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与学校进行沟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如何与学校进行沟通

在教育发展史上,人们早就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就有“孟母择邻”、“岳母刺字”等故事和《颜氏家训》、《太公家教》等家教文献;近现代,中外许多著名教育家,如夸美纽斯、洛克、卢梭、斐斯泰洛齐、福禄培尔、杜威、鲁迅、陶行知、陈鹤琴等,在他们的著作中,不无强调家庭教育的成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合力,即三者相互联系、配合、促进。作为家长应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只有尽职尽责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校教育的成果得以巩固,并能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才能使对孩子的教育更上一层楼,并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在当今时代,教育对学校的要求比以前大大地增长了,以至于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了。国内外的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现代的学校,如果没有家长们积极地参与其工作,就不可能存在。教师需要一些真正的助手——家长。所以学校在尽可能多地联系家长的同时,作为学生的家长也应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发挥家长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子女。那么如何与学校进行沟通呢?其实家长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来与学校沟通的:

一、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

家长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咨询,校长接待日和家长会等途径和形式加强对学校的联系。其中家长会能帮助家长全面了

解学校和孩子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并且它一般由班主任主持,所以也有利于家长同班主任间的交流。

二、主动同教师建立联系。

现在许多老师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以及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是由于学生比较多,并且有时候老师找不出时间进行家访,或者不能经常性地家访,了解每时每刻学生的情况变化。所以家长这时就应主动地同老师取得联系。一方面,家长可以积极向老师通报孩子在家的情况和家庭的情况,以便老师了解孩子现时状况的心理背景;还可以向老师说明家长教育孩子的思路、方法等情况,同时也赢得老师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互相探讨。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比如: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兴趣爱好、人际关系、行为表现、思想品质等等,既可以了解孩子不良方面的表现和孩子优良方面的表现。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多请老师到家里做客,这样既能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同时,家长对老师的尊重、热情,也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尊重、信任。

三、家长应对学校的活动表现热心。

在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大都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等,家长面对这些活动时,应表示热心,积极鼓励孩子去参加这些有益的活动。对学校举办的各项有益于孩子的活动给予关心和支持,并向学校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和孩子一起来参与。

四、科学谨慎地处理孩子对学校、老师的不满。

这种情况是时有发生的,因为有人群的地方就存在着矛盾。一旦家长发现这种情况,就应科学谨慎地处理,既不能一概责备孩子,也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盲目地纵容孩子同老师闹矛盾。这样势必使矛盾愈演愈烈,最后到了难以解决的结果。所以家长应该全面了解情况,及时疏导,如果老师没有过错,应提高孩子的认识,增进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信赖,如果老师确有过错,应教育孩子谅解老师,说明人无完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指导孩子多发现老师的优点,尽快使孩子走出对老师不满的情感误区。当然,如果老师过错较严重,作为家的也不应置之不理,也切忌冲动蛮干,应该通过学校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得到纠正。在这一切过程中,家长也应该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妥善解决事情,正是明智之举。

正所谓“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是实施成功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在沟通中,家长可以明确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因为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诸如:学习生活,文明礼貌,品行要求,体育达标,遵守纪律,劳动卫生,言行仪表等等,家长都应有大致的了解,而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思想是要克服的。另外,家长还可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各方面要求中的具体情况,从而才有可能使家庭教育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总之家长要主动地、经常地和学校保持联系,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了解孩子的思想品质表现和在校学习情况,积极主动地关心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加为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和协调,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的共同性和

一致性,尤其是信息社会的今天,家长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工具、邮件等形式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同时向学校提出自己的管理建议。从而促进家、校、社会全过程育人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