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T 12451-2001)

合集下载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第四章 书刊整体设计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第四章 书刊整体设计

A.经典著作采用精装样式
B.少儿图书采用平装样式
C.期刊采用骑马订装样式
D.教科书采用线装样式
答案:D
(2015年单选题)
12.书口是指书刊的(
A.订口
B.外切口
)。 C.上切口
D.下切口
答案:B
31
(2016年单选题) 12.书刊整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使书刊具有更高的学术含量
B.使书刊具有最佳视觉效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
杨绛《我们仨》(三联版)及藏书票
21
设计图书结构部件著录项目,尤其设计封面、主书名 页、附书名页、目录页的著录项目内容和位置,必须严格 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必须在保证规定项目都齐 备的前提下,才可增设其他项目。如:
图书底封:必须确定有中国标准书号及其条码和定价 后,才可再增加著录出版单位的编辑、校对、整体设计等 责任人员名单或者其他项目;
12
16开
32开
13
二、书刊结构部件的选择
书刊的结构部件分为: (1)必备部件:任何书刊都必须具备的部件。(如图书的 封面、主书名页、正文书页。其中封面、主书名页的设计 是历年考试的重点,要注意。) (2)可选部件:可以按照书刊的性质和用途等进行选择 的部件。(如图书目录、衬页、环衬、附书名页、插页、 辑封与篇章页、护封、腰封、书函、书套等。)
文化生活类期刊——活泼变化,根据市场的需要 可设置大量的广告插页;
政治理论类期刊——版式风格端庄严肃。
26
三、书刊装订样式的选择
常用样式:平装、精装、骑马订装、线装、散页装。
1.图书装订样式选择 应考虑图书性质、类别、篇幅、用途、读者对象及可 提供的材料、工艺等方面因素,并结合各种装订样式的特 点和功能进行选择。 精装——篇幅较大的经典著作、学术性著作、中高档 画册等(考究程度不等,精装书脊有平脊和圆脊之分,设 计时要选择好)。

图书的基础知识

图书的基础知识

统一书号
“统一书号”的组成:首先是分类号,其次为出版者代号,再 次为序号,出版者代号与序号之间加一中圆点。以***出版社出 版的《 》一书为例,这本书的分类号为“15”, 出版者代号为“5123”,序号为“XXXX”,统一书号即为 “155123·XXXX”。
字数
1. 版面字数又叫排版字数,是指书刊每面版心规定的容字量。
版权页与CIP数据
记录内容提要、书名、著译者、出版者、制作者、印刷者、开 本、印张、版次和印次、出版日期、字数、累计印数、书号、 定价等。 参考标准:GB/T 12450—2001 图书书名页 GB/T 12451—20来自1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书名
出现在封面、扉页、版权页上,有时书眉上也会出现(一般 在偶数页上)。 包括丛书名/系列名、副标题,卷或分册的序号和名称,版次 (第一版除外)。 必须与合同名称一致,书名更改须有书面说明。 科技书书名应体现书中的主要内容。
书函
亦称函套、书套,是包装书脊的壳、 套、盒。一般用于精装书。
环衬
亦称环衬页,是封面后、封底前的空 白页,连接到封面的叫前环衬,连接 到封底的叫后环衬,是封面到扉页和 正文到封底的过渡。
扉页
又称书名页,是内文部分的首页。 扉页的基本构成元素是书名、卷次、 著译者、审稿人及出版者。 扉页字体不宜过于繁杂而缺乏秩序感。
每本书根据每面的版面容字量乘以全书面数(应扣除整面空白 的面数),即为该书的版面字数。 2.稿酬字数是支付给著译者稿酬的字数。 一般稿酬字数以出版后的版面字数计算,扣除版面中的空白部 分,以及其中不是著译者所做的或不完全是著译者所做的工作 而占有的版面字数,例如扉页、版权页、隔页等。
序言、前言
序言又分为他序、自序、译序等。 如果同时有序言和前言,序言一般在前言之前。 前言也称前记、引言,由作者本人或他人撰写, 用来说明写作意图及书中要阐明的主要问题。

出版物质量保证年 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工作细则

出版物质量保证年 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工作细则

2013年“出版物质量保障年”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工作细则为做好2013年“出版物质量保障年”检查活动,统一和规范对中小学教辅图书、文化科普类图书和少儿图书编校质量的检查标准,特制定本检查工作细则。

一、检查的范围1. 对象:各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中小学教辅图书、文化科普类图书、少儿图书。

(出版时间以版本记录页标明的时间为准)2. 内容:正文、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腰封、书脊)、书名页、前言(或序)、后记(或跋)、目录、插图及其文字说明等。

3. 方法:每种图书正文部分的抽查必须为内容连续且不少于10万字(版面字数),其中设有答案部分的图书(重点为教辅类图书),原题与对应答案为连续内容,全书版面字数不足 10 万字的必须检查全书。

