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器具的检定方法

合集下载

××公司计量器具验收标准

××公司计量器具验收标准

标准编号:计量器具验收标准受控号:2020年12月01日发布 2021年01月01日实施××公司说明1、为了加强对进厂计量器具的控制,严把验收质量关,以便为生产提供优质、准确的计量器具,提高企业的计量水平,实现企业的正规化、标准化管理,现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验收标准。

2、本标准由计量科起草,分管经理审核批准。

一、非自行指示秤校准规程1、秤的校准必须用四等砝码比较法来校准,测量误差用相应的小砝码来测量。

2、校准项目2.1外观检查:主要看秤的外观等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必要时可任意抽检一零部件。

2.2校准前应首先将秤的四角放平,校准时不可移动。

2.3秤和平衡,是指计量杠杆能在示准器内均匀上下摆动,其摆动周期不得少于3次。

2.4将计量杠杆的力点端、及支、重力点分别将其刀承的纵向平移至一边后,其计量杠杆均能恢复平衡。

2.5测量计量标尺的准确及灵敏度,应符合技术标准,不准确的进行调整至合格。

2.6秤的四角的校准,将游铊放在最大秤量1/10的位置上,进行校准。

四角误差平均不能超过1个d,如超过须进行调整合格。

2.7校秤的准确度及最大秤量误差,最大秤量误差不准超过3个d如超过调整至合格。

灵敏度的误差放1 个d砝码其计量杠杆上下变化不应少于5mm。

2.8回校空秤,将秤上的所有砝码卸下后,将游码移至零点。

秤应平衡。

3校准合格的秤应填写原始记录,并注明更换部件等。

4秤的校定周期,一般为一年。

二、天平、砝码校准规程1、制订本规程的依据依据使用说明书及JJG98-90、JJG99-90天平、砝码进行校准规程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2、1本装置适用于F2、M1、M11、M2、M22、O级砝码进行检定。

2、2本装置适用于各级天平的校准。

3、操作方法及步骤3.1校准人员必须严格按校准规程的要求进行校准,不得随意增减规程之外的技术指标。

3.2在砝码或天平校准过程中,要限制性的开启天平,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关上天平来增减砝码直至平衡在读数范围内。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一、引言。

计量器具是生产、科研、质检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其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了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定。

本文将介绍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以便帮助相关人员正确制定和执行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

二、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原则。

1. 法律法规原则。

根据《计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于属于强制性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以确保其符合法定要求。

2. 使用环境原则。

计量器具的使用环境对其稳定性和准确性有重要影响。

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周期应缩短;而在良好环境下使用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周期可以适当延长。

3. 使用频率原则。

计量器具的使用频率也是确定检定周期的重要因素。

对于频繁使用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周期应缩短;对于很少使用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周期可以适当延长。

4. 制造商要求原则。

一些计量器具的制造商会对其使用和检定提出具体要求,这些要求也应作为确定检定周期的参考依据之一。

5. 历史数据分析原则。

通过对历史检定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计量器具的漂移规律和稳定性,从而更科学地确定其检定周期。

三、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确定方法。

1. 初次检定周期确定。

对于新购置的计量器具,其初次检定周期可以参照制造商要求和相关标准,同时结合使用环境和使用频率进行初步确定。

2. 历史数据分析法。

通过对历史检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计量器具的漂移规律和稳定性,从而为后续的检定周期确定提供依据。

3. 使用环境和使用频率法。

根据计量器具的使用环境和使用频率,结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对其检定周期进行调整和确定。

4. 制造商要求法。

对于一些特殊的计量器具,其制造商会提出具体的使用和检定要求,这些要求也应被充分考虑并纳入确定检定周期的依据之一。

5. 定期评估法。

定期对计量器具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环境变化、频率变化等因素,根据评估结果对检定周期进行调整。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5篇)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5篇)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1推广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执行计量实施细则,按计量法规搞好计量工作。

