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丽家园建设的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美丽家园建设的心得体会

一、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是我市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市委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居住环境,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这是市委着眼长远、谋划全局,提出的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

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是提升和深化我市村庄整治建设的现实需要。2003年以来,我市全面实施“百千工程”,积极推进农房“两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集聚发展势头进一步形成。随着城乡不断融合,农民群众对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有房住”,还要有优质的公共服务、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提高公共服务的共享程度,提高生态环境的建设水平。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是对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提升,通过不断拓展村庄整治建设的内涵和领域,切实满足农民对居住环境的新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是新时期推进农村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2009年,我市综合得分87.09分,连续5年居各市之首,成为全省首个进入全面融合发展阶段的市。鄞州区得分89.41分,继续领跑全省,余姚、慈溪、宁海即将进入全面融合发展阶段。这些数据表明我市“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已经得到明显的缓解,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已基本确立。但是,我市农村改革发展也将面临新难题,

农民群众对享受更高生活品质,增加幸福感的期待有新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幸福美丽新家园正是顺应新时期发展特点,推动农村发展全面提速的一个战略举措。

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神的实际举措。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全面部署建设美丽乡村,要求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幸福美丽新家园”是宁波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新时期农村新变化新特点作出的战略决策,与十六大以来我市实施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一脉相承,既有与“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政策思路的连续性,又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是全面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神的具体化举措。

二、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主要任务

继续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和升级,加速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建设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速形成集约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实现低产出低效益农业向高产出高效益农业转变,低层次粗放型农业向高层次集约型农业转变,单一业态向多业态转变。继续实施“强龙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农村,带动农户的能力。抓好“一区二十园百基地”工程建设,把园区打造成提升农村产业、转变农业发展模式的主平台。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加快建设进度,有效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基本实现农村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

入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加快推进农村经营方式由分散的家庭小规模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深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工程,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引进农业专业大学生,培育新型农业企业家、合作社领办人和新一代种养大户。进一步引导土地流转,建立统一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推行委托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制,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步伐。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广立体种养、农牧结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生活污水利用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方式,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检验体系。

继续推进农村建设和保护,加速实现传统村落向现代社区转变。一是明确村庄的功能定位,规划布局。按照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和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的要求,明确各类村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明确集聚发展的要重点培育,逐步消亡的要引导迁建,基本不变的要疏理改造。进一步完善城乡体系规划,编制农村住房改建规划。二是分类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对中心村、一般村、萎缩村要确定相应整治内容、项目标准、补助政策,分类推进村庄整治,进一步明确村庄整治的导向性,整合资金、项目加大对小康村、中心村的补助力度,加快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推进农村环境深层治理。对那些已处于明显衰落状态的偏远小村,引导农民搬迁到中心村建房居住。三是切实加强文化特色村的保护。在旧村改造、村庄撤并中,要保护好古村落、古建筑、古树名木、名人故居,使我市的农村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风貌,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文化特色村要同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相结

合,增强乡村休闲旅游业的魅力和竞争力。四是切实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全面开展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镇创建活动,加大生态县市、生态乡镇、生态村的创建力度。把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作为村庄整治建设的重点,大力开展村庄绿化,不断完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网络、深入实施生活污水处理。

继续推进农民增收和素质提高,加速实现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专业农民)的转变。一是提高农业效益促增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推广农业高效种养模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同时,继续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政策补助收益。二是引导农民创业促增收。全面推进农民培训转型提升,把农村“两创”实用人才作为培训的重点,完善政策补助措施,积极开展创业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提升农民创业能力。引导和支持农民在乡村旅游业、农村服务业、来料加工业等领域创业,形成以创业带就业格局。三是促进农民稳定就业促增收。对已经转移出来的农民,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服务指导,促使其稳定就业。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扶持农村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块状经济和各类专业市场,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拓展农民就业领域。四是发展农村物业促增收。积极落实农村留用地政策,鼓励农村建设标准厂房、民工公寓、菜场、市场等,壮大农村物业经济。通过组建股份合作实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途径,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三、建立完善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的体制机制

进一步完善加强领导和财力投入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地组织领导体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在制订规划、出台政策上充分考虑“三农”发展,在安排项目、投入资金时自觉向农村倾斜。“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具有显著的公益性,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

进一步完善依靠农村干部群众和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继续完善村企结对的载体,鼓励广大工商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合作双赢的长效共建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五大员”的作用,为发展村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各机关单位、企业、高等院校根据自身自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不断创新载体,有效助推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规划布局、资源利用和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着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推动城镇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继续完善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进一步完善加强社会管理和党的建设的体制机制。要将农村社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