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止血与血栓检验的临床应用

止血与血栓检验的临床应用
止血与血栓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涉及多个科室,如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 外科等。
止血与血栓检验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止血与血栓检验方法较为简单, 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 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的检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止血与血栓检验 的方法和指标逐渐丰富和完善,如纤维 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等指标的检
止血与血栓检验的技术创新
开发高灵敏度检测技术
利用纳米技术、生物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开发高灵敏度的止血与 血栓检验技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创新样本处理方法
简化样本处理过程,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使止血与血栓 检验更适用于大规模临床应用。
建立自动化检测系统
将止血与血栓检验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 为误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通过观察血浆中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的过 程,评估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
D-二聚体测定
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判断是否存在 血栓形成溶解。
血栓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
血栓预防与诊断
出血性疾病诊断
通过血栓检验,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 状态,判断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为 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止血与血栓检验的临床应 用
• 引言 • 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 血栓检验的临床应用 • 止血与血栓检验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止血与血栓检验的重要性
止血与血栓检验是评估患者止血和血栓形成状态的重要手段,对于诊断和治疗相关 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止血与血栓检验,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血栓形成 的风险,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止血与血栓检验的临床应用前景

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测

靶向治疗
02
研究并应用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药物,如单克隆抗体、小分子
抑制剂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免疫疗法
03
探索并应用免疫疗法,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来预防和治疗血
栓性疾病。
预防血栓性疾病的策略
01
02
03
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等,降低血栓形成 的风险。
早期筛查与预防
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 和预防性治疗,如对家族 遗传性血栓形成疾病的患 者进行早期干预。
普及知识
加强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提高自 我保护能力。
THANKS.
生物标志物检测
研究并应用新的生物标志物,如微小RNA、蛋白质等,用于早期 发现血栓形成和止血异常。
影像学技术
发展新型影像学技术,如超声、MRI等,提高对血栓和止血过程的 可视化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个体化治疗的发展
精准医疗
01
根据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
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诊断动脉血栓性疾病
通过检测血小板活性、凝血酶和纤溶酶等指标,有助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脑卒中等动脉血栓性疾病。
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
监测华法林抗凝效果
通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凝血酶原时间(PT),评 估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预防血栓形成。
监测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效果
通过监测抗Xa因子活性,评估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的效果 ,预防血栓形成。
当血管损伤后,凝血酶原被激活为凝 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 白,与血小板共同作用形成凝块。
血栓形成的过程

常用血栓与止血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血栓与止血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按压刀片 扳机,并 同时启动 计时器。
切割后迅 速撤去测 定器。
每隔30秒用 干滤纸吸血 一次(滤纸不 要接触皮肤), 直至血流停 止。记录出 血时间。 参考值 4~9 分(>9分为 异常)
出血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有意义,见于:
1. 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坏血病(维生素C缺 乏)、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等。
负电荷表面: 内毒素,NETS
XII XIIa
正常凝血机制
IX VII/TF TF
组织损伤
XI XIa
内源性凝血途径 IXa
VIII VIIIa
VIIa / TF
外源性(生理性)凝血途径
X
Xa
V
Va
凝血酶原
凝血酶
凝血酶生成瀑布反应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共同途径
XIII XIIIa
交联的纤维蛋白
组织损伤
TF
组织损伤
XI XIa
内源性凝血途径 IXa
VIIa / TF
凝血酶原时间
外源性凝血途径 (PT)
VIII VIIIa
X
Xa
凝血共同途径
Va
V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PT是检测 外源性凝血 途径功能的 常用和敏感 的筛选试验
XIII XIIIa
交联的纤维蛋白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验报告
巨大血小板
血小板功能试验
常规试验 血小板粘附 血小板聚集
PFA-100
意义
粘附功能
聚集功能(ADP、肾上腺素、胶原、 花生四烯酸、瑞斯托霉素) 血小板综合功能
100
血小板聚集试验 (ADP诱导)

临床血液学检验 血栓与止血检验(含出血性疾病)

临床血液学检验 血栓与止血检验(含出血性疾病)

提醒:复习血栓与止血检验部分时,不可仅仅看《临床血液学检验》教材,因为还有不少内容在《临床检验基础》教材上,注意后者的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部分的第四节:血栓与止血一般检查(P71~P81)血栓与止血(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是机体止凝血和抗凝血机制动态平衡失调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