2各车间每月按实际需用报计量器具领用计划,由计量员统一整理后报综合办公室。

3各车间新领计量器具的说明书等资料,由计量员交资料室统一保管。

4各车间建立完整的计量器具台帐,与现场和公司计量器具总台帐相符。

计量员必须掌握现场计量器具使用情况,有变动及时上报。

5使用计量器具的人员须了解其性能、使用范围、注意事项,要爱护计量器具,严禁超温、超压、超载运行,防止损坏其精度。

6使用中的计量器具,必须按检定周期按时送检,未经检定或超期未检以及检定不合格或无合格印证和计量器具一律不准使用。

7各车间计量器具报废、检定、反馈等通知单,由各车间计量员统一交资料室保存。

8对检定期应检定而未及时送检,使用中造成数据误差的事故责任者,要给予一定处罚。

9计量员对使用、送检等情况进行总结,及时修改台帐,填写相应表格。

并于当月____日前送交综合办公室。

10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对于不能按要求使用、保管计量器具的车间,给予一定处罚。

11有关人员应认真填写使用维修、事故记录,并妥善保管,不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得私自外借计量器具。

12计量器具搬运及拆卸时,要小心谨慎,不得无故损坏。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2)计量器具是用来进行测量、测量和检测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为了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计量器具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是一套规范和管理计量器具的制度和措施,旨在确保计量器具的正确应用、有效使用和精确测量。

一、计量器具管理的重要性准确的计量结果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工程设计的准确性、科学研究的准确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计量器具不正确使用或未经校准,会导致计量结果的不准确,进而可能带来产品质量问题、工程设计错误或科学研究的无效性。

因此,建立和实施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对于各个行业和领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计量器具管理的内容和要求1. 计量器具的登记和标识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应包括计量器具的登记和标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加强对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强制检定是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并列入本办法所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实行定点定期检定。

进行强制检定工作及使用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强制检定工作统一实施监督管理,并按照经济合理、就地就近的原则,指定所属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任务。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计量检定机构,为实施国家强制检定所需要的计量标准和检定设施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配备。

第五条使用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将其使用的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登记造册,报当地县(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备案,并向其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当地不能检定的,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第六条强制检定的周期,由执行强制检定的计量检定机构根据计量检定规程确定。

第七条属于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检定或者经检定下合格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

第八条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当对各种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作出检定期限的规定。

执行强制检定工作的机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按时完成检定。

第九条执行强制检定的机构对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发给国家统一规定的检定证书、检定合格证或者在计量器具上加盖检定合格印;对检定不合格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或者注销原检定合格印、证。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照有利于管理、方便生产和使用的原则,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授权有关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在规定的范围内执行强制检定工作。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一、引言。

计量器具是生产和科研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为了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定。

确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生产和科研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二、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原则。

1.合理性原则。

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应当是合理的,既要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又要考虑到成本和实际情况。

合理性原则是确定检定周期的基础,需要综合考虑计量器具的使用频率、环境条件、生产工艺要求等因素。

2.稳定性原则。

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能频繁地调整检定周期,以免影响生产和科研的正常进行。

稳定性原则要求在确定检定周期时,要考虑到计量器具的稳定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3.科学性原则。

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应当是科学的,需要依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来确定。

科学性原则要求在确定检定周期时,要充分考虑到计量器具的使用特点和技术要求,确保其检定周期符合科学规律。

三、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确定方法。

1.依据法规和标准。

在确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时,首先要依据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来进行。

各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法规和标准规定了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需要按照这些规定来确定。

2.根据使用频率。

计量器具的使用频率是确定检定周期的重要参考因素。

使用频率高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周期应当相对较短;使用频率低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周期可以适当延长。

3.考虑环境因素。

计量器具的使用环境也是确定检定周期的重要因素。

在潮湿、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使用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周期应当相对较短;在干燥、常温、常压的良好环境下使用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周期可以适当延长。

4.根据生产工艺要求。

不同的生产工艺对计量器具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不同,需要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来确定检定周期。

对于精度要求高的生产工艺,其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应当相对较短;对于精度要求低的生产工艺,其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可以适当延长。

