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知识点
高三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库
![高三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777560b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a.png)
高三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库地理作为一门学科,通过对地球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球资源。
农业作为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最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农业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高考,下面将对高三地理农业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同学们进行复习和练习。
一、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是指利用土地和非土地资源,以农作物种植和动物饲养为基础,生产农产品的经济活动。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包括:1. 依赖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对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要求较高,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存在差异。
2. 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的活动受四季变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农事活动。
3. 土地集约化:农业生产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因此土地的利用和管理非常重要。
4. 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要素。
二、农业主产区的分布农业主产区指的是某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的主要种植区域。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稻作主产区:稻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如中国、印度、泰国等国家。
2. 小麦主产区: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如俄罗斯、中国、美国等地。
3. 玉米主产区: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美洲、非洲和亚洲,如美国、尼日利亚、中国等地。
4. 棉花主产区:棉花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
三、农业生产方式的分类根据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运用的不同,可以将农业生产方式分为以下几种:1. 种植业:以种植作物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农业生产方式,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等。
2. 畜牧业:以饲养动物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农业生产方式,包括牛、羊、猪等动物的饲养。
3. 渔业:以捕捞、养殖水产品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农业生产方式,包括海洋渔业和内陆渔业。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e9b32d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7.png)
省份
海南
湖南
水稻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
34.0
47.5
水稻播种面积(千公顷)
229.7
3 855.2
水稻产量(万吨)
126.5
2 611.5
人均水稻产量(千克)
133.9
377.5
1) 湖南省与海南省拟加强杂交水稻育种试验合作,指出各自的优势条件。(6分)
育种试验
技术自然
自然
湖南省
湖南省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资金
大棚农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续表
历史
传统作物产地,农业历史悠久,农民种植经验丰富
文化
饮食文化,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种类
政治
如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农产品贸易,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农产品价格等
二. 农业区位选择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①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
生物化学技术
杂交水稻的培育
冷藏技术
冷藏运输使新鲜瓜果能运到更远的地区
保温技术
温室大棚等的使用使反季节蔬菜供应充足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举例
机械替代了人力和畜力,提高劳动源自产率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通过改善温度条件,扩大了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复种指数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第1章高考专项练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第1章高考专项练](https://img.taocdn.com/s3/m/fe996b4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1.png)
第一章高考专项练(2020·山东卷,节选)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
从位于5 200米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
据此完成第1题。
1.图中“魔鬼营地”是()A.甲B.乙C.丙D.丁(2021·江苏卷,节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下图为2021年由遥感影像解译转绘的安徽省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2题。
2.图示区域地势总体上()A.从中间向四周降低B.从四周向中间降低C.从西北向东南降低D.从东南向西北降低(2023·湖北卷,节选)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
下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
据此完成3~4题。
3.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数据②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③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④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A.分析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B.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C.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D.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2022·河北卷)为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县的土壤侵蚀状况,研学小组收集了两种分辨率的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基础数据。
根据基于实地监测试验制定的土壤水蚀评价国家标准(下表),应用GIS技术,对该县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定量评价。
结果显示,依据高分辨率(大比例尺)和低分辨率(小比例尺)两种数据得到的评价结果差异明显(下图)。
因高分辨率数据与制定国标所依据数据的分辨率更接近,故其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
高考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bd74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9.png)
高考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农业知识点是重中之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农业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
一、中国的农业区划中国的农业区划可以分为东部农业区、中部农业区和西部农业区。
东部农业区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中部农业区主要以小麦种植为主,地区包括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游陕甘宁边区等;西部农业区农作物品种较多,地区包括四川盆地、西南丘陵地带等。
二、中国的农作物种植布局中国的农作物种植布局也有明显的区域特点。
稻谷主要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小麦主要种植在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游陕甘宁边区等地区;玉米主要种植在东北地区、北方平原等;棉花主要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等地区。
三、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以自然力为主要生产力,耕种方式大多靠人力和畜力完成;现代农业则依靠科技力量,使用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技术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
四、我国的农业生产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多样性。
北方地区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南方地区以稻谷、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
同时,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发展也很重要,这个地区农牧业共同发展,以养殖业为主。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主题。
为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优化种植结构,增加粮食品种的多样性,保护农田水土资源,推广农业科技创新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对食品的需求。
六、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
同时,农民的职业素质也要不断提高,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七、农业与环境保护农业与环境保护是紧密相连的。
