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创作风格;文学创作阶段特色;早期:1920—1933年;中期:1933—1938年;晚期:1938—1945年;文学创作中的“自叙传”色彩;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首先,郁达夫强烈地表现出作家个性,这是郁达夫散文;文学创作中的伤感情绪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在郁达夫作品中,其强烈的伤感情绪表现为两种形式:;病态郁达夫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创作风格文学创作阶段特色早期:1920—1933年。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郁达夫一共写了《沉沦》《银灰色的死》等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十——七十篇议论杂文,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中期:1933—1938年。
这个时期,是郁达夫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留连往返于山林江湖。
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憎恶现实,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
晚期:1938—1945年。
1938年春,郁达夫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
文学创作中的“自叙传”色彩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
在郁达夫看来,小说带有作家的自叙传,“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其作品《还乡记》《还乡后记》和小说《迟桂花》,都运用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打上有很深的个人印记。
他自己的散文就是循着这一原则构造的。
他不加掩饰的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也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特色。
郁达夫作品
郁达夫作品郁达夫,原名隐秀,生于1881年,去世于1943年,是中国现代作家和文化评论家。
他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郁达夫的作品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情感抒发著称,他的文风深受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充满遗世独立的浪漫主义情调。
郁达夫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小说、散文、杂文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郁达夫的几部重要作品进行介绍。
《故都春秋》《故都春秋》是郁达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北京为背景,以杨子荣的一生为主线,通过描写他的成长经历、亲情、友情、爱情等,展现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风貌和人物的多维度生命状态。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痛苦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
《故都春秋》的描写手法独特,兼具写实和寓意,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具体形象的刻画,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郁达夫在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使小说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史,更具有了时代的厚重感和社会的触动力。
《子夜》《子夜》是郁达夫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个中学生川内的成长历程为线索,通过对他个人的情感变化和社会关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思想的转变。
小说中展现了郁达夫对青年成长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婚姻家庭、友情、道德观念等问题的探索。
《子夜》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表达简练明快,情感细腻真实。
郁达夫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行为表现,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使读者对角色产生深入的共鸣。
这部小说在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人性的关怀和对未来的憧憬。
《孤雁》《孤雁》是郁达夫的短篇小说集,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小说集包含了郁达夫多年来的短篇小说作品,涵盖了社会真实题材、历史题材、爱情题材等多个方面。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有趣,语言表达简洁明了。
《孤雁》的短篇小说以一种精炼而又深刻的方式展现了郁达夫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郁达夫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赏析2500字