计量仪器检定方法

计量仪器检定方法
修正值-代数相加于未修正测量结果, 以补偿系统误差的值。
对计量人员的要求
范围
1. 计量管理人员 2. 计量监督人员 3. 计量技术人员 4. 计量检定、测试和修理人员
5. 素质
6. 比例 7. 资格 8. 培训 9. 管理
计量环境通用要求
温度 湿度 照明 震动 灰尘 清洁度 电磁干扰 等等
计量环境监控和记录
温度 湿度 其它参数可以抽查
如:用标准量块(五等)检定游标卡尺。
,必要时还须记录空气压力、相对湿度 列出各项误差对总误差的关系式.
列出各项误差对总误差的关系式. 对于有运动部件的计量仪器尤为重要。
以及其他特定的条件。 缺点: 检定、计算烦琐花时间长,有时还会因遗漏而不能保证受检器具的准确度.
用标准物质检定计量仪器。 依有关规程规定的检定方法进行。 优点:简便、可靠,并能求得修正值。 直接用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来检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
计量检定步骤、记录和检定结果
3.检定时所用的标准计量器具的名称、型号及 编号,必要时记录辅助设备的名称。 4.检定的年月日。 5.检定过程中所进行的每一次独立计量的结果 6.在检定结束后对记录进行分析,并作出受检 器具是否合格的结论。 7.有效期。 8.检定员及核验员签字。
校准结果
标识仪器 隔离 报废 记录
校准和检定
溯源性: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 果能够与有关的测量标准,通常是国际 或国家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 、测量系统的示值、实物量具或标准物 质所代表的值与想对应的由参考标准确 定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校准和检定
检定是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确定其是 否符合法定要求所进行的全部工作。计量检定 具有下列特点: ① 对象是计量器具(当然包括标准物质)。 ② 目的是确保量值的统一,确保量值的溯源性 ③ 结论是要确定该计量器具是否合格,即新 制的可否出厂,使用中的可否使用。 ④作为计量工作的专门术语,具有法制性。 校准和检定的关系:校准是检定工作一部分。

电子秤计量检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电子秤计量检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电子秤计量检定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电子秤具有操作简单、计量准确等特点,在日常生活和商业贸易中被广泛应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计量器具。

依据检定规程的的技术要求对电子秤的计量检定方法及检定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题进行分析研究,确保计量工作的量值传递准确一致。

关键词:电子秤;检定方法;事项电子秤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贸易结算等领域的计量称重校准设备,具有使用简单、操作方便等技术特点。

电子秤检定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被国家列入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录。

根据检定规程技术要求,通过对检定工作中可能遇到细节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确保计量检定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符合检定规程要求。

一、电子秤检定的细节问题严格按照检定规程要求对电子称进行检定,确保电子秤检定数据的准确可靠,保证量值传递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实现贸易交流的公平公正。

如果电子称计量方法出现错误,会造成检定结果或者检定过程出现数据偏差,下面是常见的几种检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电子秤检定分度值:电子秤分度值和准确度等级紧密联系,检定分度值用于准确度等级划定,分度值越小准确度等级越高。

如果盲目降低检定分度值,检定分度数就会相应变大,但准确度等级达不到分度值降低后的准确度要求,在实际使用中就会出现检定数据不准确的情况或者分度数超出该准确度等级的最大允许分度数。

其次是检定规程要求的检定分度值和实际分度值必须相等,否则在置零准确度中,当添加 0.1 个 e 小砝码直至分度值变化起跳,零点误差往往会超出允许误差(±0.25e),偏载测试和鉴别力测试的修正误差也可能会超出最大允许误差,不符合检定规程要求。

2、称量及鉴别力测试:称量及鉴别力测试中需要添加小砝码直至分度值发生变化起跳,按照规程要求一般是从零点起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加砝码至最大称量,测试至少选定 5 个称量。

根据某一个秤量点放上标准砝码,标注砝码和电子秤显示称量相一致情况下,逐渐添加 0.1e 小砝码,直至起跳,如果小砝码加载到超出 1 个 e,该秤分度值还没有发生变化起跳,则应卸下标准砝码,重新进入标定程序进行参数调整,把电子秤的参数调大,再次上标准砝码后继续添加小砝码,最好能在 0.5 个 e 之间的幅度,否则电子秤会在最大称量的点出现数据不准确现象。

