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漆文化
试论战国时期楚漆器文化中凤鸟形象
![试论战国时期楚漆器文化中凤鸟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c46d001589eb172dec63b71f.png)
试论战国时期楚漆器文化中凤鸟形象>摘要:中国是世界漆工艺的发祥地,中国制造和使用漆器的历史从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一直延续至今。
我国漆工艺历史上的第一次繁荣是在战国时期,而楚漆器最具代表性。
在楚漆器的研究中,凤鸟纹恰恰是楚漆器纹饰中最重要、最丰富的纹饰之一。
本文通过战国时期漆器艺术中的凤鸟的形态、表现形式等,借此来展现绚丽多彩的楚文化。
一、楚文化的起源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诸侯国,又称为荆或荆楚。
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和多民族融合统一后,楚国成为了南方的民族融合中心,从而使文化也表现出浓郁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楚国,由于其独特的地域性与时代性,使得楚人具备了冒险精神,从而创造了风格迥异于中原文化的楚文化。
楚文化造成了楚人带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由于融合了邻近的少数民族文化,并在楚人大胆、奇特的想象力的带引下,形成了神秘奇特、独具特色的楚文化。
楚人崇巫,相信神灵的力量,环境使得他们崇尚自然,因而楚人通过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塑造了他们心中的神灵。
神的形象在自然界中都是有具体依据的,楚人根据自然界中的实体形态,结合他们大胆奇特的想象,构成各种新的、奇特的神灵形象。
二、关于楚文化中的凤鸟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关于凤的传说,并且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在商周时期,凤被人们视为能够沟通天地之间的神灵;在汉唐时期,凤被人们视为祥鸟,是能够带来祥瑞之兆;而在宋代之后,凤在民间开始普及,成为幸福美满、喜庆吉祥的象征,成为各类工艺品中的装饰图案,开始逐渐摆脱宗教神秘色彩。
在当时楚人眼中,凤鸟不仅仅只是普通的神鸟,而是能往来天地之间,传递神谕的使者,并可引导着人们登凤升仙。
在我们熟知的楚文化中,凤鸟的形象随处可见,文学、诗歌、装饰等等都体现出楚人爱凤,将世间最美好的特征都给予了凤。
所以,凤鸟在拥有妙曼外形的同时,也被赋予了神性。
三、楚漆器中的凤鸟形象凤纹源于鸟纹,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凤,神鸟也。
楚漆器的发展现状
![楚漆器的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4157b3b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8.png)
楚漆器的发展现状
楚漆器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之一,被誉为东方瑰宝。
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楚漆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于世。
楚漆器的制作主要采用漆树的树脂,经过多道精细的工艺加工而成。
传统的楚漆器一般采用木质或竹质为胎体,涂上漆树树脂后,再进行雕刻、绘画等工艺步骤。
楚漆器的制作过程繁琐而严谨,需要经历多个阶段的处理和等待漆的干燥,耗时较长。
在楚漆器的装饰方面,多以器物表面的雕刻和彩绘为主要手法。
常见的装饰图案包括各种动植物、人物形象、纹饰等,丰富多样。
楚漆器的装饰风格独特,以细腻、精致、生动为特点。
其采用的颜料主要为矿物质颜料,色彩鲜艳持久,不易褪色。
随着现代科技和工艺的发展,楚漆器的制作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如今,一些艺术家和制作工匠采用现代工具和技术,使得楚漆器的制作更加高效与精确。
同时,一些前卫的艺术家也在创作中加入了现代审美和元素,使得楚漆器作品呈现出更为多样和时尚的风格。
目前,楚漆器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有一定的受欢迎度。
一方面,楚漆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受到了国人的重视和喜爱。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楚漆器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工艺,也吸引了很多外国人的关注和喜欢。
总体来说,楚漆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一直以来都保持
着较高的制作水平和艺术价值。
随着时代的进步,楚漆器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展现出更多元化的面貌。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楚漆器将继续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芒,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楚国的漆器文化
![楚国的漆器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cd0c8ce89eb172dec63b706.png)
“买椟还珠”新解----楚国的漆器文化邵学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我们对楚人有一个重表面的印象,对郑人有一个轻实质的看法,那是来自成语“买椟还珠”的影响。
故事说:有一楚人到郑国去出售珍珠,售前,他用名贵的楠木做了一匣子,并用香料熏烤,再用光闪闪的珍珠镶嵌,用漂亮的玫瑰宝石装饰,继而衬托在五光十色的翡翠羽毛上。
宝珠盛在瑰丽的匣子里,既有夺目的看相,又有宜人的味道,真可谓美不胜收。
不料郑国人看中了匣子,故买了匣子,还给楚人宝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讥讽这位楚人说:“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意思是说:这个楚人善于卖盒子,却不善于做珠宝的交易啊。
