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论文 (2)
毕业论文(设计):半导体封装技术分析与研究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系别: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微电子技术班号:微电081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设计(论文)题目:半导体封装技术分析与研究指导教师:设计地点: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起迄日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微电子技术班级微电081 姓名程增艳一、课题名称:半导体封装技术分析与研究二、主要技术指标:1.封装的工艺流程;2.封装的技术分类;3.封装的形式、材料、设备;4.封装过程中的缺陷分析;5.封装技术发展及未来的前景。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1.查阅相关书籍明确半导体封装的概念、作用及性能;2.认真阅读半导体封装技术的资料了解具体封装工艺流程;3.接着围绕封装所实现的性能、封装的技术要素和层次进行有关知识的搜集;4.根据查找的封装技术知识对其进行详细分类;5.然后深入理解有关封装的书籍资料对封装的质量要求与缺陷作进一步分析;6.完成论文初稿;7.经多次修改,完成论文。
四、主要参考文献:[1]李可为.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技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9-68[2]周良知.微电子器件封装—封装材料与封装技[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7-64[3]邱碧秀.微系统封装原理与技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13-124[4]姜岩峰,张常年译.电子制造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2-108学生(签名)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系主任(签名)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半导体封装技术分析与研究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半导体IC技术将以高速发展的势态呈现在21世纪。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国际半导体制造商以及封装测试代工企业纷纷将其封装产能转移至中国,从而直接拉动了中国半导体封装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
同时,中国芯片制造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巨大且快速成长的终端电子应用市场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半导体封装产业的成长。
微电子工艺论文----光刻胶解读

光刻胶的深入学习与新型光刻胶张智楠电科111 信电学院山东工商学院 264000摘要:首先,本文从光刻中的光刻胶、光刻胶的分类、光刻胶的技术指标(物理特性)这几个方面对光刻工艺中的光刻胶进行了详细的深入学习;其次,介绍了当代几种应用广泛的光刻胶以及新型光刻胶;最后,对光刻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光刻、光刻胶、紫外负型光刻胶、紫外正型光刻胶、远紫外光刻胶。
光刻(photoetching)工艺可以称得上是微电子工艺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决定着制造工艺的先进程度。
光刻就是,在超净环境中,将掩膜上的几何图形转移到半导体晶体表面的敏光薄材料上的工艺过程。
而此处的敏光薄材料就是指光刻胶(photoresist)。
光刻胶又称光致抗蚀剂、光阻或光阻剂,由感光树脂、增感剂和溶剂三种主要成分组成的对光敏感的混合液体。
感光树脂经光照后,在曝光区能很快地发生光固化反应,使得这种材料的物理性能,特别是溶解性、亲合性等发生明显变化。
经适当的溶剂处理,溶去可溶性部分,得到所需图像。
光刻胶的技术复杂,品种较多。
对此探讨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1、光刻胶根据在显影过程中曝光区域的去除或保留可分为两种——正性光刻胶(positive photoresist)和负性光刻胶(negative photoresist)。
正性光刻胶之曝光部分发生光化学反应会溶于显影液,而未曝光部份不溶于显影液,仍然保留在衬底上,将与掩膜上相同的图形复制到衬底上。
负性光刻胶之曝光部分因交联固化而不溶于阻显影液,而未曝光部分溶于显影液,将与掩膜上相反的图形复制到衬底上。
正胶的优点是分辨率比较高,缺点是粘附性不好,阻挡性弱。
与之相反,负胶的粘附性好,阻挡性强,但是分辨率不高。
2、基于感光树脂的化学结构,光刻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光聚合型,采用烯类单体,在光作用下生成自由基,自由基再进一步引发单体聚合,最后生成聚合物,具有形成正像的特点。
二是光分解型,采用含有叠氮醌类化合物的材料,经光照后,会发生光分解反应,由油溶性变为水溶性,可以制成正性胶。
微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发展展望

微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发展展望论文概要:本文介绍了穆尔定律及其相关内容,并阐述对微电子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
针对日前世界局势紧张,战争不断的状况,本文在最后浅析了微电子技术在未来轻兵器上的应用。
由于这是我第一次写正式论文,恳请老师及时指出文中的错误,以便我及时改正。
一.微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微电子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心脏。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航天航空技术、遥测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家用电器产业的迅猛发展。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使现代战争成为信息战、电子战。
在我国,已经把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拄性产业。
如今,微电子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集成电路(IC)是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电子工业的“粮食”。
集成电路已发展到超大规模和甚大规模、深亚微米(0.25μm)精度和可集成数百万晶体管的水平,现在已把整个电子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人们认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全球发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1965年,Intel公司创始人之一的董事长Gorden Moore在研究存贮器芯片上晶体管增长数的时间关系时发现,每过18~24个月,芯片集成度提高一倍。
这一关系被称为穆尔定律(Moores Law),一直沿用至今。
穆尔定律受两个因素制约,首先是事业的限制(business Limitations)。
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生产成本几乎呈指数增长。
其次是物理限制(Physical Limitations)。
当芯片设计及工艺进入到原子级时就会出现问题。
DRAM的生产设备每更新一代,投资费用将增加1.7倍,被称为V3法则。
目前建设一条月产5000万块16MDRAM的生产线,至少需要10亿美元。
据此,64M位的生产线就要17亿美元,256M位的生产线需要29亿美元,1G位生产线需要将近50亿美元。
至于物理限制,人们普遍认为,电路线宽达到0.05μm时,制作器件就会碰到严重问题。
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论文

