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安全带收紧器经典课件

合集下载

安全气囊及安全带预张紧装置PPT课件

安全气囊及安全带预张紧装置PPT课件
实际事故统计表明,仅有l0%左右的事故能使气囊充气。
第5页/共40页
• 2.安全气囊系统包括
检测和运行的中心计算机,它在遭受部分压强和在一定撞击角度下 启动气囊
两侧安全气帘
两个前气囊
两个侧气囊
侧面碰撞传感器 安全带预紧装置 气囊故障报警灯
第6页/共40页
• 2.安全气囊系统包括
安全气囊ECU
安全气囊计算机控制爆破预拉伸安全带和气囊 安全气囊计算机被安装于副仪表板下方
第7页/共40页
• 2.安全气囊系统包括
第8页/共40页
• 2.安全气囊系统包括
驾驶位前主气囊 副驾驶位前气囊
前气囊
• 前气囊是安全带的补充设备为在前方受冲击时使用。 • 它安装在驾驶员方向盘上和乘客侧仪表板内,在前方发生剧烈碰撞时破坏保护层以
、虚插,插头公端子是否弯曲、单一退出、断裂、虚压、毛刺短路,插头母 端子孔是否偏大。
• 6.安全气囊电气系统元件代码说明
• BSI:智能控制盒 • CA00:点火钥匙 • C001:诊断插头 • CV00:COM2005 • 0004:组合仪表 • 6570:安全气囊ECU • 6573:左前碰撞传感器 • 6574:右前碰撞传感器 • 6575:左前安全带预张紧器 • 6576:右前安全带预张紧器 • 6562:右前座椅侧安全气囊 • 6563:左前座椅侧安全气囊 • 6564:乘客侧仪表板副气囊
10.安全气囊总成应存放在环境温度低于93℃,湿度不高并远离电场干扰的地方 。
第30页/共40页
• 9.安全气囊故障案例
安全气囊故障灯常亮检修步骤: 1、首先使用设备读取故障,根据故障现象和故障码描述的故障位置、故障属性
进行初步的判断。 2、断开蓄电池,将车辆静置90秒。 3、根据故障码检查气囊或者安全带,观察线束是否被压、破损,插头是否漏插

课件-安全带

课件-安全带

单元二十二汽车安全与防盗学习目标1、了解汽车座椅安全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了解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和碰撞传感器工作原理3、了解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类型,防盗系统检测传感器工作原理4、了解汽车中控门锁控制原理、遥控防盗器基本原理和网络防盗器基本功能一、汽车安全带当汽车高速运行时,乘坐者与车辆一起移动,汽车会将其乘员加速到汽车行驶时的速度。

当汽车撞到障碍物,障碍物的阻力会使汽车突然停下,但是乘员的惯性运行速度仍保持不变。

乘坐者将以汽车碰撞前的运行速度撞向方向盘或者撞击风挡玻璃,甚至飞出挡风玻璃。

这些物体在乘坐者身上施加作用力使乘坐者停下来。

但是这个力将对乘员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毙命。

如果当汽车突然停止时,使乘员也同时停止运动,那么就可以避免在汽车发生一次碰撞时,乘客随后发生二次碰撞。

安全带的工作就是将乘客束缚在座椅上,固定在车身上的座椅将使乘员停止惯性运动,从而避免二次撞击伤害。

良好的安全带设计,将安全带对身体的作用力扩散到身体比较强壮的部位上,以尽可能减少伤害。

安全带能够拉伸和收回——当安全带未拉紧时,身体可以轻松地前倾。

但在车辆撞击,人体急速前倾时,安全带会突然收紧并将人体紧紧固定好。

美国TRW公司开发的ACR2可逆式预紧安全带通过由电子稳定性控制或制动辅助装置等主动安全系统采集而来的数据进行激活,也可以由雷达等环境传感器采集而来的数据触发,ACR2具有不同级别的预收紧强度,包括安全带松弛去除,动态进行部分预收紧和用于应急功能的完全收缩。

