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
安全生产技术第二章习题(2)
安全生产技术第二章习题(2)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1.符号“回”是()的辅助标记。
A.基本绝缘B.双重绝缘C.功能绝缘D.屏蔽『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此题的考点是有关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知识。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是在基本绝缘的直接接触电击防护基础上,通过结构上附加绝缘或绝缘的加强,使之具备了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功能的安全措施。
具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设备属于Ⅱ类设备。
“回”是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标志,作为Ⅱ类设备技术信息的一部分标在设备明显位置上。
由上述可知,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参见教材P86。
12.测量绝缘材料的的绝缘电阻,通常采用()测量。
A.欧姆表B.电压表C.电流表D. 兆欧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此题的考点是有关绝缘电阻的知识。
绝缘电阻是衡量绝缘性能优劣的最基本的指标。
绝缘材料的电阻通常用兆欧表(摇表)测量。
应根据被测物的额定电压正确选用不同电压等级的兆欧表。
参见教材P79。
13.保护接零系统按照中性线和保护线的组合情况有三种形式,包括()系统。
A.TN—C、TN—C—S和TN—SB.TN—S、TN—S—C和TN—CC.TN—C、TT和ITD.TN、TT和IT『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此题的考点是保护接零系统(TN系统)的几种型式。
保护接零系统即TN系统按照中性线和保护线的组合情况有三种型式,分别是TN—C、TN—C—S和TN—S 系统,它们的区别在于在TN—C系统中,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在TN—C—S系统中,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在前段部分是合一的,在后段部分是分开的;在TN—S系统中,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除了在电力系统中性点(系统接地点)处相连之外,在整个系统中,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
对照题目中的描述可知,选项A是正确的。
参见教材P82。
14.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包括一种附加的安全措施,即将设备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接地)线相连接。
电气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范本
电气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范本第一章概述1.1 引言电气系统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之一,它涉及到电力输配、电气设备运行和维护等诸多方面。
为了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本规程制定了电气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的基本要求和规定。
1.2 目的本规程的目的是保障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规定了电气设备的操作、运行和维护要求,旨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二章电气系统运行管理2.1 设备管理2.1.1 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必须经过正规检测和验收,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2.1.2 设备的接地、绝缘和漏电保护装置必须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定期进行测试和检查。
2.1.3 电气设备的老化和损坏可能导致安全隐患,需要及时更换和修复。
2.2 运行管理2.2.1 电气设备的操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严禁非专业人员擅自操作。
2.2.2 运行中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检修和维护。
2.2.3 电气设备的运行记录应详细记录,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归档,以便于事故发生后的分析和追溯。
第三章电气维护管理3.1 定期维护3.1.1 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定期维护计划,并严格执行。
3.1.2 定期维护应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件的检查和更换等内容。
3.1.3 维护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3.2 预防性维护3.2.1 根据设备的特点和历史故障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性维护计划,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
3.2.2 预防性维护应包括设备的定期检测、故障预警和隐患排查等内容。
3.2.3 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故障判断和排除能力,及时消除隐患和故障。
第四章电气安全技术管理4.1 安全规定4.1.1 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不得私自改动或增设装置。
4.1.2 电气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技术练习题及答案第2章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感知电流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人有发麻感觉及轻微针刺感的最小电流。
就工频电流有效值而言,人的感知电流约为()mA。
【2009年真题】A.0.1~~100~3002、摆脱电流是人触电后()。
A.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小电流B.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电流C.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D.不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3、按照电能的形态将电气事故分类,不属于的是()。
A.雷击事故B.电磁辐射事故C.避电事故D.静电事故4、当有电流在接地点流人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
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称为()。
