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00字

合集下载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欣赏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欣赏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欣赏《非理性繁荣》是一部由美国的罗伯特·希勒教授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书中主讲述了作者对经济学的认识,讲述了那些会影响到经济的一些可能。

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两天在看《非理性繁荣》,里面讲到全球房地产市场在二战结束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两次连续的上升趋势,以及其背后的一些原因,然后提到了三个原因,值得深思。

1. 居住在大城市的人民经常会认为土地价格会不断上涨,而他们居住在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 20世纪以来,房地产的公开价格的信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对房地产的潜在价格波动的忧虑和敏感,而政府的未干预也使得民众更加疯狂,导致了之后的十几年的火箭式上涨。

3. 房地产泡沫必将滋生一些贷款机构,他们无视风险,激进的发展客户的策略,也像发酵剂一样,带领着民众最终到达了泡沫的顶端。

之所以写下这些,是想到之前看到有篇文章《疯狂的海淀黄庄》,虽然中学在海淀黄庄呆了六年,资源之丰富,足实让我受益匪浅,但是这样的疯狂模式下,全年无休的孩子们最终得到多少,而这个现象是否也是会变成“泡沫”,值得深思。

那么对比之前房地产的理论,我们是否也可以套用在教育上呢?我简单的照猫画虎的推论一下,结果如下。

1. 居住在海淀黄庄的人们,认为学生的分数/能力会不断上涨,而他们在此补课学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 海淀黄庄地区的名校云集,各个学校的师资、教学进度、模拟考排名成为了公开信息可以随意映入家长眼帘,让其对教育资讯更加敏感而忧虑,有资源的拼资源,有人脉的拼人脉,分分买入学区房,对于普通家庭来讲,好的教育显得更加“稀缺”和”遥不可及“了。

3. 黄庄的教育培训机构遍布大街小巷,初中学高中的课程,小学学初中的课程,提前教提前学成为了“文化”,最终导致家长更加焦虑,孩子负担更重,各种培训补课未来补课大军将继续越滚越大。

而目前官方也没有出台任何遏制政策,恐怕是没有看到太多的弊处。

理性下的疯狂——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理性下的疯狂——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理性下的疯狂——《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班级:国贸2班姓名:朱若曾学号:13040535 自5月下旬至六月中旬,断断续续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将这本罗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荣》读完,比起一口气看完的《泥鸽靶》,自然是慢了许多。

诚然,泥鸽靶那种小说式叙事有其独特的趣味,但也不是说纯理性分析便没有价值——这就如同猫扑和知乎的区别,一个是让你知晓,一个是引你思考。

读一本以某一定义为书名的书,若是最后连定义都解释不了那才真是白读。

“非理性思考”这一定义最初来源于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主席格林斯潘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的演讲,主要是形容20世纪末的美国高涨的投资经济泡沫现象。

就我们常常接触的经济学著作而言,所有的经济学家在建模推论时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即“参与经济活动者皆为理性人。

”然而,“作者看来,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体投资者,都难以摆脱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即使投资者是在追求一种理性的目标,往往也是难以实现的。

作者从市场本身的特征、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学三个角度总结了非理性投资行为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事实上,本书研究的主要是投机市场的行为、人类的易犯错误性以及资本主义的不稳定性,对股市和房市做了深刻的剖析。

”1书对股市和房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接着研究了导致市场泡沫的结构性因素、文化因素,市场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并对学术界的一些解释做了介绍,最终探讨了投机性泡沫对投资者及政府的影响。

首先,是否存在非理性繁荣一直都是学术界在争论的一个问题。

作为这一论断的主要支持者的希勒是这样认为的:“非理性繁荣是投机性泡沫的心理基础,而投机性泡沫是这样一种情况,价格上涨的信息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通过心理的相互影响在人与人之间逐步扩散,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行列,完全不考虑资产的实际价值,而一味地沉浸在对其他投资者发髻的羡慕与赌徒般的兴奋中。

这是一种社会性的、群体性的非理性状态(虽然其中有个别或者部分冷静理性的人或者反向赌徒),同时投资者对于资产的实际价值完全不顾,其后果就是价格远远偏离实际价值。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非理性繁荣》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所著的一本书,该书通过对历史上几起经济泡沫的案例研究,探讨了经济市场中非理性行为的根源和后果。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其中的洞见和警示,认识到经济市场并不完全理性,非理性繁荣是一种必然而又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

希勒在书中详细回顾了历史上几次知名的经济泡沫,例如荷兰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和互联网泡沫等。

他通过对这些泡沫的分析和比较,揭示了市场参与者在价格形成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

在这些案例中,市场参与者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羊群效应、投资者自大和过度乐观,从而导致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

对于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来说,非理性繁荣的出现既是机会也是风险。

希勒指出,非理性繁荣的时机往往很难把握,当市场情绪达到高峰时,投资者可能会陷入盲目追逐涨幅的急躁心态,忽视了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

这种行为往往加剧了市场价格的波动,为泡沫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然而,一旦泡沫破裂,市场价格往往会迅速反转,给投资者带来沉重的损失。

因此,在非理性繁荣中保持冷静思考和理性判断至关重要。

尽管非理性繁荣存在风险,但它也是市场演化的一部分。

希勒认为,非理性繁荣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市场的不健康,相反,它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参与者的增多,非理性繁荣的频率和规模可能会增加。