像紧急制动或打滑之类的危险状况,该装置会收紧安全带,因此在碰撞发生之前乘员在座椅上的位置被有效矫正。

在危机情况结束后,该系统会通过可逆启动器重新自动调整。

安全带将停止力施加到人体能够较长时间承受压力的部分。

典型的安全带由一个围在骨盆处的安全腰带和一个跨过胸部的肩带组成。

这两段安全带紧紧固定在汽车框架上,以便将乘客保持在座椅上。

安全带所用的材料比较柔软。

汽车安全带课件.ppt

汽车安全带课件.ppt
在ecu认为需要点火时即在ecu认为需要点火时即可发出点火指令安全带在接到指令后即可通过电流触发燃药安全带开始回拉消除织带间隙以减小乘员的前移量带感应器的安全气囊在接到点火指令前通过感应器判断出乘员的体形重量与乘坐的位置在接到指令后根据乘员的具体状况调整点火时刻与气囊打开的速度与压力目前还在研制开发之中达到最佳的乘员保护效果
两点式安全带
三点式安全带

三点式安全带是弥补两点式安全带缺点的 一种安全带,它在两点式安全带的基础上增 加了肩带,在靠近肩部的车体上有一个固定 点,可同时防止乘员躯体前移和防止上半身 前倾,增强了乘员的安全性,是目前使用最 普遍的一种安全带。
三点式又可分为带紧急锁止机构和不带紧 急锁止机构(但可以用手来调节织带的长度) 两种形式。

1922年,赛车场上的跑车开始使用安全带; 1955年,美国福特汽车装用了安全带; 1968年,美国规定轿车面向前方的座位均要安装安全带。 我国公安部也于1992年颁布了通告,规定从1993年7月1 日起,所有小客车(包括轿车、吉普车、面包车、微型车)
在行驶时,驾驶员和前排座乘员都必须使用安全带。
拉出织带的动作时,其锁止机构能在停止位置附近自动锁
止,同时能保持束紧力。
紧急锁止式安全带
预紧式安全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安全带。为了乘 员的舒适,安全带的预紧力不能太大,安全带与人体之间总 有一定的间隙,当乘员衣服较厚时,此间隙会较大。在碰撞
时,此间隙将减小安全带的有效作用范围,降低安全带的效
能。预紧式安全带使用预紧器,在碰撞达到一定强度时,启 动预紧器,带动锁扣回缩或卷收器回转,使得安全带缩短一 定距离,有效消除间隙,提高安全带的作用。
紧急锁止式收卷器ELR
非锁止式安全带

优选安全气囊及安全带预张紧装置[可修改版ppt]

优选安全气囊及安全带预张紧装置[可修改版ppt]

• 国内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我国对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一些汽车 碰撞安全和军工专家才开始关注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和发展。
随着世界汽车进军我国,我国的汽车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1992年,我过自行研制的FS-01安全气囊通过撞车试验。
1999年10月28日,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 则》(CMVDR294),这个设计规则明确提出对汽车乘员在发生汽车碰撞 时的安全标准。所述的安全要求。该规定的发布间接地对汽车配置安全气 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无疑是中国安全气囊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同时也对安 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注入了新的活力。
优选安全气囊及安 全带预张紧装置
952年美国人Jhon.W.Hetrick发明的安全气 垫。
早期的气囊装置主要用于防止飞机着陆时与地面的碰撞。1960年, 安全气囊技术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研制并转为民用。
60年代末,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开始建议制定 一个可选择的安全气囊法则,鼓励汽车厂商去发展安全气囊。
4.1全机械式传感器。全机械式传感器的内部装有重块, 当车辆 因碰撞而使传感器重块的移动速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 传感器重块 便将其机械能量直接传递给引发器使气囊膨胀。
70年代,美国通用、福特,德国奔驰,日本丰田等汽车公司以及美国 MORTON公司、TRW公司、德国TEMIC公司、ICT研究院、日本 DAICEL公司、瑞典AUTOLIV公司等均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 究与发展安全气囊。
1984年,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在著名的“联邦汽 车安全标准”中的208条款中增加了安装气囊的要求,这为安全气囊的 发展和使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法则及指导方向。