一、血小板与血管壁的相关检查(一)出血时间测定(Bleeding time, BT)是指毛细血管刺伤后自然出血到自然止血所需的时间。

此过程反映了皮肤毛细血管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血小板粘附、激活、释放以及血小板聚集等反应,当血管和(或)血小板功能有异常时,出血时间可出现变化。

【测定方法】:血压计束缚于上臂,成人40mmHg,儿童20mmHg;消毒皮肤后,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或采血针穿刺皮肤,血液自然流出,开始记时;每间隔30s用滤纸吸干流出的血液,直到血液不再流出,停止计时。

【参考值】:各种方法略有差别;出血测定器:8min分钟以内。

采血针法(IVY法):2-7min。

采血时间测定器法伤口大,操作较复杂,但是灵敏度和准确性好,是国际上推荐使用的方法。

IVY法的影响因素多,准确性和重复性不如出血测定器法。

【临床意义】:出血时间延长,表示一期止血缺陷常见于:(1)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2)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等;(3)严重的凝血因子缺乏,一般凝血因子缺乏BT不延长;(4)药物干扰,主要阿斯匹林、非类固醇抗炎药及其它抗血小板药物、抗菌素如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等也可使BT延长。

(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CRT)用物理学方法,于上臂加压,给毛细血管以负荷,检查一定范围内新出现的皮肤出血点来判断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又叫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

当毛细血管本身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的质和量以及体液因子有缺陷或受到某些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的作用时,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加。

血栓与止血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血栓与止血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被测PT 正常PT = PT比值(0.82-1.15秒)
几乎从PT创立起,人们就注意到了不同凝血活酶给PT结果带 来室间室内的不可比性,而以上三种报告方式均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编辑课件
INR 即国际标准化比率。(在0.8-1.5之间)
大部分自动化血凝仪可根据所测得的PTR和凝血活酶试剂的ISI (组织凝血活酶的国际敏感指数)自动算出INR。
编辑课件
常用检验项目
编辑课件
⒈ 凝血酶原时间(PT):
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水平的试验,是外源 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 参考值】 :12±1秒 【临床意义】 ⑴ 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或凝血酶原比值超过正常范围
① 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②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肝病
⒋ 纤维蛋白原(Fib)定量:
【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 : ⑴ 减少:DIC和严重肝病。先天性纤维蛋白原血症和纤溶 亢进。 ⑵ 增多:手术后、某些炎症、妊娠、冠心病等。
编辑课件
⒌ 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测定
【参考值】 : 发色底物法70-130% 【临床意义】 :
⑴ AT-Ⅲ活性增高: ① 血友病。 ② 口服抗凝药等。
⑵ APTT缩短: ① 血栓前状态,如DIC高凝期。 ② 血栓性疾病如心梗、不稳定心绞痛、高血脂、糖尿病血 管病变、 妊高症、肾病综合征、高血糖等。
编辑课件
⒊ 凝血酶时间(TT)
【参考值】 :16-18秒(与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意义) 【临床意义】 :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的量和 质异常时(TT)延长)。
编辑课件
止血、凝血及纤溶机制 凝血标本的收集及注意事项 常用检验项目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抗凝血和溶血栓治疗实验监测 卫生部关于出、凝血时间测定操作规程 通知(摘要) 常用检验项目组合

血栓与止血常规检测的临床应用

血栓与止血常规检测的临床应用

检测结果的动态观察与随访
定期复查:根据 病情和医生建议, 定期进行检测以 观察病情变化
异常结果处理: 如果检测结果异 常,应及时就医 并按照医生建议 进行治疗
药物调整:根据 检测结果,医生 可能会调整药物 剂量或种类,患 者应按照医生建 议用药
生活方式改变: 根据检测结果, 医生可能会建议 患者改变生活方 式,如戒烟、限 酒、合理饮食等, 以辅助治疗
出血性疾病的预防: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等方法,预防出血性疾病的 发生和发展。
手术前评估与术中监测
手术前评估:评 估患者是否有血 栓形成风险,包 括年龄、性别、 病史等
术中监测:监测 患者在术中是否 出现血栓形成, 包括血压、心率、 血氧饱和度等
预防措施:根据 评估结果和监测 数据,采取适当 的预防措施,如 抗凝治疗、输血 等
物的含量
试剂:抗纤维 蛋白降解产物
抗体、抗人 IgG抗体、 HRP标记的抗 人IgG抗体
步骤:血液样 本处理、抗体 孵育、HRP标 记抗体孵育、 显色反应、结
果判断
结果判断:根 据显色反应的 强度,判断血 液中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的含

