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合集下载

《秋天》语文研修课教案

《秋天》语文研修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秋天》,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景色,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景色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体验秋天之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大自然的情感。

4.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秋天》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讨论秋天的特点和景色,分享个人对秋天的感受。

4. 写作练习:以秋天为题材,写一篇描绘秋天景色的短文。

5. 口语表达练习:分组讨论,用口头表达的方式介绍秋天的特点和景色。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写作指导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5. 运用口语表达训练法,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秋天》的文本材料。

2. 准备相关秋天景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4. 准备录音设备,用于记录学生的口语表达练习。

五、教学评价1. 通过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口语表达练习,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课堂表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秋天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和景色。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秋天》,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并通过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修辞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七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七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3. 对比分析:比较两首散文诗的异同,从主题、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散文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和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主题、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深入分析散文诗,理解并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的叙述性和诗歌的抒情性的文学体裁。它是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的重要方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两首具体的散文诗《秋天》和《金黄的稻束》。这两个案例分别展示了散文诗在描绘自然景物和赞美劳动人民方面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引发我们的共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七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六课《散文诗两首》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秋天》: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并背诵散文诗《秋天》,分析其描绘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情感表达。
2. 《金黄的稻束》:组织学生阅读《金黄的稻束》,从诗歌的形式、内容、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以《秋天》和《金黄的稻束》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散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我发现,学生们在分析具体诗句时,能够较好地把握意象,但对于如何将这些意象与情感联系起来,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帮助他们找到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联。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散文诗的形式和内容掌握不够熟练。为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写作指导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文教材《秋天》教案设计

语文教材《秋天》教案设计

语文教材《秋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金黄”、“丰收”、“田野”等。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课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3)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某些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课文中某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关于秋天的话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和经历。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秋天》。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

(2)让学生通过语境理解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4. 修辞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课文《秋天》。

2. 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描写。

3. 调查家人或朋友对秋天的感受,分享他们的经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秋天》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4. 修辞手法运用:评估学生在描写秋天时的修辞手法运用情况。

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播放秋天的音乐等方式,营造浓厚的秋天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秋天》语文研修课教案

《秋天》语文研修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季节特征2. 课文中描绘的秋天景象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三、教学重点:1. 秋天的季节特征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秋天的季节特征、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秋天的美丽。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4.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六、教学准备:1. 课文《秋天》文本2. 相关秋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教学课件或黑板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2. 课文学习:讲解课文《秋天》,让学生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5.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包括秋天的描绘、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感受。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秋游,让学生亲身感受秋天的美丽。

2. 邀请有关秋天的诗歌或散文作品,进行阅读分享。

3. 让学生收集有关秋天的资料,进行课堂展示。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秋天的知识,以及他们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

初中课文《秋天》教案

初中课文《秋天》教案

初中课文《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意象,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

- 学会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欣赏,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课文《秋天》的主要内容和意象。

- 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 课文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象和深层含义。

-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和表达。

- 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教学准备:- 课文《秋天》的文本。

-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

-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和印象。

二、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秋天》,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象。

-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词语和句型学习(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四、写作训练(15分钟)- 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文,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象。

-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秋天的户外活动,观察和欣赏秋天的美景。

-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秋天的文学作品,进行文学欣赏和写作训练。

《秋天》教案(通用9篇)

《秋天》教案(通用9篇)

《秋天》教案〔通用9篇〕《秋天》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天气、颜色、味道等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导入:走过清冷的冬季,踏过明媚的春季,度过炎热的夏季,秋姑娘穿着美丽的金色长裙轻盈的走来。

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优雅的,阵阵凉风吹过,漫天树叶在林间飞舞,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软软的地毯,踩在上面非常舒适,这是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

(配乐)1、赏秋景请欣赏美丽的秋天,丰收的秋天,多彩的秋天。

2、欣赏秋姑娘伴随着秋姑娘的脚步,秋天悄悄的降临了!捡起一片飘落的黄叶,我发现——秋天到了!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我惊奇——秋天到了!摘下一只金黄的香梨,我跳跃——秋天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秋天到了。

