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研究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同种姿势因为细节的差异,有时候表达的内容就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例如同样是抱臂的姿势,双臂交叉抱胸表示的意思是排斥,希望独处和拒绝,而如果两手握拳则说明他很焦虑,为了某件事而心虚和惭愧。当今知名球星梅西有一张双臂交叉的照片,有人指出他在抱臂时露出了大拇指,这说明他有信心和优越感,同时也是一个严谨且有创新精神的人。更多的公司高层人士在开会时喜欢两手托着肘部,这是向他人暗示他正在思考,也是向别人展示自己,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
人类主要拥有至少七种表情,每种表情都表达同样的意思(通常的几种意思,判断时要看所处情景,不要武断):
· 高兴: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如果是假装笑,那么眼角是没有“鱼尾纹”的。
· 伤心: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边缘系统虽然不如新皮层一样进行思考和认知等较为高级的思维活动,但是它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可以在必要时通过对于情绪的控制达到掩盖内心想法的目的,但是微表情不可能通过控制来掩盖情绪。因此人类对于边缘系统和微表情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第二章 微表情的具体体现
人的脸部可以传输信息,它是媒介,是信息传输器。通过“表情”,就能断定自己是不是喜欢某个人。通常人们把这归因于下意识、直觉或是“本能感觉”,但是研究人员发现:眼睛收到的信息更加丰富——微表情。微表情一闪而过,通常甚至清醒的作表情的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在实验里,只有10%的人察觉到。比起人们有意识做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 虽然人们会忽略“微表情”,但是人的大脑依然受其影响,改变对别人表情的理解。
摘 要
虽然心理学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但是心理学有许多分支,增加了其科学性和全面性。心理学的各类分支中,行为心理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行为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人的意识,而是应该研究人的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研究行为比研究意识更直观具体,通过人的行为来看透人的心理使神秘的心理学更加生活化,具备了极高的实用性。
近年来,“微表情”变成了一个热门词语。微表情是指一种人类在试图隐藏某种情感时无意识做出的、短暂的面部表情。他们对应着七种世界通用的情感: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快乐、惊讶和轻蔑。由于人类在做出微表情时是无意识的,持续时间十分短暂,所以它往往能反应人类最真实的心理感受和心理状态。对于微表情的探索和使用从一开始的用于审讯囚犯等延伸到现在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见其发展之迅速,使用范围之广。
边缘系统参与调节内脏活动,边缘系统中许多部位接受内脏传入神经发来的冲动,这种冲动对于边缘系统反馈性地调节内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发现,边缘系统中有一些神经元本身即是某种极为敏感的感受器,这些神经元的活动对于人类的生理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边缘系统可以影响情绪的产生,虽然边缘系统中许多部位的活动都能影响或产生情绪反应,但就整个系统而言,则难以定出某种情绪反应活动的中枢代表区的严格位置。在大多数情况下,各种情绪代表区在边缘系统内部有广泛的重叠范围;边缘系统的某些部位可以引起睡眠活动,这些部位曾被一些学者统称为基底前脑区。用电流刺激这一脑区,动物出现睡眠反应;参与学习和记忆活动也是边缘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
关键字:行为心理学、微表情、发展、应用
第一章 微表情的生理基础
微表情属于非语言信息,微表情的发生是典型的边缘反应。边缘反应是由边缘系统引起的反应。因为Leabharlann Baidu对我们周围世界的反应是条件性的,是不加考虑的,所以是最真实的。
人类的大脑由边缘系统、新皮层和脑干组成。只有人类这种高级进化的哺乳动物才拥有新皮层。新发展起来的大脑皮层在调节机能上起着主要作用;而皮层下各级脑部及脊髓虽也有发展,但在机能上已从属于大脑皮层。高等动物一旦失去大脑皮层,就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人类的大脑皮层更产生了新的飞跃,有了抽象思维的能力,成为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因为新皮层具备思考的能力,对个体的行为具有调控和约束作用,因此这些活动可以对个体的真实想法进行隐藏,在对蒙蔽其他人的方面起到作用。由此看来在新皮层是“会思考”的大脑,在新皮层“指挥”下的动作都带有个体的控制意识,此时的动作是不能表现出个体的本能反应的。而对于边缘系统来说,它主要由杏仁核和海马体构成。杏仁核主要负责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海马体主要负责学习和记忆,同时边缘系统通过与下丘脑及植物神经系统的联系,参与调解本能和情感行为。所以边缘系统是情绪化的大脑,它产生的微表情是不受思维大脑控制的,因此是最真实的。
第三章 微表情的相关研究
3.1微表情训练