A.跨步电压B.跨步电势C.临界电压D.故障电压5、电伤的伤害不包括()。
A.电烧伤B.皮肤金属化C.电光性眼炎D.心脏室颤6、雷击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并产生严重后果,对人的生命、财产构成很大的威胁。
下列各种危险危害中,不属于雷击危险危害的是()。
【2011年真题】A.引起变压器严重过负载B.烧毁电力线路C.引起火灾和爆炸D.使人遭受致命电击7、直接接触电击是人体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
预防直接接触电击的正确措施是()。
【2012年真题】A.绝缘、屏护和间距B.保护接地、屏护C.保护接地、保护接零D.绝缘、保护接零8、电力系统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连结。
这种系统称为()。
系统系统系统D.保护接地系统9、低压配电及防护系统的TN系统就是传统的保护接零系统。
TN系统的字母“T”表示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字母“N”表示设备金属外壳经保护线(PE线与PEN线)连接到配电变压器的中性点。
TN系统中的TN—S系统指的是()系统。
线与N线全部分开的保护接零B.干线部分PE线与N线共用的保护接零线与N线前段共用后段分开的保护接零D.接地保护10、电缆或架空线路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配电线路的最远端及每1km处,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时共同敷设的两端应作重复接地。
2021年注安技术第二章必背考点
202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必背考点第一节 ·电气事故及危害1.电气事故分类: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路事故等。
2.电击类型:①按照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带电:直接接触电击(正常条件)、间接接触电击(故障条件);②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方式:单向电击、两相电击、跨步电压电击;3.电伤:电弧烧伤(最危险的电伤,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四肢及其他部位)、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永久性斑痕)、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电光眼(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4.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的持续时间、通过途径、电流的种类以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学天教育安全工程师教研组)5.电流值:(1)感知电流:男性 1.1mA,女性0.7mA;(2)摆脱电流:男性16mA,女性10.5mA(3)室颤电流:①T>Tc,室颤电流50mA;②T≤Tc,室颤电流约500mA;③T<0.1s,只有发生在心室易损期,500mA 以上引起心室颤动④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跳动周期,可能导致心脏停止跳动6.左手至胸部途径的心脏电流系数为 1.5,是最危险的途径。
7 皮肤阻抗:决定于接触电压、频率、电流持续时间、接触面积、接触压力、温度及个体特征等。
8.触电事故规律①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触电事故多②中、青年工人、非专业电工、合同工和临时工触电事故多③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④移动式设备和临时性设备触电事故多⑤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⑥每年6-9 月触电事故多⑦潮湿、高温、混乱、多移动式设备、多金属设备环境的事故多⑧农村触电事故多第二节 ·触电防护技术1.绝缘材料性能:绝缘材料有电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吸潮性能、抗生物性能等性能指标。
电性能:作为绝缘结构,主要性能是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
电气安全技术管理制度(4篇)
电气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器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使用、检测和维护的电气设备,并适用于所有单位内的员工。
第三条电气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变压器、电动机、电缆、开关、插座、电箱等。
第四条本制度的宗旨是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第二章责任与义务第五条单位设立电气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相关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该部门的具体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 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2. 组织电气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3. 安排电气设备的技术培训和教育;4. 汇报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和事故情况。
第六条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电气安全管理人员,其具体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 负责电气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2. 监督和检查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3. 指导员工正确使用电气设备,并提供相关安全操作培训;4. 及时报告电气设备的故障和事故。
第七条单位员工在使用电气设备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 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电气设备;2. 发现电气设备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给安全管理人员;3. 不得私自拆动或修理电气设备;4. 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第三章安全管理措施第八条单位应当定期检查电气设备,检查项目包括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电缆是否老化,开关是否正常等。
检查周期可以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使用情况而定,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第九条单位应当对员工进行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程;2. 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3. 如何正确处理设备故障和事故。