如果稍加推敲,便可发现这则故事对盒子外观的描述不够全面,因为珍珠和宝石不可能直接镶嵌、装饰在木质面上,而须一媒介使之固定。
根据当时的材料和技术能力,这一粘合剂只能是生漆,而且盒子的整体髹饰,可能属于类似后来的“衬色鈿嵌”或“描漆错鈿”工艺。
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一件髹漆彩绘的凤鸟双连杯,其鸟首、腹、翼均有嵌银装饰,根据墓主楚国“第一副总理”之身份,凤鸟双连杯在当时恐怕属于高档商品。
可以想象,楚人刻意制作的,以漆色髹饰并镶嵌了红色宝石的楠木盒子,衬之于翡翠羽毛上,该是如何美仑美奂。
假如这个推断没有问题,那么楚人所制之“椟”,从功用的角度,今天称“漆盒”;从工艺的角度,今天统称“木胎漆器”;若按考古学分类,则归之为“漆木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借“买椟还珠”及“秦伯嫁女”的故事,批评“今世之谈士”,往往“以文害用”——不实在,不实际,还很花哨。
用今天的话说,即重了包装,轻了内容。
2000多年中我们都用这一成语讽刺本末倒置的人,这位楚人就成了搞形式主义的老祖宗。
但是,为什么韩非子独独把漆盒髹饰与楚人挂上钩,而不是与齐人、晋人、吴人、越人相联系呢?这个成语用例应该有一深厚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在这个背景上发掘一点楚人正面的东西,譬如楚国漆器工艺成就,或者南方楚人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念的某些信息等等。
楚国漆器特征
![楚国漆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91748c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e.png)
楚国漆器特征楚国漆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特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材料、工艺和装饰三个方面介绍楚国漆器的特点。
一、材料楚国漆器主要使用的是漆作为基础材料。
楚国地处湖南、湖北一带,这里气候湿润,适合漆树的生长,因此楚国漆器的原材料十分丰富。
漆树的树皮中含有丰富的漆汁,经过加工和提取,可以制成漆器所需的漆料。
漆料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耐久性,使得楚国漆器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光泽。
二、工艺楚国漆器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个工序。
首先,漆料需要进行净化和炼制,以去除杂质和增加漆料的粘度。
然后,漆料被涂抹在木制或竹制的器具上,进行底漆的施工。
接下来,进行彩绘和雕刻等装饰工艺,以增加器具的美观度。
最后,进行多道研磨和抛光工序,使漆器表面平滑光亮。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手工操作,体现了楚国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和工匠精神。
三、装饰楚国漆器的装饰形式多样,既有简约的线条和几何图案,又有繁复的人物和动物纹饰。
其中,最为常见的装饰元素是云纹、凤纹和龙纹。
云纹象征祥瑞和吉祥,凤纹象征美好和幸福,龙纹象征权力和尊贵。
这些纹饰不仅体现了楚国人民的审美观念,也传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楚国漆器还常常使用贝壳、玛瑙等宝石镶嵌,增添了器具的华丽和珍贵感。
楚国漆器以其独特的材料、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具,更是艺术品和文化符号。
楚国漆器的特点与其他地区的漆器有所不同,体现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今,虽然楚国漆器已经不再作为日常用具使用,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楚国漆器的光芒继续闪耀下去。
浅析楚文化对漆器艺术的影响
![浅析楚文化对漆器艺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83280ed58f5f61fb6366607.png)
浅析楚文化对漆器艺术的影响作者:宁倩倩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5期摘要:楚文化是指东周至秦朝年末的一种区域文化,漆器艺术是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楚文化的特别,极大的影响着漆器的创作。
春秋战国时期是漆器发展的黄金时期,楚文化也是当时极为兴盛的一种社会文化模式,繁荣的楚文化深刻影响着我国漆器的创作和漆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楚文化;漆器艺术;影响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087-01一、社会经济和物质客观条件对漆器工艺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制造已日趋成熟,但是青铜的制造极为复杂,青铜器本身也具有不易携带,较为笨重的弊端,日常生活中的老百姓逐渐减少了对青铜器的依赖。
加之以漆器制造工艺简单,且携带方便,比较轻便,颜色丰富,装饰性强等,楚国时期漆器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
楚地盛产漆树,生产大量的漆液,这为漆器制造在楚国飞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在长期的征战中,楚国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并且物质相对丰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漆器已经不再只是局限于大型祭祀和供神场所,或者仅供贵族使用,漆器走进了寻常百姓当中,并且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必需品。
伴随物质生活提高,社会的精神文化追求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一时期的百家争鸣便突显了这一点,对漆器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盛物需求,还表现在对漆器艺术的创作上,这为后期漆器创作的艺术发展提供了可能,漆器精程度逐渐提升,漆器工艺成为楚文化的标志文化之一。