二、寻找秋天的足迹1、找秋天。

老师就请你们坐上这列快乐而神奇的小火车,带你们一起去找秋天,快乐吗?看,这列快乐的小火车两边都有大大的窗户(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列小火车),小朋友可以透过窗户欣赏到美丽的秋天,不过,要坐稳了,我们的火车要启动了。

呜——咔嚓——咔嚓……火车开啰(播放音乐秋游歌曲)2、秋天的天气。

①、(音乐轻)师:哇,今天的天气真好,蓝天是那么的蓝,瞧,几朵白云舒适地飘来飘去(出示白云),它们呀,都祝小朋友能快快乐乐地找到秋天题)②、秋天的天气与夏天的天气有很大的不同。

(出示“秋天的天气”),那秋天的天气和夏天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的?生自由交流。

(师提示:秋天的风凉,早晨有雾,气温下降,早晚冷,中午热,天气枯燥等特点)老师提醒:秋天的天气是早晚比拟凉,我们要及时添加衣服,小心感冒!通过记录天气,它能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天气情况,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增减衣服,带好雨具了。

3、秋天的颜色。

①(音乐轻)师:秋姑娘穿着五彩的衣服,从田野里走来,从森林中走来,从草地上走来,她的笑容,像鲜花一样盛开。

《秋天》语文研修课教案

《秋天》语文研修课教案

《秋天》语文研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秋天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感受秋天的美好和独特之处。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体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自然景观:秋天的天气、树叶、气温等。

2. 秋天的文化活动:秋收、赏月、赏红叶等。

3. 秋天的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唐诗、宋词、现代散文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作品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文学作品时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秋天的自然景观,介绍秋天的天气、树叶、气温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秋天的自然景观。

2. 第二周:秋天的文化活动,介绍秋收、赏月、赏红叶等,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秋天的文化活动。

3. 第三周:秋天的文学作品欣赏,分析唐诗、宋词、现代散文等,让学生欣赏和理解秋天的文学作品。

4. 第四周:秋天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体验。

5. 第五周:学生作品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小组讨论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选取经典的唐诗、宋词、现代散文等秋天相关的文学作品。

2. 图片资料:秋天的自然景观、文化活动等相关的图片资料。

3. 视频资料:秋天的自然景观、文化活动等相关的视频资料。

4. 写作工具:提供写作所需的纸笔或电子设备。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秋天的自然景观、文化活动等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秋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秋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秋天》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广西马山县林圩一中张爱琴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

2)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秋天的天气特点。

3)准备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课准备:①准备秋天的图片。

②准备《秋天》课文朗读、品析视频。

③制作教学多媒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关键重点: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难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关键: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材分析《秋天》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

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画面清静,悠远,朦胧。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教学方法学习本文我主要运用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即①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要在教师主导作用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

②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合作探究,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教学媒体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计。

软件:演示软件(PowerPoint)、素材资源教学设计思路1.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的音乐画面,激发学习兴趣,将学生自然地引入秋天的优美意境之中。

2.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感知欲望,注重诵读。

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感知诗歌的写景特色,领悟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情感美。

3.通过自主、合作、探研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4.设计一些有一定开放度,能让学生自由发挥的题目,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诗。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

04 课堂互动与实践环节
问题讨论与思考
总结词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详细描述
在讲解完课文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秋天在你眼中是什么样子的?”、“你如何理解作者 笔下的秋天?”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朗读与角色扮演
总结词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或者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 演。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和体验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内容。
力。
完成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 知识,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 用能力。
阅读相关文章
推荐学生阅读与秋天相关的文章,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 阅读兴趣。
下节课预告与预习指导
下节课内容预告
简要介绍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提 前做好预习准备。Fra bibliotek预习指导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包括了解下节课的 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问题等,帮助学 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总结与回顾
知识点回顾
回顾本课所学的生字、生 词、句子和段落,巩固学 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课文理解
总结学生对课文《秋天》 的理解,包括主题、情感、 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课堂表现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包括参与度、回答问题的 情况等,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课堂活动。
作业布置与要求
抄写生字、生词
布置学生抄写本课所学的生字、 生词,加强学生的书写和记忆能
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 容,了解秋天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秋天》原文及教案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秋天》原文及教案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秋天》原文及教案教师教案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自己、备能力培养等,达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学方法要“活”,讲课要“精”,传授知识要“准”,教学效果要“高”的目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秋天》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秋天》原文《秋天》文/何其芳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反复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及秋天,我们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

