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息态fMRI有效连接方法及其在双相障碍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工作记忆相对完好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脑功能活动特征

工作记忆相对完好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脑功能活动特征

工作记忆相对完好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脑功能活动特征周丽;刘哲宁;吴国伟;王丝丝;马萍;李瑽睿;潘集阳【期刊名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年(卷),期】2022(36)4【摘要】目的:探讨工作记忆(WM)相对完好的精神分裂症(SZ)和双相障碍(BD)患者的脑功能活动特征。

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SZ和BD患者各45例,根据他们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时完成WM任务表现,选取WM相对完好的18例SZ和20例BD患者,并以25例正常对照为参照,比较三组执行WM任务时全脑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的活动差异。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Z患者左内侧前额叶、左后扣带回的BOLD信号显著增强(P<0.05),而BD患者左内侧前额叶、左侧壳核的BOLD信号增强(P<0.05),且其左侧壳核的BLOD信号活动与其HAMD、BPRS总分呈正相关(r=0.48、0.52,均P<0.05)。

结论:工作记忆相对完好时,精神分裂症患者显示内侧前额叶、后扣带回所属的默认网络抑制活动减弱,而双相障碍患者显示由内侧前额叶、壳核所构成的皮质-纹状体通路异常活动。

【总页数】8页(P287-294)【作者】周丽;刘哲宁;吴国伟;王丝丝;马萍;李瑽睿;潘集阳【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R749.4【相关文献】1.静息状态下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患者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的比较研究2.低频振幅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评价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活动的临床价值3.双相障碍Ⅱ型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活动与外周血促炎症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4.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缺陷与其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特征研究5.低频振幅fMRI在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活动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是一种用于研究大脑神经活动的非侵入性神经影像学技术。

与传统的任务激活性功能磁共振成像不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不需要被试者执行特定的认知任务,而是在被试者松弛状态下,记录大脑在静息状态下的神经活动情况。

本文将探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局限性。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基于大脑的自发神经活动。

即使在被试者休息状态下,大脑的神经元仍然会不断地进行自发性活动,形成所谓的“静息态网络”。

这些网络包括默认模式网络(DMN)、前脑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等。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通过测量大脑不同区域的血氧水平变化,可以揭示这些静息态网络之间的相互连接和功能关系,为研究大脑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研究大脑的功能连接和网络结构,揭示不同脑区之间的信息传递路径和调控机制。

其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还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

许多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都与大脑功能网络的异常有关,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病理机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然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大脑的自发神经活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心理状态、环境因素等,因此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其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无法直接测量神经元的电活动,只能通过血氧水平变化间接地反映神经活动情况,因此在解释结果时需要谨慎。

总的来说,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在研究大脑功能和疾病机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将在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认识大脑、治疗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愿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能够为人类健康和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功能磁共振成像进展应用论文

功能磁共振成像进展应用论文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进展以及应用摘要:功能磁共振(fmri) 技术因具有无创伤性、无放射性、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等优点。

近年来,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 state fmri) 技术对癫痫、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以及抑郁症等疾病的研究是热点。

本文综述了静息态fmri 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临床疾病研究应用。

关键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20-02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ri,bold-fmri)技术具有无创伤性、无放射性、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及可多次重复操作等优点,已成为现今进行脑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1 简介人类大脑重量占体重的近2%,在清醒的静息态下,脑接受心输出量的11%,但却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1]。

ogawa s等人[2]于1992 年在活体上证明用mri可以测量血中氧含量,即是将核磁共振物理学和脑生理学的结合,产生了bold信号。

fmri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是将传统共振成像的高分辨率解剖成像能力与核示踪的血流动态的特异性相结合,将人脑的功能像精确地投影到解剖图像上,从而成为研究大脑认识思维活动的检测技术。

fmri应用于人脑功能的研究,主要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事件相关功能性磁共振(event-related fmri),即为利用各种刺激诱导局部脑组织bold信号发生变化,间接反映神经元的活动;另一种为最常用的方法是静息态 fmri (resting- state fmri),即在没有明确的输入或输出因素状态下,大脑内部发生的 bold 信号的自发调节。

