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震撼蔚藉惊慌失措气宇轩昂
B.擅长噩耗络绎不绝一丝不苟
C.喧嚣亵渎连绵不断怡笑大方
D.粗拙游逛神彩奕奕诚惶诚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蔚藉——慰藉;
C.怡笑大方——贻笑大方;
D.神彩奕奕——神采奕奕;
故选B。
2.下列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抑扬顿挫直截了当淋漓尽致不记其数
B.好高骛远殚精竭虑博闻强识阴谋诡计
C.梦寐以求刚愎自用按步就班桀骜不驯
D.逆来顺受脍灸人口无精打彩深恶痛疾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不计其数;
C.按部就班;
D.脍炙人口、无精打采;
故选B。
二、名句名篇默写
3.用诗文原句填空。
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
(《论语》)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
(王昌龄《出塞》)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相信吧,_________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无论将来我们遇到什么困难,请坚信希望永在,因为许多事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的那样: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1)切问而近思(2)万里长征人未还(3)归雁洛阳边(4)会当凌绝顶(5)
不畏浮云遮望眼(6)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雁”“凌”“柳”等字词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崛起离不开文化支撑
①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有了巨大发展,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有了坚实基础。
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
在这里,文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关键。
②纵观历史,有三个方面的文化能量将成为宝贵的精神和思想的资源:一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具有完整连续性的伟大文明,虽然经过无数危机和困难,但从来没有中断过。
二是近代以来中国追求富强的努力和新中国发展奋斗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造了快速发展的新的大平台,这些大平台是中国提升软实力的基础。
在这个大平台上,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力争上游、创造未来的决心和勇气也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
③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发展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就不可能持续,也不可能完整。
这需要深刻认识文化的性质和特点,关注影响文化的多方面因素。
④首先,对于文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应该更加全面。
文化的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让世界了解中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全球发展的中国方案,都需要文化力量。
文化自信正是社会进步的不竭的精神源泉。
发挥文化力量,对外创造一个魅力中国,对内创造一个和谐中国,这正是“中国梦”新的展开。
⑤其次,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以满足社会和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要创造富于生机、充满活力、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的创造。
惟其如此,人们对于社会的认同才会更加充分,也更容易达成社会共识。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日益壮大,他们用于电影、演出、网络等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日趋提高。
如何提供更多能够满足这一群体文化需求的产品将是繁荣文化市场的关键。
⑥再次,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转型,如何突破瓶颈,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在文化领域有新的突破。
互联网时代,新的产业和社会变化层出不穷,文化与科技融合日益深入,诸如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将大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与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同时,文化的真正影响力来自于文化市场的活跃,这就要求未来在文化创意方面要有新进展。
