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二讲 一枝红杏出墙来-提炼新颖的立意
第1课 《春》(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课 《春》(分层作业)(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046e5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5.png)
《春》分层作业一、字词书写1.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 rán( )张开了眼。
(2)鸟儿将窠巢安在fán huā nèn yè( )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 )地卖弄清脆的hóu lóng( ),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ùn( )的光,hōng tuō(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4)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lì( )的。
他们的草屋,xī xī shū shū( )的,在雨里jìng mò( )着。
(5)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 )的光,hōng( )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答案】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喉咙黄晕烘托笠稀稀疏疏静默【详解】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注意不同读音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另外注意平时多积累并熟记课本上的重点词语。
(1)xīn xīn rán——欣欣然,意思是高兴的样子,形容心情好,欢欢喜喜的样子;(2)fán huā nèn yè——繁花嫩叶,意思是花儿繁茂叶子嫩绿,形容花十分美丽妖媚,生命力旺盛;hū péng yǐn bàn——呼朋引伴,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hóu lóng——喉咙,意思是泛指喉腔;(3)huáng yùn——黄晕,意思是黄昏,昏黄而不明亮;hōng tuō——烘托,意思是用一种事物陪衬另一种事物,使在对比之下更为明显突出;(4)lì——笠,意思是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可以遮雨、遮阳光;xī xī shū shū——稀稀疏疏,意思是不稠密、不紧凑(同“稀疏”);jìng mò——静默,意思是指寂静;没有声音;安静;肃立不作声等。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创新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a8ad0f1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3.png)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创新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头疼的部分。
因为学生对写作感到很头疼,无从下手,一提起作文就头疼。
写作没有素材,不知道如何下笔,对写作有畏难情绪,所以写不出好文章。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学生只会模仿别人写好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自己却写不出自己的东西。
所以在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教学创新;新课标引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也就是说写作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写作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也是终身学习所需的核心素养之一。
因此,作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也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呢?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积累素材;最后,教师要进行多元化评价。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果对写作有兴趣,就会想写,想写的东西就会多。
所以,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讲故事、看漫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1]。
其次,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赞扬。
让学生觉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他们就会很有信心地写下去。
再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325f56910722192e4536f6fa.png)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意思和翻译_名人故事诗句出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意思翻译:这满园的春色哪里能关得住啊,你瞧,不就有一枝红杏已经悄悄地探头出墙了吗?意蕴解释: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
,作者将春色和红杏拟人化,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引起读者联想:春色是关不住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我们现在引用这句名言,多用来赞颂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住的,它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篇二:题目b882e44733687e21af45a9c8 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https://img.taocdn.com/s3/m/b7f525b07e21af45b207a88f.png)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作者:梁莉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31期【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进行变革。
初中作为最基础的学习阶段,教育改革的举措也在不断变革。