郁达夫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赏析2500字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思想深度而闻名。
其中,《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他的一部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主题、情节、人物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以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这部小说。
我们来谈一下《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主题。
该小说主要探讨了封建社会的家庭婚姻制度下,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的矛盾与冲突。
通过描写女主人公晓红与两个男人之间的纠葛,以及她与丈夫之间的婚姻生活,郁达夫展现了男女之间的情感错位和婚姻的不完美。
他以女性的视角出发,凸显了女性在封建家庭中的无力和受压迫的处境,同时也呈现了男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权力和压抑。
因此,该小说的主题可以说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与反思。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情节。
小说以晓红与两个男人之间的三角关系为主线展开,穿插了晓红与丈夫芸生的婚姻生活。
晓红原本与芸生相互喜欢,但婚后很快便感到了生活的压抑和沉闷。
在此时,她遇见了另一个男子杜少甫,两人产生了强烈的爱情,但又没有办法真正在一起。
最终,晓红选择了离开芸生,但她也无法和杜少甫在一起,最后只得孤独终老。
整个故事展现了男女之间因社会制度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以及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奈和无力。
在人物塑造方面,郁达夫给予了晓红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她有自己的情感和独立的意识,对婚姻和爱情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而芸生和杜少甫则分别代表了传统封建社会中的男性形象。
芸生是一个对待妻子冷漠的男人,他难以理解和满足妻子的情感需求。
杜少甫则是一个文艺青年,他对晓红有着强烈的爱情,却因社会的种种限制而无法实现。
通过对这三个人物的描写,郁达夫将男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生动地展现出来。
除了主题和情节,郁达夫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中还运用了一系列的艺术手法,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性。
首先,他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和回忆的手法,使故事更加丰满和复杂。
他巧妙地将晓红的回忆和现实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沉沦作品赏析
《沉沦》,是20世纪20年代郁达夫创作的早期短篇小说,亦是他的代表作。
出版时即震撼了当时的文坛。
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弱小的悲哀。
郁达夫的小说情感如此饱满,大概可以从他本人对小说的定位上一探究竟。
“至于我的对于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觉得文学的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郁达夫本人十分认同屠格涅夫对于小说作品与作者之间关联的观点,因此他在创作《沉沦》时,对自己过去的经历作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复原,也正是因此,才有了其中的主人公的家庭背景,坎坷身世。
在小说中,主人公“他”出生于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市,三岁时丧了父亲,家里有两个哥哥。
“他”先后辗转多个学校求学,最后跟着哥哥来到了日本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
毫不夸张地说,“他”的身世与郁达夫本人早年经历高度重合,如果抛开小说中杜撰出来的情节来看,这也许就是郁达夫本人所作的记录早年日常生活的日记。
郁达夫1896年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市,1899年,郁达夫三岁时,他父亲便撒手人寰。
而郁达夫青年时期也如小说中的“他”一样,先后在“杭州府中学堂”、“嘉兴府中学”、“美国教会学堂”以及浙江大学等多所学校就读。
1913年,17岁的郁达夫随兄长郁华赴日本留学,1914年便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他”与郁达夫的经历不说百分之一百吻合,至少也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相似程度。
对郁达夫而言,《沉沦》中的“他”就是他内心中的自我,而以自我为主角创作的小说,在写作过程中很容易有一种代入感。
同样的身世,同样的经历,同样的环境,这样的设定必定使得郁达夫与小说中的“他”有着高度的共鸣,这就导致在《沉沦》中,小说主人公的情感宣泄是那么的激烈,因为“他”的痛苦体验也正是郁达夫本人深感迷茫的别样表现。
②偏散文化的写法,高度的情感宣泄单就我个人的理解来看,小说应该注重的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散文则以个人情绪的抒发或个人见解的表达为重要特征。
从《沉沦》等作品看郁达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从《沉沦》等作品看郁达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杨 海 英内容摘要 郁达夫的小说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独树一帜,主人公身世与思想情感的坦露、宣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叙。