⑦第四,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看到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意义,也需要文化领域的新发展。
通过跨文化交流和沟通,通过“和而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对话,通过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持续传播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
⑧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化支撑。
我们要善于向经典学习、向传统学习、向一切先进文化学习,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
1.这篇文章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第①段主要论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巨大发展。
第②段阐释的是:有三个方面的文化能量将成为宝贵的精神和思想的资源。
第③段统领第④⑤⑥⑦段,强调要关注影响文化的多方面因素。
3.下面链接材料,哪一项有助于你理解文章的内容?请简要说明理由。
A.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
B.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
C.中国文化应该有一种自信和从容,没有必要去声嘶力竭地辩解。
【答案】1.中国崛起离不开文化支撑。
2.【乙】
3.A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
可从论点提出的位置来判定中心论点。
如:文章标题;文章正文开头第一句话;文章正文开头的最后一句话;文章主体部分的开头;文章主体部分,先做一定的论述,再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
通过阅读分析文章可知,本文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2.【甲】有误。
第①段主要论述: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全球性大国,文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关键。
【乙】正确。
【丙】分析不够全面。
应是:强调要深刻认识文化的性质和特点,关注影响文化的多方面因素。
3.A项强化文化给人的精神力量,和第②段所阐释的“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相吻合,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乐和先生
郭震海
①有一朋友,生性乐观,年过知非,依然像个孩童。
说他像“孩童”,不单指生性,貌相也甚轻,头发乌黑,面容白净,充满活力。
如他漫步街市,不谈年龄,独凭长相,别人肯定会怀疑他是当“爷爷”的人。
乐和姓张,如这般年龄,称个“老张”也妥帖,但我们都习惯喊他“乐和”,因为他天生爱乐,有事无事乐呵呵,就如上天对他格外眷顾,人间愁事儿全抛于别人,与他无关。
②26岁,他军营退伍回家,当时的退伍军人,不管岗位好坏,地方政府都会给予安置。
和他一样退伍的军人,都忙着托关系,想往好单位挤,他不忙不急,整天乐呵呵地等,最后被安置到市供水公司上班。
说上班其实无事,在办公室负责接电话,打水扫地,他同样很开心。
他爱看小人书,看着看着就旁若无人地笑得人仰马翻。
③他天生不惧,比如别的职工见了领导,能避就避,实在避不得,打个招呼也会结巴。
他不,比如早晨上班,他两手提着四个暖壶,看见领导,老远就喊:“首长,早上好啊!” 或许他在部队喊习惯了不觉得,别人听了都说像调侃,他不管,喊得很自然。
奇怪的是领导听了不恼,还会回一句:“早上好!”一次,单位组织集体乘车旅游。
领导在车上,大家显得异常安静,气氛凝重得像结冰。
按名排座,坐在车最后排的乐和受不了沉闷。
他直接跑到车前,拿起车载麦克风,“呼呼呼”吹气试音,一车人用惊恐的眼神看着他。
或许车上的其他人会想:“。
”乐和很自然,手握麦克风,面向大家说:“首长好,各位兄弟姐妹好,本人五音不全,但为了减少大家的旅途劳顿,愿意献歌几曲,来呀,掌声在哪里?欢呼声在哪里?”有员工小声说:“这小子,领导在车上,竟敢如此放肆。
”没想到,领导带头鼓掌。
乐和唱了几首歌不过瘾,就开始讲笑话,一路逗得全车人笑得肚子疼,领导更是合不拢嘴。
行程进行到后来,领导有事了就喊:“小张,过来,给我拿住衣服。
”“小张,快去给我买瓶水。
”
④有人问乐和:“你真不惧领导?”他说:“惧啥?领导是人又不是鬼。
”在单位,精明的人想着法儿接近领导,目的是想求上进。
乐和不,闲了就看小人书,独自乐。
有人跟他开玩笑:“你就不想当个官?”他说:“咱天生就不是当官的料,不如开心好。
”
⑤谁知,最不愿当官的乐和,竟然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宣布那天,大家吃惊,乐和自己也吃惊。
有人嘟哝:“凭啥,别人干了十年都没戏,他一个小毛孩子,来了不到半年就提拔。
”
⑥后来,乐和步步青云,从副主任到科长,再到公司副经理。
友人问他:“你小子一路高升到底托了啥关系,送了多少礼?”乐和愣了,反问:“送啥礼啊?”他确实没关系,也没送过礼。
大家后来又说,这家伙命好,上天眷顾,凡人能奈何?