二、检查的依据1. 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及其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等。

2. 标准、规范《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GF 1001—2001)、《新旧字形对照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1996)、《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量和单位》(GB 3100~3102—1993)、《图书书名页》(GB/T 12450—2001)、《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T 12451—2001)、《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GB/T 28039—2011)、《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等。

专业术语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或国家及部颁标准、规范、规程中采用的术语为准。

三、检查的要点(一)内容质量检查要点1.内容是否违反《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

书刊整体设计1

书刊整体设计1

20
③版本记录置于版本记录页的下部位置,应该
提供CIP数据未包含的出版责任人记录、出版发行者
说明、载体形态记录、印刷发行记录等项目。
☉出版责任人记录包括责任编辑、装帧设计、 责任校对和其他有关责任人。 ☉出版发行者说明包括出版者、排版印刷者和 装订者、发行者,其名称均应用全称;出版者名下 应注明详细地址及邮编,也可加注电话号码、电子 信箱地址或因特网网址。
件)。
主书名页是指载有本册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者、版 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版本记录等内容的书页,一般 用纸比封面薄而比正文厚,其内容种类和编排格式由国家标 准《图书书名页》(GB/T 12450-2001)规定。主书名页应置
于书心前或插页前,它包括扉页和版本记录页两个部分。
2014-8-30
中型开本,16开为较大的中型开本。
36开及以下为小型开本。
非2的N次方的开本(不是几何级数开切法开切 的开本),叫特殊开本。如12开,20开,24开,18 开,36开等等。
2014-8-30
12
2. 图表、公式的繁简和大小
图表较大,公式较长的书刊,不宜采用小型
开本。 3. 文字的结构和编排体裁 如诗集、谜语、名言集等,可采用长开本; 儿童 读物可采用特殊开本或横开本。
2014-8-30
13
4. 版面字数的多少及篇幅的大小 版面字数多、篇幅较大的书刊,其开本不宜过小。 5. 材料的合理使用 较厚的图书及发行量较大的书刊一般采用正规开本,这 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纸张,而且印刷、装订也方便。 6. 丛书、套书及期刊形式的统一 丛书、套书其开本应统一,不能大小不一。期刊在一定 时间内,其开本也应该是稳定不变的。
2014-8-30
31

2013年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工作细则

2013年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工作细则

一、检查范围
其中设有答案部分的图书(重点为教辅类图书,容易忽视 的少儿图书),原题与对应答案为连续内容。
二、检查依据
二、检查依据
1.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3)《出版管理条例》
(4)《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及其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
量工具书质量的标准之一。
凡已公布的各学科名词,各类教材都应遵照使用。
二、检查依据
(2)《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1992年新闻出版署和 国家语委联合发布施行)。 (3)《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2010年 11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
三、检查要点
三、检查要点
(一)内容质量检查要点
二、检查依据
(11)《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取代1995 年的旧标准)。 (12)《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取代 1995年的旧标准)。 (13)《量和单位》(GB 3100~3102—1993)。 (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三、检查要点
(二)编校质量检查要点 1.语言文字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要求。 2.行文表达是否通顺、合乎逻辑,文字、标点符号、遣词用 句是否规范,有无病句。 3.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异形词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4.标明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的教辅图书内容、题目是否与教科
书匹配;参考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正确、完整。
四、编校差错补充计错办法
(4)对于变调的处理(“一” “不”),与《汉语拼音正 词法基本规则》相一致,不一致的,每处计0.1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 (5)“儿化音”未加标注而产生歧义的,每处计1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书最多计3处。

(3)图 书 书 名 页

(3)图 书 书 名 页

(3)图书书名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2450-2001epv ISO 1086:1991图书书名页Title leaves of books2001-12-19发布 2002-08-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ISO 1086:1991《图书书名页》对GB/T 12450—1990《图书书名页》进行修订的,在技术内容上与该国际标准等效,编写规则上与之等同。

本标准调整了部分术语的定义和英译名,采用了出版界习用的扉页、版本纪录页等术语,明确了版权说明的方法,调整了版本纪录得内容,强化了主书名页与附书名页功能的划分。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出版物格式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出版物格式分委员会负责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傅祚华、徐家宗、蔡京生。

本标准第1版(GB/T 12450—1990)于1990-07-31 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1991-03-01实施。

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 12450—1990。

ISO前言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由各国标准化组织(ISO成员国)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体。

国际标准的制定通常是由ISO技术委员会来执行的。

每一个对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标准主题感兴趣的成员国都有权向委员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与ISO有协作关系的各国际组织,无论是政府的还是非政府的,都可参与此项工作。

ISO还与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所有电工技术化工作保持着紧密的协作关系。

ISO的所有标准草案需经过其对应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75%的成员投票同意,方能正式被批准并颁布出版。

