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修心——记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林国华

合集下载

首饰专业的品牌打造之路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首饰专业教学改革

首饰专业的品牌打造之路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首饰专业教学改革

首饰专业的品牌打造之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首饰专业教
学改革
佚名
【期刊名称】《创意设计源》
【年(卷),期】2011(0)3
【摘要】老凤祥、中国黄金、华昌首饰、老庙黄金、城隍珠宝、东华美钻…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居然都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珠宝首饰工艺与鉴定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个专业的领军人物沈成旸和他的团队正以夜以继日的努力,将品牌的梦想化为一个清晰的目标来实现。

3年时间,2届学生,10千克真材实料的黄金。

【总页数】10页(P40-49)
【关键词】老凤祥;学生职业素养;教学改革;品牌打造;院校建设;首饰设计;教育品牌;领军;上海市教委;办学机制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9.2;F426.8
【相关文献】
1.诚信专业铸就辉煌——记姚氏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的品牌发展之路 [J], 梅子
2.首饰专业的品牌打造之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改深度采访组集体编写 [J], 潘家俊;周祥康
3.珠宝专业首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以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宝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为例 [J], 王晓慧;黄绍勇;刘妮
4.打造首饰设计品牌推广与社交平台:2016中国上海国际首饰设计时尚用拉开大幕 [J], 马佳
5.首饰专业的品牌打造之路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春水方生 波光益明 徐建融画紫砂壶展览举行

春水方生 波光益明 徐建融画紫砂壶展览举行

Exhibition of Xu Jianrong's Painted Purple-sand
Teapots ls Held
作者: 陆言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上海工艺美术
页码: 24-2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徐建 砂壶 水方 局副 中国茶文化 上海工艺美术 紫砂壶艺 工艺美术学会 艺术指导益明
摘要:"春水方生——徐建融画紫砂壶"展近日在浦东新区东海岸艺术空间开幕。

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小明,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上海艺术家》杂志主编周兵,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上海工艺美术》杂志、浦东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广局副局长王卫国,浦东新区经济信息委员会副主任,浦东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士伟,国家级艺术大师蒋国兴,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书记、主任王玺昌,等众多书画界知名人士参加了开幕式。

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雅具,阳羡茗壶一直享有盛誉。

近代以来,海上书坛画苑人士与紫砂壶艺界的合作日益密切,设计、制作巧妙的壶体,再经过书画名家的镌刻,诗画意境与壶体紧密贴切,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中的独特存在,茗壶书画也逐渐成为海上书画一道独特的风景,并将以高雅艺术近距离走进市民的方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惠民之举。

