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回乡偶书
二年级上册《回乡偶书》教学教案一等奖
二年级上册《回乡偶书》教学教案一等奖1、二年级上册《回乡偶书》教学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字,会写三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热爱家乡。
重点难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背诗导入1、同学们,你们会背哪些诗了呢?2、课件依次展示《村居》、《所见》、《咏柳》诗歌的图片。
师: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你能用学过的或自己积累的诗句来描绘看到的景象吗?3、师:小朋友们看,几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这就是诗歌的神奇之处。
那你们知道咏柳的是谁吗?(生:贺知章)5、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来学习由贺知章写的另一首诗歌,题目叫—《回乡偶书》(课件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学法指导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过四关,这四关分别是:我会认、我会解、我会读、我会想。
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起顺利过关吗?三、第一关:我会认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115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去找一找树叶。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师:好了是吗?那陈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四、第二关:我会解1、解题:你会扩词吗?我们来扩词!回:回家回来回到乡:家乡故乡乡土偶:偶然偶尔偶遇书:读书书写书信连起来就是:回到家乡偶尔写下这首诗。
2、第一句:离:离开回:回来整句句意:年轻时离开家乡,年纪大了才回来!第二句:音:声音口音改:改变整句诗意:我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了!第三句:识:认识村里的儿童已经不认识我了第四句:客:客人何:哪里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二年级语文教案)《回乡偶书》说课稿
《回乡偶书》讲课稿二年级语文教课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回乡偶书》是贺知章八十多岁辞官回乡时所作,在朴素简易的字里行间表达出分别家乡十几载,现在白首方回来之时的万千感触。
全诗抒发了河山仍旧,人事不一样,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触。
教课时,要使学生把诗句读通读顺,感悟诗歌情境,领会诗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教课目的:⑴认识并会写 2 个生字。
⑵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⑶认识诗的境界,感悟诗人表露出的浓浓乡情。
3、教课重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领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二、说教法。
1、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时以课文改编的小故事配乐导入,创建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并让学生想象当时作者的处境,进而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里,为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铺垫。
2、以读为本,以读悟情在古诗词教课中少剖析,多朗诵以致熟读成诵是一条可贵的经验。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
经过读也能将自己的领会、感情表达出来。
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理解,从读中悟,悟中读,适合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
3、立足课本,拓展阅读。
在课的最后,出示另一首《回乡偶书》(分别家乡光阴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让学生来学习,这是对知识的系统学习,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累积,又能让学生在进一步地学习中,更深地领会第一首《回乡偶书》的感情。
再次,学诗贵在累积。
增补与课文有关的阅读资料,既增添了讲堂教课的容量,又培育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又一次让学生领会到诗人贺知章浓浓的爱乡之情。
三、说学法。
让学生经过想象画面,互相启迪,在加上教师合时点拨,很轻松地理解了全诗的意思。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
所以,在“初读古诗理解诗意”环节中,我尽可能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小组沟通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再全班沟通。
这样既能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突出课本中释义的要点,提升学习效率。
四、说教课程序。
本节课的教课步骤是一是故事导入,创建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回乡偶书》PPT精品课件-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堂练习:
1.集体朗诵《回乡偶书》其二。
2.同桌之间说一说如果你是诗里的孩童, 你会对诗人说什么?
课外补充:
回乡偶书 其二
贺知章
离 别 家 乡 岁 月 多,
近 来 人 事 半消 磨。
惟 有 门 前 镜 湖 水,
春 风 不 改 旧 时 波。
课后作业:
1.熟悉并背诵《回乡偶书》其一; 2.将课堂所学知识巩固并加以记忆; 3.给父母讲讲你今天从这篇课文里学到
回
乡 贺知章
偶
书
肆
作业 练习
叁
拓展
学习
贰
诗文 理解
目 。字季真, 越州永兴 (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人。武则天证圣元年 (695年)进士, 授国子 四门博士, 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 太子宾客等职。
年少成名 贺知章早
年迁居山阴。少时即以诗文知 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 中进士、状元, 是浙江历史上 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
白话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 到迟暮之年 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 鬓 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 没有一个 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 是从哪里来的呀?
叁 拓展学习
词语学习:
少小
离家
老大
乡音
无改
鬓毛衰
相识
笑问
何处来
速记速写:
试试看你可以写下几个诗文里 的字词呢?