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

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2、介绍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语文教材《秋天》教案设计

语文教材《秋天》教案设计

《秋天》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秋天》,了解秋天的自然特征、景物变化,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悟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价值观,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秋天》是一篇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作者对秋天的热爱。

2.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秋天》,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秋天的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诗句理解秋天的景象特点。

难点:感悟作者对秋天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语感。

3.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3 写作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仿写诗歌,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4.2 教学内容(1)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解读诗句,分析秋天景象特点。

(3)讨论诗句,感悟作者情感。

4.3 课堂小结第五章:作业布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仿写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对学生掌握秋天景象特点、作者情感以及朗读、讨论、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6.2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如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表达是否清晰等。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7.2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拓展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秋天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设计范文3篇前面我们已经一起认识了朱自清的《春》,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何其芳的《秋天》的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课后能诵。

2、把握诗歌内容,能说出诗中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读中开始,初步感知—找准意象,品味语言—充分想像,再现意境—教师小结,艺术创造—活动仿写,智能提升。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读中开始,初步感知—找准意象,品味语言—充分想像,再现意境—教师小结,艺术创造—活动仿写,智能提升。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 ( 幻灯1并播放音乐“秋日私语”——教师导语)秋天是个宁静的季节,忙了一夏的世界安静下来了;秋天是个幽怨的季节,客走他乡的游子纷纷做起了回乡梦;秋天还是个多情的季节,你没听说过“信誓旦旦,秋以为期吗”?秋天更是个严重的关头,沙场也要秋来才点兵!今天,我们坐在秋日里,也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那么,你们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抽2个学生回答)1、在你眼中,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2、文人墨客笔下的秋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赏图说诗)①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 幻灯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②秋词(刘禹锡) (幻灯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诗人何其芳笔下的秋天呢?板书课题:(幻灯4)秋天何其芳二、作者介绍 ( 在幻灯4中打出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作品诗歌合集《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

三、朗读感知一读:读准字音。

1、请一位同学朗读。

2、学生评议后正音。

( 幻灯5 )丁丁zhēng 背篓bēi lǒu 肥硕féi shuò 栖息qī xī归泊bó 寂寥jì liáo 枯涸hé 清冽liè梦寐mèi 乌桕jiù 鳊鱼biān二读:读顺。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掌握秋天相关的词汇和诗歌。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秋天的诗歌鉴赏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秋天的特点和变化教学目标: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步骤:1.导入:与学生一起回顾夏天的特点和变化,引出秋天的话题。

2.呈现: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3.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秋天的气候、天空、植物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4.总结:帮助学生总结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写在板书上。

教学提示:1.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和变化,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

第二课时:秋天的诗歌鉴赏和欣赏教学目标:掌握秋天相关的词汇和诗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1.导入:与学生一起回顾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词汇学习:向学生介绍秋天相关的词汇,帮助他们掌握问候、树叶、蓝天等词汇。

3.诗歌鉴赏:选择一首秋天的诗歌给学生朗读,引导他们聆听并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4.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秋天诗歌进行朗读,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学提示:1.提供多样的秋天诗歌,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秋天的表达方式。

2.鼓励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理解和表达诗歌的内涵。

四、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作业评价:布置秋天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秋天的文章或朗读一首秋天的诗歌,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朗读表现。

五、拓展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秋天写景比赛,鼓励他们通过写作展示对秋天的感受。

2.可以组织秋游活动,带领学生亲身体验秋天的美丽和变化。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

2.图片、视频资料。

3.秋天的诗歌资源。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秋天教案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步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秋天》语文教案

《秋天》语文教案

《秋天》优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秋天的自然特征,丰富学生对秋天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珍惜时光的情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秋天的自然特征,如天气、树叶变化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描述秋天景物的变化和感受。

2. 将对秋天的感受融入写作中。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秋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秋天。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3. 实例教学法:以具体的秋天景物为例,分析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秋天的图片、视频等。