第十条单位应当配备相关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员工在操作电气设备时的安全。
安全防护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绝缘手套、绝缘鞋、漏电保护器等。
注册安全技术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第五节 电气装置安全技术
1.现代居民所使用的电流通常是从电站输出后经过长距离输电线路输送后,经过变压器转换为低电压后进入配电箱和配电柜,再从配电箱和配电柜由电力线路输送到各个用电器。
下列关于电力线路的安全管理中,说法错误的是()。
A.导线应尽量平滑顺直,工作中应尽可能减少导线的接头B.接头过多导线不宜使用,导线连接必须紧密C.铜导线与铝导线之间连接应尽量采用铜-铝过渡接头D.导线连接处的力学强度不得低于原导线力学强度的60%答案:D【解析】电力线路安全:工作中应尽可能减少导线的接头,接头过多导线不宜使用,导线连接必须紧密,导线连接处的力学强度不得低于原导线力学强度的80%,铜导线与铝导线之间连接应尽量采用铜一铝过渡接头。
2.油浸纸绝缘电缆是火灾危险性比较大的电气装置。
下列情况中不属于电缆线路起火的原因是()。
A.电缆终端头密封不良,受潮后发生击穿短路B.电缆接头的中间接头因压接不紧,焊接不良,导致运行中接头氧化发热C.电源电压波动、频率过低D.电缆严重过载,发热量剧增,引燃表面积尘答案:C【解析】电缆火灾常见的原因有:(1)电缆绝缘损坏。
(2)电缆头故障使绝缘物自燃。
(3)电缆接头存在隐患。
(4)堆积在电缆上的粉尘起火。
(5)可燃气体从电缆沟窜入变、配电室。
(6)电缆起火形成蔓延。
其中前三条为内部原因,后三条为外部原因。
C选项中电源电压波动、频率过低是电动机着火的主要原因1.防爆电气线路的敷设有严格的要求,下列关于防爆电气的敷设要求中,说法错误的是()。
A.当可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宜在较低处敷设或直接埋地B.电缆沟敷设时,沟内应冲砂,在爆炸环境中,电缆应沿粉尘不易堆积的位置敷设C.钢管配线可采用无护套的绝缘单芯或多芯导线D.架空电力线路严禁跨越爆炸性气体环境,架空线路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杆塔高度1.5倍E.爆炸环境应优先采用铝线答案:AE【解析】防爆电气线路敷设要求:(1)当可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宜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
注册安全技术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第四节 雷电和静电防护技术
1.”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它有时爆炸,有时无声而逝,有时在地面上缓慢移动,有时跳跃行走,有时在地面上不高处悬浮……”这句话形容的现象是()。
A.直击雷B.闪电感应C.球雷D.雷电感应答案:C【解析】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闪电的一种,通常都在雷暴之下发生,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
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它十分光亮,略呈圆球形,直径是15-30cm不等。
通常它只会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2min的纪录。
颜色除常见的橙色和红色外,还有蓝色、亮白色、幽绿色的光环。
火球呈现多种多样的色彩。
2.雷击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并产生严重后果,对人的生命、财产构成很大的威胁下列各种危险危害中不属于雷击危险危害的是()。
A.二次放电引起的触电事故B.导致变压器断路C.引起火灾和爆炸D.使人遭受致命电击答案:B【解析】雷电危害的事故后果主要有火灾和爆炸、触电、设备和设施毁坏、大规模停电。
3.电磁辐射是以波的形式传送电磁能量,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大致为10mm-3000m。
辐射电磁波的频率一般在()kHz以上A.1B.10C.100D.500答案:C【解析】射频指无线电波的频率或者相应的电磁振荡频率,泛指100kHz以上的频率。
4.异质材料互相接触,由于材料的功函数不同,当两种材料之间的距离接近原子级别时,会在接触的两个表面上产生电荷,从而形成带电体的现象。
这种现象叫作()。
A.感应起电B.接触一分离起电C.破断起电D.电荷迁移答案:B【解析】接触起电是将一个带电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就可以使不带电的物体带上与带电体电荷相同的电。
5.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等特点。
下列关于雷电破坏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破坏电力设备的绝缘B.引起电气设备过负荷C.造成电力系统过负荷D.引起电动机转速异常答案:A【解析】雷电具有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等三方面的破坏作用。
安全生产技术第二章习题(8)
安全生产技术第二章习题(8)(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一、单选题1.符号“回”是()的辅助标记。
A.基本绝缘B.双重绝缘C.功能绝缘D.屏蔽2.测量500V以下的线路或设备的绝缘电阻,应采用()的摇表(兆欧表)。
A.小于500V B.大于500V C.1000V或2500V D.500V或1000V3.在爆炸危险环境中内,低压电力、照明线路的绝缘导线和电缆的额定电压,必须不低于工作电压,且不应低于()。
A.250V B.500V C.1000V D.1500V4.采用安全特低电压是()的措施。
A.仅有直接接触电击保护B.只有间接接触电击保护C.用于防止爆炸火灾危险D.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保护5.在建筑物的进线处将PE干线、接地干线、进水管、总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竖管、建筑物构筑物金属构件和其他金属管道、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等相连接。
此措施称为()。
A.过载保护B.主等电位联结C.不导电环境D.辅助等电位联结6.低压架空线路经过居民区(包括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车站、市镇、乡村等人口密集地区)时,线路导线与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
A.5m B.6m C.6.5m D.7m7.当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属于0区或1区,且可燃物的最小点燃能量在()以下时,工作人员应穿无静电点燃危险的工作服。
当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0%以上时,可穿棉工作服。
A.2.5mJ B.0.25mJ C.0.025mJ D.0.0025mJ8.消防应急灯具的应急转换时间应不大于()。
高度危险区域使用的消防应急灯具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大于()。
A.15s;5s B.5s:0.5s C.5s;0.25s D.2.5s;0.25s 9.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照()被分为6组。