初中语文是基础语文,随着我国新课改对于初中语文教材的不断变革,初中的教材难度也在逐渐加深。
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必须做出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改革【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19-01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需要有创新思想来支持。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创新性的思维,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的气氛。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中国古代,语文教育中的作文练习,在读经、断句、背诵的基础上,强调模仿名人名作。
近代,则用范文带作文,教师讲解各类范文的做法,然后让学生学会相应文体的写法。
现代作文教学,老师是各自为政,体系不完整。
仅就训练而言,也不够系统和完善。
在实际作文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学校一期无计划的写上5-8篇作文,一些班级连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作文的条文规定的五篇都完成不了。
而课外练笔,别说10万字,一万字都难以保证。
还有不少勇于创新的性急的老师,抛开作文基础训练和课本上的作文训练计划,急于求成。
这种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有揠苗助长的嫌疑,也无助于学生的写作。
作文本身不是教学目的,作文本质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有智慧的人有道德之人、有民族情感的人、有创造品格之人。
但现在的语文老师则把作文教学当成了一种培训。
一味的强调方法技能,总是打着作文怎样写的旗号过分模式化的培养学生。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卷(含答案)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37819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5.png)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5 分)学校开展以“感悟自然,珍爱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任务一:积累经典诗文,感受自然之美1. [2024 原创] 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积累和感悟,请你根据语境,将其补充完整。
(15 分)小语:自古以来,诗人们大多喜欢借景抒情,比如孟浩然《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的“(1)_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而“(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写景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小文:是的,诗人笔下的风景,完全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比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中的“(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又烘托了诗人船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小语:写景抒情的诗,不只是纯粹写景,诗人们也讲究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或角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宿建德江》中的“(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对比手法写景,暗含着淡淡乡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中的“(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贴切的比喻写骤雨突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作者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的特征的句子是“(7)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bed35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5.png)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语文中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狭隘(yì) 倔强(jué) 酝酿(niàng) 拈轻怕重(zhān)B. 蜷伏(quán) 庇护(bì) 怂恿(sǒng) 参差不齐(cēn)C. 称职(chèng) 匿笑(nì) 嗔怪(chēn) 刨根问底(páo)D. 惩戒(chéng) 滑稽(jī) 虐待(nüè) 大相径庭(jìn)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C.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D. 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
3、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列问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这句诗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请写出这首诗的题目。
(2)这句诗中的“绿”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泊船瓜洲(2)拟人解析:(1)根据诗句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可以判断这首诗的题目是《泊船瓜洲》。
(2)“绿”字在这里用来形容春风使江南的岸边变绿,将春风拟人化,赋予了春风使事物变绿的能力,因此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4、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说,积累小的步伐才能走到千里之外,积累小的水流才能汇成江海。