计量器具的管理和检定

计量器具的管理和检定

3.3 新购计量器具的管理
凡新购计量器具及其附件以及消耗性材料在正式使用 前必须进行检查。高精度的计量器具(如高精度块规、标准 电池、高精度电子电位计)必须检查供方提供的检定数据和 证明材料,确认该实物和相应的检定工作是有效的,可以接 受的。
计量过程中使用的某些标准,若变质就会影响计量结果 者(如化学试剂、摄影胶片等)则必须要求供贷商提供易变 性资料,或者通过测试来确定这类易变性。
检定(Calibration):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确定 其是否合格而进行的全部工作。
检定系统(System of calibration):是国家检定系统表 的简称,它规定了国家计量基准所包含的全套主要计量器具 和主要计量特性;从计量基准通过计量标准器向工作用计量 器具进行量值传递的程序,并指明误差以及基本检定方法等。
3.1 目的
计量器具不同于其它工业产品,它是衡量事物或过 程质量好坏、确定其性能、特征参数量值时必须具备的 工具,对量值统一,判断其是否合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一旦使用了失准的计量器具,或者对计量器具操作 不当,得出错误的结果就会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甚至 严重地影响物项或人身的安全。
计量器具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计量器具在严格的 管理制度的控制下,由合格的人使用合格的计量器具正 确地完成计量过程,保证所得的量值准确一致。
工作用计量器具:不用于传递量值,只用于测量的计量 器具。
校准(Calibration):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 具或计量装置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值与相应的被计量 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调整(Adjustment):为使计量仪器达到工作正常和没 有偏移而适于使用的状态而进行的操作。
标定(Scaling of quantity):用计量标准对没有标示量 器具进行赋值而进行的操作,称为标定,有时也称为定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修改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保证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可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调整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进行计量检定、使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是指直接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及节能监测、资源管理、司法鉴定、行政执法、公正评价等方面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

第三条(监管部门)国务院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计量检定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根据本省实际情况,确定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的具体检定方式。

县级以上地方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计量检定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政府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施计量检定工作需要,授权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设置的计量技术机构或者其他单位的计量技术机构承担授权范围内的计量检定工作,所需的计量检定设施由同级人民政府负责配备。

第二章计量检定的形式和周期第五条(计量检定的种类与形式)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分为- 1 -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

根据计量器具的结构特点、计量性能及使用状况,计量检定形式分为以下三种:(一)使用前首次检定,随后施行后续检定;(二)出厂前首次检定,失准报废;(三)使用前首次检定,限期使用,到期轮换。

对计量器具影响计量性能的部位进行修理的,须按照首次检定执行。

计量检定规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计量检定周期及调整)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周期,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执行。

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计量检定周期为最长周期。

需要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周期进行调整时,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使用者主动申请缩短计量器具计量检定周期的,计量技术机构须向当地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计量器具是生产、科研、质检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们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了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定。

那么,如何确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呢?本文将从原则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的原则。

在确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法律法规规定的周期,一些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是由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比如一些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是固定的,需要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

2. 制造商要求的周期,一些计量器具的制造商在出厂时就规定了检定周期,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制造商的要求进行检定。

3. 使用环境和条件,计量器具的使用环境和条件也会对检定周期产生影响,比如在恶劣的环境下使用的计量器具,可能需要缩短检定周期。

4. 计量器具的稳定性和精度,计量器具的稳定性和精度也是确定检定周期的重要因素,一些稳定性和精度较高的计量器具可以延长检定周期,而一些稳定性和精度较差的计量器具则需要缩短检定周期。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确定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确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1.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周期,对于一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可以直接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检定。

2. 根据制造商要求的周期,对于一些制造商在出厂时就规定了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需要按照制造商的要求进行检定。

3. 根据使用环境和条件,根据计量器具的使用环境和条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检定周期进行调整,比如在恶劣的环境下使用的计量器具,可能需要缩短检定周期。

4. 根据计量器具的稳定性和精度,根据计量器具的稳定性和精度,可以评估其使用情况,从而确定合理的检定周期。

综上所述,确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法律法规规定、制造商要求、使用环境和条件、计量器具的稳定性和精度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确定合理的检定周期,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生产、科研、质检等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确定方法研究