二、楚国多元的文化特色与漆器艺术创作楚国位于我国南方,是当时的文化繁荣经济较为发展的国家。
楚国东西南北皆有国家比邻,且与邻国交往较为密切。
正如《淮南子》里说的一般:“楚地南卷沅湘,北绕颖泗,西包巴蜀,东裹准、汝、颖以为洫,汉江以为池,垣之以邓林,绵之以方城。
”经济基础决定思想文化建设,楚国丰厚的物质积淀是其文化取得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及来源探析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及来源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7dca8f02d276a200292e59.png)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及来源探析一、楚漆器的艺术风格(一)楚漆器器形和彩绘装饰的有机结合楚漆器主要以彩绘的方式装饰,并且数量也比较大,主要是黑朱二色,地文互换,对比强烈,敷以黄、褐、白、绿、蓝、金、银诸色,深邃悠远又缤纷灿烂。
其中,金、银二色的应用是中国漆器“描金”的开端,“描金”的漆器显得高贵华丽。
漆器髹饰一般在器表髹黑,器里髹红,黑漆是漆的本色,又称生漆,也有黑色掺和了其它色,楚人尚赤,源自远古的图腾观念,对火神祝融的崇拜,红色大多用丹砂,五彩则是用植物油和矿物颜料配置的。
黑与红是基本色调,自夏禹以来就形成了这个传统,楚人继承了这个传统,但他们不改喜好附丽的本性,常常在深沉的黑色以及热烈的红色上敷陈五彩,表现楚漆器惊采绝艳的视觉效果。
综观楚漆器,无论是丧葬用品还是日常用品,都是融立体造型与表面装饰彩绘于一体,并达到一定审美境界的装饰艺术样式。
其单纯的器物造型与繁缛华丽的彩绘纹样,使漆器在审美上达到一种整体的高度完美,衍生出一种内在的节奏和外在的形式美感与空间节奏的相互渗透,在这种渗透中,器物造型的空灵和内涵感与器物彩绘的审美和神秘深邃时空秩序感互补,使器形和彩绘相映成趣。
(二)材质和审美意境的完美结合《考工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物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造物法则贯穿全书,其开篇便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①”“材美”指材料的质量,强调了人对材料的选择,因材制宜;材料的质量,施工的时节又与天时、地气密切相关,“工巧”则是对主体创造性的肯定。
楚国地处南方,生柔嘉材,资源丰富,手工业发达,等条件都符合了中国人与自然融通的造物观。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与自然亲和,顺应物性,适当加以调整选择的造物思想。
对于楚漆器而言,其审美意象与材质工艺如同是生命与肌肤,两者交融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机体,审美意象才能得到完整的显现。
换句话说,根据作品的审美特质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材质,对材质进行利用和制作时,材质的特质才能充分的发挥,材质和审美内容才能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的审美境界。
楚文化对楚漆器发展的影响
![楚文化对楚漆器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79dab74168884868762d697.png)
哲 学理 论 , 尤其是 儒 家和道 家 。 道 家 自 然 性 哲 学 重 视 宇 宙
的 整 体 性 与 事 物 问 的相 互 依 存 关 系 。 “ 天 敌与 我并 生 。 而 万 物 与我 为一 ” “ 与 物 有 宜” 等揭示“ 天 人合 一 ” 的 天 道 思
期。 先 民在逐渐 拨 开 “ 鬼神” பைடு நூலகம்神学 迷 雾之后 , 开 始 追 问 世
吴 越文 化 。 尤 其 是 长 江 中游 的 楚 文 化 , 由 于 区位 优 势 和 楚
人 的 开 拓 创 新 。使 楚 文 化 在 许 多 方 面 居 于 领 先 地 位 。 同
㈣ 文化 搬 时 。 楚 文 化 在 传 播 中也 吸 收 到 其 他 先 进 文 化 因 素 , 飞 扬 流
想。
楚 文 化 ~ 方 面 吸 收 北 国 中 原 文 化 的 影 响 ,并 不 断 融 合 南 方 蛮 夷 文 化 的 精 髓 ,逐 渐 成 为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先 进 文 化 的代 表 。 楚 文化 在 当 时的政 治 、 经济、 文化 、 艺术 、 军事、 农 业 等 领 域 取 得 了 突 出成 就 ,而 当 时 漆 器 由于 他 独 特 的 使 用价 值和 审 美价值 , 一 方面 防腐 防潮 , 另 一 方 面 他 光 泽
楚 文化 的产 生和 发展提 供 了丰 富 的思想 基础 。
可捉 摸 的神秘 意蕴 , 一 番 自 由 自在 的 景 象 。 如 同 “ 庄 周 化
蝶” “ 天 人合 一” 任 我 邀 游 的 自然 与 心 理 世 界 的 高 度 融 合 。 3 . 2楚 漆器 中 的“ 天人 合一 ” 的 天 道 思 想 春 秋 战 国 时 代 是 中 国 哲 学 思 想 的 奠 基 和 全 面 形 成 时
楚漆器发展现状
![楚漆器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adb5b18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e.png)
楚漆器发展现状楚漆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凭借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楚漆器起源于中国湖北地区的楚国,是楚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虽然楚国已经不复存在,但楚漆器的制作工艺却一直传承至今。
楚漆器的制作工艺主要是将木器作为基层,然后在木器上刷上数十层特制的漆料,经过多次研磨和打磨,最终呈现出光亮如镜的表面。
在这个过程中,艺人们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等待和耐心的操作,以确保每一层漆料都能够完美附着在木器上。
同时,楚漆器还需要经过特殊的烘烤和抛光工艺,以增加其耐久性和装饰性。
在装饰方面,楚漆器常常采用图案、文字等元素,展现了楚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关注,楚漆器的制作工艺和市场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方面,传统的楚漆器制作工艺正在逐渐消失。
