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儿童抽动症
抽动症感悟作文

抽动症感悟作文
我的抽动症,像一只天真无邪的猴子,总在我身上不安分地跳动。
它会在我想认真听课的时候,让我眨眼、耸肩,甚至不由自主地发出怪声。
有时候被老师叫到黑板前写毛笔字,我都很激动。
兴奋的时候,我的右眼会不断地眨,眨得眼皮又红又肿,像要哭一样。
我想办法压制它,牢牢地闭着眼,可它就像个俏皮的孩子,总能逃离我的控制,偷偷地眨个不停。
妈妈总说,我的抽动症只是个小毛病,没什么大不了。
她会给我买很多好吃的,带我去游乐园玩,想让我开心起来。
只是可惜,我却总觉得好像有一团乌云压在我的胸口,让我喘不过气。
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没有抽动症,该有多好。
我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课堂上认真听讲,在操场上开心地玩耍,不用担心被别人讥讽嘲笑。
我可以不需要总戴着帽子,躲避别人的目光。
只是可惜,我很清楚,这是我,一个带着抽动症的我。
我无法改变它,但我可以学会与它相处。
它就像一个骄纵的朋友,会让我困扰,但也成为了我的一部分。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学会与它和平共处,让它不再让我困扰,而是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一个独特的符号,一个勇敢的象征。
我会努力学习,让它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道风景线,而不是一道阴影。
2024年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范例(2篇)

2024年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范例导言:抽动症(Tourette's Syndrome)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征为不可遏制的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
这种疾病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挑战。
然而,在医学和心理学的不断进步下,抽动症的治疗和管理方法也不断完善。
本文将讨论一位抽动症治愈的孩子家长的心得体会,分享他们在面对抽动症时的困惑、积极寻求治疗的经历,以及他们的观念转变和家庭支持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一、面对困惑的旅程作为一个抽动症患者的家长,最初得知孩子患有这种疾病时,我们感到困惑和失落。
我们对这种疾病的了解非常有限,对治疗方法和预后也几乎一无所知。
我们陷入了不知所措的状态,愈发担心孩子的未来。
然而,我们并没有消极地屈服于困境。
通过深入研究和专业医生的帮助,我们开始逐渐了解抽动症的本质和对患者的影响。
我们知道这是一种神经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并且它并不代表孩子的整体能力。
慢慢地,我们开始明白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抽动症,并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法。
二、积极寻求治疗的经历在我们寻求治疗的旅程中,我们遇到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专业的医生和治疗机构。
由于抽动症并不是很常见,我们在找到合适的治疗师和医生之前花费了很大的功夫。
通过与其他抽动症家长的交流和网络搜索,我们最终找到了一家专门治疗抽动症的医疗机构。
接下来,我们需要面对的是治疗过程中的诸多挑战。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治疗过程并不容易,因为他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各种康复训练和治疗。
同时,我们也需要面对治疗的可能花费和家庭生活的调整。
然而,我们没有退缩,因为我们知道仅有积极治疗才能改善我们孩子的状况。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我们开始看到了孩子的进步。
他的抽动症状逐渐减轻,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尽管我们知道抽动症不一定会完全治愈,但我们对孩子的进步和康复感到非常满意和乐观。
三、观念转变的重要性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逐步改变了我们对抽动症的观念。
抽动症治疗感受

我儿子6岁不到确诊为抽动症,如好多家长一样不知所措,因为根本不懂这是什么病,再加上医生说没特效药,只能吃着药控制,那时我想我儿子这一生不就完了?药刚开始吃时很见效,第二天摇头动作没了,(肌苷羚羊角滴丸硫必利每天一次)我万分开心没医生说得那样严重,但好日子不长一个星期左右又来动作,这次是抽肚子,儿子说很辛苦,但我爱莫能助,真的很无奈。
药是一直在吃,动作是一直存在和变。
我想到求助中医,所以去了当地中医院找一位比较出名的医生看,无奈只是庸医一名,不说也罢。
再说我儿子吃了8个多月西药,我越来越感到这小豆丁怎那样难养,别人家的陔子哪有天天病的,一个小感冒要看半个月,感冒好了又到鼻炎,你说一天只24小时能吃上哪种药,所以我说他药不离口,那个烦真不知怎说。
经过无数个失眠夜,老公说你在家就照顾他吧,别工作了。
是的,我很赞成这样的决定,从我不工作那天开始我才正式了解自己的儿子。
儿子从6个月开始由我妈帮带,这小不点可谓是万千宠爱在一身,他的玩具要挪出一间房来装,几乎是他想要天上的月亮老人家都会想办法弄下来给他。
我和老公工作一直很忙,根本没多少时间跟陔子沟通,只知道尽可能给他最好的。
作为父母这是第一错,第二错,我让儿子直接上小班不读小小班,跟同学有一年的差距所以他什么也跟不上,穿衣吃饭……好多东西都跟不上,那时就挫败了他的自信心,所以他自信不足,胆小。
现在我是全职妈妈每天就围着他转,晚上我们一起睡,聊天啦,说说今天在学校发生什么事情,说说他心里的小密秘,说说他为什么不高兴为什么高兴,突然我发现这6岁多的小陔想法和担忧的事情不比大人少,于是我们尽量开导和鼓励他(虽然他的事情在成人眼里不重要,但你也不能随便应付了事,而是认真跟他解决)也许这就是心理上的开导。
此时他的动作还有,而且频繁了许多,而西药我却是慢慢在停。
让我们最感无助时一位朋友介绍去南海丹灶医院找位中医看。
我抱着一个试试的心态去了,到了医院我第一时间看他主治什么,靠!主治不育的,人都来了挂个号试下,当轮到时我第一句是问“这里看小陔病的吗?”医生也愣住然后说看。
一位抽动症治愈孩子妈妈的体会

一位妈妈的儿子得了抽动症,她通过读我的博文,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没有吃药,症状几乎消失了。
痛苦与幸福的蜕变,令我震撼!(摘自-心理咨询师维尼)在儿子出现抽动症状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位非常用心、非常讲道理、非常合格的妈妈。
从孩子还没出生时起,我就开始购买和学习一些育儿教育的书籍,而这个孩子的来之不易更让我倍加珍惜。
(我怀他时就是先兆流产,保下来之后又发现患了胆淤,从3个月起在医院吊水吸氧一直到生,期间每周还要抽血化验,后来几乎看到护士来就害怕,剖腹产后还输了两袋血)我最早对儿子实行的是亿童婴幼儿教育,说是可以使孩子比同龄人智力、体力等均超前,儿子也确实从小就显示出聪慧的一面,对数的概念特别敏感,两岁时就能一眼看出并准确说出5个以内的数量,幼儿园大班时学习珠心算能达到心算2位数乘除法,准确率基本都在90%以上;对文字也是很感兴趣,我经常带他看大本的图书,指读给他听,4、5岁时在街上散步时,许多招牌上的字都能认读出来;给他讲过的故事他喜欢反复听上数十遍,直到他能一字不错地复述出来……那真是一段让我难忘的日子。
也许是孩子的优秀表现让我对他的期待超出了他这个年龄应有的程度吧,从上小学起我就要求他每门功课尽量要考到100分,哪一次没考到100分都会问他,什么原因,为什么会错等等。
维尼:过高要求是造成心理问题最常见的原因,妈妈也会变得执着。
有时办公室的同事都会说我对孩子太没耐心了,只要他有一点不会的,第一次可能会耐着性子为他讲解,再不会就会很不耐烦,总认为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就不会呢?(当时的我却忽视了他这么大的孩子接受能力毕竟有限啊,有的是对题目意思不理解,有的是一时转不过来弯,这都是很正常的呀!可那时我却常常为一点小事暴跳如雷,大喊大叫)维尼: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这句话太熟悉了,相信在很多父母心里、嘴里出现过很多次。
不会,总是有原因的,要去找原因。
现在明白这是很正常的,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喊大叫了。
抽动症自愈三年后,妈妈再谈心得体会

我的孩子在她6岁—9岁期间曾经有过抽动症。
这对于她个人,是个隐私,我也很想为她保守这个隐私。