国际标准ISO 1086是由ISO/TC 46/SC9(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献的著录标识和描述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

本次为标准的第2版,是根据标准的第1版ISO 1086:1975修订的。

其主题内容扩充和详述了各类图书的书名页附加数据信息。

关于规范图书在版编目

关于规范图书在版编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关于规范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印刷格式的通知鉴于我社现行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印刷格式与国家标准(T 12451—2001)的有关规定不完全一致,有必要予以调整、规范。

国标的有关规定如下:1.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由4个部分组成,依次为:图书在版编目的数据标题、著录数据、检索数据、其他注记。

各部分之间空一行。

2. 第一部分是图书在版编目标题,即标明“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的标准黑体字样,其中“在版编目”一词的英文缩写“CIP”必须用大写拉丁字母,并加圆括号。

3. 第二部分是著录数据。

著录数据的书名与作者项、版本项、出版项等三项连续著录;丛书项、附注项、标准书号项均单独起行著录。

4. 第三部分是检索数据。

其排印次序为:书名检索点、作者检索点、主题词、分类号。

各类检索点用罗马数字加下圆点排序。

各类之间留一个汉字空。

除分类号外,同类检索点用阿拉伯数字圈码排序。

分类号不止一个时,各个分类号之间留一个汉字空,但不用任何数字或符号排序。

书名作者检索点用简略著录法,即仅著录书名、作者姓名的首字,其后用“…”表示。

5. 第四部分是其他注记,内容依据在版编目工作需要而定。

6. 印刷格式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正书名=并列书名;其他书名信息/ 第一作者;其他作者. —版次及其他版本形式/ 与本版有关的第一作者.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正丛书名=并列丛书名/ 丛书主编,ISSN:丛书编号.附属丛书名)附注国际标准书号(ISBN)Ⅰ.书名Ⅱ.作者Ⅲ.主题词Ⅳ.分类号其他注记根据国标的上述规定,我社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印刷格式将以新闻出版总署CIP数据中心所给出的模版为准。

此通知从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两份样式,见第3、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质量管理科2010年12月24日。

出版那点事(5)-文前辅文(主书名页、附书名页、内容简介、目录、序言、后记等)

出版那点事(5)-文前辅文(主书名页、附书名页、内容简介、目录、序言、后记等)

出版那点事(5)-⽂前辅⽂(主书名页、附书名页、内容简介、⽬录、序⾔、后记等)⽂前辅⽂包括主书名页、附书名页、内容简介、⽬录、序⾔、后记等。

A.书名页 书名页系指在图书正⽂之前载有完整书名信息的书页,或称“内封”、“⾥封⾯”、“副封⾯”。

书名页包括主书名页和附书名页。

(A)主书名页正⾯(原称扉页)1.主书名页正⾯应印载书名、副书名、版次、丛书名或系列书总名、卷册、著或编者姓名、翻译书的译者、校订者姓名、出版社名(我社采⽤标准体)和出版年份(⽤阿拉伯数字)。

2.⼀般书名字号略⼩于封⾯书名的字号,并列书名、副书名字号⼩于书名字号或⽤不同字体。

副书名前⼀般加线条或括号,以区别于书名。

3.主书名页著作责任者名称采⽤全称,翻译书应包括原著作责任者的译名及翻译者姓名。

所载著译者姓名不超过3名,其排列次序由著译者根据⼯作实际情况在交稿时写清。

超过3名的在第⼀著译者后加“等”字。

4.主书名页与封⾯上相同的各项,必须与封⾯所载完全⼀致。

5.主书名页不排页码,不占暗码。

(B)主书名页背⾯(原称版权页)主书名页背⾯⼜称版权页或版本记录页,供读者了解书籍出版历史、出版时间和地点,它是每种图书出版的历史性记录,排在书名页的背⾯下部。

中部排有图书在版编⽬数据,供有关部门贮存检索。

上部排有内容简介,供读者了解全书的概貌。

右上⾓印载图书新登记号。

1.图书在版编⽬数据的选取及编排格式执⾏GB12451的有关规定,排印在主书名页背⾯的中部位置,前⾯冠以“图书在版编⽬(CIP)数据”字样。

2.图书在版编⽬数据内容区分为著录数据和检索数据两个部分。

著录数据包括书名与著作责任者项、版本项、出版项、丛书项、附注项、标准书号项六项。

检索数据提供检索途径,包括图书识别特征的检索点和内容主题的检索点。

3.排在下部位置的版权标识依次包括以下项⽬:出版社名和地址、邮政编码、责任编缉姓名、排印者、发⾏者与经售机构、出版年⽉和版次、印次、开本、印张、字数、印数、定价。

教辅出版的五个“不规范”

教辅出版的五个“不规范”

