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污水预处理工艺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1. 引言污水处理是指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将其处理成达到排放标准的水质要求的过程。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是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污水的流量、水质等参数的计算,确定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处理工艺,并制定相应的工程方案。
2. 污水流量计算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第一步是确定污水的流量。
污水的流量可以按照预测流量和实测流量两种方式进行计算。
预测流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预测流量 = 人口数×人均日生活污水排放量实测流量的计算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和取样分析,以获取真实的污水流量数据。
实测流量常常用于已有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项目中。
3. 污水水质计算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第二步是确定污水的水质。
污水的水质由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来决定。
常见的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悬浮物、氨氮、总磷等。
根据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可以确定不同类型的污水所需达到的排放标准,从而计算出污水的水质要求。
4. 污水处理方案设计根据污水流量和水质计算结果,可以确定适当的污水处理方案。
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格栅预处理、沉砂预处理和调节池等。
化学处理主要包括混凝和絮凝等。
生物处理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等。
在确定污水处理工艺时,需要考虑处理效果、运行成本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组合。
5. 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根据污水处理方案,可以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
污水处理设施包括进水管道、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道等。
在设计污水处理设施时,需要考虑设备尺寸、流程布置、操作和维护等因素,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
6.污水处理设计计算是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污水流量和水质的计算,确定处理能力和处理工艺,制定相应的工程方案。
合理的污水处理设计计算可以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以上为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1. 引言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其工艺设计和计算是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计算方法。
2. 工艺设计原理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旨在使污水在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同时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经济性。
下面是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原理:•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利用物理性质的差异来分离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和浮游物等。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有沉淀、过滤和吸附等。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重金属等进行处理。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氧化、还原和沉淀等。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菌和微生物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等。
3. 工艺设计计算工艺设计计算是指根据污水流量和水质参数等确定处理单元的数量和尺寸。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工艺设计计算方法:•流量计算:流量计算是指根据污水产生的速率和需求量来确定处理单元的流量。
通常使用的单位是立方米/小时或立方米/天。
常用的流量计算方法有面积法、水力负荷法和容积法等。
•沉淀池设计:对于物理处理中的沉淀池,需要根据污水的流量和悬浮物的沉降速度来确定沉淀池的尺寸。
常用的沉淀池设计方法有水力停留时间法和负荷法等。
•曝气池设计:对于生物处理中的曝气池,需要根据污水的流量和有机物的去除率来确定曝气池的尺寸和曝气量。
常用的曝气池设计方法有氧需求量法和污泥潜污法等。
•除磷池设计:对于化学处理中的除磷池,需要根据污水中的总磷含量和需要达到的去除率来确定除磷池的尺寸和药剂投加量。
常用的除磷池设计方法有化学计量法和研磷污泥法等。
4. 结论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是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介绍了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方面。
同时,也介绍了常用的工艺设计计算方法,包括流量计算、沉淀池设计、曝气池设计和除磷池设计等。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设计计算

1概述1.1 设计依据本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997年版)(GBJ 14-87)《给水排水工程概预算与经济评价手册》1.2 设计任务书(附后)2原水水量与水质和处理要求2.1 原水水量与水质Q=60000m3/dBOD5=190mg/L COD=360mg/L SS=200mg/LNH3-N=45mg/L TP=5mg/L2.2处理要求污水排放的要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BOD5≤30mg/L COD≤100mg/L SS≤30mg/LNH3-N≤25(30)mg/L TP≤3mg/L3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本污水处理厂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其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BOD5≤30mg/L;COD≤100mg/L;SS≤30mg/L;NH3-N≤25(30)mg/L;TP≤3mg/L。
