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 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医学课件

惊恐障碍医学课件xx年xx月xx日•惊恐障碍概述•惊恐障碍的病因•惊恐障碍的诊断目录•惊恐障碍的治疗•惊恐障碍的预防•惊恐障碍研究展望01惊恐障碍概述惊恐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不可预测的、突然出现的、强烈的惊恐体验,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
定义症状主要症状包括突如其来的恐惧、心悸、出汗、呼吸急促、胸闷、胸痛、头痛、眩晕、感觉异常、手足麻木等。
定义与症状根据不同的调查数据,惊恐障碍的患病率在1.5%-4%之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患病率影响因素惊恐障碍的发病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有关。
患病率与影响因素惊恐障碍的病程具有不确定性,但一般而言,大多数患者可以在数周到数月内缓解,部分患者病程迁延不愈。
病程预后惊恐障碍的预后良好,但需要积极治疗。
未经治疗的患者复发风险较高。
病程与预后02惊恐障碍的病因惊恐障碍有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病率约高出普通人群2-4倍。
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惊恐发作可能与大脑中负责情绪和身体反应的神经递质系统(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的异常活动有关。
生物学因素长期生活于应激状态、遭受精神或躯体创伤,可触发惊恐障碍。
应激与创伤人格特质部分患者具有胆小、易担忧、追求完美、不自信等人格特质,这些特质可能使个体易患此病。
心理社会因素如心血管疾病、贫血、糖尿病等躯体疾病可导致或加重惊恐障碍。
诱发因素健康问题如咖啡因、尼古丁、可卡因等物质可诱发惊恐障碍或加重病情。
药物与物质滥用如工作压力、时间紧迫感、任务繁重等环境压力可促使惊恐障碍的发生或加重。
环境压力03惊恐障碍的诊断惊恐障碍的诊断需满足特定的症状标准,如显著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症状、强烈的恐惧感等。
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
诊断标准诊断流程诊断惊恐障碍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甲状腺功能检查等。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综合考虑作出诊断。
诊断标准与流程惊恐障碍需与其他精神障碍如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等进行鉴别。
惊恐障碍医学PPT课件

7
2.心理社会因素
• 行为学派:“对恐惧的恐惧”(fear of fear) 各种躯体内部感受经过内感受条件作用,可 以获得激发惊恐发作的能力
8
2.心理社会因素
• 认知行为治疗:患者对自己的躯体感受过 度敏感,对这些感受作出灾难化的解释和 评价,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并最终出现惊 恐发作
9
流行病学
3
1.生物学因素
(1)育亨宾(Yohimbine)(有激活蓝斑 活性的作用)使惊恐障碍患者发生惊恐 发作的比例大大高于正常人群 (2)换气过度与惊恐发作有关。换气过度 可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出现类似惊 恐发作的表现,例如眩晕、胸闷、虚弱
4
1.生物学因素
(3)脑影像学研究 发现,患者右侧额 叶皮质萎缩 (4)脑干蓝斑区神 经递质去甲肾上腺 素活性的异常可能 与惊恐发作有关
5
1.生物学因素
( 5 )遗传:患者的一级亲属中有约 15% 一 17% 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80%一90% 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仅有10%一15%。 但一些研究提示遗传因素的作用是有限的。
6
2.心理社会因素
• 心理分析:个体以心理防御机制对抗本我 引起的焦虑,防御失败,就会出现惊恐发 作。 早期创伤
治疗
药物+心理治疗
23
药物治疗
• 抗焦虑药: • SSRI类
24
心理治疗
•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 安排安静、整洁、优雅的环境,消除不安 全感; • 耐心倾听,及时有效的识别、回馈、反应、 共享病人的情感体验,设身处地、将心比 心的对病人进行“投情的理解”(译为共 理心、同理心或共情)。
心理治疗
担忧和害怕
(如担忧出现惊恐发作 或害怕某种痛苦的情境)
惊恐障碍诊治ppt课件

Symptom Scale)
.