P血R栓T与止5 血常规检测的临床应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监测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血栓性疾病的监测指标: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抗凝血治疗、溶栓治疗等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避免久坐、多喝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监测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通过检测血液中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判断出血 性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出血性疾病的监测:通过定期检测血液中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监测 出血性疾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8页
影响血栓与止血原因
❖ 血管内皮系统 ❖ 血小板系统 ❖ 凝血系统 ❖ 抗凝血系统 ❖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血流动力学系统
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9页
惯用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
❖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效检测 ❖ PT、APTT、Fbg、TT ❖ 各种凝血因子、vWF ❖ AT、PC、PS ❖ FDP、D-D.α2-PI、PLG ❖ 狼疮抗凝物 ❖ ……
心脏科
肿瘤科
内分泌
老年科
血液科 肾病科
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5页
血栓性疾病诊疗教授共识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教授共识()
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和治疗指南(年版)
ICU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教授提议()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预防与治疗教授共识()
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16页
DIC进程
DIC依据基础疾病分为凝血优势DIC和纤溶优势DIC 凝血优势DIC产生过程中, 血管内凝血活化, 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多器官衰竭 纤溶优势DIC产生过程中,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临床表现为出血症状
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17页
DIC 相关病因
➢ 败血症和严重感染 ➢ 创伤器官损伤(如胰腺炎) ➢ 恶性疾患: 实体瘤、白血病 ➢ 产科意外: 羊水栓塞、胎盘剥离、先兆子痫 ➢ 血管异常: 大血管瘤、动脉瘤 ➢ 严重肝衰: 重症肝炎、肝癌、肝硬化 ➢ 中毒和免疫学侵袭: 蛇咬伤、娱乐性药品、ABO 输血不
卧床或术后4周内 曾有DVT或PE病史 咯血 恶性肿瘤(治疗中,治疗或缓解前6个月)
低风险: <2分;中风险: 2-6分;高风险: >6分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PPT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PPT
血液凝固分析是血栓与止血检验中的基础方法,用于评估血液从液态转变为凝固 态的过程。
详细描述
血液凝固分析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 维蛋白原浓度等检测。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凝血功能状态,帮助诊断血栓和出 血性疾病。
血小板功能检测
总结词
血小板功能检测用于评估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
学术交流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国内外专家学者之间的合作 与交流,共同推动血栓与止血检验领域的进步。
3
成果转化
促进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和转化,将科研成果转 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06
结论
总结与回顾
血栓与止血检验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 医生提供关于患者止血和血栓形成状态的信息,有助
血栓的作用
血栓的形成可以阻止血液流失, 起到止血的作用。同时,在特定 情况下,血栓也可以起到防止细 菌和异物侵入的作用。
止血机制的概述
生理性止血机制
生理性止血机制包括血管收缩、血小 板凝集和血液凝固三个阶段,旨在快 速有效地止血。
病理性出血
病理性出血可能是由于止血机制异常 或血管损伤引起的,需要及时的诊断 和治疗。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无创、 无痛、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将更 广泛应用于血栓与止血疾病的诊断。
生物标志物检测
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如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栓 形成和评估止血功能。
个体化诊疗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医疗
基于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对临床医生的建议
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血栓与止 血检验的相关指标及其意义,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检测项目,为诊断和治疗提供

