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17春在线作业11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17春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 道试题,共 1 分)1. 语文教材就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制作、遴选、组编的具有与目标相适应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
A. 体系结构B. 管理体系C. 体系审核D. 训练体系满分:1 分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 (共 7 道试题,共 7 分)1.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全文分作()部分。
A. 绪论B. 本论C. 结论D. 概论满分:1 分正确答案:ABC2. 口语交际内容的分类()A. 从口语交际凭借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B. 从口语交际要培养的基本技能来看C. 从口语交际进行的方式来看D. 从口语交际内容涉及的领域来看E. 从口语交际活动主体的数量来看满分:1 分正确答案:ABCDE3. 语文教材可分为:依教育观念区分的教材;依教材的体系区分的语文教材;()。
A. 依技能训练区分的语文教材;B. 依语体区分的语文教材;C. 依传统手段区分的语文教材;D. 依使用地域范围区分的语文教材;满分:1 分正确答案:ABCD4. 课程强调:A.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B.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C.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D.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接受者满分:1 分正确答案:ABC5. 实战类即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进行的口语交际活动。
比如有()等。
A. 采访B. 交谈C. 询问D. 讨论E. 辩论满分:1 分正确答案:ABCDE6. 交往类即以培养交往技能为主的口语交际活动。
比如有()等。
A. 交谈B. 采访C. 询问D. 劝说E. 电话交谈满分:1 分正确答案:ABCDE7.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进行科学研究,进而提高自己的有效工具。
很多教师对语文学科的()就是从研究语文教材开始的。
A. 认识B. 研究C. 改革D. 启发满分:1 分正确答案:ABC三、判断题 (共 23 道试题,共 92 分)1. 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说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教材和改变方法

说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教材和改变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材单一、方法呆板等,研究新的教材和改变教学方法显得十分迫切。
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以课本内容为主,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讲授和笔头训练为主,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研究教材,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下面将从研究教材和改变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研究教材1. 多元化教材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课本为主,课本内容呈现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研究者需要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更加多元化的教材,如图文并茂的故事、名人传记、民间故事等,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 注重实用性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材内容较为单一,偏重于纯文学作品,忽略了实用性的培养。
研究者应当注重教材的实用性,选取一些涵盖不同领域的文学作品,如科学、历史、地理等,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同时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强化阅读训练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而目前的教材中阅读内容较为单一,缺少新颖性和挑战性。
研究者需要加强对教材中阅读内容的挑选和整理工作,选取精彩纷呈的阅读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改变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教学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呆板单一,学生容易感到枯燥。
改变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如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任务型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被动接受者,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
改变教学方法需要尝试任务型教学,让学生扮演更加活跃的角色,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现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离线考核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离线考核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c62544ed630b1c59eeb593.png)
离线作业考核《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满分100分一、简述下列各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语文教材由哪几部分构成。
【标准参考答案】(1)范文(2)语文知识(3)助读材料(4)训练系统2.世界上有哪几种教材制度。
【标准参考答案】据有关学者的调查和分析,现在在世界范围内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采用制度有五类。
(1)国定制即由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决定的制度。
实行这种制度的有前苏联、墨西哥、印度、罗马尼亚等国。
(2)审定制即由民间编写经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的制度。
实行这种制度的有日本、西班牙、以色列、土耳其、印度尼西亚、泰国等。
(3)认定制即由民间编写、出版经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制度。
这种制度下教材的内容不受官方制约。
实行这种制度的有法国、加拿大等。
(4)选定制即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各门学科里都选定数种教材,制定一览表,由学校选择使用的制度。
荷兰和美国的部分州实行这种制度。
(5)自由制即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使用完全自由的制度。
英国、丹麦、澳大利亚、葡萄牙、美国的部分州实行这种制度。
3.如何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标准参考答案】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小学语文课文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文课例研究报告1. 引言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文课例的教学实践,以期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对多个课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地教授语文课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语文素养。
2. 研究方法2.1 数据收集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调研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了大量的小学语文教材和教学实例。
2.2 数据分析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研究,探讨了各种不同的课例设计和教学方法。
3. 课文课例研究3.1 课文内容选择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小猴子和小鼠》这一课文作为研究对象。
该课文内容简单有趣,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和理解。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
