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卷一至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语文期末复习题一

文学、文化、文体常识填空参考答案

1、儒道释(佛)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2、夷吾《管子》

3、道家《道德经》周《南华经》《秋水》

4、丘仲尼儒家《论语》仁

5、轲儒家亚圣《四书》义民贵性善

6、武《孙子兵法》

7、法

8、子长纪传体本纪世家列传书评论

9、介甫半山北宋临川荆国公王文公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10、子瞻东坡苏洵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黄庭坚《登快阁》念奴娇·赤壁怀古

11、宋代诗余长短句词牌小令小令慢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

12、耆卿柳七柳屯田凡有井饮处《八声甘州》

13、少游淮海黄庭坚

14、美成清真词中老杜

15、易安《潄玉词》易安体

16、小令套曲四折科正末女主角末本旦本

17、《窦娥冤》马致远白朴《赵氏孤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牡丹亭》《桃花扇》洪昇

18、已斋叟《窦娥冤》

19、东篱《汉宫秋》

20、希孟曲调曲牌

21、实甫《长亭送别》崔莺莺牵线搭桥或中间媒介

22、《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

23、舒庆春舍予《骆驼祥子》《茶馆》

24、英《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意大利《神曲》文艺复兴印度《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日本《雪国》《古都》《伊豆的舞女》等美《老人与海》《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等

25、经、史、子、集

高二上语文期末复习题三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1—13题

1、贾平凹《浮躁》、《秦腔》、《废都》等书信体散文

2、B

3、书给作者的苦难少年以精神慰藉

4、①带妹妹在偏僻处玩耍时的读书情景(读书)②以劳动作交换借书阅读(借书)③将姨家的书偷带回家被当作贼而蒙羞(偷书)

5、A

6、①忌妒(贬义)②羡慕(“眼红”贬义褒用)

7、①赞成。要点:A、作者亲身经历,B、意在劝勉小妹,C、人性的弱点——富则图安逸。

②反对。要点:把读书与富裕截然对立,水火不容,既然道理上在失片面,所论也就不合事理。(将来生活普遍富裕了,难道就没有人读书了吗?)③辩证观点,既有合理性,又有不合理之处。

8、意义条件①位卑未敢忘忧国②安贫乐道③爱惜光阴

9、即是有针对性地读书,反复地品味。(例):小时读《红楼梦》也许因为里面的谜语很有意思;然后,发现里面有许多诱人的食品;再大一点,为其中的爱情故事所吸引;再后来,才渐渐品味出内中深厚的思想内蕴。

10、①读书万万不能狭窄②读书不要忘了精读③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皮毛弃

11、A、“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的屁股后了。” B、不要永远俯倒在别人的脚下,要有所超越,敢于摆脱权威的束缚,这一点很重要,要好好记住。

12、有钱却叫穷

13、起到呼应的作用。首先,文章开篇写“七月十七日,是你十八生日”点题,结尾以“小妹生日”与开头呼应,同时照应标题。其次,以生动的生活细节再现深切的手足之情,从情感上与前文照应。

二、阅读下文,完成1-15题

1、《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租界

2、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

3、乍暖还寒的阴冷的雨夜来渲染(烘托)作者凄凉惆怅的心情,情景交融。

4、C

5、兄弟二人走的人生道路不同,但都被国民党政府关押。

6、外貌语言坚定、乐观

7、①呼应上文所说的“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似乎不敢评价。②因为当时黑暗的时局,国民党政府实行的血腥政策。

8、收存亡友的遗文的焦灼迫切的心情形象地表达了对白莽和《孩儿塔》的赞赏之情,高度肯定了思想价值和爱憎分明的诗歌风格具有新思想,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具有极大的鼓动力量9、①微光、曙光:曙光是阳光已经显露,在太阳云层之间;微光是天空刚刚显露亮点,所以微光更能符合作者当时所处的黑暗时代。②响箭、利箭:利箭是视觉所见,而响箭是听觉感受;作者将视觉转化为听觉,更能使读者感受到革命力量的惊心动魄。

10、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

11、相同。具体指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世界。

12、C(不仅仅是自谦,更是暗示环境的严酷,作者不能自由地表达心志。)

