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实验报告
推拿按摩实验报告

实验一:推拿常用手法(一)实验目的:通过互相进行推拿手法的练习能熟练地掌握所学手法的手形。
实验器材:按摩床、按摩递质:爽身粉、舒活酒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抚摩:五指自然分开并伸直,用手掌或指腹贴放于皮肤上,轻轻地作来回直线或圆形或螺旋形的轻缓抚摸运动。
多用单手操作。
二揉:以全掌,掌根或指腹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来回或圆形回旋的揉动。
可用单手或重叠双手操作。
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
三捏:手掌自然分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和四指成钳形,对合用力挤按肢体肌肉或其它组织,间断或不间断用力。
可循肢体纵轴方向运动或固定在一处操作。
四揉捏:揉捏法是揉法和捏法的协同动作,其手法是四指并拢,拇指外展,手成钳形,将大小鱼际,掌根及各指指腹紧贴于皮肤上,拇指和四指一起用力作揉和捏的动作,或拇指多作揉的动作。
四指多作捏的动作,不移动或作直线向前的运动,在移动到一定距离后,手掌不离开皮肤迅速返回,如此反复进行。
五搓:两手自然伸直,五指并拢,两手夹住肢体对称部位,相向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肌肉或(和)肢体,并往返来回运动。
搓法操作必须双手进行。
六摩擦:手掌自然伸开,五指伸直并拢,全掌紧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或回旋形的摩擦。
也可用拇指指腹操作。
七推压: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以掌根和小鱼际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向前的单向推压动作。
也可以单用拇指作单纯的推动。
在脊柱上操作时两手伸开呈“八”字形,沿脊柱两侧推压。
八摇晃:一手握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关节远端肢体,使关节远端作被动的回旋转动或外展内收或(和)屈伸运动。
摇晃是关节被动运动的一种手法,其操作方法随部位而异。
九抖动:用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在向远端拉伸的基础上,将肢体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或左右的颤动。
十提弹:根据部位的不同,用拇,食,中三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肌肉或肌腱提起,然后当放开时用手指弹动肌肉或肌腱。
实验结论:实验二:推拿常用手法(二)实验目的:通过互相进行推拿手法的练习能熟练地掌握所学手法的手形。
按摩手法实验报告小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亚健康状态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按摩这一传统养生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和实践按摩手法,了解其操作技巧和适用范围,为日常生活保健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常用按摩手法的基本操作技巧;2. 了解不同按摩手法的作用和适用范围;3.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学习了以下按摩手法:1. 按法:通过手指、手掌或肘部按压穴位或肌肉,达到缓解疲劳、消除疼痛的效果;2. 摩法:用手指、手掌或肘部在皮肤表面做环形、螺旋形或直线形的按摩动作,促进血液循环;3. 拿法:用手指或手掌拿住肌肉,通过手指的抓、捏、提等动作,达到舒筋活络、缓解肌肉紧张的效果;4. 掐法:用手指或手掌对穴位进行强烈的按压,达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效果;5. 拨法:用手指或手掌对穴位或肌肉进行快速、连续的拨动,达到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紧张的效果;6. 擦法:用手指或手掌对穴位或肌肉进行快速、连续的摩擦,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效果。
四、实验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按摩手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2. 观摩示范:观看专业按摩师的操作示范,学习正确的按摩手法;3. 实践操作:在指导下,进行自我按摩和他人按摩,熟悉各种按摩手法的操作;4. 反馈与改进:根据实际操作情况,总结经验,改进操作技巧。
五、实验结果1. 成功掌握了常用按摩手法的基本操作技巧;2. 了解不同按摩手法的作用和适用范围;3. 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六、实验体会1. 按摩手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艺,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2. 在学习按摩手法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保健;3. 在操作按摩手法时,要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确保安全有效;4. 按摩手法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可以缓解多种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整体按摩手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整体按摩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特定的手法作用于人体,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疲劳、增强体质的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讨整体按摩手法在人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作用,并分析不同手法对受试者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整体按摩手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探讨整体按摩手法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3. 分析不同手法对受试者的影响差异。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身体健康、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志愿者作为受试者。
2. 实验器材整体按摩床、按摩油、计时器、生理信号采集设备等。
3. 实验分组将2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4. 实验步骤(1)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整体按摩手法操作,包括推、揉、按、擦等手法。
(2)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特定的手法,如敲击、振动、摩擦等。
(3)每组受试者按摩时间为30分钟,按摩过程中要求受试者放松心情,尽量保持安静。
5. 数据采集(1)生理指标: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2)心理指标:焦虑、抑郁、疲劳等。
(3)问卷调查:受试者对按摩手法的满意度、舒适度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理指标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生理指标在按摩前后均有显著变化,但实验组的变化幅度更大。
这说明整体按摩手法对受试者的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
2. 心理指标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心理指标在按摩前后均有显著变化,但实验组的变化幅度更大。
这说明整体按摩手法对受试者的心理状态有显著改善作用。
3. 问卷调查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问卷调查结果均显示,受试者对整体按摩手法的满意度较高,且实验组的满意度更高。
五、结论1. 整体按摩手法能够有效改善受试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2. 特定的手法能够增强整体按摩手法的疗效。
3. 整体按摩手法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整体按摩手法在改善受试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这可能与按摩手法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影响有关。
推拿实习报告(通用6篇)