3.2 课例设计与教学实践基于课文内容,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课例,并进行了详细的教学实践:3.2.1 词语理解在第一个课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课文中生词的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并结合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
同时,我们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所学的生词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3.2.2 阅读理解第二个课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同时,我们还设置了一些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应用。
3.2.3 语言表达在第三个课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
同时,我们还设置了一些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4. 教学效果评估我们对于上述课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并得出以下的结论:4.1 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通过精心设计的课例和实践活动,学生对于课文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提高。
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表达活动,并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小学语文教材研读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材研读工作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材研读工作中,我们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了许多
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首先,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许多不同的主题和题材,如古诗词、现代散文、传统民间故事等,这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阅读素材,丰富了他们的文学知识和阅读体验。
其次,我们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和成长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关于家庭、友谊、爱情、责任等主题的课文,这些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另外,我们还发现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课文和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思维拓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总结研读工作的经验和收获时,我们认识到小学语文教材研读工作不仅仅是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因此,我们将继续深入研读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教育。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乡土文学作品研究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乡土文学作品研究
乡土文学是基于中国广袤农村地理和人文的独特性发展来的,至今已有90多年。
期间不断涌出蕴含浓浓民族情怀与乡土文化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品也均被收录中小学语文教材。
面对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乡土文学作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独具魅力的乡土异域情怀中体会乡土的审美意识,也能促进学生对乡土文化归属感的认可。
基于此,笔者认为乡土文学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以目前我国实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教版、鲁教版、沪教版、苏教版四个版本为例)中的乡土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
拟运用文献研究法、定量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四个版本教材中乡土文学选篇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篇目数量、选文特点和选目比较。
在此基础上结合乡土书写下的民俗、乡村、人物的复杂形态,对乡土作品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19秋在线作业1 教材体系是符合儿童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与其文化基础 相吻合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19秋在线作业11 单选题1 教材体系是符合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与其文化基础、()相吻合。
CA 接受形式B 承受心理C 接受心理2 多选题1 教学评价的建议: A B C DA 评价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B 评价要体现三个维度的目标C 评价要以激励为主D 评价主体要实现多元性评价体系要体现开放性评价方法要实现多样化2 口语交际内容的分类 A B C DA 从口语交际凭借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B 从口语交际要培养的基本技能来看C 从口语交际进行的方式来看D 从口语交际内容涉及的领域来看从口语交际活动主体的数量来看3 多人交流类,比如,讨论、辩论、采访、()等。
A B C DA 询问B 模拟面试C 模拟导游D 电话交谈谈话劝说4 课文分()。
A C DA 必读课文B 精读课文C 略读课文D 选读课文5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依据“()”的原则来安排的。
A B CA 提出问题B 分析问题C 解决问题D 总结问题6 口语交际主要是一个言语信息()的过程。
A B C DA 吸收B 分析C 加工D 组合输出7 分科课程具有()等特点 A B C DA 系统性B 逻辑性C 严密性D 简约性3 判断题1 由于美育具有象征性、情感性、自由性等特点,因此能为人们所接受。
AA 错误B 正确2 诗歌的表达技巧有: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
BA 错误B 正确3 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内容不但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的维度目标,还体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目标。
BA 错误B 正确4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解说。
BA 错误B 正确5 教科书为落实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提供了相应的口语交际活动和针对性练习。
AA 错误B 正确6 教科书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口语交际内容的设计也完全体现了三个维度的要求。
BA 错误B 正确7 抒情方式分转折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AA 错误B 正确8 图文结合感受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
部编教材中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部编教材中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摘要: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重视青少年的革命文化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有关革命题材的文章,阅读革命题材的课文不但能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更能培养他们坚强不屈、追求真理、热爱和平的民族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优良革命精神。
本文对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阅读的难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希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后续的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阅读教学一、语文革命题材作品阅读教学的价值(1)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革命题材文学作品因为特殊的创造背景,有独特的价值观。
阅读学习这些革命文化题材的文章,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相应的提升,同时还能使学生接受传统革命文化的熏陶,继承革命先辈们的红色精神,也能增进他们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了解。
(2)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不良信息、文化过度泛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育。