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摘要: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微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及核心,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
本文将对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作一探讨。
关键词:高职;微电子;工业化;人才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新技术、新标准、新行业的引进,也会刺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繁荣。
职业技能越强,知识结构越合理,创新能力越强,越符合市场经济竞争对人才的需要。
微电子学是在物理、电子学、材料科学、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学等多种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发展高新技术和国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微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及核心,是世界高科技竞争的热点,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
其中超大规模通信专用集成电路是现代通信设备的心脏,它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大生产升级技术的掌握与提高,对于我国通信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工业化的深入使得高职教育发展的环境也发生着重大变化,高职教育原有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要根据市场的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目标要从狭隘的职业技能教育转向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
单纯的职业技能已不能满足工业化形势下企业的用人要求。
企业要创新,人才是关键,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把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种种技术能力,不断学习,获得新的职业技术资格的能力,自我管理、独立工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只有拥有了具备上述综合素质的应用人才,才能充分应对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才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创新。
FinFET工艺论文.

微电子前沿(4)姓名:学号:签名:微电子前沿------ FinFET技术引言:2015年,这是一个FinFET的时代,FinFET器件纷纷进入移动市场,苹果,三星,华为纷纷推出自己的使用了FinFET工艺的芯片。
在16nm以及14nm制程时代,只有FinFET工艺才能稳定发展,三星、台积电目前的14nm/16nm都极其依赖于FinFET技术。
而在2015年12月24日这一天,美国公布了9名国家科学奖获得者和8名国家技术和创新奖获得者的名单,美籍华人科学家胡正明荣获年度国家技术和创新奖,没错就是鳍式场效晶体管(FinFET)的发明者。
为什么现在FinFET能主宰微电子前沿领域,没有使用这个技术的芯片只能落后于这个时代?因为,早期的IC制程基本都是基于传统的平面型晶体管结构,平面型晶体管指的是MOSFET的源极、漏极、栅极和沟道的横截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晶体管。
虽然平面型晶体管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相当的成熟,成本也日趋低廉,但随着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漏电流和短沟效应对性能的严重影响使得平面晶体管技术已达到瓶颈阶段。
而FinFET器件在抑制亚阈值电流和栅极漏电流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可以实现平面工艺无法达到的界限。
这样,在这个超级集成度的芯片时代,使用FinFET技术无可避免。
1FinFET概述FinFET称为鳍式场效晶体管(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FinFET)是一种新的互补式金氧半导体(CMOS)晶体管。
Fin是鱼鳍的意思,FinFET命名根据晶体管的形状与鱼鳍的相似性。
闸长已可小于25纳米,未来预期可以进一步缩小至9纳米,约是人类头发宽度的1万分之1。
由于在这种导体技术上的突破,未来芯片设计人员可望能够将超级计算机设计成只有指甲般大小。
FinFET源自于传统标准的晶体管—场效晶体管(Field-Effect Transistor;FET)的一项创新设计。
在传统晶体管结构中,控制电流通过的闸门,只能在闸门的一侧控制电路的接通与断开,属于平面的架构。
微电子毕业论文

微电子毕业论文微电子毕业论文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微电子技术逐渐成为了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电子设备、通信技术、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名微电子专业的毕业生,我在我的毕业论文中选择了探讨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在我的论文中,我首先介绍了微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微电子技术是一门研究微型电子元件和微型电子系统的学科,它主要涉及到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微电子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微电子技术的深入了解,我发现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接着,我详细讨论了微电子技术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电子设备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智能手机、电脑还是家用电器,都离不开微电子技术的支持。
通过微电子技术,我们可以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高效化和智能化。
例如,通过微电子技术,我们可以将大型计算机缩小到手掌大小的智能手机中,实现了信息的随时随地获取和交流。
除了电子设备,微电子技术还在通信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通信设备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无论是移动通信还是卫星通信,都离不开微电子技术的支持。
通过微电子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更快速、更稳定的通信,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此外,我还探讨了微电子技术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医疗器械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工具,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为医疗器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通过微电子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医疗器械的精确控制和监测,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心脏起搏器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自动调节,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论文的最后,我对微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微电子技术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微电子封装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论文