推拿实习报告推拿实习报告(通用6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推拿实习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拿实习报告篇1学医生涯转眼就过了一年半,这一年多来医学的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念想,看到了未来的方向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关于人生和价值。
时时在憧憬未来的医生生涯。
可自己一年来所学的所懂得的医学知识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刚念了一年半的医学生在医院是基本上没有用武之地的。
当然关键是“武”的问题,而不是“地”的问题。
去医院社会实践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姑且当做是学习吧,也理应是学习。
只是把医院当成是另样的学校,学习的内容同样是医学知识。
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实践着,也学习着。
自己一年来所掌握的相对于医学知识的海洋来说绝对是冰山一角。
可是为期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让我深切的感受到这冰山一角的也是重要的。
推论开来:每一部分的医学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重要到一个怎样的程度呢?与生死相关的事情可以算作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而医学知识的每一点滴都可能与生死相关。
生命是可贵的,那么医学知识便是再重要不过的了。
我想到了自己在学校时而马虎的学习,想到那些马虎而过的知识将来可能是致命的。
一星期的社会实践让我明白学医马虎不得,懂得医学知识是严谨的。
20xx年1月21号怀着几分激动几分忐忑的心情到医院开始社会实践。
激动是因为可以体验到如同一直以来自己所憧憬的那般穿着白大褂治病救人的行医生活。
忐忑是因为在医院,忽略自己所知道的冰山一角的医学知识,自己毫无用处。
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或者能不能做好。
医院是整个县医疗设施最完善,医德医术受广泛好评的一家私立医院。
院长是一位可敬且亲切的叔叔。
“叔叔”是我初见时脑海中的第一个称谓,后来我发现我不知道自己该怎样称呼才好。
“叔叔”显然不可,这里是医院,见习间我得服从管理,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辈分的差别。
按摩推拿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需求日益增长,按摩推拿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我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XX医院按摩推拿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按摩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常见按摩推拿技术的操作技巧。
2. 了解按摩推拿在临床中的应用,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3.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习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按摩推拿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腧穴学说、按摩推拿手法、按摩推拿适应症与禁忌症等。
通过学习,我对按摩推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了以下几种按摩推拿技术:(1)推拿手法:包括推、拿、揉、捏、按、摩、滚、擦等手法。
我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了这些手法的操作技巧,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2)穴位按摩:我学习了头部、颈部、肩部、背部、腰部、四肢等部位的穴位定位和按摩方法,能够在患者身上准确找到穴位并进行按摩。
(3)特殊手法:如拔罐、刮痧、推拿、牵引等。
我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这些特殊手法的操作要领,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治疗。
3. 临床观察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带教老师参与了门诊和病房的诊疗工作,观察了多种疾病的按摩推拿治疗效果。
通过观察,我了解了按摩推拿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观察能力。
四、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我掌握了按摩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2. 注重细节在按摩推拿操作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按摩推拿手法和力度,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脸部按摩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讨脸部按摩对皮肤健康和美容效果的影响。
2. 评估不同按摩手法对皮肤血液循环、新陈代谢、肌肉放松等方面的作用。
3. 了解脸部按摩在延缓皮肤衰老、改善肤色、消除浮肿等方面的效果。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20名年龄在20-45岁之间的女性,皮肤状况良好,无特殊皮肤疾病。
2. 实验工具:面部按摩精油、按摩仪器、计时器、皮肤水分测试仪、皮肤弹性测试仪等。
3. 实验方法:脸部按摩。
三、实验方法1. 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2. 实验组进行脸部按摩实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特殊处理。
3. 实验组采用以下按摩手法:- 轻拍法:用双手手掌或四指指面拍打面部50-100次。
- 推运法:用双手掌侧的小鱼际或手指指腹,由下颌部沿两侧颊部向上至两侧颧部,进行推运按摩,施力轻微、连贯,连续20次。
- 按摩重点穴位:承浆穴、印堂、攒竹、睛明、瞳子髎、四白、承泣等。
- 消除浮肿:沿着耳朵、脖子顺势向锁骨抚摸,从脸部中心开始向额头的发际、耳后抚摸,脸部线条由下巴向耳朵抚摸。
4.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特殊处理。
5. 持续实验四周,每周进行三次脸部按摩。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进行皮肤水分测试和皮肤弹性测试,结果如下:| 项目 | 实验组(n=10) | 对照组(n=10) || ------------ | -------------- | -------------- || 皮肤水分(%)| 30±2 | 25±3 || 皮肤弹性(%)| 28±3 | 24±2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皮肤水分和皮肤弹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进行脸部按摩效果评估,结果如下:| 项目 | 优秀(n) | 良好(n) | 一般(n) | 差(n) | | ------------ | -------- | -------- | -------- | -------- || 实验组 | 7 | 3 | 0 | 0 || 对照组 | 2 | 5 | 3 | 0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脸部按摩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
推拿中医实验报告册(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推拿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调节经络、穴位,从而达到疏通气血、调整阴阳、缓解病痛的目的。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一系列推拿手法实验,使学生掌握推拿的基本技能,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推拿的基本手法,包括按、揉、摩、擦、拿、捏、抖、摇等。
2. 了解人体主要经络、穴位的位置和功能。
3. 学会推拿手法的操作要领,体会手法的功力,即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推拿手法实验1. 按法:以拇指或掌根按于穴位或肌肉上,逐渐用力,使肌肉产生酸胀感。
2. 揉法:以拇指或掌根在穴位或肌肉上做环形揉动,使肌肉放松。
3. 摩法:以掌根或手指在穴位或肌肉上做来回或螺旋形摩动,使肌肉发热。
4. 擦法:以掌根或手指在穴位或肌肉上做来回或螺旋形擦动,使肌肉发热。
5. 拿法:以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对用力,捏住穴位或肌肉,逐渐用力,使肌肉产生酸胀感。