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确定方法研究
4.2 提升仪器性能 在企业生产过程当中,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是保证企业顺 利生产的前提与关键。在实际检定工作进行中,需要对准确的 计量仪器进行选择,以此为参照对比其余计量器具,这也是检 定工作开展的基础。在具体检定中,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标准数 据,通过同标准数据的对比,即能够对备检定器具的性能进行 直观的反映。在检定工作进行中,需要对器具的鉴定性能进行 提升,使其能够在企业中充分发挥出作用,从技术创新角度提 升器具的检定性能,保证能够在具体应用中规范操作。 4.3 完善检定规程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对于计量检定技术也具有 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即需要使检定工作能够向着现代化方向 发展,对检定工作的相关规程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目前, 计算机技术具有了普及与应用,通过其同检定工作的结合,即 能够对检定程序进行有效的规范与完善,通过检定规程进行修 订、规范,以此在对器具准确度提升的情况下实现检定效率的 提升。在具体检定中,也需要能够做好新标准与技术的引入, 对计量器具的使用状态进行充分考虑,保证器具在使用性能方 面能够满足要求。 4.4 提升人员素质 对于计量器具检定来说,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检定中 需要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同时,这也是 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检定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与专 业素质,也将直接对检定效率产生影响。在检定当中,检定人 员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检定效果,对此,即需要能够在工作中机 枪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在使其形成较高专业素养的情况下更
(下转第177页)
174 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9月上
科学与信息化 9月上 内文.indd 174
2019/9/16 14:27:05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科技论坛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长效管理需要依靠政府的监管, 因此需积极创建与强化“政府统一协调,乡镇全面负责,职能部 门各司其职,各大村镇联合推进”的机制,紧密结合《环境保护 法》,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将农村生活污水运维 管理纳入到现有的水务部门或住建部门的职能范畴内,确保管理 主体不再缺位,各地可因地制宜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长效考 核监管机制,强化对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日常排放的管理强度。

计量器具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计量器具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计量器具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计量器具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计量物理量的工具。

为了确保计量的准确和可靠性,计量器具的质量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

本文将介绍计量器具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首先,计量器具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准确度:计量器具的准确度是指它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通常用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来表示。

准确度是计量器具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稳定性:计量器具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测量同一物理量多次时,测量结果的变化程度。

稳定性越好,表示计量器具的性能越稳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越高。

3. 线性度:计量器具在测量范围内,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线性度越好,表示计量器具在测量范围内的误差较小,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

4. 重复性:计量器具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

重复性越好,表示计量器具的测量结果越稳定,测量误差较小。

5. 抗干扰能力:计量器具在外界环境干扰下的稳定性。

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的计量器具可以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稳定地进行测量。

6. 使用寿命:计量器具的使用寿命是指它能够正常工作和保持精度的时间。

使用寿命越长,表示计量器具的质量越好。

以上是常见的计量器具质量标准。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计量器具的检验方法。

1. 外观检查:检查计量器具的外观是否完好,是否存在破损、变形等情况。

同时,还要检查标志、刻度、指针等是否清晰、准确。

2. 零度检验:将计量器具归零,观察指针或数字是否回到零位。

如果回零不准确,说明计量器具的零位偏差较大。

3. 线性度检验:通过在测量范围内进行不同数值的测量,观察计量器具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异。

如果输出值与输入值不成比例或存在较大误差,说明计量器具的线性度不好。

4. 稳定性检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观察测量结果之间的变化情况。

如果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较大,说明计量器具的稳定性不好。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计量器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之一,计量器具管理制度是确保计量结果准确可靠、保证产品质量和企业合法合规的重要保障措施。

本文将系统介绍计量器具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和执行流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计量器具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一)计量器具的登记和备案1. 标识:每个计量器具都应该标明唯一的标识符,方便管理和追溯。

2. 登记:所有计量器具都应该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计量器具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商、出厂编号等信息。

3. 备案:重要计量器具应该进行备案,备案内容包括计量器具的基本信息、安装和使用情况等。

(二)计量器具的购置和验收1. 采购程序:计量器具的采购应该按照采购程序进行,确保采购的计量器具符合要求。

2. 验收标准:对采购的计量器具进行验收时,要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和准确性检测等。

3. 验收记录:采购的计量器具验收合格后,要对验收结果进行记录,包括验收日期、验收人员和验收结果等。

(三)计量器具的控制和保管1. 位置布置:计量器具应该放置在指定的位置,要求整齐、干净、安全,便于操作和管理。

2. 使用权限:计量器具的使用必须符合权限管理制度,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使用。

3. 定期校验:对重要和关键的计量器具应定期进行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维护保养: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要按要求进行,包括清洁、校准、调整和更换等。

(四)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检修1. 检定周期: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应根据其使用情况和检定要求进行确定,不得超过规定期限。

2. 检定方法:计量器具的检定应采用专业的检定方法和设备,确保检定结果准确可靠。

3. 检定报告:对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应有相应的检定报告,记录检定日期、检定人员和检定结果等。

