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第一篇:《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大自然的语言》课内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
”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二)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①首先是纬度。
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句。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5《大自然的语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点拨:本题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理解并概括什么是“物候”。
回答本题时,注意一定要使用全面、准确又简洁的语言。
参考答案: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
二、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
1.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2.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点拨:本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同学们体会本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
回答本题,一定在熟读课文、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
第1小题是要求学生明白1-3段的说明思路,因此要着重注意一些表示逻辑关系的词以及句与句、段与段的逻辑联系。
第2小题是要求把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因此要了解说明顺序主要的分类: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此外,还要了解各种说明顺序的特点以及辨别技巧。
参考答案:1.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2.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的差异又次之,古今的差异最次,这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楚。
三、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
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点拨:本题设置是引导同学们掌握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班级:姓名:建议时间:30分钟完成一、阅读诗歌《大自然的语言》,完成练习。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细心观察你就能发现。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已到人间。
如果你砍倒大树,就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果你捕到大鱼,鱼鳞(lín)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1.从诗歌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诗歌中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用“”画出来。
3.白云飘得高高,我知道明天是______天;看到蝌蚪在水中游,我知道______来了;看到树桩上有15道圈,我知道这棵树长了_______年;看到鱼的鱼鳞上有______道圈,我知道这条鱼今年3岁。
4.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写一写。
(至少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鸟岛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那就是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它们在这里做窝安家,养育后代。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jù)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
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3、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2)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3、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2)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小题1:根据选段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的括号里打“√”或“×”(2分)A.物候学就是观察物候现象的科学。
()B.研究物候现象所用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C.“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中“这里”指“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D.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小题2:文中划横线一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参考答案:小题1:A×B×C√D√小题1: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物候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避免一些损失。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物候学就是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B、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120xx年岁末,印度洋发生空前的海啸,国际社会在积极展开救援行动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类能否依靠自身力量躲过这场灾难?在种种不切实际的议论中,人类至上主义论调甚嚣尘上。
有学者认为,只要依靠各国共同协作,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就一定能避免类似悲剧发生。
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言论在很多大灾难后都出现过。
其实,人类只是暂居在这个星球上,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有限时间和空间里,改善生存质量,或在较短时间内,延续人类的存在。
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悲观的结局。
当印度洋的海浪拍打着生命堤岸的时候,正是那些被人称作低等动物的小爬虫们率先逃离自己的家园。
人类自称万物之灵,可是在灾难面前却一无所知。
从人本主义到动物主义再到生态主义,人类认识不断飞跃着。
但,即使爱护动物和大自然,人类也是以改善自身生存质量为目的来对待自然万物的。
这种自命不凡的本性,决定了人类言行不一,也决定了人类许很多多荒谬举动。
在热带阳光下,人们赤诚相见,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可是转过身来,衣冠楚楚,又自相残杀。
人类仿佛要印证,世界上从没有真正的动物主义和生态观念,有的只是人类需求与供给。
在现时短暂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妨碍他人得到同样的财富,正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哲学,妨碍了人类和睦相处。
在地球生命之树上,人类只是随风飘扬的叶片。
在宇宙轮回中,地球寒暑改变着人类树叶的颜色,当地球充满阳光时,人类绚丽多彩;当地球进入漫长寒冬时,人类的飘零也就难免。
这是人类的宿命,也是大自然的宿命。
人类耗费着地球有限的资源,试图改变寒暑,可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累抵不上大自然一次震怒。
在大自然的漫长历程中,人类还处在摇篮里,知识、财富,一切都只是挂在摇篮中随风飘荡的小铃铛,它让人类欢乐、痛苦、奋斗、失望。
人类正是在满足自己内心感受的过程中度过一生。
印度洋海啸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也给了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在自然生态中,人类其实只是很小的一环,分属于不同国家,且相互争斗,可是在大自然的愤怒之下,终于有机会搁置争议,共同思考今后的生活。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1—4题(18分)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2题。
(20分)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附答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附答案(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试题答案及解析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试题答案及解析题目一: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答案及解析: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环境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和交流方式。
这种语言表现在动物的叫声、植物的香气、森林中的声音等形式上。
它是无需任何文字和符号的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声音、气味、视觉和触觉等感官传递信息。
题目二:大自然的语言对人类有何作用?答案及解析:大自然的语言对人类有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让人类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的奥秘。
通过观察和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可以发现动植物之间的互动关系、种群之间的协作机制等,从而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
其次,大自然的语言也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治愈。
沉浸在大自然的声音、气味和景色中,能够使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大自然的语言也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启发了艺术、文学和哲学等领域的创新。
题目三: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大自然的语言?答案及解析:要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大自然的语言,首先要具备观察和感知的能力。
只有通过敏锐的感官和仔细的观察,才能捕捉到大自然语言中微妙的变化和细节。
其次,要学会倾听和体会大自然的语言。
不仅要聆听动物的叫声和风吹草动的声音,还要倾注心灵去感受自然界的气息和氛围。
此外,与大自然保持联系也很重要。
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如远足、露营等来亲身感受大自然的语言,与自然界进行互动和交流。