忧郁、苦闷、自卑、颓丧是其作品中主人公的通病。
他们希望祖国强大,珍视民族尊严,有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对纯真爱情的强烈追求,却又对祖国的前途感到迷茫,陷在伤感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作者将现实人生贯穿在浪漫的氛围中,塑造了一系列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中的零余者的形象。
其小说内容是主人公复杂心理的直白表现,内容随主人公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结构上有着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郁达夫的小说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小说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的坦露与渲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叙,主人公的忧郁、苦闷、自悲、颓丧是那个时期存在于知识关键词 感伤 病态 忧郁 浪漫 现实 抒情郁达夫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很有特色的作家,他那自传式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作品至今仍不断引起人民的兴趣。
尤其是1921年《沉沦》的问世,在当时雾气沉沉的中国文坛上激起了千层波澜,评论界对之毁誉参半。
人们在承认他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的同时,又随即指出,他的影响有很多消极的成分。
本文从文学角度,就以下几方面对郁达夫《沉沦》等早期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进行一下剖析。
一、 “零余者”的自白 银灰色的感伤郁达夫的作品具有自叙传的特点,充满了强烈的主观色彩。
郁达夫先生在谈论文学创作时,曾坦诚地说道:“至于我对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真的。
”[1] 夏志清博士也在他的《中国文学史略》称《沉沦》是郁达夫“露骨的自传小说。
”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一部开先河自叙传式的小说的作品《沉沦》的主人公的悲苦身世与作者是十分相似的。
小说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的坦露与渲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叙,是作者灵魂奥秘的自白。
他常以自己的经历、遭遇、感受乃至身边琐事作为他小说的素材。
单调地执着于自我,构成了郁达夫小说题材的显著特色。
浅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创作个性
浅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创作个性郁达夫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有人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自我写真的小说新体式,称其作为较成功的“私小说”;有一部分人却称他为“颓废派”作家,对他的作品采取了贬斥的态度。
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大胆坦率的自我暴露、伤感忧郁的抒情格调、“零余者”典型形象的塑造、“自叙传”的形式构成了郁达夫小说区别于他人的独特魅力。
1、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郁达夫曾这样理解小说,说“人感到痛苦,不得不叫一声一样,又那能顾得这叫出来的一声,是低音还是高音?”这种小说观念,当然对传统小说构成了极大的冲击。
因此,作者对故事的叙述,不是以主人公的眼睛去看,而是以主人公的心灵“体验”来推进的,消弥了作者、叙事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叙事距离”,变成了高度统一的东西。
在郁达夫40多篇小说中,往往伴随着鲜明的感情色彩,小说中大量的激愤、诅咒、痛恨、自怜自叹等情绪,常常借助日记或是人物大段的独白来表现。
在《沉沦》中,主人公发出心灵的呐喊:“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若有一个美人,能够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
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我也愿意为她死的。
”郁达夫以沉重的心情,通过“我”的自白,剖析了悲剧的原因,他酷爱自由的生活,却受着社会的严重压抑;他希望祖国的强盛,而看到的却是祖国的日渐“陆沉”。
《沉沦》就是以切肤之痛喊出了青年的苦闷,并通过强烈的主观抒情,把这沉重的苦闷与民族的灾难联系起来。
无可否认,这是使这篇小说在当时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的重要因素。
另外,《迟桂花》中以迟开的桂花香气烘托人物迟暮的心情。
郁达夫不少作品都创造出了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情中有景,景中寓情,有的作品中对景物的描写甚至像是一首抒情诗,而这种描写又绝妙地表现出小说主人公的心理状态,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
2、大胆坦率的自我暴露有人对郁作中体现的感伤,自觉或不自觉地与“颓废”联系在一起,而实际却不尽然。
语文课文的语言风格感受不同作家的独特力
语文课文的语言风格感受不同作家的独特力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接触到了许多不同作者的作品,而每个作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创作力。
