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足球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威宁县足球史
1904年英国传教士柏格里传教来到威宁石门坎。1905年创办了石门坎光华小学,并在昭通聘请汉族教师来石门坎担任《四书》、《五经》的教学工作,这时的学校只能在校外开展些小型文体活动。到1918——1919年间,由于威宁山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农业无收成,饥荒严重。有近千名苗族和其他民族灾民,逃荒到石门坎要求教会救济。当时教会除给难民们发放救济粮之外,还利用这些难民劳动力在石门坎坡上修建了长100公尺,宽40公尺的体育场。从此,在这个广场上,开展了由外国教士对信徒学生们教练足球的活动。以后根据教会的发展和各个支堂分校的建立,相继在天生桥、陆家营、水槽、大寨、前冲等地的学校范围内开辟了足球活动场地。所需的教学和教练师资,均由光华小学的优秀学生承担。每当星期天或节假日,这些学生做完礼拜之后,不待击鼓鸣金,就短兵相接角逐在足球场上。以后由于足球运动蓬勃兴起,凡在石门坎小学读书和杂居在苗族村寨的彝、回等兄弟民族也相继走进足球运动场地,于是足球运动就在所有苗族居住的地方普遍开展起来,并出现了父子、兄弟足球队。每年到端阳节这一天,在石门坎教会的邀请安排下,各分校运动师生即应邀前来石门坎进行足球比赛,取得优胜成绩的,赠以奖旗和奖品。这种奖励方式,本来就是促进人们走向运动一个重要手段,这样一来,有乐有荣,对当时的青少年运动员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这里要引述一个故事:1932年,北方军阀韩复榘有一天骑马路过,见一群学生在打篮球,很不理解,问其卫士这是干什么,卫士答,学生们在抢球,韩说,抢什么,叫黄秘书给他们买几个就是了。由此看来当时即以民国而论,我国的球类运动是十分落后的,在贵州就很难说了。旧社会的赛球,十分粗野,根本谈不到什么文明礼貌,什么风格不风格,实质上就是讲英雄,拼体力,如某次昭通明诚中学的几个苗族学生,到圆保山与伪军部队比赛时,在球场角逐中,对方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其横蛮庸俗,实使人难以想象。又一次,驻扎在昭通的伪贵州省第三绥靖司令杨森,听得石门坎足球队在地方的威名,就带领他的足球队员来石门坎比赛,赛后他凭自己的权势,硬带着几个优秀球员走了。这也说明旧社会那种黑暗制度给人民的运动事业带来多少阻力!
解放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下,全国上下普遍开展了各种体育活动,毛主席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后,春风吹起,万象皆新,这给山区体育健儿们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足球运动也就蓬蓬勃勃的开展起来了。
1955年春,贵州省首届足球赛,威宁的十四名苗族和金沙县的一名汉族运动员所组成的地区足球队出席了这次运动会(地点在六广门体育场),运动员们在沙石埂埂的足球场上赤着双脚,与各州县的球员们风云角逐,硬拼硬搏,显得勇猛活跃,得到观众的热烈赞扬。《新黔日报》为此特作嘉誉性的新闻评述,这次比赛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也算是威宁苗族足球运动员们“初出茅庐”战斗的第一炮。
威宁足球队,从1955年起,直到1984年数十年间,正规的比赛(不包括小型友谊赛)不下十余次之多,其中与贵阳、遵义、安顺、黔西、大方、云南昭通等邻县的球队的赛次较多,还代表毕节地区出席省的运动会,每次战斗取得不少的经验;1985年2月,毕节地区足球锦标赛,参加比赛球队有毕节、威宁、黔西、织金等县,毕节一中、毕节师范学校的足球队也参加了这次比赛。威宁去甲乙队,甲队成年队,乙队少年队,甲队获冠军,乙队获第四名。1959年3月,以威宁苗族足球队运动员为主力的毕节地区足球队,出席贵州省第一届全运会选拔赛。比赛在省体育场上举行,通过数日的接连拼搏,先后战胜了其他县、地、州队,平遵义对,输于贵阳队获亚军。运动组织委会代表省委、省政府授予毕节队奖旗,并分别授予国家二、三级足球运动员称号。威宁足球运动员在省运会上所取得的成绩,载入《威
宁十年》。
应当看到,威宁足球队成长过程中,随着时代潮流中各种社会历史的变化,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如早期第一、二次远出比赛中的失利,就存在着:没有科学训练,只会踢大脚,缺乏战略战术的艺术修养,临时拼凑,联系无方等弊端。解放后,随着形式的不断发展,运动员们受到了运动艺术、师资的哺育,得以大踏步地走上更新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