静息态指的是受试者闭眼、放松、静止不动,并避免任何有结构的思维活动的状态。

fmri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fmri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fmri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以下简称f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影像学方法,用于研究大脑在特定任务中的功能活动。

本文将介绍fmri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原理fmri基于血液供应和代谢的相关性,通过测量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来推断大脑活动的区域和程度。

具体而言,fmri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测量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信号来间接反映神经元的活动。

当神经元活跃时,细胞对氧气的需求增加,导致血液流动增加,血液中含氧量增加。

这种激活效应通过fmri技术可被探测到,并转化为图像显示。

3. 应用领域fmri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3.1 认知神经科学fmri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认知过程中的大脑活动模式。

通过比较在特定任务下不同个体或者不同条件下的fmri图像,研究者可以揭示大脑的功能连接及其变化,进一步研究记忆、学习、决策等认知过程。

• 3.2 精神疾病研究fmri技术在研究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比较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fmri数据,来发现精神疾病患者的大脑活动模式的差异,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3.3 神经反馈训练fmri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神经反馈训练,通过让个体观察自身大脑活动的实时变化,在训练过程中调节注意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这种技术可以被用于焦虑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的治疗。

• 3.4 意识状态评估在一些疑似昏迷或意识障碍的患者中,fmri技术可以帮助评估其意识状态。

通过分析患者的fmri数据,研究者可以了解患者的脑活动是否存在与自发意识相关的特征,以辅助临床决策。

基于静息态fMRI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的研究

基于静息态fMRI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的研究

前扣带回 31
ACG.L -4.04 35.04 13.95
前扣带回 32
ACG.R 8.46 37.01 15.84
额中回 7
MFG.L -33.43 32.73 35.46
额中回 8
MFG.R 37.59 33.06 34.04
楔前叶 67
PRE.L -7.24 -56.07 48.01
楔前叶 68
基于静息态fMRI的功能 连接分析方法的研究
1
CONTENTS
• 一、 选题目的及意义 • 二 、实验框架 • 三 、研究成果 • 四 、关键技术与难点 • 五 、展望
2
一 选题目的及意义
人脑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最复杂和最具智能的功 能组织系统之一,数以万计的神经元相互连接形 成了复杂的脑结构,并通过相互间的作用表现出 多样的智能活动。近年来,随着fMRI技术的发展, 脑功能连接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两个方向:
(5)根据设定的阈值将相关系数矩阵二值化, 构建种子点脑区功能连接网络可视化。
9
(1) 原始数据预处理
原始图像 数据格式转换
空间标准化
时间层矫正 头动矫正
平滑
去线性漂移
滤波
10
(2)种子点ROIs提取
法一种子点ROIs时间序列提取:
Rest工具包->Extract ROI Time courses
8
3.2 静息态下功能连接分析步骤:
(1) 原始磁共振图像数据预处理; (2)感兴趣脑区ROI的提取;提取ROI时间序列; (3) 计算感兴趣脑区之间的相关系数; (4)通过统计检验设定功能连接的阈值,判断 脑区之间是否存在功能连接;本实验首先建立 PCC脑区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并将其定位于解剖 结构图,得到了该脑区与全脑功能连接信号强弱 的功能像图谱;

功能磁共振在睡眠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功能磁共振在睡眠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功能磁共振在睡眠障碍中的应用进展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脑成像技术,通过测量大脑不同区域的血氧水平变化,可以了解不同区域在特定任务中的活动情况。

近年来,fMRI在睡眠障碍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介绍fMRI在睡眠障碍中的应用,并讨论其研究进展和局限性。

一、fMRI在睡眠障碍的诊断中的应用对于一些睡眠障碍,如多梦、睡眠呼吸暂停症等疾病的诊断,fMRI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患者在不同状态下(如清醒、入睡前和醒来时)的脑活动变化,可以了解不同睡眠障碍的特定模式。