小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且辨别利害能力比较弱,非常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
学习革命文学作品恰恰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党领导人民革命的艰苦过程,感受革命先烈们的无私精神,学习革命志士为实现理想坚定不移的品格,提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中阅读课文教学的难点文章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导致学生无法切身体会革命精神,现今社会发展迅速,当代小学生都生活在物质条件充足的环境下,有的学生认为革命文化对自己没有用处,对于一些革命历史和革命历史人物也不够了解,这种错误的想法,就会使学生在阅读革命文化题材时,缺少共情心,体会不到这些革命题材中蕴含的优秀品质。
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时,学生们根本体会不到战争的残酷,和革命战士艰苦的生活环境。
三、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阅读教学策略(1)调动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需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在小时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增强阅读水平,能够对革命文化的理解。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练习题参考答案.doc

《中小学教材研究》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简述1.语文教材概念的内含。
广义的语文教材包括一切可以用作语文教学媒体的材料。
如语文教科书、语文读本、讲授提纲、教学辅导书、学习手册、学习报刊、字帖;教师的板书,教师在学生语文作业中的改笔和评语,学生的作文集,图表、卡片,字典、辞典,音像带、影视片、电脑软件,等等。
可以说,如果在整个社会、自然界、人的生活中都存在着语文学习的话,那么这些地方也就都有可以用作语文学习的材料,也就是语文教材。
狭义的语文教材则专指语文教科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课本。
它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编成的语文学习内容的载体。
2.语文教材对学生的价值。
语文教材的直接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因而语文教材的价值首先是对学生而言。
在学校教育中,能够给学生影响的因素很多,但最直接、最主要的影响应来自于教材,因为这是帮助他们成长的最主要、最丰富的营养源。
3.当前的语文教材呈现出的不同风格。
(1)不同的性质观呈现的不同风格“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语文学科性质观已为多数人所接受。
而在二者的主次关系上大家认识不同,因而也呈现在教材中。
有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体系来编写教材的;也有以课文的主题(人文精神)划分单元编写教材的。
这两种不同的编法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2)不同的教学观体现的不同风格“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点在业内已达成了共识。
有人认为既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而教材中较少提供助读材料,提倡学生自己去收集;也有人认为学生要达到无师自通的程度,要靠教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因而教材用大量的笔墨编写助读系统。
这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催生了两种教材的不同风格。
(3)不同的选文观形成的不同风格在课文的选择上,历来存在不同看法。
有人主张用传统的、已有定评的名家名篇为主;有人认为应编入大量的时文和实用文体类文章。
这两种不同的选文观即在语文教材的编写中呈现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两种不同的风格。
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与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研究

教材中 所占 比 例 甚少 (以 长春 版 教材 为 例 , 见下 表 ) ,长此以往 ,这必将导致中小学生对我国优秀传
2010年第 9期
第 26 卷 (总 249 期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 UR NAL O F ED UC AT IO NAL INST ITUT E O F J IL IN PRO VINC E
No19, 2010 V ol126
To ta l No1249
中国优秀传统 民俗文化与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研究
统民俗文化了解的缺失。
涉及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内容的课文在长春
版教材中所占比例 :
共计课数 : 137
小 二年级上册 : 12、过年 (习俗 、年的传说 ) 学
五年级下册 : 3、民俗 (腊八粥 、元宵节 )
占总课时 数百分比
2. 2
六年级上册 : 9、饮食文化 (豆腐颂、中国茶、说吃 )
共计课数 : 118
1. 整理编辑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内容的 美文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 ,适当的选入 教材 ,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俗 。
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是几千年人们积累和沉 淀下来的 ,具有传承性 ,且内容广泛。笔者在此只从 岁时节令方面举例 :如“除夕 (过年 )习俗传说 ”,节 选自相关课题研究人整理出来的《中国优秀民俗文 化美文汇编 》。关于“除夕 (过年 )的习俗传说 ”就有 五个 ,分别是贴红对联放鞭炮的来历 、过年习惯的传 说 、除夕守岁的传说 、点红灯 、点蜡烛的来历 。此外 还有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来历 、七月七的故事等。关 于民间饮食文化的内容如“馒头 的来历 ”、“八宝饭 的由来 ”、“东坡肉的故事 ”、“油炸桧的传说 ”等 。这 些内容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 中国优秀传统民 俗文 化 ,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些民俗知识美文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 ,增加教材内容的趣味性 。
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研究

周刊180教材教法|教法研究摘 要:传统文化内容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必要内容,因为语文这一门科目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兴起了一场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革命。
语文科目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因此,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进而发挥潜移默化和寓教于乐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弘扬我国美德以及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研究引言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把能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有效融入到其中去。
只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效继承并弘扬下去才能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一、传统文化的概念教育研究者针对与传统文化的概念解释了不同的理解。
毫二、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研究1.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研究由于传统文化流传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其具有博大精2.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分类研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丰富多彩和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编排,是根据一定的分类进行的。
总的来说,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汉语言文化﹑古典文学文化﹑传统历史文化﹑传统艺术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科技文化﹑传统宗教文化﹑传统意象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传统礼仪文化﹑传统历史文化等等。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涉及的领域广泛。