⑦有的人一旦为官就会感染“官气”,打官腔,走官步。
乐和不,职位越来越高,本性反倒越来越率真。
比如他到下面调研,看到工人施工,就挽起袖子干一阵子,浑身泥浆,照样开会。
比如他开会从来不用稿子,大白话,干甚,为甚,如何整,交代清楚就散会。
没事了就哼小曲儿,见到小孩子,就眉开眼笑蹲下身亲亲人家的小脸。
⑧乐和不老,越活越年轻。
我们表面跟他开玩笑,暗地里都很羡慕他。
一帮子友人聚一起,常用十个字去描述他:真实、简单、随性、快乐、洒脱。
⑨或许有人说,这十个字,说简单也不简单,如果一个人一辈子真能做到这十个字,可谓活在人间成了仙。
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标题“乐和先生”的理解。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他爱看小人书,看着看着就旁若无人地笑得人仰马翻
....。
(2)他直接跑到车前,拿起车载麦克风,“呼呼呼”吹气试音,一车人用惊恐
..的眼神看着他。
3.小说第③段中提到“或许车上的其他人会想:‘______________’”请你揣摩其他人此时可能会有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表述出来。
说说你为这样写的理由。
4.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1.示例:“乐和”是“高兴、快乐”之意。
表层含义是指小说的主角天生爱乐,有事无事乐呵呵,大家称他“乐和先生”;深层含义是指像“乐和先生”一样,追求那种超然物外,真实、简单、随性、快乐、洒脱的生活状态。
从作用方面来看,交代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同时也揭示了小说要表现的主旨,激发读者兴趣。
2.示例:(1)“人仰马翻”是一个形容词,原意是形容被打得惨败。
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在这里是贬义褒用,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乐和先生”乐天知足,快乐洒脱的情态。
(2)“惊恐”是个描写神态的形容词,原意是指惊慌、恐惧,这里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其他同车的人对“乐和先生”不同寻常举动的惊讶,认为不可理喻。
3.示例:“我看这傻蛋肯定疯了,他怎么能不请示领导就径直上去讲话呢?唉,可别连累我们大家给领导批评呀!”。
理由:因为按照中国的传统,领导总是焦点人物,日常工作中没有请示领导就贸然行事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搞不好领导是要生气发怒的,“乐和先生”却我行我素,未经批示就擅自决定,可能会连累其他人的,所以同行的其他人就会有些害怕了。
(言之有理即可)
4.示例:我认为“乐和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非常美好的、积极的、乐观的生活态度。
人要想快乐,就应该以一种闲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谢的心境,从容自若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当下社会,环顾我们身边所有,在瞬息万变、诱惑四伏的现在,更需要我们保持一种平淡沉稳心态,远离浮躁,放弃痛苦,探寻快乐,挖掘快乐,收藏快乐。
懂得快乐并善于洒脱,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气魄。
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一人生。
【解析】
1.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乐和”表层含意是指小说的主角天生爱乐;深层含意是指超然物外,真实、简单、随性、快乐、洒脱的生活状态。
同时“乐和先生”是文章的描写对象,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乐和”则点明了小说中心。
以上几点都要答出来。
2.赏析文句。
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
(1)“人仰马翻”本义: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
形容被打得惨败。
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语境义:描写“乐和先生”乐天知足、快乐洒脱的情态。
从表现手法上看属于贬义褒用和夸张。
(2)“惊恐”本义:惊慌、恐惧的神情。
语境义:描写出同车的人对“乐和先生”不同寻常举动的惊讶神态。
答题时首先要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情态或心理活动。
3.一问,揣摩其他人的心理活动。
首先要读懂原文的情节,根据发生的不同寻常的事件来揣摩人物心理。
文章情节是“乐和先生”“直接跑到车前,拿起车载麦克风,‘呼呼呼’吹气试音”,所以导致“一车人用惊恐的眼神看着他”。
那么在组织语言时,把人们“惊恐”的原因和“乐和先生”这样做的后果描写出来就行了,同时要注意用第一人称表述。
二问,要解释好人们“惊恐”的原因,如可从对领导的尊重(中国人普遍存在的畏官心理)的角度,会连累他人角度作答即可。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社会实践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如可从“乐和先生”启发我们平时要具备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角度,尤其从今天瞬息万变、诱惑四伏时代,更需要我们保持一种放弃痛苦、探寻快乐等角度作答。
6.阅读《做一股“清流”》,完成下列小题。
做一股“清流”
①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
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②文化如此,人生亦然。
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
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
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处处浮在表面,时时想走捷径;有的满足于过“庸散”的日子,表现出懈怠、疲沓的样子;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的法则等等。
③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
清代学者顾炎武说:“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
”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
”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
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从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到毕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的张爱萍等等。
这一股股清流,以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画卷。
④清流生活,还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
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一股清新之气,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就是活出做人的骨气。
说到底,清流样子就是真善美的样子,就是做人清清爽爽、做事明明白白、做官干干净净的样子。
⑤欲成清流之人,得正本清源。
古人云:“源洁流清。
”一个人的身份、岗位、职务和财富可以变,但做人的本色不变、本真不丢、本来不忘。
