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同时,银行的发展又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主要从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三大部分进行展开,然后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发展趋势

银行是目前所有金融中介机构中最大(就资产而言)和最古老的。银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支柱,它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积少成多、以短贷长的方式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可贷资金,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能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

一、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一)西方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银行业的原始状态,可溯及公元前的古巴比伦以及文明古国时期。人们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现代商业银行始于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早期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政府等一批特权阶层而非工商业,新兴的资产阶级工商业无法得到足够的信用支持,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大量的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货币资本。因此,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银行。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与西方的银行相比,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则产生较晚。据史料记载,我国远在周朝时期就出现了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唐朝时期金融业逐渐发展起来,“飞钱”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使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十分缓慢,金融机构长期处于分散、落后的状态。直到1897年,我国才出现了中国人自己设立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基础相当薄弱,在1994年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资产增长速度较快

截至2012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3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0.3万亿元,增长17.9%。从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44.9%、17.6%和15.6%。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商业银行2012年实现账面利润(税前)1850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1.1万亿元,增长24.5%,所有者权益增长首次超过贷款、资产、存款的增长。

(二)国际化步伐加快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都要面对来自全球同行的竞争,银行业与其他许多行业将不得不选择跨国经营。以工商银行为例:工商银行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截至2010年末,已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营业性机构,分支机构总数达到203家,境外资产规模由2009年的522.1亿美元增加到757.3亿美元,增加了45.1%;而中国银行,截至2010年末,境外机构达986家,海外资产由2009年17568亿元增加到23283亿元,增加了32.5%。

(三)银行间业务趋同化

中国商业银行在战略、产品、机构、服务、收入结构、治理结构、创新、机制、文化9大方面存在趋同问题。这些趋同趋势演变下去,将导致中国商业银行出现“千行一面”的格局,不利于提升银行业的发展水平,不利于提高民族金融业的竞争力。当前若一个银行开办了新的业务,其他银行不久就会竞相开办相同的或相似的业务,各个银行的业务在趋同化。随着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银行业务在不同地创新,而又不断地趋同。

(四)中间业务增长迅速,所占比重上升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截止2012年12月,各家股份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比上年均有大幅增长,平均增幅高达105.18%,高于其营业收入平均增幅60.56%(详见表1)。

(五)电子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发展迅速

根据《2012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用户网银比例为30.7%,连续3年呈增长趋势。其中,一级城市的个人网银用户比例最高,增长速度最快,占36%。2012年,企业网银用户比例为53.2%,同比增长9%,连续三年呈增长趋势。数据还显示,201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人口中,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8.9%,较2011年增长2.6%,连续三年呈增长趋势。在远程支付方面,目前移动在线交易普及率不高,但发展潜力巨大。调查发现,手机银行是用户未来最愿意使用的移动远程支付方式,占45%,44%的人会使用手机上进行第三方账户余额支付,40%的人会使用银行储蓄卡或信用卡快捷支付,38%的人选择银行储蓄卡或信用卡无卡支付。

2003年以来,我国的银行纷纷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国内商业银行贵宾理财领域的尝试,包括打造顶级的理财团队,为私人客户提供证券、保险、期货、房地产投资甚至律师服务等众多领域的专业理财服务等,为国内私人银行服务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正积极向金融业混业经营方向靠拢,例如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从事QDII境外理财业务,保险公司允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并可参股和控股商业银行等,这些措施从某种程度上正好迎合了个人对私人银行业务全能化、个性化、复杂化的要求。

三、我国商业银行现存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四大银行财务状况恶化,不良资产过多

资本充足率低是衡量商业银行最终清偿力,公众信誉,抵御风险能力的综合性指标,也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主要指标。过低的资本充足率将使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竞争中付出比国外银行更高的成本,因此综合竞争能力较弱,经营风险将进一步增大。负债结构不合理,资产结构和质量差,长期资金占用多,呆死账严重,资产质量低下。资产质量问题是阻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沉重包袱,也给经济带来巨大隐患。

(二) 产权制度过分单一、政企不分、权责利分离,治理结构缺陷明显

第一,委托人制度安排动力不足:国有商业银行的委托人是国家。国家既是委托人,同时也是代理人;相对于国家,社会公众是国有资产的初始委托人。初始委托人的所有权非常分散,其“搭便车”心理把制度安排权力拱手让给代理人或二级委托人国家,造成初始委托人制度安排动力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