例如,多梦症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前额叶皮层活动显著增加,而在入睡前和醒来时,顶叶活动明显增加。

这些特定的脑活动模式可以作为多梦症的诊断标志。

二、fMRI在睡眠障碍机制研究中的应用fMRI还广泛应用于睡眠障碍的机制研究中。

通过比较正常人和患者在睡眠过程中的脑活动差异,可以揭示不同睡眠障碍的病理机制。

例如,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症患者在深睡眠阶段,大脑岛叶活动明显降低,这可能与呼吸暂停引起的缺氧和脑灌注不足有关。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睡眠障碍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fMRI在睡眠障碍治疗评估中的应用fMRI还可以帮助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于睡眠障碍的疗效。

通过比较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脑活动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方法对于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对于失眠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脑部与注意力控制相关的区域活动也有所增加。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选择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然而,fMRI在睡眠障碍领域的应用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fMRI 对于脑活动的测量是间接的,依赖于血氧水平的变化,因此可能存在解释歧义。

其次,fMRI技术对于运动和呼吸等干扰因素敏感,需要患者保持相对静止和平稳的呼吸状态,这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可能是困难的。

此外,fMRI研究仅能提供静态的图像,无法提供关于脑活动的动态变化信息。

VBM、DTI和静息态BOLD—fMRI对重症抑郁障碍的联合研究进展

VBM、DTI和静息态BOLD—fMRI对重症抑郁障碍的联合研究进展

结 构 影 像 学 技 术 反 映局 部 脑 组 织 的 生 物 物 理 学 性 质 , 基 于 体 素 的形 态学 分 析 ( VB M) 可 以对 脑 结 构 图 像 进 行 全 面 、 自动 化 分析 , 通 过 比较 成 组 受 试 者 高 分 辨 力 T wI 结构性影像 , 获 得 全
带 回等 多 个 部 位 的 灰 质 体 积 减 少 [ 1 l , 提 示 不 同 脑 区 之 间 神 经 环 路 的 异 常 可 能 在 MD D 的 发 病 机 制 中 起关 键作 用 。在 有 关 老 年 女 性 抑 郁 症 患 者 的研 究 中 , 有 学 者 认 为 抑 郁 症 患 者 的 年 龄 对 大
脑 皮 层 厚 度 有 非 常 显 著 的影 响 。 对 于 MD D 患 者 脑 组 织 灰 质 密 度 的改 变 _ 1 仍 需进 一 步研 究 。
B O I D - f MRI 研 究
i ma g i n g , B OI I ) - f MR I ) 以及 基 于 体 素 的形 态 测 量方 法 ( v o x e l —
( bl o od ox y ge n l e v e l de p e nd e nt f u nc t i on a l m a gne t i c r e s o na n c e
中也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_ 】 , 因此 , MD D患者可出现颞叶 、 顶叶 、 】 重症 抑 郁 障碍 ( MD D) 是 一 种慢 性 迁 延 、 易复 发 的 高 患 病 率 精 神 障 碍 疾 病 。近 些 年 MR I 结 构 性 和 功 能 性 方 向 的研 究 逐 渐 揭 示 出 MD D 患 者 脑 功 能 异 常 的模 式及 其 解 剖 与 病理 学 基 础 。本 文 就 V B M、 D TI 和静 息态 B O L D - f MRI 对

