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A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A卷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要等到明天,”马云说:“明天太遥远,今天就行动。


B . 本次体育模拟考试,拿不了满分的同学,只占全班十分之一,二。

C . 书本中古文注解记忆得牢不牢固?对考试中的内容理解题目有重要影响。

D . 今年我区参加中考的考生人数只有九千多(含往届生),是近几年人数最少的一届。

2. (2分)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A . 商务部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预计3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预计”与“达到”互换位置)
B . 印度首都新德里5月1日起开始试行为期15天的汽车单双号限行,民众反响积极。

(“限行”后加上“措施”)
C . 根据新条例,广东于2016年1月1日起依法启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的规定。

(删去“的规定”)
D . 暑假前,校长要求各班班主任教育同学们切忌不要私自到江河中游泳。

(改“教育”为“告诫”)
二、书写 (共1题;共4分)
3. (4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yìn ________ 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 ________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 ________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shuāi ________ 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三、默写 (共1题;共8分)
4. (8分)古诗文名旬默写。

①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③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④________,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________,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⑦《满井游记》中作者用“麦田浅鬣寸许”来形容早春的麦田,一个“浅”字,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
5. (4分)名著阅读。

(1)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A,B 处的人物是谁。

A________心里有数儿。

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

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

B________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2)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导致他梦想破灭的原因是________(说出一个即可)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6. (12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2018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某校正式启动“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策划“名人与读书”的主题活动】
①朗读“名人读书名言”。

②________
③听名人读书趣闻逸事。

④主编一册“名人读书名言集”。

⑤主办一期“名人读书的趣闻逸事”手抄报。

⑥________
(2)【仿写关于“书”的句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请以“书籍”开头,仿照最近流行的网络语言写一句话。

网络语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3)【学习名人“苦读”的精神】
请依照下面的示例,也分享一位名人“苦读”的故事,学习其“苦读”的精神。

示例: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可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儿。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儿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 (10分)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经历的哪两件大事?
(2)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
8.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

苏秦欲止之。

孟尝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

”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

”孟尝君见之。

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①上,有土偶与桃梗②相与语。

桃梗谓土偶曰:‘子,西岸之土也,挻③之以为人。

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

’土偶曰:‘不然。

吾西岸之土也,残则复西岸耳。

今子,东国④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

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今秦四塞⑤之国,比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

”孟尝君乃止。

(选自《战国策·齐策三》)
【注】①淄(zī):河流名称。

②土偶:用泥巴捏的泥人。

桃梗:用桃木雕刻的木人。

③挻(shān):揉和。

④东国:东方。

⑤四塞:四面都有险要的关口。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 . 止者千数而弗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 . 苏秦欲止之孟尝君乃止
C . 吾已尽知之矣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D . 过于淄上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三处划线的“君”,可以译为“您”,是苏秦对孟尝君的尊称。

文中还有两个解释为“你”的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

②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4)文章开头写“孟尝君将人秦,止者千数而弗听”,除了交代事件的起因、引出下文以外,还有什么作用?
(5)苏秦拜见孟尝君的目的是什么?他用什么方法达成了目的?
八、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6分)
9.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
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
(3)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4)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10. (11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驳“金钱万能”
①莎士比亚在他的《雅典的泰门》中,对金钱有一段如下的描述:“金子?贵重的,闪光的.黄澄澄的金子?不,是神哟!我不是徒然向它祈祷,它足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邪恶变成善良,衰老变成年少;怯弱变成英勇,卑贱变成崇高。


②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引述莎翁这段台词。

的确,这段台词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私有制社会中那种金钱统治一切的可悲现象,暴露了那种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③然而,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居然还有人在喊“金钱万能”,拜倒在孔方兄的脚下。

金钱真像某些人所想的那么“万能”吗?
④在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里,有多少优秀儿女,他们面对敌人的威胁和利诱,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正如方志敏所说:“共产党人不是金钱所能打动的。


⑤新中国诞生前后,有多少志士仁人,他们身居海外,一心报国,______了国外优裕的生活条件,回到满目疮痍的祖国,他们视金钱如草芥,却为自己的祖国献上了一片赤子之心。

这种拳拳爱国心,眷眷报国情,哪里是金钱所能买到的?
⑥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又有多少在各自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着的人们,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计较报酬,为了祖国的四化建设忘我地工作,他们这种精神难道是金钱能,够买到的吗?
⑦诚然,也应当看到,确实有一些人在“金钱万能”思想的腐蚀下,变成了金钱的奴隶:有的为苦心经营他个人的“钱袋”,损公肥私;有的为了攫取金钱,不惜丧失人格、国格;更有甚者为金钱竟违反法纪,铤而走险。

列宁说过:“做事就是为了金钱——这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道德。

”叫喊“金钱万能”,甘做金钱奴隶者,其头脑中利己主义在恶性膨胀,如不悬崖勒马,幡然悔悟,最终难免落得个手戴镣铐,身陷囹圄的下场。

⑧马克思说过:“从做生意和金钱中解放……也就是现代的自我解放。

”让我们对那些还在高喊“金钱万能”的人猛击一掌:莫再做金钱的奴隶,珍惜比金钱更宝贵的时间和青春吧!
(1)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如词语,最恰当的是________(放弃,抛弃,失去)。

