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模式与充电站建设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与充电站建设研究

[简介]电动汽车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交通工具,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电动汽车充电站为电动汽车运行提供能量补给,是发展电动汽车所必须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本文首先对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电动汽车发展对充电技术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了几种类型的充电模式的优缺点。最后,从电能外部接入角度对充电站的建设做了初步研究。

一、引言

电动汽车以电代油,能够实现“零排放”,噪音低,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石油资源的紧张和电池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在性能和经济性方面已经接近甚至优于传统燃油汽车,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推广应用。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一代节能与环保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充电系统为电动汽车运行提供能量补给,是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也是电动汽车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充电系统中,充电站的建设需要根据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结合电动汽车充电

研究。

二、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分析

随着电动汽车融入社会生产和生活,其对电能的需求将影响城市现有的供配电体系,进而影响着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方式、建设容量等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2.1电动汽车充电量的总体需求

电动汽车充电量与电动汽车保有量及车辆的日均行驶历程、单位里程能耗水平等相关。以上海市为例,根据有关资料分析显示,到2020年电动汽车市场预计达到7万多辆,日电量总消费达到1840万kWh。

2.2电动汽车运行模式

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电动汽车对其续驶能力和充电时间要求也不同,直接影响充电站的建设方式和功率需求。

在公交运行模式下,由于公交车通常都有专门的停车场所,因此可在公交首末站停车场所建设充电站,利用夜间低谷时段进行常规充电;公交电动车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至少应满足单程运行里程,紧急情况下应能实现电能的快速补充。

在出租车运行模式下,根据其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应在其相应的出行范围内提供必要的充电设施。在营运时段,应能通过快速充电或电池组快速更换完成电能补充。

在公务车或社会车辆运行模式下,电动车辆由单位、部门的驾驶员或社会大众驾驶,应在公务车集中的区域或居民小区建设相应的充电设施。

此外,对于充电站而言,车辆进入充电站的运行机制也会影响着充电站功率需求。车辆进入充电队列时间越集中,充电站电力负荷将越大,充电站功率需求将越大。

2.3动力电池特性

不同种类动力电池具有不同的充电特性,最佳充电率在0.2~2.0 C之间变化。电池系统额定电压相同的情况下,最高充电电压由于电池种类、结构型式上的区别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别。对于不同种类的电池,充电方法及充电控制策略也不同。应根据其电池特性不同采用不同的充电方法。[1]

2.4充电时间

不同运行模式的电动汽车对充电时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充电时间的不同需要不同的充电方式来满足。在电动汽车对充电时间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在停运时间利用电力低谷进行常规充电,延长车辆的续驶里程;在充电时间较为紧迫的情况下,需要采用快速充电或电池组快速更换及时实现电能补充。

2.5充电场所及其他环境条件

动力电池充放电工作效率受充电场所及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在常温下,电池充电接受能力较强,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其充电接受能力逐渐降低。因此,随环境温度降低,充电站功

三、电动汽车发展对充电技术的要求

尽管电动汽车的充电站建设受到上述因素的不同影响,其建设方式和建设要求需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但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步推广和产业化以及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动汽车对充电站的技术要求表现出了一致的趋势,要求充电站尽可能向以下目标靠近:

3.1充电快速化

相比发展前景良好的镍氢和锂离子动力蓄电池而言,传统铅酸类蓄电池以其技术成熟、成本低、电池容量大、跟随负荷输出特性好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同样存在着比能量低、一次充电续驶里程短的问题。因此,在目前动力电池不能直接提供更多续驶里程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实现电池充电快速化,从某种意义上也就解决了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这个致命弱点。

3.2充电通用化

在多种类型蓄电池、多种电压等级共存的市场背景下,用于公共场所的充电装置必须具有适应多种类型蓄电池系统和适应各种电压等级的能力,即充电系统需要具有充电广泛性,具备多种类型蓄电池的充电控制算法,可与各类电动汽车上的不同蓄电池系统实现充电特性匹配,能够针对不同的电池进行充电。因此,在电动汽车商业化的早期,就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规范公共场所用充电装置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充电规范和接口协议等。

3.3充电智能化

制约电动汽车发展及普及的最关键问题之一是储能电池的性能和应用水平。优化电池智能化充电方法的目标是要实现无损电池的充电,监控电池的放电状态,避免过放电现象,从而达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节能的目的。充电智能化的应用技术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优化的、智能充电技术和充电机、充电站;

电池电量的计算、指导和智能化管理;

电池故障的自动诊断和维护技术等。

3.4电能转换高效化

电动汽车的能耗指标与其运行能源费紧密相关。降低电动汽车的运行能耗,提高其经济性,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充电站,从电能转换效率和建造成本上考虑,应优先选择具有电能转换效率高,建造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的充电装置,如集中隔离型充电装置等。

3.5充电集成化

本着子系统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要求,以及电池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的提高,充电系统将和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集成传输晶体管、电流检测和反向放电保护等功能,无需外部组件即可实现体积更小、集成化更高的充电解决方案,从而为电动汽车其余部件节约出布置空间,大大降低系统成本,并可优化充电效果,延长电池寿命。

四、电动汽车充电模式比较研究

根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技术和使用特性,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充电方案的选择,现今普遍存在常规充电、快速充电和电池组快速更换系统三种模式。[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