古典花格尽显榫卯之美·记上海工艺美术大师陈标

古典花格尽显榫卯之美·记上海工艺美术大师陈标

古典花格尽显榫卯之美·记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陈标-美术论文古典花格尽显榫卯之美·记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陈标王立华不久前,《榫卯之美——陈标艺术作品展》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陈标地古典花格艺术作品,既有平面地《屏风万字格》、《如意格》,也有立体地《福禄寿瓶》、《百福瓶》、《百寿瓶》,《梅瓶》等作品,琳琅满目、夺人眼球.短短一星期地展出吸引了近千名观众前来参观,他们轻轻抚摸,仔细端详,当看到这些精美地作品不是雕出来地,而是由成千上万片通过榫卯结构连接支撑起来时无不交口称赞:“真是神了,不可想象.”一时间,拍照地、签名地、交换名片地,陈标大师忙得应接不暇.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陈标地古典花格艺术是上海工艺美术地一朵奇葩.古典花格榫卯技艺一般都用于传统地古建筑门窗制作,且都是平面连接地.陈标却是在传承中创新,他集雕工、木工、美工等多项技艺于一体,将传统地古典花格从平面地榫卯连接升格为立体地曲面连接、球形连接.这项技艺,2013年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第三批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作品《福禄寿瓶》在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在闭幕不久地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手工艺大赛中被评为专业精品.2015年3月,陈标地“古典花格榫卯技艺”被确定为宝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正在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宝山区政府关心支持下,陈标地花格艺术作品工作和陈列室也即将在大华地区设立.陈标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16岁开始先后拜徐学连、陈元冲为师,刻苦钻研木工和木雕技艺,从1985年起潜心研究古典榫卯花格技艺,在广采博取多种专业技术基础上,又融入绘画特长,终于自成一家.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地25件作品中,最为人所瞩目地是福禄寿瓶、百福瓶、百寿瓶、梅瓶等作品.那件获金奖地“福禄寿瓶”,高73厘米,宽28厘米,呈六边形,瓶盖上雕有精美地蝙蝠图案,瓶身是用近一万片15毫米厚地黄花梨木片,通过榫卯结构以龟纹格连接,龟纹图案清晰,榫卯连接处严丝合缝.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形体稳重,纹饰精美,做工细腻,获金奖确受之无愧.圆柱形地“百福瓶”、“百寿瓶”,系“双胞胎”.两瓶均高1.18米,圆柱直径33.8厘米.两件木瓶地瓶身均是用小叶紫檀片通过榫卯结构相连接,组成人字格地纹饰.纹饰中间自上而下排列正方形地方块,每块上都雕有篆体字,每行10个方块,整个瓶共10行,计100个方块.百福瓶雕有100个篆体“福”字,瓶盖上还雕有蝙蝠、仙桃图案,意蕴吉祥.百寿瓶上雕100个篆体“寿”字,瓶盖上雕牡丹花纹,意蕴长寿.两瓶古朴凝重、端庄大气,瓶身和瓶盖打磨光亮,呈现小叶紫檀自然本色,摸上去丝纹不动,牢固结实.这两个1米多高地瓶,不用一根钉,全靠榫卯结构来连接支撑,足见制作者不凡地功底.那件刚完工不久地小叶紫檀“梅瓶”是球形地,高58厘米,球面直径36厘米.如果说“百福瓶”、“百寿瓶”只是将本来只能展现在平面上地工艺360度展示,那么“梅瓶”地制作就是真正将榫卯结构地发展推向了空间化地层次.陈标在设计中先画出图纸再做塑料模型,然后在上千片2毫米厚地小木片上开槽,凿榫头镶嵌再拼接球形地成品,瓶身由小木片组成人字格,每片小木片形状都不一样,瓶身与瓶颈处采用自由格形式收口,环环相扣,整件作品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做工极为细腻,体现出作者高超地榫卯技艺,结构把控和设计能力.陈标说,制作梅瓶共用去紫檀片5000多片,每片长2厘米,厚2毫米,都是他一片片锯出来,凿出来地,作品从设计到完工足足用了2年时间.陈标地叙述使人感叹不已,这哪是一个木物件,分明是一项精细繁琐地文化艺术工程.《核舟记》里曾说明朝有个叫王叔远地能工巧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陈标是也.最近,笔者走访了他位于大华地区地工作室,一个近距离照射地台灯,做模型地塑料胎体,还有几把锯子和凿子,木尺、榔头等,就是靠这些简单工具完成巧夺天工之作.陈标说,古典花格榫卯技艺,是我国古建筑地传统技艺,体现了古人朴素地天人合一思想和顺应人类与万物和谐相处地理念.我要不断传承并创新这项技艺,为上海地工艺美术增光添彩.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致匠心

致匠心

致匠心作者:陆丽娟来源:《上海工艺美术》2016年第02期5月13日下午,由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策划主办的《致匠心》主题特展,在徐汇校区拉开帷幕。

意在凸显2016年度主题“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

刘忠荣、忠荣玉典团队与百余位美院师生开展面对面提问交流,大师用“做”和“做好”为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作了最朴实的诠释,给莘莘学子醍醐灌顶般的开悟。

“工匠精神”出现在今年两会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且迅速成为一个热词,令人振奋。

“致匠心”的主题特展,契合年度精神,致敬一位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一位德艺双馨的领军人才,一位造诣深厚的海派玉雕非遗传承人。

推出以刘忠荣为标杆,诠释伟大的工匠精神。

特展分“高标”、“大匠”、“领军”、“传薪”四个单元,以翔实的资料、图文并茂地梳理了刘忠荣四十余年,专注坚持、精益求精的琢玉之路,重温和呼唤工匠精神。

在纷繁的当下,刘忠荣以充满定力,专注与坚守,独步玉坛,践行他的工匠精神。

“我为玉而生”,把治玉当作修行,作为生命和艺术的价值予以呈现。

数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以充沛的创作激情和超凡的理玉天赋,首创六面围雕,将玉牌工艺推向极致,带动现代海派玉雕的蜕变。