城市污水中主要污染物质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因此常采用二级生物处理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二级生物处理的方法很多,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活性污泥法,主要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延时活性污泥法(氧化沟)、AB 工艺、A/O工艺、A2/O工艺、SBR工艺等。
另一类是生物膜法,主要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工艺。
任何工艺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使用条件。
活性污泥法是当前使用比较普遍并且有比较实际的参考数据。
在该工艺中微生物在处理单元内以悬浮状态存在,因此与污水充分混合接触,不会产生阻塞,对进水有机物浓度的适应范围较大,一般认为BOD5在150—400 mg/L之间时,都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但是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在处理的多功能性、高效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方面已经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要求,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我国明确制定了严格的氨氮和硝酸盐氮的排放标准,从而各种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如 A/O工艺、A2/O工艺、SBR工艺、氧化沟等污水处理工艺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开发和广泛的应用,成为当今污水处理工艺的主流。
污水处理技术之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技术之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而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计算公式是实现高效处理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一、生化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1. 污泥产量计算公式污泥产量是生化处理工艺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可以反映出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一种常用的计算公式是污泥产量(kg/d)= Q × (So - Se) × Y × 1.42 / 1000,其中Q为进水流量(m³/d),So为进水中有机物浓度(mg/L),Se为出水中有机物浓度(mg/L),Y为污泥产率(kg MLSS/kg BOD5),1.42为转换系数,1000为单位换算。
2. 污泥浓度计算公式污泥浓度是污水处理工艺中另一个重要参数,它可以影响处理效果和处理设备的运行。
一种常用的计算公式是污泥浓度(mg/L)= MLSS / V,其中MLSS为污泥浓度(mg/L),V为污泥体积(m³)。
二、物理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1. 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沉淀池是常见的物理处理工艺,它可以通过重力沉淀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去除。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公式包括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浓度的计算公式。
其中,HRT(小时)= V / Q,V为沉淀池体积(m³),Q为进水流量(m³/h);污泥浓度(mg/L)= (Q × So) / (V × HRT),其中So为进水中悬浮物浓度(mg/L)。
2. 空气浮选池设计计算公式空气浮选池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处理工艺,它利用气泡的浮力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油脂分离。
空气浮选池的设计计算公式包括气泡升降速度和气泡生成量的计算公式。
其中,气泡升降速度(m/s)= (Qg / A) / (1 + 0.5 × H),Qg为气体流量(m³/h),A为浮选池横截面积(m²),H为浮选池高度(m);气泡生成量(m³/h)= Qg ×3600 / V,V为浮选池体积(m³)。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1. 引言污水处理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及计算方法。
2.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目标是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杂质去除,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
2.1. 机械处理机械处理是污水处理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沉淀物。
常见的机械处理设备包括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
2.2.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污水处理的核心步骤,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并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
生化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固定床生物反应器法等。
2.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对生化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达到更严格的排放要求。
常见的深度处理方法有吸附、絮凝、活性炭吸附等。
3. 污水处理厂的计算方法3.1. 污水流量计算污水流量的计算是污水处理厂设计的基础。
常用的污水流量计算方法有日流量法和人口法。
日流量法是根据城市规模和人口数来估计污水的日流量;人口法是根据每个人的污水产生量来计算污水流量。
3.2. 污水处理设备容量计算污水处理设备的容量计算是确保设备能够有效处理污水的关键。
通常根据污水流量、污水负荷和处理效果来计算设备的容量。
3.3. 曝气池设计计算曝气池是生化处理中常用的设备,用于提供氧气供微生物呼吸和降解有机物。
