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麻醉科低温麻醉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低温在麻醉中的应用

低温在麻醉中的应用
方法: 0~40C无菌生理盐水灌洗胸、腹腔, 通过体腔大血管进行冷、热交换。
特点: 耗时长(1~2h);需暂停手术 需大量无菌盐水 心律失常(冰水与心脏接触) 体腔手术时低温的辅助手段
10
3、体外循环血液降温: (Blood cooling by cardiopulmonary bypass)
方法: 体外循环时人工心肺机将血流引至体
13
(四)复温
复温时机: 手术主要步骤结束 常用方法: 体表复温
体腔复温 血液复温 注意事项: 体表复温较难,时间较长 体温>32℃时可停复温,注意保温
14
(五)低温并发症(Complication of hypothermia)
1、御寒反应: 后果: 氧耗明显增加 → 组织缺氧 影响降温效果 处理: 预防为主 麻醉深度适当 + 肌松药(肌松完全) 吩噻嗪类药(末梢血管扩张良好)
15
2、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 各类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 室颤原因:① 低温(成人室颤临界温度 26~28℃)
② 交感与迷走神经功能失衡 ③ 电解质、酸碱失衡 处 理: 预防为主,纠正心律失常
室颤应立即心肺复苏
16
3、组织损伤: 表现:冻伤、烫伤 处理:限水温;末梢保护
4、胃肠出血: 原因:应激性溃疡 、小肠动脉栓塞
5、酸中毒: 原因:组织灌注不足,氧供减少
17
(六)注意事项:
1、避免御寒反应 2、防止冻、烫伤 3、避免医源性高热 4、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 5、控制降温速度、幅度 6、严格掌握低温时阻断循环时间 7、加强监测
18
监测:
• 体温监测:连续、动态 多部位(反映不同脏器温差)
• 循环监测:EKG 、 血压(有创)、 CVP 抢救设备 — 除颤器

麻醉护理低温麻醉

麻醉护理低温麻醉

04
低温麻醉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型低温麻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低温麻醉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低温麻醉技术如超声引导下的低温麻醉、靶向低温麻醉 等正在被深入研究。这些技术有望提高低温麻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临床应用
新型低温麻醉技术将应用于更多的手术领域,如心脑血管手术、器官移植手术 等,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体验。
低温麻醉通常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外部冷却设备或使用冷却剂来降低 患者的体温。
低温麻醉的原理
低温可以降低细胞代谢速率,减 少氧耗和能量消耗,从而减少对
氧的需求。
低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 激,减轻器官损伤。
低温可以降低神经末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敏感性, 减少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
低温麻醉的应用场景
长时间、大手术
循环系统并发症
总结词
循环系统并发症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可能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详细描述
低温麻醉过程中,由于血管舒张和心肌抑制作用,患者的血压可能会下降。同时,低温还可能引起心 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加手术风险 和术后恢复难度。
其他并发症
随访观察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了解 其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并 发症,确保患者安全康复。
03
低温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体温过低
总结词
体温过低是低温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寒战、心律 失常等。
详细描述
低温麻醉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物的抑制作用和手术操作的影 响,患者的体温可能会下降。体温过低可能导致寒战、心律 失常、凝血异常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

推荐-第十三章 低温在麻醉中的应用 精品

推荐-第十三章 低温在麻醉中的应用 精品

第十三章低温在麻醉中的应用在全身麻醉下,或并用某些药物(如吩噻嗪类药物等)阻滞自主神经系统,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将病人体温降至预定范围,以降低组织代谢,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适应治疗上或手术上的需要,这是麻醉中应用低温的主要目的。

1940年Smith 及Fay 首次报道试用局部冷冻进行截肢术之后,Bigelow 等人研究了低温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法.他们发现降低体温的结果使耗氧量明显减少,脏器可以较长时间中断血液供应而不受损害。

1952 年Cookson等最早成功地在全麻下用低温开展了儿童心内直视手术。

我国在临床麻醉中应用低温技术始于1956 年。

第一节低温的适应证在无御寒反应的前提下,人体温度下降1℃,基础代谢率下降6.7% ,耗氧量降低约5% ,虽然各器官组织耗氧量减少的程度和功能下降的程度不一致(详见《麻醉生理学》),但各器官、组织的耗氧量、血流量、内分泌、心和肺做功均相应减少,耐受缺氧的时间延长,有利于阻断循环,便于手术操作而不导致不可逆性损害。