18
PDSS和PASS量表
PDSS量表
• 评定时间范围一般为1个月(也 可以自行规定)。 • 约需10-15分钟时间 • 由医生来评定的量表;包括7 个条目,每个条目分5级评分: 0=没有;4=极度的、弥散的、 近乎持续的症状,残疾/失能 • 总分是7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后 的平均值,得分范围是0-4。 • 痊愈常定义为患者惊恐发作基 本上消失(PDSS≤3,每一项 评分 ≤ 1)
一般状况:意识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完整。常伴有痛苦表情,
接触应当是主动合作的,日常生活表现正常
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力、思维障碍、记忆力、智能。惊恐障碍
患者不存在错觉、幻觉;思维内容和形式正常,逻辑清晰;记忆力、智能正常
情感活动:惊恐障碍患者发作时表现为极度紧张、恐惧。发作间期可因
特点
• 在65岁后起病者非常少
见(0.1%)
发病模式 • 呈双峰模式
- 第一个高峰出现于青少年晚 期或成年早期15-24岁 - 第二个高峰出现于45-54岁
.
5
惊恐障碍概述-流行病学2
患病率
• 1年患病率 2.7% • 终生患病率 4.7%
• 30%-50%伴有场所恐惧
症状
.
• 1.5%成年人正罹患惊恐
• 解释或短期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
.
30
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RCT研究
作者
研究人群
研究时间
Hendriks 2010 老年PD患者 (>60岁) 26周 Mirjam 2002 CBT疗效不佳的PD患者 8周
惊恐障碍医学课件

惊恐障碍医学课件contents •惊恐障碍概述•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惊恐障碍的治疗•惊恐障碍的预后与预防•惊恐障碍的医学研究进展•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目录惊恐障碍是一种突然发作、强烈恐惧、躯体不适的心理障碍。
定义发作突然,无明显外部诱因,伴随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持续时间短暂,但反复发作。
特征定义和特征惊恐障碍在人群中的患病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多数起病于青壮年。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心理因素等均可能影响惊恐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流行病学和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流行病学包括神经递质异常、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等。
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性格、生活压力等。
惊恐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包括遗传易感性、环境诱因、个体心理特征等。
其中,神经生化物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在惊恐障碍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因素如焦虑、恐惧、压力等也可诱发或加重惊恐障碍的症状。
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会突然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强烈的恐惧感,犹如即将面临死亡或严重危险。
突然出现强烈恐惧感惊恐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出汗、颤抖等自主神经症状。
自主神经症状典型的惊恐发作持续时间一般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
持续时间短暂患者可能在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内多次经历惊恐发作。
反复发作症状和体征惊恐障碍患者可能出现与心脏病相似的症状,如心悸、胸闷等。
但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以排除心脏病的可能性。
心脏病惊恐障碍与焦虑症在某些症状上有所重叠,但焦虑症的症状通常较为持久,不像惊恐障碍那样突然发作。
焦虑症癫痫患者可能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与惊恐发作时的颤抖、濒死感有相似之处。
但通过脑电图等检查,可以加以鉴别。
癫痫与其他疾病的鉴别严重程度标准惊恐障碍的症状应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至少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症状标准根据DSM-5(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诊断标准,患者在至少一次惊恐发作后,持续担心再次发作或发作的后果,即可诊断为惊恐障碍。
惊恐症诊断与治疗PPT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和治疗方 案
康复过程监测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自我监测:记录病情变化,包括症状、情绪、睡眠等 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 心理治疗: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家属需要了解惊恐 症的症状、治疗方 法、护理方法等, 以便更好地照顾患 者。
患者和家属都需要 了解如何预防惊恐 症的复发,以及如 何应对惊恐症发作 时的紧急情况。
配合医生治疗
定期复诊: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诊,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
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和运动习惯,有助于病情 的恢复 心理支持: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克服 恐惧心理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 足的睡眠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 度摄入咖啡因和酒精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学会放松和减压,避免过度紧 张和焦虑
早期干预和预防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学会自我调节,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康复后的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定期进行心理治疗,保持心理健康 避免接触可能引发惊恐症的刺激源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社会支持