由于楚漆器制作的复杂性和耗时性,以及现代人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许多传统的楚漆器制作工艺已经被废弃或者简化。
另一方面,楚漆器也开始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越来越多的楚漆器制作企业开始将其打造成为一种奢侈品或者艺术品,以满足现代人对个性化和高品质物品的需求。
然而,楚漆器在现代市场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楚漆器的制作工艺需要高度的技艺和经验,这使得其制作成本过高,难以满足一般大众的消费需求。
其次,楚漆器的市场需求较为有限,受众范围较窄。
虽然楚漆器在古代被视为贵族和富人的象征,但在现代社会中,很少有人会购买楚漆器作为日常用品或者装饰品。
再次,楚漆器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遗忘。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更加关注时尚和流行的物品,而对于古老的文化艺术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较低。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楚漆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其重要性和价值并没有被遗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支持楚漆器的发展,希望能够将其推广给更多的人。
一方面,相关部门通过举办展览、演讲等活动来宣传和传承楚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意义。
另一方面,一些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也在致力于创新和发展楚漆器的制作工艺,希望能够让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并且使其更加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
何为楚国“漆器文化” 文档
![何为楚国“漆器文化”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7d99a744afe04a1b171de2b.png)
何为楚国“漆器文化”楚国漆器不仅仅是在制造工艺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而且在器物造型、装饰图案、绘画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形态。
楚国劳动人民正是通过这些表现形式,来反映他们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理想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楚人由于生活在“蛮夷”之地,受周礼等中原文化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少一些,加上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得楚人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多彩,《楚辞》中的浪漫主义风格在楚国漆器上也同样地得到了表现。
楚国漆器上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容称即为“漆器文化”。
楚国漆器在器物造型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楚国漆器是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在时间、空间、民族风格等方面都应具有自身的特点。
时间概念构成其时代特征、空间概念构成其地域特征、民族风格构成其民族特征。
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正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人们的思想、行为逐步地摆脱了周礼的束缚,孔子说的“礼崩乐坏”正是这种社会改革的反映。
表现在楚国漆器的纹饰上是各种题材纹饰的采用及纹饰的变形浪漫、自由、奔放。
如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雕彩绘镇墓兽,是楚文物中最富有特征的器物,木雕的双身兽长舌凸眼、面目狰狞,兽首之上有鹿角。
通体黑漆为底,以朱红、黄、金色彩绘有涡云纹、圈点纹、龙凤纹、几何云纹、菱形纹等多种纹饰,从造型到纹饰都十分随意,并不拘泥于一种题材或风格,表现出较典型的时代特征。
楚人制作漆器,首先生动地表现自己的生活。
楚人还通过漆器制造,表达自己自由、浪漫的思想。
在出土文物中,有一些造型奇特的楚国漆器,把本不属于同一种物体或不同物体的某一部分通过胎体制作工艺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产生出一些造型奇特的艺术品。
如虎座鸟架鼓、鹿角飞鸟等。
这类漆器,将虎、鹤(包括其它飞禽)、鹿等几种动物或每种动物躯体的一部分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具有强烈特性的艺术品。
虎、鹤、鹿等动物楚地都有出产,楚人祖祖辈辈同它们打交道,对它们相当熟悉楚国漆器上的纹饰内容丰富,与同一时代的青铜器、丝绸织物上的纹饰有一定的关系,有些纹饰就是从青铜器纹饰中引用而来的。
楚漆器纹样的审美特色与当代启示意义
![楚漆器纹样的审美特色与当代启示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8d2da4bfe4733687e21aad4.png)
文艺评论·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2010·04艺海纵横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都进行着史无前例的大变革,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改变了以前固有的社会意识,以实用功能为主的漆器日用品在许多方面开始取代了以意识形态功能为主的青铜礼器。
楚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区域性文化,由于它有着非同于中原文化的文化体系,从而在中华文化形成之初就一直是形成中华文化中的思想内核之一。