同时伴有血液酸化、肝肾功能减退、肺循环阻力及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低温有如下特点:①耗氧量、代谢率随体温下降而下降;②心脏作功减少;③减少麻醉药用量;④抑制酶的活性和细菌的活力;⑤有抗凝作用,但不延长出血时间。

因此,低温在临床麻醉中主要适应于下列情况:(一)心血管手术低温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手术,耗氧量降低可延长循环暂停时间来进行心脏或血管的手术,不致损害脑及其他脏器的功能。

例如体温降至30~28 ℃,可阻断循环8~10min,并能作一些简单的心内直视手术,如房间隔继发孔缺损修补术,肺动脉瓣狭窄切开术等,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循环阻断时间,以免因脑缺氧而致不可逆性脑损害。

低温能延长脏器的循环阻断时间见表13~1。

此外,在某些大血管手术,常温时侧支循环的血运可能不足以供给组织的需要,而降低体温后则能满足氧供氧需的平衡,如降主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修补术等。

低温与体外循环的结合扩大了低温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范围,由于低温使耗氧量减少,可减少灌流量,减少血液的破坏而增加安全性,更利于手术操作。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最新)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最新)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一、临床麻醉工作程序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是提高麻醉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

麻醉医生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执行工作程序,与手术医师既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又有密切的互相配合,遇有病情变化或意外情况时要全力以赴,共同协作,使手术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关。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麻醉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2、麻醉前准备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的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前谈话和签字及麻醉前病人的准备①麻醉前访视:掌握病情和体检,审查化验等检查结果,进行 ASA 分级,对病情进行评估,预测麻醉和手术的危险程度。

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

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②麻醉前谈话和签字:为完善管理措施,必须实行麻醉前谈话,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谈话由责任麻醉医师施行,也一并签字,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③麻醉前病人的准备:术前禁食 6 小时,婴幼儿禁食 4 小时,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

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 2mg/kg、东莨菪硷 0.006mg/kg 或阿托品 0。

01mg/kg,剧痛病人术前可给哌替啶 1mg/kg,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给吗啡 0。

2mg/kg,均在术前 30min 肌注。

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①病情差、年老、体弱、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液质者应减量;②年轻、体壮、激动、甲亢病人,应酌情增加剂量;③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增高等禁用麻醉性镇痛药:④小儿全麻前,抗胆碱药剂量应稍大;⑤心动过速、甲亢、高热、暑天,不用阿托品,以用东莨菪碱为宜。

低温麻醉的原理

低温麻醉的原理

低温麻醉的基本原理低温麻醉(Hypothermic Anesthesia)是一种利用低温来抑制麻醉病人疼痛感和麻醉相关的应激反应的麻醉方式。

低温麻醉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病人的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降低代谢率和神经传导速度,从而减少疼痛的感觉和减轻麻醉的需要。

1. 体温调节机制人体具有自我调节温度的能力,以保持身体处于一种稳定的温度状态。

这一调节过程主要由下丘脑温度调节中枢控制,通过皮肤循环和感觉神经来调整体温。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维持在36.0°C到37.5°C之间。

当体温过高时,下丘脑调节中枢会通过发汗和扩张血管等方式将体温降低。

当体温过低时,下丘脑调节中枢会通过收缩血管和发抖等方式将体温升高。

2. 低温麻醉的原理低温麻醉利用低温对体温调节机制的影响,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和应激反应。

具体的原理如下:2.1 降低代谢率降低体温可以减缓人体的代谢率。

代谢率是指人体在静息状态下消耗能量的速率,通常用千焦耳/小时或升氧量/分钟表示。

一般情况下,体温降低1°C,代谢率就会减少6%到10%。

由于低温减慢了代谢率,麻醉过程中需要的麻醉药物和氧气的代谢也会减少。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麻醉风险,还可以节约药物成本。

2.2 减少疼痛感觉降低体温可以减少疼痛的感觉。

疼痛的传导是通过神经纤维进行的,而低温可以减慢神经传导的速度。

具体来说,低温作用于神经纤维时,会使神经纤维内部的离子通道关闭,从而阻碍神经冲动的传导。

这样一来,人体对疼痛的感觉就会减弱或消失。

2.3 减轻麻醉需要低温麻醉可以减轻麻醉的需要,尤其对于一些对麻醉药物敏感的患者,低温麻醉能够起到辅助麻醉的作用。

低温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大脑的代谢活动减缓。

这对于麻醉药物的作用来说是有利的,因为麻醉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在低温麻醉下,麻醉药物的作用更明显,麻醉效果更好。