2. 教学素材:秋天相关的文章、诗歌等。

3. 作业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观察身边的秋天景物,并做好记录。

一、导入:秋天的问候1. 教师以秋天的问候开启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到来。

2. 学生分享预习作业,介绍自己身边的秋天景物。

二、秋天的特征1. 教师展示秋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自然特征。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秋天的天气、树叶变化等特征。

三、秋天的美景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美景,如金黄的树叶、丰收的果实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美景。

四、秋天的感受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感受,如凉爽的天气、舒适的心情等。

2. 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五、秋天的创作1. 教师鼓励学生以秋天为题材进行创作,可以是作文、诗歌、绘画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欣赏和交流。

六、秋天的文化习俗1. 教师介绍秋天相关的文化习俗,如中秋节、秋收等。

2. 学生了解并讨论秋天的文化习俗对自己的意义。

七、秋天的美食1. 教师展示秋天美食的图片,如月饼、秋果等。

《秋天》语文教案

《秋天》语文教案

《秋天》优秀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2.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秋天的季节特点。

2. 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秋天的美丽描述。

2. 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秋天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2. 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的道具或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如树叶变色、天气变凉等。

2. 讨论:学生分享对秋天的感受和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秋天的美丽。

3.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的活动,如观察树叶的变化、用秋天的物品创作画作等。

第二章:诗歌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理解诗歌的意境。

2.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悟,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诗歌的欣赏和理解。

2. 学生对秋天的感悟表达。

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理解。

2. 学生情感的表达。

教学准备:1. 秋天的诗歌素材。

2. 写作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秋天的诗歌素材,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

2. 讨论: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对秋天的情感。

3. 活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创作自己的秋天诗歌或作文,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悟。

第三章:散文阅读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散文的意境。

2.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悟,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散文的阅读理解和理解散文的意境。

2. 学生对秋天的感悟表达。

教学难点:1. 散文意境的理解。

2. 学生情感的表达。

教学准备:1. 秋天的散文素材。

2. 写作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秋天的散文素材,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散文的意境。

2. 讨论:学生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对秋天的情感。

3. 活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创作自己的秋天散文或作文,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悟。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c.品味诗歌中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
3、根据预习提纲赏析诗歌意境及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
合作思考下列问题
a.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b.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c.赏析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
(5)(幻灯12)画面及语言赏析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描述)
二、说秋
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说一说,家乡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它是通过哪些景物和人的活动体现出来的?
听了你们的秋,也来看看老师眼里的秋天的样子:展示自创诗歌《秋》
诗歌里都写了哪些具体的事物呢?说一说。
三、赏秋(新课学习)
1、引子: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在同学们的口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3)“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渔民丰收的喜悦和那份闲适。
(4)“梦寐”是朦胧的意思,诗人用拟人手法将秋天人格化写出了少女的情怀,表现了牧羊女的如痴如醉的微妙感觉
从学生熟悉的家乡景物入手,让学生能深切感受并轻易的表达,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做个铺垫。
b、语言赏析——体会下面黑色词语的妙处
(1)“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4)“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提示:主要从修辞手法入手)
答题要点:课文朗读与图片欣赏
1填空式朗读(幻灯20、21)
2、秋景图片欣赏
五、课堂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甘甜。在明朗纯净的诗意中表现了作者对秋天、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同学们感受到了那份喜悦与宁静了吗?

语文教材《秋天》教案设计

语文教材《秋天》教案设计

语文教材《秋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秋天》。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秋天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秋天》。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秋天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

2. 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互动和共同进步。

3.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秋天的美丽。

五、教学准备1. 课文《秋天》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秋天》,感受秋天的美丽。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分享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巩固。

3. 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秋天的特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秋天的特点。

(2)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和正确运用。

七、课堂练习1. 朗读课文《秋天》,注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生字词的填空练习。

3. 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秋天的景色和特点。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秋天》,巩固生字词。

2. 观察身边的秋天景色,用文字或绘画形式表达出来。

3. 选择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进行阅读和鉴赏。

九、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朗读表现。

《秋天》语文教案

《秋天》语文教案

《秋天》优秀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秋天的定义和季节特点。

2. 秋天的自然景观和气候变化。

3. 秋天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2. 讲解秋天的定义和季节特点。

3. 展示秋天自然景观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和描述。

4. 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气候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5. 探讨秋天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如收获、感恩等。