曝气池的设计计算包括曝气池的体积计算、曝气量计算和曝气机数量计算。
4.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管理对保证处理效果至关重要。
对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2.控制好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温度、pH值等参数,确保微生物的正常运作;3.定期对处理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处理工艺。
5. 结论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和计算是确保污水处理效果达标的关键。
合理的工艺设计和计算方法能够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和处理效果。
AO法污水处理工艺计算书

1已知:(1) 处理水量:Q=1.3X4.0X 104m3/d =2166.7m3/h(2) 处理水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进出水水质一览表1.设计参数拟用改良A/O法,去除BOD5与COD之外,还具备硝化和一定的脱氮除磷作用,使出水NH3-N低丁排放标准。
按最大日平■均时流量设计,每座设计流量为Q=1.3X 4.0X 104m3/d =2166.7m3/h总污泥龄:5.92d污泥产率系数=MLSS=3600mg/L, MLVSS/MLSS=0.75则混合液悬浮物固体污泥浓度MLVSS=2700曝气池:DO = 2.0mg/LNOD=4.6mgO2/mgNH3-N 氧化,可利用氧2.6mgO2/NO3— N 还原a= 0.9 6= 0.98其他参数:a=0.6kgVSS/kgBOD5 b=0.07d-1脱氮速率:q dn=0.0312kgNO3-N/kgMLVSS dK1=0.23d-1 Ko2=1.3mg/L剩余碱度100mg/L(保持PH习.2):所需碱度7.1mg 碱度/mgNH 3-N 氧化;产生碱度3.0mg 碱度/mgNO 3-N 还原 硝化安全系数:2.5 脱硝温度修正系数:1.08 2.设计计算(1)碱度平■衡计算: 1)设计的出水BOD 5为20 mg/L,则出水中溶解性 BOD 5 = 20-0.7X20X 1.42 X (1 — e -0.23x5) =6.4 mg/L2)采用污泥龄20d,则日产泥量为:aQ$ 0.6 10000 (190-6.4)------------- = -------------------------- =5 5.(8 kg/d 1 bt m 1000 (1 0.05 20)设其中有12.4%为氮,近似等丁 TKN 中用丁合成部分为: 0.124 550.8=68.30 kg/d即:TKN 中有 68.30'1000 =6.83 mg/L 用丁合成。
污水处理技术之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技术之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一、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概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是指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并进行设计计算,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的过程。
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二、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1. 污水流量计算公式污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体积。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污水流量:污水流量(Q)= 污水排放浓度(C) ×排放流量(V)2. 污水COD(化学需氧量)计算公式COD是指水中可被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的总量。
常用的COD计算公式如下:COD = 污水中有机物浓度(C) ×污水流量(Q)3. 污水BOD(生物需氧量)计算公式BOD是指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氧化所需的氧量。
BOD计算公式如下:BOD = 污水中有机物浓度(C) ×污水流量(Q)4. 污水SS(悬浮物)计算公式SS是指污水中悬浮物的总量。
常用的SS计算公式如下:SS = 污水中悬浮物浓度(C) ×污水流量(Q)5. 污水氨氮计算公式氨氮是指污水中氨和铵离子的总量。
常用的氨氮计算公式如下:氨氮 = 污水中氨氮浓度(C) ×污水流量(Q)6. 污水总磷计算公式总磷是指污水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总量。
常用的总磷计算公式如下:总磷 = 污水中总磷浓度(C) ×污水流量(Q)7. 污水总氮计算公式总氮是指污水中无机氮和有机氮的总量。
常用的总氮计算公式如下:总氮 = 污水中总氮浓度(C) ×污水流量(Q)8. 污水pH值计算公式pH值是指污水中酸碱度的浓度指标。
常用的pH值计算公式如下:pH值 = -log10(H+浓度)9. 污泥产量计算公式污泥产量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的总量。
常用的污泥产量计算公式如下:污泥产量 = 污水中可沉淀物浓度(C) ×污水流量(Q)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时,需要准确测量和采集污水样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标题:污水处理计算公式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而污水处理计算公式是在设计和运行污水处理设施时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
一、污水流量计算公式1.1 污水日均流量计算公式:污水日均流量 = 总污水量 / 天数1.2 污水小时最大流量计算公式:污水小时最大流量 = 污水日均流量 / 241.3 污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污水设计流量 = 污水小时最大流量 * 系数二、污水处理工艺计算公式2.1 污水处理设施面积计算公式:设施面积 = 设施流量 / 设施负荷2.2 污水处理设备容积计算公式:设备容积 = 设备流量 * 设备停留时间2.3 污泥产生量计算公式:污泥产生量 = 污水处理量 * 污泥产生系数三、污水处理效率计算公式3.1 污水去除率计算公式:污水去除率 = (进水浓度 - 出水浓度) / 进水浓度 * 100%3.2 污泥浓度计算公式:污泥浓度 = 污泥干重 / 污泥体积3.3 污水处理效率计算公式:处理效率 = (进水污染物浓度 - 出水污染物浓度) / 进水污染物浓度 * 100%四、气体排放计算公式4.1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气体排放计算公式:气体排放量 = 污水处理量 * 气体产生系数4.2 气体排放浓度计算公式:气体排放浓度 = 气体排放量 / 气体排放体积4.3 气体排放去除效率计算公式:气体排放去除效率 = (进气体浓度 - 出气体浓度) / 进气体浓度 * 100%五、能耗计算公式5.1 污水处理设备能耗计算公式:设备能耗 = 设备功率 * 设备运行时间5.2 污泥处理能耗计算公式:污泥处理能耗 = 污泥处理设备功率 * 污泥处理时间5.3 污水处理总能耗计算公式:总能耗 = 设备能耗 + 污泥处理能耗结语:污水处理计算公式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公式,可以有效地设计和运行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对污水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预处理工艺设计计算