惊恐症患者及家属的注意事 项
第六章
了要 表现为突然发作的 强烈恐惧感、心慌、 呼吸困难等。
惊恐症患者需要了 解疾病的症状、病 因、治疗方法等, 以便更好地配合治 疗。
惊恐障碍综合征 ppt课件

15
治疗 :
• (二)治疗原则 • 1. 综合治疗:药物合并心理治疗疗效优于
单一治疗。
• 2. 长期治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要
急于一蹴而就。
• 3. 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情况不一,不要
相互对比。
ppt课件
16
治疗:
• (三)药物治疗 • 1. 三环类抗抑郁药包括丙咪嗪、氯丙咪嗪,以及 SSRIs
亢或自发性低血糖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ppt课件
11
诊断标准
• (二) ICD-10 标准 • 1 个月内至少有 3 次发作,每次不超过 2 小时,发作时明
显影响日常活动,两次发作的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没有 明显症状。
• 并具有以下特点: • 1. 发作的情境中没有真正的危险。 • 2. 并不局限在已知或可预料的情境中 ( 参见特定的恐惧
ppt课件
17
治疗:
• (四)心理治疗 • 1. 支持性心理治疗 • 2. 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治疗、家庭治
疗
• 3. 正念呼吸训练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包括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有研 究发现,这些抗抑郁药物的长期稳定使用可以有效的降低 患者惊恐发作的再发风险。
• 2. 苯二氮䓬类适用于对各种抗抑郁剂不能耐受者,包括阿
普唑仑和氯硝西泮。
• 3. 非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因为苯
二氮䓬类长期使用患者会产生药物依赖,而非 苯二 氮卓 类抗焦虑药不会出现药物依赖。
常;肾上腺素和五羟色胺神经受体功能失 调;苯二氮䓬受体敏感性降低等。
• ( 2 )神经解剖研究发现:大脑的杏仁核
和边缘结构参与惊恐障碍的发病机制。
惊恐障碍与心脏疾病PDHD精品PPT

CCMD-3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惊恐发作符合以下四项: (1)发作不可预测。 (2)间歇期,除了害怕再发作无明显的症状。 (3)发作表现为强烈的恐惧,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
症状,往往有痛苦体验。 (4)发作来得突然,10分钟内达高峰,一般不超过
灾难性认知
Nothing is so much to be feared as fear。
--Hennry David Thoms
生理方面:“交感神经的风暴”,尤以心血管和呼吸 系统的症状突出。
情绪方面:极度的焦虑、担心、害怕,严重发作常合 并抑郁症状。
认知方面:相信自己快要窒息死亡、注意力不集中, 现实解体,记忆正暂时减退,继发疑病观念。
二线用药 氟米帕米、丙咪嗪、米氮平、BZD
三线用药 双丙戊酸钠、加巴喷丁、苯乙肼、吗氯贝胺、丁 胺苯丙酮、吲哚洛尔、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
不推荐用药 丁螺环酮、曲唑酮、普萘洛尔、卡马西平
用药注意*
选择有效药物 小量开始,(防止过度激活,起始剂量为抗抑
郁起始量的一半),逐渐加量。 维持治疗至少一年,需要时可以服用更长时间 停药时需逐渐减量,以减轻反跳或撤药反应。
目录
第一部分:惊恐障碍 第二部分:与心脏疾病
所发他惊
吓出习恐
死一惯体
,阵睡验
这震在的种人路原突心边型如魄岩源其的穴于
来尖里古
的叫,希
恐,如腊
怖有果神
与许有话
惊多人,
吓路经传
就人过说
被被时有
称他惊一
为这醒位
惊种了叫
Pan
恐骇他
惊恐障碍讲课PPT课件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
建立应对惊恐障碍的思维模式,例如积极的自我对话和自我肯定。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
保持积极心态与生活方式
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
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系统,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感受和经验,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
寻求专业帮助: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惊恐障碍的案例分享与启示
PART SEVEN
典型案例介绍与分析
案例一:某中年女性因长期惊恐障碍导致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通过心理治疗逐渐恢复。
案例二:某年轻男性在经历一次惊恐发作后,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通过自我调节和心理疏导逐渐克服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的症状与表现
PART FOUR
躯体症状
心悸:心跳加速、心悸或心律不齐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窒息感或胸闷
胸痛:胸部疼痛或不适感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汗、面色苍白、颤抖或恶心
心理症状
躯体症状: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等
焦虑:惊恐障碍患者常常感到极度的恐惧和紧张
回避行为:为了避免再次经历惊恐发作,患者可能会避免某些场所或情境
预期焦虑:患者对未来的惊恐发作感到担忧和恐惧
行为症状
害怕单独出门或参加社交活动
回避某些活动或社交场合
过度担心身体健康状况,频繁就医
害怕高处、密闭空间等特定场所或情境
症状对生活的影响
症状:惊恐发作时可能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颤抖等症状。
家庭与朋友:患者家属或朋友可能因为不理解而产生误解或担忧,影响家庭关系和朋友关系。
适用人群
惊恐障碍患者及家属
医学PPT课件惊恐障碍

六、诊断
DSM-Ⅳ将本病区分为: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惧 症和惊恐障碍不伴广场恐惧症两种类型。合并重 型抑郁症者应分别给予诊断 ,这类患者的自杀倾 向增加临床上需加以重视。
• 4. 神经解剖:
• 惊恐发作:German等认为脑干,特别是 蓝斑与急性惊恐发作密切相关。
• 预期焦虑:可能与边缘叶的功能损害有关, 边缘系统(边缘叶)是人类愤怒、警觉、 恐惧等情绪的中枢。
• 恐怖性(习惯性)回避:这是一种学习到 的行为与脑皮质(额叶皮层)的认知和意 识活动有关。
• 5. 生理