6. 捏法:以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对用力,捏住穴位或肌肉,做有节奏的捏动。
7. 抖法:以掌根或手指在穴位或肌肉上做有节奏的抖动,使肌肉放松。
8. 摇法:以掌根或手指在穴位或肌肉上做有节奏的摇动,使肌肉放松。
(二)穴位定位与按摩实验1. 穴位定位:学习人体主要经络、穴位的位置,如百会、足三里、合谷等。
2. 穴位按摩:以手法按摩上述穴位,观察患者反应,了解穴位的作用。
(三)推拿临床实践1. 选择患者,进行详细问诊和体格检查。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推拿治疗方案。
3. 进行推拿操作,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和力度。
4. 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分析治疗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推拿的基本手法,熟悉了人体主要经络、穴位的位置和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学生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拿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推拿实训课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名称:推拿实训课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X推拿实训室一、实验目的1. 掌握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操作技巧。
2. 熟悉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提高自身推拿技能,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表面,以达到调整生理机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等目的的治疗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训课程,使学生掌握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操作技巧,提高自身推拿技能。
三、实验内容1. 推拿基本手法的学习(1)按法: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压穴位,力度由轻到重,持续一定时间。
(2)揉法: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在穴位上旋转揉动,力度适中,持续一定时间。
(3)擦法:以手掌或指腹在穴位上做来回摩擦动作,力度适中,持续一定时间。
(4)摩法:以手掌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环形揉动,力度适中,持续一定时间。
(5)滚法:以手掌或指腹在穴位上做来回滚动动作,力度适中,持续一定时间。
2. 推拿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学习(1)适应症:适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关节疼痛、肌肉紧张、疲劳等。
(2)禁忌症:孕妇、急性传染病、肿瘤、严重心脏病、骨折、局部皮肤感染等。
3. 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推拿实践操作,选取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进行以下推拿操作:(1)按揉法:选取足三里、太冲等穴位,进行按揉。
(2)擦法:选取腰部、腿部等部位,进行擦法操作。
(3)摩法:选取腹部、背部等部位,进行摩法操作。
(4)滚法:选取肩部、背部等部位,进行滚法操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操作技巧。
2. 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够根据受试者的症状,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
3. 受试者在接受推拿后,表现出肌肉放松、关节活动度提高、疼痛缓解等效果。
五、实验总结本次推拿实训课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操作技巧,提高了自身推拿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受试者的症状,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新推拿-实验报告

最新推拿-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最新推拿技术对于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身体柔韧性的效果。
通过对比传统推拿方法与最新推拿技术的实验数据,评估新技术的疗效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验方法:
1. 参与者筛选:共招募30名志愿者,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均有轻度至中度的肌肉紧张症状。
2. 分组随机化:将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
一组接受传统推拿治疗,另一组接受最新推拿技术治疗。
3. 治疗过程:每名参与者接受5次治疗,每次治疗持续30分钟,每周两次。
4. 评估指标:通过肌肉紧张度自我评估量表、身体柔韧性测试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来评估治疗效果。
实验结果:
1. 肌肉紧张度自我评估:最新推拿组在治疗后的肌肉紧张度显著低于传统推拿组(p<0.05)。
2. 身体柔韧性测试:最新推拿组在治疗后的身体柔韧性改善程度显著高于传统推拿组(p<0.01)。
3. 疼痛VAS评分:两组在治疗后的疼痛减轻程度无显著差异,但最新推拿组的疼痛缓解持续时间较长。
结论:
最新推拿技术在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身体柔韧性方面表现出较传统推拿更为显著的疗效。
尽管两种方法在疼痛缓解方面的效果相似,但最
新推拿技术提供了更持久的疼痛缓解。
因此,最新推拿技术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并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推拿,实验报告(精选5篇)

推拿,实验报告(精选5篇)第一篇:推拿,实验报告篇一:常用推拿手法及运用实验报告常用推拿手法及运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和要求】:在掌握推拿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推拿手法的操作和要领,并结合在人体各部位的具体运用,为使用推拿疗法常见病提供技能上的保证。
【实验原理】: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手法及其作用于穴位上防治疾病的学科)一.疏通经络(推拿手法可以直接刺激穴位或作用于筋络,激发和推动经气运行)二.行气活血(通过机械刺激直接作用于体表特定地位或腧穴行气运血,或通过经络系统调整脏腑推动气血运行)三.舒筋缓急(常用衮法、按压法、拿法)四.调利关节(常用衮法、抖法)五.补肾益气(常用摩法、擦法)六.调理肠胃(常用一指禅推法、顺时针摩法)七.养颜美容(抹面之法可用于面部美容)八.养生保健(具有除老去烦防治疾病功效)【实验内容】一.摆动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 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摆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摆动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一指禅推法(其接触面积小,深透度较大,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理气消积,健脾和胃的作用):a 指峰推b指面推c偏锋推2.衮法(接触面大,具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筋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3.柔法(动作轻柔,具有宽中理气,消积导滞,舒筋活络,温通气血的作用):a大鱼际揉法b小鱼际揉法c掌根揉法d掌揉法e单指揉法f双指揉法g三指柔法h肘揉法j前臂揉法k屈指揉法二.摩擦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 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摆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摩擦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推法(单方向的直线推,能舒筋活络,行气止痛,能增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2.摩法(环形有节律的抚摸,理气止痛,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理肠胃蠕动)3.擦法(直线往返摩擦,能温通筋络,祛风散寒,止痛,调理脾胃,行气活血,消肿散结)4.抹法(动作轻柔,能清醒头目,疏肝理气,消食导滞,解除痉挛)5.搓法(动作轻快,能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疏肝理气,放松肌肉)三.挤压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 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振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振动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针灸推拿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针灸推拿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操作技巧。