这也正意味着语文教材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但是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着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等等,因此在学习目标方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在小学阶段,主要以汉语言文字文化为主。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大部分传统文化的融入都是以识字的形式进行的,比如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4中,主要渗透了我国象形文字这一传统文化。
3.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编排方式研究虽然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样,但是,要想把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仍然是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问题。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参考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参考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研究(特点、存在问题、改善建议等);二、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比较研究(纵向比较、人教版今昔对比、横向研究、人教版与其他版本比较);三、语文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研究(如何发挥实验教材的优势,搞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使初入学儿童喜欢学语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四、引导低年级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如,在学拼音、在识字写字中有所发现);五、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研究;六、识字教学中认写分开、采用多种方法巩固认字的研究;七、在低年级加强写字指导的研究;八、在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思想指导下,改善阅读教学的研究;九、在阅读教学中提倡独立思考,组织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发现,鼓励发表创见的研究;十、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十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研究;十二、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研究;十三、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索;十四、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新课程研究课题指南一、指导思想力求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相关内容的研究推动新课程的实行和进一步开展;提倡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教学过程进行实践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研究的课题(供参考)(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研究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教学思想研究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性质、目的与课程价值研究(二)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1. 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目的研究2. 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内容研究(如:数与代数教学内容研究,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研究,记录与概率教学内容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内容研究)3. 义务教育新课程不同版本数学教材研究4. 新旧教材对比研究(三)教与学方式的研究1.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实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2. 教材中计算内容的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研究3. 教材的解决问题内容的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研究4. 教材中空间与图形内容的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的研究5. 教材中实践和综合应用的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研究(四)能力、习惯培养研究1. 数感培养研究3. 空间观念培养研究5. 推理能力培养研究2. 符号感培养研究4. 记录观念培养研究6. 创新精神培养研究7. 学生学习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五)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1. 信息技术资源、数学课件的开发和使用研究2. 数学教具开发和使用研究3. 农村地区课程资源开发和使用研究4. 课程资源资源共享研究(六)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的研究1. 学生学业多元评价研究2. 学业评价工具、手段的研究3. 表现性评价研究:档案袋评价、开放式作业及成果评价等4. 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5. 改革数学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实践与探索6.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探讨7. 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评价方式的探讨三、课题研究的建议1. 申报课题要立足千申报人(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校)的教学实践,研究数学新课程实行中的实际问题。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小学教育”《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小学教育”《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分析情节首先要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分析情节展开的过程,接着要分析情节的组成部分——场面。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语文教材理论研究分为:打好学习基础,通读语文教材﹔选准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构想研究思路,提出理论依据﹔理论与实践结合,展开具体研究﹔汇总研究成果,形成文字著述。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的基本凭借,教师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忠诚要通过对教材的使用体现出来。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中心论点的表现形式有两种:指示型和隐含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5.语文教材的科学性包括:()。
A.传达的知识要准确B.表述的事物要真实C.阐明的观点要正确D.所作的分析要客观参考答案:ABCD6.大跃进时期的语文教材,受当时的政治形势的影响,这套教材表现出“右”的倾向,收入了大量的时文和政论文,以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7.依教育观念区分的教材有:文化本位的教材﹔社会本位的教材﹔个人本位的教材。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8.自然景物描写类诗文对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是:积累语句,扩大词汇﹔美读吟诵,培养语感﹔加强联想,丰富想象﹔端正审美追求﹔提高语文素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9.课内是流,课外是源,要以教材为本,鼓励学生大量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提高审美能力。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对自然美的审美评价,以形式美为主要标准,如对称、均衡、和谐、变化等。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1.教科书在承载传统美德时呈现的特点:()A.散落性与系统性相结合,以散落性为主B.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以隐性为主C.生动性与议论说理性相结合,以生动性为主D.正面彰显和负面批判相结合,以正面彰显为主参考答案:ABCD12.对自然美的审美评价,以形为美为主要标准,如对称、均衡、和谐、变化等。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关系科学性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关系科学性研究一、引言语文是小学重要的课程之一,其教材图文关系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关系的科学性进行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图文关系的定义、科学性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图文关系的定义教材中的图文关系指的是教材中文字与图片之间的呼应、互动与补充关系。