(一)血栓和止血检验

(一)血栓和止血检验
血流减慢
血管的血止管壁受损血作用
体液因素
胶原暴露
组织因子释放
血小板粘附 聚集释放
内源性 凝血途径
外源性 凝血途径
血小板血栓
凝血酶
初期止血
纤维蛋白沉积
二期止血
8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血小板: 静息状态下,呈双凸碟状,90%以上静寂,
血管损伤使血小板活化,发生形态改变,释放 大量内容物,表面表达一些特殊蛋白,作用于 止、凝血过程。
46
病理性变化
血小板减少(Thrombocytopenia)
➢ 生成减少 :再障、急性白血病等 ➢ 分布异常及稀释:脾肿大 、输库存血等 ➢ 过度破坏:ITP、脾功能亢进、SLE等 ➢ 消耗增多:DIC、TTP等 ➢ 其它:先天性
47
血小板增多(Thrombocytosis)
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髓系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 增多症等
同来源组织凝血活酶的参考物。
69
国际敏感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ISI)
表示标准品组织凝血活酶(纵坐标)与每一批组织凝血活酶 (横坐标)PT校正曲线的斜率。 ISI值越接近1.0,试剂越敏感
41
血小板计数
定义: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范围:(100.0~300.0)×109/L
42
检测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法 直接法:破坏红细胞计数法(草酸铵溶血法) 间接法:根据红细胞与血小板的比例计算
相差显微镜法 利用光线通过透明物体时产生的相位差而转化
为光强差,识别血小板形态。 血液分析仪法:电阻抗法、光散射法
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和其他蛋白质
30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有关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

有关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

有关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一.凝血障碍性疾病1.筛选试验选用APTT和PT作为筛选试验,根据筛选试验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1)APTT和PT都正常:除正常人外,仅见于遗传性和继发性因子ⅩⅢ缺乏症。

获得性者常由于严重肝病、肝脏肿瘤、恶性淋巴瘤、白血病、抗因子ⅩⅢ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恶性贫血等引起。

(2)APTT延长伴PT正常:多数是由于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A、血友病B、因子Ⅺ缺陷症;血循环中有抗因子Ⅷ、抗因子Ⅸ或抗因子Ⅺ抗体存在;DIC时可见因子Ⅷ、因子Ⅸ、Ⅺ减低;肝脏疾病时可见因子Ⅸ、Ⅺ减少;口服抗凝剂时可见因子Ⅸ减少。

(3)APTT正常伴PT延长:多数是由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Ⅶ缺乏症,获得者常见于肝脏疾病、DIC、血循环中有抗因子Ⅶ抗体存在和口服抗凝剂等。

(4)APTT和PT都延长:多数是由于共同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Ⅹ、Ⅴ、凝血酶原(因子Ⅱ)和纤维蛋白原(因子Ⅰ)缺乏症;获得性者主要见于肝脏疾病和DIC,口服抗凝剂时凝血因子Ⅹ和凝血酶原减低。

此外,血循环中有抗因子Ⅹ、抗因子Ⅴ和抗因子Ⅱ抗体存在时,它们也相应延长。

临床应用肝素治疗时,APTT和PT也都相应延长。

2.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的基因诊断:(1)血友病A:可采用:a.间接基因诊断b.直接基因诊断(2)血友病B:由于因子Ⅸ基因小,所以血友病B可用直接基因测序的方法来解决:(3)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 vWD)的基因诊断:vWD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也是利用多态性标记进行间接诊断。

当然,对于明确缺陷的家系,亦可用缺陷基因作直接诊断。

①可变数目的串联重复顺序(ATCT),其杂合子频率高,在白种人群中杂合子频率为98%;②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利用这些多态性标记,可对部分家系作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

血栓与止血六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栓与止血六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生理状态下,机体血液循环的流动状态, 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调节和动态平 衡:
1、血管壁的完整性(结构完整、管壁顺应性和光滑平整性 ) 2、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3、凝血系统 4、抗凝系统 5、纤溶系统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1、内皮的止血作用
① 血管收缩 血流减慢、损伤处闭合、血管断端回缩、反应速度最快。 ② 激活血小板 vWF与其暴露的胶原结合并介导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
• 血小板数量减少 • 血小板功能异常 • 血小板无力症
出血
• 血小板数量增高或活化------易形成血栓
凝血系统的止血作用
血液凝固系统 包括12个经典的凝血因子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 Ⅶ Ⅸ Ⅹ。 接触因子: Ⅻ、 Ⅺ 、激肽释放酶元(PK)、 高分子量激肽原
(HMWK/HK)
对凝血酶敏感的因子 :Ⅰ、Ⅴ、Ⅷ、ⅩⅢ。 不是蛋白质的凝血因子: Ⅳ(Ca2+) 不存在于血液组织的凝血因子:Ⅲ /组织因子(TF)。 除Ⅳ(Ca2+)和Ⅲ /组织因子(TF)外均由肝脏产生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血 管