可是,为了让更多的父母不要走我曾走过的弯路,让更多的孩子们快点好起来,我不得不通过博客的形式,把孩子的这个秘密公布了出来。
若干年后,如若孩子知道,因为她,很多弟弟妹妹免受了她曾遭过的罪,没走她曾走过的弯路,比她更快地变成了阳光明媚的健康孩子,她一定不会怪罪她妈的。
为什么叫“自愈”而不叫“治愈”呢?因为在这三年里,她再也没有服用过治疗抽动症的任何药物,也没接受过诸如针灸、推拿、按摩等等任何治疗,她完全是“靠自己”好起来的。
当然,这个“靠自己”,其实是“靠父母”。
我越来越相信,“抽动”,它不是“病”,顶多算个“症”。
这个“症”,不光反映了孩子体质、性格方面的弱点,更反映了我们所处年代的“病”,以及生活在这个年代的父母,身上的性格缺陷。
所谓“症”在孩子身上,“病”在父母身上。
首先,我们的教育体制太极端、太扭曲孩子的天性。
教育产业化,就是让原本长期才能出成效的“育人”,变成短期出成绩的“争分”。
学校要能良性发展下去,只有只争朝夕、分数至上。
为此不断方法手段创新,无所不用其极。
培优,让优秀的孩子背负考名校、为母校争光(挣钱)的重任,透支身体;补差、退差,让不那么擅长读书的孩子,更是天天题山题海,苦得掉渣。
但是,我们一味指责体制没有任何意义。
维尼说的这句话很实在。
体制也没说不允许普通孩子的普通生存状态,关键还是父母允不允许。
可怜的焦虑的中国父母们呐,一生只被允许养育一个孩子。
假如这个孩子不成才,将来是个扫地的,推板车的,倒垃圾的,哪怕是个小卖店售货员呢,那就意味着做父母的人生失败。
百分之百的失败。
所以,趁有生之年,自己对孩子还有影响力,都抓紧“育才”。
于是,大量的培训班涌现了。
家长们不顾孩子的承受力,课内课外,白天黑夜,除了学习、训练,就是训练、学习(注:此处也包括所谓以“玩”为宗旨的训练班)。
孩子天性应该是怎样的?至少在3-6岁,孩子应该是成天在太阳下打游击、挖沙子、打架打滚、乱跑乱窜的。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标题:我与抽动症孩子的旅程:一位家长的心得体会引言: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困扰。
作为一位家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病症对家庭的影响和孩子的痛苦。
然而,在这个困境中,我也找到了一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经验积累,我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其他家长有所启发和帮助。
第一部分:认知与了解1.深入了解抽动症了解抽动症是治愈和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通过研读相关文献和咨询专家,我逐渐明白了抽动症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这让我有了更科学的行动方向和更合适的照顾方式。
2.向他人沟通与协助抽动症并不是常见病症,很多人对它并不了解。
因此,和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助非常重要。
我主动与老师、医生、其他家长以及相关组织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困惑。
同时,也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的支持和建议。
第二部分:家庭环境的创造1.理解与支持孩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抽动症孩子常常会被误解、被忽视,而这可能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作为家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孩子内心的痛苦。
因此,我要做到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告诉他们他们并不孤单。
2.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抽动症孩子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容易引发抽动症的加重。
因此,营造一个宽松、温暖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康复和情绪调节非常重要。
我时常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发掘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忘记病痛,享受快乐的时光。
第三部分: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1.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通过和孩子的深入交流,我意识到抽动症对孩子自尊心的打击是巨大的。
因此,我和孩子一起探讨抽动症的本质,告诉他们这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并且抽动症并不等于无能为力。
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自己去接受、调整和战胜困境的能力。
2.教导孩子有效的应对方法孩子在面对抽动症时,会产生各种焦虑和紧张情绪。
我和孩子一起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参加心理辅导等。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范本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范本题目: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通过详细描述其面对困难、寻求帮助、积极治疗以及最终实现孩子治愈的心路历程,旨在为其他抽动症患者的家长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引言在当代社会,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表现出无法抑制的突然出现的多种运动或音频抽动,对患者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
二、面对困难作者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抽动症的症状,这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和困扰。
作者在接受孩子病情时没有想象中的镇定和冷静,而是充满了恐惧和焦虑。
三、寻求帮助为了给孩子寻求合适的治疗和帮助,作者阅读了大量与抽动症相关的书籍和研究论文,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搜索和咨询。
在同样经历过类似病情的家长的帮助下,作者开始了解到抽动症的真正原因,并找到了一些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
四、积极治疗作者意识到积极治疗是战胜抽动症的关键,因此他找到了一位资深的抽动症专家,并坚持每周带孩子去接受定期诊疗。
同时,作者还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并实践一些行为疗法、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等方法,积极助力孩子的康复过程。
五、困难与挑战尽管治疗过程中艰辛与挑战不断,但作者从未放弃希望,他鼓励了孩子,坚持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支持,带领孩子度过了一个个低谷期。
同时,作者与学校和社区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争取了更多的理解和帮助,为孩子顺利度过求学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治愈与启示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作者的孩子最终成功击退了抽动症。
在此过程中,作者深刻体会到了付出的价值和治愈的喜悦,同时也提取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包括:1.不要放弃希望:抽动症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只要坚持寻求合适的治疗和方法,就能够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治愈之路。
2.积极参与愈后康复:家长要与孩子一起投入到治疗过程中,积极参与各种康复训练和辅助疗法,共同渡过困难时期。
2024年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模版(三篇)