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双相障碍前额叶—杏仁核功能连接比较研究

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双相障碍前额叶—杏仁核功能连接比较研究

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双相障碍前额叶—杏仁核功能连接比较研究马银珠;魏胜男;殷志洋;范学胜;王大海;汤艳清;王菲【摘要】Objective To find frontal lobe-amygdala functional connections in different age paragraph female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Methods The FMRI date were acquired from 30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ged 13 to 25 years old and 30 age-and education level-and gender-matched health controls.FMRI was also conducted on 30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ged 26 to 45 years old and 30 age-and education level-and gender-matched health controls.The date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MATLAB based DPARSF software.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rresponding health controls, the lobe-amygdala functional connection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patients aged 13 to 25 years but remained unchanged in patients aged 26 to 45 years old. Conclusions The decrease in the frontal lobe-amygdala functional connections decreased in female patients aged 13 to 25 years old may be related to the underdevelopment in vulnerable immature brain.In contrast, the frontal lobe-amygdala functional connections in female patients aged 26 to 45 years old remain intact.%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双相障碍患者前额叶—杏仁核神经环路功能连接的改变. 方法纳入年龄13~25岁的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30例及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30名;年龄26~45岁的BD患者30例及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健康对照30名.选取脑部双侧杏仁核为种子点,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别进行两年龄阶段BD患者组与相应对照组前额叶—杏仁核神经环路功能连接的比较. 结果与相应对照比较,13~25岁女性BD患者前额叶—杏仁核神经环路功能连接在左侧额中回、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及双侧三角部额下回降低(P<0.001,GRF校正).与相应对照比较,26~45岁女性患者前额叶—杏仁核的功能连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GRF校正). 结论13~25岁女性BD患者前额叶—杏仁核神经环路功能连接降低,可能与25岁前大脑发育不完全,存在易损性有关;26~45岁女性BD患者大脑功能可能在此环路中无受损.【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7(043)012【总页数】5页(P710-714)【关键词】女性;双相障碍;前额叶;杏仁核;功能连接【作者】马银珠;魏胜男;殷志洋;范学胜;王大海;汤艳清;王菲【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自杀致死率、高致残率特点的精神疾病,患病率男女比为1:1.2,并在面对应激反应、精神疾病风险及抑郁躁狂特质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1-2],年龄因素对大脑皮质、白质及皮层下结构体积等改变有影响,有研究揭示人类大脑杏仁核完全成熟年龄约为25周岁,而最新研究也揭示人类大脑完全成熟可能在约25周岁[5-8]。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的异同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的异同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的异同刘畅,沈宗霖,程宇琪,许秀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云南昆明650032)[摘要]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作为精神类疾病最多见的3种疾病,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评估脑功能改变方面日渐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进行综述,用以寻找主要的精神疾病的共同和特异的生物学标志,为这3种疾病的诊断和早期预防提供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功能磁共振[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10X (2019)10-0160-05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Functional MRI Studiesin Schizophrenia,Bipolar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in RestingStateLIU Chang ,SHEN Zong-lin ,CHENG Yu-qi ,XU Xiu-feng(The First A 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Y unnan 650032,China )[Abstract ]Schizophrenia ,bipolar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are the three diseases most common in mental illness,which bring great burdens to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 to assess the brain function changes.We reviewed the 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studies of schizophrenia ,bipolar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to find common and specific biolog-ical markers of mental disease,so that accurate diagnosis and early prevention of mental disease could be made.[Key words ]Schizophrenia ;Bipolar disorder ;Depression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CN 53-1221R[收稿日期]2019-04-19收稿[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660237)[作者简介]刘畅(1990~),女,黑龙江大庆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主要从事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影像学研究工作。

伴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杏仁核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

伴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杏仁核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

伴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杏仁核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吴云;黄佳玲;林健;钱晓琪;龚浩冉;乔昌源;周琳琦;胡长春【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24(26)1【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伴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障碍(MDD)患者双侧杏仁核与全脑功能连接特征。

方法对36例自杀未遂青少年MDD(sMDD组)、36例无自杀未遂青少年MDD患者(nsMDD组)及35例健康者(HC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

选取双侧杏仁核为种子点,计算其至全脑体素的时序相关性。

分析三组间功能连接特征(rsFC)及其强度与临床量表间的相关性。

结果三组间rsFC:左侧杏仁核-右侧颞中回;左侧杏仁核-右侧岛叶;右侧杏仁核-右侧额中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偏相关分析显示,在sMDD组中,右侧杏仁核-右侧额中回的rsFC强度与DERS评分呈负相关(r=-0.521,P=0.002)。

结论青少年MDD患者杏仁核相关情绪调节回路的功能异常可能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潜在神经机制。