文字和图片是教材中最基本的元素,二者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图文关系科学性研究,就是要探索如何更好地搭建文字和图片的关系,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
三、科学性研究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图文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合理搭配文字和图片,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建立起对教材内容的整体认知,促进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秀的图文搭配会让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进行阅读和学习。
3.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科学的图文搭配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合理的图文搭配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通过图片展示生动的教材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四、相关方法和技巧1. 图文搭配要符合教材内容在进行图文搭配时,要求图片和文字的内容相互呼应,相互补充。
图片不能脱离教材内容,而是要与之相呼应,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2. 图文搭配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会首先看图片,再阅读文字。
图片应该先于文字出现,且要与文字内容相符,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3. 图文搭配要注重形式美感图文搭配要注意形式美感,做到色彩搭配和构图合理。
美观的图片会更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兴趣。
4. 图文搭配要注重实用性图文搭配要具有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导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使学生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汉字之美,增加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备受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目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开展。
在课本内容设置上,引入了大量的优秀古诗词,包括了唐诗宋词等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
教材还配有丰富的注释和注解,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内涵。
教材还结合了课文内容,利用诗词教学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人文素养,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和魅力。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尽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相对较差,很难深刻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往往只是停留在诗歌的鉴赏和理解上,缺乏实质性的拓展和延伸,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效果并不明显。
统编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相对较多,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习负担比较重,难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策略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策略设计。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实施: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念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文学观念。
古诗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古诗词,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的积极态度,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多接触、多欣赏古诗词,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2. 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情感体验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体验其中蕴含的美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024年小学语文教材优化策略研究

2024年小学语文教材优化策略研究一、教材内容选择与更新教材内容的选择与更新是教材优化的重要一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材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的特征和要求。
首先,教材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材内容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此外,教材内容还应关注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更新教材内容时,应关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及时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教材中。
同时,对于过时的、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教材内容,应及时进行替换或删除,确保教材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演讲、写作等,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在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三、教材编排与结构优化教材编排与结构的优化是提高教材质量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材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首先,教材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教材应注重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此外,教材还应注重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设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优化教材编排与结构时,应注重教材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确保各个学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初中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实用5篇)

初中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实用5篇)为了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我们要开始着手规划下一阶段工作了。
工作计划,将下一阶段的工作内容逐条列出,描述具体、量化,经常写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语言文字的组织与表达能力。
一篇工作计划应该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实用5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实用5篇)(篇一)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xx年)》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深化语文课程改革,认真落实“一师一课”活动,实施有效教研,全面提升我市小学语文教师教研水平,制定我市xxxx-xxxx学年度上学期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二、工作重点1、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市级网络教研平台,扎实开展“一师一课”活动。