教辅出版的五个“不规范”作者:张丽华来源:《现代出版》2016年第04期摘要:教辅图书出版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图书名、图书书名页、目录、插图和表格五个方面,对相关问题的梳理、总结和解析,有助于为编校人员提升图书编校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教辅;编校;规范;经验笔者多次参与出版管理部门组织的教辅质检。

从近几年的质检情况来看,教辅图书质量总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图书规范『生方面问题比较突出,这与教辅出版周期相对较短、合作方多、编辑校对的责任心等因素均有关联。

一、图书名称不规范书名被拆分为多段,令读者难以确定具体内容。

如图1、图2所示,全书名分别应为《高考专题研究解疑精练·化学》《黄金组合·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语文》。

美术编辑出于设计需要,为了封面美观,对书名作了拆分处理,但分行处理并不科学,容易令读者误解书名。

丛书书名或套书书名不分。

从图2、图3、图4可以看出,其实它们本是一套书,可以把《黄金组合·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列为丛书或套书书名。

这样处理以后,对书名的表述就相对简洁和明晰了。

书名数字用法不统一。

比如封面书名中有“八年级物理”字样,扉页、版权页或书眉等处则为“8年级物理”,应予以统一。

书名缺拼音。

国家标准《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GB 3259-92)明确规定: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应依照本标准的规定,在封面,或扉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

该规定并没有把丛书书名或套书书名明确列入。

检查图1所示书名,仅封面“高考专题研究”字样列有汉语拼音。

疑似书名。

封面推荐语或者图书主要内容部分语词同书名相混淆,容易造成书名混乱,“疑似书名”便产生了。

如一本名为《看图作文》的图书,其封面有“小学生”字样且与书名挨得很近,容易让人以为书名是《小学生看图作文》,但“小学生”一词并未在扉页、版权页处出现。

二、图书书名页不规范国家标准《图书书名页》(G B/T 12450-2001)规定了图书书名页上的文字信息及其编排格式,适用于印刷出版的图书。

数字出版物应纳入书号管理

数字出版物应纳入书号管理

数字出版物应纳入书号管理数字出版物应纳入书号管理作者:邢瑞华时间:2011年09月08日点击订阅《出版日报》分享到微博:打印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搜狐微博分享到腾讯微博收藏微博评论当前数字出版正方兴未艾,中国电信、中国移动、IT行业以及网络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出版机构等纷纷投入到数字出版的浪潮中,各式各样的阅读器充满货架,但是综观数字出版市场,则可以用“无序”形容,出版混乱无序,盗版打而不绝,究其原因是管理职能不清晰导致管理不到位。

在传统出版领域书号管理是出版行政管理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当前的数字出版中,书号管理制度却未延伸其中,导致数字出版游离于出版领域的边缘。

把数字出版物纳入书号管理体制下已到了势在必行的时候了。

书号管理制度是出版行政管理的重要基础从1956年始,出版物应用书号标识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统一书号到标准书号再到书号实名申领,书号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以及达到了服务行业发展的要求,依据书号采集的出版物元数据也更加快捷、准确、完整。

书号管理制度对促进出版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功不可没,书号作为出版物的唯一标识在图书发行、图书贸易、图书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出版管理、统计工作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字出版是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数字出版体制的构建需要以书号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利于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领域的转型。

在传统出版的管理体制中,由重大选题备案、编辑责任(包含: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三审责任制度,图书出版前的审读制度,书稿归档制度)、资格准入、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出版质量保障、出版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统计管理、图书出版后报送出版信息和缴送样书及书号实名申领等项制度构成的出版管理机制。

出版社在从事出版活动中依据管理机制构建了以选题控制与管理为主线的流程化的科学管理模式,这是出版质量的保障。

而数字出版游离于出版管理体制之外,致使出版质量良莠不齐,出版社眼见自己的书被盗版又无能为力,对数字出版物实施书号管理,将数字出版纳入到出版社的管理体制之中,这对“十二五”期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无疑是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图书出版在版编目数据基本规则,出书常识,专著出书专题,.doc

图书出版在版编目数据基本规则,出书常识,专著出书专题,.doc

图书出版在版编目数据基本规则,出书常识,专著出书专题,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内容4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内容分为著录数据和检索数据两个部分。

4.1著录数据是对图书识别特征的客观描述。

包括6个著录项目:书名与项、版本项、出版项、丛书项、附注项、标准书号项。

4.1.1书名与项a)正书名;b)并列书名;c)其他书名信息;d)第一;e)其他。

4.1.2版本项a)版次及其他版本形式;b)与本版有关的。

4.1.3出版项a)出版地;b)出版者;c)出版时间。

4.1.4丛书项a)正丛书名;b)并列丛书名;c)丛书主编;d)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e)丛书编号;f)附属丛书名。

4.1.5附注项a)译著的说明;b)翻印书的说明;c)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说明;d)各项的附加说明。