安全带介绍PPT课件

安全带介绍PPT课件
1.高处作业未将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 2.工作负责人不在现场,失去监护。
LOGO 临边未系安全带 三人坠落把命丧
某年2月20日上午,某厂安装主厂房屋面板。工作班成员张某、罗某、贺某等五人,在施工中未按施工 组织设计要求(即:铺设压型钢板一块后,应首先对压型钢板进行锚固,再翻板)进行,实际施工中 既未固定第一张板,也未翻板。施工作业属临边高处作业,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作业中采取平推方 式向外安装钢板,在推动钢板过程中,压型钢板两端(张某、罗某、贺某在一端,另2名施工人员在另 一端)用力不均,致使钢板一侧突然向外滑移,带动张某、罗某、贺某坠落至平台(落差19.4m),造 成3人死亡。
LOGO 高处不系安全带 工作人员把命丧
某年6月12日上午,某厂脱硝改造工作中,作业人员王某和周某站在空气预热器上部钢结构 上进行起重挂钩作业,2人在挂钩时因失去平衡同时跌落。周某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坠落后 被悬挂在半空;王某未将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从标高24m坠落至5m的吹灰管道上,抢救 无效死亡。 原因及暴露问题
的安全带。
坠落悬挂安全带
高处作业或登高人员发生坠 落时,将作业人员悬挂的安
全带。
LOGO
半全身型
根据操作、穿戴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全身安全带及半身安全带:
全身安全带(FullBodyHastyHarness)
安全带包裹全身,配备了腰、胸、背多个悬挂点。它 一般可以拆卸为一个半身安全带及一个胸式安全带。 全身安全带最大的应用是能够使救援人员采取“头朝 下”的方式作业二无需考虑安全带滑脱。比如在深井 类救援中,需要救援人员“头朝下”深入并靠近被困 人员。
02
安全带分类
LOGO
安全带的用途分类
汽车用带
电工用带

电动座椅与安全带PPT课件

电动座椅与安全带PPT课件
•24
电路图
1-电动座椅开关 (驾驶员席);2前后滑动电机; 3-后方、上下调 整电机;4—倾 斜调整电机;5前方上下调整电 机;
6—腰支撑电机; 7—腰支撑开关; 8—电动座椅开 关(助手席)
•25
开关
1-电动座椅开关;2-流向前后滑动电机;3-流向前方上 下调整电机;4-流向倾斜调整电机;5-流向后方上下调 整电机;6-流向腰支撑电机;7-腰支撑开关
①座椅垫(主垫)
②罩垫。
③其它衬垫。
•7
4.表皮材料
座椅表皮材料多用织物、人造革(用于低档车,但要满足吸汗、 透气要求),在部分车辆上也有使用皮革的,由于要求皮革有很 好的耐久性和表面的均匀性,故需要用涂层。
•8
5.座椅上的装备件
包括安装在座椅上的功能件、安全件和装饰件等,如头枕、扶 手、座椅加热器,后装饰板、兜袋及烟灰缸等。
•55
电路
1-蓄电池;2-可调节高度的ELR控制电机;3-开关;4ELR继电器
•56
电脑控制电路
•57
可调节高度的电动式紧急锁紧型卷收器
1-前座椅安全带卷收调节装置总成;2-软轴;3-电机; 4-框架;5-滑块(ELR);6-高度可调节的织带卷收传感 器;7-丝杆(驱动轴)
•58
与安全气囊联动的紧 急收束型安全带
C.靠背高度调整
D.头枕高度调整
2.下列对座垫骨架的结构叙述( )不正确。
A.座垫骨架中间导轨与钢管框架焊接连接
B.钢管框架两侧的侧连接板与钢管框架为螺栓连接
C.内、处滑板与钢管框架为焊接连接
D.座椅移动导轨焊接在车身底板上
•62
练习
选择
3.LS400型轿车的电脑预置驾驶席位置系统有 ( )块控制电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座椅安全带收紧器经典课件一、概述如图1-39所示,座椅安全带收紧器与安全气囊一样,属于辅助乘员保护系统,它改善了安全带对乘员的防护功能。