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b6711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c.png)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农业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了解农业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相关内容,还可以在高考中获取更高的成绩。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农业类型与分布农业是农村的经济支柱,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与分布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高考地理中,对农业类型与分布的了解是必要的。
1. 农业的分类- 根据作物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农业分为谷物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果树种植业、茶叶种植业、特色农业等。
- 根据区域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农业分为低纬度农业、中纬度农业和高纬度农业等。
2. 农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 经济因素:如交通、市场需求等;- 人文因素:如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等。
第二部分:农业生产与农业问题农业生产是指农村地区从事农田、林地、农畜产品培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农业资产和农业产品。
而农业问题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阻碍和困难。
1. 主要农业生产方式- 种植业:针对谷物、经济作物、果树等作物的大规模种植;- 养殖业:针对畜牧业、水产养殖等的生产养殖方式。
2. 农业问题- 土地资源问题:人口过多导致农田资源短缺、耕地质量下降等;- 农业技术问题:落后的耕作方式、缺乏现代化农机等;- 环境问题: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等。
第三部分: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保障农业长期发展的重要目标。
1. 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运用现代农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农业科技进步: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2. 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合理规划农田灌溉体系,避免水资源浪费;- 土地保护与利用:合理规划农田利用方式,防止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生态农业的推广: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在农业生产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地理农业发展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农业发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3ac24e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c.png)
高中地理农业发展知识点总结农业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之一,地理学中对农业发展有着独特的研究。
下面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农业发展知识点总结:1. 农业的基本特征:- 农业是一种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为主的生产活动。
- 农业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受到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 农业是一种自然资源利用高度依赖的经济活动。
2. 农业区位因素:- 气候因素:温度、降水和日照等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 土壤因素:土壤肥力、排水条件和土壤深度等决定了农业发展的适宜性。
- 水利条件:水源、水量和水质等对农业产出和农田灌溉有重要影响。
3. 农业类型:- 种植业:以农作物的种植为主要经营活动,如谷物、蔬菜和经济作物。
- 畜牧业:以动物饲养为主要经营活动,可分为放牧畜牧和圈养畜牧。
- 渔业:以捕鱼为主要经营活动,包括海洋渔业和内陆渔业。
4. 农业发展模式:- 传统农业:以人力、畜力和简单农具为主要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低下。
- 现代农业:借助机械化、化肥和农药等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
- 精细农业:利用信息技术、精准施肥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5. 农业发展对策:-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
- 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 农业保护环境:采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农业发展知识点包括农业的基本特征、区位因素、农业类型、发展模式和对策。
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农业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40讲 中国人文地理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40讲 中国人文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98032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d.png)
农作物 水稻、甘蔗、油菜
有利 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 条件 肥沃
不利 条件
春季低温阴雨,夏季伏旱洪涝,人均耕地少
农业 一年两熟到三熟,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 特色 地适宜养蚕
发展 方向
保护耕地和湖泊水面; 建设商品粮、棉、油、水产、经济作物基地; 发展林地,保持水土; 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1,中国的农业——种植业
我国的商品粮基地
松嫩三江北大仓, 两江三湖居中央, 成都平原西南望, 珠江三角在南方。
知识点1:中国的农业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1,中国的农业——种植业
农作物:棉花 生长条件:喜温、喜光、生长期长 优势区域重点: 黄河流域棉区 长江流域棉区 西北内陆棉区 主要分布: 黄淮海平原 南疆盆地 生长条件: 光照时间长,土质疏松,水源充足
B 1.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粮食总产的增加主要依靠( )
①改变土地经营权 ②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③挖掘耕地后备潜力④作物品种不断改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3,中国的农业——畜牧业
四大牧区 牧场特点 内蒙古牧区 草原牧场 新疆牧区 山地牧场
优良畜种 三河马、 三河牛
细毛羊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高寒牧场 牦牛 高寒牧场 牦牛
知识点1:中国的农业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发展 方向
增大耕地投入,提高单产; 增加建设用地,保障能源基地建设, 复垦工矿废弃地
知识点1:中国的农业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1,中国的农业——种植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10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10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90cb50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79.png)
专题10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①农业和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②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少,区位有多种选择。
③商业和服务业: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2)区位选择的因素、目的。
①农业a主要区位特征: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条件优越的地区。
b原因: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布影响农业生产地域分布。
c目的:合理利用土地优势,获取更多的农副产品。
②矿业a主要区位特征:矿产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
b原因:矿产开采活动的前提是矿产资源的存在,同时经济效益与矿业矿产数量、品位、埋藏条件及周围环境密切相关。
c目的:利用区域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③工业a主要区位特征:受自然条件限制少,更注降重社会经济条件等优势明显的区位。
b原因: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和劳动力来自四面八方,选择机会多。
c目的: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④商业a主要区位特征:消费水平高,消费人群密集的区位。
b原因:消费对象是人,并由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数量决定生产效益。
c目的:接近最大消人群,增大商品销量。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1)由于产业活动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不同区域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多种地域联系。
3.因地制宜,扬长避短(1)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
(2)发展方向:与当地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相适应。
(3)布局要求:尽量发挥当地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劳动力、科技人文等方面优势;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4.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1)区位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位置要素;自然区位要素;社会、经济区位要素。
(2)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①某个区域的区位。
②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a包括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
b这些对象有点状的、线状的、面状的。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255fe5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8.png)
课时49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市场通过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2)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些新兴的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