2024年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模版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和音、动作的冲动行为。
对于抽动症患者的家长来说,面对孩子患病的困境和症状的影响,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然而,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关注,抽动症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改善的。
作为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我在与孩子抗击抽动症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体会,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模板:一、接受现实,积极面对首先,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接受孩子患有抽动症的现实。
这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疾病,我们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或逃避的态度。
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破除自己的偏见和社会的歧视,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只有当我们真正接受并理解孩子的病情,我们才能更好地为他提供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二、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抽动症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疾病。
在孩子被确诊为抽动症后,我们要积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这包括寻找有经验的儿科医生或神经学家,进行详细的诊断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和学习关于抽动症的知识,掌握治疗的最新进展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帮助孩子。
三、合理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抽动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我们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谨慎。
首先,我们要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确保用药量和频率的合理性。
其次,我们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调整剂量和药物种类。
最后,我们要善于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合作,及时反馈孩子的治疗效果和问题,共同商讨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四、行为疗法和心理疏导除了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和心理疏导也是抽动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运动疗法、催眠疗法等,旨在通过改变孩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减少抽动症状的发作。
心理疏导则是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减轻压力和焦虑。
家长在这方面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治疗,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训练和指导。
五、关注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抽动症的治疗和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
抽动症宝妈的康复手记(6)

抽动症宝妈的康复手记(6)正面管教我亲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她人生第一次挑战,她能不能顺利度过抽动障碍或者她能不能和抽动障碍成为朋友,不被抽动障碍绑架,勇敢前行,和抽动一起做到更好的自己?众所周知,抽动影响孩子的外在。
是孩子的爸爸让焦虑的我转换角度,从更高级的层面理解美和缺憾。
也许孩子的抽动障碍会迁延到成年,她也许在世俗的眼睛看来不完美,但我们愿意从更全面的角度帮助她、建设她,我们要让她更有魅力,让她更自信,自信到她可以对自己的抽动症状微微一笑,由衷地说:老朋友,感谢你的陪伴。
为了苏菲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必须对她有要求、有管理、有教育。
这就是管教的作用!只有管教才能让孩子有更高的素养;只有管教才能丰富孩子的头脑;只有管教才能提高孩子的技能。
我和孩子爸爸思量再三,在两个决定中徘徊:给孩子自由,减少压力,让孩子充分快乐。
给孩子要求和适量压力。
正面鼓励引导,让孩子充分发展。
在这两个决定中,我们徘徊了整整一周,我们决定选择第二种做法。
我们为我们的选择骄傲,我们依然是理性的家长,没有被症状绑架,没有屈从于症状,放弃对孩子的管教。
做决定需要一周,但如何要求、什么样的压力适度、如何正面引导则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事情。
但我们无论如何要做到,直到苏菲羽翼丰满,自信乐观地飞向属于自己的世界,我知道我和爸爸会相拥而泣,感谢抽动障碍和那些风雨同舟的日子。
二月的一天,我要求苏菲完成数学练习册,苏菲安静地回到了房间,很安静。
直觉告诉我孩子有什么不对,推开门孩子紧张地关上了抽屉。
这让我回到了我儿时,家长突然出现,赶紧把小说关到抽屉里。
问题在抽屉里!打开抽屉,惊呆了我。
竟然是练习册的答案,这小丫头把练习册后的答案撕下来,藏在抽屉里,写练习册的时候“参考”?我本人最反感欺骗,欺骗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要不得的缺点,一切人性的恶都来自贪婪和谎言。
我无限放大苏菲的行为,真想大吼她,气不过再揍她几拳,让她知道欺骗的代价。
可是今天,我控制了喉咙,收起了拳头。
抽动症治疗感受

6医生说没特效药;只能吃着药控制;那时我想我儿子这一生不就完了药刚开始吃时很见效;第二天摇头动作没了;肌苷羚羊角滴丸硫必利每天一次我万分开心没医生说得那样严重;但好日子不长一个星期左右又来动作;这次是抽肚子;儿子说很辛苦;但我爱莫能助;真的很无奈..药是一直在吃;动作是一直存在和变..我想到求助中医;所以去了当地中医院找一位比较出名的医生看;无奈只是庸医一名;不说也罢..再说我儿子吃了8个多月西药;我越来越感到这小豆丁怎那样难养;别人家的陔子哪有天天病的;一个小感冒要看半个月;感冒好了又到鼻炎;你说一天只24小时能吃上哪种药;所以我说他药不离口;那个烦真不知怎说..经过无数个失眠夜;老公说你在家就照顾他吧;别工作了..是的;我很赞成这样的决定;从我不工作那天开始我才正式了解自己的儿子..儿子从6个月开始由我妈帮带;这小不点可谓是万千宠爱在一身;他的玩具要挪出一间房来装;几乎是他想要天上的月亮老人家都会想办法弄下来给他..我和老公工作一直很忙;根本没多少时间跟陔子沟通;只知道尽可能给他最好的..作为父母这是第一错;第二错;我让儿子直接上小班不读小小班;跟同学有一年的差距所以他什么也跟不上;穿衣吃饭……好多东西都跟不上;那时就挫败了他的自信心;所以他自信不足;胆小..现在我是全职妈妈每天就围着他转;晚上我们一起睡;聊天啦;说说今天在学校发生什么事情;说说他心里的小密秘;说说他为什么不高兴为什么高兴;突然我发现这6岁多的小陔想法和担忧的事情不比大人少;于是我们尽量开导和鼓励他虽然他的事情在成人眼里不重要;但你也不能随便应付了事;而是认真跟他解决也许这就是心理上的开导..此时他的动作还有;而且频繁了许多;而西药我却是慢慢在停..让我们最感无助时一位朋友介绍去南海丹灶医院找位中医看..我抱着一个试试的心态去了;到了医院我第一时间看他主治什么;靠主治不育的;人都来了挂个号试下;当轮到时我第一句是问“这里看小陔病的吗”医生也愣住然后说看..我把检验结果给他看完;他把完儿子的脉就问我今天农历几号说要帮儿子挑积;他只在农历初一和十五才帮小孩挑积;因为只那二天月圆儿子去挑了二次;都挑出一些黄黄和黑黑的血;再加上医生开的几付中药调理一下;从那时起我没给他吃一颗治抽动症的西药..这说起也怪;西药不吃了动作却慢慢减少了;身体也渐渐好起来;当然这跟挑了积也有关..