• 焦虑谱系 :根据美国DSM-IV分类系统, 焦虑障碍可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 碍、恐怖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强 迫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躯体引起的焦 虑障碍、物质依赖引起的焦虑障碍和未在 他处注明的焦虑障碍。
二、流行病学研究
根据我国2009年五大城市15家综合医院调查结 果,焦虑障碍的现患率为8.57%,其中女性 9.05%男性7.69%,终生患病率为9.34%,其中惊 恐障碍患病率为1.45%,广泛性焦虑患病率为 4.17%。
• 脑电图显示,PD患者的脑电波α节律减少,高 频率α活动增加,提示PD患者常处于高警觉状态。 心电图显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提示血管警觉 性增高。此外,患者皮肤电阻的灵活性降低。
• 6. 心理
• 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上看,焦虑是对未 认识到的危险的一种反应,这种危险由于 神经症防御机制未能为患者辨认出来,有 时这种危险只是象征性的。当重新显现童 年、少年或成年期未解决的冲突而激发焦 虑,引起警觉性增高。而行为主义认为, 焦虑是恐惧有些环境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
• 有的出现过度唤气、头晕、四肢麻木、非真实感, 心悸、出汗、颜面潮红或苍白,步态不稳、震颤 或全身无力、胃肠道不适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症 状,以及运动性不安。此种发作历时很短,一般 5-20分钟,很少超过一小时。症状可自行缓解, 或以哈欠、排尿、入睡而结束发作。
惊恐障碍演示课件

06 研究与展望
研究现状和进展
神经生物学研究
通过神经影像学和生物化学手段 ,揭示惊恐障碍患者大脑结构和 功能异常,如杏仁核过度活跃、
前额叶功能减退等。
遗传学研究
发现惊恐障碍具有一定的家族聚 集性,相关基因如COMT、5HTTLPR等与发病风险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探讨童年创伤、应激性生活事件 、个性特征等心理社会因素在惊
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在社交场合中表 现出显著的恐惧和焦虑,但惊恐发 作不是其核心症状。
抑郁症
抑郁症的患者可能出现类似惊恐障 碍的症状,如心悸、胸闷等,但通 常没有惊恐发作的突然性和不可预 测性。
04 治疗与管理
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减少惊恐发作 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02 症状与表现
惊恐发作的症状
心跳加速或心悸 呼吸急促或窒息感
胸闷或胸痛
惊恐发作的症状
颤抖或发抖 出汗
头晕或昏厥感
惊恐发作的症状
恶心或腹部不适 感觉不真实或脱离自己身体的感觉
害怕失去控制或死亡
预期焦虑和恐惧
担心再次经历惊恐发作 对特定场所或活动的恐惧,如公共场所、独自在家等 对身体症状的过度关注和担忧 避免可能引发惊恐发作的情境或活动 对社交、工作或日常活动的严重影响
03
惊恐障碍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 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发病率和影响因素
惊恐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女 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
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 ,但也可在任何年龄阶段出 现。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心 理因素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影 响惊恐障碍的发病。
惊恐症讲课PPT课件

病程:惊恐症的病程通常较长,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时间来治疗和恢复
预后: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会有明显的改善,但需要持续的治疗和监测,以防止复发
惊恐症的诊断与评估
PART TH,包括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标准和病程标准
分类:根据病因可分为情境型、广场型和社交型惊恐症
患者在无任何明显刺激或危险的情况下突然感到惊恐
惊恐症是一种焦虑障碍
惊恐症的症状包括心跳加速、出汗、呼吸急促等
患者常常担心下一次惊恐发作而感到焦虑不安
惊恐症的症状表现
心跳加速
手脚发抖
呼吸急促
出汗
惊恐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遗传、环境、神经生物学等因素相互作用
发病机制:涉及神经递质、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的异常
心理教育:提供关于惊恐症的基本知识和应对策略,增强患者的自我认知和应对能力
其他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等
生活方式调整:健康饮食、适度运动、良好的睡眠等
应对技巧:深呼吸、放松技巧等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治疗选择与方案制定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轻焦虑和恐惧
药物治疗:使用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来缓解症状
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惊恐症的认识,减少歧视和误解,促进早期识别和治疗
自我管理与应对策略
了解惊恐症的症状和原因,增强自我认知和意识
学习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应对技巧,减轻焦虑和恐惧
保持积极心态,学会调整情绪和思维模式,避免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评估方法与工具
评估量表:用于评估惊恐症的严重程度和症状频度
访谈和观察:医生通过访谈和观察患者的表现,可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情
惊恐障碍医学课件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惊恐障碍的诊断标 准包括症状学、病程和严重程度等方面。
流行病学数据
患病率
在一般人群中,惊恐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1.6%,年患病率为2.6%。
共病情况
惊恐障碍患者常常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如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等。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惊恐障碍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访谈
