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A型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30 分)

1.病人呕吐,证属胃肠寒热错杂者,治宜用()

A.大黄甘草汤

B.大半夏汤

C.小半夏汤

D.甘草泻心汤

E.半夏泻心汤

2.食已即吐者,其主要病机为()

A.脾胃虚寒

B.寒饮内停

C.胃肠实热

D.胃热肠寒

E.肝寒犯胃

3.呕吐、哕、下利病的共同病机是()

A.胃失和降

B.脾胃升降失常

C.寒热互结中焦

D.中焦阳虚

E.湿热内蕴

4. “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者”选用何方治疗()

A.小半夏汤

B.文蛤汤

C.半夏泻心汤

D.吴茱萸汤

E.生姜半夏汤

5.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选用何方治疗()

A.大半夏汤

B.小半夏汤

C.吴茱萸汤

D.大黄甘草汤

E.小柴胡汤

6.大黄甘草汤用治热性呕吐的特点是()

A.朝食暮吐

B.食已即吐

C.时泛清水

D.呕吐不止

E.欲呕不呕

7.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大便燥结如羊屎状,当用何方主之()

A.吴茱萸汤 B.大半夏汤 C.大黄甘草汤 D.半夏干姜散 E.小半夏汤

8.吕某,女,35岁。呕吐伴头痛两年,每每以生气为诱因,心烦易怒,重时吐食物,轻

时吐涎沫,同时伴有胁痛,脉沉而弦,舌苔白。()

A.旋覆代赭汤

B.旋覆花汤

C.温经汤

D.吴茱萸汤

E.小柴胡汤

【X型题】(选项中有两至五个正确答案,每题1 分,共10 分)

1.大半夏汤的主要作用有()

A.降逆补虚

B.化痰涤饮

C.润燥通便

D.健脾补肺

E.止咳平喘

2.仲景用于治疗停饮呕吐的方剂有()

A.半夏泻心汤

B.小半夏汤

C.半夏干姜散

D.生姜半夏汤

E.大黄甘草汤

3.需用浆水煎煮或调服的方剂有()

A.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B.百合地黄汤 C.赤小豆当归散

D.生姜半夏汤 E.半夏干姜散

4.下列哪些方剂不属于表里双解法()

A.越婢加半夏汤 B.厚朴七物汤 C.猪苓汤 D.大柴胡汤 E.防己茯苓汤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10分)

1.胃反

2.气利

3.彻心中愦愦然无奈

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

1.比较《金匮要略》第十七篇“大黄甘草汤证”与“大半夏汤证”。

2.大半夏汤证与大黄甘草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和药物有何不同?

答案:

选择题

(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0 分)

1.胃反: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未消化的食物为主症的病证。因食入返出,故名。

2.气利:即下利气,指泄泻时粪便与矢气同时排出,频频不已。

3.彻心中愦愦然无奈:病人自觉整个心胸及胃中烦闷异常,苦闷不堪,而又有无可奈

何之感。

讨论题

1.比较《金匮要略》第十七篇“大黄甘草汤证”与“大半夏汤证”。

大黄甘草汤

原文: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1分)

证候:食已即吐,伴胃脘热痛或热胀,大便秘结或不爽,舌苔黄,脉实。(1分)

病机:实热壅滞于阳明,腑气不通,胃失和降,食物随胃热上冲(1分)

治法:泻热通便,降逆止呕(1分)

方药:大黄甘草汤(1分)大黄、甘草(1分)

胃反

证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未消化食物,伴心下痞硬,大便燥结如羊屎状,倦怠乏力,脉虚缓或弦。(1分)

病机:中焦虚寒,气阴两伤,胃虚气逆,大肠失于濡润。(1分)

治法:和胃降逆,补虚润燥。(1分)

方药:大半夏汤。(1分)半夏、人参、白蜜。(1分)

2.大半夏汤证与大黄甘草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和药物有何不同?

答:原文:“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0.5分))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0.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