A.最大试验安全间隙B.最小点燃电流C.MESG和MIC D.引燃温度10.爆炸性气体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被分为()。
A.0区、1区和2区B.10区、11区C.21区、22区和23区D.T1~T6组11.预计在正常情况下不会释放,即使释放也仅是偶尔短时释放的释放源为()释放源。
《电气安全技术》PPT课件
3、跨步电压触电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或线路一相落地时,故障 电流就会从接地点向四周扩散,形成电压梯度。离 接地点越近,电位越高,电位梯度越高;离接地点 20米外,电位近似为0。
③致命电流 (30mA以上有生命危险;50mA以 上可引起心室颤动;100mA足可致死)
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
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大都是电流引起心室颤 动造成的。心室颤动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
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类型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是电气事故中最为常 见的一种,它基本上可以分为电击和电伤 两大类 。
①感知电流(成年男性1.1mA;女性 0.7mA)
是指在一定的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有任何 感觉的最小电流。
人对电流最初的感觉是轻微麻抖和刺痛。
②摆脱电流(成年男性16mA;女性 10.5mA)
在一定概率下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 大电流。
电流大于感知电流时,发热、刺痛的感觉增强。 电流大到一定程度,触电者将因肌肉收缩,发生痉 挛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源。
4、断落在地的高压导线上触电
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 导线,如尚未确证线路无电,救护人员在未 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 跳跃地接近触电者)前,室内不能接近断线 点4米,室外不能接近断线点8米的范围内, 以防止跨步电压伤人。
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亦应迅速带至810m以外,并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定 线路已经无电时,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 线后,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电流危险程度的因素 触电的危险程度同很多因素有关: ①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 ②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 ③电流通过人体的不同途径; ④电流的种类与频率的高低; ⑤人体电阻的高低。 其中,以电流的大小和触电时间的长短 为主要因素。
电气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电气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电气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保障电气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之规定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制定本规程。
第2条电气安全操作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指在电气设备使用过程中,为防范事故,保障人身及设备安全而制定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定。
第3条本规程适用于电气设备的操作、维护、检查和试验等工作,同时也适用于电气设备管理及使用单位和个人。
第二章电气安全操作技术第4条对电气设备进行操作、维护、检查和试验等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为准。
操作规程必须经过审核及抄录制定书面文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5条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必须依次进行如下程序:(1)检查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是否良好,线路及设备是否与周围物体隔离;(2)确认电气设备是否处于停止状态;(3)确认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工作位置是否符合要求;(4)对于涉及到高温、低温、高压、强电磁场等危险工作的,要采取防护措施。
第6条维护、检查和试验电气设备时,必须先断开电源,并做出明显的阻止操作指示。
重要设备或繁忙作业场所,可采用机械或电气锁止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7条在进行电气维护工作时,应穿着符合相关要求的防静电、隔离绝缘、防护鞋等劳保用品。
第8条不能随意拆卸、改动电气设备上的电线、电缆等部件。
需要拆卸时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工具。
第三章电气事故应急措施第9条电气事故指在电气设备使用时,因操作失误、设备老化等原因,发生危及人身和健康的事故。
第10条在出现电气事故时,为保护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应采取如下措施:(1)立即切断电源,在现场贴上安全提示标志。
(2)立即按照事故应急预案执行,迅速组织抢险。
(3)进行紧急救护处理。
第11条在电气事故发生时,必须按照预案迅速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四章后勤保障措施第12条为保障电气操作人员生命安全和工作效率,电气设备的供电、通风、照明、通信等设施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气设备和维修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定
电气设备和维修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电气设备和维修电工的安全管理,保障电力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运行和检测,以及维修电工进行电气设备维修工作时的操作规范。
第三条电气设备和维修电工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电气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章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定第四条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电气工程师进行施工。