进行半结构化或结构化临床访谈 ,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功能损 害程度及其他相关信息。
生理检查
进行心电图、呼吸功能等生理检 查,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的惊恐症 状。
鉴别诊断
恐慌障碍
惊恐障碍必须与恐慌障碍相鉴别,恐慌障碍表现 为反复出现突如其来的恐惧和紧张感,但无特定 的恐惧对象或情境。
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可伴有惊恐发作,表现为情绪低落、 兴趣丧失等症状,需与惊恐障碍相鉴别。
生活方式的调整与改变
总结词
生活方式调整和改变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 。
详细描述
生活方式调整和改变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 放松技巧、社交支持等。患者可以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来减轻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
自我管理与自我调节
总结词
自我管理与自我调节是惊恐障碍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 地应对病情。
健康管理
加强健康管理,监测病情并按时服 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THANK YOU.
环境压力
长期暴露在高度压力的环境中,如工作环境压力大、生活节 奏快等,可能使个体易感性增加。
遗传因素
家族研究
惊恐障碍的家族研究显示,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较普通人群增加。
惊恐障碍医学课件

详细描述
广场恐惧症患者通常害怕离开家或害怕在公 共场合出现,而社交恐惧症患者则害怕与他 人交往或交谈。这些特殊类型的惊恐障碍可 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
06
展望未来
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研究惊恐障碍的病因
目前惊恐障碍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了解其发 生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线索。
加强心理治疗研究
心理治疗在惊恐障碍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应加强心理治疗的研 究和实践,提高治疗效果。
联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治疗惊恐障碍。应进一步探 讨联合治疗的最佳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THANK YOU
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可帮助患者逐渐接触和适应恐惧的对象或情境。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可帮助患者学会放松技巧,减轻焦虑和恐惧。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结合
01
02
03
联合治疗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联合 使用可提高惊恐障碍的治 疗效果。
顺序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 先使用药物治疗,待症状 得到一定缓解后,再结合 心理治疗。
寻求专业帮助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治疗,如药物治疗、心 理治疗等,切勿自行盲目用药或治疗。
定期随访
治疗期间应定期随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05
惊恐障碍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青少年惊恐障碍
总结词
青少年时期是惊恐障碍的高发阶段,青 少年患者通常表现出与成人不同的症状 特征。
心理保健
情绪管理
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如通过冥 想、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方式来
缓解压力。
增强自信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提高自信心 ,有助于减少焦虑和恐惧。
惊恐症健康教育PPT课件

如何帮助惊恐症患者
如何帮助惊恐症患者
提供支持和理解:与患者沟通,给予支 持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鼓励寻求专业帮助:帮助患者寻找专业 的治疗和支持资源。
如何帮助惊恐症患者
教育他人:加强对惊恐症的认识,避免 对患者产生误解和歧视。
结语
结语
惊恐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但通过 合适的治疗和支持,患者可以得到缓解 和康复。提高对惊恐症的认识和理解对 于预防和帮助患者非常重要防: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应对 疲劳和压力,定期与医生进行检查等。
惊恐症对生活的影响
惊恐症对生活的影响
心理影响:不安和恐惧的情绪常常出现 ,对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社交影响:患者可能避开某些社交场合 ,导致孤立和人际关系问题。
惊恐症对生活的影响
职业影响:惊恐症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下 降,影响职业发展。
惊恐症健康教育PPT课 件
目录 介绍惊恐症 惊恐症的原因 惊恐症的治疗与预防 惊恐症对生活的影响 如何帮助惊恐症患者 结语
介绍惊恐症
介绍惊恐症
什么是惊恐症:惊恐症是一种焦虑障碍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强烈恐惧和身体不 适感。 症状:包括突发的恐惧发作、心悸、呼 吸困难、出汗、四肢无力等。
介绍惊恐症
常见误解:很多人对惊恐症有误解,不 了解其真正原因和治疗方法。
惊恐症的原因
惊恐症的原因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脑化学平衡 失调等。 心理因素:包括潜意识的冲突、过度紧 张和焦虑等。
惊恐症的原因
环境因素:包括生活压力、创伤经历等 。
惊恐症的治疗与预防
惊恐症的治疗与预防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暴露疗法 ,可帮助患者改变思维和行为。 药物治疗:如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 ,可以缓解症状。
惊恐症科普讲座PPT课件

案例分析与建议
如何帮助朋友或家人走出惊恐症的困扰 ?