儿子自从患上抽动症后脾气是越来越大;一不顺心就大发脾气;那架势我们也怕了他;事后他说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这也让我们很忧心;可挑了积后这脾气马上一个360度转变;儿子又恢复以前那样可爱温和讲理;这真的好开心..在群里我了解了许多跟抽动症有关的知识;懂得了去调理他的身体;重要的我还用笔记本记500放在收葳夹里看着学;我觉得你知道这对他好了可你不去做那等于不知道;所以坚持去做是很重要;小孩不愿自己做那你一家人一起做;那他兴趣就大了;另外你要多夸奖他做得好..再一个我弄糊儿子吃;我是这样的;山药1斤;薏米1斤;薏米必须在锅里炒一下;白芝麻60G;鸡内金15G一起打粉弄成糊加盐每天吃一大碗;感冒时不能吃这里的量可以适当加减;但山药和薏米的量一定要相等..晚上睡觉时放一些轻音乐;发现儿子的睡眠改善了许多;据说轻音乐能修复受损的神经;反正我家这一年都是晚上开到天亮了..有人问有没有吃过中药;我说有;真正吃中药是请一位村医开的调身体药;一个星期只喝上4天;然后把脉再转药;吃上一个月;然后按村医开的量食用冬虫夏草炖陈醋;每天二小勺比吃药水的量还小..有人质疑这点;对;小孩是不应该长期服用冬虫夏草;所以村医用的量很小;而且只服用了二个月;我所看到的效果真的很好;最起码他没再病过;症状由于身体素质好了;加上挑了积让肝火泄出来而完全消失..现在快半年多;我不敢说儿子的抽动症好了;但至少现在为止我的做法比一直吃药的人强..我休会最深是;作为父母一定要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要什么;孩子患上抽动症是个无法改变事实;那我们只能帮助孩子走出抽动症;把安全感给孩子;把快乐给孩子;让孩子放心的把手交给我们;跟你孩子说“不怕;有什么困难爸爸妈妈都支持你;都是你的顶柱”..这一年我儿子改变很多;他有了自信;敢在许多人面前表现自己;看了海夫人的空间那里有句话我很喜欢“没有不会长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人”看着这句话我哭了;我就是一个不会种庄稼的人;同样的庄稼为什么我会种得那样失败;我不会当个好妈妈;我很内疚..因为我从不会做饭煲汤;这全有人做;所以我不会一切家务事..但我学习了;我在改努力的在做个全职妈妈;让我儿子让我家人的身体更好..我写得不是很深刻;可能是儿子的病好转了;我自己也在慢慢忘记抽动这个病;所以写得不深入..但劝告一下刚得这病的父母;别急;这病不能急;慢慢找到孩子得这病的原因;找到了病就会好..总结二点;一;多跟孩子聊天;你会发现许多东西..二;尽可能去挑个积;挑积对小孩没害处;尤其是患抽动症脾气又很不好的小孩;建议去挑积..挑积后再调身体效果很好..愿天下的小孩身体健康~。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3篇)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突然的、周期性的肌肉收缩或抽动。
这种病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惑。
作为一位抽动症治愈的家长,我想分享一些我从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首先,接受现实,了解病情。
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病,没有特效药可以治愈。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接受这个现实,并且尽可能了解这个病症的性质、症状和发展趋势。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心态,为孩子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治疗和关怀。
其次,保持耐心和理解。
抽动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孩子常常受到同龄人的嘲笑和误解。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他们对自己的接受和理解,同时也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情感表达。
我们要理解他们的困难和苦恼,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其三,积极寻求专业的治疗和辅助。
抽动症需要综合治疗和管理,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等。
作为家长,我们要积极寻求专业的医疗资源,并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确保孩子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些辅助疗法,如艺术疗法、音乐疗法等,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抽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其四,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
抽动症不仅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
可以通过陪伴、倾听、和孩子进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克服困难,增强心理抵抗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更好地引导孩子。
最后,家庭的支持至关重要。
一个温暖、理解、和谐的家庭环境对患有抽动症的孩子非常重要。
作为家长,我们要与配偶共同肩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互相支持、协作,形成一个稳定、有爱的家庭。
其他家庭成员也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共同面对抽动症的挑战。
抽动症是一种复杂而困扰人的疾病,但我们作为家长有责任引导孩子面对挑战,积极寻求治疗和辅助,改变困境。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经历自从我的孩子被诊断为抽动症以来,整个家庭都陷入了无尽的困扰与担忧。
作为一位母亲,我深知孩子的健康与成长对我而言意味着一切。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为了孩子的病情四处奔波,寻找各种治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许多关于抽动症治愈的经验和教训。
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同样经历的家长们有所帮助。
一、了解抽动症我们需要了解抽动症的本质,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
虽然抽动症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是智力障碍,更不是无法治愈的疾病。
二、寻求专业帮助我们立即带孩子去了各大医院,咨询了多位专家。
我们遇到了几位医术高明、经验丰富的医生。
他们根据孩子的具体病情,为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专业指导的重要性。
三、心理支持孩子的抽动症状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对于父母来说。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我们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我们还寻求了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习了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孩子的病情。
四、生活方式的调整在治疗抽动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康复非常重要。
我们注重孩子的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鼓励孩子参加适量的运动。
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减轻孩子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五、积极参与康复训练除了药物治疗外,康复训练也是治愈抽动症的关键环节。
我们参加了各种康复课程,如言语治疗、行为疗法等。
这些课程帮助孩子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六、家校合作我们还积极与学校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病情。