4.1.6标准书号项按GB/T 5795《中国标准书号》执行。

4.2检索数据本部分提供图书的检索途径,包括图书识别特征的检索点和内容主题的检索点。

4.2.1图书识别特征的检索点a)正书名(包括交替书名、合订书名);b)其他书名信息;c)第一;d)译者;e)其他。

4.2.2内容主题的检索点a)主题词;b)分类号。

5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项目标识符和内容标识符5.1项目标识符5.1.16个著录项目及其组成部分之前须分别按下列规定冠以标识符。

.-各著录项目(每一段落的起始项目除外)。

‘=并列书名,并列丛书名。

:其他书名信息,丛书其他书名信息、出版者。

/第一、丛书的主编、与本版有关的第一。

;不同责任方式的、与本版有关的其他、同一的合订书名之间、第二出版地、丛书编号。

,相同责任方式的其他、有分卷(册)标识的分卷(册)书名、出版时间、附加版本说明、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分卷(册)标识、无分卷(册)标识时的分卷(册)书名、合订书名、附属丛书名。

5.1.2各著录项目所使用的标识符,除逗号“,”和句号“.”只在后面带半个汉字空,其他标识符均需在其前后各留半个汉字空。

对中国版本图书馆核准的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求疵拾零

对中国版本图书馆核准的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求疵拾零

对中国版本图书馆核准的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求疵拾零陈玉珍
【期刊名称】《北京图书馆馆刊》
【年(卷),期】1996(005)004
【摘要】国家标准《图书书名页》 (GB12450—90)和《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 12451—90),均已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0年7月31日批准发布,自1991年3月1日起实施,迄今已有5个年头了。

其后,1991年新闻出版署发文给各出版社,部署贯彻执行《图书书名页》国家标准。

文中指出《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国家标准并将贯彻执行。

1992年11月新闻出版署设立新闻出版中心。

中心的工作之一是领导组织图书在版编目工作,并确定由中国版本图书馆承办具体工作。

同月新闻出版署在北京举办了首批参加图书在版编目试点工作的41家出版社的有关负责同志的学习辅导班。

新闻出版署要求从1993年2月1日开始正式在试点单位中实施图书在版编目。

这项具有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工作,深受图书情报界等信息工作部门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陈玉珍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4.342
【相关文献】
1.关于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准确性的若干思考 [J], 刘娟
2.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分类问题例析 [J], 兰庆广;刘少武
3.试论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的标准性 [J], 张晓燕
4.中国版本图书馆和黑龙江省版本图书馆书目数据比较研究 [J], 田禹
5.中国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的问题剖析 [J], 文榕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图书辅文编校规范

图书辅文编校规范

图书辅文编排规傅祚华一、辅文概述辅文是相对于正文而言的。

图书正文之外的文字,诸如封面文字、书名页文字、容提要、作者简介、序、前言、凡例、目录、文后参考文献、索引、跋、后记等都是辅文。

辅文是图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古代图书的辅文1. 简册时代相传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我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就有《毛诗序》(西汉)流传至今。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撰有《太史公自序》。

自然,目录是少不了的。

2. 印刷时代明代学者胡应麟说:“雕本(印刷)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

”唐代诗人白居易把自己写的诗编成了诗集——《白氏长庆集》,他的朋友元稹给《白氏长庆集》写有一篇序文。

印本书籍,封面、页也完备起来。

(二)书刊辅文的作用1.保证图书的完整性一本图书如果缺少必要的辅文,就会显得残缺。

辅文编制不规,也不可能成为一本合乎标准的图书。

2.强化图书的功能有些图书辅文可以起到强化图书功能的作用。

例如常见的大事年表、译名对照表、参考文献等就具有这种功能。

3.引导购买和阅读读者在接触图书时,除了面封的图形之外,最先看到的就是书名、作者名、名等面封文字和容提要、作者简介、目录、出版前言、序等辅文。

是读还是不读,是买还是不买,这些辅文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4.有利于检索的准确快捷目录、索引等辅文可以帮助读者迅速找到查阅项目所在的位置。

这些辅文编制得科学、严密,读者查阅起来就能快捷、准确。

(三)辅文的种类按照功能,辅文大致可分为识别性辅文、介绍性辅文、说明性辅文和检索性辅文四类。

1. 识别性辅文识别性辅文主要包括封面文字、书名页文字,具体容有书名、作者、出版者、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版本记录等。

2.介绍性辅文介绍性辅文主要包括容简介、作者简介和封面宣传语等。

3.说明性辅文说明性辅文主要包括序、前言、凡例、注释、参考文献、跋、后记、出版后记等。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分类问题分析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分类问题分析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分类问题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对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图书分类存在的归类不恰当,分类不到位,多卷书、丛书标引不一致,类号错标、漏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正。

标签:图书在版编目;图书分类号;分类标引;存在问题现以将《中图法》(第四版)作为分类标引工具的近年来出版的图书为例,试就CIP数据项目中最重要的图书分类号存在的问题作一客观分析探讨。