2、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3、利用网络教研、联片教研、校本教研等多种形式,开展集体备课、课例研讨、主题教研等活动,全面提升我市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三、活动安排九月:1、市统考质量分析与教学质量评价会议。
2、“一师一课”活动小结。
3、主题教研:解读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
十月:1、秋季教学视导。
2、主题教研:确定教学目标的理据。
3、课例研习:《长相思》。
十一月:1、秋季教学视导工作总结。
2、主题教研: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组织。
3、集体备课:一年级《小小的船》、二年级《称赞》、三年级《孔子拜师》、四年级《搭石》、五年级《最后一分钟》、六年级《少年闰土》。
十二月:1、主题教研:作文课教什么,怎么教?2、课例分享:一堂成功的习作指导课(或讲评课)。
3、“三优”评比暨潜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年会。
4、学期工作总结。
初中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实用5篇)(篇二)中小学下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了更好地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语文组的实际情况,现制定新学期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的语文教研工作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研工作,注重班级教育的均衡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梳理与总结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梳理与总结小教2班郑舒婷110121273模块一: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概览第一单元: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是上这门课王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那时候的我会想,优秀的语文老师到底是怎么样的呢?随后王老师告诉了我们答案,优秀的语文老师在工作上有积极的态度,对课程标准的理解透彻,教学的技能成熟且灵活,这里的课程标准指的是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接下来,王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去学习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课程标准。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我知道了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
了解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的结构,它一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五)具体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还了解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理念、语文教学理念、语文教学评价理念等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学习的一份文件,它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指明了道路。
一旦对课程标准不理解和产生误解,那么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专业(独立本科段)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7825)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十月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独立本科段)课时:60课时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是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
它是一门以系统阐释语文教材编制与使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内容的应用理论学科。
本课程重在考查应考者对语文课程、语文教材及教学理论的掌握与运用,使其提高对语文教育及其改革的认识能力和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必备前修课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教育现当代文学与教育外国文学与教育美学与美育阅读与写作专论等通过本课程的各环节教学,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
2、掌握语文教材钻研的程序与方法,培养提高学生使用语文教材的能力。
3、掌握语文教学设计中教材处理的原则与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三、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第一章中小学语文课程及其资源(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总体了解中小学语文课程及课程资源的一些基本理论。
要求:重点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课程资源、语文教材等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难点是正确认识与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二)学习内容第一节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1课时)第二节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与教材(2课时)(三)考核的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语文”课程名称的含义、语文课程的目标、课程资源、语文教材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要达到“识记”层次。
2、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重要属性,语文课程目标的特点,语文课程资源与语文教材的关系。
要达到“理解”层次。
3、语文课程目标设计、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要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第二章语文教科书概述(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对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功能、类型、特点及编写理论有比较系统的认识。
要求:重点掌握现行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功能;难点是对分编型、合编型教科书各自优势与劣势的认识及正确运用。
(二)学习内容第一节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和功能(2课时)第二节语文教科书的构成及其类型(1课时)(三) 考核知识与考核要求1、语文教科书构成要素、分编型教科书、合编型教科书。
要达到“识记”层次。
2、现行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功能,两种结构类型教科书的关系。
要达到“理解”层次。
3、“阅读”、“写作”教材的使用。
要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钻研(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明确钻研语文教科书的意义,掌握钻研的程序及方法,培养研究语文教材的能力。
要求:重点掌握钻研语文教科书的一般程序及主要方法。
(二)学习内容第一节语文教科书钻研的意义及特点(1课时)第二节语文教科书钻研的程序和方法(2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语文教科书钻研的意义。
达到“识记”层次。
2、语文教科书钻研的特点。
达到“理解”层次。
3、语文教科书钻研的一般程序。
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第七章识字与写字教材研究(4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理解识字写字教材的理论要求:重点掌握识字与写字课程目标分析;难点是关于“呈现”和“使用”。
(二)学习内容第一节识字与写字课程目标的说明与分析(1课时)第二节识字与写字内容在教材中的呈现(1课时)第三节识字与写字教材的使用(2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识字与写字目标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分析”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呈现”要求达到“识记”和“理解”层次。
4.“使用”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层次。
第八章口语交际教材研究(4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理解口语交际教材理论。