患 病

年份
• 脑血管病患病率(总体、农村及城市)均呈上升趋势 • 脑血管病主要为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
• 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 • 卒中患者至少有700万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
血栓性疾病的社会问题 老龄化社会 血栓性疾病的年轻化 血栓形成和出血性疾病几乎涉及到临床 各专业
检验目的:
1、评价机体出血的可能性 出血原因:1)血小板数量减低/功能低下 2)凝血功能减低(凝血因子缺乏) 3)抗凝功能增强 4)纤溶功能亢进

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测血栓与止血检测介绍:血栓与止血检测包括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血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试验、凝血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这些试验中,前四项试验主要反映了血管壁和血小板在血栓与止血中的作用。

余三项均属检查内源性凝血的试验,以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最敏感。

血栓与止血检测正常值:检查结果均无阳性反应,亦无异常数据反应。

出血时间测定TBT 法( Simplate Ⅱ型): 2.3~9.5minIVY 法2~7minDuke 法:1~3min(不超过 4min )血小板计数普通显微镜计数法:(100~300)×109L定性法:30-60min开始收缩,24h完全收缩。

血块收缩试验定量法Macfarlane法 48-60%血浆法:40%凝血时间测定普通试管法:5~10min硅管法:15~32min活化凝血时间法:1.1~2.1min复钙时间测定玻璃皿法:97~160s试管法(PRP法):90~160s(PPP法):90~200s(ART法):50s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一步法凝血酶原时间:11~13s凝血酶原比值:0.82~1.15血栓与止血检测临床意义:异常结果: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病理性CFT阳性见于:①毛细血管有缺陷的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本试验较有价值,还有坏血病、过敏性紫癜、老年性紫癜等;②血小板有缺陷的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无力症、血管性血友病(von wi llebrand disease,VWD)、血小板病;③其它:偶见于严重的凝血异常;毛细血管造成损伤的疾病,如败血症、尿毒症、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出血时间测定BT 延长( 1 )血小板数量异常: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可因药物、中毒、感染、免疫等原因引起);②血小板增多症,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栓及止血检测

血栓及止血检测

随着技术的发展, 血栓及止血检测的 准确性和灵敏度不 断提高,为临床诊 断和治疗提供了有
力的支持。
血栓及止血检测在 个性化医疗领域的 应用逐渐增多,可 以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血栓及止血检测在 预防医学领域的应 用也在逐步扩大, 通过早期检测和干 预,降低血栓和出
血的风险。
谢谢
血栓及止血检测
演讲人
目录
01. 血栓及止血检测的重要性 02. 血栓及止血检测的方法 03. 血栓及止血检测的临床应用 04. 血栓及止血检测的发展趋势
血栓及止血检测的重 要性
血栓形成原因
血管损伤:血管内 皮受损,导致血小 板聚集形成血栓
01
血流异常:血流速 度减慢,血液粘稠 度增加,导致血栓 形成
验等
影像学检测方法
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波 检查血栓和
止血情况
计算机断层 扫描(CT): 通过X射线扫 描血栓和止
血情况
磁共振成像 (MRI): 通过磁共振 成像技术检 查血栓和止
血情况
血管造影: 通过血管造 影技术检查 血栓和止血
情况
临床检测方法
血液常规检测: 血栓弹力图检
检测血小板数 测:检测血液
血栓及止血检测的发 展趋势
技术进步
自动化检测 技术的发展: 提高检测效 率和准确性
01
微流控技术的 应用:提高检 测的便捷性和 可重复性
03
Hale Waihona Puke 02生物标志物的 发现和应用: 提高检测的特 异性和敏感性
04
基因检测技术 的发展:提高 检测的准确性 和全面性
检测手段多样化
01
传统检测方法:如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血栓与止血六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栓与止血六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PT 试验
促凝血酶原激酶
TF
VII
VIIa TF Ca2+
X
IXa Ⅷa
Xa,Ⅴa
Va Ca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II因子)
凝血酶(活 化的II因子)
测定时间(秒)
纤维蛋 白凝块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PT 试验 PTR= 样本PT时间
正常人PT时间
ISI 样本PT时间
INR = 正常人PT时间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凝血—抗凝—纤溶 动态平衡破坏-----出血/血栓
凝血减低(凝血因子减低) 抗凝增强 纤溶增强(原发或继发)
抗凝治疗过量
凝血增强 抗凝减低(易栓症) 纤溶正常或减低
炎症、感染、外伤、大手术等
出血 血栓形成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 肝脏疾病 • 维生素缺乏 • 长期腹泻
出血
• 凝血酶、抗凝血酶、纤溶酶---肝脏合成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 血小板数量减少 • 血小板功能异常 • 血小板无力症
出血
• 血小板数量增高或活化------易形成血栓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凝血系统的止血作用
血液凝固系统 包括12个经典的凝血因子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 Ⅶ Ⅸ Ⅹ。 接触因子: Ⅻ、 Ⅺ 、激肽释放酶元(PK)、 高分子量激肽原
主讲人: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检验目的:
1、评价机体出血的可能性 出血原因:1)血小板数量减低/功能低下 2)凝血功能减低(凝血因子缺乏) 3)抗凝功能增强 4)纤溶功能亢进