(五)计量器具的报废和淘汰1. 报废标准:计量器具达到报废标准时应进行报废处理,不得继续使用。

2. 淘汰程序:淘汰计量器具应按照程序进行,包括评估、批准、清理和记录等。

计量器具检定校验标准

计量器具检定校验标准

计量器具检定校验标准1.目的/适用范围对用于作业服务并提供测试资料、数据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仪器(按习惯称为“计量器具”的精度和准确性进行检定、校验,以保证提供给客户的资料、数据准确无误,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油藏公司内部使用的计量器具。

2.术语检定: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查、试验及校准并核发合格证或予以记录(指自检)。

校验:用标准器具对计量器具进行校验和检验。

3.工作程序:同QB/QTR.09.07-98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规定中的工作程序4.计量器具检定、校验标准4.1送检计量器具:同QB/QTR.09.07-98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规定中的3.5.1条要求。

4.2 自检计量器具管理4.2.1 计量器具检验室工作要求4.2.1.1 保持清洁、做好防尘,相对湿度80﹪以下,温度20﹪,不能超过±5℃。

在校对精密仪表时温度变化不超过±2℃。

4.2.1.2 操作前应做好仪器清洁,检查仪器各部位,认为无问题时再进行测试。

4.2.1.3 操作过程中应小心谨慎,轻拿轻放、严禁敲打仪器、防止发生工件脱落,影响仪器精度,碰伤仪器。

4.2.1.4 操作完后,卸去一切负荷,卸下被测工件。

将紧固机构,弹簧放松,擦净工具、台面及仪器表面。

4.2.1.5 所有仪器由专人保管,经常检查,做好记录,保持仪器完好,使用中发现有故障、损坏、锈蚀或误差等情况,应及时解决。

4.2.1.6 非仪器调修人员,不准拆卸仪器。

4.2.1.7 不准存放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物器。

4.3 计量器具使用管理制度。

4.3.1 计量器具专人保管,建立计量器具技术档案。

原则上,计量标准器必须由专人使用,其它人员不得使用。

4.3.2 各种井下测试仪器,必须在了解仪器结构原理及性能,并掌握其操作和保养方法后,才能使用。

4.3.3 计量器具必须使用专用工具,禁止摔、打、震动,以免损坏仪器的精度。

4.3.4 仪器内部不得在现场任意拆卸调整,出现故障应送仪修人员修理校对。

a类计量器具检定流程及检定方法

a类计量器具检定流程及检定方法

a类计量器具检定流程及检定方法English Answer:Calibration Procedure for Class A Measuring Instruments.1. Preparation:Gather necessary equipment and standards.Calibrate or verify equipment used for calibration.Establish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emperature, humidity, etc.) suitable for the calibration.2. Inspection:Visually inspect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damage, wear, or other signs of defect.Verify the instrument's identification, serialnumber, and manufacturer's specifications.3. Preliminary Tests:Perform initial tests to verify the instrument's basic functionality, accuracy, and precision.These tests may include zeroing, span adjustment, and repeatability checks.4. Reference Value Determination:Establish the reference value against which the instrument will be calibrated.Use certified standards, calibrated reference equipment, or accepted industry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reference value.5. Calibration:Adjust and calibrate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 toachieve the desired accuracy and precision.Use reference values and comparison measurements to make necessary adjustments.Repeat the calibration procedure for different measurement ranges or conditions, if applicable.6. Verification:Verify the calibration results by performing additional measurements and comparing them to the reference values.Ensure that the instrument meets the specified tolerance limit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7. Calibration Certification:Issue a calibration certificate tha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Instrument identification and information.Calibration date, reference values, and measured results.Tolerances and uncertainties.Calibration status (passed/failed)。

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确定方法分析

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确定方法分析

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确定方法分析Abstract:Ver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work is the key work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t present,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r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cycle schemes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er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cycle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 in the new period,so as to effectively show the role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ndustries.Keywords:measuring instruments;verification;calibration period;determination method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质量成为各行业发展过程中关注的焦点,计量器具在这一阶段占据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提升计量器具工作的效率是工作的重点。

明确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可以提升计量器具的精准度,在检定中若是不能明确检定目标的检定周期将会影响最终数据的有效性,严重的还会降低计量器具的质量。

1 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的确定原则计量器具中有很多功能,主要是以企业生产类型为基础进行选择。