微电子封装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论文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已经在工业、农业、国防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應用。
伴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微电子工业发展迅猛,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微电子封装技术的高速发展。
这样必然要求微电子封装要更好、更轻、更薄、封装密度更高,更好的电性能和热性能,更高的可靠性,更高的性能价格比,因此采用什么样的封装关键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1.微电子封装的概述1.1微电子封装的概念微电子封装是指利用膜技术及微细加工技术,将芯片及其他要素在框架或基板上布置、粘贴固定及连接,引出连线端子并通过可塑性绝缘介质灌封固定,构成整体立体结构的工艺。
在更广的意义上讲,是指将封装体与基板连接固定,装配成完整的系统或电子设备,并确定整个系统综合性能的工程【1】。
1.2微电子封装的目的微电子封装的目的在于保护芯片不受或少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为之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以使电路具有稳定、正常的功能。
1.3微电子封装的技术领域微电子封装技术涵盖的技术面积广,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物理、化学、化工、材料、机械、电气与自动化等各门学科,也使用金属、陶瓷、玻璃、高分子等各种各样的材料,因此微电子封装是一门跨学科知识整合的科学,整合了产品的电气特性、热传导特性、可靠性、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应用以及成本价格等因素。
2微电子封装领域中的关键技术目前,在微电子封装领域中,所能够采用的工艺技术有多种。
主要包括了栅阵列封装(BGA)、倒装芯片技术(FC)、芯片规模封装(CSP)、系统级封装(SIP)、三维(3D)封装等(以下用简称代替)【2】。
下面对这些微电子封装关键技术进行一一介绍,具体如下:2.1栅阵列封装BGA是目前微电子封装的主流技术,应用范围大多以主板芯片组和CPU等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为主。
BGA的特点在于引线长度比较短,但是引线与引线之间的间距比较大,可有效避免精细间距器件中经常会遇到的翘曲和共面度问题。
微电子论文

微电子学与医学的结合造福社会刘畅自动化专业093班学号:090919摘要: 微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直接基础。
现代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它主要应用于生活中的各类电子产品,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电子产品的消费市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微电子技术过去在医学中的主要是应用于各类医疗器械的集成电路,在未来主要是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生命科学、药业、农业、环境科学等凡与生命活动有关的领域中均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一、引言:我所了解的微电子技术1.定义微电子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微型的电子电路。
它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在电子电路和系统的超小型化和微型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集成电路,即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的电路互联,采用微细加工工艺,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上,并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
与传统电子技术相比,其主要特征是器件和电路的微小型化。
它把电路系统设计和制造工艺精密结合起来,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因而成本低,可靠性高。
它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微电子技术对信息时代具有巨大的影响。
它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
2.发展历史:微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在二十世纪迅速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一门重要学科。
它的发展史其实就是集成电路的发展史。
1904 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明了第一个电子管——二极管,不就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三极管。
电子管的发明,使得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起来。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947 年贝尔实验室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
微电子封装技术论文范文(2)

微电子封装技术论文范文(2)微电子封装技术论文范文篇二埋置型叠层微系统封装技术摘要:包含微机电系统(MEMs)混合元器件的埋置型叠层封装,此封装工艺为目前用于微电子封装的挠曲基板上芯片(c0F)工艺的衍生物。
cOF是一种高性能、多芯片封装工艺技术,在此封装中把芯片包入模塑塑料基板中,通过在元器件上形成的薄膜结构构成互连。
研究的激光融除工艺能够使所选择的cOF叠层区域有效融除,而对封装的MBMs器件影响最小。
对用于标准的c0F工艺的融除程序进行分析和特征描述,以便设计一种新的对裸露的MEMs器件热损坏的潜在性最小的程序。
cOF/MEMs封装技术非常适合于诸如微光学及无线射频器件等很多微系统封装的应用。
关键词:挠曲基板上芯片;微电子机械系统:微系统封装1、引言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从航空体系到家用电器提供了非常有潜在性的广阔的应用范围,与功能等效的宏观级系统相比,在微米级构建电子机械系统的能力形成了在尺寸、重量和功耗方面极度地缩小。
保持MEMS微型化的潜在性的关键之一就是高级封装技术。
如果微系统封装不好或不能有效地与微电子集成化,那么MEMS的很多优点就会丧失。
采用功能上和物理上集成MEMS与微电子学的方法有效地封装微系统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由于MEMS和传统的微电子工艺处理存在差异,在相同的工艺中装配MEMS和微电子是复杂的。
例如,大多数MEMS器件需要移除淀积层以便释放或形成机械结构,通常用于移除淀积材料的这些工艺对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或别的微电子工艺来说是具有破坏性的。
很多MEMS工艺也采用高温退火以便降低结构层中的残余材料应力。
典型状况下退火温度大约为1000℃,这在CMOS器件中导致不受欢迎的残余物扩散,并可熔化低温导体诸如通常用于微电子处理中的铝。
缓和这些MEMS微电子集成及封装问题的一种选择方案就是使用封装叠层理念。
叠层或埋置芯片工艺已成功地应用于微电子封装。
在基板中埋置芯片考虑当高性能的内芯片互连提供等同于单片集成的电连接时,保护微电子芯片免受MEMS环境影响。
微电子技术论文