3. 低温麻醉的应用低温麻醉的应用范围广泛,常见于以下情况:3.1 手术麻醉低温麻醉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常常被使用,尤其是在心脏手术、血管手术和神经外科手术等需要减少出血和保护脏器功能的手术中。

《麻醉护理低温麻醉》

《麻醉护理低温麻醉》
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温的液体及 血制品不可超过38℃,保持室温34~37℃。
.
34
(五) 监测
• 体温:直肠、食管、鼻咽 • 循环:心电图、血压、中心静脉压 • 周围循环:皮肤温度、颜色、静脉充盈等 • 其他:尿量、电解质、血气
.
35
(六) 低温期间的注意事项
• 避免御寒反应 • 根据手术需要,合理调控温度 • 加强监测 • 保护心脑功能 • 冰水浸浴时,末梢防止冻伤,心前区避免
低温致支气管扩张,解剖死腔增大,如不加强 呼吸管理可引起呼吸性酸血症。
5 血液
• 末梢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外渗,引起血液 浓缩和血容量减少。
• 中低温血小板↓ 出血时间延长, 复温恢 复
.
11
6 肝肾功能
• 胆汁分泌↓ 代谢、解毒↓
• 肾脏:肾血流量减少,20℃下仅为常温时20% 尿停止,复温恢复
.
23
(三)降温方法及护理 1 体表降温法
• 冰水浴或冰屑降温法
水温0~4℃ 始慢,10min后快,食管温度 34~33℃停。
电极、监测固定牢固,备好除颤器,膝 部垫高,避免对关节的损害,心前区、耳廓 、指趾等,勿和冰块接触。
.
24
• 冰袋、冰帽降温法
冰袋置大血管浅在部,适用于婴幼儿。 成人常用于发热的物理降温。 注意观察末梢循环技局部组织的循环情
.
12
7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
•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抑制乳酸产生增加 • 肾功能抑制,影响酸性物质的排出 • 血Na+、Cl-、Mg2+ 、Ca2+变化不大, K+↓ • 如伴有通气不足、断循环、缺氧→血K+↑
.
13
8 内分泌

麻醉低温实施

麻醉低温实施

麻醉低温实施利用物理和药物方法,使麻醉病人体温降到低于常温的预定范围,以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称为低温。

第一节低温生理一、全身各部位的温差低温麻醉时,全身各部位温度的下降速度及程度与其血运的供应情况有关,血运丰富的脏器温度下降迅速,而肢体末端温度下降较慢。

二、对代谢的影响人体代谢率符合Van't Haff定律,即温度每升高10℃,代谢率升高一倍,反之每降低10℃,代谢率降低一半。

但脏器耗氧量的降低与其温度降低程度不完全一致。

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一般认为,34℃时神志能清醒;32℃以下神经反射减弱;31℃时痛觉消失;30℃以下的低温具有麻醉作用。

低温使脑体积缩小,脑温每降1℃,脑血流量下降6.7%。

25℃时脑体积缩小4%,而脑外周围间隙可增加31%。

四、对呼吸的影响32℃时呼吸减慢至10~12bpm,30℃~28℃时呼吸深慢,26℃以下呼吸减慢至逐渐停止。

低温使支气管扩张,氧离解曲线左移,但低温时氧在血浆中的物理性溶解量增加,有利于组织摄氧。

须注意低温下不宜过度通气。

五、对循环的影响心率随体温下降而减慢,是由于窦房结功能直接受低温的抑制所致。

30℃~28℃时,心率可维持60~70bpm,低于28℃出现窦缓,血压下降,室内传导减慢,P-R间期及QT间期延长,或出现结性心律、心房纤颤、甚至室颤。

25℃时心肌耗氧量为正常50%,成人发生室颤的临界温度约在26℃。

六、对肾脏的影响体温每下降1℃,肾小球滤过率约下降5.3%,30℃尿量增加,以后则减少,到25℃时无尿。

肾血流在30℃时减少50%,至20℃时仅20%。

25℃时,Na+、K+排出量也减少,尿PH偏碱性,复温达34℃时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七、对血液的影响浅低温时变化不大,中度低温,出血时间延长5~7倍,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白细胞明显减少,血球压积增高,血红素和红细胞均增加。

八、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低温时,药物在体内降解速度减慢,肝脏解毒功能受一定抑制。

低温在麻醉中的应用

低温在麻醉中的应用

低温在麻醉中的应用麻醉科何忠承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低温在麻醉中应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实施方法、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防治。