它和谐并生、超迈豁达、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飞扬流动、创造革新、奋发图强的内在精神,内化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之中,凝聚为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楚文化在楚国兴盛强大的同时形成和发展,同时楚文化的优势又使楚国从五霸中脱颖而出相得益彰。
《庄子·逍遥游》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舟也无力。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不力。
”意思是说“水”与“舟”、“风”与“翼”的关系,这也是文化与国家极好的比喻。
国家强大,文化随之播散,文化的广泛影响又促进国家进一步昌盛。
同时,楚文化在播散中也吸收到其他先进文化因素,从而,楚文化博采众长、独创一格,春秋中期,楚文化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完整形态和鲜明风姿,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独树一帜了。
漆器,就是一种将生漆涂饰在器物的表面,制成的日常器具、工艺品等。
生漆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漆酚、漆酶、树胶质和水分等,以及其它少量化学成分,它是一种天然的水乳胶漆,产自我国特有的一种被子植物———漆树,又称“大漆”、“国漆”、“金漆”“土漆”等。
生漆有着独特的多项性能:漆膜结构紧密坚硬、富有光泽〈有着特殊的装饰性〉、耐水抗潮、不污染水质,完全符合饮食卫生标准〈因此可以运用于饮食器〉。
楚国漆器手工业异常发达,规模宏大、使用广泛、制作精良、种类繁多。
制作漆器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制胎、刮灰、打磨、涂漆、烧烤等。
楚文化漆器中飞扬的审美思想
![楚文化漆器中飞扬的审美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1c31b661eb91a37f1115c8e.png)
楚文化漆器中“飞扬"的审美朱建高(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美术系。
广东韶关512000)摘要:本文从宏大的历史潮流中去观察和追寻楚文化漆器设计思想。
虽然设计常常以形式语言来显现.但是它的内核有着深刻的精神和价值取向。
这种精神和价值取向决定着诸如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产品的基本判断,而且这种基本判断在文化上显得比较固定。
从楚文化漆器中我们也很容易窥探到“飞扬流动”的审美思想.这就为我们在从事设计工作时提供了一种民族的基本的文化范式,从而使我们获得了有别于他人的特殊品性.把我们与民族久远的传统连接起来.使我们感觉到自己是一棵有根的大树上长出来的叶子.而不是现代化潮流中的浮萍。
关键词:楚文化漆器设计审美飞扬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璀璨夺目。
楚文化作为先秦文化中的杰出代表自然有着独特的审美思想.而漆器又作为楚文化的物化代表也必然附载着楚文化审美的因子,有着非同凡响的审美内容和外在形式,这就是“阴柔之美”的美学形式和“飞扬流动”的美学内容。
思想一、楚漆器“阴柔之美”的美学形式与中原文化的阳刚与厚重相比而言,楚文化确实显得“阴柔和飘逸”。
力是生命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属性之~。
生命衰老,力就衰退,那么楚漆器的“阴柔”真的就是“力之衰退、生命衰老”吗?在楚漆器的大量纹饰中,无论是龙、虎、豹、鹿、蟒、蛇、蛙、兽、蟠螭、蟠虺、镇墓兽、凤鸟、鱼等动物纹样,还是扶桑树、柳树、四瓣花等植物纹样,或者山、云、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象纹样。
或者点、弧、三角形、菱形、规矩、圆圈纹等几何纹样,或者现实社会生活场景,更不用说巫术神话传说故事纹样,大都采用阴柔的曲线,婉转流畅.变化多样。
萦回交错。
其中也不乏一些大小不等的色块.但这些色块常常是在线描基础上的单线勾边加色块平涂。
并不构成色块本身的形式美感,更多地是作为线的补充。
在色彩上,也不追求色彩丰富的对比效果.而是追求一种红、黑两色的大的协调统一的基调上用其它一些颜色(如:黄、褐、蓝、翠绿等)作为点缀,所以在楚漆器中无论是生活用品、乐器、兵器还是冥又有当代视觉效果和审美意味的新风格。
楚式漆器的发展历史
![楚式漆器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463d84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b.png)
楚式漆器的发展历史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始于商代,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一时期,漆器的制作工艺开始朝着美学方向精进发展,以楚国为首的“楚式漆器”被世界公认为“漆器工艺的高峰”,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因而被广泛熟知。
楚式漆器主要品类有榫卯髹漆彩绘木雕类、金漆盆盘类等,造型奇异瑰丽,图饰丰富多样,色彩饱和雅重。
其使用精加工而成的生漆,色彩选用天然矿植物色素,每一件楚式漆器要经过一百多道工序,数位匠人通力合作,历经数月才能完成。
此外,楚式漆器充分展现了古代楚文化的精髓,其上的图案多以凤类为主,另还有龙、麒麟等神兽,充满了神秘与浪漫的气息。
在地理位置上,湖北省的优越条件也为楚式漆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里土壤肥沃,物资丰富,交通便利,楚、秦和西汉时期的墓葬遍布全省各地,为楚式漆器的出土和保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1年5月23日,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27。
这标志着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不仅在中国漆器工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重视。