图1-39 座椅安全带收紧器系上安全带除了可防止乘员在碰撞事件中被抛出车外,还可以减少乘员与车内物件的二次撞击。

但安全带并不能将乘员完全固定在座椅上,安全带与乘员之间尚留有些许空间。

因此,在严重撞击中,虽然系上安全带所受的冲击会比未系上安全带小很多,但是乘员仍可能会碰撞到车内物件从而造成伤害。

在严重的正面撞击中,座椅安全带收紧器立即起作用,它通过快速的收紧反应,使安全带在乘员往前移动之前即回缩一定的长度,这样即可减少乘员向前的移动量。

在近两年的新车型中,座椅安全带收紧器增设了限力器,当严重撞击而使安全带收紧器收紧时,若安全带施加在乘员身上的张力达到预定值时,限力器限制这一张力,以此控制施加在乘员胸部的安全带张力。

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收紧器及限力器的座椅安全带搭配使用,可使驾驶员和前座乘员受到最大的保护。

安全带收紧器在设计上只能工作一次。

安全带收紧器工作时,可能会发出工作声响,且会有少量烟雾释出。

这些气体是无害的(也不表示有起火现象)。

此外,即使座椅上没有乘员,安全带收紧器也可能会工作。

座椅安全带收紧器有两种类型:电子式(E型)和全机械式(M型)。

电子式安全带收紧器组合在安全气囊系统内,由中央气囊传感器总成来驱动,即与安全气囊同时动作。

全机械式安全带收紧器有自己单独的传感器,自成系统。

因此,在某些碰撞的情况下,安全带收紧器和气囊可能不会同时工作,甚至左、右两个收紧器也可能不会同时工作。

二、构造和工作原理座椅安全带收紧器虽然有电子式(E型)和全机械式(M型)之分,但两者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实质上是一样的,只是气体发生器的点火方式不同而已。

如图1-40所示,带收紧器的座椅安全带收紧器由收紧机构、收缩机构和ELR(紧急锁紧收缩器)组成。

其中收缩机构和ELR属于不带收紧器的普通座椅安全带的组成部分。

图1-40 座椅安全带收紧器结构E型安全带收紧器由中央气囊传感器总成控制其工作,电路图可参阅中央气囊传感器总成电路图。

M型安全带收紧器带有自己的收紧传感器,它可检测减速惯性力,并据此点燃气体发生器。

此外它还有一个安全装置来锁定此传感器。

1、收紧机构收紧机构的具体构造会因制造厂家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其工作原理均相同。

现列出两种较常用的形式。

形式一:这一形式的收紧机构由气体发生器、缸筒、活塞以及与活塞连在一起的拉索组成。

为不影响安全带的正常工作,拉索绕在一鼓轮上,而不与轴的外表面接触,如图1-41所示。

图1-41 收紧机构的结构及其工作(一)当收紧器动作时,由气体发生器释放出的大量气体迫使活塞向下运动。

由于拉索与活塞连在一起,所以活塞带动拉索,使鼓轮夹紧轴。

这样,轴向收紧安全带的方向转动,使安全带收紧一定的长度之后,安全带便无法被拉出或回缩。

形式二:这种形式的收紧机构由气体发生器,离合齿轮、离合键和转子组成。

当收紧器动作时,由气体发生器释放出的大量气体首先迫使离合键插入到离合齿轮,使得转子与离合齿轮一起转动,然后气体继续迫使转子转动直到尽头,最后气体从释放孔排出,如图1-42所示。

图1-42 收紧机构的结构及其工作(二)当收紧器作用后,离合键和离合齿轮可以分离,在它们分离后,安全带即可像原来一图1-43 气体发生器截面图样被拉出或缩回。

2、气体发生器(E 型)气体发生器由传爆管(发热丝和点火药粉)和装在金属容器内的气体发生剂(无烟火药)组成(见图1-43)。

当气囊传感器接通时,电流流到传爆管的发热丝而点燃点火药,火焰随即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到气体发生剂,产生高压气体。