然而,市场的演化也同时推动了监管和制度的改善,以减少非理性繁荣的风险。

因此,非理性繁荣既是市场发展的一部分,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改进的机会。

在我看来,非理性繁荣不仅存在于经济市场,也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人们在购物、投资、职业选择等方面也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例如,当某种商品很受欢迎时,人们可能在没有理性判断的情况下跟风购买,导致价格过高。

同样,在求职过程中,人们也往往受到盲目追求热门行业的影响,而忽视了自身的兴趣和能力。

因此,非理性行为不仅是经济市场中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警惕和纠正的行为。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繁荣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非理性行为。

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人们在金钱、权力和名利面前所表现出的盲目追求和非理性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在追求繁荣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理性思维和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丰富的案例和数据为支撑,深入分析了人们在金钱、权力和名利面前所表现出的非理性行为。

他指出,人们在追求金钱和财富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赌博、投机和贪婪的陷阱,导致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而在追求权力和名利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攀比、虚荣和不择手段的行为,导致道德沦丧和社会风气败坏。

这些非理性行为不仅会损害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通过对这些案例和数据的深入分析,作者呼吁人们要树立理性思维,摒弃盲目追求和非理性行为。

他指出,只有通过理性思维和行为,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和幸福。

理性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认清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还能够帮助人们理性地选择和管理自己的行为,避免陷入非理性行为的陷阱。

只有树立理性思维,才能够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真正繁荣。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理性思维和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难,而理性思维和行为正是我们应对这些诱惑和困难的利器。

只有通过理性思维和行为,我们才能够避免陷入非理性行为的陷阱,实现真正的繁荣和幸福。

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和行为,摒弃盲目追求和非理性行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真正繁荣。

总之,《非理性繁荣》是一本值得深思的好书,它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繁荣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也呼吁人们要树立理性思维,摒弃盲目追求和非理性行为。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精彩10篇)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精彩10篇)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精彩10篇)《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篇一席勒的《非理性繁荣》从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着力分析美国90年代中后期的网络股泡沫,同时也类比的描述了20世纪初、1929年和上世纪70年代金融危机的情况。

该书是根据许多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和历史事实,对美国互联网期间股市的空前繁荣现象所做的全面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席勒指出泡沫的形成和崩溃显现出正反馈的状态,这点与索罗斯反身理论中的暴涨暴跌不谋而合。

尽管该书是以当时的市场情况为基本出发点的,但他把这一市场情况仅仅作为整个股市繁荣现象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

作者有力地指出近年来的股市飙升只不过是一场正在上演的`、大规模的偶发性庞氏骗局,最终只能是以悲剧收场。

他认为当时的股市是一个投机性泡沫,指出投资者的从众心理是如此之强以至于很难控制和影响,市场定价的重大偏差能够保持几年或者几十年。

作者在第一篇中首先重点对股市上涨的14个催化因素进行了逐一分析:在收益稳定增长时期到来的互联网;胜利主义和外国经济对手的衰落;赞美经营成功或其形象的文化变革;共和党控制国会及资本收益税的削减;生育高峰及其对市场的显著影响;媒体对财经新闻的大量报道;分析师愈益乐观的预测;规定缴费养老金方案的推广;共同基金的发展;通货膨胀回落及“货币幻觉”的影响;交易额的增加;折扣经纪人,当天交易者及24小时交易;赌某机会的增加等等。

并进行了小结。

接着重点对股市的放大机制进行了分析:自发形成的庞氏骗局;投资者的高度信心;对投资者信心的反思;高市值情况下预期不减的例证;对投资者期望和情绪的反思;公众对市场的关注;投机性泡沫的反馈理论;作为反馈模式和泡沫的理解;作为反馈模式和投资机泡沫的庞氏骗局;自发庞氏骗局引起的投机性泡沫;当今的非理性繁荣和反馈环等。

在第二篇中对文化性因素如新闻媒体(媒体在决定市场变化阶段中的作用;媒体讨论的形成;对市场前景的报道;创纪录过量)、新时代的经济思想、新时代和全球泡沫进行了分析。

2024年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2024年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2024年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24年非理性繁荣》是一本由中国经济学家之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兆星所著的经济学专著。

该书以对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主题,针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展望与思考。

整本书逻辑清晰,观点明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进行了科学、客观的展望。

在《2024年非理性繁荣》一书中,王兆星主要探讨了当前中国经济的现状及其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他指出,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正视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出现非理性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受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特别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等。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调整经济政策,加强金融体系的监管,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王兆星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些应对当前经济问题的具体措施。

首先,他认为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监管,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其次,要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和扶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再次,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各地区的协同发展;最后,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2024年非理性繁荣》一书的观点鲜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兆星娴熟运用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对中国经济的独特见解,将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单化,通俗易懂地向读者解释了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些关键要素。

《2024年非理性繁荣》一书的贡献还体现在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和思考上。

王兆星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会继续保持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势头,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和挑战,特别是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

对此,他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如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推动市场化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

《非理性繁荣》(第三版)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非理性繁荣》(第三版)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非理性繁荣》(第三版)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非理性繁荣》(第三版)读后感沽上犇牛作者简介:罗伯特J希勒,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畅销书作者,《纽约时报》经济学视角专栏的定期撰稿人,他的著作有《金融与好的社会》,《动物精神》(合著),《次贷解决方案》和《金融新秩序》。