2013年,刘忠荣入选上海领军人才。

2014年,被聘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手工艺研究院玉雕专业客座教授。

他的忠荣玉典麾下的三位中青年玉雕师汪洋、姚菊萍、陈健,新晋成为上海第一批首席技师。

刘忠荣在传承的道路上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2014年,他申报的33尊观音白玉套牌创制以及创新团队建设的立项获批,由己挂帅,历时2年,33尊观音白玉套牌造像大体量,设计、工艺、整体掌控和团队协作挑战难度,气势恢弘,极具震撼力。

项目引领的创作实践,带出了忠荣玉典最年轻的生力军,海派玉雕后继有人。

刘忠荣和他的忠荣玉典团队与百余位美院师生,开展了面对面精彩的提问与回答。

首先刘忠荣开门见山对工匠精神作了朴实、简洁的诠释,工匠精神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做”,把事情努力“做好”。

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研究:以金山农民画为例

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研究:以金山农民画为例

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研究——以金山农民画为例1.本文概述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中国传统金山农民画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工智能如何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赋能。

文章首先介绍了金山农民画在现代社会产生的背景、艺术特点和传承难点。

随后,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潜在应用,特别是其在金山农民画创作、保存和推广中的作用。

本文还讨论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帮助解决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中遇到的技能流失和市场萎缩等问题。

文章提出了将人工智能与传统工艺美术相结合的传承策略,旨在为金山农民画等传统艺术形式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传统工艺美术传承面临的挑战分析由于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导致的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空白现象。

讨论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和传统工艺美术的影响。

3.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在“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一节中,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有效干预和创新艺术实践和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

以中国上海市金山区著名的金山农民画为例,我们展示了人机合作在艺术创作和保护方面的巨大潜力。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训练算法模型,用于大规模金山农民画的数据驱动学习,以分析和理解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技术,如配色、线条应用、构图规则等核心特征。

同济特赞利用这种方法设计了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成功地对金山农民画进行了数字化解构和提取。

基于上述学习过程,开发了一个智能交互系统,让公众在接触和体验过程中只需简单的几笔就可以快速捕捉用户意图,并实时转化为富源山农民画风格的完整作品。

这种实时、个性化的创作体验大大降低了艺术创作的门槛,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和传播。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应用于大规模的内容生成,例如设计一系列符合金山农民画艺术特征的图案,用于生产各种衍生产品,如数字艺术、文创产品,甚至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实现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有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和商业化进程。

海上十年,上大美院首饰工作室走向更远的航程(上篇)

海上十年,上大美院首饰工作室走向更远的航程(上篇)

海上十年,上大美院首饰工作室走向更远的航程(上篇)马佳
【期刊名称】《中国黄金珠宝》
【年(卷),期】2016(000)010
【摘要】9月26日,“海上十年——上大美院首饰工作室教学回顾展”,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以实物与文献形式全面呈现工作室在当代首饰教育中十年的发展成果,参展人员包括上大美院首饰工作室师生共29人,展出作品近200件。

展览将持续到10月5日。

【总页数】6页(P70-75)
【作者】马佳
【作者单位】《中国黄金珠宝》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34.3
【相关文献】
1.中央美院首饰设计工作室2007届本科毕业生部分设计作品欣赏 [J],
2."三城记":三个美术院校的联合教学——中央美院、广州美院、上大美院"建筑及环艺专业"联合毕业设计 [J], 王海松
3.世纪末大海难“大舜”号海难上篇:海上大营救 [J], 李文喜;许森国;孙建中;赵常信
4.珠宝首饰10大趋势(上篇) [J], 联合早
5.海上十年,上大美院首饰工作室走向更远的航程(下篇) [J], 吕中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首批“上海工匠”诞生

首批“上海工匠”诞生

龙源期刊网 首批“上海工匠”诞生作者:王尚来源:《上海工艺美术》2016年第04期中国有“大国工匠”,上海也有了“上海工匠”。

“上海工匠”首轮选树活动揭晓,88名首批“上海工匠”正式诞生。

其中工艺美术行业的蒋国兴、高金明、沈国兴、吴德异、程美华、刘忠荣、蒋跃年、洪新华等大师榜上有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以及市总工会、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市人社局和市知识产权局等单位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一线职工岗位创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激发全市职工爱岗敬业、钻研技术、攻坚克难、创新超越,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6年起,上海市总工会计划于用10年时间培养选树1000名“上海工匠”,打造一支与加快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要求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首批上海工匠选树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