这句话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②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沉默(shēn mò)寂寞(jì mò)赏识(shǎng shí)B. 精神(jīng shén)振奋(zhèn fèn)厉害(hài li)C. 振作(zhèn zuò)厉害(lì hài)领悟(lǐng wù)D. 精神(jīng shén)振奋(zhèn fèn)厉害(hèi li)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分别为:()(1)①“红掌拨清波”中的“红”字是()。
初中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解读第二十五章一枝红杏出墙来……——升格篇-精品
![初中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解读第二十五章一枝红杏出墙来……——升格篇-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5912513d90c69ec3d5bb75ed.png)
中考满分作文解读第二十五章一枝红杏出墙来……——升格篇〖写作启示〗为学三境界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为学要追求三境界。
人问何谓三境界,他集古人词句作答: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摘自晏殊《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摘自柳永《凤栖梧》)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摘自辛弃疾《青玉案》)人们体会他这三境界:其一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其二要围绕这个目标锲而不舍,奋斗不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其三,功夫不负苦心人,奋斗不息的结果,理想自然就会实现,目标自然就会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密码解读〗由于观察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有所不同,再加上生活阅历的差异,考生在考场上写出来的作文档次也不同。
“升格篇”旨在通过对在同一作文试题要求下写出不同档次作文的分析比较,使学生找出自己写作上的不足,从而使作文由低档次升格到高档次。
那么,如何实现考场作文的快速升格呢?1、由“中心明确”到“中心突出”中心思想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文章的灵魂。
“中心突出”,这是“中心明确”,是我们衡量一篇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
作为一名初中生,必须清楚中心思想是通过具体材料来表现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
我们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材料,做到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力求中心突出,感染读者。
从表达方式上讲,要注意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2、由“立意一般”到“立意深刻”深刻的立意指对文中材料所蕴含的含义进行深入开掘,表现事物的本质。
但许多考生的立意往往比较肤浅。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分析和认识事物的水平和能力薄弱。
初中生要努力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善于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
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应力求体现时代精神,使文章合乎时代发展的脉搏,体现时代气息。
春色满园关不住 枝红杏出墙来——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创新
![春色满园关不住 枝红杏出墙来——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53c3ce6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f.png)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创新李守山(广东省郁南县千官镇大全中心学校广东·云浮527131)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0-0152-02摘要应试作文教学造成大量的死记硬背和极端模仿,学生的作文从标题到构思、从语言到情感抒发大都呈现模式化倾向:大而不当的、一般化的作文标题;作文的体裁不够恰当,选材不够典型,构思的空间太小;作文语言与课本、作文辅导书中的语言惊人的一致,缺乏一些具体、生动的事例,以及形象、有文采的个性语言;表达的情感虚假,学生作文无病呻吟、胡编乱造、缺乏人文精神。
一个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起码要让学生学会作文的基本要素的创新:有先声夺人的标题、平中见奇的构思、千锤百炼的语言以及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创新标题选材文体构思语言情感With so Much Spring in the Garden,How can it be Con原tained?A Spray of Red Apricot Blossom has already Reached over the Wall:Discussion on the Innov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Writing Teaching//Li Shoushan Abstract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leads to students'me-chanical simulation and reciting,and their writings are like being made in the same model.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major problems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writing,and then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of basic elements which a qualified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teach students in writing teaching. Key words innovation;title;material selection;style;idea;lan-guage;emotion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
一枝红杏出墙来写作文
![一枝红杏出墙来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15d63276eeaeaad0f330cc.png)