多问问初心是什么、初衷在哪里;多看看当初的模样是什么,如今变得怎么样,偏了则纠,歪了则正。
源头清,人生这潭“池水”自然也就清激了。
⑥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
有大目标和大志向的人,总是不会被路边的碎石绊倒。
胸有鸿鹄之志,便有过清流生活、活出清流样子的勇气和毅力;有远大志向在鼓舞,生命就会翩翩起舞。
要想活出清流样子,内心还要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不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朝着既定的方向砥砺前行。
人不一定过得富贵,但一定要活得高贵,保持一份清高,守住一份气节,便能活出清流样子。
⑦莲花,以其高洁品质让世人“独爱”。
清流如莲,清流之人以其真善美的品格而被世人称羡,更让自己行稳致远。
1.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证了______的观点。
文章第①段举
《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的例子,引出论题“清流”;然后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论证了清流生活的益处;接着用“正本清源”“胸怀大志”“内心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这三点论证了
______;最后总结全文。
3.如果要在第⑥段的横线上加上一个论据,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年轻时的左拉很穷,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就会高兴得像过节。
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B.袁枚有诗曰:“静里工夫见性灵,井无人汲夜泉生。
蛛丝一缕分明在,不是闲身看不清。
”
C.孙子膑脚,遭受迫害,却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命运,终于等到了施展自己抱负的时候。
D.陶渊明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人格的尊严,保持心灵的独立与自由,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
【答案】1.我们要做清流之人。
(或:我们要过清流生活。
)(类似表述皆可。
)
2.(1)举例论证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
(或清流生活是一种人生价值)(2)清流生活是一种人生态度清流生活是一种人生价值清流生活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怎样才能成为清流之人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
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
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
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
本文没有明确地提出中心论点,但依据文章的标题“做一股‘清流’”和各语段具体论述的内容“‘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文化如此,人生亦然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清流生活,既是十种人生态废,也是一种人生价值”“清流人生,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欲成清流之人,得正本清源”“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清流如莲,清流之人以其真善美的品格而被世人称羡,更让自己行稳致远”等可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要做“清流”之人。
2.试题分析:(1)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
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文章第3段中的画线句子依次列举了古今的周敦颐、王冕、彭德怀、张爱萍等人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这一分论点,使阐述的道理深入浅出。
据此理解填写作答。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文章第一段列举了《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例子,引出论题“清流”;然后从“‘清流’是一种人生态度,”“‘清流’也是一种人生价值”“清流生活,还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这三个方面论证了清流生活的益处;接着用“正本清源”“胸怀大志”“内心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这三点论证了“怎样才能成为清流之人”;最后总结全文。
据此填写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论点(观点)与论据的关系。
论点(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论据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
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
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
文章第6段横线处所选择的事例应该能表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感,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不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朝着既定的方向砥砺前行”这一特点。
A项“左拉”事例阐述的是贫穷磨炼人的意志;B项,袁枚的诗句,强调的是“静”“闲”在文学创作上的作用。
C项,孙子事例阐述的是“人要相信自己”。
这几个事例都不能体现其观点。
D项,“陶渊明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人格尊严,保持心灵的独立与自由,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归隐”的事例能有力地论证“要想活出清流样子,内心还要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这一观点。
所以答案为D。
四、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
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
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
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 谢:称谢
B.其后会.赵王迁立会:恰逢
C.当是.之时是:这
D.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说:同“悦”,愉快、高兴
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后会赵王迁立
A.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C.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D.断其股(《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