老师非常关心孩子,不仅在课堂上给予他更多的关注,还在课后为他提供了一些特殊照顾。
这种家校合作的方式,让我们的孩子得到了更好的康复环境。
七、保持乐观的心态我想强调的是,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于孩子的康复至关重要。
2024年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范文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一位抽动症患者的家长,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在2024年的今天,我的孩子顺利地战胜了抽动症,实现了从病痛到康复的蜕变。
今天,我想谈谈我的心路历程,希望能给其他家长带来一点启示和帮助。
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为肌肉不自主地抽动、重复性的动作和声音,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困扰。
当得知自己的孩子患上抽动症时,我和我的丈夫陷入了沉重的绝望和无助之中。
我们不知如何应对这个疾病,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
然而,希望总是存在的,我们决定不放弃,尽一切可能为孩子寻找治疗的方法。
在艰难的寻医之路上,我们遇到了许多专家和医生。
有的医生认为抽动症的病因和治愈方法尚未完全明确,只能通过一些药物和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而有的医生则认为抽动症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和行为疗法来帮助患者。
我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也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了各种支持和关爱。
尽管这些方法对孩子的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并没有完全根治抽动症。
面对治疗的挫折和孩子日益增加的痛苦,我曾陷入过深深的自责和绝望之中。
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是个合格的母亲,是否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无助和自责的情绪不仅使我自己陷入了困惑和痛苦之中,也对孩子的康复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然而,在最困难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非常专业和有经验的医生。
他帮助我们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法,即运用中医药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这位医生告诉我,孩子的抽动症并非无法治愈,只是需要找到适合他的个性化治疗方法。
他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要正视孩子的抽动症,但不要将其作为孩子的全部。
我换了一个心态,开始更加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我给孩子看了许多关于抽动症康复的成功案例,告诉他抽动症并不可怕,在医学的帮助下是可以被治愈的。
我也希望他能明白,他的抽动症并不代表他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他仍然是一个有才华和潜力的孩子。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运动和发声抽动的疾病。
抽动症患者的抽动行为难以控制,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压力。
对于家长来说,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这种疾病的困扰,是一种心疼和无助的感觉。
作为一个家长,我也曾经面对大女儿患上抽动症的情况,经过治疗,我的女儿已经完全康复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其他家长有所帮助。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接纳。
当得知女儿患上抽动症的时候,最初的反应是震惊和悲伤,然后是自责和焦虑。
我一直在想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导致她得了这个疾病。
事实上,抽动症是一种神经障碍,患者自身并不是因为家庭环境或者教育不当导致的。
所以,我们不能给孩子带上一个标签,而是要接纳这个现实,正视病情,寻找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其次,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在发现女儿的抽动症状后,我第一时间带她去了医院进行了检查,确诊了抽动症。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了治疗。
我相信,专业的医生和治疗团队对于抽动症的治疗非常重要。
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能够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而作为家长,我们也要积极配合治疗,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重视心理健康。
抽动症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疾病,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
患者常常会面临到别人的误解和歧视,这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作为家长,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安慰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爱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正确的引导孩子面对和应对这种挫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提供适应性教育。
由于抽动症的特殊性,患者常常会在学校以及社交场合中受到歧视和排斥。
作为家长,我们要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帮助孩子适应学校和社交生活。
我们可以与学校和老师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病情,同时也希望他们能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我们也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适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社交圈子,增强自信心。
2024年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模版(2篇)

2024年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模版很多心急如焚的家长一直问我,为啥你的孩子的抽动症好了。
孩子抽动时是什么情况。
吃了什么药。
今天有空我就一并解答了,希望对心急的家长有所帮助。
抽动症是什么。
就是全中国所有专家学者医生教授都找不到病因,但会在小孩子身上发作能用眼看到的一种病。
抽动症发作为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
张口、伸舌、点头等。
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轮替出现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
发声抽动常有多种,具有爆发性反复发声,清噪子和呼噜声,个别音节,字句不清,重音不当或不断口出秽语,性格多急躁、任性和易怒。
常伴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成绩下降。
严重时动作和发音影响学习和课堂秩序,抽动症症状呈波动性、进行性、慢性等过程。
抽动症的孩子敏感,聪明,外表都帅、漂亮,性格内向,有自我习惯的超快速形成能力,有解析大人和周围人的心理的能力,有幻想联想的能力。
抽动症的孩子平衡感,身体协调性要弱于正常儿童。