微表情研究的早期阶段, 研究者们都在关注构造有效测量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工具。2002 年, 微表情识别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Ekman 研制出第一个微表情训练工具(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 METT)。该工具包含前测(pretest)、训练(training)、练习(practice)、复习(review)与后测(posttest)5 个部分。其前测程序和JACBART 相同, 测量未受训练情况下人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其训练、练习与复习三个部分构成METT 的训程序, 在训练部分, Ekman 用视频方式讲授识别微表情的要点; 在练习部分, 被试练习使用在训练部分学习到的技巧对微表情进行识别; 在复习部分, 被试进一步巩固学习到的技巧。后测程序也与JACBART 相同, 但使用了与前测不同的数据集, 以测量被试接受训练后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的差异, 反映了被试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变化。 METT提供训练程序能在 1.5小时的时间内提高人识别微表情的能力, 后测的成绩能较前测平均提高30%~40% 。由于人往往难以觉察到微表情的存在, 所以微表情识别的研究都可能会出现地板效应。而METT 能提高人对微表情的识别能力, 从而有效地避免研究中的地板效应, 使各种微表情识别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可行性。但是, METT 的训练效果的维持时间长短目前还不得而知。
我们如何确定这个表情是微表情还是别人为了伪装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展现的虚假表情呢?这需要一个微表情基线,基线可以被定义为目标在当前环境下的一个生理常态,它是一条基准线,用来比对和寻找出目标背离基线的反应,基线的建立应该贯穿于整个观察过程的始终。时刻寻找基线,建立基线而且要相信基线。
2.1通用情感的微表情表现
· 害怕: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 愤怒: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 厌恶: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 惊讶: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 轻蔑:轻蔑的著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2.2同一种动作的不同含义
如今微表情的使用已经很广泛。在美国,目前针对微表情的研究已经应用到国家安全、司法系统、医学临床和政治选举等领域。在国家安全领域,有些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等危险人物可能轻易就通过测谎仪的检测,但是通过微表情,一般就可以发现他们虚假表面下的真实表情,并且因为微表情的这种特点,现在它在司法系统和医学临床上也有着较好的应用。在医学领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从METT训练中受益,使得他们的微表情识别恢复到正常。同时也有许多影视作品以微表情为题材,例如福克斯公司在2009年推出的电视剧《别对我撒谎》和香港电视剧《读心神探》。由此可见,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微表情微表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2瞬间互动研究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William Condon率先进行了针对瞬间互动的研究。在他著名的研究项目中,他逐帧地仔细观察了一段4秒半的影片片段,每帧是1/25秒。在对这段影片片段研究一年半之后,他已经可以明辨一些互动时的小动作,比如当丈夫把手伸过来的瞬间,妻子会以一种微弱的节奏移动她的肩膀。
2.3其他微动作的含义
还有一些其他的微动作也可以透露出人的心理。例如人在惭愧时会用手指扶额,嘴唇也会抿起来。如果这个人在撒谎或者在掩盖真相的时候他会摸鼻子,而且其他部位的运动方向和眼神的方向不一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一度深陷桃色丑闻,当有媒体询问他有没有与某位女士有不正当关系时,克林顿说并没有与那位女性发生不正当关系,但是很多人注意到克林顿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虽然看着镜头,但是他的手指向的却是旁边,而且他的面部肌肉都集中在了嘴部,整个面部表情都显得十分不自然,所以人们断定克林顿在说谎。实时证明克林顿真的与那位女士有不正当关系。
Ekman和研究伙伴W V Friesen作了更深入的研究,(通过观察和生物反馈)他们描绘出了不同的脸部肌肉动作和不同表情的对应关系。Ekman把其归结为一个体系,称之为“面部行为代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FACS)。
总 结
行为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在对人的行为研究和心理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微表情也因其特有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重视。微表情是心理应激微反应的一部分,它从人类本能出发,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再能“装”的人,遇到有效刺激之后的第一瞬间也会出现微表情,他的“装”只能出现在微表情之后。因此,以微表情为代表的微反应是个人内心想法的忠实呈现,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员和学者希望我们能够在未来生活中承认和发展微表情,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同时我也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表情激发对于心理学的兴趣,使科学心理学造福人类。
美国心理学家John Gottman通过对情侣录像来分析两人间的互动。通过研究这些微动作,Gottman可以预言哪些情侣会继续恋情,而哪些将会分手。
3.3测量表情研究
和父母或孩子说话时,大家都知道皱眉表示伤心或不满。但皱眉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么?学者
微表情Paul Ekman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为了得到答案,Ekman决定走访世界各地,研究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通过研究国外城市、偏远岛屿和与世隔绝的丛林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