3. 通过实验,观察针灸推拿对特定病症的治疗效果。
二、实验材料1. 针具:毫针、火罐、艾条等。
2. 推拿器材:按摩油、按摩垫、按摩棒等。
3. 实验对象:志愿者10名,年龄20-30岁,身体健康。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1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人。
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2. 实验步骤:(1)实验组:①取穴:根据病症选取合适的穴位,如头痛取百会、太阳、风池等。
②消毒:用75%酒精棉球对穴位进行消毒。
③针刺:采用毫针刺法,深度为1-2寸,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
④拔罐:在穴位附近拔罐,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
⑤艾灸:在穴位附近施以艾灸,时间为10-15分钟。
⑥推拿:选用适当的推拿手法,如揉、按、推、擦等,对患处进行按摩,时间为5-10分钟。
(2)对照组:①按摩油:取适量按摩油涂抹在患处。
②按摩垫:将按摩垫放置在患处。
③按摩棒:用按摩棒在患处进行按摩,时间为5-10分钟。
3. 实验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志愿者症状的变化情况,包括疼痛程度、活动范围等。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1)疼痛程度:实验前,志愿者疼痛评分为6.5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实验后,疼痛评分为2.5分。
(2)活动范围:实验前,志愿者活动范围为30度。
实验后,活动范围为60度。
2. 对照组:(1)疼痛程度:实验前,志愿者疼痛评分为6.0分。
实验后,疼痛评分为5.5分。
(2)活动范围:实验前,志愿者活动范围为30度。
实验后,活动范围为35度。
五、实验分析1. 针灸推拿对头痛的治疗效果显著。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疼痛程度和活动范围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改善程度较小。
2. 针灸推拿具有较好的镇痛和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志愿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活动范围扩大。
3. 针灸推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适合在家庭和临床中推广应用。
感冒推拿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感冒是生活中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
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于外邪侵袭,导致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
推拿按摩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等作用,在缓解感冒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实验旨在通过推拿按摩手法,观察其对感冒症状的缓解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常用感冒推拿手法。
2. 评估推拿按摩对感冒症状的缓解效果。
3. 分析推拿按摩治疗感冒的机理。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30名患有感冒的志愿者,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在18-45岁之间,病程在1-3天。
2. 实验分组将3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
实验组采用推拿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3. 实验材料- 推拿按摩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与肩井穴等。
- 药物:感冒药(对照组)。
4. 实验步骤(1)实验组:采用以下推拿按摩手法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30分钟。
- 开天门:双手大拇指从眉间向上至发际线,往返推100次。
- 推坎宫:两手拇指边眉间向外向眉头分出,往返推100次。
- 揉太阳:用双手大拇指按压眉梢和上睑交界的地方,往返揉100次。
- 揉耳后高骨:在耳后乳突高骨正下1寸处凹陷处揉100次。
- 推三关:用拇指或食指从宝宝前臂内侧腕向肘部推100次。
- 掐揉二扇门:用拇指或食指掐揉二扇门穴位100次。
- 拿风池与肩井穴:用拇指或食指拿风池与肩井穴各100次。
(2)对照组:给予常规感冒药物治疗,按照药品说明书服用。
5. 观察指标- 症状缓解情况: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缓解情况。
- 疗效评估:根据症状缓解程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四、实验结果1. 症状缓解情况实验组在推拿按摩治疗后,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明显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症状缓解时间缩短,疗效更佳。
推拿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与背景•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结果分析•推拿效果评估与讨论目录•安全性及副作用观察•总结与展望01实验目的与背景推拿定义及作用推拿定义推拿作用实验目标与意义实验目标本实验旨在探究推拿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推拿手法对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实验意义通过本实验,可以进一步了解推拿治疗疾病的原理和作用机制,为推拿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医外治法的研究和发展。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推拿临床研究现状推拿机制研究现状推拿手法研究现状02实验方法与步骤受试者选择与分组受试者选择分组方法1 2 3揉法推法摩法推拿手法介绍实验前准备记录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并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
实验操作按照推拿手法的要求,对实验组受试者进行推拿治疗,记录治疗过程中的手法、力度、频率等参数。
实验后观察在治疗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受试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跟踪观察,记录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实验过程记录03实验结果分析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每位参与者的推拿操作数据,包括推拿部位、力度、频率等。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去除异常值和无效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数据收集数据收集与整理VS统计方法应用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结果展示及解读结果展示结果解读04推拿效果评估与讨论评估指标设定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肌肉紧张度采用肌张力计或手法触诊评估肌肉紧张度,观察推拿对肌肉松弛的效果。
不同推拿手法比较比较不同推拿手法(如揉法、捏法、推法等)对患者症状改善的差异,探讨各种手法的适用范围和效果特点。
不同病程患者比较分析推拿对不同病程(如急性期、慢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推拿在疾病不同阶段的适用性。