要求:重点掌握口语交际教材的目标分析;难点是关于“呈现”和“使用”。
(二)学习内容第一节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说明与分析(1课时)第二节口语交际内容在教材中的呈现(1课时)第三节口语交际教材的使用(2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口语交际课程目标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 口语交际目标分析要求达到“识记”和“理解”层次。
3.“呈现”与“使用”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层次。
第九章写作教材研究(4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理解写作教材理论。
要求:重点掌握写作教材的目标分析和呈现;难点是“使用”。
(二)学习内容第一节写作课程目标的说明与分析(1课时)第二节写作内容在教材中的呈现(1课时)第三节写作教材的使用(2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写作课程目标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 写作内容的呈现要求达到“识记”和“理解”层次。
3. 写作教材的使用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层次。
4. 写作目标分析要求达到“理解”和“简单应用”层次。
第十章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研究(4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理论。
要求:重点掌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分析;难点是关于“呈现”与“使用”。
(二)学习内容第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的说明与分析(1课时)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呈现(2课时)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的使用(1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 目标分析与“呈现”要求达到“识记”与“理解”层次。
3. 关于“使用”要求达到“简单应用”与“综合应用”层次。
第十一章语文课文的读解(4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了解课文读解的理论,培养研读课文、设计教学的能力。
要求:重点掌握读解语文课文的程序及方法。
难点是正确读解实用文章和文学作品两类具有不同特点。
(二) 学习内容第一节语文读解的基本理论(2课时)第二节课文读解的过程及方法(2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课文读解的本质、特点、意义、要求。
要达到“识记”层次。
2、课文读解的几种主要理论。
要达到“理解”层次3、课文读解的一般过程。
要达到“简单应用”层次4、课文读解的重要方法,及对具体课文的读解。
要达到“综合应用”层次第十二章实用文章教材研究(4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理解关于实用文章的教材理论。
要求:重点掌握实用文章分析方法;难点是关于方法的使用。
(二)学习内容第一节记叙文教材研究(1课时)第二节说明文教材研究(1课时)第三节议论文教材研究(2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实用文章有关知识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特点要求达到“识记”和“理解”层次。
3.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分析,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层次。
第十三章文学作品教材研究(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总体了解文学作品读解的特点和文学作品读解的方法,并了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要求:重点掌握文学作品读解的特点,文学作品读解的方法,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难点是掌握文学作品读解的方法。
(二)学习内容第一节文学作品读解的特点(1课时)第二节文学作品读解的方法(1课时)第三节文学作品读解与阅读教学策略(1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文学作品、读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读者理论、作者理论、文本理论、期待视野,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文学作品的读解特点,要求达到理解层次与简单应用层次。
3、文学作品的读解方法,要求达到理解层次与简单应用层次。
第十四章诗歌教材研究(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总体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诗歌教材的读解要领,运用诗歌教材读解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要求:重点掌握诗歌教材的文体特点,诗歌教材的读解要领,能根据诗歌教材的文体特点及读解要领进行诗歌教材阅读教学研究。
难点是运用诗歌教材读解要领进行实践研究。
(二) 学习内容第一节诗歌教材概述(1课时)第二节诗歌教材研究示例(2课时)(三)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诗歌、意境、诗眼、移情、意象的概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诗歌的文体特点、诗歌的分类、意境与神韵的关系、意境与诗眼的关系、诗眼的类型、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意象和意境的关系、要求达到识记与简单应用层次。
3、传统诗歌意境的含义、诗歌意境的读解要领、古代诗歌教材的读解实践、现代诗歌的读解实践,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十五章散文教材研究(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总体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散文教材的读解要领,运用散文教材读解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要求:重点掌握散文教材的文体特点,诗歌教材的读解要领,能根据散文教材的文体特点及读解要领进行散文教材阅读教学研究。
难点是运用诗歌教材读解要领进行实践应用。
(二)学习内容第一节散文教材概述(1课时)第二节散文教材研究示例(2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散文、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形散神不散、托物言志、接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辐射联想的含义,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散文文体的特点、散文的结构特点、散文内容特点、散文的分类,要求达到识记与简单应用层次。
3、散文的读解要领、各种类型散文的读解实践,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十六章小说教材研究(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总体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教材的读解要领,运用小说教材读解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要求:重点掌握小说教材的文体特点,小说教材的读解要领,能根据小说教材的文体特点及读解要领进行小说教材阅读教学研究。
难点是运用小说教材读解要领进行实践应用。
(二)学习内容第一节小说教材概述(1课时)第二节小说教材研究示例(2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小说、小说的三要素、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概括描写,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小说的基本特点、小说的分类、小说中的情节与其他叙事类体裁的文学作品的情节的区别、小说中心理描写的方式、小说的情节与典型性格的关系、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要求达到识记与简单应用层次。
3、小说的读解要领、小说的读解实践,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十七章戏剧教材研究(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总体了解戏剧的文体特点,戏剧教材的读解要领,运用戏剧教材读解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要求:重点掌握戏剧教材的文体特点,戏剧教材的读解要领,能根据戏剧教材的文体特点及读解要领进行戏剧教材阅读教学研究。
难点是运用戏剧教材读解要领进行实践应用。
(二)学习内容第一节戏剧教材概述(1课时)第二节戏剧教材研究示例(2课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戏剧、剧本、台词、舞台说明、悲剧、喜剧、正剧、戏剧情节、戏剧场面、戏剧结构、戏剧冲突,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剧本的特点,戏剧文学的分类、要求达到识记与简单应用层次。
3、戏剧情节结构读解、戏剧人物形象读解、戏剧教材读解实践,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