第二章:诗歌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诗歌欣赏,感受秋天的美丽和氛围。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秋天的诗歌选材和特点。

2. 诗歌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秋天的诗歌印象和喜好。

2. 讲解秋天的诗歌选材和特点,如丰收、离别等。

3. 展示秋天诗歌的片段,让学生朗读和感受。

4.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欣赏,描绘秋天的景象和氛围。

5. 探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散文阅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散文阅读,深入了解秋天的美丽和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教学内容:1. 秋天的散文选材和特点。

2. 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秋天的散文阅读体验和感受。

2. 讲解秋天的散文选材和特点,如自然景观、人物描写等。

3. 展示秋天散文的片段,让学生朗读和思考。

4. 引导学生通过散文阅读,领悟秋天的美丽和内涵。

5. 探讨散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描写手法,如细腻的描绘、抒情的叙述等。

第四章:作文写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作文写作,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秋天的作文选材和特点。

2. 作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秋天的作文写作思路和计划。

2. 讲解秋天的作文选材和特点,如个人经历、观察体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会用“渐渐”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
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课秋天,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板书:秋天
二、出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画卷?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三、初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想: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秋天的什么?
板书:天树叶菊花果子庄稼
四、细学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指名读。

问:这节有几句话?你知道?什么?
(二)学习第二节,指名读1、问: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你感觉怎样?
2、板书:高蓝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节,各自轻声读1、秋天的树叶怎么样?有什么变化?
板书:红黄落“慢慢”“渐渐”各是什么意思?
2、谁会用“渐渐”说一句完整的话?
归纳:第一句话得很具体“慢慢”“渐渐” 发红“变黄”秋风一吹,就、、、、、“用词到三正确准确、写出树叶的变化。

3、读比喻句:
(1)问:把飘落的叶子在做什么?
(把落叶飘下来的样子比做蝴蝶飞舞)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句子,也就是说把什么比做什么叶做比喻句。

(2)这样写写出了落叶的什么?
(3)落叶这样美我们应该怎样读?
(4)指导读句子老师,指名读它们/像一中时蝴蝶/在空中/飞舞
(四)、学习第4节,提名读1、菊花有什么变化?
板书:黄白紫2、风一吹怎么样?
3、这节主要写了什么?
(五)、学习第5节,指名读。

1、这节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苹果柿子2、各写了苹果,柿子的什么?(颜色形状)3、你是从哪些词里看出来的?
4、“笑”是写人的表情的,作者写苹果“笑红了脸”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写法吗?(拟人)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出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6、计“柿子”的句式?
问:这是什么句式?
把什么比做什么?
“一个个”说明什么?指满是什么意思?
7、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满枝头。

(六)学习第6节,指名读。

1、问: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2、从什么地方看出庄稼熟了?
板书:稻子玉米豆子金黄3、理解:一片金黄过渡:秋天,天高气爽,树顺有红,有黄,菊花五颜六色。

果子,庄稼都丰收了,所以说秋天是什么季节,什么画卷,我们一起读第7小节。

(七)齐读第7小节。

1、问:为什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为什么说秋天是美丽的画卷?
2、指导学生观察插科。

小结:本课以天空,树叶、菊花、水果、庄稼在秋天的特点,描绘出一幅秋天的美景,使我们了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画卷。

(八)、指导朗读全文1、老师范读2、学生模仿老师朗读课文的样子,练习读出自然段停顿。

综合板书:
2秋天天高蓝树叶红黄落丰收菊花黄白紫美丽果子苹果柿子庄稼稻子玉米豆子金黄作业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的苹果()的叶子()的柿子()的天空()的画卷()的季节2、按课文内容填空秋天来了,天那么(),那么()。

树上的叶子有的慢慢()了,有的渐渐()了。

菊花开了,()的、()的、()的,散发出阵阵(),果园里,()的苹果笑红了脸,()的柿子像()小灯笼挂满枝头,田野里()熟了,()、()、()一片金黄。

2、用渐渐写一句话。

如;小树渐渐长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