微电子技术论文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微电子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微电子技术论文篇一微电子技术与产业群研究【摘要】微电子技术进步促进了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同时,以微电子产业为基础的许多领域也正在形成产业群发展浪潮。
本文旨在探讨微电子技术与产业群的关系,研究微电子产业群,区分微电子相关性产业群和微电子产业集群,揭示其产业群的特殊性,深化我们对微电子产业群的认识,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产业群;产业集群;相关性产业群微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微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在以微电子产业为基础的许多领域产生了极富创造性的变革,从而引领了新一轮的产业群发展浪潮。
本文旨在通过对微电子技术与产业群发展关系的研究,探讨微电子产业群的分类以及它们的特征,把握微电子产业群发展的基本要求,促进微电子产业群健康有序发展。
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系列技术,它包括系统和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
微电子技术除集成电路外,还包括集成磁泡、集成超导器件和集成光电子器件等。
为便于分析,我们设定:研究的微电子技术主要限于集成电路的器件、工艺技术等领域。
微电子技术始于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到1958年前后已研究成功以这种组件为基础的混合组件,1962年生产出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和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
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单极型集成电路(MOS电路)在高度集成和功耗方面的优点,微电子技术进入了MOS 电路时代。
从1958年TI研制出第一个集成电路触发器算起,到2003年Intel推出的奔腾4处理器(包含5500万个晶体管)和512MbDRAM(包含超过5亿个晶体管),集成电路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5%。
目前,微电子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其发展表现在三点:一是缩小芯片中器件结构的尺寸,即缩小加工线条的宽度;二是增加芯片中所包含的元器件的数量,即扩大集成规模;三是开拓有针对性的设计应用。
微电子技术论文范文3篇

微电⼦技术论⽂范⽂3篇微电⼦技术发展历史论⽂摘要本⽂展望了21世纪微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认为:21世纪初的微电⼦技术仍将以硅基CMOS电路为主流⼯艺,但将突破⽬前所谓的物理“限制”,继续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将逐步发展成为集成系统;微电⼦技术将与其它技术结合形成⼀系列新的增长点,例如微机电系统(MEMS)、DNA芯⽚等。
具体地讲,SOC设计技术、超微细光刻技术、虚拟⼯⼚技术、铜互连及低K互连绝缘介质、⾼K栅绝缘介质和栅⼯程技术、SOI技术等将在近⼏年内得到快速发展。
21世纪将是我国微电⼦产业的黄⾦时代。
关键词微电⼦技术集成系统微机电系统DNA芯⽚1引⾔综观⼈类社会发展的⽂明史,⼀切⽣产⽅式和⽣活⽅式的重⼤变⾰都是由于新的科学发现和新技术的产⽣⽽引发的,科学技术作为⾰命的⼒量,推动着⼈类社会向前发展。
从50多年前晶体管的发明到⽬前微电⼦技术成为整个信息社会的基础和核⼼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产⼒”。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种普遍形式,与材料和能源⼀起是⼈类社会的重要资源,但对它的利⽤却仅仅是开始。
当前⾯临的信息⾰命以数字化和⽹络化作为特征。
数字化⼤⼤改善了⼈们对信息的利⽤,更好地满⾜了⼈们对信息的需求;⽽⽹络化则使⼈们更为⽅便地交换信息,使整个地球成为⼀个“地球村”。
以数字化和⽹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同⼀般技术不同,它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基础性,它可以渗透和改造各种产业和⾏业,改变着⼈类的⽣产和⽣活⽅式,改变着经济形态和社会、政治、⽂化等各个领域。
⽽它的基础之⼀就是微电⼦技术。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微电⼦技术的进步,就不可能有今天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微电⼦已经成为整个信息社会发展的基⽯。
50多年来微电⼦技术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这⾥指的创新包括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应⽤创新等。
晶体管的发明并不是⼀个孤⽴的精⼼设计的实验,⽽是⼀系列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等取得重⼤突破后的必然结果。
微电子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热门选题100个)