2.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1)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思考温室、大棚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什么条件,使得其在寒冷的冬季也能进行农业生产?温室蔬菜能远销千里之外主要得益于什么?答案改变了热量条件。
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及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改进。
1.不利自然因素的改造(1)热量不足:用塑料大棚、玻璃温室;地温低时可用盆栽并用支架支起,避免与地面直接接触。
(2)光照不足:室内用日光灯、反光镜;果树下用反光纸等。
(3)水源不足:用日光温室改善热量条件,调节蒸发;发展节水农业、耐旱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适当抽取地下水等。
(4)地形不利:改造地形,发展梯田;选择河谷平原、河漫滩等地。
(5)改造红壤:掺沙;补充熟石灰(草木灰),增施有机肥;种茶树或松树等。
2.农业人文因素的变化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答题角度规范答题术语经济可持续发展增产: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②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③加强科研投入,培育良种,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④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与区域发展+课件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与区域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1cf29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1e.png)
(3)分析玉米与大豆轮作对土壤的作用。
单一种植玉米消耗地力,土壤肥力下降,与大豆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大豆根部的根瘤菌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大豆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2021年,印度人口13.9亿,年龄结构较为年轻。该国城镇化水平34.5%,低于 亚洲主要发展
【规范表达】
① 农户通过土地租赁、投资及付出劳动获得经济收入;
② 农户能从基地和企业获得资金、技术和培训等支持;
③ 种植或初加工的产品由企业收购,产品销售有保障。
(2023·广东卷)龙胆草(左图)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 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水—分田” 之称(中图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该县是我国优质 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 理标志产品。之前,该县龙胆草生产以散户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业少, 产品售价低。近年来,该县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右图),提 高了龙胆草产业效益。
(2023·广东卷)龙胆草(左图)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 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水—分田” 之称(中图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该县是我国优质 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
中国家,近年来国内人口出现跨区域迁移。该国粮食生产基本自给,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但粮食 出口常受政策限制。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湘教版):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湘教版):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https://img.taocdn.com/s3/m/b1942d4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f.png)
课时59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我国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功能区名称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划分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划分目的结合区域自身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才能合理发展二、区域的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区生产总值少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出现一系列工业基地由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态势转向新型工业化水平高,地区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工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转移由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新型工业化转变,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不大,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稀疏。
区域开放程度较低集聚作用大为加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萎缩、衰败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不断提高由停滞、受限到调整再提高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由建设停滞、方式落后转向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和完善交通网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城市化特点水平较低,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城市化快速推进,形成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由城市衰败、人口外迁转向城市复兴、城市化水平再提高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人地关系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表现为明显的不协调,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由不平衡加剧状态向均衡状态转变谋求人地协调,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特别提醒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1)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很低。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农业布局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农业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7a6fe0e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5.png)
课时49农业布局一、农业布局1.含义: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原则(1)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2)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主要类型:水稻种植业、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商业型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商业型谷物种植业、畜牧业、商业型乳酪业等。
3.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1.农业区位选择(1)大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①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农业类型区位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池塘、沿岸浅海滩涂海域②农作物的区位选择农作物区位选择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平原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2)小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与合理布局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业>乳牛业>塘渔业>蔬菜种植业>果园业>粮棉业地价因地价较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种植业等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业、蔬菜种植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花卉业、乳牛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且交通便利的地方2.亚洲水稻种植业(1)区位优势条件分析(2)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答题角度规范答题术语经济可持续发展增产: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②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③加强科研投入,培育良种,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④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abf774a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9.png)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农业1.概念: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2.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①按投入产出分为密集农业(集约农业)、粗放农业,①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知识点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社会经济条件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识点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知识点4: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的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常见类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影响农业品质的因素昼夜温差;生育(长)期长;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水质好;土壤肥沃;土壤富含**元素;**品种优良;**(某特殊气候或技术),品质好;……(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区域特征和特定的农作物作答)。