在实践生产和应用中,计量设施的类型存在区别,这也是配置和原理具备差异性的基础原因。

计量器具(测量设备)校验规程

计量器具(测量设备)校验规程

检量器具(测量设备)校验规程1目的为了规范计量器具校验方法和周期,确保计量器具都在良好的状态下工作,特制订本规程。

2适用范围厂内所有计量器具的校验。

3职责和权限3.1设备部电气分部负责所有计量器具的校验。

3.2计量器具使用部门负责计量器具的日常维护和点检,并配合设备部电气分部进行计量器具的校验。

4工作程序4.1指针式显示表校验4.1.1校验条件1)信号发生器2)毫安表3)环境条件:现场检定4.1.2校验项目及方法1)外观检查指针是否弯曲,外壳无破损2)零点校验:首先把毫安表按正确的方法串入被校仪表与信号发生器的接线中,毫安表的负极连接被校仪表的正极,正极连接信号发生器的正极,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到毫安表的指示为4mA,被校仪表的指针应停留在起始位置,其误差不能超过允许误差3)量程校验:再将信号发生器调至毫安表显示为20mA,被校仪表的指针应指在上限位置,误差不能超过允许误差4)零点和量程上限校验完后分别将信号发生器调到4 mA、8 mA、12 mA、16 mA、20 mA,把被校仪表全量程五等分进行校验,被校表所指示的数值分别对应量程的0%、25%、50%、75%、100%,各点的误差不能超过允许误差,其允许误差计算公式:允许误差≤±(上限-下限)×精度%4.1.3校验要求和周期1)计算后合格的仪表贴上合格证,对于不合格的仪表可按4.1.2步骤重做一次,如果还是不合格,作报废处理2)校验周期:一年3)此方法适用于接受标准直流信号的转速表、液位表、电压表、电流表。

4.2游标卡尺校验4.2.1本方法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分度值0.02mm、0.05mm、0.10mm,测量上限至1000mm的游标卡尺的检定。

4.2.2检定用的主要工具和检定条件1)卡尺专用量块(5等)2)刀口尺(0级)3)杠杆千分尺4)检定游标卡尺的室内温度对0.02级为20±3度,对0.05级和0.10级为20±5度,检定前被检卡尺(量块)置室内平衡温度时间对测量上限≤300mm最少为2小时,对于测量上限>300mm的最少为3小时。

计量校准方法制度(汇总)

计量校准方法制度(汇总)

计量校准方法制度(汇总)一、概述计量校准是确保计量器具准确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和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计量校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我国制定了《计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计量校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本文将对计量校准方法制度进行汇总,以期为计量校准工作提供参考。

二、计量校准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计量校准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2.严谨性原则:计量校准工作应当严谨、细致,确保校准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3.系统性原则:计量校准工作应当形成完整的体系,包括校准方法、程序、设备和管理等方面。

4.经济性原则:计量校准应当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力求经济、高效。

5.法制性原则:计量校准工作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进行。

三、计量校准方法1.直接比较法:将被校准计量器具与已知准确度的标准计量器具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校准计量器具的误差。

2.间接比较法:通过测量已知准确度的标准样品,再根据标准样品的测量结果推算出被校准计量器具的误差。

3.替代法:用已知准确度的标准计量器具替代被校准计量器具进行测量,以确定被校准计量器具的误差。

4.校准曲线法:根据已知准确度的标准样品的测量结果,绘制校准曲线,再根据校准曲线推算出被校准计量器具的误差。

5.微差法:通过比较被校准计量器具与标准计量器具的微小差值,以确定被校准计量器具的误差。

6.自校准法:利用被校准计量器具自身的特性,对其进行校准。

7.传递比较法:通过多级校准,将被校准计量器具的误差传递至上级计量标准,再根据上级计量标准的误差确定被校准计量器具的误差。

四、计量校准程序1.校准前的准备:检查计量器具的外观、性能和说明书,了解其使用要求,确保计量器具的正常工作。

2.选择校准方法:根据计量器具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

3.校准设备准备:选用已知准确度的标准计量器具,对其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符合要求。