一枝红杏出墙来写作文读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在一堵墙和一扇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内,是一片大地复苏的景象。
光秃秃的树枝上,长出了嫩绿又可爱的芽儿,芽儿伸了伸懒腰,打了一个长长的呵欠。
春风吹来,草儿,花儿和芽儿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春雨看到这情景,开心极了!便与小鸟一起唱着一首首动听的歌曲,为花儿草儿们伴奏。
河里的冰化了,鱼儿和虾儿在水中嬉戏。
小朋友们脱下厚厚的棉衣,在草地上放着风筝。
在墙边,有一棵杏树,一枝红色的杏花在欢快的吸收着雨露。
它越长越大,不一会儿,就伸出了墙外。
春天在冰雪融化中悄然而至,望着门前的那道古墙,岁月的无情已把它刻画的千疮百孔,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墙头那株探出的红杏。
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内心也为这鲜红的颜色而怦然心动。
穿过大门,浓浓密密的花瓣向着阳光,向着墙外,努力的成长,拼凑成一片花的海洋,抬头仰望,我的思绪飞到了远古。
(一)穿越寂寞之墙带着汉匈和睦的美好夙愿,怀着对边境和平的无线期许,他踏上了慢慢的征程,然而“天哟不测风云”,一座寂寞的城墙从天而降在他回乡的征程上,无情的隔断了他和故乡的心。
虽然,那里只有飘零的雪,呼呼的风;虽然,那里鸟尽人绝无花无草。
但他却并不寂寞,因为他还有一群羊,还有对国家的一往情深,还有不热衷荣华富贵的血气和方刚。
虽然没有和妻子种相思守,但却有着一段跨越了生死的爱恋。
西伯利亚,一道无声的墙,贝加尔湖,一道寂寞的墙。
然而,你用那有限的生命,跨越了无形的障碍。
(二)跨过哀愁之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有雨的天气,放下书卷,放下笔杆,走到窗前,俯瞰看那窗下花花草草,欣赏那无声无语的绿肥红瘦。
风吹弯了他们的身躯;雪,打到了他们吊起的头颅。
叶子上的颗颗水珠就像泪滴一样晶莹,你不禁提绣拂泪,叹道:“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都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面对国破家亡,你背井离乡。
第19招文采:一枝红杏出墙来-中考作文指导快速提分26招
![第19招文采:一枝红杏出墙来-中考作文指导快速提分26招](https://img.taocdn.com/s3/m/c1728db6ddccda38366baf2d.png)
第19 招一枝红杏出墙来——文采篇【故事播讲站】技法报告厅】有一篇题为《问世间情为何物》的文章,小作者以纯净飘忽之笔写出了纯洁迷离之情和如诗如画之心。
文章一开头,“雨水润草,花香怡人” ,对偶句式整齐优美,引人入胜;正文中用”鹰的情是把翅膀献给蓝天,花的情是增添山的灵秀,人的情是把爱洒向人间。
“这样的排比句式,使语言充满神韵和吸引力,同时也加强了情感的表达和主题的深化。
”月光如水,水如玉。
静静的夜,柔柔的月光,我站在花儿的面前,凝视着,花儿无语,我无语。
“我慢慢地听,给我以心静,给我以力量,这就是情,无须说什么,毋庸想什么,就这样,很美,很静⋯⋯”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呈现出一种整齐错落之美,浪漫飘逸之秀,文章自然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三、修辞要善用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
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语言形象鲜明,气势贯通,音韵和谐,显得文采飞扬。
例如,一考生在《我说“减负” 》一文开头这样写道:“书,一叠叠堆起来;书包,一天天重起来;眼镜,一圈圈厚起来。
”“沉重,沉重,沉重。
”作文开头就用了排比和反复的手法,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抓住了阅卷老师的心,这样的开头言辞隽永,读来就很有味道。
一篇中考作文能巧妙使用排比、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作文就能“气象峥嵘,色彩绚烂” 。
四、文句有意蕴意蕴是指文句的深意及蕴含。
在一篇作文中要注意引用名言警句、民谚俗语、诗词佳句等,增强文采。
名句可给人以深度感、厚度感,增强感染力是冲击阅卷者视野的好办法。
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一考生用了这样一组句子: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 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学/ 科-- 网这样列举祖国的名山大川,具体形象,很有文采。
[ 来源: 学科网]作文时一定要留心炼句炼意,使文句具有音外之音,韵外之韵,情外之情。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https://img.taocdn.com/s3/m/24c0bcc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13.png)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作者:刘晓静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39期【摘要】在“诗意”中学习语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动态发展的生命成长过程,还应该是师生生命的一种崇高的体验,情感的涤荡,卓越的创造,快乐和谐的共生和发展。
【关键词】诗意;语文;阅读;实践;延伸;收获语文是一门综合的语言艺术,作为母语语言,学生都想学好语文。
但也出现了为了学知识而学知识,为了考试而考试。
在课堂上,那些句子,五花八门的阅读题目,枯燥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果我们能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读文字,在“诗意”中学习语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应该是师生动态发展的生命成长过程,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机械训练,不只是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中起承转合,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生命的一种崇高的体验,一种情感的涤荡,一种卓越的创造,一种快乐和谐的共生和发展,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语文的诗意教学更是势在必行。
最先提出语文教学中的“诗意语文”的是由王崧舟老师提出的。
他指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
何谓诗意呢?它指的是像诗里表达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小学语文教学富有“诗意”,充满“诗意”,那是何等美妙的境界。
有了这种“诗意”,语文教学才有灵动和生气。