本书在架构上共,分了六个大的部分。

前篇,也就是书的前三章和后面的五篇。

书的前三章,个人姑且定义为,前篇的三章内容别是第1章股票市场的历史回顾,第2章债券市场的历史回顾和第3章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

三个历史回顾,立足于三个主要投资市场即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描述了这三个市场涨跌的历史过程,梳理了这些市场经历了的哪些显著波动,帮助读者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市场的趋势。

作者在第1章中主要描述了股票市场的一个涨跌历史,创造性的提出了这个周期性调整市盈率(CAPE)。

作者在第2章债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中,指出了利率长期以来的波动和变化。

并利用图表揭示了通胀指数化债券的收益率走势。

通过走势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虽然债券的收益率波动幅度比较小,大概也就是在百分之10到-1%之间波动,而且,大部分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正收益区间。

但是就这样一个窄幅的波动的幅度范围内,它的整个历史的波动,还是蛮大的。

作者在第3章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中指出了,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房地产市场永远上涨这个假设和认知是错误的,是非理性繁荣泡沫的一种体现。

作者在书中说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与此同时,各种肤浅的解释相继出现,其中一种认为人口压力使得土地资源日渐枯竭,必然导致住房价格猛增,但实际情况是1990年以来,人口增长非常的稳定而缓慢,土地资源也并未枯竭,另一种解释认为,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是需求的过快增长,导致建造住房所必需要的劳动力、木材、混凝土和钢材的价格高企,但事实上,建筑成本并未偏离其长期运行趋势,还有一种解释认为这种繁荣是因为很多国家通过降低利率来应对全球经济的衰退,诚然较低的利率水平是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素,但历史上各国央行曾多次降低利率,却没有哪一次导致世界如此默契。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3)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3)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简介《非理性繁荣》是一本由查尔斯·普洛特尼克撰写的经济学著作,于2021年出版。

本书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了经济领域中非理性行为的普遍存在,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本文通过阅读本书并对其中的核心思想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及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进一步加深了对经济学领域非理性行为的理解。

1. 非理性行为的定义和特点在经济学领域,理性行为一直被视为决策者在面临不同选择时做出的最佳决策。

然而,在《非理性繁荣》中,普洛特尼克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人们在经济决策中普遍存在非理性行为。

非理性行为的定义是指人们在经济决策中不依赖于理性分析和优化算法,而是受到情感、心理偏差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做出与最佳决策相悖的选择。

这种行为特点明显,经常导致市场出现多种错误估计和投资失误。

2. 非理性行为的案例分析普洛特尼克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非理性行为在经济领域中的普遍存在。

以股市为例,他指出了常见的非理性行为,如追涨杀跌、投资决策受到噪音交易员的干扰等。

这些行为通常是由于个体的心理偏差和情感因素导致的。

此外,在消费者行为方面也存在非理性行为的体现。

例如,购买奢侈品时,消费者可能会受到社会认同和群体效应的影响,而忽视自身的经济状况和真实需求。

这种非理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平等。

3. 非理性行为的原因和机制为了深入理解非理性行为的产生机制,普洛特尼克引入了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他指出,人类的决策过程往往受到认知偏差和情感驱动的影响。

其中,代表性启发、群体效应和确认偏见等是非理性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代表性启发是指个体在决策时过分依赖于某种特征或对过去经验的简单归纳。

这种启发在投资决策中尤为常见,导致投资者往往高估某些风险,而低估其他风险。

群体效应是指个体在做出决策时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倾向于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这种效应在股市中尤为明显,投资者往往会跟风买入或卖出,而不依赖于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00字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00字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00字-读后感大全作者罗伯特·希勒在书中探讨了跨越百年历史长河的西方金融市场的波动规律,基于对股票、债券、房地产市场的回顾,分析了危机产生的结构、文化和心理根源。

1996年12月5日,时任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在华盛顿发表了一次讲话。

在这次原本沉闷的讲话中,他用了“非理性繁荣”一词来形容当时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

这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发表演讲后的第二天,全球股市便应声大跌。

曾经“非理性繁荣”被许多人看做是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的社会现象的代名词。

时隔多年,这个词因股市泡沫化趋势又再度出现,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当股票市场在人们市场心理的影响下被炒到了一个不正常的、难以维系的高度时,“非理性繁荣”也就出现了。

非理性繁荣是投机性泡沫化(speculativebubble)的心理基础。

书中给出的定义是:价格上涨的消息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通过心理的相互传染在人与人之间扩散,在此过程中,被夸大的故事使得股票价格增长显得合理,有关价格增长的消息又不断被放大,撩拨了一波又一波的投资者扎堆到市场中。

这些投资者可能对资产的真实价格有所疑虑,但可能出于对其他投资者发迹的羡慕,抑或因为“赌徒”的兴奋感,不自觉地卷入到市场中。

我们都知道,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把市场投资者看成是理性人。

很多经济学家在解释股市暴涨暴跌的周期性现象时,也仍然坚持这个假设。

但是这样一来就解释不通了,如果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又怎么会争先恐后地把股票价格越炒越高呢?席勒认为,必须超越传统经济学的视野,去寻找那些藏在市场结构里,但是传统经济学没关注到的因素。