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理治疗等)进行效果对比,分析推拿的优势与局限性。
效果对比分析作用机制探讨神经调节机制血液循环改善机制心理调节机制05安全性及副作用观察安全性评估方法动物实验人体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副作用记录与处理副作用记录副作用处理副作用追踪风险防范措施建议010203严格筛选志愿者控制推拿力度和时间加强实验监管06总结与展望本次实验成果总结01020301 02 03深入研究推拿治疗的作用机制,揭示其对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
推拿按法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推拿按法实训,旨在提高我对推拿按摩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推拿按摩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
二、实训环境实训地点:学校推拿按摩实训室实训设备:推拿床、按摩椅、按摩垫、精油、热敷包、砭石等实训对象:我校推拿按摩专业学生三、实训原理推拿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调节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疲劳、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次实训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种推拿按法:1. 按法:以手指、手掌或肘部按压穴位或肌肉,达到舒筋活络、缓解疼痛的效果。
2. 摩法:用手掌、指腹或肘部在皮肤表面进行环形或螺旋形的移动,促进血液循环。
3. 推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皮肤表面进行单向或双向的推动,缓解肌肉紧张。
4. 揉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皮肤表面进行旋转或回旋的揉动,放松肌肉。
5. 拉法:用手掌或手指在关节处进行拉伸,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首先,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推拿按摩的基本理论,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相关知识,为实践操作打下理论基础。
2. 手法练习:在理论指导下,我们开始练习各种推拿按法。
老师现场示范,我们跟学,然后分组练习,互相纠正错误。
3. 实操练习:在手法练习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实操练习。
老师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指导我们进行模拟操作,并对操作过程进行点评。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推拿按法进行治疗。
5. 综合实训:在完成上述步骤后,我们进行了综合实训,模拟真实场景,为患者进行推拿按摩治疗。
五、实训结果1. 技能提升: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多种推拿按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 理论理解: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对推拿按摩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 团队协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治疗任务。
4. 职业素养:通过实训,我们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
小儿推拿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儿童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以其安全、有效、简便的特点,在儿童保健和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讨小儿推拿在儿童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探讨小儿推拿对儿童常见疾病的疗效。
2. 分析小儿推拿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3. 评估小儿推拿治疗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30名患有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常见疾病的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在3-12岁之间。
2.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
实验组接受小儿推拿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3. 治疗方法:- 实验组:根据不同症状,采用相应的推拿手法,如揉肺俞、按揉膻中、揉板门等,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
- 对照组:根据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如感冒药、止咳药等,按医嘱服用。
4.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儿童的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四、实验结果1. 治愈率:实验组治愈率为80%,对照组治愈率为60%。
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好转率:实验组好转率为20%,对照组好转率为30%。
实验组好转率略低于对照组。
3. 无效率:实验组无效率为0%,对照组无效率为10%。
实验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 不良反应:实验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出现轻微的药物副作用。
五、实验讨论1. 小儿推拿在治疗儿童常见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治愈率和好转率均高于常规药物治疗。
2. 小儿推拿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3. 小儿推拿操作简便,易于在家庭中推广应用。
六、实验结论1. 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在儿童常见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 本实验结果为小儿推拿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建议在儿童保健和疾病治疗中推广小儿推拿。
中医推拿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中医推拿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推拿疗法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调整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增强体质的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推拿疗法的实际效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掌握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操作技巧。
2. 熟悉人体主要穴位和经络分布。
3. 分析推拿对常见疾病的治疗效果。
4. 评估推拿疗法的安全性。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在20-40岁之间,男女各半。
2. 实验分组:将2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实验组进行推拿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3. 实验器材:人体经络穴位模型、按摩床、按摩油、爽身粉、电子血压计、心率计等。
4. 实验方法:(1)实验组:采用以下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按揉法:以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穴位,力度适中,持续1-2分钟。
- 揉捏法:以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揉捏肌肉,力度适中,持续1-2分钟。
- 推法:以掌根或拇指指腹沿经络方向推挤,力度适中,持续1-2分钟。
- 抖法:以掌根或拇指指腹抖动肌肉,力度适中,持续1-2分钟。