计量仪器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

计量仪器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
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 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
校准—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仪器示值的准确性, 校准 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仪器示值的准确性, 对照计量标准 同时可将校准结果(修正值或校准因子) 同时可将校准结果(修正值或校准因子)用于测量 过程中。 过程中。
是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过程。 是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过程。
一、检定与校准
3 检定与校准的不同之处
3.2 对象不同 检定—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计量 检定 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计量 器具。 器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 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 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 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 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 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 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 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一、检定与校准
3 检定与校准的不同之处
3.4 依据不同
检定—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规定 检定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规定:计量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规定: 特性、检定条件、检定项目、检定方法、 特性、检定条件、检定项目、检定方法、检定结 果的处理、检定周期),为法定技术文件。 ),为法定技术文件 果的处理、检定周期),为法定技术文件。 校准
一、检定与校准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 明细目录
1尺 3 玻璃液体温度计 8 砝码 9 天平 19 密度计 24 流量计 25 压力表 26 血压计 36 心、脑电图仪 45 酸度计 47 测汞仪 48 火焰光度计 49 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 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50 比色计 54 血球计数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器具的检定方法
1.0目的:对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检定,确保计量器具测量的有效性。

2.0范围:公司所有测量器具。

3.0职责:各管理处维修班按检定计划表时间提前一周将计量器具送设备部待检,由设备部专人根据基准计量器具进行自检并作记录,建立《计量器具检定台帐》,然后将结果下发给各管理处。

基准器具按检定计划表时间提前一个月送计量站检定。

4.0内容:
4.1计量器具自检环境要求:温度:20±5℃;湿度:小于75%。

4.2万用表的检定(每年检定一次)。

4.2.1 检视外表是否完好,附件是否齐全。

4.2.2 DCV 档,用DF130直流稳压电源作为电压源,用经计量所检定合格(或准用)的基准仪表采用对比法对3.000V、24.00V、36.00V检定误差,并作记录。

4.2.3 ACV值,交流可调调压器作为电压源,用经计量所检定合格(或准用)的基准仪表采用对比法对110.0V、220.0V、380.0V各点电压检定误差,并作记录。

4.2.4 DCA值,用DF130直流电源发生器带不同的电阻负载作为电流源,用经计量所检定合格(或准用)的基准仪表采用对比法分别对3.000MA、100.0MA、300.0MA、3.000A进行检定,并作记录。

4.2.5 ACA值,用交流调压器带不同的电阻调压作为电流源,用经计量所检定合格(或准用)的基准仪表采用对比法分别对30.00MA、100.0MA、300.0MA、3.000A进行检定,并作记录。

4.2.6 OHΩ值:用经计量所检定合格(或准用)的基准仪表分别对200.0Ω、2.000KΩ、20.00K Ω进行测定后与被测验的万用表测定值对比确定误差,并作记录。

(本法只适用于电阻值1Ω以上的检定。


4.3钳形电流表的检定(每年检定一次)。

4.3.1 交流电流值,用自耦调压器、小型交流电焊机作为交流大电流发生器,用经计量所检定合格(或准用)的基准仪表采用对比法分别对10.0A、50.0A、100A、200A进行检定误差,并作记录。

4.4 转速表、数字欧姆表公司数量少且自检条件不具备,每年送市计量所直接检定一次。

4.5 兆欧表的检定(每年一次):用不同的高阻值电阻作被测体及经计量所检定合格(或准用)的基准仪表和被检定兆欧表对0.10MΩ、0.5MΩ、5.0MΩ、50MΩ、100MΩ、500MΩ读数
计量器具的检定方法
值采用对比法检定误差,并作记录。

4.6 尺类及弹簧秤的检定、报废。

4.6.1 钢板尺、卷尺、角尺、水平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塞尺等使用时发现外观损伤严重而影响精度时可报废处理,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主管主任审批。

4.6.2 弹簧秤类的计量器具使用满三年报废。

公司内使用仪表测量均为维修中一般性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所以对检定的计量器具,电压电流测量值的误差在2.5%以内、电阻测量值的误差在5%以内为合格。

4.7 检定电路原理图
4.7.1 直流电压检定原理图
4.7.2 直流电流检定原理图
4.7.2.1 小电流检定
计量器具的检定方法
4.7.2.2 大电流检定
4.7.3 交流电压检定原理图
4.7.4 钳形表检定原理图
计量器具的检定方法4.7.5 兆欧表检定原理图
4.7.6 欧姆值检定原理图
4.8 相关文件及记录
4.8.1_ 万用表检定记录4.8.2_ 钳形表检定记录4.8.3_ 兆欧表检定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