微电子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热门选题100个)“秤砣虽小压千斤”, 对于毕业论文题目来说, 道理依然如此, 在几千字的一篇本科论文中, 题目虽只占了小小的十多个字, 但其作用和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微电子论文来说, 题目就像是眼睛, 是读者关注的首个要点, 本文整理了100个优秀的“微电子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以供参考。
微电子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范例一:1.浅谈我国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现状2.SiGe半导体在微电子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能源互联网中的信息通信技术4.微电子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黄劲风5.桥(门)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的研发及应用付宏伟6.借鉴“三星模式”修订微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方案7、航空系统中微电子技术的应用8、浅谈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9、简谈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10、机械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展望11.试论微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应用12.浅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13.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新领域14.试论微电子技术发展面临的限制及发展前景15.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体会和探讨16.微电子技术在智能用电中的应用林香魁17、智能用电中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18、浅析微电子制造技术及其发展19、我国微电子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半导体器件研究生培养探索与实践21.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与设计22.试析新媒体环境下电子信息技术发展23.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24.依托虚拟仿真教学设计提升微电子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研究25.一种基于DDS芯片AD的高精度信号发生器26.试谈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发展27、基于D打印技术的微电子器件制造28、新形势下微电子工艺实验教学改革研究29、基于专利技术情报的全球微电子陶瓷专利布局研究30、层状二硫化钼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31.微电子器件的可靠性优化研究32.基于热反射法的微纳结构热扫描技术研究33.基于SOI的微电子器件抗辐射加固技术34.浅谈微电子器件的可靠性35.系统级单粒子效应性能评估的中子辐照试验方法36.微电子封装器件热失效分析与优化研究37、PDCA循环在微电子器件设计实践课程中的应用38、基于“互联网+”时代《微电子器件》课程的改革与实践39、浅析微电子器件静电损伤的测试40、半导体器件中的内建电场教学实践41.纳米材料及HfO基存储器件的原位电子显微学研究42.微电子工艺和器件仿真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43.微电子基础实验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44.瑞士成功研制世界首个全金属微型光电信号转换器45.光刻技术在微电子设备上的应用及展望46.光刻技术在微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及发展47、关于通信设备防雷与接地保护技术的研究48、基于微电子传感信号的机械设备自动控制探究49、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防雷电过电压保护策略50、浅析电力系统的雷电防护微电子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范例二:51.一次安防系统雷灾综合分析及整改措施52.防浪涌隔离器的防雷应用探讨53.光刻技术在微电子设备上的应用及展望54.中国劳动力“极化”现象及原因的经验研究55.电子厂房的接地设计探析56.现代建筑物综合防雷技术的研究57、微波站微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58、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分析59、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和发展态势的探讨60、微电子技术在普洱茶半自动加工生产线的应用61.国际光电子与微电子技术及应用研讨会62.区域产业优势下高职类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究63.国际光电子与微电子技术及应用研讨会64.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研究65.基于PLC的便携式变频器教学机的设计66.微电子计算机网络安全67、微电子技术在航空系统中的发展68、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及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性69、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70、国际光电子与微电子技术及应用研讨会71.可再生能源互联网中的微电子技术72.关于微电子火工品的发展及应用研究73.基于微电子技术的注水泵监控保护系统74.微电子技术在航空系统中的发展姜振灏75.微电子技术在智能用电中的应用76.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77、微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78、浅谈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79、电子技术在煤化工领域的应用探讨80、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与发展81.基于物联网平台下的微电子计算机辅助功能的应用82.浅谈可编程控制器在教学中的维护83.微电子技术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探索84.浅析机电一体化应用的优点及发展趋势85.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和应用86.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立与发展研究87、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88、微电子技术在智能用电中的应用89、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90、微电子技术在航空系统中的发展姜振灏91.微电子技术在智能用电中的应用92.微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93.浅谈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94.电子技术在煤化工领域的应用探讨95.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与发展96.基于物联网平台下的微电子计算机辅助功能的应用97、浅谈可编程控制器在教学中的维护98、微电子技术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探索99、浅析机电一体化应用的优点及发展趋势100、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微小尺寸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的学科,涵盖了电子学、物理学、材料学等多个领域。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名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毕业生,我将在本文中探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些研究和应用,以及我在毕业论文中的研究内容。
首先,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了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制造、纳米电子学等方面。
其中,集成电路设计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集成电路的规模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主要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图像识别集成电路设计。
通过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我设计了一种高效的图像识别电路,能够准确地识别不同种类的图像。
这项研究对于提高图像识别的准确性和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其中,电子产品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主要应用之一。
如今,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柔性显示技术,通过在柔性基底上制造微小尺寸的电子器件,实现了可弯曲、可折叠的显示屏。
这项研究对于改善电子产品的使用体验和便携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还与能源领域密切相关。
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人们对于高效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材料,通过改变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这项研究对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主要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图像识别集成电路设计、柔性显示技术和太阳能电池材料等方面。
电子温度计设计论文(2)

题目:电子温度计的设计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班级:电子3121作者:刘冬指导教师:程晓芳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认的。
其中电子温度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医院、家庭等随处可见,为了能更加满足人们的需要,数字体温计正在更新换代。
电子温度测量方式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兴起而快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它利用材料随温度变化的参数转换成电信号对温度进行测量。
电子温度计功能完善、使用方便安全、精度高,克服了传统电子温度计价格昂贵,测量功能单一、误差偏大等问题,使用效果良好,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电子温度计的系统组成、应用方面、使用技术、功能特点、技术指标等方面来介绍与设计电子温度计。
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1)1.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2)1.3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案 (4)1.3.1 硬件设计 (4)1.3.2 软件设计 (5)1.3.3 方案设计 (5)1.4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研究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主要特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5)2.189C51单片机的介绍 (6)2.1.1 89C51单片机管脚图 (7)2.1.2 89C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8)2.1.3 89C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 (8)2.2温度传感器DS18B20 (9)2.2.1 DS18B20的性能特点 (9)2.2.2 DS18B20与单片机的典型接口设计 (9)2.2.3 DS18B20 的内部结构 (11)2.2.4 DS18B20 的测温原理 (11)2.2.5 告警信号: (12)2.2.6 CRC 的产生: (12)2.2.7 DS18B20使用中注意事项 (12)2.31602字符型LCD简介 (13)2.3.1 1602LCD的基本参数及引脚功能 (13)2.3.2 1602LCD的指令说明及时序 (15)2.3.3 1602LCD的RAM地址映射及标准字库表 (16)2.3.4 1602LCD的一般初始化(复位)过程 (17)2.4DS1302时钟芯片 (17)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19)3.1硬件设计:本文采用89C51单片机作为主要控制芯片,具体框图如图3-1所示。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论文 2