2、了解降温、复温的方法、监测和管理。

3、了解低温的并发症和常用的降温方法•概述:在全麻下或并用某些药物(如吩噻嗪类)阻滞自主神经系统。

用特理降温方法将病人的体温有控制地降至预期度数,以提高组织对缺O2和阻断血流的耐受能力称低温麻醉。

•根据临床的不同要求,降温可分为五类:①一般低温(32-34℃)②浅低湿(29-31℃)③中度低湿(25-28℃)④深低温(21-24℃)⑤超深低温(20℃以下)。

•降温方法基本有三类①体表降温法②体腔降温法③血流降温法。

•一、低温生理学•(一)代谢影响• 1.体温每下降1℃,基础代谢下降6.7%;全身O2耗量下降6%,27℃时全身O2耗量减少50%。

• 2.低温下氧血红蛋白离解曲线左移,释放至组织的O2量减少,因此低温下需保持正常编高的PC O2 ,以利于组织供O2 。

•(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1.意识和反射,低温下、中枢神经呈抑制状态。

32℃时神经反射减弱,31℃痛觉消失,麻醉用药量显著减少,27℃时意识消失,26℃时瞳孔反射,健反射消失,进入麻酿状态。

• 2.脑代谢和脑压,体温每下降1℃,脑O2耗量减少5-7%,脑血流下降6.7%颅内压降低5.5%,脑休损缩小,30℃时脑代射降至正常的50%,低温对脑组织的缺血缺O2有明显保护作用。

低温可延长脑循环阻滞时间,体温降至29℃可阻断8min,20℃以下脑电呈直线。

•(三)心血管系影响• 1.心率和血压,低温对心脑有较大影响,体温下降,首先窦房结受抑制,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血压趋于下降。

• 2.心肌应激性,低温使心肌应激性增高,28℃时,增高4倍,若有缺O2和外来刺激,极易发生心室纤颤,一般掌握低温在29℃以上,以策安全。

20℃时,心肌应激性骤增13倍,极易出现心操停止• 3.冠脉血流,体温下降冠脉血流量逐渐减少,但32℃以下时,冠脉血流减少,速度反而减慢,在浅中低温时,只要血压稳定, O2 供充足心肌无缺O2 。

医学低温麻醉管理制度

医学低温麻醉管理制度

医学低温麻醉管理制度一、低温麻醉的定义低温麻醉是一种在低温环境下进行的全身麻醉技术,通过减缓新陈代谢和降低细胞氧耗,达到使患者处于临床静息状态的目的。

低温麻醉常用于心脏手术和脑部手术等需求高风险的手术,可以有效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降低心肌氧耗、延长手术时间等。

二、低温麻醉的适应症1. 心脏手术:低温麻醉可以降低心肌氧耗,减少心肌缺血,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适用于冠心病、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手术。

2. 脑部手术:低温麻醉可以减少脑细胞氧需,延长缺血耐受时间,减少脑缺血损伤,适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脑梗死等脑部手术。

3. 其他:低温麻醉还可以用于肝脏手术、肾脏手术等器官手术,以减少术中的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等。

三、低温麻醉的禁忌症1. 严重低体温:若患者因其他原因已处于低体温状态,不宜采用低温麻醉。

2. 不能耐受低温: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等患者,不宜采用低温麻醉。

3. 孕妇:孕妇不宜采用低温麻醉,因低温对胎儿的影响不明确。

4. 其他:有出血倾向、内出血、感染等情况的患者,也不宜采用低温麻醉。

四、低温麻醉的技术原理低温麻醉通过减缓新陈代谢和降低细胞氧耗,使患者处于临床静息状态。

在低温环境下,细胞的氧需和能量消耗减少,可以延长细胞的缺血耐受时间,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

五、低温麻醉的操作步骤1. 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胸片等检查,评估手术风险,准备好所有需要的设备。

2. 麻醉诱导:在常规麻醉下,给予麻醉药物诱导,将患者带入手术室。

3. 体外循环:将患者连接到体外循环机,将机体中的血液置换成冷却液,开始降温。

4. 低温维持:根据手术的需要,维持患者在适宜的低温状态下,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5. 术中监测:在低温麻醉过程中,要不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气分析、体温等指标,确保患者处于安全范围内。

6. 术后复苏:手术结束后,逐渐将患者升温,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进行术后护理。