(2)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休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
5. 实验指标:- 症状改善情况:观察两组志愿者在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包括疼痛程度、活动能力等。
- 生理指标:测量两组志愿者的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
- 满意度调查:对两组志愿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四、实验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志愿者在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活动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生理指标:实验组志愿者的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满意度调查:实验组志愿者对推拿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伤科推拿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原因导致的伤科疾病患者日益增多。
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实验旨在探讨伤科推拿在治疗常见伤科疾病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伤科推拿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探讨伤科推拿在治疗常见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中的疗效。
3. 分析伤科推拿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的伤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2. 实验分组:- 实验组:采用伤科推拿治疗,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
-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
3. 实验步骤:-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 实验组采用伤科推拿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颈椎病: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用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等手法放松颈部肌肉,然后采用拿法、弹拨法等手法治疗颈椎关节。
-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患者一侧,用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等手法放松腰部肌肉,然后采用按法、揉法等手法治疗腰椎关节。
- 肩周炎: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前方,用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等手法放松肩部肌肉,然后采用拿法、弹拨法等手法治疗肩关节。
-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
4. 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
- 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功能障碍评分量表(ODI)进行评分。
- 治疗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评分。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7%。
五、实验结论1. 伤科推拿在治疗常见伤科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
背部按摩护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背部按摩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2. 了解背部按摩对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等的作用。
3. 提高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背部护理服务。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医院护理实训室四、实验对象自愿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共10人。
五、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每组5人。
实验前对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背部健康状况和疼痛程度。
2. 实验操作:每组由一名护理人员负责背部按摩护理,另一名护理人员负责观察和记录。
- 操作者先在患者背部涂抹适量的按摩油,以减少摩擦。
- 按摩手法包括:1. 擦抹法:用双手掌面在患者背部轻轻擦拭,促进血液循环。
2. 揉捏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背部肌肉,由上至下揉捏,缓解肌肉紧张。
3. 按压法:用掌根或指腹轻轻按压背部穴位,促进气血运行。
4. 按摩时间:每项手法按摩3-5分钟,整个背部按摩过程约20分钟。
3. 实验后观察:按摩结束后,再次对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背部疼痛程度和舒适度。
六、实验结果1. 实验对象在按摩前后的疼痛程度和舒适度对比,结果显示按摩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舒适度提高。
2. 实验对象对背部按摩护理的满意度较高,认为按摩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等。
七、实验分析1. 背部按摩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等。
2. 按摩手法的选择和操作技巧对实验效果有重要影响,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按摩手法。
3. 实验结果表明,背部按摩护理在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八、实验结论1. 背部按摩护理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2. 护理人员应加强背部按摩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九、实验建议1. 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和力度。
2. 加强护理人员的背部按摩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推拿的实习报告

推拿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推拿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
推拿按摩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紧张、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健康。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推拿技能水平,我于XX年XX月至XX年XX月,在XX推拿按摩中心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践报告。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期:在实习前期,我主要进行了推拿按摩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推拿按摩的历史、理论、手法、穴位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还学习了推拿按摩的基本操作技巧,如揉、捏、按、摩、滚等手法。
2. 实习中期:在实习中期,我参与了推拿按摩中心的日常诊疗工作,跟随导师为患者提供推拿按摩服务。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逐步掌握了推拿按摩的临床操作技巧,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手法和穴位。
同时,我还学习了推拿按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了临床判断能力。
3. 实习后期:在实习后期,我开始独立为患者提供推拿按摩服务,并接受了导师和同事的评估。