维修时需特别注意,即使微弱的电流也可能点燃传爆管,因此,绝不可使用万用表测量其电阻。

3、带收紧传感器的气体发生器(M 型)收紧传感器的构造虽因车型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其组成元件有:惯性配重、触发轴(或扣栓杆)、点火销、点火弹簧和偏位弹簧。

在正常情况下,点火销被触发轴(或扣栓杆)扣住,使点火销不能射出去。

此外,任何不必要的惯性移动均被偏位弹簧的弹力抑制,使安全带收紧器不致被误触发。

如果车辆发生严重的正面碰撞时,瞬间减速,惯性配重克服偏位弹簧力向前移动,从而使触发轴(或扣栓杆)释放开点火销,点火销被点火弹簧弹射出,点燃传爆管。

火焰瞬间扩散到气体发生剂,从而产生大量气体。

图4-6示出了带收紧传感器的M 型气体发生器的两种具体形式。

为了防止在拆卸安全带或处理安全带收紧器时,意外地起动收紧器,M 型座位安全带收紧器均装有制止传感器工作的安全装置(触发安全装置)。

如图1-44、45所示的传感器锁止按钮必须用螺丝刀或类似的工具压下,使传感器锁止释放杆顺时针转90°。

这样触发轴会被固定,安全带收紧器停止工作。

要释放安全装置,逆时针转动传感器锁止释放杆,并使之按下即可。

图1-44 带收紧传感器的M型气体发生器图1-45 安全装置的触发和释放4、安全带限力器安全带限力器由限力板、卷筒和固定轴等构成,如图1-46所示。

图1-46 安全带限力器当车辆发生严重的正面碰撞时,由于乘员进一步向前移动而使安全带所受的力超过预定值时,限力板开始变形,卷筒立即旋转,使得绕在其上的安全带得以向外拉出。

与此同时,限力板继续随卷筒的旋转而绕固定轴变形,成为了安全带继续拉出的阻力。

当卷筒转过l 41圈,随着限力板两端接触,限力板完成绕固定轴的转动, 三、两次动作的安全气囊系统1.概述在汽车发生冲撞时,安全气囊系统对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十分有效。

目前安全气囊系统一般为转向盘单气囊系统,或者双气囊系统。

安装有双气囊和安全带预紧器系统的车辆在发生冲撞时,不管速度高低,气囊和安全带预紧器同时动作,因此造成低速冲撞时气囊的浪费,使维修费用增加很多。

两次动作的双安全气囊系统,在汽车发生冲撞时,能根据汽车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自动地选择只使用安全带预紧器动作,还是安全带预紧器和双气囊同时工作。

这样,在低速发生冲撞时,系统只使用安全带即能足够保护驾乘人员安全,而不用浪费气囊。

如果在速度大于30km/h 发生冲撞时,安全带和气囊同时动作,以便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2.两次动作的双气囊系统工作原理两次动作的双气囊系统在轿车上的布置如1-47所示,它是由传感器、中央控制器、双气囊、双安全带预紧器和接头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1-48所示。

图1-47双安全气囊部件布置1-左前方传感器 2-SRS警示灯(在仪表板上)3-转向盘气囊 4-右前方传感器 5-接头6-成员气囊7-中央控制器 8-左安全带预紧器 9-右安全带预紧器 10-预紧器检查接头图1-48 两次动作双气囊系统工作原理图1-蓄电池 2-点火开关 3-中央控制器 4-缠叠式电缆 8-转向盘气囊电雷管 9-成员气囊电雷管10-左安全带预紧器 11-右安全带预紧器 9-左前方传感器 13-右前方传感器中央控制器由中央传感器、电子控制器、安全传感器和辅助电源组成。