一、一般分类问题1.分类不恰当“在类分图书时必需认真辨析类目的确切涵义,把文献分入恰如其分的类目中去”,这是文献分类的一条基本规则。

但从存在分类问题的CIP数据看,大多是由于对类目涵义的理解有误所致。

例1:《无师自通吉他谱:自学吉他五线谱、六线谱、和弦谱》的CIP分类号(以下简称分类号)为I647.32,此类号代表的内容为“中国六弦琴(吉他)乐曲”,属于音乐作品类,而且无论从该书的正书名还是副书名,都反映其内容是学习吉他乐谱的。

所以,该书的正确分类号应为“J632.21六弦琴(吉他)器乐理论”。

此例混淆了音乐理论与作品。

例2:《图书在版编目:书目数据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的主题词分别为“图书编目、在版编目、标准化、规范化”,而分类号却为G258.94。

此类号对应的类名为“图书馆工作的机械化与自动化设备”,其上位类为“G258.9图书馆建筑、设备”,显然与该书的内容及主题词不符。

尽管标准化与规范化是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但毕竟不能等同现代化,更非现代化设备。

正确的分类号应为“G254.342在版编目”。

例3:《蒋介石的大囚徒实录》的主题词为“历史人物——生平事迹一中国——民国时期”,分类号为K827.7。

此类号的类名应为“中国建国后社会、政治人物分传”,既是分传就应只是一个人的传记。

而该书共12篇,分别介绍了沦为蒋介石囚徒的民国时期18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应属于民国时期历史人物总传性质,按《中图法》第四版的规定应归人K820.6。

此例一则混淆了总传与分传,二则错用了中国时代表号码。

印刷业现已制定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总汇

印刷业现已制定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总汇

印刷业现已制定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总汇(购买或咨询相关标准事宜请联系相关部门)已制定的行业标准CY/T 61—2009 纸质印刷品制盒过程控制及检测方法CY/T 60—2009 纸质印刷品烫印与压凹凸过程控制及检测方法CY/T 59—2009 纸质印刷品模切过程控制及检测方法CY/T 49.4—2008 商业票据印制第4部分:本式票据CY/T 49.3—2008 商业票据印制第3部分:卷式票据CY/T 49.2-2008 商业票据印制第2部分:折叠式票据CY/T 49.1-2008 商业票据印制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CY/T 43-2007 纸质印刷品覆膜过程控制及检测方法第2部分:EVA型预涂覆膜CY 42-2007 纸质印刷品覆膜过程控制及检测方法第1部分:基本方法CY/T 40-2007 书刊装订用EVA型热熔胶使用要求及检测方法CY/T 32-1999 再生阳图型PS版CY/T 31-1999印刷技术四色印刷油墨颜色和透明度第1部分:单张纸和热固型卷筒纸胶印修改采用ISO 2846-1:1997CY/T 30-1999 印刷技术胶印印版制作修改采用ISO 12218CY/T 29-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骑马订装CY/T 28-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平装CY/T 27-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精装CY/T 25-1995 阳图型PS版感光液CY/T 24-1995 彩色复制网线角度CY/T 23-1995 印刷用原稿分类CY/T 17-1995 印后加工纸基印刷品上光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12-1995 书刊印刷品检验抽样规则参考了相关的国际标准CY/T 11-1994 凹印车间空气中甲苯和二甲苯允许浓度及检验方法CY/T 10-1994 炭素纸凹版制版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9-1994 电子雕刻凹版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6-1991 凹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CY/T 5-1999 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参考了相关国际标准CY/T 4-1991 凸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CY/T 3-1999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参考了国际标准、美国标准及欧洲标准CY/T 2-1999 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CY/T 1-1999 书刊印刷产品分类已制定国家标准GB/T 7707—2008 凹版装潢印刷品代替GB/T 7707—1987GB/T 7706—2008 凸版装潢印刷品代替GB/T 7706—1987GB/T 7705—2008 平版装潢印刷品代替GB/T 7705—1987GB/T 9851.7—2008 印刷技术术语第7部分:印后加工术语代替GB/T 9851.9—1990 GB/T 9851.6—2008 印刷技术术语第6部分:孔版印刷术语代替GB/T 9851.7—1990。

出版从业者必须掌握的书籍设计基本常识(最全的大汇总)

出版从业者必须掌握的书籍设计基本常识(最全的大汇总)

出版从业者必须掌握的书籍设计基本常识(最全的大汇总)出版从业者必须掌握的书籍设计基本常识(最全的大汇总)图书整体设计的概念图书整体设计是对图书载体的工艺性设计,也是图书载体的艺术性设计。