通过阅读这些不同作者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与众不同。
以下是对几位著名作家独特语言风格的感受。
作者一:鲁迅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名。
他的语言直截了当,质朴有力。
他用简练的文字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警醒,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重视。
他的语言风格深受许多读者的喜爱,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
作者二:郁达夫郁达夫先生的作品多情致肺腑,他善于用细腻的文字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的语言风格柔美而富有感染力,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常常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思想和情感的融入。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爱情、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也能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处境。
作者三:巴金巴金先生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笔触,他善于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平和个人命运的抨击,他通过文字给予读者强烈的震撼和思考的力量。
他的语言风格干净利落,直截了当,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四:亦舒亦舒的作品是我们中学生中非常喜欢的一类阅读材料。
她的语言风格轻松流畅,幽默而又不乏深意。
她的作品以女性的视角出发,讲述了许多都市女性的故事,既有爱情的甜蜜,也有生活的辛酸与挣扎。
通过阅读她的作品,读者可以享受到轻松的阅读体验,同时也能够找到共鸣和思考自己的人生。
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各有千秋,每个作家都通过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和创作力给我们带来了多样化的阅读体验。
他们用文字描绘出丰富多彩的世界,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和思考。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多样化地接触各种不同作家的作品,体会他们的独特力量,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欣赏到语文的魅力,感受到语言的力量。
从《沉沦》来看郁达夫独特的风格
从《沉沦》来看郁达夫独特的风格【摘要】《沉沦》艺术的表现了一种郁郁的形象,凸显了他的创作风格:精于描绘主人公的痛苦和孤独,善于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景色描写,并且在他的文章中能看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因素,敢于挑战中国传统文化。
并且大都都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郁达夫忧郁生命首先,郁达夫创作《沉沦》的背景是:这篇小说是写于他留学日本的时期,郁达夫先生1913年随其兄曼陀前往日本留学,于1922年毕业回国,先后就读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
在这段时间里郁先生刻苦攻读中外小说,创作了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集《沉沦》。
当时他只有二十岁左右,身处异域,还是一个正在不断蚕食自己国土的国家,还要整日忍受着日本人的白眼和侮辱,这是多么压抑的事,一种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和浓烈的爱国之情交杂在一起,使得他不得不说,又不得不写,用饱涵深情的笔触宣泄心中的愤懑。
被誉为他的杰出代表作品,也是他唯一的中篇小说。
这部小说描写了当时留日学生在日本受到的欺辱,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悒郁苦闷,具有爱国主义思想。
最后主人公自沉大海,带有明显的颓废思想和悲观情绪。
透过《沉沦》,我们可以能些微了解到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的几点特点。
一、孤独抑郁的性格。
小说第一句“他最近觉得孤冷的可怜”的“孤冷”二字,便为郁达夫所有小说奠定了情感基调。
早熟的性格、景色的优美、个人的忧郁都使得他躲避人群而亲近自然。
这使得他的小说大都时候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周围的世界,他常常一个人于无事时就会到外边转转,不为什么,只是孤独而忧伤的看着这个世界。
他同情那些车夫、弱女子。
于自己一样贫困的身上,掏出几个铜板,给这个世界和他一样贫苦的下层人民。
他的目光常常忧郁,固然由于其性格造成的,但是国家的落后,人民的不幸何尝不加重他的忧郁病。
郁达夫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郁达夫散文的特点是什么郁达夫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在文坛上各占一席重要之地。
那么郁达夫散文特点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郁达夫散文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郁达夫散文特点有人曾对郁达夫散文作出如此评价:“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时映霞蔚。