【总页数】4页(P25-28)【作者】吴云;黄佳玲;林健;钱晓琪;龚浩冉;乔昌源;周琳琦;胡长春【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静息态fMRI对抑郁症伴嗅觉功能减退患者功能连接的研究2.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杏仁核功能连接静息态纵向变化功能磁共振研究3.首发未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静息状态下、杏仁核功能连接异常改变及意义4.基于静息态杏仁核亚区功能连接观察高压氧治疗对TB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5.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海马在静息态下功能连接的改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MRI技术原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fMRI技术原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fMRI技术原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fMRI技术原理概述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基于磁共振成像原理的非侵入性脑成像技术,能够实时观察脑区在特定功能任务下的活动变化。

本章节将详细介绍fMRI技术的原理、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应用。

1、fMRI技术原理1.1、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1.1.1、核磁共振现象1.1.2、磁共振成像的工作原理1.2、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原理1.2.1、血氧水平依赖(BOLD)对比成像1.2.2、基于BOLD信号的脑活动定位1.2.3、常用脑活动指标2、fMRI技术基础研究2.1、名词解释2.1.1、激活与去激活2.1.2、网络分析2.1.3、功能连接2.2、脑活动模型的构建2.2.1、神经元活动传导模型 2.2.2、神经网络模型2.3、数据分析方法2.3.1、连通性分析2.3.2、刺激事件设计与分析2.3.3、结构与功能融合分析3、fMRI技术临床应用3.1、精神疾病研究3.1.1、焦虑障碍3.1.2、抑郁症3.1.3、精神分裂症3.2、脑功能定位与导航3.2.1、癫痫手术前定位3.2.2、脑肿瘤手术导航3.3、疼痛研究3.3.1、疼痛的神经机制3.3.2、长期疼痛的中枢代偿机制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fMRI原理图示- 附件2、脑活动模型构建流程图- 附件3、功能性连接分析示例结果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脑活动定位与导航:使用fMRI技术定位脑功能区域并帮助神经外科手术的术前和术中导航。

2、连通性分析:通过分析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关系,了解脑内各区域的相互作用。

3、功能性连接:指脑内各个区域之间在特定功能任务下的协同活动。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抑郁症的应用现状及进展研究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抑郁症的应用现状及进展研究

抑郁症(depression)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长时间的心境低沉,并伴有睡眠障碍、意志活动下降、思维迟缓等特点,情况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轻生念头[1]。

抑郁症病人本身不仅感到痛苦,还会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2]。

目前,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抑郁症的病因学,包括遗传、生物标志物和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研究[3],尽管不少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主要在脑结构和脑功能表现异常[4-5],然而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仍尚未明确。

目前,多种影像学技术对脑部疾病和功能异常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抑郁症而言,对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疗效评价等方面提供了客观依据,从而对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关键性的辅助作用。

例如,颅脑CT以脑部的解剖为基础,通过对功能磁共振成像在抑郁症的应用现状及进展研究黄丹,刘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磁共振室(泸州646000)【摘要】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多种影像手段,包括X线、CT、MRI、PET/CT等,在抑郁症的研究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多种分析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抑郁症诊断及指导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就磁共振功能成像“弥散张量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几种技术在抑郁症应用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抑郁症功能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2096-3351.2021.06.016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depression:Currentstatus and research advancesHUANG Dan,LIU YongDepartment of Magnetic Resonance,the Affiliated T.C.M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646000,China【Abstract】Depression is a serious mental disorder that has a great impact on individuals and society.Vari⁃ous imaging methods,including X-ray,C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nd PET/CT,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depression.Various MRI-based analytical methods,with their unique ad⁃vantages,have taken a plac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ance of depression.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tatus and advances in several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iques in depression,includ⁃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and voxel-based morphometry.【Keywords】Depression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Voxel-based morphometry基金项目: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然科学重点项目(2018XYLH-011)第一作者简介:黄丹,硕士研究生。

fmri的原理和应用

fmri的原理和应用

fMRI的原理和应用原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用于测量脑活动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