整体设计是对书稿内容、主题及包括塑造形象、动作、构图、色彩、笔法、技巧等一切思想性和技法性内容的筹划过程。

对书稿的每一种构思及每一个设计行为都是书籍构成的外在和内在、整体和局部、文字传达与图像传播及工艺兑现的一系列探索过程。

图书整体设计的核心是设计,而设计的核心是创意。

创意则需思考图书的形式意味、视觉想象、文化意蕴、材料工艺等。

图书的整体设计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封面、版面)里,把构成图书的各种要素——文字字体、图片图形、线条线框、颜色色块等诸因素,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排列,按照造型艺术的原理,把构思与计划以视觉形式表达出来。

整体设计的计划应与书稿的内容、性质相匹配,又要与印刷工艺要求相适应。

整体设计不仅包括封面,也包括版面,二者不可分割,这一点是当代书籍设计的重要理念。

整体设计与一般的绘画创作不同。

整体设计工作结束后,设计者的作品只是一种方案,它不是最终完成的艺术品,后面还需要经过制作、印刷、印后加工等生产环节,通过用纸张及各种装帧材料、印装工艺而物化成为具有物质形态的图书。

书籍的整体设计及最终的形态、材质、效果、质量,必须依赖于材料、制作、印刷及印后加工技术。

所以,书籍的出版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书籍版式设计的基本常识一、版式设计的目的方便读者,给读者美的享受二、版式设计的定义版面的编排设计,即在一定的开本上,把书籍原稿的体裁、结构、层次、插图等方面作艺术而又合理的处理。

三、现在常用的一些版式规格a)诗集:通常用比较狭长的小开本(如787mm·960mm的1/32开本,成品尺寸是113mm·184mm)b)理论书籍:大32开比较常用c)儿童读物:接近方形的开度d)小字典:42开以下的尺寸,106/173mme)科技技术书:需要较大较宽的开本f)画册:接近于正方形的比较多图书整体设计的目的和内容一、图书整体设计的目的使图书具有最佳视觉效果。

新闻出版署关于在全国各出版社实施图书在版编目(CIP)有关问题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关于在全国各出版社实施图书在版编目(CIP)有关问题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关于在全国各出版社实施图书在版编⽬(CIP)有关问题的通知颁布⽇期:1999-03-08执⾏⽇期:1999-03-08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各省、⾃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各出版社: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数据》(GB12451-90)已于1990年7⽉31⽇发布,要求⾃1991年3⽉1⽇起实施。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图书在版编⽬(CIP)数据标准的推⼴⼯作,为全⾯实施积累经验,创造条件,我署决定从1993年起⾸先在北京地区各出版社实施。

经过5年的实践和准备,已经具备了在全国范围内全⾯推⼴实施图书在版编⽬(CIP)数据标准的基本条件。

经研究,决定将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数据》的⼯作,扩⼤⾄京外各出版社及解放军所属各出版社。

现将实施图书在版编⽬(CIP)数据标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实施时间:⾃1999年4⽉1⽇起,全国各出版社发排的图书(初版新书及修订再版图书)均应向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原中国版本图书馆)填报“图书在版编⽬(CIP)数据⼯作单”。

重印图书凡未编成并印上图书在版编⽬(CIP)数据的,亦应在重印前补充填报。

⼆、图书在版编⽬(CIP)数据内容:即“图书在版编⽬(CIP)数据⼯作单”所规定的内容。

每种图书均应按照“⼯作单”所规定的项⽬逐⼀填写,并及时报送新闻出版署信息中⼼。

署信息中⼼依据“⼯作单”提供的有关项⽬内容进⾏数据审核、分类和主题标引,并编成图书在版编⽬(CIP)数据的印刷格式,返还出版社。

出版社按照CIP数据印刷格式印在该种图书的主书名页背⾯的中部位置。

三、图书在版编⽬(CIP)数据标准实施范围:⼀般情况下,凡是装订成册并配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图书,均应实施图书在版编⽬(CIP)数据标准。

但是下列范围的图书不包括在内:1、中⼩学课本、教材、练习册及假期作业(不含中⼩学教学参考书);2、低幼读物(不含幼⼉园教师⽤书及家长辅导⽤书);3、⼩于64开本(含)的连环画册;4、未装订成册的图⽚、画页、散页画辑、明信⽚、知识卡⽚、歌⽚、曲谱、字帖、地图、游览图、教学挂图、年画等;5、单种印⾏的各种技术标准、规程、规范(不含汇编本及使⽤说明);6、笔记本形式的⼿册,如纪念册、效率⼿册等;7、各种形式的挂历、台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T 12451-20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内容和选取规则及印刷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为在出版过程中的图书编制书目数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792. 2-1985 普通图书著录规则
GB/T 3860-1995 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GB/T 5795-2002 中国标准书号(eqv ISO 2108:1992)
GB/T 9999-2001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GB/T 12450-2001 图书书名页(eav ISO 1086:1991)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简称CIP)
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编制有限的书目数据的工作。