麻醉体温管理制度及流程

麻醉体温管理制度及流程

麻醉体温管理制度及流程英文回答:Anesthesia Temperature Management Policy and Procedure.I. Purpose.This policy establishes guidelines for the safe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 temperature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II. Scope.This policy applies to all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ical procedures requiring anesthesia.III. Responsibilities.Anesthesiologist:Responsible for overall management of patient temperature.Prescribes and monitors temperature-management devices.Assesses patient risk factors and develops individualized temperature-management plans.Nursing staff:Implements prescribed temperature-management interventions.Monitors patient temperature and reports any deviations from the target range.Maintains patient comfort and prevents shivering.IV. Temperature Monitoring.Temperature should be monitored continuously duringthe perioperative period.Core temperature (e.g., esophageal, rectal) should be used whenever possible.Peripheral temperature (e.g., tympanic, axillary) may be used as an adjunct, but may not accurately reflect core temperature.V. Temperature Management Devices.Warming devices:Forced-air warming blankets.Fluid warmers.Heated humidifiers.Cooling devices:Circulating water blankets.Evaporative cooling devices.Aspiration of cold fluids (e.g., peritoneal lavage)。

低温麻醉的降温方法

低温麻醉的降温方法

低温麻醉的降温方法低温麻醉是一种在体温过低的情况下进行的麻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器官移植和大规模血液置换等领域。

在低温麻醉中,降温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控制患者的体温并维持合适的手术环境。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低温麻醉降温方法。

1. 外部冷却法:这是一种常见的低温麻醉降温方法,通过外部介入冷却机器使患者的体温逐渐降低。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手术患者,可以减少手术对人体的损伤风险。

2. 体表冷却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冰袋、冰毯或低温水进行体表冷却,以降低体温。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避免过度降温。

3. 静脉冷却:通过静脉内输入低温液体来降低患者的体温。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控制体温,并减少体温下降对患者的不适程度。

4. 体温管理系统:体温管理系统是一种利用电子仪器主动调节患者体温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监测患者的体温并及时进行调节,以维持稳定的体温,同时可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风险。

5. 使用低温气体通气:通过低温气体通气可以快速降低患者的体温,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心脏手术等需要迅速降温的场合。

6. 低温输液:通过输入低温液体来达到降温效果。

这种方法有效且安全,特别适用于对体温要求较高的手术和治疗。

除了上述常用的降温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辅助的降温措施,如使用降温贴片或冷疗仪器。

此外,还需要合理的调节手术环境温度和湿度,避免患者出汗和体温重新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低温麻醉降温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术前的麻醉计划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

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和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降温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总之,低温麻醉降温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技术,合理选择和应用降温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体温,并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医护人员在使用降温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以达到最佳的降温效果。

低温麻醉名词解释

低温麻醉名词解释

低温麻醉名词解释
低温麻醉是一种麻醉方法,利用低温度来诱导中枢神经系统的放松和抑制,通常用于手术和其他需要深度镇静和放松的患者。

在低温麻醉中,患者通常被置于一种低于体温的环境中,通常是在-10°C到-20°C之间。

这种低温可以使人体内的酶和分子的活性降低,从而减少代谢和能量消耗,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低温麻醉的优点是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减少病人的不适和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深度镇静和放松的患者,如手术前需要进行心理和生理评估的患者。

此外,低温麻醉还可以减少患者对环境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

然而,低温麻醉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例如,低温麻醉可能会导致患者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低温麻醉还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服务。