总的来说,楚式漆器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充满了技艺、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辉煌篇章,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漆器工艺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漆器工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楚文化对楚漆器纹饰的影响
![浅谈楚文化对楚漆器纹饰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279ce7a2af90242a895e5ca.png)
浅谈楚文化对楚漆器纹饰的影响作者:刘杰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12期摘要:楚文化是周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与中原文化不相上下,为当时的主要两种文化思想。
楚文化以道家思想为主,主张返璞归真、顺其自然、处事方式,同时,楚文化也影响到在当时兴盛的战国漆器艺术,并对漆器的纹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之不同于之前,并快速发展起来。
关键词:楚文化;纹饰;影响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64-01一、楚漆器纹饰的特点楚漆器装饰在造型上以曲线为主且纹样概括简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造型多侧面、半侧面,剪影式,人物刻画也比较简单;从风格上说楚漆器装饰风格与秦比较接近,但是纹饰比秦更为纤细一些,总体上是呈现出流动、轻灵、神秘、平面化的风格特点;楚漆器在装饰手法上也非常多樣,主要以漆绘为主,另外还有象锥画、雕镂等改变装饰的工具和诸如戗金、镶嵌、扣器、金箔贴花等与其他材质相结合的手法;楚漆器在色彩的装饰上也有很多特点,多以黑红两色为主,辅以黄、白、粉绿、粉红等色,且多是以黑红为底色,在其上再施以其他颜色的方式,呈现出既统一又有变化的风格特征。
二、楚文化对楚漆器纹饰的影响(一)从民族精神上讲楚文化对漆器纹饰的影响楚文化在民族精神层面的特征是积极进取、开放事例、革新鼎故和至死不屈。
积极进取就是不满足于既得知,勇于向未知领域渗透,向未得领域开拓。
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楚人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开拓进取的精神。
开放融合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
楚人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从来不固步自封,从来不拒绝外来文化的合理因子。
正因楚文化的这种民族精神在,才对楚漆器的这种物化艺术的纹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1)开拓进取,纹饰题材多种多样,如几何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自然景观纹样、社会生活和神话纹样等。
楚漆器装饰纹样一方面继承了商周以来的一些纹样组织形式,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楚漆器装饰纹样的组织形式改变了中心对称方式和二方连续的方式,更多的是繁复缠绕上下穿插铺天盖地的全方位网状的装饰风格,与青铜器纹样的严谨对称形成鲜明对照,体现了楚文化的自由想象随意造型的融合创新的独特品格,达到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的完美艺术效果。
漆器文化——精选推荐
![漆器文化——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49058f0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7.png)
漆器文化楚人生活在一个漆的王国中,生离不开漆,死也离不开漆。
其生时使用的日常生活实用器具和娱乐用品是漆品,死后丧葬用品也多用漆品。
生活用具如漆杯(图1)、漆碗、漆豆(图2)、漆盒(图3)、漆卮、漆盘、漆勺、漆方壶、漆案、漆俎、漆几(图4)、漆杖、漆箱、漆床等;娱乐用具如漆鼓、漆瑟、漆琴、漆竹笛等;工艺品有如漆鹿、漆座屏;丧葬用品有漆镇墓兽、漆木俑、漆棺(图5)等。
楚国漆器的胎体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木胎。
楚国漆木胎的制法主要有斫木成、卷木成型、镟木成型以及雕刻、拼接等。
所谓所木成型,就是斧砍刀削而成型,漆耳杯(见图6)多数是采用整木块挖内成型,然后削其外形。
卷木成型,是将木板卷起来之后做成器物的胎体,如漆奁、漆卮等的器壁一般都是这样制成的。
一些胎体较厚的圆形器物、如圆盒(图7)、樽等采用镟木成型的方法,其内空部分采用挖制,而器表采用漩制。
在楚国本胎漆器胎体的制作中,最富于艺术特色的是那些采用透雕、圆雕及浮雕工艺加工成型或再进行拼合的器物。
如虎座飞鸟(图8)、彩绘木雕座屏等。
夹苎胎采用苎麻纺成的织物主原料制成的漆器胎体。
夹苎胎漆器具有坚实精巧,容易成形等特点。
至今为止,在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夹苎胎漆器实物出自楚墓之中。
湖北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一件彩绘漆盘,为夹苎胎漆器,器内外均黑地朱绘各种云纹和风鸟等花纹图案。
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彩绘漆鞘,是一件十分轻巧的夹苎胎漆器,漆鞘全身裸黑漆,朱绘花纹,在鞘的一端绘有云纹和凤纹。
此外,还有皮胎、竹胎、金属胎、陶胎以及丝麻织品髹漆物等。
皮胎皮革具有轻巧、柔软、易于成型、不易开裂等优点,因此是制造甲胃的好原料;但皮革又有怕潮湿、外表不美观的特点,所以楚国人在制作甲胄时往往要进行髹漆。
江陵藤店1号墓出土的皮甲、江陵拍马山5号墓出土皮甲漆片、长沙战国墓出土的黑漆彩绘漆盾等都是楚国皮胎漆器的实物。
楚国的竹胎漆器以竹编织物最为精致。
楚国的竹编织物在许多楚墓中都有出土、是楚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
楚文化对漆器的影响
![楚文化对漆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dee32db80eb6294dc886c01.png)
楚文化和环境对漆器的影响春秋战国以前,由于青铜器的盛行,漆器不管从造型还是从用途上来说都处于从属地位。