结论
结论
总结惊恐症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结论
鼓励患者及家人寻求专业帮助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治疗
如何诊断惊恐症? 惊恐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诊断和治疗
如何预防惊恐症的复发?
生活调整建议
生活调整建议
惊恐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哪 些调整建议? 如何管理和降低焦虑情绪?
生活调整建议
惊恐症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很重要吗 ?
案例分析与建 议
案例分析与建议
案例分析:一个真实的惊恐症 患者的故事 惊恐症患者和家人应该如何应 对?
惊恐症科普讲 座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 引言 常见症状 诊断和治疗 生活调整建议 案例分析与建议 结论
引言
引言
什么是惊恐症? 惊恐症的症状有哪些?
引言
惊恐症的原因是什么?
常见症状
常见症状
惊恐症患者常见的身体症状有 哪些? 惊恐症患者常见的心理症状有 哪些?
常见症状
惊恐症患者常见的行为症状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心理
• 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上看,焦虑是对未 认识到的危险的一种反应,这种危险由于 神经症防御机制未能为患者辨认出来,有 时这种危险只是象征性的。当重新显现童 年、少年或成年期未解决的冲突而激发焦 虑,引起警觉性增高。而行为主义认为, 焦虑是恐惧有些环境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
• (2)CO2:Gorman等(1984)给焦虑 症患者在室内吸入5%的CO2混合气体,像 乳酸盐一样也可引起患者惊恐发作,说明 这类患者脑干的化学感受器可能对CO2过 度敏感,从而促使蓝斑核的冲动发放增加。
• 3. 神经递质 • (1)肾上腺素能系统(蓝斑核):发挥警戒作
用,可引起对危险的期待警惕心情,易引起急性 焦虑发作。 • (2)多巴胺能系统:与情感行为和情感表达有 关,对PD有重要影响。 • (3)5-羟色胺系统:中枢5-HT活动具有重要的 保持警觉和控制焦虑的作用,其功能紊乱可引发 PD。给予SSRIs药物可使之恢复平衡,缓解症状。 • (4)α-氨基丁酸:是体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 这种抑制功能失衡也会引起PD发作。
六、诊断
DSM-Ⅳ将本病区分为: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惧 症和惊恐障碍不伴广场恐惧症两种类型。合并重 型抑郁症者应分别给予诊断 ,这类患者的自杀倾 向增加临床上需加以重视。
• 根据ICD-10的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为1个月内 存在几次严重的躯体性焦虑,明显影响日常活动。 并有以下特点:1、发作的情境中没有真正的危险。 ⒉并不局限在已知或可预料的情境中;3、在间歇 期几乎无焦虑症状(但常见明显的预期性焦虑); ⒋不是由生理疲劳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或物质滥用的结果。
• 有的出现过度唤气、头晕、四肢麻木、非真实感, 心悸、出汗、颜面潮红或苍白,步态不稳、震颤 或全身无力、胃肠道不适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症 状,以及运动性不安。此种发作历时很短,一般 5-20分钟,很少超过一小时。症状可自行缓解, 或以哈欠、排尿、入睡而结束发作。
• 发作特点:无明显诱因 ,无相关的特定情景, 不可预测,表现为“来的突然,去的快”,10分 钟内即可达高峰。发作时感到强烈的恐惧,害怕 失控,害怕死去,伴有明显自主神经症状,常有 人格解体、非真实感体验,意识清楚,事后能回 忆。
一、概念
• 惊恐障碍:又称惊恐症、急性焦虑障碍或间歇 发作性焦虑,是以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 虑发作;同时伴有明显的预期性焦虑和回避行为。
• 惊恐发作(panicattacks)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 体验,症状往往是患者自我感受到的表现,患者 突然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 状,伴以强烈的频死感、失控感、发疯感或崩溃 感,好象死亡将来临,惊恐万状,四处呼救,其 起病快,终止也快,每次持续约5-20分钟。