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
基于此的考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诗意教学并有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一、九曲黄海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重视课前读,筛选好文章,诗意语文的前奏课前读,是我们班的特色,为此,我挑了《大学》《中庸》《论语》《千家诗》《唐诗宋词》……虽然每节课只有短短的5分钟时间,但是一天直至一周、一个学期的课前读时间不可小视。
时间在慢慢流逝,而学生们古文化的熏陶中,逐步提高了语文的素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质的提高。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84a7dd040912a216147929f8.png)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篇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意思和翻译_名人故事诗句出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意思翻译:这满园的春色哪里能关得住啊,你瞧,不就有一枝红杏已经悄悄地探头出墙了吗?意蕴解释: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
,作者将春色和红杏拟人化,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引起读者联想:春色是关不住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我们现在引用这句名言,多用来赞颂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住的,它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篇二:题目b882e44733687e21af45a9c8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作文系列训练一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文系列训练一一枝红杏出墙来](https://img.taocdn.com/s3/m/745b4ba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5.png)
拓展写作领域
鼓励学生尝试更多的写作领域和题材,培养自己的跨学科写作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在写作中勇于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和观点,提 高文章的独特性和新颖性。
提高国际化视野
加强学生对世界各地文学和文化的学习了解,提高自身的国际化视野 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训练目标
0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描绘“一枝红杏出墙来” 的场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 的美好和细节。
02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通过练 习写景、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 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03
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通过思 考红杏生命力、突破和变化的 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范文二
《红杏的启示》通过红杏的象征意义,阐述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点评:观点鲜明,逻辑严密, 具有深度。
范文三
《红杏与自由》以红杏为载体,探讨了自由与束缚的主题。点评:构思新颖,见解独到,引人深 思。
学习借鉴与反思
学习借鉴
从优秀范文中汲取灵感,学习其语言 表达、结构安排和思想深度。
反思
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出不足之处,思 考如何改进和提高。同时,也要注意 避免盲目模仿,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和 风格进行创作。
鉴赏水平。
多写多练
鼓励学生多写不同类型的文章,不断 尝试新的题材和风格,通过实践提高
自己的写作能力。
注重日常积累
引导学生养成随时记录灵感和素材的 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反馈与修正
提供及时、具体的写作反馈,指导学 生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帮助他们更 好地提升写作水平。
初三话题作文《一枝红杏出墙来》900字(总12页PPT)
![初三话题作文《一枝红杏出墙来》900字(总1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441f20d6f705cc17552709f2.png)
初三话题作文《一枝红杏出墙 来》
(三)飞跃苦痛之墙
睁开双眼,望见的是厚厚的
肉体 墙壁。闭上眼睛,等待的是
疼痛 的
。但在这狱中,依然能够
听见你的不屈不挠。
为了朋友,你两肋插刀,即
使面对权贵,你也敢给李陵辩护,致 使龙颜大怒,被判入狱。
关键词:睁开,肉体,疼痛,朋友,飞
跃,望见,等待,能够,听见,面对,辩护,致 使,被判,入狱,苦痛。 词语:肉体 拼音:ròutǐ 解释:人的身体。《水浒传》第四 四回:“因他长大白净,人都见他 一身好肉体,起他一个绰号,叫他 做‘玉幡竿’孟康。”《儿女英雄 传》第六回:“那大小两个和尚怎 的一时就双双的肉体成圣,他全不 得知;及至听得铜旋子掉在石头上 鏜的一声响亮,...
初三话题作文《一枝红杏出墙 来》
西伯利亚,一道无声的墙,贝加 尔湖,一道寂寞的墙。然而,你用那
障碍 有限的生命,跨越了无形的
。
(二)跨过哀愁之墙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愁字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
了得”。
关键词:障碍,梧桐,细雨,愁字,跨
越,跨过,了得,寂寞,有限,哀愁。 词语:障碍 拼音:zhàng ài 解释:佛教语。恶业所引起的烦恼 困惑,因能扰乱身心,故佛典称 “障碍”。《百喻经·观作瓶喻》: “法雨无障碍,缘事故不闻。”唐 元稹《哭子》诗之四:“彼此业缘 多障碍,不知还得见儿无?”明李 贽《观音问》:“然则无时无处无 不是山河大地之生者,岂可以山河 大地为作...
思绪飞到了远古。
关键词:冰雪,古墙,无情,刻画,红
杏,脚步,内心,颜色,大门,花瓣,思绪,探 出,加快,穿过,成长,拼凑,抬头,仰望,飞 到。 词语:冰雪 拼音:bīnɡ xuě 解释:冰和雪。《后汉书·西羌传 论》:“﹝段熲﹞被羽前登,身当 百死之陈,蒙没冰雪,经履千折之 道,始殄西种,卒定东寇。”唐杜 甫《人日》诗之一:“元日到人日, 未有不阴时。冰雪鶯难至,春寒花 较迟。”《云...