第五条电气设备的运行必须有专人负责,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第六条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维修电工进行,维修电工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持有有效证书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第七条电气设备在开机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没有短路、漏电等安全隐患。
第八条电气设备的维修和检修必须先切断电源,拉闸断开负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第九条电气设备维修和检修过程中,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工具和设备,严禁使用非专用工具。
第十条电气设备维修和检修完成后,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并由相关人员确认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维修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定第十一条维修电工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工作前,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具,包括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帽等。
第十二条维修电工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工作时,必须将工作服塞入裤腰带内,避免工作服被卷入机械设备中。
第十三条维修电工不得擅自对电气设备进行改动或维修,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维修和检修。
第十四条维修电工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工作时,必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注意个人安全防范。
第十五条维修电工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工作时,不得随意触摸裸露的电线,必须使用绝缘工具进行操作。
第十六条维修电工在工作时,禁止吸烟、饮食等行为,以防止引起火灾事故。
第十七条维修电工在维修和检修完成后,必须对工作区域进行清理和整理,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2023年电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023年电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电气安全管理,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电气工作的单位,包括电力生产、供应、使用、检修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本规程的目标是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提高电气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电气安全意识,有效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电气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程,正确使用电气设备,做到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
第五条: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电气安全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对电气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电气回避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二章: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第六条:电气设备的选用、安装、维护、检修、运行等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电气安全标准进行,不得违反规定进行擅自改动或修理。
第七条:电气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实际需求,确保设计和采购的电气设备符合国家安全要求,并且具备合格的检测证书。
第八条: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的正确接线,保证接地和绝缘措施的有效性。
第九条: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及时清理设备周围的积尘和杂物,确保设备通风良好。
第十条:电气设备的运行应由专职人员负责,遵循操作规程,定期进行设备的运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电气工作人员安全管理第十一条:电气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电气安全培训,掌握电气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常见故障和事故的防范方法。
第十二条:电气工作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绝缘鞋、绝缘手套、护目镜等,保证自身安全。
第十三条:电气工作人员在进行电气设备操作时,应谨慎操作,严禁操作失误、忽视安全规定。
第十四条:电气工作人员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十五条:电气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防止因身体不适而造成的操作失误。
第四章:电气事故应急处理第十六条:电气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并通知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注册安全技术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第三节 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1.爆炸性气体、蒸气按()分为ⅡA级、ⅡB级、ⅡC级。
A.引燃温度B.爆炸极限C.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和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D.闪点答案:C【解析】爆炸性气体、蒸气按最小点燃电流比和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分为Ⅱ级A、ⅡB级、ⅡC 级。
爆炸性粉尘、纤维按其导电性和爆炸性分为ⅢA级和ⅢB2.对危险物质进行分类、分组,目的在于便于对不同的危险物质进行管理,在划分的过程中,主要将爆炸性危险物质划分为三类:Ⅰ类、Ⅱ类、Ⅲ类。
下列属于Ⅱ类危险物质的是()。
A.矿井甲烷B.氢气C.可燃性粉尘D.人造纤维飞絮答案:B【解析】爆炸性危险物质分类如下:Ⅰ类:矿井甲烷。
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
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
3.爆炸性气体、蒸气按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和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分为ⅡA级、ⅡB级、ⅡC级。