13、B、E

14、对亡友白莽的深切怀念,对其诗集意义的展望和对革命者未来的信心。

15、作者因身患重病、春寒雨冷、感时伤怀而惆怅,又因一封来信回忆起年轻战友(包括白莽)不断惨遭杀害而更加惆怅,也因白色恐怖下不能详加评析白莽的诗稿而更加惆怅。

高二上语文期末复习题四参考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12题

1、子长纪传体本纪世家列传书评论

2、因为作者在本文中主要强调的是太史公文章笔法的“奇气”使她产生了强烈共鸣,着眼点在后者,是从文学而不是史学的角度来加以评论的。(所以只引后一句“无韵之离骚”作为本文的标题)

3、王昌龄不教胡马渡阴山别有幽愁暗恨生白居易

4、“通篇没有雕琢的形容词,也极少激昂慷慨的议论”,(没有“庄子的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战国纵横家的辩才和词锋,苏东坡的豪放潇洒”和“六朝文章的华丽铺陈”,)而感觉叙事平淡。

作者经历了“四人帮”横行的特殊历史时代,对司马迁的遭遇更有了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真正感受到那强压在字里行间的满腔悲愤之情。

5、衬托司马迁的《史记》有着真正的“奇气”。

6、使读者不知不觉跟着作者去爱、去恨,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7、A“爱”的是像李广那样的身先士卒、大智大勇、廉洁朴实、 B“恨”的是像汉家天子那样的刻薄寡恩、残酷无情、像书笔吏那样的为虎作伥、像卫青那样的挟怀私心

8、简练、含蓄①以简练的文字囊括时空②生动地刻画了众多人物③以含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④以省略来表达对汉武帝的怨怼⑤把当朝开国皇帝的败将写成英雄

9、①句中“冷冷”一词是指太史公克制、含蓄的笔法。“冷”具体表现在:太史公的原句只叙述李广“赎为庶人”的经过,没有任何激昂慷慨的议论,但从这“貌似平淡的叙事之中”让人感受到“极大的感染力”,感受到太史公的愤激不平。

②因为太史公为一个颇有争议的失败者、而且是当朝开国皇帝手下败将立传,还冠以“本纪”,把他抬高到和当朝开国皇帝并列的地位。“再”表达了作者对太史公“不阿世,不迎俗,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荣辱定是非”的旷世气魄、无私胸怀的钦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历史上少有像太史公这样的人物的感慨之情。

10、两处引文是说李广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悲惨的结局,引用的意图是让读者从太史公的表述中得到更真实的感受,也更能为李广身世叹息,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从而在“克制、含蓄”叙述中体会太史公笔法的“奇气”。

11、本义:桃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其花艳丽,其果甘美,人们争相前往观赏品尝,树下自然走出路来。后来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A:指李广身经百战、屡立奇功、身先士卒而廉洁朴实、不事张扬的品质,深受士兵、百姓的爱戴和怀念。 B:指司马迁以克制、含蓄的笔法实录历史,给读者以极大的感染力,开创了中国“正史”的先河,为后人所传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2、赞同:这样修改后,更简练。

不赞同:司马迁在这段话中连用四个“石”字正是为了说明李广射入的不是虎而是“石”,这样写更符合当时的情景,《史记》的文章不仅仅是为了简练的记录(历史),而且为摹写更传神(文学)。(王若虚只是从语言的角度去修改,修改后,虽然更简练了,却没有感染力了。)

高二上语文期中复习题五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文(《秋水》),完成1—10题

1、周道南华经

2、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

3、①掉转、转变、改变②曾经③危险④束缚、限制、局限⑤被、受⑥什么⑦通“萃”,聚集、汇聚⑧推辞、拒绝

4、D

5、C

6、①(于是)在这个时候,河伯高兴极了,认为天下美好的东西全都在自己身上。

②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不少的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②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耻笑。

7、先扬后抑、欲抑先扬

8、地域/空间时代/时间教育

9、参考:虽然河伯身上有着沾沾自喜的虚荣心,骄傲自满,但他的知错能改、不放弃前进、学习的精神,却显得更加可贵。他东行来到北海这件事本身,就证明了他不管在成功与否之时,没有停止过探索。也正是在这样的探索中,他才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认为何伯“狂妄无知”者,不得分)

10、“感悟”略。道理如——①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②齐生死,齐物我。③事物大小是相对的。④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有自知明。⑤知耻近于勇。⑥谦受益,满招损。⑦克服主观主义,防止主观片面。⑧自大由于无知。⑨有比较才有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