单片机设计论文院 (系):机械工程学院班级:10机制2班学生姓名:陈艺文导师姓名:海深一、单片机历史单片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
1、SCM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创新模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开创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上,Intel公司功不可没。
2、MCU即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它所涉及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因此,发展MCU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电气、电子技术厂家。
从这一角度来看,Intel逐渐淡出MCU的发展也有其客观因素.在发展MCU方面,最著名的厂家当数Philips公司. Philips公司以其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巨大优势,将MCS—51从单片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到微控制器。
因此,当我们回顾嵌入式系统发展道路时,不要忘记Intel和Philips的历史功绩。
3、嵌入式系统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之路,向MCU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决;因此,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形成了SOC化趋势。
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对单片机的理解可以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用系统。
单片机也被称为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常用英文字母的缩写MCU表示单片机,它最早是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单片机由芯片内仅有CPU的专用处理器发展而来.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大量外围设备和CPU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而对体积要求严格的控制设备当中.INTEL的Z80是最早按照这种思想设计出的处理器,从此以后,单片机和专用处理器的发展便分道扬镳.二、常用单片机芯片简介1、STC单片机STC公司的单片机主要是基于8051内核,是新一代增强型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速度快8~12倍,带ADC,4路PWM,双串口,有全球唯一ID号,加密性好,抗干扰强.2、PIC单片机:是MICROCHIP公司的产品,其突出的特点是体积小,功耗低,精简指令集,抗干扰性好,可靠性高,有较强的模拟接口,代码保密性好,大部分芯片有其兼容的FLASH程序存储器的芯片。
srtp论文

微电子封装技术的最新进展及纳米材料在其中的应用摘要:微电子封装技术中介绍了中丝焊、倒装焊和无铅焊料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用于先进和复杂应用场合的堆叠芯片丝焊、低k超细间距器件丝焊以及铜丝焊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纳米材料在微电子、光电子及计算机领域的应用,使其在推动微电子封装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封装技术,焊接,丝焊,倒装焊,无铅焊料,纳米材料,微电子1、纳米材料在微电子、光电子及计算机领域的应用未来所有的纳米电子器件都将具有更小(集成度更高)、更快(响应速度更快)、更冷(单个器件的功耗更小、温升低)的特点。
如果记录媒体采用纳米层和纳米点的形式,1,000张CD盘中的信息就可能存储到一个手表大小的存储器中。
除了存储量千百倍甚至百万倍地增加外,计算机的速度也将大幅度提高。
传送电磁信号(包括无线电信号和激光信号)的器件将变得更加小巧而功能却更加强大。
任何人、任何物体都将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未来的互联网相连。
而将来的互联网更像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信息环境,而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网络。
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制定一个关于信息处理器件在小型化、速度和功耗方面不断改善的技术发展线路。
这些信息处理器件包括用于信号获取的纳米传感器,用于信号处理的逻辑器件,用于数据记忆的存储器,用于可视化的显示器和用于通讯的传输器件。
根据SIA的预测,大概到2010年,半导体芯片可以达到100 nm的精度,与纳米结构器件相距不远。
实际上,1999年,美国加州大学与惠普公司合作已经研制成功1OOnm的芯片。
1998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制出了量子磁盘,密度高达1011bit/in2,美国商家认为2005年的市场可达400亿美元。
目前,利用纳米技术己经研制成功多种纳米器件。
单电子晶体管,红、绿、蓝三基色可调谐的纳米发光二极管以及利用纳米丝、纳米棒制成的微型探测器己经问世。
日本日立公司成功研制出单个电子晶体管,它通过控制单个电子运动状态来完成特定功能,即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器件。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当今信息时代,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已经在现代科技领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微电子器件的日益先进,人们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旨在综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材料、制备技术、器件特性和应用。
通过对各个方面的文献综述,本文旨在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提供全面的背景知识和理论支持。
一、材料研究综述1.1 硅材料硅材料是微电子器件制备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本节主要综述了硅材料的种类、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微电子领域中的应用。
1.2 各类半导体材料除了硅材料,半导体材料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本节综述了几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包括砷化镓、磷化铟和碳化硅等,并介绍了它们的性质、制备工艺和应用场景。
二、制备技术研究综述2.1 温度控制技术在微电子器件的制备过程中,温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综述了常见的温度控制技术,如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和分子束外延等,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2.2 光刻技术光刻技术是微电子器件制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本节综述了光刻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常见的光刻设备,并介绍了光刻技术在微电子领域中的应用。
三、器件特性研究综述3.1 MOSFET器件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器件是最常见的微电子器件之一。
本节综述了MOSFET器件的原理、性质以及发展历程,并探讨了MOSFET器件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
3.2 MEMS器件MEMS(微机电系统)器件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节综述了MEMS器件的原理、制备工艺以及应用领域,如传感器、加速度计和微泵等。
四、应用研究综述4.1 微电子器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电子器件在通信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节综述了微电子器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4.2 微电子器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微电子器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PLC控制电机正反转(毕业论文)