1.沉淀池
1.1功能描述
沉淀是利用重力沉降将比水重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操作。
沉淀池按在废水处理流程中的位置,主要分为初沉池、二沉池和终沉池。
沉淀按类型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辐流式沉淀池、斜板斜管沉淀池、竖流沉淀池和平流沉淀池等。
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1.2设计要点
(1)表面水力负荷:
(2)沉淀时间和有效深度
表面水力负荷(q o)沉淀时间(t)及有效深度(h)关系为t q
,
h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沉淀时间一般为4~6小时(斜板沉淀池为2~3小时),有效深度一般为3.5~5.5m,超高一般取0.3~0.5m。
1.3各不同类型沉淀池的设计说明
1.3.1辐流式沉淀池
(1)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直径6~60m ,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其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沉淀效果较为理想。
(2)方案设计时不需考虑沉淀污泥区的设计,
每座沉淀池表面积和池径
m ax 1nq Q A = π1
4A D =
式中:A 1 ——每池表面积,㎡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h
D —— 每池直径,m n —— 池数
q 0 ——表面水力负荷,m 3/(m 2·h)
(2)沉淀池有效水深
一般有效水深h 2可取3.5-5.5m 。
另,池径与水深比一般范围在6~12。
(3)有效容积
2h A V ⋅=
式中:V ——有效池容,m
(4)沉淀池总高度
21h h H +=
式中 H ——总高度,m
h 1 ——超高,一般取0.3~0.5m h 2 ——有效水深,m
(5)设计注意事项
A.圆径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池子的直径一般不小
于16m ,最大可达100m 。
B.当池径小于30m 时,一般采用半桥式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当池径大于30m 时,一般采用全桥式周边传动的刮泥机。
1.3.2平流沉淀池
(1)沉淀池表面积:由表面水力负荷得出。
max q Q A = 式中:A ——表面积,㎡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h q 0 ——表面水力负荷,m 3/(m 2·h)
(2)沉淀池长度
t v L ⋅=6.3
式中:L ——沉淀池长度,m
v ——最大设计流量Q max 时的水
平流速,一般初沉池取7mm/s ,二
沉池取5mm/s
(3)有效水深:一般有效水深h 2可取3.5-5.5m 。
(4)有效容积
2h A V ⋅=
式中:V ——有效池容,m
(5)沉淀池总高度
21h h H +=
式中 H ——总高度,m
h 1 ——超高,一般取0.3~0.5m h 2 ——有效水深,m
(6)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每格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宜小于4,长度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宜小于8,池长不宜大于60m 。
B.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的行进速度为0.3~1.2m /min 。
C.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方案设计可不考虑)
D.池底纵坡不宜小于0.01。
(方案设计可不考虑)
1.3.3竖流沉淀池
(1)中心管截面积1f 与直径0d (方案设计可不考虑)
max 1v Q f = π104f d =
式中:1f ——中心管截面积,m 2
0v ——中心管内流速,m/s
0d ——中心管直径,m
(2)中心管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间隙高度h 3(方案设计可不考虑)
1
1max 3d v Q h π= 式中 h 3 ——间隙高度,m
1v ——间隙流出速度
1d ——喇叭口直径,1.350d ,m
(3)沉淀池面积2f 和池径D
max 23600q Q f = 21f f A +=
π
A D 4= 式中:2f ——沉淀区面积,m 2
A ——沉淀池面积(含中心管),m 2
D ——沉淀池直径,m
(4)有效水深及总高度
有效水深及总高度计算方法,参见“1.2.1辐流式沉淀池”
(5)竖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竖流式沉淀池主要用于初沉池
B.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宜大于3。
C.中心管内流速不宜大于30mm /s 。
D.中心管下口应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宜小0.3m 。
1.3.4斜板(管)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常应用于城市污水的初沉池和小流量工业废水的隔油等预处理过程,其处理效果稳定。
斜板(管)沉淀池不宜作为二沉池。
原因是:活性污泥的粘度较大,容易粘附在斜板(管)上,影响沉淀效果甚至可能堵塞斜板(管)。
按水流方向与颗粒的沉淀方向之间的相对关系,可分为:
① 侧向流斜板(管)沉淀池,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垂直 ② 同向流斜板(管)沉淀池,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同 ③ 逆向流斜板(管)沉淀池,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
下面,以逆向流为例做设计
(1)沉底池水表面积
91
.00max ⨯=nq Q A 式中:A —— 水表面积,㎡
n —— 池数,个
0q ——表面负荷,可按一般沉淀池
的表面水力负荷的 1.2~1.5
倍计算
max
Q——最大设计流量,m3/h
0.91 ——斜板(管)沉淀池面积利用系数。
(2)沉淀池平面尺寸
根据表面积和池型计算圆形池体的直径或矩形池体的长宽,具体计算可参考幅流式沉淀池或平流沉淀池
(3)池内停留时间t
03
2 q h
h t +
=
式中:t ——池内停留时间,h
h2——斜板(管)上部清水区高度,
m,一般取0.7~1.0m
h3——斜板(管)自身垂直高度,一
般取0.866~1.0m
注:池内停留时间t在实际方案编制时,可按2~3h算
(4)有效高度及总高度
有效水深及总高度计算方法,参见“1.2.1辐流式沉淀池”
(5)注意事项
A.斜管孔径(或斜板净距)宜为80~100mm。
B.斜管(板)斜长宜为1.0~1.2m。
C.斜管(板)水平倾角宜为60°
D.斜管(板)区上部水深宜为0.7~1. 0m。
E.斜管(板)区底部缓冲层高度宜为1. 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