血栓与止血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判读

血栓与止血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判读
单核—巨噬系统清除某些凝血物质
外源性凝血的抗凝机制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FPI) 性质:产生于内皮细胞,由276个AA组成,分 子量为42KDa,血浆含量为54~142mg/L 功能:先与Ⅹa结合,再与TF/Ⅶa复合物结合, 抑制外源性凝血的起始反应
凝血与抗凝血机制图
五、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1、内源性纤溶的激活:
[原理] 是Fbg和Fb被PL降解产物总称 [参考值] 血清 0~8mg/L [临床意义] FDP增高是纤溶亢进的标志,但不能鉴别 原发性和继发性。
2、D二聚体
[参考值]0~1mg/L [临床意义] 继发性纤溶的标志,DIC的诊断指标之一
3、t-PA:A测定
[原理]Plg PL,PL 使发色底物(s-2251)显色. [参考值] 0.3~0.6IU/mL [临床意义] 1)增高: 纤溶亢进,如DIC 2)减低:纤溶活性减弱,如血栓形成,高脂血症
国庆黄金“粥”
你煲“粥”了吗?
血栓与止血检查的 临床意义与判读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科
主讲人:刘竞
第一节: 第一节:引 言
皮肤黏膜出血体征
关节腔出血体征
病 例1. 贺XX,男,32岁,因牙龈出血、四肢大片青紫1周, 于2005年11月23日入住血液科,实验室检查:BloodR:Hb126g/L,WBC5.7×10E9/L,N 72%,L24% , Plt 230 ×10E9/L。凝血机制检查:APTT 67s(对照 39s),PT 21s (对照11s),TT31s (对照18s),肝功能 检查:转氨酶正常,总胆红素、直间接胆红素均正常, 肾功能正常。家族史,其妻及小孩均有类似症状,小 孩最先起病,妻子症状较轻,其同居父亲无出血症状, 居住环境无特殊。其妻及小孩凝血机制检查均异常, 结果与患者接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TT(A)
PT(N) 内源途径缺陷
APTT(A)
PT(A) 无出血症状
共同途径缺陷
凝血因子I、II、V、X缺陷症
(遗传性、获得性)
凝血因子XII、PK、HMWK缺陷症
(遗传性、获得性)
21
血友病筛选及诊断试验
筛选试验
确诊试验
PT APTT TT Fg
混合试验
纠正
凝血因子活性检测 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12
血管性血友病分型
❖ 1型, VWF 量部分缺乏 (75%)
❖ 2型, VWF 质异常 (25%)
90%以上漏诊
◆ 2A型,血浆中缺乏大中分子量VWF多聚物 ◆ 2B型,血浆中缺乏大分子量VWF多聚物,与血小板GPIb的 结合能力增强 ◆ 2M型,血浆中VWF多聚物分布正常,血小板黏附能力下降 ◆ 2N型,血浆中VWF多聚物分布正常,与因子VIII结合能力 明显下降
❖ 3型, VWF 完全缺乏 (《5%)
13
血管性血友病实验室诊断
出血筛查
PLT ; PTT; PT; Fibrinogen or TT
VWD初步诊断
VWF:Ag; VWF:Rco; FVIII; BT
确诊和分型
➢ VWF:Rco /VWF:Ag比值 ➢ 多聚物检测 ➢ 胶原结合试验
费时 经验
➢ RIPA ➢ FVIII 结合试验
17
病例1
女,25岁,月经增多伴皮肤黏膜瘀点、瘀斑10年 APTT70’‘,PT13“,Fg2.1g,BPC130×109/L FⅧ:C21%,FⅨ:C60%, FⅪ:C73%,FⅫ:C81% vWF:Ag 30% ,BT16’, vWF:Ristocf A:25% 诊断 血管性血友病 治疗 DDAVP,低温冷沉淀制剂
VWD2A、2B、2M——VWF Activity/VWFAg;比值小于0.7 VWD2N&血友病A ——F VIII/VWF Ag比值小于0.7 VWD3——VWF Ag极低或者检测不到
血栓前状态VWF变化
——血管内皮损伤VWF Ag增高
16
不同类型 vWD的特异性试验
类型 1 2A
VWF:RCo 减低
皮下胶原(collagen)
PLT
Fibrinogen 血管内皮细胞
5
初期止血缺陷的诊断
出血时间延长
血小板计数减少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正常
原发性 继发性
血小板功能缺陷
遗传性 获得性
某些凝血因子缺乏
血小板计数升高 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 继发性
筛选试验 特殊检测
血管性血友病
低(无)纤维 蛋白原血症
遗传性 获得性 遗传性 获得性
设备
➢ DNA 测序
14
VWD Diagnosis
• VWD 分型是复杂的 • 多种技术联合应用
15
快速诊断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
von Willebrand Factor Activity
vWD诊断、分型
VWD1——三者至少有1项减低
VWF Activity/VWFAg;F VIII/VWF Ag比值近1
显著减低
VWF Ag 减低
Ratio vWF: RCo to vWF Ag
> 0.7
稍低到正常
< 0.7
FVIII:C (clotting) 低到正常
低到正常
Ratio FVIII to vWF Ag
> 0.7
> 0.7
2B
减低
稍低到正常
< 0.7
低到正常
> 0.7
2M
减低
稍低到正常
< 0.7
2N 稍低到正常 稍低到正常
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常用的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能检测 PT、APTT、Fbg、TT 各种凝血因子、vWF AT、PC、PS FDP、D-D、α2-PI、PLG 狼疮抗凝物 肝素
止血过程
Neural
BV Injury
Tissue Factor
Blood Vessel
> 0.7
低到正常
> 0.7