这个时期的漆器在造型上极力模仿青铜器甚至是陶器,尚未将其独特的韵味和特质发挥出来。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漆工艺进入成熟阶段:器型纹样技术出现多种发明,楚国的漆器不仅代表了楚漆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当时漆器的最高水平。
因为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复杂,体积又及其笨重,而漆器制作比青铜器简单,而且耐腐蚀色泽鲜艳光泽不变易于装饰,成本低更贴近大众。
楚漆器是楚人在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形象,以自由和谐的形式表达人类不可言、不可状之心灵姿势与生命律动,它似得神化,至情、至性、至美,活脱脱地洋溢着自由生命的情调,却又幻化出揽阔无穷宇宙的气魄。
楚地幅员辽阔的地理条件为漆器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制作材料,同时,在弥漫着浓郁的楚韵与楚风的自由文化的国度里,楚漆器具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学风格,在中华民族悠远漫长的造物史上,楚漆器巧夺天工的美感与浪漫飘渺的艺术质风格向人们展示着楚文化的灿烂和楚人非凡的智慧。
一楚地优越的历史条件1.楚国为周朝的诸侯国,楚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受封的是熊绎。
楚国从公元前1010年熊绎受封立国,封地在荆山, 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
西周时“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
楚国早期仅为偏居荆山一隅的弹丸小国,被中原诸国视为“非我族类”的蛮夷。
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窘境中,楚国人靠着自尊自强的精神,独行其是,多次发出“请王室尊吾号”的呐喊,后渐趋强盛。
春秋以后,礼制逐渐崩溃,楚国终于争取到了与中原平等的地位,在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楚国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得以张扬与发挥。
图------1战国地图早期漆器仿青铜礼器的特点,反映先秦时期“礼”制的无所不在,战国漆器逐渐走出青铜造型及装饰风格的窠臼,表现出楚人对木质材料的感悟及制作的非凡巧工,突出南方席地起居的生活方式以及“饭稻羹鱼”、“瑶浆蜜勺”的饮食特点,成为展现楚人浪慢情韵和艺术风韵的物质载体。
楚国漆器工艺
![楚国漆器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2a36894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3.png)
楚国漆器工艺楚国漆器工艺以其特殊的颜色、工艺及各种复杂精致的图案,给人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这种工艺源自于楚国(今日湖北省的南部地区),是一种代表楚文化的艺术,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得到广泛的传播。
楚韩共享的历史也影响了楚国漆器工艺的发展。
楚国漆器工艺主要受汉朝和楚朝,以及隋唐时期,魏晋六朝时期汉文化的影响,由此形成了楚国漆器工艺的不同文化期间。
楚国漆器工艺主要以蒙漆制作而成。
蒙漆是一种漆面技术,它是将创意画成不同颜色的贴面特殊技术,这种技术尤为重要,其中涉及到多种技法的融合。
例如,花鸟、植物、鱼类等纹饰,以及陶器砂纹、金箔、木纹、珐琅等装饰工艺。
楚国漆器的装饰形式丰富,以植物纹、花鸟纹和人物纹为主,纹饰丰富复杂,在技巧方面也展示了楚文化中的特有风格,如背景层次分明,画面富有对比度和纹理感,而以薄细线条构图,新旧图案结合,细致精致,既自成体系又可表现楚文化的精髓。
在楚国漆器工艺中,使用了多种颜料,以及墨、漆、金银箔等特殊材料,其中金银箔和银箔器物十分精美,是楚漆器的重要材料之一。
楚韩共享的历史也影响了楚国漆器工艺的发展。
楚国漆器工艺主要受汉朝和楚朝,以及隋唐时期,魏晋六朝时期汉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楚国漆器工艺的多样文化期间。
从楚韩关系来找茬,可以发现楚韩之间在艺术、工艺上的联系,使得楚国漆器工艺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而楚国漆器的独特的创新性也为楚国文化添加了新的元素。
楚国漆器工艺也为楚文化中的艺术添加了丰富的内涵,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楚国漆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装饰技术,特别是关于一些细节的处理,这些细节被用来装饰整个作品,使其看起来更加精致。
从这些装饰中,可以看出楚国漆器工艺中的精湛技术和设计思想,以及楚国漆器艺术的精美程度。
楚国漆器的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多位技师的协作,每步设计和制作都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能,最终才能完成这样一件精美的楚国漆器作品。
总而言之,楚国漆器工艺是一种具有浓郁楚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它凝练而又精致,不仅充满着艺术性,而且显示了楚国古老技术和文化的复杂性。
楚韵神秘浪漫的诗意——楚漆文化探寻之旅:楚人生死不离漆
![楚韵神秘浪漫的诗意——楚漆文化探寻之旅:楚人生死不离漆](https://img.taocdn.com/s3/m/23f87a2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0.png)
楚韵神秘浪漫的诗意——楚漆文化探寻之旅:楚人生死不离
漆
赵玉春
【期刊名称】《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作为楚文化重要构成内容的楚式漆器,足楚文化中最鲜明的符号,其夸张奇异的造型,多彩灵动的图饰,瑰美富丽的色彩,恣意张扬的个性,神秘奇特的风格,奇巧精湛的制作工艺,汇聚了楚文化强烈的浪漫主义与实用主义的色彩。
楚式漆器见证了楚文化的发展、兴盛到衰微,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它的生产制作技艺源远流长,至春秋战国时期,楚式漆器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漆器工艺的高峰。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赵玉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2