原因是________。

(不超过35个字)(2)根据上下文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满目疮痍________
身陷囹圄________
(3)莎士比亚的那段话主要揭示了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4)第③段中“居然”一词不能去掉的原因是________。

(5)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________和________。

等三种论证方法,其中第⑦段举例从反面论证了________。

(答案不超过15个字)
(6)从文题来看,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其中批驳的观点是________;作者的观点是________。

1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昏
(英)萨基(1870—1916)
①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背向着公园栏杆围起来的长方形草坪。

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着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

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

然而,就在这若明若暗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

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一点儿也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经无法辨认清楚。

②葛尔特茨比此时心事重重,眼前的景色与他此刻的心情完全和谐。

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

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

他们把失掉的好运、破灭的希望深深地掩藏起来,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

他们寒酸的衣衫,压弯的双肩,忧郁的目光,在暮色中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起码,他们不会被人们认出来。

③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

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

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

远去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④空出来的位子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所占据了。

年轻人衣着虽然比较考究,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

新来的人一屁股坐在长凳上,同时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吐字之清楚就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⑤“看来您心情不大好啊。

”葛尔特茨比说道,心里揣摸着年轻人的这番表演准是为着引起他适当的注意。

⑥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坦然得令人不能产生一点怀疑。

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⑦“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⑧“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⑨“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克夏广场的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在几个星期前给拆掉了。

旧址上盖起了一家影剧院。

出租汽车司机给我介绍了另一家旅店,远一点儿,可我只好去了。

我刚给家里人写完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

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

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坐落在哪条街上。

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

当然了,我可以打电报给家里人,叫他们把地址告诉我,可是这封电报明天才能收到,而眼下我身上一个钱也没有了,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一先令。

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我兜里只剩下两便士,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⑩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

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

“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

”年轻人随后接着说道,语调里多少带着点委屈的口气。

⑪“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记得有一次我也经历过这么一件事。

那是一个外国的首都。

不过那次我们一行两人。

事情显得更离奇了。

幸好我们还记得旅店紧靠条什么运河。

一找到运河,我们就顺着它找到了。


⑫“听完这段往事的叙述,”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在国外,我还不会这么发愁,”他说道,“总可以找到领事馆,得到必要的帮助。

可是在自己国家里,一旦陷入困境,真是束手无策。

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此事。

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⑬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他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葛尔特茨比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⑭“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⑮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

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⑯“淮把它丢了。

”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⑰“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

”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

他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

不过,在他那高傲的表情中,总显得有几分疲倦的样子。

⑱“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这一点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

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香皂,包装和封记都要跟刚从铺子里买来的一样,那他准可以成为这一行业里出类拔萃的人。

干他那一行,什么都得事先想好。

要有这种能力,而且是无限的能力,才能称得上
是个歪才。


⑲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

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关切地喊了一声。

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失落着一个椭圆形小纸包,外表和店主人精心打上封记的一样。

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⑳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顺着那暮色笼罩着的小路追了下去,焦急地寻找着穿浅色大衣的年轻人的踪影。

就在他遍寻不见,已经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他发现要找的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

年轻人神态犹豫地站着,显然拿不定主意,是从海德公园穿过去好呢,还是直奔耐茨布里支的熙熙攘攘的人行道。

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㉑“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的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

“一定是您坐下来的时候从大衣兜里滑出来的。

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

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

那时一切证据都对您不利。

如今,既然我听取了香皂的证词,我想我也应当服从它的判决。

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㉒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从而解除了这个问题上的疑虑。

㉓“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地址,”葛尔特茨比继续说道,“您这星期哪天还钱都可以。

这儿是您那块香皂。

可别再丢了,它可是您的好朋友啊。


㉔“幸好给你找着了。

”年轻人说道。

接着,几句感激不尽的话脱口而出。

声音还有点呜咽。

他朝着耐茨布里支方向急忙跑去。

㉕“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葛尔特茨比自言自语地说,“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困境中脱身,这种慰藉降临得太突然了。

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㉖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

经过那条长凳时一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

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㉗“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㉘“丢了一块香皂。

”老人回答。

(选自《青年文摘》2018年第21期)
(1)根据小说的三要素,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一块香皂”在文中出现了十几次,它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主要塑造了葛尔特茨比和年轻人这两个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一,结合材料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4)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小说标题“黄昏”的理解。

九、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作文。

题目:怀念
【要求】
①从“那件事”、“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书写 (共1题;共4分)
3-1、
三、默写 (共1题;共8分)
4-1、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
5-1、
5-2、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6-1、
6-2、
6-3、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1、
7-2、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
8-1、
8-2、
8-3、
8-4、
8-5、
八、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6分)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1-1、
11-2、
11-3、
11-4、
九、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