”曾经学过郁达夫散文代表作《故都的秋》,整篇文章流露出的伤感悲秋之情,让人不禁感叹韶华易逝,万事骤变的沧桑感。
从《故都的秋》便可分析出郁达夫散文特点,以加深读者对郁达夫散文的认知。
首先,郁达夫的散文非常讲究词语的选用和修饰,从言词表达出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色彩。
比如在《故都的秋》这篇文章中,全文大约1500度字,但郁达夫用了42个“秋”字展现了故都秋天萧瑟、悲凉之景,全文透过“秋”字,让读者感受到了郁达夫消极的人生状态。
在《《闽游滴沥之二》中,郁达夫用“绿”、“曲”和“静”三字,描写了闽江秀丽、壮阔的景象,进而将闽江无与伦比的美丽展示给了读者。
除此之外,郁达夫散文特点还有善用落错等手段,使文章产生一种和谐流畅的节奏感。
在《浙东景物记略仙霞记险》一文中,郁达夫用长短句相错的形式,使文章产生舒缓而又跌宕的节奏。
当读到这篇文章时,不自然地会被文章的美感所吸引,让读者切实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郁达夫散文特点还具有忧郁感伤的情感基调,其中主要体现在颓废和憎恨上。
在郁达夫看来,生活充满了无味和死板,自己生活在乱世之中,根本既然无法实现伟大地抱负,那么就干脆自我放纵。
郁达夫与鲁迅关系郁达夫和鲁迅都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俩人在文坛上各占一席重要之地。
除此之外,郁达夫和鲁迅还是一对好朋友,从很多事情中都可看出俩人的友情岁月。
郁达夫和鲁迅从1923年开始相知相交,直到鲁迅去世时,俩人友情相交长达十三年之久。
1927年,郁达夫和鲁迅共同在上海生活,俩人也从朋友升级到了挚友。
对鲁迅来说,郁达夫是他所有朋友中,最为知心的一位,也是最为了解自己的一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与世长辞,10月24日时,郁达夫在上海写了一篇文章,即《怀鲁迅》。
郁达夫小说的自然主义特征
己深爱 的人背叛 的痛苦 ,这 痛苦里夹 杂着愤怒 与伤心 ,夹 小 说 情 节 淡 化 ,结 构 散 漫 , 企 图 以情 感 的发 展 为 内在 线 索 ,
杂 着 对 自 己所 爱 的 人 的 深 深 的 失 望 。 这 痛 苦 终 令 老 郑 不 堪 通 过对 日常 琐 碎 事 件 和 细 节 的 真 实 自然 的 叙 述 与 描 写 , 展 重 负 , 于是 他 跳 进 了 湖里 ,结 束 了一 切 。 “ 不是孤立 的,他生 活在社会 中,社会环 境 中”, 人 现 人 物 的 平 凡 化和 形 象 的 自然 化 ,倾 诉人 物 不 甘 沉沦 却 又 看 不 到 光 明的苦 闷 。如 《 沉沦 》 ,乍 看 起来 ,与 中国传 统 小 说
的身 份 介 入 故 事 的发 展 进 程 ,对 事 件 的 发 展 进 行 评 论 和 判 眼 光 来 表 现 、 评 价 ,这 就 使 得 整 个 文 本 叙 事 的客 观 性 急 剧 断 , 评 价 人 物 的所 作 所 为 ,文 本 中 大 量 充 斥 着 作 家 自 己 的 提 升 ,大 大 增进 了作 品的 真 实感 。 种 种 “ 德 说 教 ” 。 这 种 叙 事 方 式 使 得 文 本 的真 实 性 大 大 道
“ fd说 家 要 进 行 的重 大 研 究 即 在 于社 会 对 个 人 与 个 人对 大 相 径 庭 : 主人 公在 学 校 的孤 独 、寂 寞 ,他 对 日本 人 的矛 盾 我t ' ] 社 会 的 交互 作 用 ” 。 郁 达 夫 笔 下 的平 凡 的小 人 物 ,无 法把 情 绪 , 他 的个 人 、 家 庭 经 历 ,他 对 女 人 、 对 性 的好 奇 与 向 握 自己 的命 运 ,沦 为 了社 会 大 环 境 的 奴 隶 。 《 沦 》 便 充 分 往 ……大量的生活琐碎细节 涌入小说,将 小说情节切割得七 沉 显 示 了环 境 对 人 物 性 格和 行 为 所 起 的 巨 大 作用 。主 人 公 的 徘 零 八 落 ,看似 松 散 平 淡 ,但仔 细 看 来 ,这 些 松 散 平 淡 的叙 述 徊 彷徨 、颓 废 感 伤 乃 至愤 世 嫉 俗 固 然 来 自作者 人 性 的苦 闷 , 而 对积 贫 积 弱 的 祖 国 既 爱又 恨 的矛 盾 心 理才 是 真 正 的病 根 。 从 路遇 日本 女 同学 , 到在 酒 店 吃 饭 ,他 无 时无 刻 不 感 到 日本
北平的冬季 郁达夫赏析
北平的冬季郁达夫赏析
摘要:
一、北平冬季的特点
二、郁达夫对北平冬季的描述
三、北平冬季的生活情景
四、北平冬季的优美景色
五、北平冬季给人们的感受
正文:
北平的冬季,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澈底。
郁达夫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对北平的冬季有着详细的描述和深刻的感受。
北平冬季的特点是干燥、寒冷。
在郁达夫的笔下,北平的冬季是寒冷而美丽的。
北平的冬季,屋外是天寒地冻,白雪皑皑,而室内却是暖意融融。
人们穿着棉衣,围着火炉,享受着冬季的温暖。
北平冬季的生活情景是丰富多彩的。
在冬季,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滑冰、堆雪人、打雪仗等。
冬季也是北平美食的季节,如糖葫芦、烤红薯、糖炒栗子等,让人垂涎欲滴。
北平冬季的优美景色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郁达夫的笔下,北平的冬季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
冬季的北平,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让人流连忘返。
北平冬季给人们的感受是复杂的。
对于南方人来说,北平的冬季可能有些
难以适应,但对于北方人来说,冬季是他们的乐园。
在冬季,他们可以尽情地享受冬季的快乐,而对于郁达夫这样的文人墨客来说,冬季更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总的来说,北平的冬季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季节。
无论是干燥、寒冷的气候,还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抑或是优美景色,都让人难以忘怀。
郁达夫先生作品的特点
郁达夫以写“穷”与“色”而著称,《沉沦》就是写色,写性苦闷的作品。
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
有郁达夫本人生活的影子。
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忧郁症的青年留学生。