气囊中除了气囊外,还有电雷管、气体发生器;安全带预紧器中也有电雷管。

本系统的电气联接特点是:图1-49 气囊张开和安全带后拉图图1-50 偏心锤式传感器结构 1-芯轴 2-扭力弹簧 3-锤 4-转盘 5-触桥 6、11、16-动触头7、13、15-静触头 8、9-外壳10、9-插头 14-止位块①左右两个前方传感器并联,并联后与左右安全带预紧器电雷管、安全传感器串联。

②中央传感器和前方传感器并联,它们串联后的电路也并联。

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汽车行驶中,3个传感器不断将车速变化的信息输入到电子控制器,经电子控制器不断地计算、分析、比较和判断,并随时准备发出指令。

当车速小于30km/h 冲撞时,前方传感器和其串联的安全传感器同时向电子控制器输入撞车信号,并发出引爆安全带预紧器电雷管的指令,而中央传感器发出的信号不能使电子控制器发出引爆气囊电雷管的指令。

所以,在低速(减速度较小)冲撞时,只要预紧器向后拉紧安全带,就足以保护驾乘人员不撞向前方。

在高速(减速度较大)冲撞时,前方传感器和中央传感器同时向电子控制器输入冲撞信号,电子控制器在迅速判断后发出指令,同时引爆左右预紧器和双气囊的电雷管。

安全带向后拉紧的同时,2个气囊同时张开,吸收驾乘人员因减速度大而产生的冲撞能量,有效地保护他们的安全,如图1-49所示。

当汽车和前面的固定物冲撞时,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快,减速度就越大,传感器接受到的力就越大。

若将前方传感器和中央传感器预设定的力分为上、下限,即前方传感器的预定冲撞速度在小于30km/h的下限值,并且相应的安全传感器预设值也是下限值,则汽车发生低速冲撞时,电子控制器只使安全带预紧器引爆。

中央传感器预设值为上限,则汽车高速冲撞时,前方传感器,中央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同时向电子控制器输出冲撞信号,电子控制器使所有的电雷管引爆,则安全带拉紧,气囊张开。

从发生冲撞、传感器发出信号到控制器判断引爆电雷管,大约需要10ms时间。

引爆后,气体发生器产生大量氮气,迅速吹胀气囊。

从发生冲撞到气囊形成,进而到安全带拉紧,全过程所需时间为30-35ms,所以气囊系统的保护效果是非常好的。

当气囊引爆后,由于产生的气体大量涌进气囊,使气囊的压力增高,不利吸收冲撞能量,所以,在气囊的后面有2个排泄压力的气体排放孔,有利于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3.系统主要部件(1)前方传感器此传感器安装在保险杠后与挡泥板之间,用来感测低速冲撞的信号。

前方左右2个传感器结构相同,都是偏心锤式机械传感器。

传感器装在1个密封的防振保护盒内图4-12。

前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汽车正常行驶时,扭力弹簧将锤、动触头定在止点位置,传感器没有触发信号给中央控制器。

当汽车冲撞时,惯性力克服弹簧的扭力而使其产生运动,带动触头转动,使动、静触头接合。

此时,传感器向中央控制器发生“接通”信号,同时安全传感器也接通,于是电子控制器发出引爆安全带预紧器电雷管的指令,使安全带拉紧而达到安全保护作用。

前方传感器有4个引脚,其中2个引脚接到电子控制器,另外2个为自诊断引脚。

金属电阻的作用是诊断本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器之间是处于开路状态还是处于正常状态。

(2)中央传感器图1-51 安全传感器 1-水银(正常位置)2水银(冲撞位置)3-触头 4-接电源5-外壳 6-接电雷管 α——安全传感器安装角中央传感器装在中央控制器内,用来感测汽车发生高速冲撞的信息,并将其输送到电子控制器,用来引爆气囊电雷管,使气囊张开。

同时前方传感器也引爆预紧器的电雷管,即安全带预紧和气囊张开同时起作用。

中央传感器是1个固体半导体压力传感器,它具有稳定性好、应变灵敏系数K 值 (大约100-150)及压敏电阻效应线性好等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