下列关于这三个级别的危险气体危险性排序正确的是()。
A.ⅡA级>ⅡB级>ⅡC级B.ⅡA级<ⅡB级<ⅡC级C.ⅡA级<ⅡC级<ⅡB级D.ⅡB级>ⅡA级>ⅡC级答案:B【解析】ⅡA级、ⅡB级、ⅡC级对应的典型气体分别为丙烷、乙烯和氢气。
其中,ⅡB类危险性大于ⅡA类,ⅡC类危险性大于前两者,最为危险。
4.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对危险场所分区,分为0区、1区、2区。
根据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范围典型示例图(下图)中可以看出,图中为易燃物质重于空气、设在户外地坪上的浮顶式贮罐,箭头标记处应划分为的区域为()。
A.O区B.1区C.2区D.3区答案:A【解析】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可划为0区,例如,油罐内部液面上部空间;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可划为1区,例如,油罐顶上呼吸阀附近;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及时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可划为2区,例如,油罐外3m。
5.对爆炸性粉尘环境,需要根据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进行分类。
2024年电气安全技术规(2篇)
2024年电气安全技术规____年电气安全技术规范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普及,电气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建立健全的电气安全技术规范。
本文对____年电气安全技术规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归纳,以便广大人民群众和有关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第一章绪论1.1 规范目的本技术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电气安全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1.2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一切电气设备和设施的安装、使用和维护,包括但不限于家庭用电、商业用电、工业用电等各类场所和行业。
第二章电气设备安装2.1 设备选择2.1.1 设备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1.2 设备的容量应根据用电负荷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设备安装2.2.1 设备的安装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严禁私拉乱接、乱动电源线。
2.2.2 设备的安装位置应选择通风良好、无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场所,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2.3 设备的安装应由经过专业培训和取得相应证书的人员进行,确保安装质量。
第三章电气设备使用3.1 电气设备的日常使用3.1.1 电气设备的使用应遵循操作规程,严禁超负荷使用和长时间过载。
3.1.2 电气设备的插拔操作应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不得用力过大或过小。
3.2 电气设备故障处理3.2.1 在发现设备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
3.2.2 故障设备的修理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并须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证,确保修理质量。
3.2.3 电气设备故障的原因应进行记录并及时处理,分析原因,以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第四章电气设备维护4.1 定期检查和保养4.1.1 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以确保设备正常高效运行。
4.1.2 检查和保养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外观、接线、绝缘等方面,以及对设备的清洁和防锈处理。
4.2 电气设备的维修与更换4.2.1 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达到使用寿命的,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电气安全技术 (2)
17
第17页,共108页。
三、触电事故原因和规律
1.触电事故的原因
(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2)违反操作规程。
(3)电气设备不合格。
(4)维修不善。
(5)偶然因素。
除偶然因素外,其他的都是可以避免的。
202222//11//33
18
第18页,共108页。
2.触电事故的规律
(1)触电事故的季节性明显。二、三季度事故较多,
• 致命电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触电者生命的 电流称为致命电流。
• 在低压触电事故中,引起死亡危险的原因,主要 是心室颤动。当触电时间超过心脏搏动的周期时, 50毫安电流就可引起心室颤动。
• 当作用时间相当长时,较小的电流也可造成严重后果。
202222//11//33
12
第12页,共108页。
2.伤害程度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通电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电击 危险性也越大。其原因是:
(1)能量的积累增加,引起心室颤动的电
流减小。
(2)通电时间越长,心室颤动的可能性越 大,亦即电击的危险性也越大。
(3)通电时间越长,人体电阻因出汗等原因 而降低,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加,电 击危险性亦随之增加。
202222//11//33
而且6~9月最集中。夏秋季多雨、天气潮湿,降低了
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有关。
(2)低压触电事故多于高压触电事故。
(3)单相触电事故多,占总触电事故的70%以上,
包括单线电击、双线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
(4)发生在线路部位触电事故较普遍:在远离总开关线
路部分,图方便所致。
(5)误操作触电事故较多:缺乏知识和经验。
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 500 ~ 800Ω。
NYJ
• 电击类型
• 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
• 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
的带电体导致的电击。
• 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不
带电、而在故障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导 致的电击。(如: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故障下带电