• 鉴别诊断 • 惊恐发作作为一组综合病征,可见于多种精神
疾病和躯体疾病,只有在排除这类疾病之后,才 能下惊恐障碍的诊断。 • 首先需要特别注意与两个常见的发作性疾病相 鉴别:癫痫病和癔症。 • 精神疾病需要鉴别的有:广泛焦虑障碍、心境 障碍、精神分裂症、人格解体及躯体形式障碍等。 •
• 内科疾病需要鉴别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 状旁腺功能亢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嗜铬细胞瘤、低血糖症、药物戒断和酒精戒断症 状等;特别容易混淆的是二尖瓣脱垂,二尖瓣脱 垂也是突然发生心悸、胸痛,以及气紧疲乏甚至 晕厥,但无头昏、出汗震颤面部发热或发冷,以 及人格解体、濒死感或失控感等症状;借助超声 心动图可资鉴别,但有研究报告,二者可能合病; 并认为惊恐障碍可导致二尖瓣脱垂。如果惊恐障 碍得到控制,二尖瓣脱垂可能消失(German等 1981)。
• 4. 神经解剖:
• 惊恐发作:German等认为脑干,特别是 蓝斑与急性惊恐发作密切相关。
• 预期焦虑:可能与边缘叶的功能损害有关, 边缘系统(边缘叶)是人类愤怒、警觉、 恐惧等情绪的中枢。
• 恐怖性(习惯性)回避:这是一种学习到 的行为与脑皮质(额叶皮层)的认知和意 识活动有关。
• 5. 生理
惊恐障碍
(Panic disorder,PD)
刘均富 副主任医师
• 惊恐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常见类型,以反复惊 恐发作为其特征,临床表现多以急性躯体症状为 主,故患者多首诊于综合医院内科或急诊科,发 作时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而打120求救。初次至专 科医院就诊的很少,而综合医院医生对此大多按 内科疾病常规处理,容易造成误诊,国内有研究 显示误诊率可达100%。不仅使患者病情迁延、造 成经济浪费,更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相 比于健康人,惊恐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该病导致了可观的社会成本损耗。严重影响患者 的社会功能。
• 2. 预期性焦虑
• 惊恐发作多可自行缓解,患者在发作间 期存在预期性焦虑,担心再发作,导致惶 惶不可终日。
• 3. 回避行为:
• 在发作的间歇期,60%的患者担心发作 时无助而不敢外出,可激发广场恐怖。因 此,可分为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惧症和惊恐 障碍不伴广场恐惧症两种类全缓解,病期超 过6个月者易进入慢性波动病程。不伴发广 场恐怖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继发广场恐 怖者预后欠佳。约7%的病例有自杀未遂史, 约半数以上患者合并重型抑郁发作使本病 自杀危险性增加,特别值得重视。
三、病因
• 本病是近代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 • 1. 遗传因素 • 本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同病风险率为
24.7%,单卵双生子同病率达31%,高于双卵双 生子。 • 2. 生化因素 • 1)、乳酸盐:Cohen在1950年曾报道,焦虑患 者在运动时血中乳酸盐含量较正常升高。静脉滴 注乳酸盐可引发惊恐发作,因此认为乳酸盐在PD 的发作中有一定作用。
四、典型表现
• 惊恐障碍包括惊恐发作、预期性焦虑和回避性 行为,三者缺一则不能诊断为惊恐障碍。
• 1. 惊恐发作 • 典型的表现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
书、进食、散步、开会或操持家务时,突然感到 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胸闷、胸痛、 胸前有压迫感;或呼吸困难,喉头堵塞,好像透 不过气来、即将窒息。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 好像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这种紧张心情使 患者难以忍受;因而惊叫、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