在实际应用中,低温麻醉通常与其他麻醉方法一起使用,如吸入麻醉和局部麻醉。

低温麻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术和医疗实践中的常用方法。

低温麻醉的详细应用教程

低温麻醉的详细应用教程

*
*
③冠状血流 冠脉流量↓ ④血管阻力 小血管收缩, PVR↑。肺阻力↑ 高于体循环↑,右心负荷↑。
*
*
(4)呼吸 RR↓,幅度↑。30℃下VT↓, 27℃ RR6-8,26℃下慢而渐停。 支气管扩张,VD↑,加强呼吸 管理
*
*
三、降温、复温、监测及 注意事项 (一)麻醉处理 做到:①避免御寒反应 ②肌肉完全松驰 ③末梢血管扩张良好
*
*
选择:全麻 酌减剂量,用小剂量氯丙嗪, 防寒战及血管痉挛
*
*
(二)降温方法 1. 体表降温法 (1)冰水浴或冰屑降温法 水温0-4℃(儿2-4℃),始慢, 10’后快,食管温至34-33℃停, 续降少2-3℃,多5-6℃,与体型、 室温、冰浴时间、药物有关
*
*
不同温度下重要脏器耐受 循环阻断时限(min) 37℃ 28-32℃ 25℃ 大脑 3 8 14-15 脊髓 30-45 肾 30-40 60 肝 20 60
*
*
二、低温的适应证 (一)心血管手术 30-28℃,阻循环8-10’,简单心 内手术、降主A瘤及主A缩窄手术。 低温+体外,VSD,TOF及换瓣、 搭桥等。
*
*
不同体温时阻断循环的安全时限 体温(℃) 阻断循环时间(min) 32-30 8-9 30-28 10-15 28-18 15-45 <18 45-60
*
*
(5)血液 浅低温变化不大,中低温Pl↓, 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元↓, 凝血障碍。复温恢复。
*
*
(6)肝肾功能 门脉血流及胆汁↓,溶酶体、线 粒体和微粒体↓→解毒↓ 代谢↓,↑缺氧耐受, 阻循环, 常温20’,32-28℃ 1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麻醉科低温麻醉技术规范
【适应证】
1. 心脏外科:心内直视手术,如肺动脉瓣切开术、房或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瓣膜置换术
及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等。

2. 血管外科:如主动脉瘤、主动脉缩窄部切除术。

3. 颅脑外科:巨大的颅内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
脑血管瘤等,在控制性低血压不能完成手术者,可考
虑用低温麻醉。

【麻醉前准备】
1. 见麻醉前准备,按全麻准备和给予术前用药。

2. 准备降温橡皮袋、碎冰块、浴巾、水槽、游泳帽、凡
士林棉花球、测温仪、除颤器和生理监测仪进行
ECG、IBP、CVP、SaO2、PetCO2监测,以及急救
药品等。

【操作步骤】
1. 常规开放两根静脉(大血管手术应作颈内静脉置管监
测CVP,颅脑手术用股静脉穿刺置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脉压。

2. 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后,安置鼻咽与肛门测温探头进
行体温监测。

开始降温之前需加深麻醉,保持足够的麻醉深度,肌松作用良好,无咳嗽反应,血压和心率平稳。

3. 降温方法:
(1)体表降温法:
1)冰水浴或冰屑降温法:鼻咽温下降至34℃左右(降温时间一般15~30分钟)即停止降温,去
除冰屑后,用浴巾将体表冰水吸干,切勿用力
擦皮肤。

2)冰袋、冰帽降温法:常用于小儿降温。

(2)体腔降温法。

(3)血流降温法:即在体外循环中进行降温和复温。

一般血温和水温之差不宜超过10℃,降温速度
0.5~1.0℃/min。

复温时最高水温不宜超过42℃,
以免红细胞破坏。

一般体温升至36℃即停止复温。

4)深低温降温法:先用体表降温至30℃,再开胸插管用血流降温法继续降温至22℃以下。

4. 停止降温后一般可继续下降2~4℃,如鼻咽温度低达
30℃仍有继续下降趋势,应升高室温,或胸腔内用盐水升温,使之不低于30℃。

如停止降温后体温下降不够或已有上升趋势,可加用冰袋和冰帽。

5. 术毕,如体温在31℃以下,应用电热毯和提高室温,复
温至32~33℃。

待循环功能稳定,呼吸恢复正常,鼻咽温在32℃以上,方能拔除气管导管
【注意事项】
1. 降温过程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心律变化以及体温下
降幅度,如有竖毛反射、寒战及呼吸运动等应加深
麻醉及追加肌松药。

2. 充分供氧,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治低氧血症导致的心功能不稳和酸中毒。

3. 采用冰水浴、冰屑体表降温法时,注意保护耳廓、会
阴、指趾等末梢部位,避免冻伤。

如出现手足青紫或皮肤花斑等周围循环障碍时,可静滴硝酸甘油或硝普钠等血管扩张药,或静注酚苄明10~20mg或氯丙嗪5~12.5mg以扩张血管。

4. 正确估计和及时补充血容量,尤其大血管手术,再通
后及复温时血管扩张,在复温和钳闭血管开放后,常因容量不足而引起低血压。

注意在开放循环前补足血容量,维持CVP在正常较高水平。

5. 预防心室纤颤。

注意降温平稳,有效通气,防止酸碱
失衡电解质紊乱,维持循环稳定等,以减少心室纤颤发生率。

6. 注意防治低温麻醉术后发生的脑血管痉挛和脑损害。

7. 复温时注意灼伤、寒战及高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