他孤独清高,多愁善感,自卑自傲。
对爱情的渴望,是他内心的情绪的核心。
但是,在异国他乡,由于“弱国子民”的身份,他总是感到被歧视的屈辱,根本而无法获得爱情。
于是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发泄自己欲望。
作品以他的爱欲为中心,非常细致的展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情感活动,并表达出个性解放、民族觉醒的时代精神。
这里,汇聚了两种思想,都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反映或体现。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
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
作品叙述的是日常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
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
作品最惊世骇俗的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
20世纪文学最早进行身体写作的作家,是郁达夫。
他是第一个进行身体欲望叙述的作家。
在孤独中,他渴望爱情,当爱情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来满足性的渴求。
比如,作品先后写他手淫自慰、窥视女性洗澡,在野外窥视别人作爱,到妓院喝酒浇愁。
在叙述身体欲望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矛盾心理。
这种心理矛盾也是郁达夫其他写色的作品的基本模式。
一方面是一种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却是那种无法遏止的肉欲的冲动。
两方面不断的冲突、搏斗。
郁达夫把这种心理矛盾看作是“现代人的苦闷”。
作品中,在窥视的时候,自己不断地谴责自己,不断地忏悔。
逛妓院出来,就十分的后悔,感到自己的堕落,甚至想要自杀。
郁达夫作品的最大胆的地方就在这里。
它是对压制肉体、欲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最大胆的背叛。
把人性欲望看作是合理的,就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禁欲主义的否定。
这种大胆的暴露自我内心生活,追求内在真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郁达夫作品特点分析
郁达夫作品分析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
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强烈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
笔者试就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性特征展开讨论,并努力寻找郁达夫小说中抒情性特征的艺术思想渊源。
一、在主观描述中与作者的情绪互为表里,感情“被激动的灵魂的呼吁”着郁达夫小说淡化了客观的叙述,而强化了主观性的描写,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都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绪,构成了郁达夫小说抒情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首先可以从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来观照郁达夫小说的抒情性特征。
在郁达夫小说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描写自然景物非常精细,而描写人物的行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纠葛,反倒相当粗疏。
这就是他不太注重在人物的行动中刻画典型性格的缘故。
他描写人物的行动十分粗疏,而注重表现人物的情绪、感情与心理,再配之以富有诗情画意的精细的景物描写,这就有助于形成其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单纯的抒情风格。
在《马缨花开的时候》的开头部分这样描写窗外的自然景象:窗外面是二十边的还不十分大缺的下弦月夜,园里的树梢上,隙地上,白色线样的柏油步道上,都洒满了银粉似的月光,在和半透明的黑影互相掩映。
周围只是沉寂、清幽,正象是梦里的世界。
首夏的节季,按理是应该有点热了,但从毛绒睡衣的织缝眼里侵袭进来的室中空气,尖淋淋还有些儿凉冷的春意。
这一段景物描写,精细之极,有目共睹。
以“二十边”、“还不十分大缺”来形容“下弦月夜”,数量与形状的概念都十分明确。
接着描写园里的月光,在有些作家,恐怕只一句“园里洒满银粉似的月光”,也就够了,然而,郁达夫却非要一一写出“树梢上”、“隙地上”、“白色线样的柏油步道上”不可,这样的细致描写,更给人以遍地月光的形象化感觉,加重了月夜的氛围。
下面的描写就更精细。
从《沉沦》来看郁达夫的创作风格
从《沉沦》来看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摘要】《沉沦》艺术的表现了一种郁郁的形象,凸显了他的创作风格:精于描绘主人公的痛苦和孤独,善于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景色描写,并且在他的文章中能看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因素,敢于挑战中国传统文化。
并且大都都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沉沦》郁达夫忧郁当时郁达夫先生的这篇小说是写于他留学日本的时期,既然如此就不得不把这前后的情况大概的说一下。
郁达夫先生1913年随其兄曼陀前往日本留学,于1922年毕业回国,先后就读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
在这段时间里郁先生刻苦攻读中外小说,创作了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集《沉沦》。