此次在群团改革试点背景下开启的上海工匠选树活动,市总工会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把活动的工作重心和资源更多地放在最普通的职工群众身上,把改革“红利”最大程度地转换成一线职工的“福利”。

在选树过程中,市总工会不拘一格降人才,活动重点聚焦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关注基层一线、操作岗位职工群体。

参选人群不受年龄、性别、学历、职级、职称、技能等级、工作年限、荣誉基础等条件限制。

首次尝试职工自荐的方式,在申工社App上开设了职工个人申报渠道。

据统计,今年全市共有583名职工参与到“上海工匠”培养选树活动中,其中自荐人数达到142名。

除首次尝试开通个人自荐申报渠道外,市总工会还鼓励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推荐各自行业或所辖领域中的优秀人才,首次变工会系统内部申报选树为向社会组织开放,邀请40个行业协(学)会参与活动。

首批诞生的88名上海工匠涵盖了电力、钢铁、船舶、航天、汽车、通信、建筑、交通、工艺美术等多个行业领域。

器以载道·黄根宝微雕作品展及研讨会举行

器以载道·黄根宝微雕作品展及研讨会举行

器以载道·黄根宝微雕作品展及研讨会举行————————————————————————————————作者:————————————————————————————————日期:器以载道·黄根宝微雕作品展及研讨会举行-美术论文器以载道·黄根宝微雕作品展及研讨会举行林木黄跟宝微雕作品研讨会不久前在尊木艺术馆举行。

此次研讨会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上海市收藏协会主办,尊木汇国际艺术广场·尊木艺术馆承办。

研讨会以在尊木艺术馆展出的“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黄跟宝微雕作品展”为背景。

研讨会由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主持,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有: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忻雅华、上海收藏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裕平、尊木汇国际艺术广场总经理谢小斌、上海市收藏协会副会长、上海拍卖公司总经理陈克涛、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专家决策委员会副主任李海东、中国经贸长三角中小企业理事会理事长王宇鸣、盛世朝代理事会秘书长陆见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海龙、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陶昌鹏、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韩荣昌、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韩国荣、上海林克实业公司董事长秋际平以及来自上海工艺美术、民间文艺和收藏的各界人士。

本次研讨会在研究微雕技艺精妙绝伦的同时,又探讨手工雕刻艺术未来的传承与发扬。

研讨会伊始,尊木汇国际艺术广场总经理谢小斌致欢迎词。

谢小斌首先对现阶段尊木汇的工作情况作了简短介绍,并就尊木汇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享。

他表示尊木汇这个平台能为更多的工艺大师提供更加广阔的展示空间,并希望能为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和木雕艺术的传承提供力所能及的助力。

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黄跟宝以“器以载道”为主题介绍了自己创作微缩艺术品的初衷、经历以及未来的创作计划,他在发言中提到:微雕本就是中华绝技,它不仅象征着古人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体现了古人的禅学思想——“无小无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琢玉修心——记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林国华
————————————————————————————————作者:————————————————————————————————日期:
琢玉修心——记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林国华-美术论文
琢玉修心——记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林国华
方圆
Lin Guohua, Chinese Jade and Stone Carving Master, isalways polite, kind, open-minded and never arrogant. Inthe art world, he is meticulous and keeps improving, whofully demonstrates a master’s artistic morality and charm.
第三批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颁证会于7月30日召开,林国华成为其中一员,可喜可贺。

林国华,1970年出生,福建莆田人,成长在雕刻世家,少时即随父亲来到福州学习寿山石雕刻艺术,2005年在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工艺雕塑类高级研修班潜心进修。

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与追求,林国华的雕刻作品得到业界的高度肯定,受到有识之士的一致好评。

现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上海海派玉雕大师、上海市华侨收藏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华苑艺术品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福建省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福建省莆田市金田黄协会副会长。

其作品先后获得福州市工艺美术如意奖一等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收藏家协会精英评选展览金奖等十余个国家及省级奖项,许多作品为海内外有识之士收藏。

圣人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对一个专注于艺术创作的人来说,心要放得下,气要沉得住,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其艺术必定突飞猛进,登峰造极。