这些诱发非理性繁荣的因素包括:互联网热、在线交易的激增、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对资本所得税的削减、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的发展、赌博在全世界的兴起等诸多因素。

这些因素又通过投资者信心、投资者对未来市场回报的期望等相关机制来产生放大效应。

非理性的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的繁荣读后感

本书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格林斯潘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

从那时起,许多学者、专家都注意到美国股市因投机风气过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现象。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甚至多次预言美国的投资泡沫将破,可是每当美国股市有衰竭的症候时,就会有另一股投机热潮注入,让股市得以暂时维持不坠,直至近日方有软着陆的迹象。

90年代,美国股市不断创新高,投资人的热度沸腾,投机风气鼎盛,知名的股市分析师甚至喊出道琼指数会上五万点的说法。

本书作者席勒为耶鲁大学的教授,也是美国股市的投资人,他根据多年来对美国股市多头行情的分析研究,以及历史上各种股市大幅波动变化的前车之鉴,冷静分析这一波美国股市荣景的各种因素。

然而,这些因素多半无法以一般经济学效率市场的理论来分析,原因是股市中人们所发挥的投机贪婪,是一种非理性的本性,全文娓娓道来,分析鞭辟入里,引人深思。

事实上,所有经过正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在他们分析经济现象时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假设:人们所有的经济决策都是从理性出发。

古典经济学派并曾将经济学领域里所设定的虚拟人物为「经济人」(Homoeconomica)。

这个「经济人」如果处身于现代的人类社会中,将是六亲不认、毫无情感,一切行为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准则;因此,他不会犯下一般「凡人」感情用事的错误,花的每一分钱、用的每一份力气,都经过仔细的盘算。

同样的,经济学家也相信最完美的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这个市场中的买卖双方参与者众多,多到没有人能够以他买卖的数量控制价格;市场中的信息充分流通,任何讯息会迅速传达给所有的参与者,立即而有效地反映在市场的价格之上,这也是金融市场为效率市场的重要假设。

但是正如凡人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市场也无法完全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因此,一旦出现「非理性」投资人与「非理性繁荣」市场,经济学教义派就颇难解释其存在;同样的,这些人所制定的财经政策当然也无法解决非理性思维下的经济问题。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第1篇:非理性繁荣读后感非理性繁荣读后感在金融危机之后,这本书变成了一个好像“圣经”一般的经济读物,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它几乎是准确预见了金融危机的发生,还因为这本书可以从一个更为细致的方面去分析经济。

我觉得这也是经济学有意思的地方,它真的不是单一的数学可以解释的,而是包含了人类社会的很多研究和表现在。

谈到金融危机的时候,书中说“如果让这些破坏性的变化随意蔓延,这些变化所造成的破坏将不只限于经济方面,还将危及我们社会的基础——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乐观以及共同的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破坏的后果将会在今后的数十年间持续不断地显现出来”。

让我立即就想到了现在我们周围的这个社会。

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上的影响是可以修补的,但是在人们的关系方面却很难回到从前了。

这也是温家宝说信心比黄金更加重要的原因吧。

归根到底,所有的事情都还是要人去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互信、;乐观这些基本的品质都丧失了的话就会对这个经济的基础造成非常严重的打击。

作者说,次贷危机解决方案的内容全部都是关于机制变革的:超越短期修补的愿景,以及改革上层建筑的勇气。

他看的更为长远——经济的复苏不是单一地鼓励消费、扩大投资那样简单,而是要从根本上进行机制的变革,这个社会契约指我们整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保护所有人免遭重大灾难的困扰,同时控制住那些已经出现的问题,使之不要再蔓延。

这本书也对房地产领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

作者说,鼓励居者有其屋是一个意义深远而且令人肃然起敬的目标,它传达出来的是一种参与意识以及国家认同感,而且较高住房自有率对一个健康的社会也有着相当多的益处。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美国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创新无疑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的。

但是在实施的角度上,却没有一个相应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去控制这个逻辑的运转,所以说造成了所谓“非理性繁荣”。

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在这次严重的住房泡沫过程中正在经历的“新纪元”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把土地的价值和住房的价值捆绑到了一起。

读书心得体会之《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读书心得体会之《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读书心得体会之《非理性繁荣》读后感文:莫敢放手。

这本书闻名已久,很早就已经购买了,在我身边吃了很长时间的灰,这次借着回家的这几天读完了这本行为金融学的著作,受益良多。

Shiller教授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由:在资产定价实证分析领域有重要贡献。

文:莫敢放手。

这本书闻名已久,很早就已经购买了,在我身边吃了很长时间的灰,这次借着回家的这几天读完了这本行为金融学的著作,受益良多。

Shiller教授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由:在资产定价实证分析领域有重要贡献。

全书围绕主题就是投机性泡沫,定义如下:价格上涨的消息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通过心理的相互传染在人与人之间扩散,在此过程中,被夸大的故事使得股票价格的增长显得合理,有关价格增长的消息又不断被放大,撩拨了一波又一波的投资者扎堆到市场中。

(这些投资者尽管对资产的真实价格有所顾虑,但可能出于对其他投资者发迹的羡慕,抑或因为“赌徒”的兴奋感,不自觉卷入市场。

)全书分为几个部分:一、对市场非理性的回顾(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二、讨论了非理性市场的诱发因素和放大机制三、讨论了非理性市场的文化因素(新闻媒体、经济思想等)四、讨论了非理性市场的心理因素(锚定效应、从众行为、注意力变化等)五、关于反对非理性理论观点的考察六、对于非理性市场的建议全书绝大部分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