PLC控制电机正反转(毕业论文)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星三启动可逆运行电动机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院、系(站):渭南工业学校函授站学科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学生:韦坤学号:1070212200033指导老师:刘碧波2012年12月摘要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将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而发展起来的崭新的工业自动控制装置。
目前PLC已基本替代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而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PLC已跃居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的首位。
生产机械往往要求运动部件可以实现正反两个方向的起动,这就要求拖动电动机能作正、反向旋转。
由电机原理可知,改变电动机三相电源的相序,就能改变电动机的转向。
按下正转启动按钮SB1,电动机正转运行,且KM1,KMY接通。
2s后KMY断开,KM 接通,即完成正转启动。
按下停止按钮SB2,电动机停止运行。
按下反转启动按钮SB3,电动机反转运行,且KM2,KMY接通。
2s后KMY断开,KM 接通,即完成反转启动。
目录第一章PLC概述 (1)1.1 PLC的产生 (1)1.2 PLC的定义 (1)1.3 PLC的特点及应用 (2)1.4 PLC的基本结构 (4)第二章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设计 (7)2.1 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电路 (7)2.2 启动时就星型接法30秒后转为三角形运行直到停止反之亦然 (9)2.3.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PLC控制的梯形图、指令表 (12)2.4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PLC控制的工作原理 (13)2.5 指令的介绍 (14)结论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8)第一章PLC概述1.1 PLC的产生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并应用于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
当时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目的是用来取代继电器,以执行逻辑判断、计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及前景姓名:尚阳指导老师:王兴君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业化规模急剧扩大,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加强,当前正处于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持续最长的高速成长期,但是不管是与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还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比较,都还有一定差距如何紧紧抓住国家提供的宝贵机遇,迎接各种风险和挑战,又好又快地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向前发展,这些问题和困难都需要我们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在今后的发展中加以解决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关键词:集成电路产业;生产规模;自主创新一、集成电路概述所谓集成电路(IC),就是在一块极小的硅单晶片上,利用半导体工艺制作上许多晶体二极管、三极管及电阻、电容等元件,并连接成完成特定电子技术功能的电子电路。
从外观上看,它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器件,集成电路在体积、重量、耗电、寿命、可靠性及电性能方面远远优于晶体管元件组成的电路,目前为止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电视机、录像机等电子设备中。
二、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下以时间顺序,简述一下它的发展过程。
1906年,第一个电子管诞生;1912年前后,电子管的制作日趋成熟引发了无线电技术的发展;1918年前后,逐步发现了半导体材料;1920年,发现半导体材料所具有的光敏特性;1932年前后,运用量子学说建立了能带理论研究半导体现象;1956年,硅台面晶体管问世;1960年12月,世界上第一块硅集成电路制造成功;196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使用比较完善的硅外延平面工艺制造成第一块公认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2] 1988年:16M DRAM问世,1平方厘米大小的硅片上集成有3500万个晶体管,标志着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的更高阶段。
1997年:300MHz奔腾Ⅱ问世,采用0.25μm工艺,奔腾系列芯片的推出让计算机的发展如虎添翼,发展速度让人惊叹。
2009年:intel 酷睿i系列全新推出,创纪录采用了领先的32纳米工艺,并且下一代22纳米工艺正在研发。
集成电路制作工艺的日益成熟和各集成电路厂商的不断竞争,使集成电路发挥了它更大的功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由此集成电路从产生到成熟大致经历了如下过程: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2.1集成电路的前奏——电子管、晶体管电子管,是一种在气密性封闭容器中产生电流传导,利用电场对真空中的电子流的作用以获得信号放大或振荡的电子器件。
由于电子管体积大、功耗大、发热厉害、寿命短、电源利用效率低、结构脆弱而且需要高压电源的缺点,很快就不适合发展的需求,被淘汰的命运就没躲过。
晶体管,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可以用于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许多其它功能。
晶体管很快就成为计算机“理想的神经细胞”,从而得到广泛的使用。
虽然晶体管的功能比电子管大了很多,但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晶体管也越来越不适合科技的发展,随之出现的就是能力更强的集成电路了。
2.2集成电路的诞生几根零乱的电线将五个电子元件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集成电路。
虽然它看起来并不美观,但事实证明,其工作效能要比使用离散的部件要高得多。
历史上第一个集成电路出自杰克-基尔比之手。
当时,晶体管的发明弥补了电子管的不足,但工程师们很快又遇到了新的麻烦。
为了制作和使用电子电路,工程师不得不亲自手工组装和连接各种分立元件,如晶体管、二极管、电容器等。
其实,在20世纪50年代,许多工程师都想到了这种集成电路的概念。
美国仙童公司联合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就是其中之一。
在基尔比研制出第一块可使用的集成电路后,诺伊斯提出了一种“半导体设备与铅结构”模型。
1960年,仙童公司制造出第一块可以实际使用的单片集成电路。
诺伊斯的方案最终成为集成电路大规模生产中的实用技术。
基尔比和诺伊斯都被授予“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他们被公认为集成电路共同发明者。
以后,随着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技术的应用,解决了集成电路免受外力或环境因素导致的破坏的问题。
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是指利用膜技术及微细加工技术,将芯片及其他重要要素在框架或基板上布置、粘贴固定及连接,引出接线端子并通过可塑性绝缘介质灌封固定,构成整体立体结构的工艺。
这样按电子设备整机要求机型连接和装配,实现电子的、物理的功能,使之转变为适用于整机或系统的形式,就大大加速了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
随着电子技术的继续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应运而生。