艺精,则名利自然随之而来,正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已届不惑的玉石雕刻大师林国华与艺术结缘,与玉石结缘,他琢玉
修心,通过有形的载体,表达着无形的意蕴,追寻着玉石雕刻艺术的至高境界。

梅花香自苦寒来。

国华自小随父学艺,得家道真传,未成年时父亲因故去世,弱冠之年的国华便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他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初期从事寿山石雕刻创作,在有着近两千年文化底蕴的寿山石雕刻艺术之都,国华汲取着足够的艺术熏陶和养料。

寿山石质地温润、细腻、灵秀、通透,国华先生广采博纳,创作中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雕刻技艺,加之其天资聪颖、变通,勇创新、求意境,他精湛圆熟的技法很快就在福州这块寿山石雕刻沃土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国华对寿山石雕刻有着自身独特的感悟,他说:“作品的思想性是作品的生命;优美的构图是作品的华丽衣冠;精炼的刀法、柔美灵动的线条是作品的个性。

作品没有生命就是一块顽石,没有衣冠就有辱文明,没有个性就会千人一面。

只有将作品赋予生命、配以衣冠、加持个性,寿山石雕刻作品才会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高度。


为了提高技艺,国华还大量阅读、了解历史,深度旅行、观察生活,鉴赏各种玉石、参观各类展览,并广泛涉猎其他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从中汲取文化内涵,激发创作灵感。

经过多年刀耕不辍,他逐渐形成了刀法沉稳细腻、技法灵活多变、艺心纯正谦静的创作风格,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肯定,于2007年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石雕艺术大师”。

一大批化腐朽为神奇的寿山石雕作品:《卧薪尝胆》、《母亲》、《天道酬勤》、《民以食为天》、《老鞋匠》、《枇杷熟了》等应运而生,让人目不暇接。

“玉乃石之美者”,它凝聚着文化,象征着智慧,孕育着财富,享有高贵、典雅、圣洁、通灵而神秘的崇高地位,中国人有着对玉先天的亲近与向往。

国华凭借着对玉石文化的热爱,秉承着发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投身
于新的玉石雕刻课题----和田玉雕刻。

怀抱着对玉雕的执著与美的追求,国华汲古而不守旧,大胆地把石雕处理手法与玉雕技艺融为一体,倾注心血、细细揣摩,其刀法逐渐显现线条流畅,挺秀刚健,不断推陈出新等特点。

国华先生表示:“玉石雕刻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和脉搏,在工艺研制、内容题材、文化内涵、制作理念与审美趋向上,应有所创新与发展,我们应该认真地观察和理解、深深地体会和感悟这个时代,不断打造出具有强烈时代感和鲜明时代风格的作品来。

”因此,只有极少数真正有思想的雕刻家能够实现蜕变,即中年悟而不惑,渐渐变法,去伪存真,趋于简单流畅。

观国华之作品,经其手皆成文章,上下千年、人间百态,人与玉共振共鸣,令人爱不释手。

《母爱》、《妙手回春》、《老子》、《野炊》、《慈悲观音》、《风雪夜归》等获奖无数的作品,工艺之精湛、立意之巧妙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令人惊喜的是,国华近几年的作品更是发生了质的转变,石石般若,件件菩提,《悟》、《庄》便是其超越自我、具有经典意义的优秀作品。

创作一件成功的玉雕佳作,是自身的一种生命情感的轮回和凝练。

要使作品形神皆入法,就要从根本做起。

根本就是内心,要发真诚心去创作“每一尊心中的圣像”。

正是出于这种特殊的情怀,国华的作品中始终散发着一股纯静的气息,无丝毫浑浊与杂质。

艺术美的本源,来自艺术家自身的人品,这是内在美的外露形态。

立艺者首先必须立品,结识国华的人都有“作品即人”的真实感受。

在待人接物方面,他也显得非常地谦逊,已成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的他始终彬彬有礼、和气豁达,从不骄傲、永不自满。

在艺术上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充分显示了一位大师的艺品与风范。

纵观当今玉石雕刻界,流派纷争、良莠混杂,媚俗之气如霭似雾挥之不去。

独国华玉树临风,清新之气直扑胸臆,令人心旷神怡。

只因石如其人,且静且谦,
炉火纯青之心性令人赞赏与敬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