但是很多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非理性繁荣是很多因素--重要和次要,间接和直接--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重要市场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它的诱发因素发生的时间并不完全同步,诱发因素的变化通常体现为一种中期趋势,因此,当公众注意到这种变化时,它已经发生了很长一段时间。

作者列举诱发2000年千禧繁荣的12个因素,诱发2003-2007年次贷繁荣的因素,诱发2009年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因素,这些因素,有些是针对美国自身的,譬如:美国必胜信念、政治文化变迁、婴儿潮等。

【读后感1000字】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1000字

【读后感1000字】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1000字

【读后感1000字】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1000字最近读了希勒写的《非理性繁荣》。

这是一本学术著作,作者把非理性繁荣作为了一个研究对象从结构上,文化上,心理上进行了研究。

我佩服作者的丰富的知识,严谨的考证,细心的调查,但我不太喜欢这种典型的西式研究方法,一切用图表数据说话,然后试图解释这些图表数据说明的东西。

书我读起来有些拗口,这是因为我浮躁的心态,翻译的不畅。

我只是简单的翻了一遍。

但这过程中,围绕非理性繁荣这个命题,我确实想到了很多,这有很多我已经形成的观念和正在形成的观念,借此机会我正好把它表达出来。

所以这并不是一篇读后感。

关于非理性?投资者心理对经济理解总是延迟和放大的。

中国自2000年后的快速增长,直到05,06年才体现到股市上来,而且投资者放大了对经济增长的感触,07年就进入非理性的状态了。

危机也在那时埋伏,当股市开始下跌,很容易就进入了崩盘,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恐慌,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很轻易的跌破基本面关口和心理关口。

人也如此,发达时,自信和欲望也会极度膨胀,以为天下唯我独尊;落魄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自杀的心都有。

股市就是由这样的人构成的,所以也有这样的性格。

人要认清自己,成不骄,败不馁,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成熟的股市也应该这样。

但话又说回来,不成熟的股市才有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

庞氏骗局和击鼓传花我在想这种放大效应是如何传播出去的。

贪婪和恐慌最终是如何被放大到了疯狂。

这其实就是个庞氏骗局,说白了就是传销。

庞氏骗局因为臭名昭著的麦道夫而被大家所熟悉,传销在我国是明文禁止的。

大盘涨了,所以更多的人进来,所以大盘再涨,直到泡沫破裂。

崩盘也是如此。

大多数投资者都知道其中的端倪,为什么他们还参与到其中呢?我想这是一种“击鼓传花”的心理,每个人都不会认为自己就那么倒霉轮到最后一个,每个人都相信自己能都获利逃脱。

这就是赌博了。

在关键点操控还有一个命题是大盘如何从一小部分人的狂欢演变成了全民狂欢。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00字(2)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00字(2)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00字(2)首先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Exuberance)是在1996年底由格林斯潘(Greenspan)所讲的,后来该词成为格老所有讲话中被引用最多的一个词,1994年初道指还在3600点附近徘徊,而到1999年却已突破了11000点,以道指为代表的股市整体价格在五年内总涨幅超过了200%,然而为何称这股市的繁荣为非理性呢,同期的一些基本经济指标并没有同幅增长,美国居民个人收入和鸡的屁增长不到30%,如果剔除通胀,这个数字还要降低一半,而企业利润增长也不到60%,故股价如此大幅度的增长是缺乏实际经济基础的,从历史上看,这种情况也不会持久。

书中第二章,希勒就通过大量的数据、详细的分析指出长期来看投资房地产的回报是不理想的,其中很多的观点都挺全面,能深深地让人有共鸣,比如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们经常会认为作为房价最主要组成部门的土地价格会不断上涨。

他们确信居住在这些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们可以享有生活在名人聚居区的声望,也可以从这些地区的商业机会中获取利益。

那里的居民很容易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抱有和他们一样的想法,人们会继续哄抬他们所在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开始出现。

但事实上,如果房价相对于居民收入涨得太高,人们就很,难负担得起一套像样的住房。

人们的想法也会因此发生改变。

他们将逐步意识到,居住在大城市里给人们带来的声望并没有那么重要,尽管个别城市由于拥有独特的商业活动而名声在外。

人们会发现拥有同样商业活动的其他中心在不断建立起来,最后会引发企业重新选址,人口会由老的中心向新的中心转移,从而对老中心的房地产价格产生压力。

除此之外,过高的房价将带来政治压力,迫使政府放松对土地使用的限制,最终导致这些大城市住房供给(如高层公寓)的增长。

在第三章的促使市场泡沫产生的12个因素中的市场经济的疾速发展与业主社会(ownershipsociety)中也有有趣的解释,甚至让我掩卷深思。

非理性繁荣 读书报告

非理性繁荣 读书报告

非理性繁荣读书报告《非理性繁荣》主要关注的是美国股市因投机风气过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现象。

希勒教授主要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那些可能动摇经济运行和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市场泡沫。

希勒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论述美国国内和国际房价的历史走势。

在本书中,希勒通过大量的证据来说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隐含着大量的泡沫,并且最终房价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开始下跌。