当时先生只有二十岁左右,身处异域,还是一个正在不断蚕食自己国土的国家,还要整日忍受着日本人的白眼和侮辱,这是多么压抑的事,一种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和浓烈的爱国之情交杂在一起,使得他不得不说,又不得不写,用饱涵深情的笔触宣泄心中的愤懑。
这就是郁达夫写创作《沉沦》的背景。
被誉为他的杰出代表作品,也是他唯一的中篇小说。
这部小说描写了当时留日学生在日本受到的欺辱,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悒郁苦闷,具有爱国主义思想。
最后主人公自沉大海,带有明显的颓废思想和悲观情绪。
透过《沉沦》,我们可以能些微了解到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的几点特点。
一、孤独抑郁的性格。
小说第一句“他最近觉得孤冷的可怜”的“孤冷”二字,便为郁达夫所有小说奠定了情感基调。
早熟的性格、景色的优美、个人的忧郁都使得他躲避人群而亲近自然。
这使得他的小说大都时候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周围的世界,他常常一个人于无事时就会到外边转转,不为什么,只是孤独而忧伤的看着这个世界。
他同情那些车夫、弱女子。
于自己一样贫困的身上,掏出几个铜板,给这个世界和他一样贫苦的下层人民。
他的目光常常忧郁,固然由于其性格造成的,但是国家的落后,人民的不幸何尝不加重他的忧郁病。
郁达夫先生作品特点
郁达夫写文章不像其他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作纯客观的透视,而重在表现自我,长于主观抒情。
因此深留在他内心的伤楚必然反映在文章上。
待到白色恐怖日益猖狂时,因为对现实感到不满,于是又想逃回到大自然的怀中,浪漫的色彩就更浓起来。
多情善感的郁达夫用感伤作为情感宣泄的出口,代替理性的批判工具。
因此有人说郁达夫是“颓废派”、“厌世家”、“时代落伍者”、“堕落的享乐主义者”未免有失根据。
其人其文风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自然与社会所造成的,虽然使人感伤却得到了一代青年的共鸣,不愧为一代文豪。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的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的特点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
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2、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
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所接纳的。
第一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评论的是周作人,他认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无不道德的性质”,因此,他认为《沉沦》是一件艺术品。
3、以散文的手法进行小说的创作。
郁达夫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物,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小说创作,在写小说时,他是凭着主观思路去写的,很少顾及到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写作要素,而把大量的主观抒情的东西写进作品中,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非常的细腻,这种小说散文化的倾向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郁达夫的作品特点
一、郁达夫的作品特点郁达夫倡导自述式的创作,他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他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都在作品中很鲜明的表现出来,同时作为一个爱国青年,郁达夫的作品有着很强的时代气息,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境遇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他不同时期的作品特色。
二、郁达夫作品的写作风格1、“自叙传”色彩郁达夫主张的是“自叙传”创作,因此,自述式的创作是一个特色。
在郁达夫的40余篇小说中,除了少数几篇小说外,其他的都是自述式的创作。
我们可以看出他在人物塑造和身世经历上边都是比对着自己来写的,婚姻的不幸、怀才不遇、孤独又清高、敏感且自卑,不甘沉沦却无路可走,进而厌世颓废,玩世不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影子。
2、坦率大胆的自我剖析我们说郁达夫写的是自己,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自我暴露,他的喜怒哀乐,甚至是内心深处一刹那的猥亵念头,也都赤裸裸的暴露出来。
无论是前期的《沉沦》还是后期现实性较强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中,都有着大胆的自我剖析。
3、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郁达夫的小说感情色彩鲜明,他往往借助日记或者大段的独白来表现人物的激愤、痛恨和自怜自叹等情绪。
在《沉沦》中,主人公热爱自由却被压抑着,看到祖国满目苍夷却无能为力,通过“我”的自白,以切肤之痛喊出心中的苦闷,有时候为了表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他会在作品中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达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引人入胜!4、病态的人物描写郁达夫小说一个显著特征是对人物的病态描写,比如他的第一篇小说《银灰色的死》,他从希望到失望,到最后的绝望,以及《沉沦》里边主人公的“抑郁”和变态的性爱追求最后跳海而亡都让主人公在现实的压迫下,精神受到强烈的刺激,病态的心理导致病态的追求,这是那个时代病态社会的一个展现。