最后,要将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利用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
保护环境是人类理解和利用大自然语言的基础,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语言,并从中获得益处。
题目四:大自然的语言如何影响人类文化?答案及解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力之一。
首先,大自然的语言启发了人类艺术的创作。
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常常以自然的声音、景色和元素为灵感,将大自然的语言转化为艺术作品,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
其次,大自然的语言也影响了文学创作。
许多作家和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的景色和气息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和有深度。
阅读理解《大自然的语言》附答案
阅读理解《大自然的语言》附答案大自然的语言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搬家,出门要带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是圆圈——一圈就是一这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
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冰川。
大自然的语言哪,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1. 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A.蝌蚪像黑色的“逗点”B.蝌蚪不像黑色的“逗点”2. 短文写了哪三种大自然的语言?请填一填。
(1)蝌蚪水中游,是来到人间。
(2)大雁南飞,是就在眼前。
(3)大树被砍倒后,会出现年轮,这些年轮在告诉人们树的。
3. 怎样才能找到“大自然的语言”?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爱学习,不粗心大意。
()(2)爱学习,爱写字,不随意乱跑。
()4.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下列“语言”你能“听”懂吗?(1)小蚂蚁搬家。
它在说:。
(2)乌云布满天空。
它在说:。
参考答案:1. A2.(1)春天(2)秋天(3)年轮一年长一圈3.(1)√(2)×4.(1)快要下雨了大雨马上到了。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学问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很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学问。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学问来讨论农业生产,已经进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哺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季节推移的气候改变和这种改变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冗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拟简便,简单把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依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推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旧是根据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假设能留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合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开。
小题1:依据选段内容,推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的括号里打“√”或“×”〔2分〕 A.物候学就是观看物候现象的科学。
〔〕B.讨论物候现象所用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C.“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中“这里”指“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D.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小题2:文中划横线一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参考答案:小题1:A×B×C√D√小题1: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白说明物候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避开一些损失。
小题1:此题考察分析文章内容的力量。
A、物候学就是利用物候学问来讨论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B、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题及答案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泼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似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似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开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拟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防止。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2)()(3)()
2.解释下列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7.(1)段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这样写好在哪里?
8.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9.揣摩本文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次第”是什么意思?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针对第二段回答问题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6、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B.不能。
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
C.不能。
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
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
7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8、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10、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
(二)
读课文“物候观测使用。
农业更大的丰收。
”这部分回答问题
1、找出选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2、选文中说“那年春初种的花生受到低温损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选文“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那些因素呢?”在文中有何作用?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这些因素的?
5、根据选文概括物候学研究的几点意义。
6、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至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9天。
“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
7、、自己收集几则民间谚语,反映大自然的物候现象方面的,写在下面。
(三)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这段文字是按__________顺序解说事理的。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①首先是纬度。
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句。
()
A、第①句B、第③句C、第⑤句D、第⑥句
2、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
3、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
A、总分B、并列C、解说D、补叙
4、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B、列数字C、举例子D、打比方
5、“气候”是“气”与“候”的合称,我国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的说法,请写出两个节气的名称。
6、选文第一段中能表明不止一个因素的词是;选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顺序说明这些因素的词是。
7、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8、再写出两个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
参考答案: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
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6.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7.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8.(1)次第,一个接一个。
(2)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二)
(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2)荣枯去来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3)……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
(4)①传语②暗示③唱歌
(5)A.× B.√ C.√ D.×
(6)以实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7)①杏花开了…… ②桃花开了……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
(8)逻辑顺序
(三)
(1)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2)①;概括到具体(逻辑)
(3)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4)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5)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四)
1、A
2、物候现象的来临首先决定于纬度因素。
3、C
4、D
5、二十四节气名称选其二即可
6、“哪些”“首先”
7、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引人思考
8、经度因素、高度因素、古今因素三者选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