他认为,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许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这使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因此,投机泡沫没有消失,只是在另一个市场中再次出现。

在书中作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市呈现出一个典型特点,即投机性泡沫:暂时的高价得以维持主要是由于投资者的热情而不是与实际价值相一致的预测。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市场可能维持高位甚至大幅攀升,但在未来十年或二十年里,股市的总体前景将会是非常惨淡,甚至十分危险。

投机性泡沫让市场呈现了虚假的繁荣,这种繁荣是不持久的。

作者总结了这种虚假的繁荣现象,认为非理性繁荣是投机性泡沫的心理基础,价格上涨的信息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通过心理的相互影响在人与人之间逐步扩散,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行列,完全失去理性,从而完全不考虑资产的实际价值,一味地沉浸在对其他投资者发髻的羡慕与赌徒般的兴奋中。

那非理性繁荣具体是怎么发生的呢?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缘由。

反馈和放大机制希勒认为,市场自身具有反馈和放大机制,经过一定时期,上述因素就通过市场自身的这种机制产生作用,有时市场反馈和放大机制还会使得作用因素的效果变得巨大和至关重要。

放大机制是通过一种反馈环工作的,反馈环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庞氏过程”,过去的价格上涨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及期望,这些投资者进一步抬升股价,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这种循环不断进行下去,因此造成对原始诱发因素的过激反应。

庞氏骗局是价格反馈的一个例证。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读后感、美文摘抄、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after reading,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非理性繁荣读后感最近在看两本书《黑天鹅效应》、《非理性繁荣》,觉得是两本很不错的书,推荐阅读。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非理性繁荣读后感在金融危机之后,这本书变成了一个好像“圣经”一般的经济读物,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它几乎是准确预见了金融危机的发生,还因为这本书可以从一个更为细致的方面去分析经济。

我觉得这也是经济学有意思的地方,它真的不是单一的数学可以解释的,而是包含了人类社会的很多研究和表现在。

谈到金融危机的时候,书中说“如果让这些破坏性的变化随意蔓延,这些变化所造成的破坏将不只限于经济方面,还将危及我们社会的基础——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乐观以及共同的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破坏的后果将会在今后的数十年间持续不断地显现出来”。

让我立即就想到了现在我们周围的这个社会。

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上的影响是可以修补的,但是在人们的关系方面却很难回到从前了。

这也是温家宝说信心比黄金更加重要的原因吧。

归根到底,所有的事情都还是要人去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互信、;乐观这些基本的品质都丧失了的话就会对这个经济的基础造成非常严重的打击。

作者说,次贷危机解决方案的内容全部都是关于机制变革的:超越短期修补的愿景,以及改革上层建筑的勇气。

他看的更为长远——经济的复苏不是单一地鼓励消费、扩大投资那样简单,而是要从根本上进行机制的变革,这个社会契约指我们整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保护所有人免遭重大灾难的困扰,同时控制住那些已经出现的问题,使之不要再蔓延。

这本书也对房地产领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

作者说,鼓励居者有其屋是一个意义深远而且令人肃然起敬的目标,它传达出来的是一种参与意识以及国家认同感,而且较高住房自有率对一个健康的社会也有着相当多的益处。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美国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创新无疑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的。

但是在实施的角度上,却没有一个相应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去控制这个逻辑的运转,所以说造成了所谓“非理性繁荣”。

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在这次严重的住房泡沫过程中正在经历的“新纪元”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把土地的价值和住房的价值捆绑到了一起。

【读后感1000字】读希勒非理性繁荣有感1000字

【读后感1000字】读希勒非理性繁荣有感1000字

【读后感1000字】读希勒非理性繁荣有感1000字读希勒非理性繁荣有感1000字美国金融学教授罗伯特·J·希勒的新作《非理性繁荣》出版后,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在此书中,希勒用了较多的金融行为学理论来解释九十年代后期美国股市的泡沫成因。

由于中国股市这几年的连续上涨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这在美国股市更为剧烈。

希勒就指出,那些相信股市会下滑和连续减速的人由于年复一年不断地出现判断错误,对自己的坏情绪很敏感。

那些不断预测下滑的人由于总是在错,会痛苦地感觉到丢面子。

由于对认识世界的满意程度是自尊和个人身份的一部分,很自然地,以前悲观的人想建立一个不同的世界观,或至少会在公众面前呈现出不同的态度。

也正因为如此,“空翻多”的能量有时会很强大,甚至很多人在高位也奋不顾身地涌入市场。

尤其是当股票投资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投资人更是害怕“踏空”。

对于人们为什么不能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一般的解释是迫于社会压力的屈从,人们害怕被看成是另类或是傻瓜,他们的判断受到了动摇。

但社会心理学家早在五十年代就通过实验表明,人们未必是害怕在一群人之前表达一个相反的观点,而是“传统理性”告诉他们,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断时,那么差不多可以肯定,大部分人是正确的。

所谓顺势而为。

人们对股评家、分析师和经济学的所谓“权威”的依赖感。

尤其是在社会分工日益明显的今天,人们信赖专家成为一种习惯,总以为专家推荐的股票或走势的看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跟他们走没错。

还有一点也颇值得关注,就是投资者经常对价位高估习以为常,只有等到股价跌了个50%甚至100%,才恍然大悟。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人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会受到身边因素的影响。