• 摆脱电流——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5 ~ 10 mA 】
•
平均(概率50%), 男:16mA; 女:10.5 mA
•
最低(概率0.5%),男: 9mA; 女: 6 mA
• 室颤电流——引起心室发生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50 mA 】
•
I颤 = 50 mA
•
I颤 = 50/t mA
适用于当1s ≤ t <5s时; 适用于当0.01 s< t <1s时。
• 静电的产生 • 最常见的静电产生方式:接触-分离起电。 • 实验证明:只要两种物质紧密接触而后再
分离时,就可能产生静电。静电的产生是 同接触电位差和接触面上的双电层直接相 关的。
NYJ
接触-分离起电——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 小于25×10-8 cm时,由于不同原子得失电 子的能力不同,不同原子外层电子的能级 不同,其间即发生电子的转移。因此,界 面两侧会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 电荷。这两层电荷称为双电层,其间的电 位差称为接触电位差。当两种物质紧密接 触再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 最危险的是:左手到前胸。 • 判断危险性,既要看电流值,又要看途
径。
NYJ
电流对人体损伤程度的影响因素
(4)电流种类
• 与高频电流、冲击电流、直流电流相比,工频 电流的电击危险性最大。
• 高频电流——烧伤比工频电流严重,但电击的危险性较小。
• 冲击电流——指作用时间<0.1~10ms的电流。
• 种类:方脉冲、正弦波、电容放电脉冲。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 数十毫安通过人体——呼吸停止 • 数十微安直接通过心脏——心室 颤动
NYJ
• 心室颤动 数秒~数分钟(6~8分钟)→
•
R
心室颤动
P
T
死亡
QS
收缩 舒张
• T波前半部(约0.1s)——心脏易损(激)区 • 心室颤动,幅值小,频率高(800~1000次/每分钟以上),无规则,
• 发生始于T波的前半部。
三、雷电危害
1、雷电的种类、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 (1)雷电的种类:直击雷、闪电感应(雷电感应,包括闪
电静电感应和闪电电磁感应)、球雷。 (2)雷电的危害形式 • 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
电压高的特点,具有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等3方 面的破坏作用。 (3)雷电危害的事故后果 • 火灾和爆炸、触电、设备和设施毁坏、大规模停电。 2、雷电参数 • 雷暴日、雷电流幅值、雷电流陡度、雷电冲击过电压。
NYJ
电流对人体损伤的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 电流的大小 • 电流的持续时间 • 电流的种类 • 电流途径 • 人体的健康状况
NYJ
电流对人体损伤程度的影响因素
(1)电流值(工频)
• 感知电流——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0.5 ~ 1 mA 】mA ;女:0.7 mA)
形成电击)
NYJ
• 电击类型
• 单相电击(占全部触电事故的70%以上) • 两相电击 • 跨步电压电击
跨步电压(UN)和接地电阻的概念
UN
20 m
UE
a b
二、电气火灾与爆炸
• 是由电气引燃源引起的火灾和爆炸。 1、电气引燃源 (1)危险温度:短路、过载、漏电、接触不良、铁心过热、
散热不良、机械故障、电压异常、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 电磁辐射能量。 (2)电火花和电弧 •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而 成的。分为工作电火花和电弧、事故电火花和电弧。 2、电气装置及电气线路发生爆燃 • 包括油浸式变压器火灾爆炸、电动机着火、电缆火灾爆 炸(6方面的原因)。
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NYJ
第一节 电气危险因素与事故种类
一、触电
• 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 1、电击 • 通常所说的触电指的是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造
成的伤害。
电击
直接接触电击(也称为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电击) 间接接触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电伤: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的伤害。
RS1
RS2
Ri
CS1
CS2
• RS1、RS2 —— 皮肤电阻(皮肤外面的电极与真皮之间的电阻) • CS1、CS2 —— 皮肤电容(皮肤外面的电极与真皮之间的电容,
数PF ~ 数μF),
• Ri —— 体内电阻
NYJ
人体电阻的数值及影响因素
变化范围:
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1000~3000Ω;
NYJ
电流对人体损伤程度的影响因素
(2)电流持续时间
• t↑ → 吸收电能↑ → 伤害↑ • t↑ → 电流重合心脏易损(激)期,危险↑ • t↑ → 人体电阻↓→ 人体电流↑ → 伤害↑ • t↑ → 中枢神经反射↑ → 危险↑
NYJ
电流对人体损伤程度的影响因素
(3)电流途径
• 不同途径,危险性不同,但没有不危险 的途径。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
安全生产技术
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
第一节 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第二节 触电防护技术 第三节 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第四节 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 第五节 电气装置安全技术 第六节 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
第一节 电气危险因素与事故种类
电气事故的种类
• 按照能量存在的形态,电气事故分为: 触电事故、(电气火灾爆炸事故、)雷击
• 影响室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It和I2t的值。(I — 有效值)
• 直流电流——持续时间>心脏周期时,室颤阈值为交流的数倍;
•
持续时间<200 ms时,室颤阈值与交流大致相同。
NYJ
电流对人体损伤程度的影响因素
(5)个体特征
• 因人而异,健康情况、健壮程度、性别、 年龄。
NYJ
人体电阻
• 人体阻抗等值电路
四、静电危害
1、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 • 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对生产产生
妨碍。 2、静电的特性 (1)静电的产生 • 产生: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后再分离,同接触电位差和接
触面上的双电层直接相关。起电方式、固体静电、人体 静电、粉体静电、液体静电、蒸气和气体静电。 (2)静电的消散:中和、泄漏。 (3)静电的影响因素 • 材质和杂质的影响、工艺设备和工艺参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