它基于磁共振成像(MRI)原理,利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效应来检测大脑不同区域的活动水平。

fMRI的原理可以简述如下: 1. 磁场对齐:fMRI使用强大的磁场使大脑内的氢原子核磁矩朝向于外磁场方向进行对齐。

2. 加权成像:通过施加梯度磁场和无需加权条件下的脉冲磁场来生成成像。

3. 血氧水平依赖效应:当某个脑区域活动增加时,该区域的血液供应也会增加,导致更多的氧气从动脉血流中释放出来和被局部脑组织使用。

4. 信号检测:fMRI利用这种血氧水平依赖效应来检测大脑活动的变化,并生成相应的活动图像。

应用fMRI技术在医学和神经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功能定位通过fMRI技术,可以精确定位大脑的不同功能区域。

例如,可以通过对特定任务(如视觉刺激、语言任务等)的激活情况进行监测,来确定大脑中负责执行这些任务的特定区域。

这对于手术治疗中的神经导航非常重要。

2. 认知研究fMRI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科学研究中,以揭示不同认知过程在大脑中的相关脑区。

通过对不同认知任务(如记忆、决策、注意力等)激活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这些认知过程背后的神经机制。

3. 精神疾病研究fMRI技术在精神疾病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与正常人群进行对比,可以揭示某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与特定脑区的异常活动之间的关联。

这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4. 脑机接口fMRI技术也可以用于脑机接口(BMI)研究。

通过解码fMRI信号,可以让用户直接与计算机或机器人进行交互,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无线连接。

这对于残疾人群体的康复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5. 药理研究fMRI可以用于药物疗效评估和新药开发。

通过监测特定药物对脑区活动的影响,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这有助于加速药物研发过程,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基于脑电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

基于脑电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
基于脑电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
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大脑功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并逐渐从定位特殊功能脑区转变为研究脑功能连接。静息态是 大脑不执行具体的认知任务,保持安静、放松、清醒的一种状 态,息态功能连接能体现大脑最本质、固有的连接模式,已 成为近年来脑功能连接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目前国内外研究脑静息态功能连接主要以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为手段,fMRI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得到静 息态功能连接与脑解剖学结构连接之间的密切联系,但是fMRI 设备昂贵,对实验数据采集环境要求很高,特别是其时间分辨 率很低,对于脑科学研究存在不便。而脑电图(EEG)作为一种 普遍的监测大脑活动的工具,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对采集 环境无特殊要求,是脑科学研究的传统手段之一。
在基于脑电的α 波静息态动态功能连接方面,在对闭眼和睁眼 状态下的64电极静息态脑电数据进行分析中引进了滑动时间窗
的方法,探索了α 波在闭眼和睁眼状态下多个静息态脑网络随 时间的动态变化,如默认网络、视觉联合皮层、体感皮层、视
觉性语言中枢、语义加工皮层等。该结论极大丰富了脑电α 波 静息态功能连接的结论。
在基于脑电的α 波静息态功能连接方面,通过对闭眼和睁眼状 态下的64电极静息态脑电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论:α 波在睁 眼状态下的功能连接明显多于闭眼状态,静息态网络中默认网 络和背侧注意网络在睁眼状态显著,同时睁眼状态下视觉联合 皮层功能连接突出。该结论弥补了已有研究中脑电数据电极太 少(19电极)的不足,提高了相关结论的可靠性。
采用EEG研究脑静息态功能连接能弥补fMRI研究脑静息态功能连 接在时间分辨率上的不足,而且对于无法适应fMRI狭小检测空 间的脑疾病患者也能方便地监测其大脑活动,因此基于脑电的 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有重要的科研和临床意义。本文采用独立 成份分析(ICA)、标准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成像(sLORETA)、 滑动时间窗、图论、层次聚类分析、t检验等方法和理论对基于 脑电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展开研究,分析了25个健康被试在闭眼 和睁眼状态下的64电极静息态脑电数据,研究了闭眼和睁眼状 态下α 波(8-12Hz)和β 波(13-25Hz)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并 探索了α 波静息态动态功能连接,揭示了静息态网络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动态变化,主要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成果。

