿元,占全部接待收入的66.1%。

接待会议最多的是朝阳、昌平和海淀,分别占全市接待会议总数的27.9%、20.4%和15.2%;接待展览最多的是朝阳和海淀,分别占全市接待展览总数的39.1% 和33.2% ;会展收入最多的是朝阳、海淀和昌平,分别占全市接待收入的43%、12.6%和10.5%。

由此证明:交通区位优势是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4. 会展以经济贸易和科技展览为主,展览类型多种多样。

展览会是优于专业杂志、直接邮寄、推销员推销、公关、报纸、电视等手段的最有效的营销中介。

2002年我市接待展览916 个,按照类型分组,排在前三位的是经济贸易展览304 个、科学技术展览228个、文教卫生展览193个,分别占全部接待展览的33.2%、24.9%和21.1%。

特别是科学技术展览在全部展览中的比重由2001 年的12.3%提高到24.9%,上升了12.6 个百分点。

2002 年接待的大型展览有北京国际汽车展、国际纺织机械展、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等。

5. 会展收入来源发生变化,构成出现新格局。

2002 年我市会展全部收入为20.8 亿元,主要来源于会议收入。

在90 年代初,北京每年举办的展会次数不多,会展经济规模较小,展销会形式居多,可以说北京的会展业是由展销会起步的。

北京农业展览馆每年都举办各式各样的展销会,百姓通过展销会来认识全国各地的名特优产品。

如今,会展业已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国际专业展。

2002 年13 个展馆举办展销会36 个,同比下降21.7%,在全部展览中所占份额已由10.5%下降至7.5%,下降3 个百分点。

另一种情况是:90 年代会展收入中除了场租,门票是场馆的主要经济来源,而今门票收入在会展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减少。

2002 年门票收入为1932 万元,仅占展览馆业务收入的4.8%。

除中华世纪坛、国家博物馆和国展的汽车展收取门票外,大多数的展馆已不收门票。

6. 宾馆、展馆竞相办展,双轮驱动共同发展。

2002 年我市共举办展览916 个,其中在展览馆举办的481 个,占总计的52.5%,在宾馆饭店的展出展览占47.5%,呈现出宾馆和展馆竞相办展、双轮驱动共同发展的局面。

展览场馆有场地面积大、专业人员多、硬件配置好等办展的优势,在2002 年中承担了主要大型展览任务。

而宾馆、酒店展览虽然规模小,但数量多、费用低、相对独立、人情味浓,也不失为一种方式。

它们中有些是随会议带来的展览,有些是专门选择在酒店展出。

如第九届北京国际音响(唱片)展就是在五星级酒店的房间里,来自内地及港台地区的30 多家音响厂商参展,不同的厂商各自在或大或小的房间内展示着自己的产品,一个个独立的空间使前来参观的人们能够更好地体验和享受这些音响产品带给观众的良好视听效果。

二、会展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进入90 年代以来,北京会展业呈现出了日渐繁荣发展的景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对首都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据调查推算,2002 年全市会展收入达到31.7 亿元,同比增长28%。

种种信息显示,会展业将是21 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不单本身利润率高,还会产生1:5-9 的产业连带效应。

会展能直接促进装饰、广告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商业销售、旅游、饭店、餐饮娱乐、电信、金融等相关产业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如果按照1:8 的产业相关系数测算,2002 年我市会展产业创造增加值72 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

三、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会展业的市场化运作起步较晚,与国外会展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1. 大型、特大型会展场馆少。

北京的会展场馆虽然数量名列前茅,但缺乏大型、特大型展馆,以中小型居多,并且展馆功能单一、设施和设备陈旧,尤其缺少集会议和展览一体化的场馆(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一体),不能满足现代会展业配套发展的需要。

北京会展场馆由于建成年代久远,通讯、水电等设施落后,交通、住宿、餐饮服务不配套,更缺少现代化建筑理念。

这与首都的地位不相适应,制约着规模大、辐射面广、体现首都形象、经济带动作用大的展会健康发展,不利于会展业走向国际。

如每四年举行一次、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首次在发达国家以外地区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2002 年在中国北京召开,它通常被看作是对东道国国际学术地位的肯定。

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 参会人数4000多人,主会场设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与会代表则分别住在周边的10 个酒店,酒店每天发4-5 趟班车接送会议代表,这都给主办者、参展商和参观者带来极大不便。

此外,大型国际会议的申办也受到影响,因为会场面积不足而落选。

2. 高收入展会寥寥无几。

2002 年我市举办展会809个,同比增长24.3%。

2002 年在北京召开的140 个会议中,收入超过133 万元的会议只有38个,是由5个单位召开的。

这5个单位召开会议的个数占全部个数的27.1%、会议收入占全部收入的95.7%,其余的均为小规模企业,还有相当数量的展会经营亏损。

在北京举办的152 个展览中,收入超过1429 万元的展览有21 个,是由17 个单位举办的。

这17 个单位举办展览的个数占全部个数的13.8% 、展览收入占全部收入的76.5%。

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国内会议收入(162 万元)、平均每个国内展览收入(51 万元)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降幅最大的是平均国内会议收入,下降10.9%。

举办会议的有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既有可与国际接轨的办展“正规军” ,又有“游击队”,质量不高的展会极大地影响了北京地区对外办展声誉,影响了北京会展业的发展。

3. 展会地点向京外转移。

2002 年召开会议和举办展览809 个,其中在京会议和展览共292 个、占36.1%,业务收入占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