体会诗情:
少小离家 老大回
注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 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 是随
释
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
在此以前就离开
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023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一条乡间的土路上,两旁都是茂盛的柳树,树上有时会有蝈蝈的。
叫声。
这次为您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回乡偶书》教案篇一一、课文分析:《回乡偶书》里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太子和百官为他践行,可以说是衣锦还乡。
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表现了一个普通回乡人的真实情感。
二、课时目标:1、复习巩固本文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背古诗,猜诗人导入。
师:孩子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有无穷无尽的韵味,骆宾王7岁就能作诗《鹅》“鹅、鹅、鹅。
”,相信你们个个都是小诗人,能背很多诗给大家听吧!生:进行古诗背诵。
((1)预设一:学生没有背到《回乡偶书》师:孩子们真棒能背那么多古诗了,那你们猜猜这些诗人是谁?生:说出诗人。
师:哇,既然你们知道那么多诗人,那你们认识他吗?(出示诗人图片)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古诗呢?(2)预设二:背到《回乡偶书》,直接导入。
师:那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孩子们,他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我们学过他的一首古诗是?)生:自由说,《咏柳》,生背诵古诗。
师:有没有人了解贺知章呢?(出示课件,介绍贺知章有关知识。
请生读)(贺知章,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唐朝著名的诗人、书法家。
他一生官运亨通,直到八十六岁时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为他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这阔别了五十多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吧!《回乡偶书》(相机板书课题,学生观看板书并书空),来齐读课题,孩子们大胆猜测一下题目的意思吧。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回乡偶书》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回乡偶书》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回乡偶书》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离家:贺知章三⼗七岁中进⼠,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年纪⼤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
乡⾳:家乡的⼝⾳。
⽆改:没什么变化。
⼀作“难改”。
鬓⽑衰(cuī):⽼年⼈须发稀疏变少。
鬓⽑,额⾓边靠近⽿朵的头发。
⼀作“⾯⽑”。
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
全句意谓⼝⾳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笑着询问。
⼀本作“却问”,⼀本作“借问”。
译⽂: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虽未改变,鬓⾓的⽑发却已斑⽩。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是从哪⾥来的呀?【篇⼆】⼩学⼆年级语⽂《回乡偶书》教案 ⼀、教学⽬标: 1、认识“偶、鬓、衰、客、何”等5个⽣字,会写“客、何”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体会诗⼈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3、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偶、鬓、衰、客、何”等5个⽣字,会写“客、何”两个字,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这⾸诗。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四、教学设计: (⼀)从学⽣的⽣活经历中导⼊: 你是哪⾥⼈,离开家乡到了宁波,会想念家乡吗?你的爸爸妈妈呢?(指名外地的学⽣回答)看(出⽰幻灯⽚:回家),每年春节⼈们都会赶着回家过年,为了买⼀张回家的车票甚⾄不惜整夜守候在车站,多么感⼈的思乡之情啊。
我们中国⼈⾃古以来就对从⼩⽣长的故乡⾮常依恋,有着浓浓的故乡情结,⼈在外地⽽常常⼼系故乡。
古诗词回乡偶书二年级语文课程PPT课件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回乡偶书教学教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回乡偶书教课教案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认识 2 个字,会写三个字。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领会诗中的真情。
2、过程与方法:创建情境,指引学生自学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感情。
3、感情态度价值观:懂得热爱家乡。
要点难点:创建情境,指引学生自学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感情。
教课过程:一、背诗导入1、同学们,你们会背哪些诗了呢?2、课件挨次展现《村居》、《所见》、《咏柳》诗歌的图片。
师:今日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你能用学过的或自己累积的诗句来描述看到的情形吗?3、师:小朋友们看,几句简单的诗句就能够描述出我们看到的情形,这就是诗歌的奇特之处。
那你们知道咏柳的作者是谁吗?(生:贺知章)5、师:小朋友们真聪慧,今日我们来学习由贺知章写的另一首诗歌,题目叫—《回乡偶书》(课件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学法指导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过四关,这四关分别是:我会认、我会解、我会读、我会想。
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同顺利过关吗?三、第一关:我会认师:请小朋友们翻开课本翻到 115 页,自由地高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碰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而后去找一找树叶。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师:好了是吗?那陈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否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一试?( 2 个)下边我请一位小老师来率领大家读,谁行?( 1 个)我们一同来正确地读一读。
四、第二关:我会解1、解题:你会扩词吗?我们来扩词!回:回家回往返到乡:家乡故土乡土偶:有时有时偶遇书:念书书写书信xx起来就是:回到家乡有时写下这首诗。
2、第一句:离:走开回:回来整句句意:年青时走开家乡,年龄大了才回来!第二句:音:声音口音改:改变整句诗意:我的口音没有改变,可是两鬓的头发已经花白了!第三句:识:认识村里的小孩已经不认识我了第四句:客:客人何:哪里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语文二上《回乡偶书》课件下载
偶然 乡音 两鬓 衰老 客人 何处
ǒu
偶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
谢谢
2、为《回乡偶书》 完成一幅诗配画
再见
谢谢大家, 再会!