在股市中,暴涨和暴跌适合喜欢刺激的投资者与大牛市的热潮。

但一般而言,阴跌和缓涨则容易让人轻信,或者说有时更能把一般投资者套住。

其中的原理就是利用了价格的持续性能给害怕风险的人以心理依托。

在市场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向来谨慎的人会突然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举动,这往往是和信心过度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00字每当我向身边的朋友、同事和同学们表达价值投资概念的时候,他们多数表示了深深的怀疑。

被他们问及最多的话题就是,当前中国的股市,适合做长期投资吗?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纠正一下。

如果是炒股票、做波段,可以问在当下;但如果是对价值投资这样一个长周期的投资活动而言,这个问题就应该改正成这样:从现在到未来的十年或者二十年间,适合做长期投资吗?这样时间范围和标的才对应得上。

对于这个问题,一开始我是用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来进行解释的。

回答的多了,自己也发现这个解释存在着不尽合理的问题。

因为经济和股市虽然存在着相关性,但是是否一定是强相关,他们的增长步调是否一定是一致,这却是不能够下一个定论的。

因为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多的随机性。

这个问题还存在着一个潜台词,那就是是否只有美国的股市比较适合做价值投资,而中国这样一个法制不健全,股市发育不良的环境下,不一定能够提供价值投资的土壤。

那么,美国的股市又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罗伯特﹒J﹒希勒著于2000年的《非理性繁荣》,正是一本分析美国上世纪末股市繁荣现象,以及整个20世纪美国股市发展的重要作品。

非理性繁荣一词,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

1996年12月5日,面对全球股市的持续繁荣与大幅上涨,作为当时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华盛顿对当下的股市做出了非理性繁荣的判断。

这一判断震惊了世界,被称为格林斯潘震撼并导致欧美股市暴跌。

但在这之后,美国股市出现了长达三年的大牛市,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道指)从6500点一路上涨至12000多点,格林斯潘对股市的判断被彻底否定。

从那以后,格林斯潘就对全球股市三缄其口,就连当年纳斯达克股市上涨至5100多点、市盈率已达850多倍时,格林斯潘也没有对股市发表任何评论。

2000年,希勒使用非理性繁荣为题著书,成为当年投资类图书经典。

此时,道指突破了11700点,距离1896年5月26日公布时的40.94点,增长了286倍;距离1972年11月14日的1003.16点,增长了11.7倍;距离1995年11月21日的5023.55点,增长了一倍。

即便是在道指诞生一百年的2006年5月间,指数也在11000点区间。

从这个总体趋势上来看,股市一直向上,走向繁荣。

但是,1929年股市崩盘,直到60年代才再次回到原来的点位;70年代的股灾,也是到了90年代初才再次回到原来的位置。

和中国股市18年间五次起落相比,美国的股民可谓是既有幸福的一代,又有痛苦的一代;而中国的股民,却只是悲喜交加的一代。

这本为2000年处于网络股和科技股泡沫中的美国投资者所写的书,善意地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公众常被认为学会了股票在下跌之后总会反弹这个基本常识。

我们已经看到,许多证据证明大部人是这样想的,但是他们想错了。

股票可以下跌,而且可以下跌许多年。

股票市场可以被高估,同样可以低迷许多年。

公众常被认为了解到,从长期看股票总是优于其他投资,比如债券,所以长期投资者投资股票会好一些。

我们看到,有证据表明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但他们又想错了。

在数十年的时间里,股票并不比其他投资优越,也没有理由相信它将来也会这样。

公众也常被认为了解到,股票投资聪明的做法在于选择共同基金,因为它们了解市场的变化。

我们发现大部分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他们又一次错了。

选择业绩良好的共同基金所获得的收益比投资者想象得要少。

既然被评为年度最佳读物,至少说明讲得内容得有一些道理能够支持结论,并且说服了一些读者。

作者列举了12条主要原因用以说明2000年牛市的形成诱因,社会力量如何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放大机制以推动牛市不断走高,新闻媒体和新经济思想如何扮演关键性角色,以及投资者群体又是如何一起在人性的作用下共舞狂欢。

放在2008年的来看,除了12条诱因的其中二三要对其略略地调整之外,其它的一概不动,我认为应该也可以对当下中国的股市进行完整地诠释了。

价值投资的先行者,巴菲特的师傅格雷厄姆经过多年的打拼,格雷厄姆联合账户到1929年为止资金已达250万。

但是随后的崩盘以及之后的危机接踵而来,尽管格雷厄姆非常小心谨慎,还是在1930年损失了20%。

以为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他又贷款来投资股票,然而所谓的底部一再被跌破,1932年联合账户跌掉了70%之多,格雷厄姆也濒临破产。

痛定思痛,格老力著《有价证券分析》(SecurityAnalysis)一书,是对1929年西方世界经济大萧条深刻反思的产物,奠定了格老作为美国及至世界的证券分析家与投资理论家的地位。

年轻的巴菲特看了1942年格老的又一部力作《聪明的投资人》(TheIntelli-gentInvestor)之后,毅然决定选择哥仑比亚大学就读并终生追随格老。

格老虽有价值投资理论,但生不逢时,30年代的大萧条和40年代的世界大战使其无用武之地。

但是巴菲特幸运得多,格老的理论让他四十余年来大放异彩,直至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巴氏1963年收购并改组了BerkshireHathaway公司,使其成为他的投资利器。