3.2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 data
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编制,并印制在图书上的书目数据。

3.3 主题词检索点subject access point
标引图书内容的主题,并用以检索图书的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3.4 分类检索点classifying access point
依据图书分类法,标引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并用以检索图书的分类代码。

4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内容分为著录数据和检索数据两个部分。

4.1 著录数据
是对图书识别特征的客观描述。

包括6个著录项目:书名与作者项、版本项、出版项、丛书项、附注项、标准书号项。

4.1.1 书名与作者项
a)正书名;
b)并列书名;
c)其他书名信息;
d)第一作者;
e)其他作者。

4.1.2 版本项
a)版次及其他版本形式;
b)与本版有关的作者。

4.1.3 出版项
a)出版地;
b)出版者;
c)出版时间。

4.1.4 丛书项
a)正丛书名;
b)并列丛书名;
c)丛书主编;
d)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e)丛书编号;
f)附属丛书名。

4.1.5 附注项
a)译著的说明;
b)翻印书的说明;
c)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说明;
d)各项的附加说明。

4.1.6 标准书号项
按GB/T 5795《中国标准书号》执行。

4.2 检索数据
本部分提供图书的检索途径,包括图书识别特征的检索点和内容主题的检索点。

4.2.1 图书识别特征的检索点
a)正书名(包括交替书名、合订书名);
b)其他书名信息;
c)第一作者;
d)译者;
e)其他作者。

4.2.2 内容主题的检索点
a)主题词;
b)分类号。

5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项目标识符和内容标识符5.1 项目标识符
5.1.1 6个著录项目及其组成部分之前须分别按下列规定冠以标识符。

.一各著录项目(每一段落的起始项目除外)。

=并列书名,并列丛书名。

:其他书名信息,丛书其他书名信息、出版者。

/第一作者、丛书的主编、与本版有关的第一作者。

;不同责任方式的作者、与本版有关的其他作者、同一作者的合订书名之间、第二出版地、丛书编号。

,相同责任方式的其他作者、有分卷(册)标识的分卷(册)书名、出版时间、附加版本说明、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分卷(册)标识、无分卷(册)标识时的分卷(册)书名、合订书名、附属丛书名。

5.1.2 各著录项目所使用的标识符,除逗号“,”和句点“.”只在后面带半个汉字空,其他标识符均需在其前后各留半个汉字空。

5.1.3 “.—”占两格(不应移行)。

5.1.4 凡重复著录一项内容,需重复添加该项目的标识符;如重复著录的是著录项目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则应按5.1.1规定标识。

5.2 内容标识符
()中国古代作者的朝代、外国作者的国别及姓名原文、丛书项。

6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选取规则
6.1 著录数据选取规则
著录数据中各著录项目内容的选取参照GB/T 3792.2相应规定执行。

6.2 检索数据标引规则
6.2.1 书名检索点和作者检索点依据著录项目标引。

6.2.2 主题词的标引
6.2.2.1 主题词的标引依据GB/T 3860的规定执行。

6.2.2.2 主题词以《汉语主题词表》为标引依据,并遵循《汉语主题词表》的标引要求。

6.2.2.3 一部书的主题词一般不超过3组;一组主题词一般不超过4个主题词。

6.2.3 分类号的标引
6.2.3.1 分类号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为标引依据,并遵循《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的标引要求。

6.2.3.2 必须根据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标引至专指性类目。

6.2.3.3 对于多主题图书必要时须标引附加分类号。

7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印刷格式
7.1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由4个部分组成,依次为: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标题、著录数据、检索数据、其他注记。

各部分之间空一行。

7.2 第一部分是图书在版编目标题,即标明“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的标准黑体字样,其中“在版编目”一词的英文缩写“CIP'”必须用大写拉丁字母,并加圆括号。

7.3 第二部分是著录数据。

著录数据的书名与作者项、版本项、出版项等三项连续著录;丛书项、附注项、标准书号项均单独起行著录。

7.4 第三部分是检索数据。

其排印次序为:书名检索点、作者检索点、主题词、分类号,各类检索点
用罗马数字加下圆点排序。

各类之间留一个汉字空。

除分类号外,同类检索点用阿拉伯数字圈码排序。

分类号不止一个时,各个分类号之间留一个汉字空,但不用任何数字或符号排序。

书名、作者检索点采用简略著录法,即仅著录书名、作者姓名的首字,其后用“…”表示。

7.5 第四部分是其他注记,内容依据在版编目工作需要而定。

7.6 印刷格式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正书名=并列书名:其他书名信息/第一作者;其他作者.—版次及其他版本形式/与本版有关的第一作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
(正丛书名=并列丛书名/丛书主编,ISSN:丛书编号.附属丛书名)
附注
国际标准书号(ISBN)
Ⅰ.书名Ⅱ.作者Ⅲ.主题词Ⅳ.分类号
其他注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