抽动症其实就是独生子的一种富贵病,多是在几代家长的宠爱下形成的,这说的宠爱是指非常的溺爱,过份的溺爱,他要要月亮,就在没有月亮的情况下也要全家几代人变个月亮出来满足他的一种爱。
这种爱会让孩子感觉倍加依赖,更加放纵和表现自己,在这种爱的背后,孩子一旦犯什么错,马上就会受到另一种比这种爱还要强烈的带有几代人的高度期望值责罚。
那么孩子对爱和骂之间的距离就加大了,心理的落差就更大了。
一支狗,你拼命的给他吃它爱的东西,它和你撒娇时咬了下你的裤子,你就一脚踢开它并骂它,相信它会夹起尾吧不吃不喝躲几天。
孩子也是一样,我们就一直给孩子一支棒棒糖,孩子吃得正在高兴时,一把抢走,让孩子无所适从,从而落下病根。
解决方法就是不能让孩子大喜大悲,要有宽松的带原则的环境让孩子成长,全家几代人形成共识。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唱红脸的人要少于唱白脸的,责骂后的思想工作安抚要马上落实。
2024年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抽动症治愈的心得体会2024年,我是一位经历过抽动症困扰的孩子的家长。
在这个长达十年的抽动症治疗过程中,我和我的孩子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但最终我们成功地战胜了这个疾病。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作为一位家长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说的是接受现实并积极面对。
当我们得知孩子患上抽动症的消息时,我的内心是非常沉重的。
我曾经感到绝望和无助,但是后来我意识到,只有接受现实并积极面对这个问题,才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支持和帮助。
所以,我鼓励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并寻找专业的医生和治疗师来帮助孩子。
其次,了解抽动症的病因和症状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孩子的过程中,我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抽动症的相关知识。
我了解到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我带着孩子去了解他的病情,学习了如何帮助他管理症状,并尽力找到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我意识到,为孩子提供支持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抽动症患者往往会面临来自社会的误解和歧视,他们经常被人误解为“古怪”或“无法控制自己”。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不要对他们进行指责和剖析。
我学会了捕捉孩子积极的一面,鼓励他将注意力放在他感兴趣的事物上,充分发挥他的潜力。
此外,我还学会了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和互助。
我参加了抽动症的家庭支持组织,结识了很多在相同情况下的家长。
我们分享彼此的经验和问题,并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意识到我们不是孤独的,有许多人与我们有着相同的经历和困扰。
这让我感到后悔,为什么我不早点寻找帮助和支持,这样就可以更早地改善孩子的情况了。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治疗的持续性和耐心。
治愈抽动症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耐心的付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是我们不能放弃。
我们必须坚持下去,相信治疗的效果,并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治疗。
在这个漫长的抽动症治疗之旅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爱和坚持的道理。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儿童抽动症之欧阳美创编

神经症是性格与环境的矛盾造成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天生的性格当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环境相冲突而无法发泄或适应的时候就表现出各种症状至于抽动症或抽动秽语症只是长期压抑的一种表现其内部的感觉是两股力量在斗争只是自己难以说清楚而已长大以后就是现在普遍存在的所谓的强迫症孩子生下是正常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造成的症状所以我们应当考虑在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多数是管束严厉语气不佳态度生硬太小的孩子玩的方面太少缺少精神释放的机会心情不阳光造成的所以家长应当改教育为培育改管教为带教改发火为自重……关注病症是在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大家都知道一般都是先有不愉快事引起情绪压抑然后才表现出各种症状所以心事已经是一层负担了引起病症后家长和孩子又都盯在孩子的疾病上试图给孩子治好这样家长的忧心重重又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使本来一般化的症状进一步加重也就是说不要以为孩子是傻子家长的担心与在乎产生的情绪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的尽管孩子不懂事这种感觉就在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自尊心久之形成一种带有自卑向下的消极心理这又是加重疾病的一个条件大心的父母培养大气的孩子家长心开孩子自然开心所有神经症是生在下意识而不是意识因为这种疾病是生在下意识不是控制或纠正能够改变的所以请各位家长不要让孩子注意更不要让孩子控制或纠正那样的话如果孩子控制而无明显效果的时候就会心烦这又是加重疾病的一个条件说白了这种疾病就像我们出门掉向一样(就是出门转了向也叫掉向)自己心里很明白但根本就调理不过来明知道太阳从东边出来但看上去就是从北面出来这是意识与下意识的矛盾自己很难调整过程这需要带动而不是劝导劝导或吃药是现在心理治疗和医院治疗的一个误区平和的家庭和积极的鼓励本身就在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即使没有带动孩子的能力只要用心去改变家长的脾气语气和态度并鼓励孩子正确面对甚至根本不用理会这个症状孩子自然就会好起来加之给孩子宽松的空间如果与现代教育相矛盾可以找一个既适应现实又轻松自然的方式这方面需要费些口舌在此不赘述这种疾病可以通过中药泄痰火但好像没有遇到这方面的高手本人主张的是气和疗法不赞成用西药抑制医学界对多发性抽动症的知识()西医有一本很好的书建议大家查阅一下:《发育行为儿科学》是一位美国医生写的据书中介绍多发性抽动症的成因很有可能与大脑的多巴胺代谢速度有关从临床上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短暂性抽动一般发病年龄在- 岁特点是抽动部位多变而且经常转移病程一般不短于周但不超过年不需治疗绝大部分患儿在年内可自愈剩下的在青春期也可自愈另一类是慢性抽动多发病于青少年期以面部抽动为主病程超过年不需治疗有部分患儿可在青春期自愈有部分到青春期症状明显减轻但有部分可持续终生说来说去目前国际上最权威的西医对抽动症的治疗方案是:不需治疗(或者说没办法治疗?)像硫必利氟哌定醇等西药只能在一段时期内控制症状不能根治()中医据我了解传统的中医文献里根本没有多发性抽动症的记载乃至治疗方案最近几年有很多医院开始比照抽风来治疗从治疗效果上来看可以套用去年在网上被曝光的某位专家所说的目前为止没听说有哪种药物能够根治此病我本人对此病的一些体会从我对儿子病情的观察和与其他家长的交流情况来看个人觉得(纯属个人观点啊)多发性抽动症从本质上看可能根本不是病很有可能是某一类孩子正常的发育过程或者如我老公的妹妹所说这只能称得上是一种症状算不上是一种病如果一定说这是病或者不正常的话个人觉得其产生的原因是:本身物理条件教养方式外界刺激()患儿的特点经过这段时间的搜集资料我发现多发性抽动症的患儿有一些物理条件惊人的相似包括:--一般都是公认的外表漂亮聪明敏感其中有相当比例属于内向的完美性格的宝宝;--大部分孩子身体协调能力落后于同龄特别是手脚眼的协调能力比如拍球跳绳等游戏明显玩得不好;--睡眠不好有的入睡困难有的睡眠质量低有的中午抵制午睡;--饮食上偏重于肉食还有的孩子大量地吃洋快餐和商店卖的经过加工过的制成食品(含有大量的防腐剂和添加剂)大家比较一下自己的宝宝是否具有上述特点?