语言功能脑区与运动性失语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语言功能脑区与运动性失语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实时性:能够实时监测大脑活 动,了解语言功能脑区的动态 变化
定量分析:能够定量分析大 脑功能区的活动强度和连接 模式,为治疗提供依据
跨学科研究:结合神经科 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多 学科知识,深入研究语言 功能脑区的结构和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语言功能脑区与运动性失语静息态功能连接研 究中的局限性
应用:在语言功能脑区与运动性失语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中,可以检测到脑区的活动情况 优势:能够提供脑区活动的实时信息,有助于了解语言功能脑区与运动性失语静息态功能连接 的机制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语言功能脑区与运动性失语静息态功能连接研 究中的应用价值
非侵入性:无需开颅手术,无 创检测大脑功能
高分辨率:能够精确定位大脑 功能区,提高诊断准确性
添加项标题
本研究为运动性失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望
研究方法: 功能磁共振 成像技术
研究目的: 探索语言功 能脑区与运 动性失语静 息态功能连 接的关系
研究结果: 发现语言功 能脑区与运 动性失语静 息态功能连 接存在显著 差异
研究意义: 为语言功能 障碍的诊断 和治疗提供 新的思路和 方法
展望未来:进 一步研究语言 功能脑区与运 动性失语静息 态功能连接的 机制,为语言 功能障碍的诊 断和治疗提供 更准确的依据。
THANK YOU
汇报人:XX
语言功能脑区的功能
语言功能脑区:负责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大脑区域
功能:处理语言信息,包括语音、语义、语法等
作用:参与语言理解和表达,如阅读、写作、说话等 研究:通过功能磁共振技术,研究语言功能脑区的静息态功能连接,了 解其与运动性失语的关系
语言功能脑区与其他脑区的联系
添加项标题

fmri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fmri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fmri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已成为心理学研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工具。

它通过检测脑活动中的血液变化,能够获取详细的脑部结构和功能信息,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本文将探讨fmri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优势及应用领域。

一、fmri技术简介fmri技术是一种无创性的神经影像学方法,它通过检测脑部不同区域的血流变化来推测脑活动情况。

该技术基于功能神经病学的假设,即当某个脑区活跃时,血液供应将增加以满足其能量需求。

通过血液中的带氧血红蛋白与去氧血红蛋白的信号差异,fmri可以绘制出脑部活跃的图像。

二、fmri在揭示大脑功能方面的作用1. 脑部活跃区域的定位通过fmri技术,研究者可以确定特定任务下脑部的活跃区域。

例如,在语言处理任务中,研究者可以观察到在语言中枢区域(如布洛卡区)以及其他与语言加工相关的脑区表现出明显的活动。

这些定位结果可以为理解脑功能和认知过程提供重要线索。

2. 情绪和认知加工的研究fmri技术在情绪和认知加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大脑在不同情绪或认知任务下的活动模式,揭示不同情绪和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

例如,在研究焦虑障碍时,fmri可以显示患者在面对恐惧刺激时与健康人群不同的脑部活动模式,从而为焦虑障碍的治疗提供线索。

3. 认知控制和决策研究fmri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认知控制和决策研究领域。

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脑部在不同决策任务中的活动变化,揭示决策过程的脑部机制。

例如,在探索者-开拓者性格研究中,fmri可以显示开拓者相对于探索者更高的脑部活动水平,为个体差异的理解提供有力证据。

三、fmri的优势及应用领域1. 非侵入性和安全性相比于其他神经影像技术,fmri具有非侵入性和安全性的优势。

参与者只需躺在fmri扫描仪中,耳朵里戴着耳塞,无须接受任何刺激或注射剂量。

这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容易地招募参与者,并保证他们的安全和舒适。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关于静息态功能连接和脑网络分析方法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关于静息态功能连接和脑网络分析方法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关于静息态功能连接和脑网络分析方法自诞生之初,人类就对大脑中发生的事情充满好奇。