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了自己在手法力度、技巧运用、沟通等方面的不足,并通过不断练习和请教他人,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推拿按摩技能水平。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技能提升:通过实习,我熟练掌握了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和操作技巧,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针对性治疗。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配合度。
2. 临床经验: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众多患者的推拿按摩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通过观察患者的变化,我深刻体会到了推拿按摩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推拿按摩事业的信心。
3.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和导师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推拿按摩服务。
团队协作让我明白了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实现推拿按摩事业的发展。
4. 反思: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手法力度、技巧运用、沟通等方面仍有不足。
小腿放松按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小腿肌肉作为人体重要的支撑肌肉,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运动后,容易出现肌肉紧张、酸痛等问题。
为了探究有效的放松小腿肌肉的方法,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一次小腿放松按摩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按摩方法对小腿肌肉放松效果的影响。
2. 分析按摩过程中小腿肌肉的生理反应。
3. 为日常生活中小腿肌肉放松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20名健康成年人,年龄在20-40岁之间,性别不限。
2. 实验分组:将2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人。
3. 实验步骤:(1)按摩前准备:每组实验对象先进行5分钟的热身运动,如慢跑、快走等。
(2)按摩方法:A组:采用小腿前侧按摩法,按摩点为胫骨前肌。
B组:采用小腿两侧按摩法,按摩点为腓骨肌、比目鱼肌。
C组:采用小腿肚按摩法,按摩点为腓肠肌、比目鱼肌。
D组:采用泡沫轴小腿前侧放松法,将泡沫轴放在小腿前侧肌肉上,进行滚动放松。
(3)按摩时间:每组按摩时间均为10分钟。
(4)按摩后休息:按摩结束后,让实验对象休息5分钟。
(5)评估指标:A. 主观感受:实验对象对按摩效果的满意度。
B. 客观指标:通过肌电图检测小腿肌肉的放松程度。
四、实验结果1. 主观感受:各组实验对象对按摩效果的满意度较高,均表示按摩后小腿肌肉的紧张感明显减轻。
2. 客观指标:A组:胫骨前肌的放松程度为60%。
B组:腓骨肌、比目鱼肌的放松程度分别为70%、65%。
C组:腓肠肌、比目鱼肌的放松程度分别为75%、80%。
D组:小腿前侧肌肉的放松程度为70%。
五、实验分析1. 不同按摩方法对小腿肌肉放松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小腿前侧按摩、小腿两侧按摩、小腿肚按摩和泡沫轴小腿前侧放松法均能有效放松小腿肌肉。
其中,小腿肚按摩法和小腿两侧按摩法的放松效果较好。
2. 按摩过程中小腿肌肉的生理反应:按摩过程中,实验对象的小腿肌肉出现明显的酸胀感,说明按摩能够刺激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放松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按摩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实验一:推拿常用手法(一)实验目的:通过互相进行推拿手法的练习能熟练地掌握所学手法的手形。
实验器材:按摩床、按摩递质:爽身粉、舒活酒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抚摩:五指自然分开并伸直,用手掌或指腹贴放于皮肤上,轻轻地作来回直线或圆形或螺旋形的轻缓抚摸运动。
多用单手操作。
二揉:以全掌,掌根或指腹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来回或圆形回旋的揉动。
可用单手或重叠双手操作。
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
三捏:手掌自然分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和四指成钳形,对合用力挤按肢体肌肉或其它组织,间断或不间断用力。
可循肢体纵轴方向运动或固定在一处操作。
四揉捏:揉捏法是揉法和捏法的协同动作,其手法是四指并拢,拇指外展,手成钳形,将大小鱼际,掌根及各指指腹紧贴于皮肤上,拇指和四指一起用力作揉和捏的动作,或拇指多作揉的动作。
四指多作捏的动作,不移动或作直线向前的运动,在移动到一定距离后,手掌不离开皮肤迅速返回,如此反复进行。
五搓:两手自然伸直,五指并拢,两手夹住肢体对称部位,相向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肌肉或(和)肢体,并往返来回运动。
搓法操作必须双手进行。
六摩擦:手掌自然伸开,五指伸直并拢,全掌紧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或回旋形的摩擦。
也可用拇指指腹操作。
七推压: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以掌根和小鱼际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向前的单向推压动作。
也可以单用拇指作单纯的推动。
在脊柱上操作时两手伸开呈“八”字形,沿脊柱两侧推压。
八摇晃:一手握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关节远端肢体,使关节远端作被动的回旋转动或外展内收或(和)屈伸运动。
摇晃是关节被动运动的一种手法,其操作方法随部位而异。
九抖动:用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在向远端拉伸的基础上,将肢体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或左右的颤动。
十提弹:根据部位的不同,用拇,食,中三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肌肉或肌腱提起,然后当放开时用手指弹动肌肉或肌腱。
实验结论:实验二:推拿常用手法(二)实验目的:通过互相进行推拿手法的练习能熟练地掌握所学手法的手形。
实验器材:按摩床、按摩递质:爽身粉、舒活酒实验内容与步骤:十一振动:一手掌贴于皮肤上,另一手握空拳有节奏地击打置于皮肤上的手背。
十二叩击:用手指指腹,指尖或握空拳,双手交替或单手击打身体。
根据手形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六种。
1 空拳盖击:各指屈曲,呈空拳状,以各指中节指背和掌根部叩击肌肉。
2 空拳竖击:手握成空拳状,与盖击手法相似,但在叩击时,是以手的小指侧锤击,接触面较空拳盖击小,振动力量较深而重。
3 指尖叩击:各指略为分开,并微屈手指指关节,用指尖叩击。
4 掌侧击:两手各指伸直,并自然微微分开,以手的小指侧交替叩击肌肉。
5 拍击:以手指或手掌在肢体上作有节律的轻轻拍击动作,单手或双手操作均可。
6 拍打: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以全掌周缘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肌肉。
注意力量掌握,不宜过重。
十三按压:用掌根或掌心紧紧贴在皮肤上,用较大的力量向下按压,单手或双手重叠操作。
十四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和小鱼际,贴于治疗部位上,掌指关节略为屈曲,通过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的协同动作,产生轻重交替,持续不断的力作用于治疗部位。
十五拨法:以拇指或四指指端按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再对肌束作横向拨动,称为拨法。
十六扳法:用双手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扳动肢体的方法,是关节被动运动的一种手法。
两手或两人配合进行,即一手(或一人)扶握固定关节近端,另一手(或另一人)扳动关节远端肢体,作适当幅度的单一屈曲,伸展,旋转,内收或外展等活动,并常在关节活动到一定程度后,施加一个短促的相同运动方向的有力快速的继续运动。
常用于颈,胸背和腰背部。
十七拉法:固定肢体或关节的近端,牵拉肢体远端的方法,称为拉法,又称拔伸。
实验结论:实验三:推拿手法的练习和运用(一)实验目的:掌握推拿手法的基本操作基础上,利用示范教学方式掌握推拿在身体各个部位上的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按摩床、按摩递质:爽身粉、舒活酒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持久”的训练所谓“持久”,一方面是每个手法(除个别手法外)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的时间,不宜频繁更换手法;另一方面是整个手法施术过程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如15分钟至1小时不等,否则难产生预期的效果。