症状的出现一定是以物理条件为基础的或者说正像那位医生所说的是基因突变()教养方式与上述物理条件有关家庭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自觉地加剧了孩子的这些特点比如愿意吃肉就多吃吧不喜欢拍球就算了吧不睡觉就不睡吧等等逐渐积累起来终于有一天以多发性抽动的形式爆发出来()外界刺激很多宝宝在发病前明显受到外界刺激包括病毒感染和其他一些疾病(比如我儿子的过敏性鼻炎)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惊吓(很多父母都回忆说发病前刚好狠狠地说过孩子)过度劳累长时间看电视等该病目前的治疗效果从各位家长的反馈信息来看个人感觉西药和中药对治疗此病的效果似乎都一样就是都是只能在短期内控制症状停了药一般都会复发可能不吃药症状也会减轻也说不定(因为本病的症状本来就是波动的时好时坏在各种医学书籍里都有类似的文字记载)但是绝大部分家长都不敢尝试不吃药想要从根本上“治愈”此病只能靠孩子自己的成长三我对儿子的物理调节方法总结下来我对孩子进行物理调节的基本思想就是:疏而不是堵在孩子这段敏感的时期里尽量避免外界刺激通过生活上的一些措施尽量帮助孩子调节整个身体和性格的状态等待或者促进孩子自愈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端正大人的观念这是最根本的家里一定要象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对孩子的任何抽动症状都要做到“熟视无睹”这不仅要在表面上做到而且要在大人的心理上做到因为这类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任何蛛丝马迹都会察觉并最终形成心理暗示导致症状加重另外千万不要要求孩子努力去控制症状这是最错误的做法抽动症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延长病程最后以行为习惯的方式固定下来所以最好家里人专门开一次会把思想和做法统一下来注重孩子性格的培养鼓励孩子多外出和其他孩子玩多和其他人交流养成健康开朗的性格孩子做错事以说服教育为主避免粗暴地打骂另外要多带孩子外出亲近大自然在饮食上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杜绝洋快餐和有添加剂的加工食品避免吃海鲜巧克力糖冷饮多喝牛奶另外还可以采取食疗:莲子百合煲粥或者红枣枸杞煲粥还有猪脑煲汤对于安神补脑比较好创造一切条件让孩子多睡睡觉是治疗神经性疾病最好的方法增加身体协调性训练包括拍球跳绳走平衡木打架子鼓溜冰羽毛球等等任何大肌肉群的训练对本病都有好处注意防止并发症抽动症极易并发多动症忧郁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等心理疾病家长要多观察防微杜渐我儿子发病期间有明显的多动症状我就通过下国际象棋来训练他集中注意力除此之外象做手工画画写毛笔字弹钢琴等都有效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我认识的一个慢性抽动症患者,只有在画画时才能控制抽动现在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画家了尽量少带孩子去医院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有关病情有需要就把孩子的症状录下来给医生看这个病的确诊主要靠临床化验只能是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对本病的确诊基本没什么用如果觉得还不够就自己建立一个抽动症状的记录本每天记录情况我当时是给孩子设定了评分标准想找找发病的规律后来因为孩子很快好了就没用了避免抽动诱发因素有各种过敏性疾病的要尽快治疗避免感冒等病毒感染疾病不惊吓孩子不带孩子到惊险刺激的场所控制看电视的时间(症状加重期间最好不看)什么时候需要用药呢?我觉得只有在孩子的抽动已经明显引起了周围其他人的注意有可能导致社会歧视从而为孩子带来心理伤害的时候才应该用药物控制症状比如上学期间抽动症状加重引起同学注意这时应该让孩子回家休息等症状减轻了再上学因此一定要和老师沟通好家里和学校要共同配合上述各项原则要持之以恒对某些孩子来说可能要坚持一辈子因为导致抽动症产生的最根本因素--物理因素基本上是无法改变的即使这一段抽动好了若干年后遇到不良刺激仍有可能复发比如有的人三四岁发病到十几岁好了但是在读大学期间或者工作期间和朋友玩通宵喝醉酒结果又引发了抽动下面是我儿子发病期间我写给全家的护理要点请大家参考:不谈论有关疾病抽动等话题也不做任何暗示动作饮食清淡不吃煎炸食品生冷食品发物坚决不能吃糖尽量少吃雪糕坚决不能看电视和动画片不听强节奏音乐不讲恐怖故事不看恐怖画面(我心清标注:“坚决不能...”这个我后来有新的体会,认为不必如此坚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症是性格与环境的矛盾造成
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天生的性格当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环境相冲突而无法发泄或适应的时候就表现出各种症状至于抽动症或抽动秽语症只是长期压抑的一种表现其内部的感觉是两股力量在斗争只是自己难以说清楚而已长大以后就是现在普遍存在的所谓的强迫症
欧阳光明(2021.03.07)
孩子生下是正常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造成的症状所以我们应当考虑在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多数是管束严厉语气不
佳态度生硬太小的孩子玩的方面太少缺少精神释放的机会心情不阳光造成的所以家长应当改教育为培育改管教为带教改发火为自重……关注病症是在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大家都知道一般都是先有不愉快事引起情绪压抑然后才表现出各种症状所以心事已经是一层负担了引起病症后家长和孩子又都盯在孩子的疾病上试图
给孩子治好这样家长的忧心重重又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
担使本来一般化的症状进一步加重也就是说不要以为孩子是傻
子家长的担心与在乎产生的情绪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的尽管孩子不懂事这种感觉就在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自尊心久之形成一种带有自卑向下的消极心理这又是加重疾病的一个条件大心的父母培养大气的孩子家长心开孩子自然开心所有神经症是生在下意识而不是意识因为这种疾病是生在下意识不是控制或纠正能够改变的所以请各位家长不要让孩子注意更不要让孩子控制或纠正那样的话如果孩子控制而无明显效果的时候就会心烦这又是加重疾病的一个条件说白了这种疾病就像我们出门掉向一样(就是出门转了向也叫掉向)自己心里很明白但根本就调理不过来明知道太阳从东边出来但看上去就是从北面出来这是意识与下意识的矛盾自己很难调整过程这需要带动而不是劝导劝导或吃药是现在心理治疗和医院治疗的一个误区平和的家庭和积极的鼓励本身就在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即使没有带动孩子的能力只要用心去改变家长的脾气语气和态度并鼓励孩子正确面对甚至根本不用理会这个症状孩子自然就会好起来加之给孩子宽松的空间如果与现代教育相矛盾可以找一个既适应现实又轻松自然的方式这方面需要费些口舌在此不赘述
这种疾病可以通过中药泄痰火但好像没有遇到这方面的高手本人主张的是气和疗法不赞成用西药抑制
医学界对多发性抽动症的知识
()西医
有一本很好的书建议大家查阅一下:《发育行为儿科学》是一位美国医生写的据书中介绍多发性抽动症的成因很有可能与大脑的多巴胺代谢速度有关从临床上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短暂性抽动一般发病年龄在 - 岁特点是抽动部位多变而且经常转移病程一般不短于周但不超过年不需治疗绝大部分患儿在年内可自愈剩下的在青春期也可自愈另一类是慢性抽动多发病于青少年期以面部抽动为主病程超过年不需治疗有部分患儿可在青春期自愈有部分到青春期症状明显减轻但有部分可持续终生
说来说去目前国际上最权威的西医对抽动症的治疗方案是:不需治疗(或者说没办法治疗?)像硫必利氟哌定醇等西药只能在一段时期内控制症状不能根治
()中医
据我了解传统的中医文献里根本没有多发性抽动症的记载乃至治疗方案最近几年有很多医院开始比照抽风来治疗从治疗效果上来
看可以套用去年在网上被曝光的某位专家所说的目前为止没听说有哪种药物能够根治此病
我本人对此病的一些体会
从我对儿子病情的观察和与其他家长的交流情况来看个人觉得(纯属个人观点啊)多发性抽动症从本质上看可能根本不是病很有可能是某一类孩子正常的发育过程或者如我老公的妹妹所说这只能称得上是一种症状算不上是一种病如果一定说这是病或者不正常的话个人觉得其产生的原因是:本身物理条件教养方式外界刺激()患儿的特点
经过这段时间的搜集资料我发现多发性抽动症的患儿有一些物理条件惊人的相似包括:
--一般都是公认的外表漂亮聪明敏感其中有相当比例属于内向的完美性格的宝宝;
--大部分孩子身体协调能力落后于同龄特别是手脚眼的协调能
力比如拍球跳绳等游戏明显玩得不好;
--睡眠不好有的入睡困难有的睡眠质量低有的中午抵制午睡;
--饮食上偏重于肉食还有的孩子大量地吃洋快餐和商店卖的经过加工过的制成食品(含有大量的防腐剂和添加剂)
大家比较一下自己的宝宝是否具有上述特点?