《溪居即事》《墨梅》《赠将》《游园不值》《送魏二》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溪居即事》《墨梅》《赠将》《游园不值》《送魏二》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50806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6.png)
《溪居即事》阅读答案--2016年中考古诗鉴赏真题【阅读理解题目】: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0.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答案]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等11.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出自2016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墨梅》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墨梅①「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②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清气:清香的气味。
(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什么特点。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https://img.taocdn.com/s3/m/5d7fe811c281e53a5802ff3e.png)
一枝红杏出墙来-------培育亮点一、在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里捕捉“亮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大亮点在读,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能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这是学好语文的一个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是空的。
他还认为:只有师生把课文读得入情入境,有滋有味,这样的课才会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
孙双金老师也认为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就是“书声琅琅”,可见读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而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读书,让学生读出自己,读出感情,读出自信,读出兴趣,应是语文课堂中亮点所在。
如支玉恒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学生在支老师引导下,对象声词“咯吱咯吱”的不同读法,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体会到了语言的丰富多彩,构成了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支老师对第一处“咯吱咯吱”的朗读引导:师:读得不错。
但是这个“咯吱”要按她这么读,这根被压断的树枝该有多粗?有这么粗吧,(教师做了个相当于桌腿粗的手势)这么粗的树枝还能压断吗?生:压不断。
师:能被压断的树枝肯定很细。
所以“偶尔咯吱一声响”(范读)谁还没有读过?(学生读文)师:(打断)出手不凡,一开始就不错,从头再开始读,大家注意听。
生:(读文)“冬天的山村……一声响。
”师:“咯吱”再轻一点。
(生复读这一句)支老师对第二处“咯吱咯吱”的朗读指导师:刚才我怎么教你们读那个“咯吱”“咯吱”?再读一次。
(学生又读一次,把“咯吱、咯吱”读得很轻)师:如果真的这样读……大家看(师表演脚踩薄雪,小步碎踏的样子)咯吱咯吱,那雪有多厚呀?最多一指厚。
人们怕滑,迈着小碎步咯吱咯吱往前走。
可是书上说,大街上的积雪有多厚呢?生:一尺多深。
师:对呀,一尺多深,一步迈下去,脚陷入深深的雪中,再拔出来,难不难?生:难。
师:好,下面看着我迈步的动作,读“人走在上面,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句。
(师夸张地做举脚踏入深雪的动作,连迈两步,学生随着老师的迈步,把“咯吱咯吱”读得重而拖长)师:读得很好。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https://img.taocdn.com/s3/m/abf34aef915f804d2b16c1fd.png)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摘要:创新是成长之本。
《春》和《苏州园林》虽文体不同,风格各异,教法众说纷纭,但少不了引领学生对其本质特点的探索和触摸。
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感知、局部探究、课外延伸写作三个方面探究了两篇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文本教法。
最终得出“新”,方使得“红杏出墙来”的结论。
关键词:以读代讲文化底蕴比较写作对照阅读风静树止打坐思悟教学多年,曾有点教出套路的倦怠感,觉得中学语文不外“诗词”、“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几种文体,教授要诀又有共通之处,无非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局部探究字词句的表达效果,体悟作者文章当中的情志,等等。
很多事想是第一步,要真正做起来,做到好,却未必是那么容易的事。
毕竟,在与众不同的同时,作为中考学科,还不能忽略一些常规的知识和必要的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笔者觉得,下文对《春》和《苏州园林》的教法新探,也许会比较完整地体现,如自己这般身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人群,是如何在中考压力和创新实验中,力求平衡,让师生的生命,延伸出平凡无奇的校舍墙外,开出一支夭夭灼目的杏花来的。
笔者对于《春》的感觉,一直是一位激情飞扬的年轻人,压下躁动的心绪,向大家展示自我,却时时渴盼与众不同,永远活力四射地向历代学子挥洒自己青春中的灿烂光华。
因此才让人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美图,不仅念念不忘,反而历久弥新。
教学时,是否应先深挖其景致的独有魅力,以读带讲,本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理,让学生在古典音乐中扎扎实实地接读、对读、个读、组读一下其自认为精彩的片段呢?毕竟,在玄幻、言情之风盛行的时代,除了语文课堂这片净土,极少再有人有“对月一叹”的清雅风致了。
同行曾言,教学就像腌鸭蛋,浸淫许久,学生的语文风骨自然而然。
私以为言淡白而意久远。
当学生读得风生水起时,一句“为何而美,美在何方?”即可引入写景抒情散文的重点,进行景物描写鉴赏。
而在品析字句时,加入对古诗词的赏鉴,成为我第一次教授《春》之后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