二、“有力”的训练所谓“有力”,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
手法有力是手法操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力是一种技巧力。
根据治疗对象、施术部位、手法性质和病证虚实以及患者的体质而变化应用。
用力的基本原则是既保持治疗效果,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三、“均匀”的训练所谓“均匀”,是指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压力、作用范围都必须保持相对的一致,不要时快时慢、时轻时重,也不要作用范围时大时小。
四、“柔和”的训练所谓“柔和”,是指手法给受术者的感觉非常柔和、舒适。
这要求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变换动作要自然、协调。
需注意,柔和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用力在于和缓,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
五、“深透”的训练所谓“深透”,是指病人对手法刺激的感应和手法对疾病的治疗。
要求手法刺激,不仅作用于体表,而且使效应有一定的穿透力,转之于内,深入到组织、器官甚至体腔深部,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
“深透”效应的产生,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上几方面是有机联系着的。
持续运用的手法可以逐渐降低患者肌肉的张力和组织的粘滞度,使手法的功力能够逐渐渗透组织深部。
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
在临床运用时,力量是基础,手法技巧是关键,两者必须兼而有之,缺一不可。
因此,必须勤学苦练,熟而生巧,方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实验结论: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因此,几方面的训练要始终贯穿于手法操作训练过程中。
实验结论:实验四:经穴按摩实验目的:通过互相进行手法的练习能熟练地掌握经穴按摩手法的手形实验器材:按摩床、按摩递质:爽身粉、舒活酒实验内容与步骤: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主要循行在上肢内侧的前缘。
肺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肺经循行所过的胸部、上肢内侧前缘、鱼际及手部。
2、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从胸走手,主要循行在上肢内侧中间。
心包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心包经循行所过的胸部、上肢内侧的中间、掌中及指尖。
3、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从胸走手,主要循行在上肢内侧后缘。
心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心经循行所过的腋窝、上肢内侧的后缘、掌中及手部。
4、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主要循行在上肢外侧前缘。
大肠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大肠经循行所过的手部、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部及面部。
5、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从手走头,主要循行在上肢外侧中间。
三焦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三焦经循行所过的手部、上肢外侧中间、肩、颈部、侧头部及面部。
6、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从手走头,主要循行在上肢外侧的后缘。
小肠经上的腧穴分布于小肠经循行所过的手部,上肢外侧后缘、肩胛部、颈部、面部。
7、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主要循行在下肢外侧前缘。
胃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胃经循行所过的头面部、颈部、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缘、足部。
8、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从头走足,主要循行在下肢外侧中间。
胆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胆经循行所过的侧头部、耳后、颈项、侧胸、侧腹部、下肢内中间、足部。
9、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足,主要循行在下肢外侧后缘。
膀胱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膀胱经循行所过的头面部、背腰部、下肢外侧后缘、足外侧。
10、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从足走腹到胸,踝上8寸以下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中间,踝上8寸以上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前缘。
11、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从足走腹到胸,踝上8寸以下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前缘,踝上8寸以上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中间。
12、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腹到胸,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后缘。
肾经上的腧穴分布于肾经循行所过的足部,下肢内侧后缘,腹胸部的第一侧线。
13、督脉督脉主要循行在人体的后正中线和头正中线上。
督脉腧穴分布于督脉循行所过的骶腰背后正中线上,头部,面部。
14、任脉任脉主要循行在人体的前正中线上。
任脉腧穴分布于任脉循行所过的会阴部、腹胸前正中线、颈部、颏部。
实验五:肩部伤病按摩实验目的:通过互相进行肩部伤科疾病的模拟推拿治疗的练习,能对推拿伤科疾病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熟悉伤科推拿的操作流程实验器材:按摩床、按摩递质:爽身粉、舒活酒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治疗方法:温筋散寒,疏筋通络,活血止痛。
1、治疗原则:(1)早期: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2)后期:拨离粘连,滑利关节。
2、手法;一指禅、滚、点按、拿拨、扳、拔伸、摇、搓抖。
3、时间:15~20分钟。
4、步骤:(1)轻拿或揉,然后用滚或一指禅(用滚法时应配合肩关节活动)3~5遍。
(2)点穴:肩瘐、肩瘳、肩贞、肩井、肩前、天宗、缺盆、曲池、合谷。
(3)弹拨(4)托肘摇肩,症状轻者可用大幅度摇肩。
(5)各方向扳肩。
(6)牵拉:斜上牵拉;背后牵拉。
(7)搓抖。
二、辨证加减:1、受凉重者,可加搓、抹、擦、推等温热手法;2、麻木重者:可加弹拨、拍法。
腕指部:可加揉、捻、钳。
3、肌萎缩重者:可用击点、捏拿、弹拨极泉。
三、功能锻炼与热敷:1、热敷法:(1)毛巾浸热水;(2)毛巾浸中药汁。
2、功能锻炼法:(1)双手托天(2)爬墙(3)体后拉手(4)梳头(5)弯腰晃膀。
实验结论:实验六:肘、前臂伤病按摩实验目的:通过互相进行肘、前臂伤科疾病的模拟推拿治疗的练习,能对推拿伤科疾病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熟悉伤科推拿的操作流程。
实验器材:按摩床、按摩递质:爽身粉、舒活酒实验内容与步骤:临床诊断:网球肘按摩治疗1、病史:多有急慢性损伤史,但多不明显,以右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3比1。
2、症状多出现肘外侧疼痛,多以酸痛或刺痛为主,劳累加重,晨起或夜眠时加重,疼痛严重时可向前臂扩散,甚至腕手无力。
3、检查:(1)压痛点:位于肱桡间隙,肱骨外上髁的后侧,桡骨小头外缘,伸腕肌压痛,从前臂往下广泛压痛;(2)肱骨外上髁炎试验:(密尔氏试验)阳性;(3)抗阻力伸腕试验和抗阻力前臂外旋试验均阳性;(4)X线检查:有骨膜不规则和少量钙化点。
(三)治疗:1、原则;舒筋活血,拨离粘连、止痛;2、取穴:阿是穴、曲池、手三里、肘瘳,合谷、外关;3、步骤:(1)用鱼际滚、按揉肱骨外上髁及伸肌周围;(2)弹拨(静态)、点穴;(3)动态弹拨:一手按压压痛点,另一手握腕作前臂旋转;(4)大鱼际擦,须用介质。
(四)其他疗法:1、局部封闭:可用当归、红花、川芎注射液;2、中药:内服舒筋汤,外敷定痛膏;3、针灸:肘后三针,曲池、肘瘳、手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