yīn bìn
音鬓
shuāi kè hé
衰客何
yīn kè h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 小 / 离 家 / 老大 回, 乡 音 / 无 改 / 鬓毛 衰。 儿 童 / 相 见 / 不 相识, 笑 问 / 客 从 / 何处 来。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年轻的时候 年老的时候
少小离家老大回
家乡 没有什 耳边的头发 的口音 么改变 花白稀少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回乡偶书鲁教版二年级上语文说课稿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朗读、理解、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2.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借鉴。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具体建议。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汉字阅读能力和诗歌朗读技巧。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词汇理解: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如“儿童相见不相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含义。
2.情感体验: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可能难以体会到诗人久别家乡后的复杂情感。
3.朗读节奏:古诗的朗读节奏与平时说话的节奏不同,学生可能不习惯,难以把握。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诗句接龙: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诗句接龙游戏,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对诗句的理解记忆。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儿童等角色,进行诗歌情景剧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仿写诗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简洁的内容和直观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诗人简介和诗歌背景,中间为诗句内容,右侧为生字词和朗读节奏。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回乡偶书_鲁教版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回乡偶书_鲁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明白得领会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形,体会作者悲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画的画面。
三、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插图)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伙儿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一辈子活十分困难,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然而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专门好。
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
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
瞧。
这确实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小孩们时的情形。
小朋友,请你认真观看,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2、揭示题目:现在贺知章十分兴奋,因此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回乡偶书》。
读题《回乡偶书》。
3、据题质疑:⑴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重点明白得“偶书”,那个地点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⑵看了题目,你想明白什么?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师: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新词,并边读边观看,想想你从诗中读明白了什么?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明白了什么?3、检查反馈:(课件)⑴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再齐读生字新词。
⑵指名读诗;分组读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明白得。
1、师:小朋友,刚才在老师的介绍中差不多了解到贺知章在10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直到82岁才回到家乡,古诗中哪个诗句向我们介绍了那个内容?2、引出并学习诗句一:(课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吗?●师:贺知章专门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专门老了才回到家乡。
鲁教版语文二上《回乡偶书》课件3
时的情景。作者抓住回乡时的一个细节, 表达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的感情,流 露出无限的感慨。
练习检测
( 1 )试着把这首诗编个故事, 再演一演。 ( 2 )从诗中摘录两组反义词 (少小)—( 老大) ( 离 )—( 回 )
少小( 乡音( 儿童( 笑问(
), )。 ), )。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 乡 贺 偶 知 章 书
朗读要求:
• • • • 一、准确地朗读。 二、有节奏地朗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ǒu
Kè
shuāi bì n
偶客衰鬓
乡音无改鬓毛衰。
(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小孩
认识
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
哪里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说明离乡时间很长的诗 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体会诗情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刚刚回到久别的家乡
偶 客衰鬓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理解诗意
偶然
回乡偶书
作者辞官回家后,感慨很深,于是出 于偶然写了这首诗,写了自己还乡时 的感触。
年轻的时候
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 才回到家乡。
家乡 的口音
没有什 耳边的头发 么改变 花白稀少了
回乡偶书鲁教版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思考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家乡的联系,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5.家长参与:
-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后学习,共同完成家乡之美的创作,增进亲子关系,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期待同学们在课后实践和阅读拓展中,发现家乡的更多美好,传承家乡文化,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朗读感悟,表达创造: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诗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多元评价,激发潜能: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潜能,提高自信心。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诗人为什么会写下这首诗?他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导入新课: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正式导入新课——《回乡偶书》。
(二)讲授新知
1.诗人简介:向学生介绍贺知章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2.诗歌解析: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句的韵律、意境及生字词。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通过询问学生关于家乡的美好回忆,引导学生进入主题。例如:“同学们,你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你们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事物和感人至深的故事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回乡偶书》,就是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的表达。”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家乡风景画,同时播放轻柔的古筝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宁静的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回乡偶书》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诗歌的韵律特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精品课件一
贺 知 章 • 课文插图 按钮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ǒu 生字学习
yīn bìn
偶 然 乡音 鬓 毛
shuāi kè hé 衰 老 客人 何处
生字学习
偶 然 乡音
dú yì
yì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féng jiā
bèi
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后两句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指导朗读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 小 / 离 家 / 老大 回, 乡 音 / 无 改 / 鬓毛 衰。 儿 童 / 相 见 / 不 相识, 笑 问 / 客 从 / 何处 来。
鬓毛
衰 老 客人 何处
贺 知 章 • 课文插图 按钮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前两句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练习检测
( 1 )试着把这首诗编个故事, 再演一演。
( 2 )从诗中摘录两组反义词(少小)Βιβλιοθήκη (老大)( 离 )—( 回 )
少小(
),
乡音(
)。
儿童(
),
笑问(
)。
回 乡 偶 书(二)
贺知章
离 别 家 乡 岁 月 多,
shì
mó
近 来 人 事 半 消 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 衰(cui):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目录
一、原文 二、作品赏析 三、创作背景 四、作者了解 五、课后了解
一、原文
唐代作家:贺知章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 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 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 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二、作品赏析
赏析
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一、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一、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二、作品赏析
赏析
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 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 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 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 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 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 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一、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释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 衰(cuī):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二、作品赏析
赏析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 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 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 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二、作品赏析
赏析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 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 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 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 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 发问作好铺垫。
一、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释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 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 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 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 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 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 之地一笔带过了。
一、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