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有助于无创地检查、定位和探索大脑的语言、记忆等功能。

近年来,神经科学研究的焦点明显转向了“静息态”下的大脑研究。

重点是在没有任何感官或认知刺激的情况下大脑内部的内在活动。

对静息态下大脑功能连接的分析揭示了不同的静息态网络,这些网络描述了特定的功能和不同的空间拓扑结构。

虽然不同的统计方法被引入到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连接性的研究中,但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在本文中,我们详细介绍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概念,然后讨论了三种最广泛使用的分析方法、描述了几种具有脑区特征的静息态网络及相关认知功能、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

本综述旨在强调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连接性研究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强调其与基于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互补性质。

本文发表在The Neuroradiology杂志。

关键词:图论分析Graph analysis, 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基于种子点的分析seed-based analysis 引言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技术比其他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更有优势,因为它易于采集信号,对患者的要求最少,并能熟练地识别不同患者群体的功能区域,如儿科人群、无意识患者、低智商患者等。

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task-based fMRI)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评估大脑的功能区域的先进的磁共振技术。

在这项技术中,受试者被指导执行被设计为针对单一功能的特定的任务,如运动、语言、记忆、视觉、注意力和感觉功能任务。

最近的研究发现,儿科患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即昏迷、植物人和最低意识状态的患者,能够完成rs-fMRI。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不同分析方法在意识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不同分析方法在意识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不同分析方法在意识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任育秦;郝宇茹;钱丽霞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24(27)3
【摘要】意识障碍(DOC)是脑损伤后常见不良结局,通常导致严重医疗与经济负担。

目前DO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缺乏可靠标志物。

神经功能成像因其客观性、可重复性在探究发病机制及疾病诊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就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不同分析技术对DOC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旨在为探索DOC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提供线索。

【总页数】5页(P378-382)
【作者】任育秦;郝宇茹;钱丽霞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2
【相关文献】
1.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静态及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2.帕金森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
合征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进展4.静息态功能MRI不同分析
方法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5.睡眠剥夺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
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睡眠剥夺的功能磁共振影像学研究进展

睡眠剥夺的功能磁共振影像学研究进展

睡眠剥夺的功能磁共振影像学研究进展摘要】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是指由于环境或自身原因无法满足正常睡眠需要的一种情况。

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试图解开睡眠这一最基本生理活动的内在机制,但因大脑是一个极度精细复杂的结构,其机制目前仍未被人类破解。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压力增加,越来越多人受到睡眠质量低下的困扰,SD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近年来,非侵入性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定量分析大脑形态结构及功能活动,而且能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为众多研究SD机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新视觉。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静息态脑功能成像(resting-state fMRI,rs-f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人脑连接组分析方法等技术在SD中的应用。

【关键词】睡眠剥夺;磁共振影像;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弥散张量成像;人脑连接组【中图分类号】R445.2;R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9-0006-03引言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压力增加,熬夜、睡眠时间不足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新常态,睡眠质量低下成为大多数现代人的通病。

SD是指由于环境或自身原因无法满足正常睡眠的一种情况,表现为睡眠减少或中断,一般指在24h内睡眠时间小于4h。

大量的实验表明:SD可以引起个体在情绪、认知、学习记忆及注意力等多方面的改变,如增加患抑郁症风险、记忆力下降及反应时间延长等[1-2]。

随着现代睡眠医学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关注SD的机制,但迄今为止仍没有一种学说或理论可以完整解释SD后人脑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现在SD的研究方法仍比较单一,这或许是制约学者进一步探究其本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就rs-fMRI、DTI及人脑连接组分析方法进行简要综述。

1.静息态脑功能MRI对睡眠剥夺研究的进展21世纪初,一些学者注意到人脑在不执行任何任务时并不完全处于静止状态,而是保持着一种低能量代谢状态,学者们把这一现象称为静息态(Resting-stat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