< 0.7
3 显著低近于零 显著低近于 不能监测 零
非常低
* The cut off of 0.7 is suggested in table in Veyradier et al., Int. J. Clin. Lab. Res., 1998.
Undetectable
18
二、二期止血的特殊检测
19

凝血因子XIIII缺陷症
(遗传性、获得性)
凝血因子VII缺陷症
(遗传性、获得性)
外源途径缺陷
凝血因子VIII、IX、XI缺陷症
(遗传性、获得性)
因子XIII定性 实验阳性
APTT(N) APTT(N)
PT(A) 有出血症状 PT(N)
4
凝血机制 Factor VIII and vWF
黏附
Fibrinogen
Fibrinogen PLT
聚集
PLT
PLT
PLT
PLT
GPIb
GPIb
GPIb
GPIb
vWF vWF vWF vWF
VIII
VIII
VIII
VIII
Binding Site
Binding Site
Binding Site
Binding Site
6
筛选试验
血小板计数 出血时间(测定器法) 血小板功能初筛仪
7
出血时间(BT):血小板和血管功能
血小板聚集试验---原理
常用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1. ADP 2. 胶原 3. 肾上腺素 4. 瑞斯托霉素
5. 花生四烯酸
正常人不同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
病例
男性,15岁, 6个月时,跌倒身上有瘀斑,8个月时出现比出血,鼻及 牙龈经常出血,身上有针尖样出血点。 检测:血常规正常,PLT:193X109, BT:20 min X血小板聚集:Ris:50%; ADP:5%; AA:6.0%; Epi: 3.0%;Coll:6.0%; 流式检测:CD41:0.3%;CD61:0.4% VWF:Ag:89.6; VWF:Ac:70.6% 血涂片:血小板不聚集 诊断:血小板无力症,治疗:输注血小板
Constriction
Reduced Blood flow
Platelet
Activation Primary hemostatic plug
Plt-Fusion
Coagulation
Activation
Thromibn, Fibrin
Stable Hemostatic Plug
一、初期止血的特殊检测
不纠正 FVIII抑制物 类肝素 狼疮抗凝物质
混合试验(mixing test)
PT延长>3′, APTT延长>5′ 患者血浆:正常人血浆 1:1或4:1 即刻检测,37°C孵育2h后检测 结果判断: >X+2SD 不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