症状的出现一定是以物理条件为基础的或者说正像那位医生所说的是基因突变
()教养方式
与上述物理条件有关家庭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自觉地加剧了孩子的这些特点比如愿意吃肉就多吃吧不喜欢拍球就算了吧不睡觉就不睡吧等等逐渐积累起来终于有一天以多发性抽动的形式爆发出来
()外界刺激
很多宝宝在发病前明显受到外界刺激包括病毒感染和其他一些疾病(比如我儿子的过敏性鼻炎)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惊吓(很多父母都回忆说发病前刚好狠狠地说过孩子)过度劳累长时间看电视等
该病目前的治疗效果
从各位家长的反馈信息来看个人感觉西药和中药对治疗此病的效果
似乎都一样就是都是只能在短期内控制症状停了药一般都会复
发可能不吃药症状也会减轻也说不定(因为本病的症状本来就是波动的时好时坏在各种医学书籍里都有类似的文字记载)但是绝大部分家长都不敢尝试不吃药想要从根本上“治愈”此病只能靠孩子自己的成长
三我对儿子的物理调节方法
总结下来我对孩子进行物理调节的基本思想就是:疏而不是堵在孩子这段敏感的时期里尽量避免外界刺激通过生活上的一些措施尽量帮助孩子调节整个身体和性格的状态等待或者促进孩子自
愈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端正大人的观念这是最根本的家里一定要象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对孩子的任何抽动症状都要做到“熟视无睹”这不仅要在表面上做到而且要在大人的心理上做到因为这类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任何蛛丝马迹都会察觉并最终形成心理暗示导致症状加重另外千万不要要求孩子努力去控制症状这是最错误的做法抽动症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延长病程最后以行为习惯的方式固定下来所以最好家里人专门开一次会把思想和做法统一下来
注重孩子性格的培养鼓励孩子多外出和其他孩子玩多和其他人交流养成健康开朗的性格孩子做错事以说服教育为主避免粗暴地打骂另外要多带孩子外出亲近大自然
在饮食上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杜绝洋快餐和有添加剂的加工食品避免吃海鲜巧克力糖冷饮多喝牛奶另外还可以采取食疗:莲子百合煲粥或者红枣枸杞煲粥还有猪脑煲汤对于安神补脑比较好
创造一切条件让孩子多睡睡觉是治疗神经性疾病最好的方法
增加身体协调性训练包括拍球跳绳走平衡木打架子鼓溜冰羽毛球等等任何大肌肉群的训练对本病都有好处
注意防止并发症抽动症极易并发多动症忧郁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等心理疾病家长要多观察防微杜渐我儿子发病期间有明显的多动症状我就通过下国际象棋来训练他集中注意力除此之外象做手工画画写毛笔字弹钢琴等都有效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
式我认识的一个慢性抽动症患者,只有在画画时才能控制抽动现在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画家了
尽量少带孩子去医院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有关病情有需要就把孩子的症状录下来给医生看这个病的确诊主要靠临床化验只能是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对本病的确诊基本没什么用如果觉得还不够就自己建立一个抽动症状的记录本每天记录情况我当时是给孩子设定了评分标准想找找发病的规律后来因为孩子很快好了就没用了避免抽动诱发因素有各种过敏性疾病的要尽快治疗避免感冒等病毒感染疾病不惊吓孩子不带孩子到惊险刺激的场所控制看电视的时间(症状加重期间最好不看)
什么时候需要用药呢?我觉得只有在孩子的抽动已经明显引起了周围其他人的注意有可能导致社会歧视从而为孩子带来心理伤害的时候才应该用药物控制症状比如上学期间抽动症状加重引起同学注意这时应该让孩子回家休息等症状减轻了再上学因此一定要和老师沟通好家里和学校要共同配合
上述各项原则要持之以恒对某些孩子来说可能要坚持一辈子因为
导致抽动症产生的最根本因素--物理因素基本上是无法改变的即使这一段抽动好了若干年后遇到不良刺激仍有可能复发比如有的人三四岁发病到十几岁好了但是在读大学期间或者工作期间和朋友玩通宵喝醉酒结果又引发了抽动
下面是我儿子发病期间我写给全家的护理要点请大家参考:
不谈论有关疾病抽动等话题也不做任何暗示动作
饮食清淡不吃煎炸食品生冷食品发物坚决不能吃糖尽量少吃雪糕
坚决不能看电视和动画片不听强节奏音乐不讲恐怖故事不看恐怖画面(我心清标注:“坚决不能...”这个我后来有新的体会,认为不必如此坚决。
)
每天坚持分钟平衡性训练逐渐增加到半小时:单足站立或跳跃走平衡木溜冰走直线(脚尖接脚跟)蹦床踮脚尖走
每天喝奶不少于 ml(两瓶酸奶一瓶羊奶)(我心清注:这个我也有异议)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和病毒感染
如果出现持续剧烈抽动尝试分散其注意力如递给他一个东西让他帮忙拿杯水等
每天吃一碗莲子百合煲粥以上是我的一些做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