【相关文献】
1.楚风、楚韵、楚情--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文化风俗美
2.楚人、楚地与楚辞的浪漫主义
3.由清华简《楚居》再论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关系——兼及对楚人始居地的思考
4.浪漫的情怀神秘的边地率真的生命——论沈从文创作对楚巫文化的承袭
5.浪漫的情怀神秘的边地率真的生命──沈从文创作对楚巫文化的承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漆文化
楚人生活在一个漆的王国中,生离不开漆,死也离不开漆。
其生时使用的日常生活实用器具和娱乐用品是漆品,死后丧葬用品也多用漆品。
生活用具如漆杯、漆碗、漆豆、漆盒、漆卮、漆盘、漆勺、漆方壶、漆案、漆俎、漆几、漆杖、漆箱、漆床等;娱乐用具如漆鼓、漆瑟、漆琴、漆竹笛等;工艺品有如漆鹿、漆座屏;丧葬用品有漆镇墓兽、漆木俑、漆棺等。
楚国漆器的胎体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木胎。
楚国漆木胎的制法主要有斫木成、卷木成型、镟木成型以及雕刻、拼接等。
所谓所木成型,就是斧砍刀削而成型,漆耳杯多数是采用整木块挖内成型,然后削其外形。
卷木成型,是将木板卷起来之后做成器物的胎体,如漆奁、漆卮等的器壁一般都是这样制成的。
一些胎体较厚的圆形器物、如圆盒、樽等采用镟木成型的方法,其内空部分采用挖制,而器表采用漩制。
在楚国本胎漆器胎体的制作中,最富于艺术特色的是那些采用透雕、圆雕及浮雕工艺加工成型或再进行拼合的器物。
如虎座飞鸟、彩绘木雕座屏等。
夹苎胎采用苎麻纺成的织物主原料制成的漆器胎体。
夹苎胎漆器具有坚实精巧,容易成形等特点。
至今为止,在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夹苎胎漆器实物出自楚墓之中。
湖北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一件彩绘漆盘,为夹苎胎漆器,器内外均黑地朱绘各种云纹和风鸟等花纹图案。
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彩绘漆鞘,是一件十分轻巧的夹苎胎漆器,漆鞘全身裸黑漆,朱绘花纹,在鞘的一端绘有云纹和凤纹。
此外,还有皮胎、竹胎、金属胎、陶胎以及丝麻织品髹漆物等。
皮胎皮革具有轻巧、柔软、易于成型、不易开裂等优点,因此是制造甲胃的好原料;但皮革又有怕潮湿、外表不美观的特点,所以楚国人在制作甲胄时往往要进行髹漆。
江陵藤店1号墓出土的皮甲、江陵拍马山5号墓出土皮甲漆片、长沙战国墓出土的黑漆彩绘漆盾等都是楚国皮胎漆器的实物。
楚国的竹胎漆器以竹编织物最为精致。
楚国的竹编织物在许多楚墓中都有出土、是楚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
如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竹器27件,其中髹漆竹器有竹扇、小型竹笥、圆竹筒等。
该墓出土的竹扇制作精细、保存完好,出上时色泽如新,扇面成梯形,经蔑红色,纬蔑黑色,用三经一纬的细蔑编织而成。
出土楚国漆器中,彩绘漆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雨台山楚墓出士272个漆耳杯中,没有纹饰的素面耳杯只是少数,绝大多数是彩绘耳杯,耳杯上的纹饰颜色有金、黄、红等;江陵望山楚墓出土耳杯上有白色的花纹,出士的彩绘木雕座屏上,其彩绘花纹色有红、绿、金、银等多种,其中绿色甚为鲜明;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漆瑟残片上,其彩绘的颜色有红、黄、绿、蓝、白、金等。
雨台山楚墓出土的漆器以黑、红漆为地色,一般在器表髹黑漆,器内髹红漆。
表明当时楚国的漆工艺中,已经采用了多种颜色的“色漆”。
要获得有色漆,必须与植物油配合使用。
就造型艺术而言,楚漆器反映的主要对象不出乎自然与神怪。
楚人祟尚自然,对自然界的生命的运动,对自然界的万物和谐都具有强烈的赞美之情。
因此,楚国艺术家通过雕塑造型的手段逼真传神地摹写自然界的生灵,大到鹿、虎,小到蛇、蛙都是他们表现的对象。
这些形
象以形写神,栩栩如生。
彩绘木雕座屏以透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五十五个动物彼此争斗的情景,高度浓缩一幅大自然中生存竞争的情景。
楚人信仰神灵,他们是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存在泛神论者,因而神灵也成为他们造型艺术表现的主要对象。
他们的神的形象是对自然生灵的另一种方式的表现。
各种神的形象都是来自于自然界真实生命构成部分的重新组合。
传说中的龙凤就是综合众多动物的特征而形成的一种超现实的虚拟的动物,龙凤等虚拟动物再与现实生活中的其他动物相结合构成想象奇特的神灵形象,如镇墓兽和虎座飞鸟。
就漆绘艺术而言,楚漆器的漆绘既有装饰性抽象化的动植物纹样,也有有写实性的情景绘画。
漆绘内容多与器物造型紧密配合。
装饰性的纹饰多为龙凤纹和云雷纹。
龙凤是楚艺术的母体。
楚漆器上的凤纹变化多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有些凤纹甚至符号化了的凤头或凤尾纹。
在楚漆器的装饰中,云雷纹占有重要地位。
楚漆器上的云雷纹舒云漫卷,灵活自如。
江陵雨台山楚墓出土有彩绘云雷纹木梳和彩绘云雷纹蛇卮。
楚漆器上漆绘内容客观反映当时楚国的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
如信阳长台关1号墓出上的彩绘瑟上的巫师图、燕乐图、狩猎图等等。
楚国漆器的彩绘风格主要是线条画与平涂画相结合,这种画法可能是从青铜器上冶铸的平块花纹和线条纹饰发展而来的。
由于当时彩绘的工具是毛笔,因此漆器上的彩绘线条显得比较流畅。
楚人对漆器的装饰除了彩绘外还有贴金、描金等手段。
漆器上的贴金装饰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
贴金漆器在楚墓中也有发现:1972年至1973年发掘的湖北襄阳山湾东周墓,其中27号楚墓在棺木痕迹中还夹有绿色的漆皮和不少金箔,这座墓的棺是髹黑漆的,并有贴金的花纹。
可见,这种装饰是用漆作粘按剂将金箔贴在已髯饰好的漆面上。
“描金”,即是在漆器上描绘金色花纹。
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士漆瑟残片上,就有用极细的金彩在兽身周围作平涂;长沙仰天湖战国墓出士的彩绘雕花板纹饰上也大量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