易错点2: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判断农业区位分析,核心有两点:其一,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是全面分析、主导因素分析还是对比分析;其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
如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以及水源等;人文因素,市场、交通、资源、劳动力、科技和政策法规等。
对于此类试.要明确影响农作物的主导因素,并能区分限制性因素,结合试题提取相关图文信息。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每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不同。
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断思路如下。
(1)看农业生产的类型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农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例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
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249ccf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a.png)
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而农业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在地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农业作为重要的一部分,考察的内容众多。
下面,我们以地理学的视角,来总结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的知识点。
一、农业分类1. 农业的耕地分类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根据不同的利用方式,耕地可以分为永久性耕地和临时性耕地。
永久性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水田主要用于水稻、芦苇等水生植物的种植,旱地则适合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长。
临时性耕地则是指轮作地、休耕地等,用于保持土壤肥力和调整农田生产结构。
2. 农业的经济类型农业根据经济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集约农业、家庭农场和农耕牧兼殖民农业。
集约农业是指大规模的农业经营形式,注重机械化和科技化生产;家庭农场则是指农民个体经营的小农场,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农耕牧兼殖民农业则是一种多样化的农业形式,包括农业和养殖业的结合。
二、农作物的种植与分布1. 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是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中国的水稻主要种植在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地区;小麦则主要种植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玉米则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2. 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是指用于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的作物,包括棉花、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
棉花主要种植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油料作物则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糖料作物则主要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
3. 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独特地域特点和优良品质的农产品,包括绿茶、红茶、葡萄酒等。
中国的绿茶主要产于长江以南的地区,红茶则主要产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葡萄酒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北京周边地区。
三、农业资源与环境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土地的类型和质量对农业产量有重要影响。
中国土地主要分为盆地、平原和高原等,其中平原地区的耕地较多,而高原地区则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土地的肥力、水分和排水状况也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e48c3a6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0.png)
沙漠广布
畜牧业发达 (养羊业)
活动 8.根据地图,比较中国和美国农业的区域发展。 依据不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练习
1.(2022·海南·统考中考真题)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我国各地的农业科研
A 人员到海南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加速育种,最主要的原因是海南( )
A.热量充足 B.地势平坦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2.(2022·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农业发展因地制宜,下列地区与农业
活动 2.分析美国乳畜带分布的社会经济条件。
这里是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因此乳畜业非常发达。
发展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例如,很多城市郊区 的农民,为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积极发展蔬菜、肉、蛋、奶等的生 产。这也是遵循“因地制宜”的一种表现。
练习
1.(2022·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究一人文条件对美国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工业发达,先后形成了三大工业区:东北部钢铁、汽车老工
牧草多汁
畜牧业 发达
东南亚
河流沿岸地形平坦,河流众多, 热带季风气候和
种植业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气候湿热)
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活动 4.根据地图,比较俄罗斯和中国东北三省自然条件导致的农业差异。
50〫N
俄罗斯
中国东北三省
热量不足 水源充足 平原面积大
夏季气温高 水源充足 平原面积大
农业生产部门
种植业
畜牧业
林业
渔业
01 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 Agricultural distributio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https://img.taocdn.com/s3/m/f39991374028915f814dc29d.png)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主业。
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格局。
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我国的农业农业的地区分布:东、西部差异: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东部种植业畜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地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作物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北旱地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小麦花生甜菜秦岭-淮河以南水田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水稻油菜甘蔗三大棉区: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我国的工业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 沿交通线)工业的空间分布:(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 )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知识
点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以下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希望考生学习。
一、农业的分类及分布
1、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种植业分布: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的农作物
北方(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东北:一年一熟;
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花生
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油菜
3、畜牧业的分布:
类型:牧区畜牧业,农耕区畜牧业。
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著名畜种分别是: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西藏牦牛、藏绵羊,青海牦牛、新疆细毛羊。
4、林业的分布:三大林区:东北林区(最大)、东南林区、西南林区。
5、渔业的分布:长江中下游流域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海域。
四大海洋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我国最大渔场是位于东海的舟山渔场。
二、农业基地建设
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首先要考虑自然条件的特点。
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在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适宜发展淡水渔业;
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等。
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还要充分考虑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等因素。
2、农产品主产区: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自然条件良好、生产规模较大、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规划出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甘肃、
新疆等若干农产品主产区。
3、走现代农业之路:良种培育、节水灌溉、农产品精深加工等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知识点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预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