三、郁达夫作品艺术风格形成原因郁达夫讲究的是自述,因此他的作品可以看做是他对自己的刻画,而影响他的写作风格的因素主要用生活经历、传统文学的熏陶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1、生活经历造就的个性气质郁达夫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因此7岁就入私塾,9岁就能赋诗,这个时候开始接触古典文学,对旧体诗和韵文表现出来浓厚的兴趣,但是童年的郁达夫是孤独的,三岁丧父使他过早的就丧失了父母之爱。
郁达夫作品赏析
郁达夫作品赏析
郁达夫啊,那可是个很有特色的作家呢。
郁达夫描写风景也特别厉害。
他笔下的自然景色就像是有了灵魂一样。
在他的作品里,山水不再是简单的背景,而是和人物的情感紧密相连的。
比如描写秋天的时候,他能把那种萧瑟、落寞的感觉通过对落叶、秋风的描写传递出来,让你觉得那秋天不只是季节的变换,更像是主人公内心的写照。
你看他描写的江南水乡,那柔美的河道、河边的垂柳,在他的笔下仿佛都在诉说着故事,而且这些景色和人物的愁绪啊、孤独啊,就像是水乳交融一样,浑然一体。
郁达夫的文字风格也很独特。
他的语言简洁又富有感染力,就像一把锐利的剑,能直接刺进你的心里。
他不会用那些华丽得让人眼花缭乱的辞藻,但是他的文字却能让你读了之后久久难以忘怀。
他用词很精准,几个简单的词就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或者是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总的来说,郁达夫就像是一个在黑暗中孤独歌唱的人。
他用自己的作品表达了那个时代很多人内心的痛苦、迷茫和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的作品就像是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让我们能够透过文字去触摸那个特殊的时代,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心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特点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按时间分类其作品特点是:
1、早期作品特点: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代表作:《沉沦》《银灰色的死》等
2、中期作品特点:中期是郁达夫思想的一个低潮期,这一时期的作品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同时还表现他憎恶现实,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
3、晚期作品特点:郁达夫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
按体栽分类其作品特点是:
1、散文:
(1)“自叙传”独特风格色彩
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运用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打上有很深的个人印记。
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特色。
这种特色就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
(2)忧郁感伤的情凋。
忧郁感伤的情调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创作中。
伤感情绪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
(3)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的文字。
(4)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
郁达夫散文中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宜泄的抒情方式,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热情坦白,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2、自传体小说:
(1)由于郁达夫的特有性格经历及对艺术审美的感受,使其作品有强烈的抒情性。
他也曾多次谈到抒情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小说的表现重在感情”。
在他的小说里,情感支配一切,这是郁达夫对艺术的自觉追求。
可以说抒情是郁达夫小说的核心和中轴。
(2)、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
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3)、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
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所接纳的。
第一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评论的是周作人,他认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无不道德的性质”,因此,他认为《沉沦》是一件艺术品。
(4)、以散文的手法进行小说的创作。
郁达夫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物,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小说创作,在写小说时,他是凭着主观思路去写的,很少顾及到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写作要素,而把大量的主观抒情的东西写进作品中,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非常
的细腻,这种小说散文化的倾向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