但是不幸的事情还是没有放过他和其它任何投资者:70年代的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以及水门事件的双重打击,使美国工业生产下降22%,失业率高达11%,通货膨胀率达到18%,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1973年1月的最高点1016点下跌到1974年底的557点,纽约股票交易所市值下跌了40%。

197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也缩水超过50%。

自1982年底美国经济摆脱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进入复苏以来,美国已经历了长达95个月的经济扩展,创下了举世瞩目的和平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展记录。

80年代初期,股票价格开始回升,到1987年8月份道指达到2722点。

10月19日,华尔街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股票崩溃,单日跌幅达22.6%,巴菲特损失了市值的25%。

1999年3月16日,在美国经济继续强劲增长、无通胀压力和网络、科技泡沫的推动下,道指一度突破10000点大关。

而巴菲特则在泡沫中业绩平平,1999年竟然只有0.5%的回报。

结果呢?巴菲特2008年致股东的信中写到:2007年我们的资本净值收益为123亿美元,这使得我们的A股和B股的账面价值同时增长了11%。

在过去的43年里(意味着自这一任管理层接手那天开始),我们的股票账面价值已经从每股19美元涨至78008美元,相当于每年21.1%的综合增速。

看上去,希勒的观点和巴氏的业绩存在矛盾,其实不然。

希勒所指得是普遍意义上投资领域的规律;而巴氏则是在规律的之下,运用价值投资所产生的特殊效果。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一是判断我们所处的时代会向着什么样的趋势前行,二是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检视自己的投资理念,找到有哪些是属于自信过度,又有哪些是属于异想天开。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00字昨忽有一感,如人生能重新选择,桂明觉有四种挺让我激情澎湃的,第一就是做个小说家,远的不说冯梦龙,就像现今的王朔、刘震云、余华、张大春之流,讲故事的能力异常彪悍,会讲故事势必思想丰富,这亦是我所追求的;第二就是做个玄学家,天朝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研究统统撇开玄学,在桂明看来确实有失偏颇,试问共军区区八千万之众无神论者,对抗世界主流的有神论,基督以信上帝、得永生在全球就有20亿以上的教徒,共军高举唯物论的大旗,就连孔子也只敢说未知生,焉知死,而有着半壁江一纸书丰功伟绩的汉文帝刘桓对青年才俊贾谊也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而共军对于自古一脉相承的有神论活动皆以封建迷信打发之,试问此举有木有考虑到我们这些不太向组织靠拢的唯心需求。

第三,当然是现今时代的需求、时代的宠儿最赤手可热的金融才俊,远不说巴菲特、索罗斯老人家、近的如杨百万、缠中说禅李彪(据说曾操盘亿安科技)、带头大哥777(现在好凄惨,沦落到一个劲的在网上推销书,不过我还是一如既往的看他的博客)、王亚伟、孙建波等在金融市场呼唤、一呼百应、指点股市、激扬文字;不仅名利双收,而且也抱得美人归,如台湾第一甜姐侯佩岑(婚后王牌大明星居然停了,至今桂明还难以释怀)、萨顶顶等都落金融才俊。

第四无疑还是桂明的老本行----地下工作者,记得在激情燃烧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位姓毛的伟人对我们行业下达过最高指示开发矿业、大有可为,古人梦寐以求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就是我们最好的写照,古语云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洞在这个物欲横流、玉体横陈、官二代、富二代横行的年代,我们居然能淡泊、洒脱的挥手告别沉鱼落、闭月羞的师妹们,前仆后继地钻入村姑无处寻的大山深入的矿井里,我们当真、果然才是这个时代的隐者。

闲言少叙,正题要紧,却说桂明在新世纪的第二年,掐指一算,众所周知就是2001年,不才考上,才上高一,虽课业繁重,但那会有些误入歧途,有点文青的范,整天文不离手,偶尔也做做小诗,那会流行下半身现代主义风格,但无奈小县城,能的只有读者、知音、故事会等人文社科类期刊杂志,当然最上档次的还是读者,那会从《读者》上看到美国原版桂明因其在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杰出成就获2001若贝尔经济学奖,那时开始知道劣币驱逐良币及柠檬市场,当是时还是有点小感慨,乖乖,这么简单的观点就能获若贝尔奖啊,从此就开始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0年一口气看了好些佛学书,心态变好了些,6月底重新杀入股市,到年底有所斩获,期间由于王牌大明星停播,故找来不少耶鲁大学公开课取代之,刚开始看博弈论,不过了无新意,所讲大部分已懂,后来看罗伯特希勒(RoberJShiler)讲金融课,罗伯特希勒人巨帅,讲课时,时常从骨子里甩出的微笑贼迷人,刚开讲他就推荐自己2000年出的《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Exuberance),而《非理性繁荣》之前也颇有耳闻,但不知是这丫写的,因当时手头上还有很多书要看,就没有立即购买,一晃就到了上个月,当时原本是想买原版英文的,但是要160多,于是作罢,在当当买了中文版,书到几天后开了个头,便煞了尾,大概只看了20多页,本周末由于木发工资,闲来无事,从昨天下午看到今天中午,草草翻了一遍,还是颇有所获的。

预知所获几何,且听桂明慢慢道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