1967年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迅速提高;1977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面世,一个硅晶片中已经可以集成15万个以上的晶体管;1988年,16M DRAM问世,1平方厘米大小的硅片上集成有3500万个晶体管,标志着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阶段;1997年,300MHz奔腾Ⅱ问世,采用0.25μm工艺,奔腾系列芯片的推出让计算机的发展如虎添翼,发展速度让人惊叹,至此,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9年,intel酷睿i系列全新推出,创纪录采用了领先的32纳米工艺,并且下一代22纳米工艺正在研发。
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从小规模到大规模、再到超大规模的迅速发展,关键就在于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水平的迅速提高,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由此而日益复杂而精密。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集成电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的里程碑。
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集成电路还会有更高的发展。
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1976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1000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所使用的电路为中国科学院109厂研制的ECL型电路;1986年,电子部提出“七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技术“531”发展战略,即推进5微米技术,开发3微米技术,进行1微米技术科技攻关;1995年,电子部提出“九五”集成电路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CAD 为突破口,产学研用相结合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合作,强化投资;在2003年,中国半导体占世界半导体销售额的9%,电子市场达到860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半导体市场,中国中高技术产品的需求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到现在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产品设计、芯片制造、电路封装共同发展的态势。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集成电路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集成电路事业也会有更大的发展!2.3集成电路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消费类电子产品(立体声收音机、彩色电视机和盒式录相机)是半导体需求的主要推动力。
从八十年代末开始,个人计算机成为半导体需求强大的推动力。
至今,PC仍然推动着半导体产品的需求。
从九十年代至今,通信与计算机一起占领了世界半导体需求的2/3。
其中,通信的增长最快。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
信息技术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004年,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其主要的推动力是中国国内需求的增长和中国作为世界生产基地所带来的快速增长。
电子终端产品的生产将不断从日本和亚洲其他地区转移到中国。
三、集成电路的分类3.1按功能分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两大类。
前者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模拟电信号;后者则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数字电信号。
所谓模拟信号,是指幅度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例如,人对着话筒讲话,话筒输出的音频电信号就是模拟信号,收音机、收录机、音响设备及电视机中接收、放大的音频信号、电视信号,也是模拟信号。
所谓数字信号,是指在时间上和幅度上离散取值的信号,例如,电报电码信号,按一下电键,产生一个电信号,而产生的电信号是不连续的。
这种不连续的电信号,一般叫做电脉冲或脉冲信号,计算机中运行的信号是脉冲信号,但这些脉冲信号均代表着确切的数字,因而又叫做数字信号。
在电子技术中,通常又把模拟信号以外的非连续变化的信号,统称为数字信号。
目前,在家电维修中或一般性电子制作中,所遇到的主要是模拟信号;那么,接触最多的将是模拟集成电路。
3.2按制作工艺分集成电路按其制作工艺不同,可分为半导体集成电路、膜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三类。
半导体集成电路是采用半导体工艺技术,在硅基片上制作包括电阻、电容、三极管、二极管等元器件并具有某种电路功能的集成电路;膜集成电路是在玻璃或陶瓷片等绝缘物体上,以“膜”的形式制作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
无源元件的数值范围可以作得很宽,精度可以作得很高。
但目前的技术水平尚无法用“膜”的形式制作晶体二极管、三极管等有源器件,因而使膜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多半是在无源膜电路上外加半导体集成电路或分立元件的二极管、三极管等有源器件,使之构成一个整体,这便是混合集成电路。
根据膜的厚薄不同,膜集成电路又分为厚膜集成电路(膜厚为1μm~10μm)和薄膜集成电路(膜厚为1μm以下)两种。
在家电维修和一般性电子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厚膜电路及少量的混合集成电路。
3.3按高低分按集成度高低不同,可分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类。
对模拟集成电路,由于工艺要求较高、电路又较复杂,所以一般认为集成50个以下元器件为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50-100个元器件为中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0个以上的元器件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对数字集成电路,一般认为集成1~10等效门/片或10~100个元件/片为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100个等效门/片或100~1000元件/片为中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0~10.000个等效门/片或1000~100.000个元件/片为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000以上个等效门/片或100.000以上个元件/片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4按导电类型分按导电类型不同,分为双极型集成电路和单极型集成电路两类。
前者频率特性好,但功耗较大,而且制作工艺复杂,绝大多数模拟集成电路以及数字集成电路中的TTL、ECL、HTL、LSTTL、STTL型属于这一类。
后者工作速度低,但输人阻抗高、功耗小、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大规模集成,其主要产品为MOS型集成电路。
MOS电路又分为NMOS、PMOS、CMOS型。
四、集成电路应用领域4.1在计算机的应用随着集成了上千甚至上万个电子元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发展进入了第四代。
第四代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替代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基本运算。
计算机主要部分几乎都和集成电路有关,CPU、显卡、主板、内存、声卡、网卡、光驱等等,无不与集成电路有关。
并且专家通过最新技术把越来越多的元件集成到一块集成电路板上,并使计算机拥有了更多功能,在此基础上产生许多新型计算机,如掌上电脑、指纹识别电脑、声控计算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